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慧宗杲禅师《法语》3

示妙圆道人(李知省宅)

欲超生死越苦海。应当竖起精进幢。直下信得及。只这信得及处。便是超生死越苦海底消息。故释迦老子曰。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法。又云。信能远离生死苦。信能必到如来地。要识如来地么。亦只是这信得及底。既信得及。不须起心动念求出生死。但十二时中念念不离。决定要得入手。方为勇猛之士。若半信半疑。则不相续矣。此事不论男之与女贵之与贱大之与小。平等一如。何以故。世尊在法华会上。只度得一个女子成佛。涅槃会上亦只度得一个广额屠儿成佛。当知此二人成佛。亦别无功用。亦只是直下信得及。更无第二念。便坐断报化佛头。径超生死。亦别无道理。妙圆道人虽是女流。立志不在成佛底女子下。又能知有此段奇特因缘。决定要出生死因。以此纸乞指示。掇笔挥汗。书此示之。仍令看个话头。僧问马祖。如何是佛。祖云。即心是佛。妙圆道人日用只如此看。祝祝

示妙明居士(李知省伯和)

道由心悟。不在言传。近年以来学此道者。多弃本逐末。背正投邪。不肯向根脚下推穷。一味在宗师说处着到。纵说得盛水不漏。于本分事上了没交涉。古人不得已。见学者迷头认影。故设方便诱引之。令其自识本地风光明见本来面目而已。初无实法与人。

如江西马祖初好坐禅。后被南岳让和尚将甎于他坐禅处磨。马祖从禅定起问。磨甎何为。让曰。欲其成镜耳。马祖笑曰。磨甎岂得成镜耶。让曰。磨甎既不成镜。坐禅岂得成佛。盖让和尚尝问马祖。坐禅何图。马祖以求成佛答之。教中所谓先以定动后以智拔。马祖闻坐禅岂得成佛之语。方始着忙。遂起作礼致敬曰。如何即是。让知其时节因缘已到。始谓之曰。譬牛驾车。车若不行。打牛即是。打车即是。又曰汝学坐禅。为学坐佛。若学坐禅。禅非坐卧。若学坐佛。佛非定相。于无住法。不应取舍。汝若坐佛。即是杀佛。若执坐相。非达其理。马祖于言下忽然领旨。遂问。如何用心即合无相三昧。让曰。汝学心地法门如下种子。我说法要。譬彼天泽。汝缘合故当见其道。又问。道非色相。云何能见。让曰。心地法眼能见乎道。无相三昧亦复然矣。曰有成坏否。让曰。若以成坏聚散而见道者非也。前所云方便诱引。此是从上宗乘中第一个样子。妙明居士请依此参。

昔大珠和尚初参马祖。祖问。从何处来。曰越州大云寺来。祖曰。来此拟须何事。曰来求佛法。祖曰。自家宝藏不顾。抛家散走作甚么。我这里一物也无。求甚么佛法。珠遂作礼问。那个是慧海自家宝藏。祖曰。即今问我者是汝宝藏。一切具足更无欠少。使用自在何假外求。珠于言下识自本心不由知觉。后住大珠。凡有扣问。随问而答。打开自己宝藏。运出自己家财。如盘走珠。无障无碍。曾有僧问。般若大否。珠曰。般若大。曰几许大。曰无边际。曰般若小否。曰般若小。曰几许小。曰看不见。曰何处是。何处不是。尔看。他悟得自家宝藏底。还有一星儿实法传授与人否。妙喜常常说与学此道者。若是真实见道之士。如钟在虚。如谷应响。大扣大鸣。小扣小应。近代佛法可伤。为人师者。先以奇特玄妙。蕴在胸襟递相沿袭。口耳传授以为宗旨。如此之流邪毒人心。不可治疗。古德谓之谤般若人。千佛出世不通忏悔。此是宗门善巧方便诱引学者底。第二个样子。妙明居士决定究竟。当如此样子参。

