【环时深度:事实胜于雄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美国和欧盟在制裁俄罗斯的问题上不断加码,然而它们制裁的不光是俄罗斯,还波及了世界其他国家——随着俄乌军事冲突的持续,另一场危机——粮食危机,已在路上。联合国粮农组织警告说,俄乌冲突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和气候变化导致的粮食供给减少,或让多国陷入粮食危机。#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面临多重危机,现在本应是国际社会在俄乌之间劝和促谈、携手应对全球挑战之时,然而美国等一些国家的媒体却再次利用危机兴风作浪,从中寻找抹黑中国的“兴奋点”。“中国已出现粮食短缺”“中国在全球市场疯狂囤粮”……它们炮制了一个又一个耸人听闻的谣言。《环球时报》调查发现,虽然外部挑战严峻,但由于进行了周密且长远的部署,中国粮食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14亿多人口不但能到点吃饭,而且越吃越好。各项数据都表明,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中国不仅“家底厚实”,还有宽阔的“护城河”。

“为打击俄罗斯,美国准备饿死全世界”

在俄乌军事冲突爆发之前,许多人或许并不了解,乌克兰其实是谷物、蔬菜、禽肉等食品的主要出口国,有着“欧洲粮仓”乃至“世界粮仓”的美誉。同样,俄罗斯也是小麦等农产品以及化肥的主要出口国。因此,俄乌持续的军事冲突引发了人们对多国是否面临饥饿风险的担忧。据媒体公开报道,目前俄乌两国黑海港口已经没有货物运输,乌克兰的粮食出口限制和俄罗斯遭到的大规模经济制裁正使全球供应链受到越来越大的影响。

首当其冲的是小麦供应。俄乌两国都是重要的小麦出口国。《环球时报》记者查阅公开资料发现,俄罗斯小麦约占全球供应量的17%,俄罗斯和乌克兰合计占全球小麦出口的近30%。此外,俄乌两国共占全球玉米供应量的17%、大麦的32%、葵花籽油的75%。

据《纽约时报》报道,在乌克兰出口的小麦和玉米中,40%运往中东和非洲国家。亚美尼亚、蒙古国、哈萨克斯坦和厄立特里亚,这些国家几乎所有的小麦都从俄罗斯和乌克兰进口。此外,土耳其、埃及、孟加拉国和伊朗等国也有60%以上的小麦来自俄乌两国。多家媒体的报道显示,俄乌冲突恶化后,上述传统从乌克兰进口小麦和玉米的国家已不得不寻找新卖家。联合国国际农业发展基金3月17日警告称,中东和北非地区已经出现食品价格上涨,相关影响正在向更多脆弱国家扩散。

俄乌军事冲突还使乌克兰的农作物生产受到严重影响。联合国粮农组织3月29日发出警告,称该组织在对乌克兰19个州进行评估后认为,随着冲突的发展,乌克兰能否收获现有农作物、种植新作物或维持牲畜生产,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联合国粮农组织紧急情况和复原力办公室主任保尔森表示,冲突可能会严重扰乱乌克兰数以万计小农的生产。为支持更广泛的救济工作,联合国粮农组织已呼吁各方向乌克兰提供5000万美元资助,但目前只有10%的资金到位。

“灾难之上的灾难”——世界粮食计划署执行干事比斯利3月29日向联合国安理会做简报时,曾这样形容乌克兰危机引发的连锁反应,并认为世界正在面临二战以来最大的粮食不安全。比斯利警告称,萨赫勒地区、北非和中东地区的粮食不安全状况可能在今年6月和7月恶化,因为这些地区的小麦和其他主要粮食供应大部分来自乌克兰和俄罗斯,而6月和7月原本应是乌克兰和俄罗斯小麦等农作物收获的季节。

俄乌军事冲突导致粮食供应量下滑,而更糟的是,美国威胁制裁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化肥的消息传出后,全球化肥价格开启新一轮上涨,进一步加剧全球粮食不安全的风险。据世界粮食计划署估算,美国对俄白化肥的制裁措施,或将导致一些国家的粮食产量下降50%以上。

