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脫離地球”更精確地測量宇宙時間?】據國外媒體報導,出於某些原因,當我們談及恒星、星系和宇宙的年齡時,通常使用“年”進行測量和描述,我們是否有更好的方法來測量宇宙時間?

現今,我們可以追溯138億年前發生的大爆炸事件,觀測到宇宙體積延伸至461光年,但是像“年”和“光年”這樣的時間計算單位不僅是完全隨意、以地球為中心,並且從地球歷史上講,這些時間計算單位甚至沒有一致的定義。也許有更好的方法來測量時間,尤其是對宇宙而言,但每種方法都存在著缺點。

關於宇宙,我們可以提出許多宏觀的問題,但這是人類歷史上最令人費解的謎團之一,例如:“宇宙是什麼?宇宙有多大?它是永恒不變的,還是突然形成的,如果是的話,是什麼時候誕生的?”這些問題曾是哲學謎團之一,但過去100年提供了堅定的科學答案。現今基於先進的天文勘測設備,我們知道宇宙是什麼,但迄今我們所觀測的僅是直徑922億光年宇宙的一小部分;我們知道大爆炸事件,這是宇宙開始的標誌性事件,大約發生在138億年前,但準確的發生時間仍有1%的不確定性。

然而,為什麼我們測量宇宙時間和距離的所有方法都使用以地球為中心的單位呢?例如:“年”和“光年”,難道沒有一種更好、更客觀、更普遍的方法來實現嗎?答案是肯定有的,至少科學家傑瑞·貝爾(Jerry Bear)是這樣認為的。

貝爾指出,為什麼宇宙學計算,例如:宇宙年齡和大小,要廣泛地使用狹隘的、與 “年”相關的參數呢?客觀地講,將地球一年的時間概唸作為一種宇宙衡量標準是較狹隘的,光年這個概念僅與宇宙區域測量有關。

以上測量標準都是很好的觀點,但我們需要進一步擴展和思考,尋找一些替代性標準,讓我們來看一下測量宇宙時間背後的科學吧!

在地球上,只有兩種方法來理解時間流逝的概念,這兩種方法都是利用定期重現的現象,這些現象不僅對人類活動至關重要,而且對所有生物活動都至關重要,在較短的時間尺度上,我們有“天”的概念,這是很重要的,原因如下:

一天標誌著日出和日落,大致與地球繞地軸一個完整自轉週期相對應,同時,一天的時間與大多數植物和動物經曆晝夜活動和休眠的時間相對應,所有這些現象都在接下來的一天時間內重復出現,在接下來的幾天里,或許會出現實質性差異,如果我們等待的時間足夠長,這些差異就會重復出現,在一年時間里,日子會以各種方式發生變化,其中包括:日出和日落的時間提前和延遲,白天時間的增加和減少,太陽在地平線之上的最大高度和最小高度,以及季節變化週期、植物和動物生活週期等。但從一年的時間角度來講,幾乎沒有變化,幾年內重複循環出現。

基於以上分析,我們就很容易理解為什麼人們會提出一些基於“日”和“年”等概念的計時系統,因為我們在這顆星球上的活動與這些週期性循環密切相關。但通過仔細觀察,出於各種原因,我們在地球上所經曆的日和年的概念並不能很好地轉化為一組標記時間流逝的通用公式。

首先,在地球歷史上,一天的持續時間已經生了巨大變化,當月球、地球和太陽相互作用時,潮汐摩擦現象會導致一天的時間變長,月球會以螺旋方式逐漸遠離地球,大約40億年前,地球的“一天”時間僅持續6-8個小時,一年有1000多天。

然而,一年的變化,或者說地球繞太陽公轉一週所需的時間,縱觀太陽系歷史僅存在少許變化。變化的最大因素是太陽質量改變,迄今為止,太陽已損失了相當於土星的質量,該變化將促使地球被推向距離太陽更遠的區域,並導致它的軌道運行速度隨著時間推移略慢一些,這將導致一年的時間變長,但僅是略微延長——大約延長萬分之二,這相當於從太陽系誕生至今,一年的時間延長了大約2個小時。

