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书事件”与独译莎剧——梁实秋在青岛的两件旧事】梁实秋是我国著名散文家、文学批评家、学者,但许多人知晓他,也许还是因为他与鲁迅那场持续良久、轰轰烈烈的“笔仗”。论战之广,涉及人性、教育、阶级等诸多话题;论战之久,更近十个年头。
  少为人知的是,这场“笔仗”,其实给他带来了不小的人生困扰。其中之一,就是他出走上海旅居青岛以求平静生活的愿望没有完全实现。
  从1930年受聘国立青岛大学到1934年离开,梁实秋旅居青岛的四年间,双方论战的硝烟一直没有消散,特别是“逐书事件”的发生,更使得两人结下了新的“梁子”。
  1930年的青岛,是梁实秋走出“人性论争”尴尬处境的庇护所。来青岛之前,梁实秋在上海的生活极不平静。
  1926年,他的一篇《现代中国文学之浪漫的趋势》激起千层浪。在“国破山河在”的危急时刻,梁实秋却抱着艺术至上、文艺自由的观念,宣扬文艺的自由独立性,这无疑与时代的要求相悖。他无意间卷入了那场分不清是政治还是学术的激烈争斗,深以孤立无援为苦,厌倦了文坛争斗的梁实秋渐萌逃意。
  恰逢此时,国立青岛大学校长杨振声到上海来延揽教授,正巧碰到刚刚辞去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职务的闻一多,并通过胡适、闻一多认识了梁实秋、沈从文等人。杨振声求贤若渴,一遇闻、梁,便坚邀他们到青岛任教。在专程去青岛“半日游览”和“一席饮宴”之后,梁实秋接受了国立青岛大学的聘书。
  虽然远离上海,但树欲静而风不止,与鲁迅的论战,风波再起,并伴随了梁实秋在青岛的始终。
  鲁迅和梁实秋的论战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坛的一个重大事件。梁实秋比鲁迅小22岁,一少一老,从1926年开始笔战,一个以《新月》《益世报·文学周刊》为阵地,一个以《萌芽》《语丝》为阵地,一直到1936年鲁迅逝世,两人论战长达近10年,笔战的文章125篇、50余万字。
  梁实秋到国立青岛大学执教后,论战硝烟未散。臧克家曾回忆说:“同学们知道梁和鲁迅先生经常论争,在课堂上向他发问,他笑而不答,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下四个大字:鲁迅与牛(1930年1月10日上海《新月》月刊第2卷第11期刊载了梁实秋的《鲁迅与牛》一文,阐述了他与鲁迅论战的缘起,此举意在让同学们从文中去找答案)。同学们莞尔而笑,梁实秋神情自若。”
  1932年春在国立青岛大学发生的“逐书事件”,更是让二人的关系雪上加霜。梁实秋时任国立青岛大学图书馆馆长,主持成立了图书委员会,绝大多数成员都是新月派,对当时左翼文坛推重的书籍往往不能认同。被进步青年奉为精神导师的鲁迅作品,在这里并没有得到重视,以至于传出梁实秋将鲁迅作品从图书馆中清除的传言,所谓的“逐书事件”便爆发了。
  鲁迅曾两次提及该事件,亦可见其对此事耿耿于怀。他在《“题未定”草》一文中写道“梁实秋教授充当什么图书馆的主任时,听说也曾将我的许多译作驱逐出境”。他在为曹靖华翻译的《苏联作家七人集》所作的序言中再次叫屈:“梁实秋教授掌青岛大学图书馆时,将我的译作驱除。”
  关于此事,梁实秋在《关于鲁迅》一文中辩解:“我首先声明,我个人并不赞成把他的作品列为禁书。我生平最服膺伏尔德的一句话:‘我不赞成你说的话,但我拼死拥护你说你的话的自由。’我对鲁迅亦复如是……我曾经在一个大学(国立青岛大学)里兼任过一个时期的图书馆馆长,书架上列有若干从前遗留下的低级的黄色书刊,我觉得这有损大学的尊严,于是令人取去注销,大约有数十册的样子,鲁迅的若干作品并不在内。但是这件事立刻有人传到上海,以讹传讹,硬说是我把鲁迅及其他‘左倾’作品一律焚毁了,鲁迅自己也很高兴地利用这一虚伪情报,派作我的罪状之一!其实完全没有这样的一回事。宣传自宣传,事实自事实。”
