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租屋爱情》
有时候生活伤害你,或许也不用做太多事情,天灾人祸就算距离你还算遥远,但是一个来之不易的休息日的清晨,直钻进大脑的电钻声就足以要人对生活绝望。
龚骏与张晢翰在加班了不知道多少个日夜之后终于迎来了一个能相拥而眠到天明的周末,前一天两个人还特意熬了个夜,张晢翰抱着小奶茶靠在龚骏身上,挤在一张小小的沙发上看电影
电影是一个老片,上个世纪的好莱坞爱情电影。租的这个房子可能年头属实很久,客厅的电视还是大背头,下面放着一个小小的碟片机。住进来的时候两个人大扫除,从客厅的柜子里翻出来一箱子的碟片,各种承载着小时候记忆的电影电视剧一应俱全,两个人像找到宝了一样,坐在小客厅的地上,一张一张的翻看。
有很多香港电影,张国荣梅艳芳的年代,还有一些更早的,就连他俩也说不出名来。
房东说家里也没人看了,任由他俩处理,于是两个人就仔仔细细的分好类,又放回盒子里,打算有时间的时候好好重温一下。
这一等就是几个月以后,无休止的加班磨灭了生活的浪漫,来去都匆匆,本来设想要在厨房做多少美食也全都变成了冷冰冰的面包片和来不及加热的温吞牛奶,以及剩外卖的储存地
可能是休息太难得,夜晚不容许人就这样再一次浪费在速食品与短视频中,于是张晢翰终于有闲心去翻一翻已经再一次落满灰尘的碟片箱
电影名叫《出水芙蓉》黑白片特有的音乐与质感好像使得时间一下子就慢了下来,很典型的美式幽默,剧情轻松,看的龚骏在一旁昏昏欲睡,小奶茶已经从张晢翰的怀里跳到龚骏腿上,找了个舒服的姿势团成了一个团睡了过去,打着轻轻的呼噜声,电影到尾声的时候将近凌晨两点,凉啤酒罐已经空了倒在地上,眼皮撑不住的打起架,张晢翰打了个哈欠
“困了?”
龚骏问道
张晢翰点点头,脑袋歪到龚骏肩膀上蹭了蹭,也给自己找了个舒服的姿势,电影最后是皆大欢喜的结局,张晢翰说不出对它有多喜欢却对里面的一句台词印象深刻
“这是我们的家,这是你和我,噢,再靠近点儿。这是壁橱,那里有一个落地窗,家里会摆着我祖母的瓷器,噢,我的祖母一定会很喜欢你。夜晚的时候我睡不着觉,坐在摇椅上,你会过来问我,怎么了?” ​

第二天早上八点的电钻声真的是要人命的响,张晢翰翻了个身把脑袋扎进龚骏怀里,困得直哼哼
可是声音连续不断的从耳朵里钻进去,好像就在耳边一样,他气的几乎想哭出来,睡意拉扯的人崩溃,更别提昨晚那么晚才睡。
龚骏显然也被吵得不行,摇摇晃晃的起了身,去抽屉里翻还有没有耳塞,翻箱倒柜也只找到一副新的,又眯着眼睛倒回床上把张晢翰从床上捞起来,把耳塞给他戴了进去,问他还能不能听见
张晢翰晃着头“好多了”然后拽着龚骏的胳膊一歪脑袋又睡着了,龚骏抱着他,把枕头压在耳朵上,也只能勉强隔绝掉一丝丝分贝
这场电钻的战争打的旷日持久,原本想下午补觉的龚骏又被公司叫回去临时加班
张晢翰蹲在地上喂猫,听见龚骏要走的时候手上动作顿了一下,但是也仍然没说什么别的,因为现实就是这样。
“早点回来”
这是他唯一能说的

原本今天两个人打算下午去逛逛街,小奶茶的猫粮快要见底,快递又迟迟没到,到了回南天,屋里又潮的发霉,好多之前买的食材堆在角落里快要蘑菇成灾,就连木筷子上都有了星星霉点。这些张晢翰不想全都交给网上购物,总该出去走走,去商场里为两个人选一双合适的筷子
最好也换一套配套的盘子
张晢翰休息的时候会去阳台上画设计图,今天也不打算例外,画册架好,颜料也摆在了一旁,可是耳机完全阻挡不了隔壁的电钻声,铅笔刚落下起草稿,就被吵得心烦意乱
他想冲到隔壁去问问不知道今天人都在休息么,可是刚一起身衣摆就扯到了画架,颜料洒了一地
生活变得一片狼藉
张晢翰愣在那,手足无措的第一时间想要给龚骏打电话,可是手机已经拿了出来,却迟迟没有解开锁屏
算了,他还在加班呢
所以只能自己收拾干净
所以只能自己擦这一地的狼藉
所以原本完美的休息被打断