但是為什麼我們要將地球的計時概念延伸應用於整個宇宙,以及將其他星系中行星環繞主恒星的任意運動聯繫起來呢?這是不客觀的,也不是絕對的,而且除了以地球為中心的計時標準之外,再也沒什麼用。天和年都不是普遍適用宇宙的時間度量單位,光年和秒差距(或者相關單位,例如:千秒差距、百萬秒差距或者兆秒差距)都不是普遍適用的距離度量單位。

有趣的是,有一些方法可以更客觀、理物理地定義時間,而且它們不會像以地球為中心的定義那樣存在缺陷,但是我們也有一些很好的理由不使用這些時間度量,因為每一個度量都有其優點和缺點,如果你要對某種方法使用進行論證的話,以下有一些可以考慮的選擇,人們可以從太陽系歷史角度進行分析,判斷這些方法是否比現在以年為基礎(實際上是以地球為中心的計時標準)的計時系統更好或者更差。

即使太陽系發生了複雜的天體物理變化,地球一年的持續時間仍可能是一種有效且穩定的衡量標準,我們可以使用該計時標準確定與地球相關的時間計數。由於光速是一個已知且可測量的常數,因此“光年”就作為一個推導出來的距離單位出現了,而且隨時間變化光年的計時標準僅發生很小變化,在過去數十億年的時間里,準確率一直保持在99.98%左右。

有時,我們會使用另一個重要計時定義,雖然它是間接的,但也是基於地球環繞太陽運行一年的定義——秒差距,它不是僅基於時間,而是基於天文角度和三角學原理。當地球環繞太陽運行,相對一顆“未移動恒星”的視位置,就出現了位置變化,人們可以做一個簡單的測試——只睜開左眼,然後交替睜開右眼,就會發現較近的物體相對於較遠的背景物體會出現“位移”。

在天文學領域,我們稱該現象為“視差”,我們使用地球相對於太陽位置的最大距離來代替人類左右眼之間的距離,地日軌道直徑大約3億公里,一個天體相對於遙遠背景移動1弧秒(1/3600度),將被定義為一個秒差距:大約3.26光年。以下是“脫離地球”的幾種宇宙計時系統:

1、普朗克時間

你是在尋找一個除宇宙基本常數之外不依賴任何規律的時間定義嗎?如果取三個最基本、可測量的自然常數,你可能會考慮到普朗克時間。

萬有引力常數G,光速c,以及量子常數(即簡化的普朗克常數)h,將它們結合起來,就可能得出一個基本的時間單位。雖然這對應於一個有趣的宇宙範圍,因為該等級的量子起伏不會形成粒子/反粒子成對化,但對於黑洞則不同,目前沒有相關的物理過程對應於黑洞的時間變化。普朗克時間非常小,這意味著我們甚至需要天文數字等級的普朗克時間來描述亞原子過程,例如:頂夸克,這是目前已知壽命最短的亞原子粒子,其衰變時間大約10^18普朗克時間,一年的時間相當於10^51普朗克時間,這一時間標準並沒有什麼“錯”,但它確實不符合直覺。

2、原子鐘

這是一個有趣、但令人不易接受的事實:所有關於時間、質量和距離的定義都是“非常隨意”的,1秒、1克、1公斤或者1米,都沒有實質意義,我們只是選擇這些價值標準作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規範常數。然而,我們確實有一些方法可以將這些選擇的量聯繫起來——通過三個基本常數萬有引力常數G,光速c,以及量子常數h,我們用它來定義普朗克時間,如果你對時間或者距離進行定義,例如:光速可以作為另一種衡量單位。

那麼,為什麼不選擇一個特定的原子躍遷來定義時間和距離呢?在原子躍遷過程中,電子從一個能級降至另一個能級,並釋放特定頻率和波長的光線,以此來確定時間和距離範圍。頻率僅是一個反比延時概念,所以人們能通過測量一個波長光線經過的時間來獲得一個“時間”單位,同時,可以通過波長定義“距離”,這就是原子鐘的工作原理,它也可以用於定義秒和米。

但這是一個任意定義,許多時間變轉太快,其時間間隔太小,不適用於日常的計時標準。例如:現代科學界對秒的定義是:一個銫-133原子超精細結構釋放的光子在真空中9192631770個波長週期。