既办此心。要理会这一着子。先须立决定志。触境逢缘。或逆或顺。要把得定作得主。不受种种邪说。日用应缘时。常以无常迅速生死二字。贴在鼻孔尖头上。又如欠了人万百贯债无钱还得。被债主守定门户。忧愁怕怖千思万量。求还不可得。若常存此心。则有趣向分。若半进半退。半信半不信。不如三家村里无智愚夫。何以故。为渠百不知百不解。却无许多恶知恶觉作障碍。一味守愚而已。古德有言。研穷至理以悟为则。近年以来多有不信悟底宗师。说悟为诳呼人。说悟为建立。说悟为把定。说悟为落在第二头。披却师子皮。作野干鸣者。不可胜数。不具择法眼者。往往遭此辈幻惑。不可不审而思思而察也。此是宗师指接群迷。令见月亡指底。第三个样子。妙明居士欲跳出生死窟。作是说者名为正说。作他说者名为邪说。思之。

怕怖生死底。疑根拔不尽。百劫千生流浪随业受报。头出头没无休息时。苟能猛着精彩。一拔净尽。便能不离众生心。而见佛心。若夙有愿力。遇真正善知识。善巧方便诱诲。则有甚难处。不见古德有言。江湖无碍人之心。佛祖无谩人之意。只为时人过不得。不得道江湖不碍人。佛祖言教虽不谩人。只为学此道者错认方便。于一言一句中求玄求妙求得求失。因而透不得。不得道佛祖不谩人。如患盲之人。不见日月光。是盲者过。非日月咎。此是学此道离文字相离分别相离语言相底。第四个样子。妙明居士思之。

疑生不知来处死不知去处底心未忘。则是生死交加。但向交加处。看个话头。僧问赵州和尚。狗子还有佛性也无。州云无。但将这疑生不知来处死不知去处底心。移来无字上。则交加之心不行矣。交加之心既不行。则疑生死来去底心将绝矣。但向欲绝未绝处。与之厮崖。时节因缘到来。蓦然喷地一下。便了教中所谓绝心生死止心不善伐心稠林浣心垢浊者也。然心何有垢。心何有浊。谓分别善恶杂毒所钟。亦谓之不善。亦谓之垢浊。亦谓之稠林。若真实得喷地一下。只此稠林。即是栴檀香林。只此垢浊。即是清净解脱无作妙体。此体本来无染非使然也。分别不生虚明自照。便是这些道理。此是宗师令学者舍邪归正底。第五个样子。妙明居士但只依此参。久久自筑着磕着也。

道无不在。触处皆真。非离真而立处。立处即真。教中所谓治生产业皆顺正理。与实相不相违背。是故庞居士有言。日用事无别。唯吾自偶谐。头头非取舍。处处勿张乖。朱紫谁为号。丘山绝点。埃神通并妙用。运水及搬柴。然便恁么认着。不求妙悟。又落在无事甲里。不见魏府老华严有言。佛法在尔日用处。行住坐卧处。吃粥吃饭处。语言相问处。所作所为举心动念。又却不是也。又真净和尚有言。不拟心一一明妙一一天真。一一如莲华不着水。迷自心故作众生。悟自心故成佛。然众生本佛。佛本众生。由迷悟故有彼此也。又释迦老子有言。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又云。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此亦是不许拟心之异名耳。苟于应缘处。不安排不造作。不拟心思量分别计较。自然荡荡无欲无依。不住有为不堕无为。不作世间及出世间想。这个是日用四威仪中。不昧本来面目底。第六个样子也。

本为生死事大无常迅速己事未明故。参礼宗师求解生死之缚。却被邪师辈添绳添索。旧缚未解而新缚又加。却不理会生死之缚。只一味理会闲言长语。唤作宗旨。是甚热大不紧。教中所谓邪师过谬。非众生咎。要得不被生死缚。但常教方寸虚豁豁地。只以不知生来不知死去底心。时时向应缘处提撕。提撕得熟。久久自然荡荡地也。觉得日用处省力时。便是学此道得力处也。得力处省无限力。省力处却得无限力。这些道理。说与人不得。呈似人不得。省力与得力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妙喜一生只以省力处指示人。不教人做谜子抟量。亦只如此修行。此外别无造妖掜怪。我得力处他人不知。我省力处他人亦不知。生死心绝他人亦不知。生死心未忘他人亦不知。只将这个法门。布施一切人。别无玄妙奇特可以传授。妙明居士决欲如妙喜修行。但依此说。亦不必向外别求道理。真龙行处云自相随。况神通光明本来自有。不见德山和尚有言。汝但无事于心。无心于事。则虚而灵空而妙。若毛端许言之本末者。皆为自欺。这个是学此道要径底。第七个样子也。

