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散提醒!#清明假期合肥各医院门诊信息汇总# !部分医院排班有调整】清明假期将至,医院门诊排班是否有变化?3月31日,记者从合肥各大医院了解到,假期大多数医院会实现“无假日”医疗服务,部分医院门诊排班有所调整,市民就诊前可拨打电话咨询。需要注意的是,市民要按照医院的疫情防控要求就诊。

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清明期间所有门诊维持原排班不变,各门诊医师务必按时到岗。手术室原则上只接急诊,慢诊手术提前与手术室联系,做好工作安排。干部保健门诊节假日期间开设上午门诊。医保处节假日期间安排人员上午值班,方便病人办理手续。

根据医院最新要求,所有合肥市以外地区患者或14日内有合肥以外地区旅居史的合肥市患者及家属,凭48小时内核酸检测报告到医院就诊,一患一陪。进入院区需出示核酸检测报告、扫安康码、测量体温、规范佩戴口罩,就诊时保持安全距离。无安康码或没有核酸检测报告的人员,请配合医院完成流行病学调查,同时由工作人员指引至核酸采集处进行核酸检查,凭检查单据进入医院就诊。有发热及呼吸道症状、持红码、黄码的患者,请直接到发热门诊就诊。接受门诊手术、内镜诊疗、肺功能测定及口腔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眼科等有气溶胶暴露风险诊疗操作的患者,需出示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报告。病情危急者不受上述条件限制,随时到急救中心救治,实施边抢救,边检测核酸,边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的措施;家属须遵守疫情防控措施。所有新入院患者及陪护人员,均需出示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报告。住院期间禁止探视,非必要不陪护,必须陪护须固定一位陪护人员。住院期间患者及陪护每周检测一次核酸,住院期间患者及陪护人员严禁离开医院。

安医大一附院:绩溪路、长江路、科教楼、高新院区门诊均按原排班应诊;医技科室按无假日门诊排班,各项检查确保按时出报告;门急诊检验科24小时接受急诊标本,2小时内发报告。疫情期间严格执行疫情防控相关规定,门诊实行三级预检并设立发热门诊,落实患者就诊一医一患一诊室及首诊责任制。节日期间停诊科室:绩溪路门诊产前诊断中心专家门诊、阴道镜门诊、麻醉科门诊、体检咨询亚健康门诊停诊,方便门诊4月3日下午停诊。长江路门诊方便门诊停诊。高新院区门诊麻醉科门诊、全科(健康管理)门诊停诊、住院部放疗门诊停诊,方便门诊4月4日下午、5日下午停诊。节日期间,门诊号源正常预约。绩溪路门诊部:0551-62922800、62922406;长江路门诊部:0551-62922180、62922197;高新院区门诊部总服务台:0551-65908534。

安医大二附院:急诊24小时应诊,检验、超声、放射等检查项目正常进行。请广大患者放心就诊。具体安排如下:假期内门诊正常上班,各专科门诊排班可在医院官网首页或医院官方微信(ay2fy2008)查询。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医院实行三级预检分诊,门诊南门入口处设发热预检分诊处,所有患者及陪客须佩戴好口罩,经体温检测、安康码和行程码核验后有序通行。 对于健康码黄码或行程码带“*”且无48小时内核酸阴性检测证明的门急诊患者,进行核酸检测,非急危重症患者需待结果阴性后方可进入门诊大厅及诊室。对于无法提供“健康码”的人员,由工作人员询问流行病学史,填写流行病学调查表,确保患者能够顺利就医。到各诊区后需再次测体温、核验“两码”后方可进入诊间。进入诊间后,请主动配合医生完成流行病学调查。门诊相关检查或治疗前须提供48小时核酸检测报告。如:喉镜检查、内镜检查治疗、口腔检查治疗、呼气试验、门诊手术等需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医院全面实行实名制预约挂号制度,请您按照预约时间来院,做到错峰就诊。按照疫情防控相关要求,医院发热门诊(位于医院西北角)24小时接诊、核酸采集点正常上班(采集时间为全天24小时)。无流行病学史的自愿检测核酸人员,可在医院西广场普通核酸检测点自助服务区凭身份证办理就诊卡后进行检测,无症状黄码人员在发热门诊进行核酸检测,核酸检测报告凭二维码在自助机上打印或关注“安医大二附院互联网医院”公众号查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中心)清明假期休息,假期后提供体检服务。联系电话:门诊总服务台:0551-63869420;急诊科:0551-63869500;发热门诊:0551-63869422;体检中心:0551-63869666。