3、哈勃時間

如果我們從另一個角度出發,而不是使用基於量子特性的更小常數,上升至宇宙尺度等級,將會怎樣呢?宇宙以特定的速率膨脹——宇宙膨脹率,該指數經常被稱為哈勃參數或者哈勃常數。雖然我們通常將它描述為一種速度-距離單位,例如:哈勃常數描述為“71 km/s/Mpc”,它也可以簡單地描述為一種逆比時間:2.3 × 10^-18逆秒,如果我們將其轉換為時間,就會得到一個計時單位——“哈勃時間”,相當於4.3 × 10^17秒,大約是宇宙自大爆炸以來的年齡。

如果我們使用光速來計算哈勃時間,就會得出“哈勃距離”為1.3 × 10^26米,或者說是137億光年。這是一種宇宙宏觀參數,我們可以使用距離單位和時間單位來研究真正意義上的宇宙尺度。

不幸的是,這樣存在一個大問題:哈勃常數並不是一個隨時間變化的常數,而是隨著宇宙年齡的增長,以一種複雜的方式不斷下降,具體取決於宇宙中所有不同成分的相對能量密度。

4、氫原子自旋翻轉躍遷

長期以來,我們試圖尋找一個更好的宇宙時間定義,有一種方法值得考慮:整個宇宙中最常見的量子躍遷。無論任何時候形成的中性氫,它的形成都是一個電子結合在原子核上,而原子核幾乎總是一個單獨、裸露的質子,當電子到達基態時,相對於質子的構型將出現兩種可能性。

電子或者質子要麼反方向量子自旋,即其中一個自旋+ 1 / 2,另一個就是自旋-1 / 2;要麼就是同方向量子自旋,即電子和質子都是自旋+ 1 / 2或者自旋-1 / 2。如果自旋是反向排列,那麼就處於最低能態;如果自旋是正向排列,那麼電子旋轉就有一定概率是自發翻轉,釋放一個特定頻率的獨特光子,該頻率為1420405751.77赫茲。

有趣的是,氫原子自旋躍遷速率較慢,相當於2.9× 10^-15逆秒,如果我們將它轉換成宇宙時間和宇宙長度標準,就相當於1090萬年和1090萬光年,相當於大約330萬秒差距。 #媒体手记#

【如何“脫離地球”更精確地測量宇宙時間?】據國外媒體報導,出於某些原因,當我們談及恒星、星系和宇宙的年齡時,通常使用“年”進行測量和描述,我們是否有更好的方法來測量宇宙時間?

現今,我們可以追溯138億年前發生的大爆炸事件,觀測到宇宙體積延伸至461光年,但是像“年”和“光年”這樣的時間計算單位不僅是完全隨意、以地球為中心,並且從地球歷史上講,這些時間計算單位甚至沒有一致的定義。也許有更好的方法來測量時間,尤其是對宇宙而言,但每種方法都存在著缺點。

關於宇宙,我們可以提出許多宏觀的問題,但這是人類歷史上最令人費解的謎團之一,例如:“宇宙是什麼?宇宙有多大?它是永恒不變的,還是突然形成的,如果是的話,是什麼時候誕生的?”這些問題曾是哲學謎團之一,但過去100年提供了堅定的科學答案。現今基於先進的天文勘測設備,我們知道宇宙是什麼,但迄今我們所觀測的僅是直徑922億光年宇宙的一小部分;我們知道大爆炸事件,這是宇宙開始的標誌性事件,大約發生在138億年前,但準確的發生時間仍有1%的不確定性。

然而,為什麼我們測量宇宙時間和距離的所有方法都使用以地球為中心的單位呢?例如:“年”和“光年”,難道沒有一種更好、更客觀、更普遍的方法來實現嗎?答案是肯定有的,至少科學家傑瑞·貝爾(Jerry Bear)是這樣認為的。

貝爾指出,為什麼宇宙學計算,例如:宇宙年齡和大小,要廣泛地使用狹隘的、與 “年”相關的參數呢?客觀地講,將地球一年的時間概唸作為一種宇宙衡量標準是較狹隘的,光年這個概念僅與宇宙區域測量有關。

以上測量標準都是很好的觀點,但我們需要進一步擴展和思考,尋找一些替代性標準,讓我們來看一下測量宇宙時間背後的科學吧!