如上七个样子。佛病法病众生病。一时说了。更有第八个样子。却请问取妙圆道人。又代妙圆道人。下一转语云。大事为尔不得小事。妙明居士自家担当。

佛经原文以及祖师大德对“一心三藏”的开示


1、佛经原文

而如来藏本妙圆心。非心非空。非地非水。非风非火。非眼非耳鼻舌身意。非色非声香味触法。非眼识界,如是乃至非意识界。非明无明,明无明尽。如是乃至非老非死,非老死尽。非苦非集非灭非道。非智非得。非檀那,非尸罗,非毗梨耶,非羼提,非禅那,非般剌若,非波罗密多。如是乃至非怛闼阿竭,非阿罗诃,三耶三菩。非大涅槃。非常非乐非我非净。


以是俱非世出世故。即如来藏元明心妙。即心即空。即地即水。即风即火。即眼即耳鼻舌身意。即色即声香味触法。即眼识界,如是乃至即意识界。即明无明,明无明尽。如是乃至即老即死,即老死尽。即苦即集即灭即道。即智即得。即檀那,即尸罗,即毗梨耶,即羼提,即禅那,即般剌若,即波罗密多。如是乃至即怛闼阿竭,即阿罗诃,三耶三菩。即大涅槃。即常即乐即我即净。

以是俱即世出世故。即如来藏妙明心元,离即离非,是即非即。

——节选自《楞严经第四卷》经文

2、圆瑛法师

离即、离非,是即、非即

此即中道,第一义谛,胜义中真胜义性,亦即一乘寂灭场地。上句离不空藏,即一切法,是离有;离空藏,非一切法,是离空,乃双遮空有二边,以显一心之体,不滞于空有也。下句是即非即,是字,双贯即与非即解,其义自明,是即十界,照不空藏,是照有;是非即十界,照空藏,是照空,乃双照空有二边,以显一心之用,互融于空有也。此经从阿难舍妄求真,求佛发妙明心,即显发此三藏一心也。佛始从眼根指出,十番极显其真,二见略剖其妄,复自根中,推而广之,普会四科,遍融七大。阿难大众,各各自知,心遍十方,常住不灭;此悟次第空藏,己成顿意,而圆意犹未彰也。复由满慈,问三种生续之因,如来与答,性觉必明,以为其咎,以致世界、众生、业果,生续不断,显次第不空藏;斯则体用已备,圆意己露,犹未具彰也。复答满慈,五大圆融之难,以示性相二无碍理,且释有碍之疑,至于即性之相,无量不思议妙用;即相之性,混融不思议妙体,尙未极显也。迨依迷悟心,对辩二种缘起,依本来心,圆彰三种藏性,显理显到此处,可谓彻法流之㡳,穷性海之源,显之极矣。

然此一心三藏,即首楞严定,人人本具,迷不自觉,当起奢摩地,微密观照,方能圆悟。前三卷,佛为阿难大众,微妙开示,各各自知,此心遍满十方,常住不灭,得微密观照之功。此四卷,因满慈启问,佛为说三种生续之因,五大圆融之故,会归三藏,极于一心,即微密观照之功,照彻心源,一切事究竟坚固,方信首楞严,为自性天然本定,不假修成,但是了因之所了,而非生因之所生矣。

——节选自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第十卷》

3、憨山大师

初示三观之体:

而此体者,所谓常住真心性净明体,即一真法界如来藏心也!先示此体为所观之境,要依此体启大智用故。然此藏心具有三义:一空如来藏、二不空如来藏、三空不空如来藏。

一空如来藏者:谓此藏性其体本空,一法叵得。如摩尼珠其体空净,了无色相;虽有随方之色,色不离珠,以即珠故。真心本净,了绝妄缘,虽有随缘之妄,妄不离真,以即真故,名曰真空;故为观者先示真心以为观体,能观此体名真空观。(经名奢摩他,亦名体真止)从此经首阿难启请,世尊许说,曰有三摩提名大佛顶首楞严王具足万行,十方如来一门超出妙庄严路起,一往七征八辩,始则决择真妄;且云妄不是真,以明五蕴身心不有、世界本空,破我法二执,以显本觉真如;以至三科七大会归藏性,然后真妄和融,方显妄即是真;从浅洎深,大段总显空如来藏理。(从初卷启请至第三卷终)

不空如来藏者:谓此藏体虽空,具有恒沙称性功德,包含融摄,纤悉不遗。如摩尼珠其体虽净,具有圆照之用,而能随方现一切色,色即是珠,以珠现故。藏性虽空,而能随缘显现十界依正之相,相即是性,以性起故,名不真空;故为观者示此藏性以为观体,能观此体名不空观。(经名三摩,亦名方便随缘止)此从富那执相难性,三种相续,深穷生起之由,委明循业发现之义,总显不空之体。(始从四卷初至本卷故发真如妙觉明性有半卷经文,计一千五百余言。)

空不空如来藏者:谓此藏性其体清净,能应能现。如摩尼珠其体净圆,净故非色,以即珠故;圆故能应,非不色,以即色故;非色非珠。而此藏性其体净圆,净故非相,以即性故;圆故能现,非不相,以即相故;非相非性,名空不空;非相故空,非性故不空,非即非离,平等如如,名曰中道;故为观者示此藏性以为观体,能观此体名中道观。(经名禅那,亦名离二边分别止,亦名等持。此从四卷中而如来藏非心等起,至即常乐我净等,文有二章,几三百言。)

然上三谛体虽不二,举一即三,终带名言,犹存历别,未及一心之源,难契圆融之旨;必若离即离非,是即非即,则藏心妙性彻底穷源,绝诸对待;良以双离则双泯,双是则双存;存则三谛灵然,泯则一心无寄;寂照同时,存泯无碍,唯在忘言者可以神会、绝虑者可以心通,可谓妙契寰中、泯同法界矣!圆融圆融,深思深思,历然不昧;故佛开示已毕,乃总告之曰:上来所说藏性之理如此深妙,如何汝等以所知心而能测度、世间语言而能入哉?且此妙理人人本具,然虽本具隐而未现;譬如琴瑟虽有妙音,非妙指不能发;众生虽具妙心,非妙观不能显。且如我今证此真心,安住大定,圆照法界,凡有动作皆是大用现前;汝等迷之,举措云为皆是尘劳业用;故曰:如我按指,海印发光,汝暂举心,尘劳先起。此无他故,盖由不肯勤求,得少为足耳!当机遂请何因有妄?要显妄元无因,使悟妄不离真,亦似头非外得。然此天然妙性不假修成,但能一念回光,方悟神珠本有,故随结责戏论,切劝修持;乃曰:汝虽忆持十二部经,不如一日修无漏业,如何自欺尚留观听而不修之?是以阿难闻说,疑惑消除,心悟实相,遂乃请入华屋,摄伏攀缘,冀得陀罗、入佛知见等。由是观之,大概一往开示藏性,岂非欲令先悟一心,依之建立三观妙行,然后行成解绝,顿证一心者乎?

——节选自憨山大师《楞严经悬镜》

4、交光大师

圆彰三藏以劝修。由前次第三藏急于破迷成悟。故俱就众生迷境显示。未暇普收圣凡染净二缘。十界一如无二。以毕彰藏心全体大用。今既粗细二惑次第破尽。妙明披露。道眼近圆。理宜罄竭诸佛之灵府。而彻底显示。故此统会毕彰。用显圆融三藏也。

——节选自交光大师《楞严经正脉疏卷十八》

巳二依本来心圆彰藏性。圆彰者。不惟以一心而圆具三藏。且于每一藏中即圆具十法界。如非则十界俱非。即则十界俱即。融则十界俱融也。

......