颜料很难擦,张晢翰擦了很多遍还是有痕迹,阳台上只有一盏小黄灯,到了太阳落下就有些看不清,龚骏回家的时候张晢翰还蹲在地上擦那些颜料,屋子里黑漆漆静悄悄的,只有饿了的小奶茶跳过桌子又跳过沙发先奔向他,龚骏寻着那一盏小灯发出的微弱光源找到张晢翰的身影
他问“怎么了?”
“颜料洒了,擦不干净”
“你去把客厅灯打开,这儿看不清,我来擦”
张晢翰没动,还是蹲在那擦那些看不清干净没干净的地
龚骏叹了口气,去把灯打开,结果按了一下客厅的灯没有反应
“不知道隔壁钻了什么,电路坏了,客厅的灯不亮,不是跳闸”
张晢翰的声音闷闷的传过来
龚骏只能转身去柜子里找蜡烛
蜡烛点亮,屋子里有了微弱的光,龚骏走回张晢翰身边,拉起他的手
“别擦了,累眼睛”
张晢翰长长的睫毛垂了下去
“我擦不干净”
“没关系,还有我”

沉默比黑暗更沉默,张晢翰手上是脏的,不敢碰龚骏的衣服,他身上的西服是当初咬牙买的一身好牌子,碰脏了要拿去干洗,费用太高
所以只能像个犯错的小朋友一样,举着手站在原地,不看龚骏也没看小奶茶,只是看着黑漆漆的地板,不知道在想什么
龚骏轻笑了一声,把西服脱下来先放在了沙发上,拉着张晢翰去洗干净手
“怎么这么点儿事儿就不开心了啊小朋友?”
张晢翰没说话
龚骏用清水给他仔细冲洗每一个指缝,挤了两泵洗手液给他搓洗,各色的颜料顺着泡沫落到洗手池里变成彩色的。
龚骏晃了晃他的手,低头去看他的眼睛
“小朋友?”
张晢翰被他的反应逗笑,嘟囔着
“钻了一天了,我很烦”
龚骏叹口气说道
“下班回来的时候我打听了一下,隔壁是个独居老人,老伴走的早,儿女不管他,只能偶尔替人做点儿木工来维持生计,所以常常有电钻声”
张晢翰愣了愣,他好像知道那个老人,人很和善,经常早上去市场买鱼,还会问他要不要一条
可是他们俩鲜少在家开火,所以每每都是拒绝
张晢翰以为他过得很幸福,每次看见他都穿的干净,脸上也都挂着开心的笑容
“我以为.....”张晢翰张了张嘴可是什么都没说出来
“所以小朋友还生气么?”
张晢翰摇摇头又点点头
“气,气你不早点儿回来陪我”
说完拿手上的水掸了一下龚骏的脸,两个人在小小的卫生间闹了起来

电钻声又响了起来,龚骏说跟邻居说好了,下次他们休息告诉他一声,他就不做了,今天还有点活儿干完就好
张晢翰点点头
“明天加班么?”
“不加,明天咱们去买东西”
“好”
可能是电路检修好了,外面客厅的灯亮了起来,两个人走了出去。
龚骏牵着张晢翰的手哼了一手有点跑调的歌,随着电钻声跳起了舞
节拍是乱的,调是走的,舞跳成了互相踩脚
张晢翰被绊了一下倒在龚骏怀里,他就着那个姿势说了一句
“对不起”
“对不起什么?”
“我有时候很焦虑,对工作对生活,我对这种焦虑不得其法,只能把你当成依靠的唯一,就像今晚,我在黑暗里看不清生活,你带着光走进来,好像可以借住下坠的我的神明”
龚骏吻了吻他的额头,又吻了吻他颤动的睫毛
“爱不必道歉”

狐狸狐狸

【人大教授刘守英:农村没有李子柒,有的是无数孤单老人的家园!】
(转自公众号思想潮 |作者:刘守英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

我已经有好几年没回(“注:湖北洪湖市的老家)去了。一般家里有事我肯定回去,没事很少回。因为,回去会有很多问题解决不了。老家的很多事,包括市里的一些难处、镇上的难处、村里的难处、周边老乡的难处,他们自己找不到解法,指望我去解决,实际上很多我也解决不了。县以下的很多问题,乡村本身解决不了。