安徽省中医院:各科室专家门诊正常应诊,预约挂号正常。来院就诊请严格遵守该院疫情防控要求,医院实行三级预检分诊,门诊东侧入口处设预检分诊处,所有患者及陪客须佩戴好口罩,须经体温检测、二码联查正常(安康码和行程码)后有序通行。就诊期间,保持安全距离、间隔落座,遵守一诊一患。对于健康码黄码或行程码带“*”且无48小时内核酸阴性检测证明的门急诊患者,必须进行核酸检测,非急危重症患者需待结果阴性后方可进入门诊大厅及诊室。对于无法提供“健康码”的人员,由工作人员询问流行病学史,填写流行病学调查表,确保患者能够顺利就医。到各诊区后需再次测体温、核验“二码”后方可进入诊间。进入诊间后,请主动配合医生完成流行病学调查。

门诊手术、内镜检查、口腔科、耳鼻喉科等有气溶胶暴露风险的操作或需面部与医护人员近距离诊疗接触的门诊患者,须出示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报告。有发热或有流行病学史,健康码黄码或行程码带“*”且无48小时内核酸阴性检测证明的患者请前往发热门诊筛查,一律不得进入门诊。其他核酸愿检尽检人员无需进入门诊,可在医院门诊东侧广场进行核酸检测。医院开设急诊24小时绿色通道。急诊科、发热门诊正常排班,医院手术室、介入中心,24小时开放急诊手术,医疗应急小组随时处置应急突发事件。

安徽省妇幼保健院:本部、西院和东区继续实行“无假日门诊”,按照门诊排班表正常开诊。急诊绿色通道24小时开放,各类常规检查可正常进行,部分特殊检查需提前预约。 本部急诊中心电话:0551——69118719

西院急诊科电话:0551--62160159 东区急诊科电话:0551——69118599。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安徽医院(安徽省儿童医院):继续实施无假日诊疗服务,门、急诊、发热门诊均照常接诊。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安徽省儿童医院”、“安徽医疗便民”实时掌握具体专家出诊信息以及进行在线预约、申请核酸。新冠疫情防控期间请所有来院就诊的患儿家长佩戴口罩,严格做好个人防护,发热患者请前往1号楼广场“发热门诊”就诊。门诊咨询电话:0551-62237178,急诊咨询电话:0551-62237359。

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本部院区和滨湖院区均按原排班应诊,医技科室各项检查均正常开展。前来就诊的市民可通过公众号“健康合肥”预约挂号或当日挂号就诊。按照疫情防控要求,请前来就诊的市民注意以下事项:所有进入门诊患者及家属,需测量体温、健康码和行程码“两码连扫”、规范佩戴口罩、就诊时保持安全距离。无安康码的人员,请配合医院完成流行病学调查。健康码绿码方可进入门诊就诊,行程码如带“*”凭24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报告来门诊就诊,门诊就诊严格执行“一医一患一诊室”,就诊前主动填好流调表,按排队先后有序进入诊室,就诊时将流调表交于医生。年老体弱、儿童及行动不便的患者允许1人陪同。有发热及呼吸道症状、持红码、黄码的患者,请到发热预检分诊处完成流行病学调查后,由专人引导至发热门诊就诊。接受门诊手术、内镜诊疗、肺功能测定及呼吸与危重症科、口腔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眼科等有气溶胶暴露风险诊疗操作的患者,需出示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报告。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本部院区一站式服务中心电话:0551-62186777;滨湖院区一站式服务中心电话:0551-65757015。

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和平路院区、广德路院区实行无假日门诊。急诊、发热门诊等提供24小时医疗服务。核酸检测点正常上班。健康管理中心(体检中心)停诊。医院门诊咨询热线:62203666(和平路院区)、62965102(广德路院区)。疫情防控期间,为保障广大患者就诊安全,请您就诊全程佩戴好口罩,主动出示安康码和行程码,并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离。

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实行网上预约挂号、电话预约挂号。急诊24小时应诊,“绿色通道”全天候开通,突发事件应急小分队随时待命。核酸检测24小时正常开放。假日期间,临床、医技科室(放射科、检验科、输血科、CT室、病理科等)正常接诊。一站式服务台电话:0551-63669024,急诊电话:0551-63669099,总值班电话:0551-63668807。

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各亚专科门诊、心理咨询门诊、专病门诊、综合门诊均正常开诊。周一至周五晚5:30-8:30开通夜间门诊。急诊绿色通道24小时畅通。门诊排班可在医院官微和官网上查看。首诊、复诊均实行全面预约挂号,请提前一天及以上,在健康合肥APP、健康合肥微信公众号或健康合肥支付宝生活号上预约挂号。疫情期间,来院就诊者请遵守疫情防控相关规定(详见医院官微发布的最新就诊公告)。公益心理援助热线0551-63666903有专业人员全天候值班接听来电。