离即离非。是即非即。

此中浑含世出世间。一切融会。离即离非。双遮前之二藏。以显此之一心圆神不滞之体。固不定属于即。亦不定属于非。故曰离即离非也。下句非即二字。本是非二字。而翻说非即耳。文之巧也。是即是非者。双照前之二藏。以显此之一心随宜自在之用。全非而即。全即而非。所谓能即能非也。故曰是即非即。大约对万法而独显心。是圆融极至耳。所以直指人心者。有曰。若要直捷会。一切总不是。若要委悉会。一切无不是。而法界观。立非异即非一。非一即非异。义允合也。旧注引净明遣尽之说。方是空藏中一切皆非意耳。管见非之。当矣。夫显心之谈。妙极于此。问答原意。宜此重伸。良以义广言长。忘其最初本意。则始终语脉不可通矣。原夫佛酬阿难妙定之请。舍置权小所修。示以诸佛本定。然斯定所以迥异者。以是全彰自性本妙圆定。释者不可多用修意。以仍滥于常途也。况此奢摩他中。纯谈本定。曲显性真。而说修之意绝少。从初三卷直指藏心本定之体。显次第空藏也。而大众各各自知心遍十方。常住不灭。斯则顿意成矣。而圆意犹未彰也。问。七大何说圆融。答。彼约周遍说也。复次满慈顿兴二难。为后二藏之发起。于是答万法云何生续。则略彰藏心随染缘之用。显次第不空藏也。斯则体用略备。圆意已露。而犹未具彰也。复答五大不合相容。且示性相二无碍理。显次第空不空藏也。斯则且彰无碍。释彼有碍之疑而已。至于即性之相。无量不思议业用。即相之性。混融不思议妙体。未极显也。更因当机之伏疑。而与之备谈染缘净缘。四义四相。则一切圆用方以尽彰。又与开二合二。双拂双融而三一妙体方以极显。然用须证而后发。故略带修成。体则本来现成。故仍彰不变。纵因修显。亦非修生。所谓是了因之所了。非生因之所生矣。是则后之圆融三藏。收前次第三藏。而自心本具圆定。方以极显而无以复加矣。阅斯文者。幸加意焉。极显圆融已竟。

——节选自交光大师《楞严经正脉疏卷十九》

佛经原文以及祖师大德对“一心三藏”的开示
1、佛经原文

而如来藏本妙圆心。非心非空。非地非水。非风非火。非眼非耳鼻舌身意。非色非声香味触法。非眼识界,如是乃至非意识界。非明无明,明无明尽。如是乃至非老非死,非老死尽。非苦非集非灭非道。非智非得。非檀那,非尸罗,非毗梨耶,非羼提,非禅那,非般剌若,非波罗密多。如是乃至非怛闼阿竭,非阿罗诃,三耶三菩。非大涅槃。非常非乐非我非净。

以是俱非世出世故。即如来藏元明心妙。即心即空。即地即水。即风即火。即眼即耳鼻舌身意。即色即声香味触法。即眼识界,如是乃至即意识界。即明无明,明无明尽。如是乃至即老即死,即老死尽。即苦即集即灭即道。即智即得。即檀那,即尸罗,即毗梨耶,即羼提,即禅那,即般剌若,即波罗密多。如是乃至即怛闼阿竭,即阿罗诃,三耶三菩。即大涅槃。即常即乐即我即净。