要知道,俄罗斯对全球化肥市场至关重要:俄罗斯化肥年产量超5000万吨,占全球化肥产量的13%。在出口方面,2021年,俄罗斯氮、磷、钾三种化肥的出口贸易值均位居世界前三,占比均在15%-20%,是国际市场重要的化肥供应方。

农业大国巴西对俄罗斯化肥的依赖度就非常高。巴西是全球咖啡、糖、大豆、玉米、棉花、小麦等农产品的主要出口国,同时也是化肥的最大进口国,85%的化肥供应都来自进口,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合计占其进口总量的28%。《纽约时报》近期报道称,巴西近一半钾肥来自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现在只剩下3个月的库存。巴西全国大豆农民协会已指示成员在本季节减少使用钾肥,而巴西大豆的产量也可能因此减少。

“为打击俄罗斯,美国准备饿死全世界”,俄罗斯《观点报》曾这样形容华盛顿对莫斯科的制裁。话语虽然有些夸张,但现实却着实令人忧心。

外媒恶意炒作“中国粮食危机”

在全球粮食安全面对极大不稳定性的背景下,一些外媒也找到了抹黑、攻击中国的新角度。在炒作所谓中国“粮食危机”的过程中,最常见的论调是“中国的粮食供应危险了”“中国已出现粮食短缺”。名声比较臭的“美国之音”在3月的一篇报道中声称,虽然中国是粮食生产大国,但是除原本就有的耕地流失等“内忧”外,俄乌冲突的“外患”也将使中国“缺粮危机”雪上加霜。《华尔街日报》发文称,俄乌冲突引发中国“粮食不安全”。印度TFI Global新闻网写道:“在中国,没有人想当农民。土地正在变得有毒,(农业)回报率很低,使得农民很难成为可行的职业选择。此外,来自中国农村的人正在向城市中心迁移,以寻求更好的生活。”

“俄乌冲突的确推高了国际粮价,但这对中国国内市场的影响是很小的,”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首先,从中国粮食的进口组成来看,大豆和小麦是中国进口的两种主要粮食作物,但这两种作物都大部分来自美国,而不是俄乌。

陕西一所幼儿园的小朋友在吃饭。

李国祥表示,其次,中国粮食主要还是依赖国内生产。“前些年确实有农民觉得种粮不赚钱,但这几年情况明显改善,现在是农民到处抢地种。比如东北的一些农民告诉我,他们现在种一亩玉米可以赚1700-1800元。”李国祥称,“美国之音”等外媒的说法完全站不住脚。

外媒炒作中国粮食问题的第二大论调是,中国在全球“抢粮、囤粮,推高全球粮食价格”。《日本经济新闻》声称,为缓解“粮食危机”,中国大量进口并囤积粮食,甚至导致一些国家出现饥荒。还有外媒污蔑“中国像没有明天一样疯狂囤粮”。

《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对此进行了批驳。“中国其实并不缺少作为主粮的小麦,进口主要是为了调剂国内品种余缺,比如进口一些饲料用途的玉米和小麦,”南京农业大学教授李刚华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中国并不存在所谓的“粮食危机”,更没有“在全球疯狂囤粮”。

相反,中国专家认为,中国的进口不仅有助于促进国际市场的稳定,还有利于保证中国和其他国家,尤其是对华贸易逆差国家双边贸易关系的发展。“美国等国家总是对中国的粮食进口有很多意见。当我们进口粮食比较多时,它们说中国面临‘粮食危机’;当我们减少进口时,它们又说我们是贸易保护主义。”李国祥表示,美国舆论这种“逢华必黑”的做法实在是“让人遗憾”。

为何外媒热衷于炒作中国的“粮食危机”?CNN此前的一篇报道或许能让人们一窥它们的真正用心。去年11月,CNN援引中国商务部鼓励民众储存一定数量生活必需品的通知报道称,中国“粮食危机”引发民众焦虑和对政府“不信任”。专家认为,外媒对所谓中国“粮食危机”的炒作,本质上还是“中国崩溃论”的又一版本。恰逢俄乌冲突,西方试图借此向中国施压,让中国的态度向西方希望的方向转变。此外,外媒炒作中国“粮食危机”,有助于转移民众对本国国内经济状况的不满。