合肥市口腔医院:长江路院区正常接诊。经开区院区特需诊疗中心4月4日停诊,其他科室均正常接诊。胜利路门诊部、周谷堆门诊部、滨湖门诊部全部正常接诊。长江路院区夜间急诊正常开放。#安徽核酸检测单人单检不高于28元# #安徽2022年4月自考延期#
#合肥[超话]# https://t.cn/Rt5qRxf

【在太空吃什么?全株可食精英作物登陆未来太空农场!】随着人类探索太空的步伐不断加快,以空间食物保障为核心的太空农业将会引起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以下简称都市所)在《自然—通讯》发表展望性文章https://t.cn/A6MRyP6k,深入分析了太空农业系统对作物的独特要求,创新性地提出了面向太空农场进行作物改良的全株可食精英植物策略。

人类上太空吃什么?

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有限的地球资源面临枯竭的威胁。论文通讯作者、都市所研究员任茂智认为,人类即将进入大航天时代,飞上太空之后吃什么是一个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携带人造食品不失为一种选择,但任茂智认为,人造食品会受到地域和资源的限制,在陌生的外太空环境中不可持续。而带着合适的种子上太空,则有可能在改造外星环境的同时,也为移民人类提供可持续的食物。

论文共同通讯作者、都市所研究员杨其长认为,随着外太空探索的不断深入,保障宇航员以及星月旅居人员食物保障的供给方式也将会提到议事日程,农业的形态也将由乡村农业和都市农业延伸到太空农业。

任茂智告诉《中国科学报》,进入太空的人类将面临完全不同于地球的生存环境。科学家正在研究农作物如何适应地外空间的特殊环境,这就是太空农业。

“太空食物的首选是植物。”任茂智说,植物是第一生产者,它可以提供人类生存所需要的淀粉、油脂和蛋白质。而且,面对太空中的磁场、辐射、重力等特殊环境,植物的适应性明显高于动物。

例如,在空间站内,重力微弱;在月球上,重力只有地球上的1/6。人类在这种重力环境下,体液不能正常流动。“植物也会受到影响,但植物的弹性很大。”任茂智说。

论文第一作者刘永明介绍,植物在空间站中仍然可以开枝散叶,进行营养生长。但一般很难开花结果,即其生殖生长受到阻碍。

地球上的农作物主要为人类提供淀粉和油脂,而植物蛋白相比动物蛋白不易于人类吸收。

因此,如何改造农作物,使之既能够适应太空环境,又能够为人类提供全面的营养,就成为遴选太空植物的标准。

“在此基础上,我们认识到,全株可食用的作物应当是未来太空农场中首选的农作物。如果根茎叶都可食用的话,不需要等到农作物开花结果,作物长出来一点就能为人类提供食物了。”任茂智说。

过去的太空种植试验往往关注如何让植物开花结果。杨其长说,这是国际上首次提出,以全株可食作为遴选太空作物的标准,完全转变了太空作物研究的思路。

全株可食的农作物

为了寻找易于改造的作物,他们遴选了几百种植物,包括水稻、小麦、玉米、棉花、马铃薯,甚至包括沙漠中常见的骆驼刺。

刘永明说,其中,水稻、小麦、玉米的可食用部分只有种子,茎秆要改造成人类可食的比较困难。骆驼刺虽然耐逆境生存能力很强,可能更加适应地外空间的环境,但它产量低,不可供人类食用,改造难度也很大。

针对太空农业的特殊需求,团队研发的首个“月球微型农场”于2019年1月经嫦娥4号送上月球背面,搭载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培育的棉花、油菜和马铃薯种子,成功实现了人类首次在月球培育植物幼苗的试验,拉开了农业走向太空的序幕。

随后,该团队将目光投向了传统作物马铃薯。马铃薯生长3个月后就可以结出薯块,薯块或大或小都可食用,而且营养丰富,是一种改造起来比较容易的作物。

任茂智告诉记者,马铃薯的果实和茎叶目前还不能直接食用的主要原因是含有龙葵素这种毒素。假如能培育出不产生龙葵素的马铃薯,那么果实和茎叶都可以食用。而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就能实现这一目标。