以是俱即世出世故。即如来藏妙明心元,离即离非,是即非即。

——节选自《楞严经第四卷》经文

2、圆瑛法师
离即、离非,是即、非即
此即中道,第一义谛,胜义中真胜义性,亦即一乘寂灭场地。上句离不空藏,即一切法,是离有;离空藏,非一切法,是离空,乃双遮空有二边,以显一心之体,不滞于空有也。下句是即非即,是字,双贯即与非即解,其义自明,是即十界,照不空藏,是照有;是非即十界,照空藏,是照空,乃双照空有二边,以显一心之用,互融于空有也。此经从阿难舍妄求真,求佛发妙明心,即显发此三藏一心也。佛始从眼根指出,十番极显其真,二见略剖其妄,复自根中,推而广之,普会四科,遍融七大。阿难大众,各各自知,心遍十方,常住不灭;此悟次第空藏,己成顿意,而圆意犹未彰也。复由满慈,问三种生续之因,如来与答,性觉必明,以为其咎,以致世界、众生、业果,生续不断,显次第不空藏;斯则体用已备,圆意己露,犹未具彰也。复答满慈,五大圆融之难,以示性相二无碍理,且释有碍之疑,至于即性之相,无量不思议妙用;即相之性,混融不思议妙体,尙未极显也。迨依迷悟心,对辩二种缘起,依本来心,圆彰三种藏性,显理显到此处,可谓彻法流之㡳,穷性海之源,显之极矣。
然此一心三藏,即首楞严定,人人本具,迷不自觉,当起奢摩地,微密观照,方能圆悟。前三卷,佛为阿难大众,微妙开示,各各自知,此心遍满十方,常住不灭,得微密观照之功。此四卷,因满慈启问,佛为说三种生续之因,五大圆融之故,会归三藏,极于一心,即微密观照之功,照彻心源,一切事究竟坚固,方信首楞严,为自性天然本定,不假修成,但是了因之所了,而非生因之所生矣。

——节选自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第十卷》
3、憨山大师
初示三观之体:
而此体者,所谓常住真心性净明体,即一真法界如来藏心也!先示此体为所观之境,要依此体启大智用故。然此藏心具有三义:一空如来藏、二不空如来藏、三空不空如来藏。

一空如来藏者:谓此藏性其体本空,一法叵得。如摩尼珠其体空净,了无色相;虽有随方之色,色不离珠,以即珠故。真心本净,了绝妄缘,虽有随缘之妄,妄不离真,以即真故,名曰真空;故为观者先示真心以为观体,能观此体名真空观。(经名奢摩他,亦名体真止)从此经首阿难启请,世尊许说,曰有三摩提名大佛顶首楞严王具足万行,十方如来一门超出妙庄严路起,一往七征八辩,始则决择真妄;且云妄不是真,以明五蕴身心不有、世界本空,破我法二执,以显本觉真如;以至三科七大会归藏性,然后真妄和融,方显妄即是真;从浅洎深,大段总显空如来藏理。(从初卷启请至第三卷终)

不空如来藏者:谓此藏体虽空,具有恒沙称性功德,包含融摄,纤悉不遗。如摩尼珠其体虽净,具有圆照之用,而能随方现一切色,色即是珠,以珠现故。藏性虽空,而能随缘显现十界依正之相,相即是性,以性起故,名不真空;故为观者示此藏性以为观体,能观此体名不空观。(经名三摩,亦名方便随缘止)此从富那执相难性,三种相续,深穷生起之由,委明循业发现之义,总显不空之体。(始从四卷初至本卷故发真如妙觉明性有半卷经文,计一千五百余言。)

空不空如来藏者:谓此藏性其体清净,能应能现。如摩尼珠其体净圆,净故非色,以即珠故;圆故能应,非不色,以即色故;非色非珠。而此藏性其体净圆,净故非相,以即性故;圆故能现,非不相,以即相故;非相非性,名空不空;非相故空,非性故不空,非即非离,平等如如,名曰中道;故为观者示此藏性以为观体,能观此体名中道观。(经名禅那,亦名离二边分别止,亦名等持。此从四卷中而如来藏非心等起,至即常乐我净等,文有二章,几三百言。)

然上三谛体虽不二,举一即三,终带名言,犹存历别,未及一心之源,难契圆融之旨;必若离即离非,是即非即,则藏心妙性彻底穷源,绝诸对待;良以双离则双泯,双是则双存;存则三谛灵然,泯则一心无寄;寂照同时,存泯无碍,唯在忘言者可以神会、绝虑者可以心通,可谓妙契寰中、泯同法界矣!圆融圆融,深思深思,历然不昧;故佛开示已毕,乃总告之曰:上来所说藏性之理如此深妙,如何汝等以所知心而能测度、世间语言而能入哉?且此妙理人人本具,然虽本具隐而未现;譬如琴瑟虽有妙音,非妙指不能发;众生虽具妙心,非妙观不能显。且如我今证此真心,安住大定,圆照法界,凡有动作皆是大用现前;汝等迷之,举措云为皆是尘劳业用;故曰:如我按指,海印发光,汝暂举心,尘劳先起。此无他故,盖由不肯勤求,得少为足耳!当机遂请何因有妄?要显妄元无因,使悟妄不离真,亦似头非外得。然此天然妙性不假修成,但能一念回光,方悟神珠本有,故随结责戏论,切劝修持;乃曰:汝虽忆持十二部经,不如一日修无漏业,如何自欺尚留观听而不修之?是以阿难闻说,疑惑消除,心悟实相,遂乃请入华屋,摄伏攀缘,冀得陀罗、入佛知见等。由是观之,大概一往开示藏性,岂非欲令先悟一心,依之建立三观妙行,然后行成解绝,顿证一心者乎?