手握多张“王牌”,中国能保证14亿多人不饿肚子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在严峻的外部环境下,中国的粮食供应安全吗?客观的数据会给我们答案。“中国14亿多人口,每天一张嘴,就要消耗70万吨粮食、9.8万吨油、192万吨菜和23万吨肉。”在今年全国两会的“部长通道”上,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为中国人的吃饭问题算了这样一笔账。他介绍说,去年,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74公斤,今年达到483公斤,比去年增加9公斤,所以在总量的保障下,不管国际形势怎么变化,中国都有能力保证14亿多人每天到点开饭、不饿肚子。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粮食产量已连续七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粮食供给总量充足,库存充实,中国14亿多人的粮食安全问题完全有切实保障。李国祥说,国际上对粮食的定义比较宽泛,国内对粮食的定义一开始主要包括大米和小麦等基本口粮,而现在玉米以及大豆等都被囊括在粮食的范围之内,这个范围还在不断扩大。

李国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粮食安全取决于供给,而供给主要由生产、库存和进口三者共同决定。截至2021年,中国粮食生产已实现连续18年丰产,尤其是2015年以来,粮食产量连续七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为中国的粮食安全提供了基本保障。“目前中国粮食库存规模大,足够安全。”清华大学国际生物经济中心主任王宏广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中国2021年人均粮食占有量已超过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人均400公斤粮食安全线的21%,眼下俄乌冲突或增加中国粮食进口成本,但不可能动摇中国粮食安全以及“吃饱没问题”的基本格局。李国祥也赞同他的观点。根据历年的数据,中国人均粮食年消费量上限未超过300公斤,中国人“年年有余”的祈福早已成为现实。

除了持续稳定的供给,中国粮食库存也有“相当厚实的家底”,其中小麦和稻谷两大口粮品种占总库存的比例超过了70%。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小麦分析师孙恒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以小麦为例介绍说,中国小麦完全能够自给,虽然每年也会少量进口,但主要用于品种调剂,用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当前中国小麦库存处于历史高位,可以满足国内一年以上消费需求。

玉米是中国第一大粮食作物,也是重要的饲料粮。去年,中国玉米进口出现大幅增长,但也是在这一年,玉米价格的上涨使得农民播种积极性得到提高——2021年,全国玉米播种面积达6.50亿亩,比上年增加3090万亩,增长5%,尤其是作为中国粮食安全“压舱石”的东北地区,单产提高明显。2021年,玉米产量为5451亿斤,比上年增加238亿斤,增长4.6%,再加上进口和库存,能够满足国内消费需求。

《华尔街日报》分析称,多年来,中国政府一直把粮食安全放在首位,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粮食储备,并在2008年粮食价格危机后开始稳步建立国家战略储备。

中国粮食安全还有一个重要的基础支撑,那就是耕地。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是中国粮食安全得到保障的基础支撑。唐仁健在两会期间强调,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关键是落实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夯实粮食生产物质基础。在耕地上,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确保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生产,高标准农田原则上全部用于粮食生产。

在进口方面,公开资料显示,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中国的粮食进口没有受到影响。《华尔街日报》援引农业市场数据提供商AgFlow的数据称,2020年,中国购买的谷物和油菜籽比2019年增加26%。2021年,中国粮食进口量增长11%,并在今年1月和2月继续呈同比增长。

尽管国际形势复杂多变,2022年中国粮食安全仍然没有问题。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新闻发言人秦玉云2月25日表示,2021年全国粮食产量再创新高,达到13657亿斤,比上年增加267亿斤。此外,2021年中国进口粮食1.65亿吨,第四季度超过3600万吨,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将增加今年的市场供应。目前,我国粮食库存处于历史高位,保供稳价的物质基础非常扎实。秦玉云指出,中国能够确保“口粮绝对安全”。

3月5日在全国两会的“部长通道”上,唐仁健表示,在粮食总量的保障下,不管国际形势怎么变化,中国都有能力保证14亿多人民每天到点开饭,不饿肚子,而且饭碗能够越端越稳,也吃得越来越好。全文:https://t.cn/A66nQlGs(《环球时报》4月12日8版文章,作者 白云怡 倪 浩 沈维多 黄兰岚 林小艺)