  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还有人就“逐书事件”问臧克家。他回答说:“我想不会的,也是不可能的。”算是为梁实秋作了最好的证言。
  虽为论敌,但对鲁迅的评价,梁实秋也表现了可贵的公允。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逝世。第二日的《世界日报》发表了对梁实秋的专访文章,回忆了与鲁迅的文字因缘,并对其文学成就不吝赞美:“先生在文学方面,为中国文坛上最有力之作家,余与其立场虽稍有不同,而其文笔之卓绝,则实令余钦服。现先生逝世,为中国文坛之最大损失,盖后人恐无能补其缺者。”
  1934年7月,梁实秋应王平陵之约,将与鲁迅等左翼文人论争的文章中的31篇,结集为《偏见集》,该书由正中书局出版,成为他的一本较重要的文学论集。
  除了论战带来的困扰,梁实秋的青岛岁月也有宁静的一面。特别是,以一人之力翻译了《莎士比亚全集》,成为国内完成该项成就的第一人。
  在国立青岛大学,梁实秋担任外文系主任兼图书馆馆长,教学与学术并举。他虽是留洋出身,却不喜洋服,夏季常穿的是长衫,秋冬则穿一身丝织棉袍,严冬时节是棉袍外面加套一件皮袍,而且颜色都淡雅不俗,颇具谦谦君子之风。
  臧克家回忆:“记得,1930年我考入国立青岛大学(二年后改为山东大学),入的是您做主任的英文系。您面白而丰,夏天绸衫飘飘,风度翩翩。”他还回忆说:“当时外文系主任梁实秋先生,胖胖白皙的面庞,讲课干净利落。”
  梁实秋授课时间观念极强,对此他的学生记忆颇深。他上课,永远是铃声未息已走进教室,坐下就讲,不疾不徐,绝无赘语。下课铃声方振,恰好讲到一个段落,铃声未毕,已步出课堂。他常对同事和学生讲:“上课时一分钟也不能浪费,课间是学生活动和休息的时间,一分钟也不容侵犯,故尔上下课必须准时。”但一堂课的内容倘若记录下来,都是一篇组织紧密、内容充实的论文,课后重温它,也足够思索两三个小时。
  1932年8月,梁实秋为国立青岛大学外文系三年级的学生首开了“莎士比亚”课,他是国内最早把莎士比亚引入大学课堂的学者之一。同时,在胡适的发动下,开始了“莎士比亚”翻译工作。
  如果说梁实秋这一辈子只崇拜过一个人,那么这个人一定是胡适;如果说梁实秋只对一个人感恩,那么这个人也一定是胡适。走上译莎之路,也是起自胡适的倡议。
  梁实秋和胡适的交往始于1927年在上海共同参加“新月社”期间。胡适是“新月社”的精神领袖,梁实秋是最年轻的参与者之一。1930年,任中华教育基金会董事会主任的胡适,倡导成立“莎士比亚的戏剧全集翻译会”,决定翻译《莎士比亚全集》。
  1930年8月,胡适应杨振声之邀访问国立青岛大学。其间他住在宋春舫家里,参观了宋的藏书楼“褐木庐”。大量戏剧书籍珍藏其中,包括莎士比亚的多部剧作,仅《哈姆雷特》一书就有五国文字的版本。
  随后,胡适便提议闻一多、梁实秋翻译《莎士比亚全集》。同年12月23日,胡适致梁实秋的信中谈及了译莎士比亚一事,其中写道:“……拟请一多与你,与通伯、志摩五人商酌翻译Shakespeare(莎士比亚)全集的事,期以五年十年,要成一部莎氏集定本。”
  1931年1月5日,胡适复信梁实秋,又谈此事:“我可以来青岛一游,约在一月十七八日,定期后当电告……志摩昨日到平,赞成译莎翁事。”就在当月24日,胡适来到青岛开始筹划《莎士比亚全集》翻译的事务,在与杨振声、闻一多、梁实秋等人讨论后,决定用散文体翻译莎士比亚全集,但部分作品可试用韵文体。