——节选自憨山大师《楞严经悬镜》
4、交光大师
圆彰三藏以劝修。由前次第三藏急于破迷成悟。故俱就众生迷境显示。未暇普收圣凡染净二缘。十界一如无二。以毕彰藏心全体大用。今既粗细二惑次第破尽。妙明披露。道眼近圆。理宜罄竭诸佛之灵府。而彻底显示。故此统会毕彰。用显圆融三藏也。
——节选自交光大师《楞严经正脉疏卷十八》 巳二依本来心圆彰藏性。圆彰者。不惟以一心而圆具三藏。且于每一藏中即圆具十法界。如非则十界俱非。即则十界俱即。融则十界俱融也。
离即离非。是即非即,此中浑含世出世间。一切融会。离即离非。双遮前之二藏。以显此之一心圆神不滞之体。固不定属于即。亦不定属于非。故曰离即离非也。下句非即二字。本是非二字。而翻说非即耳。文之巧也。是即是非者。双照前之二藏。以显此之一心随宜自在之用。全非而即。全即而非。所谓能即能非也。故曰是即非即。大约对万法而独显心。是圆融极至耳。所以直指人心者。有曰。若要直捷会。一切总不是。若要委悉会。一切无不是。而法界观。立非异即非一。非一即非异。义允合也。旧注引净明遣尽之说。方是空藏中一切皆非意耳。管见非之。当矣。夫显心之谈。妙极于此。问答原意。宜此重伸。良以义广言长。忘其最初本意。则始终语脉不可通矣。原夫佛酬阿难妙定之请。舍置权小所修。示以诸佛本定。然斯定所以迥异者。以是全彰自性本妙圆定。释者不可多用修意。以仍滥于常途也。况此奢摩他中。纯谈本定。曲显性真。而说修之意绝少。从初三卷直指藏心本定之体。显次第空藏也。而大众各各自知心遍十方。常住不灭。斯则顿意成矣。而圆意犹未彰也。问。七大何说圆融。答。彼约周遍说也。复次满慈顿兴二难。为后二藏之发起。于是答万法云何生续。则略彰藏心随染缘之用。显次第不空藏也。斯则体用略备。圆意已露。而犹未具彰也。复答五大不合相容。且示性相二无碍理。显次第空不空藏也。斯则且彰无碍。释彼有碍之疑而已。至于即性之相。无量不思议业用。即相之性。混融不思议妙体。未极显也。更因当机之伏疑。而与之备谈染缘净缘。四义四相。则一切圆用方以尽彰。又与开二合二。双拂双融而三一妙体方以极显。然用须证而后发。故略带修成。体则本来现成。故仍彰不变。纵因修显。亦非修生。所谓是了因之所了。非生因之所生矣。是则后之圆融三藏。收前次第三藏。而自心本具圆定。方以极显而无以复加矣。阅斯文者。幸加意焉。极显圆融已竟。

