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道无难(三重公案,满口含霜。道什么),
言端语端(鱼行水浊,七花八裂,搽胡也)。
一有多种(分开好,只一般,有什么了期),
二无两般(何堪,四五六七,打葛藤作什么)。
天际日上月下(觌面相呈,头上漫漫,脚下漫漫,切忌昂头低头),
槛前山深水寒(一死更不再活,还觉寒毛卓竖么)。
髑髅识尽喜何立(棺木里瞠眼,卢行者是它同参),
枯木龙吟销未干(咄,枯木再生花,达磨游东土)。
难、难(邪法难扶,倒一说,这里是什么所在?说难说易),
拣择明白君自看(瞎,将谓由别人,赖值自看,不干山僧事)。
雪窦知他落处,所以如此颂“至道无难”,便随后道“言端语端”,举一隅不以三隅反。雪窦道:“一有多种,二无两般。”似三隅反一。尔且道,什么处是“言端语端”处?为什么“一”却有多种,“二”却无两般?若不具眼,向什么处摸索?若透得这两句。所以古人道:“打成一片,依旧见,山是山,水是水。长是长,短是短。天是天,地是地。”有时唤天作地,有时唤地作天。有时唤山不是山,唤水不是水。毕竟怎生得平稳去?风来树动,浪起船高,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一种平怀,混然自尽,则此四句颂顿绝了也。
雪窦有余才,所以分开结裹算来也。只是头上安头道:“至道无难,言端语端,一有多种,二无两般。”虽无许多事,天际日上时月便下,槛前山深时水便寒。到这里,言也端,语也端,头头是道,物物全真,岂不是心境俱忘,打成一片处。
雪窦头上太孤峻生,末后也漏逗不少,若参得透见得彻,自然如醍醐上味相似。若是情解未忘,便见七花八裂,决定不能会如此说话。“髑髅识尽喜何立,枯木龙吟销未乾。”只这便是交加处。这僧恁么问,赵州恁么答。
州云:“至道无难,唯嫌拣择。才有语言,是拣择是明白,老僧不在明白里,是汝还护惜也无?”
时有僧便问:“既不在明白里,又护惜个什么?”
州云:“我亦不知。”
僧云:“和尚既不知,为什么却道不在明白里?”
州云:“问事即得,礼拜了退。”
此是古人问道底公案,雪窦拽来一串穿却,用颂“至道无难,唯嫌拣择。”如今人不会古人意,只管咬言嚼句,有甚了期?若是通方作者,始能辨得这般说话。
不见僧问香严禅师:“如何是道?”
严云:“枯木里龙吟。”
僧进问云:“如何是道中人?”
严云:“髑髅里眼睛。”
僧不悟,举问石霜:“如何是枯木里龙吟?”
霜云:“犹带喜在。”
僧云:“如何是髑髅里眼睛?”
霜云:“犹带识在。”
僧仍不悟,又举问曹山:“如何是枯木里龙吟?”
山云:“血脉不断。”
僧云:“如何是髑髅里眼睛?”
山云:“干不尽。”
僧云:“什么人得闻?”
山云:“尽大地未有一人不闻。”
僧云:“未审龙吟是何章句?”