  胡适最初拟定的莎翁翻译办法,决定由闻一多、梁实秋、陈通伯、叶公超、徐志摩五人组成翻译莎翁全集委员会,并拟请闻一多为主任;暂定五年全部完成(约计每人每半年,可译成一部)。信中还提议徐志摩试译《罗密欧与朱丽叶》,叶公超试译《威尼斯商人》,陈源试译《皆大欢喜》,闻一多试译《哈姆雷特》,梁实秋试译《马克白》。
  可惜,这项大工程最终没能如愿由几位大译家共同参与完成。据梁实秋后来回忆:“通伯不肯参加,志摩在二十年十一月里就不幸逝世,公超、一多志不在此,结果只剩下了我一个人孤独的开始这漫长艰巨的工作。”
  对于译莎,梁实秋从一开始态度便十分积极。当时,他除了每周教十二小时课之外,就开始着手翻译。他曾说:“我开始的时候参考资料是如何的贫乏!我那时有的只是一股热心,我想愚公可以移山,我也一步一步地去做,做多少算多少,至少对于我自己是件有益的工作。”
  在兼任图书馆馆长期间,他广泛搜集莎士比亚戏剧书籍资料,还亲自到上海为图书馆选购图书,建立了莎士比亚图书室。最早译成的《哈姆雷特》《马克白》《李尔王》《奥赛罗》《威尼斯商人》《如愿》《暴风雨》在1936年5月至11月由商务印书馆陆续出版。而《仲夏夜之梦》因抗战后通货膨胀,没有出版。后来,他又译了《亨利四世》上下篇。梁实秋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独自翻译《莎士比亚全集》的第一人。
  总结梁实秋这个成就,可以看出,从外文系主任兼图书馆馆长的工作岗位得益不小,这也算是青岛给他的最重要的馈赠之一吧。
  1934年,梁实秋的好友胡适任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邀请梁实秋到北京大学任外文系研究教授兼系主任。消息在山东大学传开,山东大学群情不满,外文系师生联名向北京大学提出抗议。抗议信在青岛当时的《民报》上曾有刊载:“敝系经梁实秋先生主持开办,同学夙受陶冶,爱戴正殷……群情迫遑,北平素为文化区域,人才较多,至希鉴谅,另行延聘,以慰渴望。”恳切之情跃然纸上。
  三十岁出头的青年教授,工作四年,博得全系师生如此深情的挽留,足见梁实秋教学育人工作之成效。几经磋商后,胡适发来一封电报说:“梁实秋先生主持山大外文系四年,成绩显著,已有基础。现北大外文系亟待梁先生来此帮助,恳请暂时借用两年……”
  1934年夏,山东大学外文系全体学生,在青岛奇园饭店为梁实秋举行了饯别宴会。
  晚年在台湾的梁实秋对青岛怀有特殊的眷恋之情。青岛文史学家鲁海曾说,梁实秋晚年描写青岛的回忆文章,至少有40余篇,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对这座城市的喜爱。
  1983年,梁实秋的大女儿梁文茜带着父亲的委托,重回青岛寻梦。梁实秋更是将女儿梁文茜从青岛海水浴场捧来的一瓶沙子置于案头,视为珍品。1987年10月台湾当局放宽到大陆禁戒后,梁实秋大喜,计划到大陆探亲。但11月3日,梁实秋因突发心脏病逝世,重返青岛最终成了一桩难了的遗憾。(大众日报)

电影《罗曼蒂克消亡史》乍一看让人很摸不着头脑,人物多故事多,每条故事线都很短情节还在不停闪回。但是如果熟悉那段历史的话就很容易看懂这部电影了。电影的情节都是围绕上海滩大佬陆先生展开的,而陆先生的原型就是当时的青帮头目杜月笙,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讲这部电影也可以看作是杜月笙个人版的“我的后半生”。