在地球上,只有兩種方法來理解時間流逝的概念,這兩種方法都是利用定期重現的現象,這些現象不僅對人類活動至關重要,而且對所有生物活動都至關重要,在較短的時間尺度上,我們有“天”的概念,這是很重要的,原因如下:

一天標誌著日出和日落,大致與地球繞地軸一個完整自轉週期相對應,同時,一天的時間與大多數植物和動物經曆晝夜活動和休眠的時間相對應,所有這些現象都在接下來的一天時間內重復出現,在接下來的幾天里,或許會出現實質性差異,如果我們等待的時間足夠長,這些差異就會重復出現,在一年時間里,日子會以各種方式發生變化,其中包括:日出和日落的時間提前和延遲,白天時間的增加和減少,太陽在地平線之上的最大高度和最小高度,以及季節變化週期、植物和動物生活週期等。但從一年的時間角度來講,幾乎沒有變化,幾年內重複循環出現。

基於以上分析,我們就很容易理解為什麼人們會提出一些基於“日”和“年”等概念的計時系統,因為我們在這顆星球上的活動與這些週期性循環密切相關。但通過仔細觀察,出於各種原因,我們在地球上所經曆的日和年的概念並不能很好地轉化為一組標記時間流逝的通用公式。

首先,在地球歷史上,一天的持續時間已經生了巨大變化,當月球、地球和太陽相互作用時,潮汐摩擦現象會導致一天的時間變長,月球會以螺旋方式逐漸遠離地球,大約40億年前,地球的“一天”時間僅持續6-8個小時,一年有1000多天。

然而,一年的變化,或者說地球繞太陽公轉一週所需的時間,縱觀太陽系歷史僅存在少許變化。變化的最大因素是太陽質量改變,迄今為止,太陽已損失了相當於土星的質量,該變化將促使地球被推向距離太陽更遠的區域,並導致它的軌道運行速度隨著時間推移略慢一些,這將導致一年的時間變長,但僅是略微延長——大約延長萬分之二,這相當於從太陽系誕生至今,一年的時間延長了大約2個小時。

但是為什麼我們要將地球的計時概念延伸應用於整個宇宙,以及將其他星系中行星環繞主恒星的任意運動聯繫起來呢?這是不客觀的,也不是絕對的,而且除了以地球為中心的計時標準之外,再也沒什麼用。天和年都不是普遍適用宇宙的時間度量單位,光年和秒差距(或者相關單位,例如:千秒差距、百萬秒差距或者兆秒差距)都不是普遍適用的距離度量單位。

有趣的是,有一些方法可以更客觀、理物理地定義時間,而且它們不會像以地球為中心的定義那樣存在缺陷,但是我們也有一些很好的理由不使用這些時間度量,因為每一個度量都有其優點和缺點,如果你要對某種方法使用進行論證的話,以下有一些可以考慮的選擇,人們可以從太陽系歷史角度進行分析,判斷這些方法是否比現在以年為基礎(實際上是以地球為中心的計時標準)的計時系統更好或者更差。

即使太陽系發生了複雜的天體物理變化,地球一年的持續時間仍可能是一種有效且穩定的衡量標準,我們可以使用該計時標準確定與地球相關的時間計數。由於光速是一個已知且可測量的常數,因此“光年”就作為一個推導出來的距離單位出現了,而且隨時間變化光年的計時標準僅發生很小變化,在過去數十億年的時間里,準確率一直保持在99.98%左右。

有時,我們會使用另一個重要計時定義,雖然它是間接的,但也是基於地球環繞太陽運行一年的定義——秒差距,它不是僅基於時間,而是基於天文角度和三角學原理。當地球環繞太陽運行,相對一顆“未移動恒星”的視位置,就出現了位置變化,人們可以做一個簡單的測試——只睜開左眼,然後交替睜開右眼,就會發現較近的物體相對於較遠的背景物體會出現“位移”。

在天文學領域,我們稱該現象為“視差”,我們使用地球相對於太陽位置的最大距離來代替人類左右眼之間的距離,地日軌道直徑大約3億公里,一個天體相對於遙遠背景移動1弧秒(1/3600度),將被定義為一個秒差距:大約3.26光年。以下是“脫離地球”的幾種宇宙計時系統:

1、普朗克時間

你是在尋找一個除宇宙基本常數之外不依賴任何規律的時間定義嗎?如果取三個最基本、可測量的自然常數,你可能會考慮到普朗克時間。

萬有引力常數G,光速c,以及量子常數(即簡化的普朗克常數)h,將它們結合起來,就可能得出一個基本的時間單位。雖然這對應於一個有趣的宇宙範圍,因為該等級的量子起伏不會形成粒子/反粒子成對化,但對於黑洞則不同,目前沒有相關的物理過程對應於黑洞的時間變化。普朗克時間非常小,這意味著我們甚至需要天文數字等級的普朗克時間來描述亞原子過程,例如:頂夸克,這是目前已知壽命最短的亞原子粒子,其衰變時間大約10^18普朗克時間,一年的時間相當於10^51普朗克時間,這一時間標準並沒有什麼“錯”,但它確實不符合直覺。

2、原子鐘

這是一個有趣、但令人不易接受的事實:所有關於時間、質量和距離的定義都是“非常隨意”的,1秒、1克、1公斤或者1米,都沒有實質意義,我們只是選擇這些價值標準作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規範常數。然而,我們確實有一些方法可以將這些選擇的量聯繫起來——通過三個基本常數萬有引力常數G,光速c,以及量子常數h,我們用它來定義普朗克時間,如果你對時間或者距離進行定義,例如:光速可以作為另一種衡量單位。

那麼,為什麼不選擇一個特定的原子躍遷來定義時間和距離呢?在原子躍遷過程中,電子從一個能級降至另一個能級,並釋放特定頻率和波長的光線,以此來確定時間和距離範圍。頻率僅是一個反比延時概念,所以人們能通過測量一個波長光線經過的時間來獲得一個“時間”單位,同時,可以通過波長定義“距離”,這就是原子鐘的工作原理,它也可以用於定義秒和米。

但這是一個任意定義,許多時間變轉太快,其時間間隔太小,不適用於日常的計時標準。例如:現代科學界對秒的定義是:一個銫-133原子超精細結構釋放的光子在真空中9192631770個波長週期。

3、哈勃時間

如果我們從另一個角度出發,而不是使用基於量子特性的更小常數,上升至宇宙尺度等級,將會怎樣呢?宇宙以特定的速率膨脹——宇宙膨脹率,該指數經常被稱為哈勃參數或者哈勃常數。雖然我們通常將它描述為一種速度-距離單位,例如:哈勃常數描述為“71 km/s/Mpc”,它也可以簡單地描述為一種逆比時間:2.3 × 10^-18逆秒,如果我們將其轉換為時間,就會得到一個計時單位——“哈勃時間”,相當於4.3 × 10^17秒,大約是宇宙自大爆炸以來的年齡。

如果我們使用光速來計算哈勃時間,就會得出“哈勃距離”為1.3 × 10^26米,或者說是137億光年。這是一種宇宙宏觀參數,我們可以使用距離單位和時間單位來研究真正意義上的宇宙尺度。

不幸的是,這樣存在一個大問題:哈勃常數並不是一個隨時間變化的常數,而是隨著宇宙年齡的增長,以一種複雜的方式不斷下降,具體取決於宇宙中所有不同成分的相對能量密度。

4、氫原子自旋翻轉躍遷

長期以來,我們試圖尋找一個更好的宇宙時間定義,有一種方法值得考慮:整個宇宙中最常見的量子躍遷。無論任何時候形成的中性氫,它的形成都是一個電子結合在原子核上,而原子核幾乎總是一個單獨、裸露的質子,當電子到達基態時,相對於質子的構型將出現兩種可能性。

電子或者質子要麼反方向量子自旋,即其中一個自旋+ 1 / 2,另一個就是自旋-1 / 2;要麼就是同方向量子自旋,即電子和質子都是自旋+ 1 / 2或者自旋-1 / 2。如果自旋是反向排列,那麼就處於最低能態;如果自旋是正向排列,那麼電子旋轉就有一定概率是自發翻轉,釋放一個特定頻率的獨特光子,該頻率為1420405751.77赫茲。

有趣的是,氫原子自旋躍遷速率較慢,相當於2.9× 10^-15逆秒,如果我們將它轉換成宇宙時間和宇宙長度標準,就相當於1090萬年和1090萬光年,相當於大約330萬秒差距。 #媒体手记#