最近~封控了12天
刚开始两人吃三个菜,后来只做一个菜[二哈]
后来我妈公司给员工送饭,一天两顿,运气好的时候我一天蹭两顿,不用做饭洗碗了[doge]
一开始外卖几乎都关了,只能小程序点水果,光买水果都花了三百块[喵喵]
非常后悔没囤零食,天天羡慕小集美们[苦涩]
居家办公太难了,找资料还要靠以前的聊天记录,效率极低[苦涩]
封控第一天得知爷爷走了,又不能回去,不知道是怎么熬过来的,一生难忘[苦涩]

#历史知识# 《清明上河图》可能并不是在歌颂大宋盛世

最近读了一本书,《隐忧与曲谏:<清明上河图>解码录》。作者余辉,是故宫博物院研究室主任、研究馆员。

该书考证认为,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的城市结构,“丝毫对应不了当时的开封地图”,也就是说并非写实,而是画家依凭自己的意志,有目的地选择画什么、不画什么。这种选择透露出了画家的用心,非是在歌颂大宋的盛世太平,而是在委婉地提醒宋徽宗社会已出现严重的危机。具体而言就是:

“画家在铺展开封城清明节商贸繁华的景象时,出乎寻常地表现了惊马闯市、船桥险情、文武争道、军力懈怠、消防缺失、城防涣散、商贾囤粮、官盐滞销、商贸侵街、党祸渎文、酒患成灾、贫富差异等一系列问题。”

作者的结论是:《清明上河图》描绘的不是实景,也不是太平盛世,而是画家张择端“借(宋)徽宗敕令画《清》卷之机,萌发了揭示社会弊病的构思:一方面表达了他对北宋前途的隐忧,另一方面以曲谏的方式敬告徽宗关注社会危机和国家隐患”。

这是一种迥异于既往的见解;也是一种令人信服的见解。

支持这种新见解的,是作者通观全画,发现其中有许多颂世画作之中本不该有的内容元素,比如“疯狂的惊马”闯入市郊、望火楼空寂无人形同虚设、航船在虹桥旁边发生了险情、衙署差役慵懒欲睡、城门及城楼上下无一兵一卒站岗、乞丐与流民在城中艰难谋生……如果张择端只是履行一个宫廷画家粉饰太平的“基本职责”,他既不必、也不应该将这些内容绘入画中。

以下图片,截取自故宫博物院藏绢本设色《清明上河图》。

图1:疯狂的惊马闯入市郊

图2:航船在虹桥旁边发生了险情,桥上尚有坐轿者与骑马者在争道

图3:衙门前慵懒昏睡的差役

图4:城门及城楼上下无一兵一卒站岗

当然,书中也有某些观察值得商榷。比如,将有文字的苫布解读为遭遇宋徽宗迫害的旧党的书法作品——这些文字实际上是看不清的;将运河上卸载货物的船只解读为民间商人控制了官粮漕运——宋徽宗时代,漕运及漕运带来的利润,始终牢牢控制在朝廷手里。

但上面这几张图片所呈现的内容元素,已足以使人对《清明上河图》做一番重新认知。张择端是一位宫廷画家,按宋代翰林图画院的规定,宫廷画家的应制之作,完成后须统一交给画院装裱,登记入册后呈送给皇帝御览。上面这几张图片中的不协调元素,是无法让赏画者,也就是宋徽宗产生愉悦情绪的。

这种令人难以愉悦的气氛,实际上始于《清明上河图》的开卷之处。一般认为,该图的开卷处缺失了约一尺左右的内容,即便如此,下图中的断枝,处在该部分绘画的视觉中心,仍可以说是相当地扎眼。这不是颂世画作该有的元素。

图5:开卷处突兀的断枝

进入市郊后,断枝升级成了断树。下图中的这棵老树,树冠与树干已几乎完全断裂,透过断裂处甚至可以看到后面的篱笆,五人二驴(截图不完整)正从这岌岌可危、行将断成两截的老树下走过。显然,这也不是颂世画作该有的元素。