电影在一开场讲了陆先生请周先生到里“吃点心喝粥”的故事。当时上海发生了工人罢工,城市秩序混乱瘫痪。周先生是当时工人组织的领导者,陆想请周出面帮忙解决此事,周不同意。陆便对手下的人说了句“去要一些点心”,这里的要点心是他们之间的黑话,既有明面上要点心吃的意思,也有眼看事情谈不拢上些手段的意思。所以就在他们吃点心的片刻功夫间,杜的手下便把周先生太太的右手砍了下来拿给周先生,此时的周也吓破了胆向陆屈服了,但是也仍旧没能被逃出被陆活埋的厄运。此时应该是四一二事件的前夕,周先生的原型就是当时的上海总工会委员长汪寿华。四一二政变是蒋介石发动的一场反革命政变,杜月笙和其手下的青帮则为此次政变充当了忠实打手。
开场这段戏虽看似和后续的故事情节没有太大的关联,但它像一则简介一样向观众介绍了本剧的主人公陆先生,他的地位就如同上海的地下皇帝一般,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对上海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同时他的性格和做事风格也是雷厉风行辛狠毒辣。他坐在周的对面,俨然一副上海滩的实际管理者,秩序维护者的姿态,从他的言辞中似乎他也的确是以这种身份自居。开场这场戏给我们描绘了一位儒雅却又毒辣,随和却又不容置疑的上海滩黑帮老大的形象,而这场戏也是陆先生的罗曼蒂克的消亡的开始。
剧中第一条有关“消亡”的故事线是发生在陆先生身上。当时有一伙日本人来找他合伙开银行之,这段戏在历史上也是有真实的人和事对应的。戏里的日本军官应该就是当时负责代表日方来找杜月笙谈判的永野修身,他们向陆先生提出他们负责出资在上海开办银行,但是实际由陆负责管理,这实际是希望借助陆先生在上海的影响力来帮助日军控制上海。这个提议被陆拒绝了,虽然陆是黑帮,但任然是知道民族大义有家国情怀的人,不愿意出卖上海出卖国家。可是在谈判桌上二哥(原型张啸林,与杜同为青帮头目)对合作表现出了自己的兴趣,这让日本人产生了除掉陆而扶持张的念头,也为陆先生后来遭遇的一系列变故埋下伏笔。这段的剧情跟《教父》里的剧情十分相像,桑尼在谈判桌上表现出和土耳其人合作的兴趣从而给老教父唐引来了杀身之祸,陆先生其实就是上海滩教父,二人的行事风格也颇有相似之处:制片公司老板不愿让唐的养子出演主角,唐就派人杀了他最爱的马并将马头塞到制片人的被窝;工会的周先生不愿意合作平息罢工,陆就在吃饭间将其太太的手砍下装到盒子里带给周先生。
这里可能许多人会觉得陆再厉害不也就是一个黑帮头子吗,还需要军方出面请其代理?但其实这是由于当时特定的历史情况造成的,当时上海滩有许多租界,在租界的范围内,日本军政势力并不好行事,反而杜月笙和他的青帮,常年扎根各国租界,早就如同毛细血管一样分布在上海滩的各个角落。这也是日本军方看中杜月笙的地方,他们就是想借助杜和青帮在上海十里洋场独一无二的影响力来实际控制上海。
日本人对陆宣战了并打死了陆家的女佣王妈,遂双放进行第二次会谈,日本人希望通过武力威胁从而迫使陆先生合作,并且非常自信以为陆会就此屈服,所以在二次谈判的时候非常得意,在陆面前趾高气昂满是挑衅,谁知陆果断开枪结束掉他的生命,随后双方打成一团陆在乱战中信步撤离。这里陆“人很话不多”的形象进步一加深,但陆回到家后看到他全家人都被杀害倒在血泊之中。
陆先生的最后一段消亡发生在全面抗战爆发后,这段时间陆逐渐消亡到人生谷底,战时他避难在香港,在报纸上看到老二和日本人合作卖国求荣的消息后,他还是组织力量杀死了老二,出卖国家,这是他所不能容忍的。战后回到旧时的宅院,早已被贴上了封条,各国在上海的租界也纷纷被收回,如今的上海滩早已变了天,他也再不是那个能在上海滩呼风唤雨的地下皇帝了。最后影片在陆先生落寞前往香港的镜头中结束。