【7大超猛香港屋苑靈異鬼故|柴灣漁灣邨走廊怪聲、荔景邨高踭鞋、大埔、薄扶林】夏日炎炎乜最透心涼?!雪糕?可樂?當然唔係啦!有咩涼得過你遇上猛鬼! 香港人多車多,連屋苑鬼故都特別多。但對於香港地少人多,房地產投資市場活躍,即使凶宅也會有人炒賣。

夜深心慌慌 7大超猛香港屋苑靈異鬼故 小心猛鬼出沒!
香港屋苑特別多,關於屋苑的鬼故亦同樣多到「一籮籮」。夏日炎炎,和你分享7個盛名在外的屋苑靈異事件,讓你過下透心涼的癮吧。以前一到這些時間,就會有電台深夜講鬼故,深夜就算一路怕但又忍不住想聽的慾望。靈異故事真的是讓人又怕又愛聽的題材,最近也有人在網上討論區說起了「香港邊個屋苑最邪」,引起一群靈異迷講出自己屋苑的鬼故,一齊來看看吧!

香港屋苑靈異鬼故 1.柴灣 漁灣邨

有網民指在柴灣漁灣村走廊位置步行回家時,感覺有人緊緊跟隨他,但整條走廊都就只有他一個,走到一半感覺背後的東西實在太近自己了,冰涼感覺從腳底寒到上頭頂。他打算轉身一看,不過還沒完全轉身,就發現有個黑影想要撲到自己身上。但當時整條走廊都沒有人,嚇到他極速跑回家。

另外一位網友說他有一晚,聽到姐姐的聲音不斷在門口叫他的名字,叫他開門。然後,這位網友跟他爸爸說姐姐回來了,請爸爸幫忙開門。但他爸爸卻說沒有聽到任何聲音,而這位網友卻一直聽到姐姐叫他打開門。吵到最後,他的爸爸直接開門給他證明,門外果然一個人都沒有。詭異的是,看見孩子被嚇倒,但爸爸超淡定的只要過了凌晨五點鐘就沒事了,讓他不用怕!難道爸爸知道些什麼…

香港屋苑靈異鬼故 2.葵涌 荔景邨

在1984年5月8日,有位退役警員葉少文因與女友感情破裂,持刀到女友居住的葵涌荔景邨樂景樓3樓16室家中,數分鐘之內斬傷單位內三人,在場目睹一切的葉氏夫婦,完全反應不來。當時妹妹雪雁和姊姊雪詩頸部大動脈被割斷,傷重死亡。

自兇案發生後,鬧鬼事件不絕於耳,即使多番轉租,但住客均在未滿一個月之際便急急搬離。更有鄰居指,每晚凌晨3時左右,就會有高踭鞋踱步聲出現,一直步行到事發單位附近便消失。

鬼故不絕,最後房屋署由於要在該處及下層空間加建兩個變電站,以改善屋邨供電,決定把這個單位密封,並且將兇案單位及相鄰單位的大門、氣窗及露台全部以磚頭封閉,成為下層變壓器房的中空部分。但就算事隔多年,仍有居住在附近的街坊,聲稱在走廊垃圾房外看見女子黑影,且一閃即逝。

香港屋苑靈異鬼故 3.大埔 運頭塘邨

話說香港開埠初期時,因天災而死或無人認領的屍骸,大多會運到去大埔火車站附近的空地安葬,而這裏剛巧是運頭塘邨的前身。更有傳聞說日治期間,運頭塘邨附近是個刑場,每日因行刑被斬下的人頭,都會被收集起來,於晚上用木頭車運到現在屋邨內一個空地埋葬。

因此,更發生過有一名裝修工人驚遇靈異事件!有日趕工,他見到有兩個「白色人影」在屋內爭奪一桶工業用白膠漿,不是太看得清面貌,行近少少一看,屋內還有十多二十個「白色人影」圍埋一齊,將白膠漿往身上塗塗抹抹。更有「白色人影」稱:「好喇,以後就唔洗再甩頭甩骨喇!」在屋企門口見到一堆白色人影,都咪話唔恐怖!你覺得呢?