我这次回去,一个很直观的感觉是,农民的整个状态,主要是物质状况,比想象的好。
 
我八十年代初离开我们村的时候,挺悲观的,农民的辛劳程度太高,面朝黄土背朝天。几千年来,中国农民就是这个状况。那个时候,农民的问题,一是辛苦,二是收入来源少,穷。

现在,第一,老百姓平均寿命变长了。我这次回去看到,老人活到七八十岁很正常。八九十年代,一个村,人能够活到70岁以上,都很稀罕了。老年人的面容也比原来要好,脸上有光,不像原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那种劳累对生命的打击、受压。能看出来,劳累程度降低了。
 
第二,农民的收入跟原来有很大变化。原来没有现金收入来源、没有活钱,极端的贫困;现在收入还是过得去、不是太大的问题。只要家里有人在外面做工,稍微勤快一点,怎么都能挣到一些收入。
 
养老是很大的一件事,但对老人,现在也不是钱的事——他的儿子、儿媳妇或者姑娘出去打工,一年怎么都得给他留一点钱;他自己的养老金(一个月几百块)基本不会给子女,都在自己的账户上,一年去取几次(我问过他们)。老人手上有自己可以拽着的钱,他在家就不会那么受歧视。
 
第三,农民的住房改善明显。这些年,农民出去打工(包括有一些在乡村干活的),他整个资本积累、经济改善的状况基本都体现在他的房子上。八十年代,农村住房很差,你进到一个村,是破败的;现在,一个村一整条路两边都是农民盖的房子。
 
第四,农村的公共设施比原来明显进步。从县城到我们村,路挺畅通的,而且两边的景观也挺漂亮,显示出乡村摆脱贫困以后的景象。我离开村里的时候,都是土路;现在,大的路都畅通了。村内的路,取决于这个地方的慈善状况——有出去做公务员的,找一些钱,有一些小老板挣钱后捐一些。
 
第五,乡村的分化很严重。村里大部分农户的状况,无非是好一点差一点——有的可能出去干的不错、已经能做企业;出去打工中比较勤快的,尽管比第一类差一点,也还不错。但确实有极少部分农户,状况很不好,有的是因为生病、家庭遇到不测,还有一些是家庭能力问题。
 
这是我从外表上看到的乡村变化的状况。
 
所有这些变化,实际上都是农民出村带来的。他的收入来源是出村带来的,住房是出村挣的收入带来的。收入改善导致的农民精神状态变化,也是因为出村带来的。
 
当然,农民的这些变化,也配合有一定的公共服务——路、用水、养老。
 
总之,农民出村带来的变化是本质性的,而政府公共政策、公共品的提供,总体来讲是到位的,对于改变过去乡村没着没落的状况,还是有贡献。
 
农民出村是一件大事。如果没有农民的出村,乡村的状况跟我八十年代走的时候,应该是差不多的。

我们看到了乡村的进步——最大的进步就是收入增加了、钱的来路增加了。那么,问题在哪儿?令人担忧的地方在哪儿?

对现在的乡村来讲,令人担忧的是下面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人”。

乡村的老人是“人”的最大的问题。最代表中国农业和农民的是40、50和60后,这拨人是真正搞农业的,爱土地,乡土情结很重,而且也不会离开村庄——他们也有出去的,但回来了,有在外面干的,也会回来。他们是以乡村为归依的,以土地作为主要生活来源,以农业作为主要职业。这批人现在的问题是绝望。这种绝望,不是因为他没钱,而是整个社会大变革带来的。传统的中国乡村,是一家一户、一代一代在一起;现在,老人身边常年没人。

以前,家里年轻一辈出去打工,孩子还留在农村,最起码老人还给孙子、孙女做饭,他还有存在感;现在这拨出去打工的年轻父母,小孩小的时候就带在身边,到小孩上初中时,有一个人回来陪读,初中在镇上、高中在县城。这样基本把老人跟传统的血缘关系、情感联系切断了。这些切断以后,老人不是穷,而是极其孤单。

我问过我们村的老人,他们到这个年纪,也没有什么农活。这些人一辈子干农活,当农活停掉以后,依托就没了。他的存在感、价值就没了,他就非常绝望。比如我们村,老人要么是打麻将,要么就是聚在一起,到村部听碟子。

中国几千年来追求的是一家人其乐融融,现在一下子没人了,传统的代际情感纽带断了。所以,他们主要是精神的、心灵的孤单。

我们村十几个老人,我问他们,平常讨论最多的问题是什么。他们说,讨论最多的是怎么死。生病的,一是没人管、没人照顾,二是大笔开销,他怕给后人留麻烦,也没有那么大开销的能力。他们觉得自己没用了,对儿女也没什么用了。一些老人,当他身体状况不好的时候,还会采取一些极端的手段。至于心理的疾病,就更没人知道了。

40、50、60后这些人,基本以乡村为归依。未来,他们的养老会成为非常大的问题。传统的养儿防老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年轻人一年就回来几天,怎么可能养儿防老?