影片中第二条有关“消亡”的故事线是章子怡饰演的小六。她心中的罗曼蒂克就是十里洋场灯红酒绿的上海,她梦想在上海当一名电影明星。她是陆先生老大(原型黄金荣)的女人,注定会受到很多牵制失掉许多自由,可她偏偏又是个不愿被拘束的放荡花痴,不断和小鲜肉传绯闻搞的大哥脸上很没面子。但是最后老大也没下决心杀她,让她和小鲜肉离开上海永不再回。陆先生让他的妹夫渡部办这件事,可渡部却在送他们离开的路上杀了司机和小鲜肉,在车上强奸了小六并将其带回上海囚禁在自己的日料店里。小六在被送离上海的车上还在不断回头望,显然她是不愿离开的,她心心念念的还是那个纸醉金迷的上海,那便是她不能离开的罗曼蒂克。可是虽然她被带回了上海,但是却被囚禁成为渡部的性奴,此时的上海对她来说不是罗曼蒂克,而是自己因欲望而掉入的深渊。
渡部是杜先生的妹夫,一个久居在上海的日本人,一个潜伏在杜先生身边的间谍。他说着一口流利的上海话,熟练地打着麻将,告诉旁人自己早已把上海当作自己的故乡了,几乎已经忘了自己是个日本人...但是每到夜晚夜深人静的时候他回到自己开的日本餐厅,在日式庭院换上日式服装,认真地为自己做上一顿日式宵夜,似乎只有这个时候他才是属于他自己的,白天他不得不伪装成一个早已被同化了的上海人,在晚上四下无人他才能借助自己精心打造的场景回到自己的精神故乡。他十分认真的将餐厅打造成日式风格,给自己做起日本菜起来也是一丝不苟,并且他也十分享受十分喜欢日式饭菜。就像电影里胡小姐说的那样“大概是喜欢哪个地方,就喜欢吃哪个地方的菜”,一个每天都在思念故乡的人却要每天装作早已忘记故乡融入上海的样子,这无疑是十分矛盾的,压抑的,于是他把这种压抑以一种近乎变态的矛盾的方式发泄到小六身上。
电影中袁泉所饰演的影星胡小姐,原型旧上海著名影星胡蝶,戴先生的原型戴笠。历史上戴笠是否霸占胡蝶我们无从确定,但是在影片中那时旧上海的风云人物们大都在抗战爆发后仓皇出逃了,留下的还成了卖国求荣的叛国贼。这十里洋场风流地,容得下他们风花雪月纸醉金迷,他们却没人能保护上海不受侵略者的破坏。
王妈问胡小姐说没看懂胡新演的电影,问是什么意思,胡小姐说:“我也没看懂,导演说就没打算让观众看懂,说这是艺术片,是拍给下个世纪的人看的”不知道胡小姐这句话是不是导演程耳对这部电影的评价。就算是的话应该也不全是,这句话更像是导演半台词半玩笑对观众讲的一句话,或者也可以理解为导演对那个时代的评价,借胡小姐之口说出来。活在那个战乱年代风月场的人物们看不懂他们所处的时代,下个世纪的我们倒好像有些明白了。总而言之那个时代的上海是很罗曼蒂克的,但是国家积弱被日本侵略,罗曼蒂克的消亡也是必然的。各路风云人物汇聚上海演绎了一场浪漫的上海梦,并且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上海梦,但这个梦是必然消亡的,时代如同洪流,没人能挡住。
这部电影不容易让人懂倒是真的,人物多故事多,非线性叙事,各种情节来回穿插闪回,从这个故事片段跳到另一个故事片段,时间线也是在跳跃的,很容易让人丢掉剧情线索摸不着头脑。但是这部电影几乎每一个主要人物都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原型,带着他们的这些事迹去看这部电影就很容易看懂电影都讲了什么了。一个以消亡为主题的时代,一座不再璀璨的上海,繁华过尽憔悴落寞的上海影星,威风殆尽家族残败的上海教父,大人物小人物连同上海连同国家一起,构成了那个消亡的时代。同时这部电影也是极具美感的,如同上海一样是很标致很精美的。但越是精美的东西越是需要维护的,陆先生杀死日本军官杀死老二没能维护得了上海,在一个消亡的时代面前个人再大的能量都不足以挽救大厦于将倾,影片最后杜先生带小六来战俘营杀死了渡部,这无疑是一种复仇,是他们在时代消亡后可以获得的仅存的对自我的补救和慰籍。。。
救命我编不下去了,ctm不写了!!!