香港屋苑靈異鬼故 4.薄扶林 華富邨

由於接近豪宅貝沙灣以及可以望到海景,華富邨被稱「平民豪宅」,但由於歷史久遠,不少靈異故事傳出,今次要講的是華富邨附近的瀑布灣,一度盛傳有水鬼找下朋友索命做替死鬼,不少小孩子屢次發生奪命意外,所以關於小孩子的鬼故亦特別多。

有個關於拍皮球的小孩鬼故,話說在夜班工作的阿明,下班回家已經凌晨一點多。有一晚的深夜時分,他回到華富邨,當他走到三樓時,聽到一班小朋友在打波的嘻笑聲。正當他狐疑大晚上為何會有小孩子在走廊玩,父母怎麼教育的,想上前把他們大罵一頓的時候,這班小朋友的聲音突然消失了。

第二晚,阿明如常下班回家。再次到三樓住所時,升降機門打開,便有個波滾了進來。阿明執起個波,但看不見昨晚的一班小朋友,一氣之下,便將波丟到屋邨外的樹林裡。 又過了一夜,阿明下班回家。不過,當阿明來到升降機大堂時,就有4個小朋友在等著他。他們一看到阿明便一哄而上,圍著他要他把那個波還給他們。阿明見他們面青唇白,腳部位置半透明感覺,深知自己撞邪。立刻跑回家,將整件事告訴太太求安慰。

香港屋苑靈異鬼故5.屯門 友愛邨

住在屯門友愛村的這位網友住在走廊的最「尾房」,他記得事發當晚是鬼節正日。傍晚在他媽媽在準備晚餐之時,木門因為通風用途是打開着的。網友當時坐在門口旁邊的沙發看著電視,突然「嘭」一聲,好像有什麼東西撞向他家的鐵閘,感覺就像一個足球被踢過來。

他立刻去看,卻沒有發現任何人!但那鐵閘還在微微抖着….. 如果有人,怎樣跑得快也無法瞬間移動吧!從門口跑過去樓梯,中間起碼還隔着3個單位的距離,不可能會看不到人。

還有一個更可怕,有晚,有位網友從睡夢中迷迷糊糊地醒來,感覺自己好像整個人在慢慢地升起,他嘗試用力“返回”床上也不成功,整個人都沒辦法動,然後需要躺平並用力在空中轉了一圈,面向下方自己身體才能慢慢地下降回去了。

最可怕的是,該網友還聽到有位男人聲音問他:「好不好玩?」網友說當感覺到自己終於可以回到床上,身體才能動了,立即雞皮疙瘩心寒到天亮,難道他是短暫地靈魂出竅…

香港屋苑靈異鬼故6.觀塘 秀茂坪

有一位網友說父母以前經常去觀塘秀茂坪某一座樓下的酒樓飲茶,認識到一對夫婦,每早都會和他們飲茶暢談。但有次差不多有一個月都沒有見到他們,終於有一天早上,網友媽媽見到那對夫婦的老婆卻沒見到老公,就問她最近如何,為何不來飲茶,她很傷心的說最近她老公死了。

他們家住38座16樓,她說有一朝早起床看到有一條大蛇在廚房裡打蛇餅,他們很驚,於是用一煲滾水倒在蛇上燙死了它,蛇是死了,但到晚上她的老公也跟着死了。究竟是因為條蛇有靈邪附著找替身要來索命,還是只是單純巧合?

香港屋苑靈異鬼故 7.荃灣 綠楊新邨

有一位網友分享在唸小學的時候,有天放學,一個人乘升降機回家,按了16樓後,升降機居然停在9樓。打開門後卻沒有人,以為關門後會直接回到16樓,不知怎樣地升降機又回到地下。再按多次16樓,又再次在9樓開門,同樣是沒有人,然後關上門又再次回到地下。那時他沒有想那麼多,直到有看更叫他搭另一部升降機,才能成功回家。