接着是70、80后。假设他们也跟之前的人一样,归宿也还是回到乡村,但他们没怎么从事过农业,至少参与不多,这些人未来回到村里,他不从事农业,他做什么?

很有可能,这些人回来以后,就在镇上或县城买个房子,买个门面,开个小卖店——回乡,但不落村,也不落业。为什么这几年县城的房地产那么活跃,是跟这个相关。这样的话,70、80后,会跟乡村、乡土更加疏离或断根,甚至处于一种阻断的状态——阻断的状态就麻烦了。

还有一类人:小孩。上一代人出去打工,孩子丢在家里,老人看着。但这一代人出去打工,是把孩子带在身边,但他不可能有精力管孩子。所以,农二代的孩子,在城市事故率极高。

再就是孩子的心灵。原来是留守的孤独,但现在他从小在城市看到、接触的是城市对他们的不平等,从而带来心理问题——越是农村的孩子,越在意穿着、收入、是否被人家欺负。

所以,看上去是把孩子带在身边,实际上没有解决根本问题。

小孩上初中,家长最起码得有一个人回来陪读。现在很多农二代,实际是被孩子的教育拖回来的。这实际上阻断了这个家庭进入城市的进程,教育本身阻断了他们城市化的进程。

▍第二个问题:“业”、产业。

整个乡村,年轻人只会出,不会进。大量的人走了以后,整个乡村就没有什么人了,“业”就起不来。人都走空了,谁来做“业”?乡村振兴,怎么振兴?

现在整个农村,你看到的是产业的凋敝。原来农民都在农村,当他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在农村,他会在乡村找很多办法:怎么样把农业搞得更精细一些、产量更高一点、卖的钱更多一点;多养几头猪、多养几头牛,增加一点副业收入;再不行,去做点买卖,把这个地方的东西倒到另外一个地方去卖,我帮你做点事,你帮我做点事⋯⋯农村是靠这些。但这些东西的寄托,是人在乡村。现在,大家的收入主要是在城市挣来的,已经不指望在农村搞收入。

在农村,找不到“业”的发展出路,这是非常要命的一件事。“业”就变的越来越单一。家里年轻人出去了,土地就交给年老的人——农民还是不轻易把地荒废掉;隔壁的几家人再走,走到家里老人都没了,这些地就交给邻居、亲戚来种⋯⋯基本整个农村的“业”,就只是一个以土地为生的农业了。

这是当前农业的第一个问题:乡村的经济活动更加单一化。

这个“业”的问题在哪儿?当少数人从事的农业扩大规模以后,尽管有机械辅助,但这些人的劳累程度非常之高——这是我原来没有想到的。规模扩大以后,规模效益没有出来。比如,规模可能扩大到50亩,但这个农民为了使他经营的土地一年能够多留一些收入,他尽量少雇工、少用机械。这个“业”实际上成了留在农村的这些农民的内卷。他更密集地使用自己的劳动,更辛勤地去从事耕作、从事农业经营活动,以使一年下来留在自己口袋里的现金收入多一点。

最后就变成,土地是规模了,农业是机械化了,但留下来的这些农村人因为农业收入低,他付出的辛劳程度更多。二三十亩地,一年收入也就几万块钱,如果全部雇工、机械化,就剩不下来什么钱,所以他就把很多环节自己去辛苦。

现在有些人说,扩大规模,一家经营扩大到200亩,就可以增加多少收入。但是扩到200亩,农业要素组合的匹配度要求更高,产前、产中、产后,机械化的耕种,各个环节成本的节约,需要更好的要素匹配来实现,一般农民做不到。做不到的话,规模越大,成本越高,农民为了节约成本,就更辛劳,也不可能做更大的经营规模。

所以,农业的第二个问题是:这个产业本身在不断内卷,变成少部分人靠更辛劳的经济活动留下更多现金收入,而不是想象的更加现代化、机械化、规模化。很多时候,不到农村,就容易想当然。

农业的第三个问题是:期望乡村的产业更加多样化——比如三产融合、乡村旅游等,来支撑乡村更活、更复杂的业态,但问题是,需求在哪儿?