山云:“不知是何章句,闻者皆丧。”
圜悟在评唱里说,雪窦了解这个公案的内涵,所以作了这个颂词来做总结,先说“至道无难”,随后说“言端语端”,这是在举一反三。再说:“一有多种,二无两般”,这是举三而反一。圜悟说雪窦这个开示是“三重公案”,意思三次被人“拶住”,差点无法脱身。祖师虽然是慈悲为人,但是说的越多反而让人妄生歧义,好比满口含霜吐不出水,说不清道不明。“言端语端”是说大道并不遥远,就在在言语中显现。为什么说“一”却有多种,而“二”无两般呢?因为“一”指的就是众生本有的平等的真如自性,而自性能生万法,所以说“一”有多种。 佛经中的:“真如”、“涅盘”、“法身”、“如来藏”、“本来面目”、“父母未生前”、“拖死尸者”、“阿赖耶识”、“唯我”、“唯心”等等名称皆是同一物。圜悟著语说:“分几种名称挺好,只有一个法门,什么时候能到达尽头?”“二无两般”的“二”指的是“真”“俗”二谛,“真”“俗”二谛是事物所具有的两种真理,学佛就是要从世俗而入胜义。通达二谛的道理才可以通达佛教,唯有从事物的两个对立方面互成互破,才能扫尽一切执着而显现真如自性。迷悟皆在一念,圣凡同属一体,此乃一切法无二相也。“若不具眼,向什么处摸索?”“不具眼”,就是不具备看透实相的法眼。一个没有开眼的人,应该向什么方向去摸索呢?如果能悟透“一有多种,二无两般。”这两句话,自然就知道方向了。所以古人说:“打成一片,依旧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长是长,见短是短。见天是天,见地是地。”去掉情识计较,将万事万物蕴含的禅理看作浑然一体,这样打成一片之后,对于山水天地的名称名相也不再执著了。苏东坡有诗:“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即便是把“天”叫做“地”,把“地”叫做“天”,也很平常。佛经云:“诸法唯假名,但依名字立”。名字怎样称呼并不影响事物的实质。那么究竟怎样才能使自己在心地上平稳?其实很简单,就像“风来树动,浪起船高,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个是很正常的自然景观。面对这一切自然现象,只需用平常心去看待,一切无可计较,没有分别。对表相的执著和烦恼也就消失了,那么这四句颂词所说的涵义就透彻了。

雪窦才华横溢,所以他分开用几种比喻来表述意境,但是这也属于头上安头,多此一举。“至道无难,言端语端,一有多种,二无两般。”其实根本无需多此一举。因为天上太阳升起时,月亮自然就下去了。窗前山色变深沉时,山水自然也变得寒凉。到了这种境地,言也端,语也端,头头是道,物物全真,这不就是心境俱忘,打成一片吗?

雪窦这则颂词一开头就写得很深奥,所谓曲高和寡,所以到后面又透漏一些玄机,松开一些口子。如果学人能参的透彻,就像品尝醍醐美味一样,如果还在用平常情理去计较,那就七零八落,支离破碎了,必然不能领会这些话的奥妙了。“骷髅识尽喜何立,枯木龙吟销未干”,骷髅识尽喜从何来?有喜悦那就是还有意识分别。枯木里有龙吟之声,说明还没有销蚀干净。这两句又是另一件公案了,雪窦把另一件公案和本公案交织起来深入阐释这个“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与石霜、曹山二位禅师的开示交加起来,便禅味十足,风光无尽了。如今的人不懂得古人的意境,只知道咬文嚼字,什么时候才能明心见性呢?如果是一个开悟的大禅师,自然一看就明白这句话的奥妙。

从前有一个参学的僧人去参香严禅师,他问香严禅师:“如何是道?”。这个问题就像梁武帝的“什么是圣谛第一义”一样,这是难以用语言直接来表达的义理。香严回答:“枯木里龙吟”学僧又问:“如何是道中人?怎么样才算是入道了,才算是开悟的人呢?香严回答:“髑髅里眼睛。”“枯木里龙吟”指的是灭绝一切妄想,参禅参到犹如枯木一般死寂时,依然能听见龙吟一般美妙的声音,犹如枯木逢春,真心的妙用显现了。而“髑髅里眼睛”,指的是断除情识分别之人就像一具髑髅一样死寂,但此时眼识依然能起到觉知作用。香严的意思是禅并非一昧死寂,而是通过止息妄念,恢复活泼的自性妙用,“枯木里龙吟”和“髑髅里眼睛”都是象征死中得活。大死之人才能够大活,如果只能死而不能活,那么就是凡夫了。