——节选自交光大师《楞严经正脉疏卷十九》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但是感觉刚上学没多久就先存着钱等11月份再回去看演唱会吧好讨厌几乎每天都是早八 微格教室没空调也没风扇我真的会疯[抓狂]连续两天晚上吃酸奶了 好喝爱喝多喝前几
  • 佐藤瑠雅(@sato_ryuga_offi)最終回ご視聴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世界平和」桜井景和の願いは変わらないです。私の10代最後に影響を与えた作品ばか
  • 虽然这两个都是你家的也都是我推,但不代表我推可以直接变成一个人好吗看评论还捂嘴不让说[汗]会画的话就好好画[太开心][太开心] 至少让我看出来这个人有莫弈的特征
  • 三亚,这个国庆节,真的会爆冷吗?三亚市,2023年暑假,今年夏天,也是好像有点清淡啊!
  • 为振兴咱们南阳的黄酒,我们也尽一份绵薄之力,也想让我们家乡的酒走得更远,像江浙黄酒那样在市面上,市面上哪里都可以看得到的,他们现在的酒是商品,我们的酒还定性为特
  • 据说头发软的人心肠软,他是来凡间历劫的小精灵,却一次次让你的生活充满阳光谁能拒绝一个吃饭的时候看动画片的男孩子啊[憧憬]可惜我五音不全也不太懂历史,接近不了他[
  • 相片情人节也叫音乐情人节,这一天是举办大型社交活动,轻歌曼舞的日子,也是将你的心上人介绍给朋友,同事认识的好机会。「在秋天,在九月 在距离18岁和30岁一样远
  • 开始接触做产品,前期有一点痛苦,因为每开一次会就大改一次,每次开会3h起步,主要是我都不会写逻辑,好在领导一点点帮我纠正我原本的思路,引导我建立产品思维,每天要
  • 我不知道他们看着我被那个同学骂的时候他们是什么心情,我只知道我很难过。她们对我说,她们又不和你玩儿了。
  • 一路上零散的小荷塘里,偶有一两朵盛开的荷花,遗世独立,仙姿卓越。”​​这是一块在城市边缘却隐藏极好的小田野,有菜农精心浇灌的瓜果蔬菜,也有自然生长的荷塘、大榕树
  • 658,658的价位,我都可以见六个女cv了,换国内的女声优,我两百块就能见上,我还从没在哪个中国cv身上见到过这么离谱的,能理解你请一个日本cv不容易吧,贵些
  • 《江绾柠陆砚》江绾柠陆砚(最新章节完整版)小说全文阅读笔趣阁‼书名:《江绾柠陆砚》‼主角:江绾柠陆砚全文公/仲/号【爱阅读屋】回一个主角名就行了非原文章节:姜执
  • 原本是一场简单的对话,可惜的是,金靖发挥了一下,原本更高英俊的对话,瞬间转移到了雷宇这,一句”我和雷宇聊天呢”整得全场人员笑喷,抖包袱果然是厉害。这句话,本身就
  • 前几天孩子夜里咳嗽还痰多,发烧39度,想着高烧,应该先解表,让邪气出来,麻黄正是这个作用,而且咳嗽,麻黄有宣发功效、杏仁有肃降功效,石膏退热,应该对症,试一下白
  • 父亲却和他们吵了起来,父亲说“你们不借就算了,别劝我放弃我的女儿,她有这个成绩,我砸锅卖铁也会送她去学校”。我是家里的大姐,下面还有2个妹妹一个弟弟,虽然父母从
  • 其实很不想说,但实际却是如此,五年本科毕业出来的医学生,工资远远低于大部分人的想象,所以大家拼了命的往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挤,而谭医生,一个顶级胸外科医生,他
  • 脂肪并不是听话的存在,很多非常瘦的人也有双下巴肉肉脸,这种亘古难题,碰见有经验的ys会给你着重打,双下巴就直接收上去,提拉紧致效果挺的,而且状态还算可以的姐妹,
  • (笑)仮面ライダーって最高だと、改めて思えました!そして、今まで聞かれて困っていた質問「一番好きな仮面ライダー作品は?
  • 心里暗骂小兔崽子,不对,小狼崽子没心没肺,当晚就瞬移到别人家想偷些狼人畏惧的银制品回来,报复心太重忘了这也是自己的致命伤,一碰到银器手指就刺痛像要被腐蚀,糕痛呼
  • 以及,我很能画,求你们来看异度侵入吧!当然是了 这就是他的本职工作 但我作为一个粉丝真的看不下去一些人只顾着玩梗忽略他承受的这一切 他的内核像喀喇昆仑的雪山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