不是所有的村庄都能通过城乡互动来实现产业多样化。我们不能把极少数村庄由城乡互动带来的变化,想当然地拓展为大多数农区都能实现这样的。

大多数传统农区乡村产业的多样化,是农工互补、农副互补,是农民靠着农业做点生计,靠一些副业、手工活动,来增加收入,跟现在很多人讲的城乡互动带来的乡村产业的多样化、产业融合,完全是两个概念。大多数村庄是实现不了城乡互动的产业多样化的。

▍第三个问题:住。

住房基本反映了农民经济状况的变化,我们确实看到了农民住房状况的改善——进到乡村以后,农民相互之间比来比去,张家盖了两层楼,李家一定要想办法盖得比他高一点。

住房条件的改善,是改革以来乡村面貌最大的改变。包产到户的时候,农民有钱就盖房子,后来农民出去打工,有钱了,回来还是盖房子。这是农民基本的行为模式。它的好处是,带来整个乡村面貌的改变。问题是,乡村盖的这些房子,利用率极低。

我这次回去,是晚上十点多进的村,整个100多户的村,差不多就只有五六户亮着灯。老人不在的,年轻人出去了,这家就锁着门,常年是黑的。

这意味着,整个城市化以来,农民积累的大量资本,不是用于进一步扩大城市的资本形成,而是积累在他未来落叶归根的这些村落——回到乡村盖房、装修,不断添加房子里的东西,目的是备着他以后回来。但这些资本的利用率非常之低,几近闲置。

▍第四个问题:占地。

现在农民盖房子,已经不在原来村落里盖,都盖在公路边。农民的住房从传统村落到路边,实际上是一场重大的村落改变。传统村落,是依水、依地而形成的,是为了农业经济活动的方便。现在农民为什么整体往公路边盖?这是一个人口迁移社会的表现:交通出行方便。从原来农耕社会村落的布局、空间形态,转变为迁移社会的形态。

现在,我们把去农村看到的景象整个构图起来,你看到的乡村是:第一,人——老人的绝望,农二代的归属不定,留守儿童心灵创伤;第二,农村经济活动越来越单一、农业越来越内卷;第三,农民的住房明显改善,但占了大量农民在城市积累的资本,没有进一步在城市形成更大的资本积累,而变成在乡村闲置的要素;第四,大量耕地的占用——住房的占用。

这样看来,乡村振兴,任重道远!

https://t.cn/A6Msk4TT

【人大教授刘守英:农村没有李子柒,有的是无数孤单老人的家园!】
(转自公众号思想潮 |作者:刘守英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

我已经有好几年没回(“注:湖北洪湖市的老家)去了。一般家里有事我肯定回去,没事很少回。因为,回去会有很多问题解决不了。老家的很多事,包括市里的一些难处、镇上的难处、村里的难处、周边老乡的难处,他们自己找不到解法,指望我去解决,实际上很多我也解决不了。县以下的很多问题,乡村本身解决不了。

我这次回去,一个很直观的感觉是,农民的整个状态,主要是物质状况,比想象的好。
 
我八十年代初离开我们村的时候,挺悲观的,农民的辛劳程度太高,面朝黄土背朝天。几千年来,中国农民就是这个状况。那个时候,农民的问题,一是辛苦,二是收入来源少,穷。

现在,第一,老百姓平均寿命变长了。我这次回去看到,老人活到七八十岁很正常。八九十年代,一个村,人能够活到70岁以上,都很稀罕了。老年人的面容也比原来要好,脸上有光,不像原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那种劳累对生命的打击、受压。能看出来,劳累程度降低了。
 
第二,农民的收入跟原来有很大变化。原来没有现金收入来源、没有活钱,极端的贫困;现在收入还是过得去、不是太大的问题。只要家里有人在外面做工,稍微勤快一点,怎么都能挣到一些收入。
 
养老是很大的一件事,但对老人,现在也不是钱的事——他的儿子、儿媳妇或者姑娘出去打工,一年怎么都得给他留一点钱;他自己的养老金(一个月几百块)基本不会给子女,都在自己的账户上,一年去取几次(我问过他们)。老人手上有自己可以拽着的钱,他在家就不会那么受歧视。
 
第三,农民的住房改善明显。这些年,农民出去打工(包括有一些在乡村干活的),他整个资本积累、经济改善的状况基本都体现在他的房子上。八十年代,农村住房很差,你进到一个村,是破败的;现在,一个村一整条路两边都是农民盖的房子。
 
第四,农村的公共设施比原来明显进步。从县城到我们村,路挺畅通的,而且两边的景观也挺漂亮,显示出乡村摆脱贫困以后的景象。我离开村里的时候,都是土路;现在,大的路都畅通了。村内的路,取决于这个地方的慈善状况——有出去做公务员的,找一些钱,有一些小老板挣钱后捐一些。
 
第五,乡村的分化很严重。村里大部分农户的状况,无非是好一点差一点——有的可能出去干的不错、已经能做企业;出去打工中比较勤快的,尽管比第一类差一点,也还不错。但确实有极少部分农户,状况很不好,有的是因为生病、家庭遇到不测,还有一些是家庭能力问题。
 