这两句莫名其妙的回答让这位僧人实在不解,他又去参石霜禅师。还算他有点小聪明,他直接把香严的答案拿来问石霜。他问石霜:“如何是枯木里龙吟?”石霜回答:“犹带喜在。”就是说最初悟入时心中有一种得法的喜悦感。学僧又问:“如何是骷髅里的眼睛?”石霜回答:“犹带识在。”意思是此时情识还可以起妙用。

石霜几乎将香严的答案点透了,但是这个僧人依然没有领会其中的含义。他又去参曹山禅师。他问曹山:“如何是枯木里龙吟?”曹山回答:“血脉不断。”他又问:“如何是骷髅里的眼睛?”曹山回答:“干不尽。”这里“血脉不断”和“干不尽”指的是众生的见闻觉知和本自具有的自性丝丝缕缕生机不断。僧人又继续问:“什么人能够听见枯木里龙吟之声啊?”曹山回答:“尽大地未有一个不闻。”就是说天底下所有人都能听见。这个僧人又继续问:“未审龙吟是何章句?”不知道这个龙吟的声音有什么说法?有什么依据吗?曹山回答:“不知是何章句,闻者皆丧!”意思不知道什么出处,我只知道听见这个声音的人都已经死了!”“闻者皆丧”大禅师的答案往往就是这样不同寻常,振聋发聩。“闻者皆丧”指的是身心脱落,实证“无我”,“我”不存在了,自然也没人能听见龙吟声了。

复又颂云:“枯木龙吟真见道,髑髅识尽眼初明;喜识尽时消息尽,当人哪辨浊中清?”雪窦可谓大有手脚,一时与尔交加颂出。然虽如是,都无两般。雪窦末后有为人处,更道:“难、难。”只这“难”、“难”,也须透过始得。何故?百丈道“一切语言,山河大地,一一转归自己。”雪窦凡是一拈一掇,到末后须归自己。且道,什么处是雪窦为人处?“拣择明白君自看”,既是打葛藤颂了,因何却道?君自看?好彩教尔自看,且道,意落在什么处?莫道诸人理会不得,设使山僧到这里,也只是理会不得。
雪窦又写了四句颂词,将香严的“枯木里龙吟”、“髑髅里眼睛”作了一番阐释和总结。“枯木龙吟真见道,髑髅识尽眼初明”,在枯木里能听见龙吟声那才是真正的见道了。骷髅里面的情识分别都断尽了,真正的法眼才能起到妙用。“喜识尽时消息尽,当人哪辨浊中清?”百丈祖师提倡“从浊辩清”,“浊法”指的是贪嗔爱取等行为方式,“清法”指的是菩提涅槃解脱等行为方式。当“喜识”都断尽了也不存在有一法可得了,身在其中的人还怎么去从“浊法”中辨别“清法”呢?烦恼即菩提,哪有浊清之分呢?

雪窦真是个有好手段的人,一时间把公案的奥妙之处都写在了颂词之中。但是最后提到为人处,雪窦也说“难,难。”“难、难”就是难上加难。“为人处”指的是禅师接引他人入道的手段。前面雪窦说“至道无难”,这里雪窦又把自己前面的话给推翻,“无难”变成“难、难”,但就这“难”字,也需要开悟的人才能领会。为什么?百丈祖师曾说过:“一切语言,山河大地,一一转归自己”。就像雪窦在拈古颂古时,到最后也都要化为己用。你说,雪窦接引徒众的家风是什么?“拣择明白君自看”,是“拣择”是“明白”你自己看。为什么绕来绕去说了那么多,又要你自己看?幸好是叫你自己看,不然又陷入执著。你且说雪窦的用意是什么?“莫道诸人理会不得,设使山僧到这里,也只是理会不得。”“山僧”是圜悟对自己的谦称,别说你们领会不了,就是我圜悟在场,也无法领会。圜悟真的领会不了吗?实际上他和雪窦一样用心良苦。他们都担心后人粘滞在颂词和言语上,形成新的执著。所以雪窦要大家自己看,启发学人自证自悟。就像百丈祖师提倡的“一切语言,山河大地,一一转归自己”。一切的理论,包括山河大地间蕴含的禅意都要归于自性之中,禅者要着重开发自身的直觉智慧,回归自性,而不是迷着公案,拘泥文字。陷于知解和妄念的窟穴中不能自拔,不能独立地彻见本性,体悟真理。这就是雪窦的家风,也是圜悟的心迹。

——选自刘松林居士《碧岩探骊》

《金刚经》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第十段(第八品)#依法出生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世尊说:须菩提!你意下如何?如果有人用遍满“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做布施,他所得到的福德多不多?须菩提回答说:甚多、世尊!这里说的“三千大千世界”是个什么样子呢?到底有多大呢?