回去後跟家人說了這件事,網民懷疑自己撞鬼了,家人本來不太相信,直到發現原來當時9樓有位婆婆剛剛過身,他的家人才相信他可能遇到靈異事件了。重點是,為什麼看更會無端端叫他乘坐第二部升降機?難道他看見些什麼了嗎…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阿房宫赋》来自-狼寂-哔哩哔哩动态: -杂乱篇章-我从未体验过这样的无力与无助也从未感到过这般的不愿意服输我不会沉默我会在沉默中呐喊让声音带着真我撕裂喉咙
  • 在高手如云的众多参赛队中,学校来自三、四年级段的七位小选手,她们发挥团队精神,勇于挑战,经过两天紧张而又激烈的竞争,再次荣获DI全国青少年创新思维及综合素养成果
  • 0投资,出单快 ,机器人自动挣钱,省心省力,管道收益,复利倍增 ,拼多多6.8亿用户,还在持续增长,市场非常大~从几块钱一天,到十几块,到几十块,到几百块,到几
  • #NINEPERCENT[超话]#已经来到陪伴你的第五年了,丞丞你的生日也马上就要来了,而我每一年都为你做的手幅也做好了,首先呢祝你生日快乐,你的综艺,你的影视
  • 2021年1月4日乘私家车从藁城区西关镇金庄村回到同祥城小区家中;1月5日9时乘私家车到联邦空中花园逛街,后步行到北国超市(益东店)、信誉楼超市(裕华店)购物,
  • 忙得不甘愿的人,必然是他没有从忙中得到快乐,没有体会到身心寄托的地方就是忙——不忙做什么呢?一个人拥有再多,如果内心不知满足,那种精神上的贫穷更加可怜!所以,人
  • 在神学概念里是可以实现的。现有人类科技是笨拙的。
  • 我几乎知晓了父亲的一切,如若父亲离我而去,在情感上会留下父子之间的恋恋不舍之情。——夏目漱石Day ⑦在这的时光开始接近尾声了,任务完成的也差不多了,今天在山
  • #电影# “你可以跟我说出,金门大桥上有多少颗铆钉,用了多长的悬索,桥有多高,但只有当你站在上面,看到她的美,听到悬索在空中歌唱…这是一种体验,是一种人类的体验
  • 腊梅花迎新岁,今日已完全枯萎了。算是走完它应该的历程,却意外发现有新苞徐芽。三月时,应有绿叶生了。筷子一直挂在梅花上。随用随挂,专人专用[可爱] 写偈云: 梅花
  • 洁鲜生是深圳市聚亿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所推出的品牌,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践行“创造清洁生态的生活环境”的使命,经过10多年的发展积累,已经发展成为拉链袋、保
  • #国外天气#【“厄玛”向西偏北方向移动 】大西洋五级飓风“厄玛”(IRMA)的中心今天下午2点钟(北京时,下同)位于大伊纳瓜岛(GREAT INAGUA ISL
  • 这些颜文字好可爱啊[牛哞哞]( *・ω・)✄╰ひ╯♪( ´θ`)ノ (´͈ꄃ `͈ ⁽˙-˙⁾ ε٩(๑⌓̈๑)۶з <( ; ᯅ ;  )ノ (ノ)`
  • #配音演员赵成晨[超话]##三十天安利赵成晨# DAY9给老赵吹一波彩虹屁[doge] 给赵成晨一个人的彩虹屁❤ 赵成晨,愿你成为自己的太阳,你一定不能想象。
  • 明天五百!n 【#河南中医药大学#之#体面的拒绝#】 我们生活在人来人往的大环境中,生活圈里少不了他人的存在。
  • 【问答】无念、无相、无住 觉悟知本真 金刚般若照性空, 闻法顿悟法真宗。 空能现有空无相, 无念无住妙圆明。 问:六祖大师在《坛经》中讲“无念”、“无相
  • [拳頭][拳頭]2021年初,学校党委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有关要求,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新高度,坚决扛起高校、尤其是高师院校师德师风
  • 今天带一波朋友的文创产品,是我认识的一个up主做的,这几天含泪亏。本来也就是几个年轻人搞得小团队,抽不出多少人,所以大家伙合计一下,干脆中止掉周边业务,以后就专
  • 干锅小龙虾制作:1.将龙虾1.5千克反复换水漂洗,至水质清澈为止。2.热锅冷油炙好锅,入色拉油500克,加冰糖25克,小火炒至色泽棕红,下专用香料(桂皮、八角、
  • 【沙利文报告:#药物3D打印技术或将应用于新冠药#】“由于新冠疫情,国内外知名药企都在积极研发口服特效药。#任仕达中国# #topconsultant# #职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