这是我从外表上看到的乡村变化的状况。
 
所有这些变化,实际上都是农民出村带来的。他的收入来源是出村带来的,住房是出村挣的收入带来的。收入改善导致的农民精神状态变化,也是因为出村带来的。
 
当然,农民的这些变化,也配合有一定的公共服务——路、用水、养老。
 
总之,农民出村带来的变化是本质性的,而政府公共政策、公共品的提供,总体来讲是到位的,对于改变过去乡村没着没落的状况,还是有贡献。
 
农民出村是一件大事。如果没有农民的出村,乡村的状况跟我八十年代走的时候,应该是差不多的。

我们看到了乡村的进步——最大的进步就是收入增加了、钱的来路增加了。那么,问题在哪儿?令人担忧的地方在哪儿?

对现在的乡村来讲,令人担忧的是下面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人”。

乡村的老人是“人”的最大的问题。最代表中国农业和农民的是40、50和60后,这拨人是真正搞农业的,爱土地,乡土情结很重,而且也不会离开村庄——他们也有出去的,但回来了,有在外面干的,也会回来。他们是以乡村为归依的,以土地作为主要生活来源,以农业作为主要职业。这批人现在的问题是绝望。这种绝望,不是因为他没钱,而是整个社会大变革带来的。传统的中国乡村,是一家一户、一代一代在一起;现在,老人身边常年没人。

以前,家里年轻一辈出去打工,孩子还留在农村,最起码老人还给孙子、孙女做饭,他还有存在感;现在这拨出去打工的年轻父母,小孩小的时候就带在身边,到小孩上初中时,有一个人回来陪读,初中在镇上、高中在县城。这样基本把老人跟传统的血缘关系、情感联系切断了。这些切断以后,老人不是穷,而是极其孤单。

我问过我们村的老人,他们到这个年纪,也没有什么农活。这些人一辈子干农活,当农活停掉以后,依托就没了。他的存在感、价值就没了,他就非常绝望。比如我们村,老人要么是打麻将,要么就是聚在一起,到村部听碟子。

中国几千年来追求的是一家人其乐融融,现在一下子没人了,传统的代际情感纽带断了。所以,他们主要是精神的、心灵的孤单。

我们村十几个老人,我问他们,平常讨论最多的问题是什么。他们说,讨论最多的是怎么死。生病的,一是没人管、没人照顾,二是大笔开销,他怕给后人留麻烦,也没有那么大开销的能力。他们觉得自己没用了,对儿女也没什么用了。一些老人,当他身体状况不好的时候,还会采取一些极端的手段。至于心理的疾病,就更没人知道了。

40、50、60后这些人,基本以乡村为归依。未来,他们的养老会成为非常大的问题。传统的养儿防老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年轻人一年就回来几天,怎么可能养儿防老?

接着是70、80后。假设他们也跟之前的人一样,归宿也还是回到乡村,但他们没怎么从事过农业,至少参与不多,这些人未来回到村里,他不从事农业,他做什么?

很有可能,这些人回来以后,就在镇上或县城买个房子,买个门面,开个小卖店——回乡,但不落村,也不落业。为什么这几年县城的房地产那么活跃,是跟这个相关。这样的话,70、80后,会跟乡村、乡土更加疏离或断根,甚至处于一种阻断的状态——阻断的状态就麻烦了。

还有一类人:小孩。上一代人出去打工,孩子丢在家里,老人看着。但这一代人出去打工,是把孩子带在身边,但他不可能有精力管孩子。所以,农二代的孩子,在城市事故率极高。

再就是孩子的心灵。原来是留守的孤独,但现在他从小在城市看到、接触的是城市对他们的不平等,从而带来心理问题——越是农村的孩子,越在意穿着、收入、是否被人家欺负。

所以,看上去是把孩子带在身边,实际上没有解决根本问题。

小孩上初中,家长最起码得有一个人回来陪读。现在很多农二代,实际是被孩子的教育拖回来的。这实际上阻断了这个家庭进入城市的进程,教育本身阻断了他们城市化的进程。

▍第二个问题:“业”、产业。

整个乡村,年轻人只会出,不会进。大量的人走了以后,整个乡村就没有什么人了,“业”就起不来。人都走空了,谁来做“业”?乡村振兴,怎么振兴?