三千大千世界含欲界、色界、无色界,有无数多的小世界。地球属于小世界里最小的单元世界,每一小世界,其形式皆同,中央有须弥山,透过大海,矗立在地轮上,地轮之下为金轮,再下为水轮,再下为风轮,风轮之外便是虚空。
须弥山上下皆大,中央独小,日月即在山腰,四天王天居山腰四面、忉利天在山顶,在忉利天的上空有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再上则为色界十八天及无色界四空天。
在须弥山的山根有七重金山,七重香水海,环绕之,每一重海,间一重山,在第七重金山外有碱海,碱海之外有大铁围山。在碱海四方有四大部洲,即东胜神洲:东方持国天王守护。南赡部洲:即地球,南方增长天王守护。西牛贺洲:西方广目天王守护。北俱芦洲:北方多闻天王守护。这四大部洲叫做四天下。
每洲旁各有两中洲,数百小洲而为眷属。如是九山八海、一日月、四大部洲、六欲天、上覆以初禅三天,为一小世界。集一千小世界,上覆以二禅三天,为一小千世界。集一千小千世界,上覆以三禅三天,为一中千世界。集一千中千世界,上覆以四禅九天,及四空天,为一大千世界。因为这中间有三个千的倍数,所以名为三千大千世界。
《大智度论》中说:“百亿须弥山,百亿日月,名为三千大千世界。如是十方恒河沙三千大千世界,是名为一佛世界,是中更无余佛,实一释迦牟尼佛。”
可见三千大千世界之大,是难以想象的,用无量无边来形容,也不为过。所以须菩提回答佛说:这个人用遍满地球、遍满四大部洲、遍满二十八重诸天、遍满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来做布施,所得福德,甚多!甚多是好多呢?连须菩提也找不出一句适当的话来形容这个多,所以只好用了个“甚多”来解释,总之,这个甚多就是多得不得了的意思。
这里说用这么多的七宝来做布施,那么“七宝”又是什么呢?七宝指七种珍宝、又称七珍,是非常有价值的宝贝。在佛经中,不同的经书所译的七宝各不尽同,这里采用与《金刚经》相关的《大般若经》所说七宝是“黄金、白银、琉璃、珊瑚、琥珀、砗磲、玛瑙。”一般认为,佛界有三宝、即:佛、法、僧;佛教有金银等七宝。得佛法僧三宝而国泰、得金银等七宝而民安。
七宝另表法七觉支,七觉支是通向菩提的七种修行方法,为大小乘之通目,所谓‘觉支’,意为觉悟的部分,指到达开悟之前的修行项目。在三十七菩提分法中,被认为是最高层次的修行法,这主要与禅定有关。修此法门前,当依次修数息观、四念处观,然后才修七觉支,这样就可证悟声闻智,入解脱道。七觉支即:
一、择法觉支:以智慧拣择法之真伪。二、精进觉支:以勇猛之心离邪行、行真法。三、喜觉支:心得善法即生欢喜。四、轻安觉支:修止观入法界次第,断除身心粗重,使身心轻利安适。五、念觉支:常明记定慧而不忘,使之均等。六、定觉支:使心住于一境而不散乱。七、行舍觉支:舍诸妄谬,舍一切法,平心坦怀,更不追忆。
须菩提回答佛说:世尊!我说这个做广大布施的人得福甚多,其实这个甚多还是有数可算的,这些布施的珍宝只是遍满了三千大千世界,还没遍满华藏世界,即使是遍满了华藏世界,还是有数可算的。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这种福德是在有为法中修的,而不是无为法的“福德性”,所以如来说得福德多,这个“多”犹在三千大千世界的计算范围内,不是无限多,只有得了福德性才是无限多。那么什么是“福德性”呢?