图6:行人从一棵行将断裂的老树下经过

古人也早已发现了这些充满了危机感的不协调内容。

明代人邵宝说,自己反反复复欣赏《清明上河图》,觉得它上面的男女老幼少壮全是“活活森森”的,城市郊野桥梁店铺全是“纤纤悉悉”的,实在是一件“人间之异宝”。但是,他不同意将这幅画解读成歌颂盛世,因为他从画中看到了许多“触于目而警于心”的内容,他觉得这是张择端故意为之,“敢怀而不敢言,以不言之意而绘为图”——他心里藏着对时代的深深忧虑却又不敢直接说出来,只好将这种忧虑,委婉地绘在了画作之中。

“画谏”在宋代是有先例的。

1074年,也就是宋神宗熙宁七年,开封城的城门官郑侠,因目睹城外遍地皆是流民,请画师绘制了一幅《流民图》,谎称是十万紧急的边防报告,于寒食节前夕(北宋的清明节与寒食节日期非常接近),送到了宋神宗手中。在随《流民图》一起送进去的奏章里,郑侠严厉批判了朝廷新推行的“市易法”,说它是汉武帝“平准法”的变本加厉,虽然打着“平物价”的旗号,实则是官府在变相牟利,天下之人卖儿卖女,流离失所,“市易法”要负重要责任。

作为宫廷画家,张择端必然知道《流民图》这段二、三十年前的知名往事。

此外,还有学者发现,《清明上河图》有一个特点:它所描绘的开封城,鲜少有巨商大贾,但却有“大量的小商小贩在兜售针头线脑刀剪小吃”,“无论是街边还是桥上的地摊贩子或是酒家饭店,除了城门内的正店之外,大多是小本经营”,而且“从头至尾,未见这类城市中常见的当铺、质库等类的经营”。简而言之就是:《清明上河图》里的开封城,是一座只有无数小本经营的小商小贩,没有大店铺、大商家的城市。宋神宗熙丰变法曾造就过如此情景;宋徽宗即位后,敛财政策一路向宋神宗靠拢,《清明上河图》如此描绘,虽非实景,却恰是实情。

一座没有富商大贾、只有无数小商小贩的城市,其实是没有活力的。反之亦然。

图7:遍布城中的小商小贩

近些年来,“《清明上河图》不是在歌颂(缅怀)大宋盛世”这一观点,似已得到学术界越来越多的认同。比如故宫博物院的向斯说,该图“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更是一幅画家忧心忡忡、进献给皇帝的盛世危图”,与余辉的看法基本一致。另一位艺术史学者曹星原也认为,《清明上河图》“不是一般意义上对清明盛世的颂扬”。

在最新版的初中语文教科书八年级上册中,介绍《清明上河图》的课文,标题仍是《梦回繁华》,但在“阅读提示”中,已增入这样一段文字:

“《清明上河图》还有很多值得探究之处。例如,有学者认为这幅画有揭示社会问题、劝谏宋徽宗之意,表现了画家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图8:初中语文教科书八年级上册关于《清明上河图》的阅读提示