现在整个农村,你看到的是产业的凋敝。原来农民都在农村,当他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在农村,他会在乡村找很多办法:怎么样把农业搞得更精细一些、产量更高一点、卖的钱更多一点;多养几头猪、多养几头牛,增加一点副业收入;再不行,去做点买卖,把这个地方的东西倒到另外一个地方去卖,我帮你做点事,你帮我做点事⋯⋯农村是靠这些。但这些东西的寄托,是人在乡村。现在,大家的收入主要是在城市挣来的,已经不指望在农村搞收入。

在农村,找不到“业”的发展出路,这是非常要命的一件事。“业”就变的越来越单一。家里年轻人出去了,土地就交给年老的人——农民还是不轻易把地荒废掉;隔壁的几家人再走,走到家里老人都没了,这些地就交给邻居、亲戚来种⋯⋯基本整个农村的“业”,就只是一个以土地为生的农业了。

这是当前农业的第一个问题:乡村的经济活动更加单一化。

这个“业”的问题在哪儿?当少数人从事的农业扩大规模以后,尽管有机械辅助,但这些人的劳累程度非常之高——这是我原来没有想到的。规模扩大以后,规模效益没有出来。比如,规模可能扩大到50亩,但这个农民为了使他经营的土地一年能够多留一些收入,他尽量少雇工、少用机械。这个“业”实际上成了留在农村的这些农民的内卷。他更密集地使用自己的劳动,更辛勤地去从事耕作、从事农业经营活动,以使一年下来留在自己口袋里的现金收入多一点。

最后就变成,土地是规模了,农业是机械化了,但留下来的这些农村人因为农业收入低,他付出的辛劳程度更多。二三十亩地,一年收入也就几万块钱,如果全部雇工、机械化,就剩不下来什么钱,所以他就把很多环节自己去辛苦。

现在有些人说,扩大规模,一家经营扩大到200亩,就可以增加多少收入。但是扩到200亩,农业要素组合的匹配度要求更高,产前、产中、产后,机械化的耕种,各个环节成本的节约,需要更好的要素匹配来实现,一般农民做不到。做不到的话,规模越大,成本越高,农民为了节约成本,就更辛劳,也不可能做更大的经营规模。

所以,农业的第二个问题是:这个产业本身在不断内卷,变成少部分人靠更辛劳的经济活动留下更多现金收入,而不是想象的更加现代化、机械化、规模化。很多时候,不到农村,就容易想当然。

农业的第三个问题是:期望乡村的产业更加多样化——比如三产融合、乡村旅游等,来支撑乡村更活、更复杂的业态,但问题是,需求在哪儿?

不是所有的村庄都能通过城乡互动来实现产业多样化。我们不能把极少数村庄由城乡互动带来的变化,想当然地拓展为大多数农区都能实现这样的。

大多数传统农区乡村产业的多样化,是农工互补、农副互补,是农民靠着农业做点生计,靠一些副业、手工活动,来增加收入,跟现在很多人讲的城乡互动带来的乡村产业的多样化、产业融合,完全是两个概念。大多数村庄是实现不了城乡互动的产业多样化的。

▍第三个问题:住。

住房基本反映了农民经济状况的变化,我们确实看到了农民住房状况的改善——进到乡村以后,农民相互之间比来比去,张家盖了两层楼,李家一定要想办法盖得比他高一点。

住房条件的改善,是改革以来乡村面貌最大的改变。包产到户的时候,农民有钱就盖房子,后来农民出去打工,有钱了,回来还是盖房子。这是农民基本的行为模式。它的好处是,带来整个乡村面貌的改变。问题是,乡村盖的这些房子,利用率极低。

我这次回去,是晚上十点多进的村,整个100多户的村,差不多就只有五六户亮着灯。老人不在的,年轻人出去了,这家就锁着门,常年是黑的。

这意味着,整个城市化以来,农民积累的大量资本,不是用于进一步扩大城市的资本形成,而是积累在他未来落叶归根的这些村落——回到乡村盖房、装修,不断添加房子里的东西,目的是备着他以后回来。但这些资本的利用率非常之低,几近闲置。

▍第四个问题:占地。

现在农民盖房子,已经不在原来村落里盖,都盖在公路边。农民的住房从传统村落到路边,实际上是一场重大的村落改变。传统村落,是依水、依地而形成的,是为了农业经济活动的方便。现在农民为什么整体往公路边盖?这是一个人口迁移社会的表现:交通出行方便。从原来农耕社会村落的布局、空间形态,转变为迁移社会的形态。

现在,我们把去农村看到的景象整个构图起来,你看到的乡村是:第一,人——老人的绝望,农二代的归属不定,留守儿童心灵创伤;第二,农村经济活动越来越单一、农业越来越内卷;第三,农民的住房明显改善,但占了大量农民在城市积累的资本,没有进一步在城市形成更大的资本积累,而变成在乡村闲置的要素;第四,大量耕地的占用——住房的占用。

这样看来,乡村振兴,任重道远!