欲知福德性,首先应明白人造善恶二业,或修福德,都不离自性,自性即佛性,换句话说,“福德性”就是佛性。佛性不仅遍满三千大千世界,还遍满整个华藏世界,无处不遍、无处不满,是不能用数字和多少来计算的。布施只能得福德,福德可用多少来形容或计算,而佛性是功德,功德是无法形容、更无法计算的。
为了进一步说明功德胜于福德的道理,于是佛说:如果有人,能受持《金刚经》中一首“四句偈”,并将这首偈颂的道理讲给他人听,这个人所得福德比那个用七宝布满三千大千世界做布施的人,还要多。
上面说的“四句偈”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用四句每句字数相等的话,组合起来就是一首偈,可押韵可不押韵,只需文意连贯,读诵通顺即可,是古印度的一种诗歌体裁,与我国讲究音韵平仄的绝句律诗不同,但在限制字数和句数的格式上却有相同之处,是佛经中常用的语法体裁。
现举一则“四句偈”的范例,比如:“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这是一首比较典型的“四句偈”。偈义是世尊告诫众生:想以色像见如来或一切有所求都是心外求法,心外求法行的是邪道,不能见如来;而应反观内照以求真谛,才是正道,才能得如来法身。如果能将这个意思讲给他人听,就可获得无量多的福德。
佛说如果有人将经中一首“四句偈”的道理讲给他人听,所得福德比那个用七宝布满三千大千世界做布施的人,还要多。这是什么道理呢?因为用七宝做布施是财布施、而为人讲经说法是法布施。财布施得福德,福德只能在轮回中得善果,但不能出生死,善果终将会在轮回中逐渐消耗殆尽,不能永远享受;而法布施得的是功德,功德已超越了轮回,所得善果,永恒不灭,永远都可以享受。所以如来说这个做法布施的人其福胜彼。那么其福胜彼是什么缘故呢?
佛说:须菩提!十方一切诸佛,及诸佛成就无上正觉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都是从这《金刚经》中所出。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能理解这句话,就是其福胜彼的缘故。那么该怎样理解“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的道理呢?
可以这样理解:这里说的“佛法”是指由佛亲口说的三乘方便法和一乘究竟法,这些法因为是佛说的,所以称为佛法。既然是佛法,那么佛为什么又说是“非佛法”呢?“非”为不是的意思,那就是说“非佛法”指的是:不是佛法。
显而易见,佛在这里是用“非佛法”否定“是佛法”,为什么要否定呢?因为说“是佛法”就着佛法相了,真正的佛法是离言绝相的,需离语言相、文字相、一切相,只有离了这所有的相,从心地反观内省,才能悟入真正的佛法,这个真正的佛法是一定要否定有相的佛法,否定后,就叫“非佛法”,非佛法就是真正的佛法。如果著相执佛法为是,就会落入有为法中,处处生执着,不能得真解脱。这就是:“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的道理。

#大光明藏中谁非谁[超话]#“真非真恐迷,我常不开演”:
这是佛讲到他的良苦用心,是不是?一会讲真,一会讲妄。讲到「真」的时候,有些人把真就当成真了,叫作执性昧相、执理昧事、执真昧妄。有些人讲《楞严经》讲《法华经》,说真佛无相,是不是他迷真了——除了真心以外什么也没有。讲到「非真」的时候呢,有些人就变成执相昧性、执事昧理——对啊,我们还是念佛好啊,还是来行善积德好啊。他不懂得那个无形无相的真心也是我。「迷」就迷在一端,要么执性昧相,要么执相昧性。