时隔千年,这幅国宝级名画背后潜藏着的那股不愿唱赞歌、想要说真话的心流,终于挣脱尘埋,重见天日。

图9:《隐忧与曲谏:<清明上河图>解码录》

参考资料
①余辉,《隐忧与曲谏:<清明上河图>解码录》,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
②向斯,《解密清明上河图》,山东美术出版社,2016年。
③曹星原,《图绘市易:重读<清明上河图>》
④统编本《语文 八年级(上)》,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里人格》可以催生出魔女了吧……没有镜头的时候我连什么都看不到魔女其本质为漠视。没有观众仔细看其对于编舞的完成度有多高,于是魔女只是一遍遍重复无人在注视和应援的
  • #Billlie组合[超话]# 240530 StudioPAVEurope更新来自欧洲的BELLLIEVE from Europe – 我们已经听到了您的问题
  • 如果钱能兑换到良知,有人说在利益面前良知算什么,如果良知崩塌,那你的良心就只值那几个钱,丧良心就是丧失良能的开始,这个时候你的心里存留的不良信息,就会把你推向丧
  • 说下推完体验版后我的两个好奇的点吧:第一个是剧情中男主走到河岸时会头晕难受,男主是不是也有什么黑历史;第二个是チトセ的正体究竟是什么,在除男主之外的人眼里チトセ
  • 周日实在太饱,耗到周一早上才吃也如此美味真的狠狠打在我心尖上,我永远爱一切水果蛋糕!8. 没错,继续感叹有饭吃真好,最近看少女番里吃吉野家开始叨叨吉野家的牛肉饭
  • 图1原帖挺有意思的,可能不是穿越、重生,而是命运的安排,老高与小茉做过一期讲无意识(潜意识)的专题,证明人做出动作其实会比意识下达命令更快,程序员大仙说我们以为
  • 所有人都说 时间会淡忘一切 等过几年就好了 那时候会觉得曾经的自己多无知所疯狂 太拘泥于一个人。譬如说我吧 我到现在想起那时候发生的事 那时候他对我说过的话 那
  • (地瓜能不能别再说我违规了)当小猫睡觉会选择在你身边是一种什么体验~就感觉自己这个奶爸‍当得还挺称职的!还发现居然给小灰洗白了[doge][嘻嘻]万幸 我在家。
  • 在中国,亲子鉴定可分为三种类型:司法亲子鉴定、无创胎儿亲子鉴定、个人隐私亲子鉴定;由于类型不同,用途和费用也不同;司法亲子鉴定费用为2400(二联体)3600元
  • 6、这个社会的规则就是,你有用就有人联系你,你没用就没有人在意你,单纯的感情几乎没有,只有物质和利益的捆绑才是最久的。5、绝大多数有头有脸的人,很少是好人的,你
  • #迪丽热巴[超话]##迪丽热巴邓妍##迪丽热巴利剑玫瑰# 528我爱巴,终于到我们巴粉的节日了,巴巴是天巴巴是地,巴巴扇我那叫威武霸气,巴巴骂我那叫刀子嘴豆腐心
  • 电影的最后是散场 你和我也走到了散场这一步 没什么可惜 很开心和你相遇相识相知相伴 陪我度过了两年的时光 很幸运 很开心 虽然最后很潦草 但是这结局不就是早早就
  • #种植#[哇] #微公益# 漆树种植栽培 一、采种:选15年生左右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籽粒饱满的优良植株作母树,于9月中下旬至10月初进行采种,采后速将果序摊放
  • 认识他之后,连续四个月,尽量保证天天见面,他还觉得不够[失望]社畜本来就要白天上班啊,我从来没有喊累过,下班后0点睡觉也不是过分的要求,都已经妥协到1点2点了,
  • 冰妃的傲娇永远简单好懂到玛丽都能猜到(此处点名批评老是一个人在那里做梦的车妃)傲的时候因为年下和冰室教头的关系被他骂了也只是觉得好可爱好幸福(p3)大接近模式里
  • 但随着见面的日子临近,去还是不去,还是成了个问题,周日场,第二天是工作日,回来的高铁最晚一班是22:39分,走吧走吧越是唱响越是挪不开脚步,春风再美也比不上你的
  • 爱与浪漫是一种能量—杭州看展“不止玫瑰”“当你真正开始爱自己”As You Began to Love Yourself”开放时间5.1-6.23 早上10:0
  • 南无喝罗怛那哆罗夜耶南无阿唎耶婆卢羯帝烁钵罗耶菩提萨埵 婆耶摩诃萨埵婆耶摩诃迦卢尼迦耶唵萨皤罗罚曳 数怛那 写南无悉吉栗埵伊蒙阿唎耶婆卢吉帝室佛罗楞驮婆南无那罗
  • 自4月2日「天工SkyMusic」AI音乐大模型开启邀测以来,其独特的情感AI创作魅力与领先的AI音乐技术迅速点燃了公众的热情。2023年,昆仑万维则在AI大
  • 不只是外表行为,就连你内心深处最隐晦的想法,天蝎座也能轻而易举看破。你的内心戚戚,他们能感受到你的痛苦;你欲盖弥彰,他们也能看出你的狡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