https://t.cn/A6Msk4TT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今天突然就给老衣发消息了个消息“老衣,我感觉我挺幸福”老衣没接受过几年教育,他可能也不知道怎么教育小孩,每天的生活就是勤勤恳恳做点不用动脑子的活路维持家庭支出,
  • LA-FE1 v03新固件增加了魔环独有的全新对焦驱动算法G Driver,将F卡口镜头在索尼微单上的自动对焦性能(包含AF-S单次对焦和AF-C连续追焦)提升
  • #本周六拍这个# Astell&Kern,我们用最简单的设计风格,最超前的产品理念,最优质的客户服务,让用户快乐使用并拥有。——一片产品只3.3元3⃣
  • 每天,我们大家都在以各种方式用眼,同时做好眼睛保健也很重要。8月22日,惠民社工在龙须弄微信群开展秋风起,燥来袭——给您的“秋燥”支支招线上活动,通过宣传秋燥相
  • 关于花语的浪漫文案【小雏菊】(Daisy)-“深藏在心底的爱”【薰衣草】它的花语是“等待爱情”希望它能等来那个照亮世界满眼是自己并带来满天星辰的人【桔梗】它的花
  • 我是那种 我即便要减肥 但你要我完完全全断糖 我真的做不到的那种[微笑]我会死[微笑]最后就是我新买的一罐桂花蜜 泡龙井茶加拿铁也会贼好喝!但是嘎嘣脆!
  • 罗技全系列摄像头,键鼠,麦克风耳机批发,欢迎咨询下单哦#罗技三十周年##罗技g502##罗技k845#Alctron/爱克创 买UR66#麦克风# 送#耳机#
  • 一片白色的轻柔,轻轻的落在手心,两朵、三朵漫天飞舞,在冷冷的风中,飞过了沉睡的往事,飞过了我曾经的柔软,惊醒了藏在内心深处的一场的约定。雪在轻轻的飞舞,你却远在
  • 这三天真的是安排的明明白白[摊手] 第一天去奶奶家爸爸也会来做饭 第二天上一天的课九点到六七点 第三天去爸爸家奶奶会来那天她吃素 连一天可以让我快乐肥宅窝在家里
  • 开始怀疑我明年毕业还能找到工作吗[费解]哎呀 真快呀 明儿就又要上班了 感觉都没有休息 懒觉都没睡过 回来就是60公里的限速70和20公里的限速80
  • / 揪❶个崽穿町海日记建议半永久的减龄学院风甜中带纯做全糖不腻的甜心少女这款是上衣+半裙的套装系列二者可以分开搭配合在一起就是绝美这套一整个拉满少女感上衣
  • 记住,大恶及大善,大善及大恶,天使一定要从地狱里诞生,想要杀掉恶魔,就必须成为恶魔,要成为比他更强大,更残忍的恶魔。那时我也梦想成为一名漫画家,而《游戏王》便是
  • #赵露思 西太后#我希望大家看一下,首先对于品牌我们没有做到了解,真的很抱歉,其次赵露思女士和她的团队都一直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如果你是讨厌赵露思不妨光明正大的
  • 现在的医药花费,都是亲朋好友给凑的救命钱,根本无力承担后续高昂的治疗费用,考虑再三,还请大家帮帮我,待我度过这次难关,我一定会好好的回报社会,方便的话就捐助一下
  • 爸爸安好#小故事# 那日和“陆师兄”对抗时,竟凭一件顶级法器青蛟旗就可和他飞剑符宝对峙了半天,封岳的小刀威力就算大上一些,自己这件飞天盾也应该能抵挡一时半刻吧。
  • 西蒙波娃,法国存在主义及女权主义的代表人物,她生命里的两个男人,一个赋予了她灵魂,一个给与了她爱情,这封《越洋情书》是写给她肉体情欲上的恋人--艾格林,而当时其
  • 瓦格涅尔也注意到了他所不熟悉的“组件”然而我要说的是,天宫空间站的取胜之道,也不仅仅限于“组件”而是大系统设计的创新与质变。的确,在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道路上
  • 你看那,眼里眉间,梦中枕上,已然堆满。 投身入静寂, 我将认清你的存在那最后的海滩 并且第一次把你看见,也许 那是爱的预感。
  • 不少传统的东西,在快节奏的时代,难免因为特别费功夫,而逐渐变得越来越不为人所知:曾经研究过中式泡菜类的量产问题,其中,较为珍贵的是腌制的陈酸萝卜,这是“陈酸罗卜
  • [奥特曼]你背对着山河,一步步走向我,你脚踏着山河,一步步走近我,你打开了我的躯壳,你唤醒了我的耳朵,带走我 ——陈粒《祝星》太美的承诺因为太年轻,但亲爱的,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