“我常不开演”,佛实际在这里讲了个软话,我都不随便讲这个法,这个法可难讲了……所以我经常跟大家讲,古今中外没有几个人能把这个法讲清楚。所以我们就要理解这几千年以来,为什么求道者多如牛毛,得道者凤毛麟角?佛并不是讲叫我们不要开演,这个法非常重要,不开演不得了;但是又不容易讲好,是不是我们要发心把它讲好啊?你不能因为他容易迷惑就不开演,那不就永远没有人成佛。讲经的人要发心讲这个经,听经的人要护持,要理解。这部经很难得,很难讲。
“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
所以我们的心出流攀缘,是不是在取相啊?这是一种理解。我们相互之间,我去骗你的钱,我去供养你,是不是都是「自心取自心」啊?没有骗、供养之别,只是无分别不妨分别来引导而已。明白这个道理,是不是一切东西都是多余的?谁骗谁啊?谁供养谁啊?你要想开呀。我们一切的所为是不是「自心取自心」啊?你在吃大米的时候,是不是「自心取自心」?这就是观照。脚踩大地,头顶蓝天,顶的是自心,踩的是自心。时时事事处处,无非我,无非诸佛。这叫念念在道。越是这样观照,你这个定力越深,品位越高。你不是要怎样修行吗?这就是修行。“自心取自心”,是不是还是在悟中修啊?事情照做,用心不一样。去给老板打工,是不是「自心取自心」?把老板当成佛,我来供养你,老板再去解决更多人的就业的问题。有了这个心,你就是在行菩萨道。这个修是不是还是悟啊,这个时候叫养悟,提升定力。
“非幻成幻法”:
这是迷惑颠倒啊。一切的十法界万法都是我们一念真心随缘变现,随净缘而变现为诸佛菩萨,随染缘变现为天人鬼畜、泥巴瓦块……虽然是这样,是不是我自己啊?是我自己的非幻呐。可是我们却把它当成是泥巴瓦块,他是佛,我是凡夫,这是牛,那是马,这是我的老爸,那是我的冤亲债主……是不是成为幻法了?种种分别,也就是说认己为物。本来一切东西都是我啊,他就是自心取自心,他就是非幻成幻法。
“不取无非幻”:
「不取」就是不打妄想,不分别,不执著,不造业。首先不造意业,言为心声,行为心使,身为心役。无非幻,非幻是真,不造业连真连佛都没有,连菩萨都没有。没有这种妄想心。这里的没有佛是指没有十法界里的那种方便说的佛,比如释迦牟尼、阿弥陀佛、观世音、地藏王,是没有那种佛。但没有那种佛的时候,你是不是当下就是一真法界的那个佛啊?要明白,所以不造业连佛都没有。
“非幻尚不生”:连真都没有,连佛菩萨都没有。
“幻法云何立”:哪里还有天人鬼畜?哪里还有六道轮回之苦啊?哪里还有山河大地种种障碍呀?你是不是当下得大自在?你的心与天地万法同在,自在无碍,妙用无穷。

【妙性圆明】:
就是一心三藏。其妙之性,就是妙在「圆明」。圆在哪里?圆在一心三藏,圆融、圆满、圆通十方法界一切万法。真心本来面目非有非空非中,它随缘现有现空现中,即有即空,即事即理,性相一如。
【离诸名相,本来无有】:真心本来面目是我们强行地把它说为空、不空、空不空,说为性,说为相。其实这一切都是方便说,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它离开一切的名相。你说空吧,它当下就是有。你说有吧,它当下就是空。「本来无有」是指在十法界里找不到它的来龙去脉,找不到它的根本、它的源泉——注意,这里是对有说无,找不到它的来龙去脉——它却宛然现前,妙就妙在这里。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3.农家一碗香 对于我来说就是低配版的2 把腊肉换成了鸡蛋和五花肉,超级大一份,打包回家拌面也是绝了…也有竹笋烟笋等各种维生素!#湘菜##湘菜你受委屈了##不
  • 公交车上,一位手部受伤的环卫工男子,看了看脚上的鞋子,旁边坐着的一个年轻女子,一个举动让乘客惊讶了。所以,如果你觉得自己的身材是匀称的,镜子里的你也会看起来更苗