【#影视剧安利#】#大豆田永久子与三名前夫#是由日本著名编剧坂元裕二操刀,新鲜推出的又一部力作。剧中主角永久子带着孩子,且刚上任建设公司白熊房屋社长,以东京奥涩谷为舞台,描述虽然可以一个人生活,但并不是想独身的永久子和三个前夫之间热闹搞笑又为生活奋斗努力的故事。
剧中的生活片段极富细节感染力,台词金句频出,坂元裕二借剧中角色之口,在不不经意间道出关于生活、婚姻的思考。剧情丰富精彩,编剧导演对叙事节奏的出色把握又为剧情增色不少,嬉笑怒骂之间带给人有关婚姻爱情和家庭的启发,是本季值得一看的高分日剧。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耳中常聞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進德修行的砥石。若言言悅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鴆毒中矣。
  • 因此,如果想仅仅凭借一个虎符,去调集千军万马,是很不现实的。而在《孙子兵法》中指出:作为将帅,对于那些有把握取胜的战争,即使国家君主不主张打,将帅也一定要打;也
  • 由此,凡尔赛比任何宫殿,都能满足路易的要求。最小乘二平面是使实际被测表面上各点与该平面的距离的平方和为最小的平面。
  • 设计师还考虑过同速看血量,同速看克制关系,等等,还有人问Paul拼速输赢和谁先结束回合有没有关系,Paul竟然说他们真的这么考虑过,鼓励大家打得快……但那样一来
  • 不过,在节目里我能强烈感受到她舞步中传递出的富有戏剧张力的情绪,比如喜悦与悲伤,踌躇与勇敢,温暖与清冷,骄傲与谦卑,她完美消化了这幅画的主题。作为一个爱笑的姑娘
  • ·而现阶段的我,正是人生中最迷茫的阶段,不清楚自己想要追求的到底是什么,即便清楚了也还没有足够的底气支持我做出抉择。我向往的不是什么无忧无虑的生活,也不是每天为
  • 就是不知道女儿同意不同意,不然天天爬6层楼实在太遭罪了[允悲]感觉生活质量得到了全面的下降【福州话与语文】亦,甲骨文,像正面站立的人形,人的腋下各有两个点,指明
  • 记忆2021白驹过隙,时光匆匆,转眼间2021年即将结束,新的一年马上到来,过去的一年里,中美之争,中印之争,台湾台独,世事依然纷乱,而作为沧海之一粟普通大众的
  • 37.再往后许多年,他偶然间听到别人轻哼了一句,“我说今晚月光那么美”蓦然出现在他眼前的,也是那日的一弯月色。7.少年隔着雨雾看他,眼里有珍宝一般的东西,闪着光
  • 她不是一个喜欢把努力放在台面上说的人 我也不是一个喜欢夸赞我的星星努力的人 但不代表这就应该被埋没和忽视录喜剧人的时候总是排练到最晚才下班 在片场十五个半小时才
  • #2022年我省中职学校毕业生对口升学考试#报名时间确定】 12月17日,记者从临汾市招考办获悉,2022年我省中职学校毕业生对口升学考试实行网上报名、网上缴费
  • (不是我替人对号入座,事实就是哪怕发帖人出发点是好的,但某些人还是会契而不舍在评论带节奏,导致cpf怀疑唯粉,唯粉怀疑cpf)其实大家也明白,真正的黑评,之前有
  • 小红书.粉丝葡‮不萄‬吃桃‮荐推‬美牙仪美‮帅女‬哥‮注都‬重颜值和细节所‮小以‬红‮的书‬博‮大主‬都在‮用使‬唯‮美爱‬牙仪每天30分钟 刷‮音抖‬小红书追
  • 剧情诙谐,表演投入,特别是扮演更年轻一点女学者的演员,真情流露,执着动人。今天看了话剧改编,更惊喜,不愧是女编剧,更女性表达,人物也更立体。
  • 美玲桑新代言Mizkan 果醋饮料 Fruity Su 美玲说以前就有在饮Fruity Su,平常也很常使用Mizkan的产品,所以今次非常高兴能出演Mizka
  • ·他在城门前摆弄各种姿势,似乎为了不知如何展现最好的画面伤脑筋,一见我,便问:能不能帮他拍张照?#朱一龙[超话]#[鲜花]#人生大事喜剧元素#有的三哥,看上去花
  • 任职要求:1、45岁以下,本科及以上学历,英语熟练,计算机操作熟练;2、具有独立策划选题的能力,有一定的作者资源和社会人脉;3、熟悉出版工作流程,对人文社科、文
  • 【跨专业考研6点建议 学长为你支招】#2023考研来了#   1、兴趣为主导  兴趣是学好专业的原动力,最好的专业应该是能发挥自身潜能且感兴趣的专业。兴趣是参考
  •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25.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王羲之《兰亭集序》 17.明月浮空,石光如练。
  • (周运)兰亚多一周星座运势3.9-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