  • 树叶更加浓密了,终于我看到鸟儿孵出来了,几天后便听到了它们毫不顾忌的叫声,唧唧啾啾……有个中午,我在它们家下面乘凉,突然从窝里扑扑楞楞出来三只,非常利落,都飞了
  • 受礼以后,皇后府内还需要举行纳采宴,赏赐皇后父母饽饽桌100张、酒筵桌100席、羊119只、酒100瓶。大婚中的皇帝朝冠包括金镶珠顶冬朝冠3顶;薰貂、元狐、海龙
  • 双补气血的好方子!养筋,养脉,扶正止痛,释放中医的温度 我常常说,中医,毫无疑问是有温度的。 它就像一个慈祥的老祖母,用延续了千年的智慧之光,温暖照耀着后人
  • 日前,为保障疫情期间医疗用血存量充足,传播团结友爱精神,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东港街道组织开展以“用爱心为生命加油”为主题的2022年度无偿献血活动。活动现场,#海
  • 四、底部放量三态由于长时间的套牢,这部分投资者已经麻木,几乎没有售卖的欲望,所以,股价在底部是不会有大成交量的。在排除了个股有基本面上的巨大变化或大盘出现暴跌的
  • ✨带娃从来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我不会假装我有多乐观,也不会刻意放大我的辛苦,只是真实的记录我的生活。就像他说的那样:1、他一直都没有做过回应,不想因为自己的一点家
  • #星座# #星座性格# 白羊座★★★★★傻白羊的性格当然是红色的啦!热情、奔放,只要有他在的地方总是笑声不断,是个典型的乐观主义者,而且非常有感染力。#小博带你
  •   佛号就是实相,借托万德洪名,来显我们的自性,单刀直入,以念佛心入无生忍,开佛知见,这就在究明自心。所以省庵大师就特别地谈到这一点,他了解到众生发心立愿的差别
  • 宝宝起名:文字,来与物质世界的象形;有物则有形,有形则有意;有意则有字,有字必有音;字,本身就秉传了天地之灵气;以及五行属性。所以,文字;名字,人生;运气,息息
  • #南宁[超话]# 办公室装修与企业价值观办公室装修设计如同一面镜子,在空间范围内时刻映射着不同职场的生态,也在默默地炫亮原本属于每个企业的价值观。打造一个专属的
  • 【地址:上海市福州路390号外文书店4F】【营业时间:10:00~18:00】 好快啊 又一年高考到来我离这一天越来越远 也离下一个目标越来越近考试的前一天其实
  • 2021年4月28日,该校发布信息,邀请全校师生共鉴、共赏、共定华中科技大学校歌歌词,并邀请同学们为自己心仪的候选作品投票。他们中有年纪较长的老教授,也有00后
  • 你看到的,都只是别人想让你看见的。他询问,她低头:你太好 你的爱我消受不来。
  • 为了封锁信息(所有人员不准走出宾馆)经过数日协商,由于伤亡者孩子较(两儿一女,还有两个老人)生活很困难,最终矿方以高额人民币四百多万私了此次事故,隐瞒了事故。矿
  • 帅帅真的是太好太好了,有时候我会因为一些莫名其妙的情绪不开心(多数时候我们还是相互提供情绪价值)有时候也会因为他一段时间很忙莫名其妙发火,但是他从来没有在我情绪
  • #剧讯来了#有趣戏剧作品话剧《杏仁豆腐心》已确定2020年巡演计划,广东设有深圳、佛山两站。深圳湾上演顶尖赛事[憧憬]】昨天的南山让人看得热血沸腾!
  • 趁着夜色正好,手捧烟花和你走在海边却发现你比夜色迷人比烟花绚烂凑不够满天星辰,那就放场烟花给你你眼里的光,就是最好的星光海边夜景电影风婚纱照烟花棒搭配夜景婚纱照
  • 还差3集大结局,快看完啦,看完这部就继续追俺的偶像小甜剧✨ 晚上吃了番茄炒蛋,好吃好吃,我爱这道菜一辈子,特别饱又热量低,谁会不爱!总体 太油了太油了太油了 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