除此之外,任茂智还想给马铃薯加上不同的特殊基因,产生一些人类在太空中需要的物质。

例如,抗氧化物质虾青素,抗高原反应的红景天苷,人们爱吃的牛肉蛋白,甚至可食用抗体和疫苗,都可以在马铃薯中添加相关基因,作为生物反应器来生产。

杨其长介绍,我们设想中的太空农场应该主要采用无土栽培生产方式,尤其是优先考虑固体基质栽培或气雾栽培。所创制的全株可食精英马铃薯,在人工可控环境下采用气雾栽培可实现光温水气肥的一体化的控制,大幅度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这种气雾栽培也非常有利于定植与采收。

“实际上,除了马铃薯,很多十字花科作物都是全株可食用的,只要稍加改造使之适应太空环境也能成为优秀的精英作物。”任茂智说。

杨其长介绍,我们所探究的适宜于太空农业需求的作物培育方法,构建可用于太空植物工厂环境下全株可食精英植物的创制途径,未来可为人类探索太空食物供给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同时该技术的综合应用也将会有效促进太空农业、都市农业和乡村农业的发展。

生物多样性提供丰富的基因资源

从地球到太空,有三类太空农场应用场景。首先是微重力的空间站,其次是太阳系内的月球基地和火星基地,再到外太空的类地行星。

这三类环境都需要设计不同的农作物。尤其是太空中已知的与地球接近的行星大约有1000多颗,这些行星上尚未发现植被或其他生命体。“这意味着地球将是宇宙植物的起源中心。”任茂智说。

而且,每一颗类地行星的环境都与地球不同,“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科学家要提前设计好适应不同需求的植物,先让植物去改造。”任茂智说,这就需要打破学科界限、物种界限和空间界限来进行思考和创新,提出一系列战略性的科学问题。

“地球将成为整个宇宙植物的起源中心、繁殖中心和科研中心、创新中心。”任茂智说。地球上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就是为整个宇宙做准备。从珠穆朗玛峰、青藏高原到太平洋大海沟,从北极到南极,从火山口到沙漠,都有植物身影。而那些适应了特殊的地球环境的形形色色的生物将可能为移民太空的农作物提供丰富的基因资源。

杨其长说:“根据已知的环境参数,以及土壤成分,我们可以利用植物工厂模拟空间站和月球等外太空环境,进而开展精英作物改造和遴选的工作,为空间探索提供技术储备。”

“我们的策略旨在为太空农场开发出食用部分更多、营养成分更丰富、产量更高、养分利用更有效的精英作物,对太空作物的设计及高效太空农业系统的构建具有指导性和前瞻性意义,为未来人类深空探测和星际移民提供食物和生存保障。”刘永明说。https://t.cn/A6xhxPD0

【在太空吃什么?全株可食精英作物登陆未来太空农场!】随着人类探索太空的步伐不断加快,以空间食物保障为核心的太空农业将会引起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以下简称都市所)在《自然—通讯》发表展望性文章https://t.cn/A6MRyP6k,深入分析了太空农业系统对作物的独特要求,创新性地提出了面向太空农场进行作物改良的全株可食精英植物策略。

人类上太空吃什么?

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有限的地球资源面临枯竭的威胁。论文通讯作者、都市所研究员任茂智认为,人类即将进入大航天时代,飞上太空之后吃什么是一个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携带人造食品不失为一种选择,但任茂智认为,人造食品会受到地域和资源的限制,在陌生的外太空环境中不可持续。而带着合适的种子上太空,则有可能在改造外星环境的同时,也为移民人类提供可持续的食物。

论文共同通讯作者、都市所研究员杨其长认为,随着外太空探索的不断深入,保障宇航员以及星月旅居人员食物保障的供给方式也将会提到议事日程,农业的形态也将由乡村农业和都市农业延伸到太空农业。

任茂智告诉《中国科学报》,进入太空的人类将面临完全不同于地球的生存环境。科学家正在研究农作物如何适应地外空间的特殊环境,这就是太空农业。

“太空食物的首选是植物。”任茂智说,植物是第一生产者,它可以提供人类生存所需要的淀粉、油脂和蛋白质。而且,面对太空中的磁场、辐射、重力等特殊环境,植物的适应性明显高于动物。

例如,在空间站内,重力微弱;在月球上,重力只有地球上的1/6。人类在这种重力环境下,体液不能正常流动。“植物也会受到影响,但植物的弹性很大。”任茂智说。

论文第一作者刘永明介绍,植物在空间站中仍然可以开枝散叶,进行营养生长。但一般很难开花结果,即其生殖生长受到阻碍。

地球上的农作物主要为人类提供淀粉和油脂,而植物蛋白相比动物蛋白不易于人类吸收。

因此,如何改造农作物,使之既能够适应太空环境,又能够为人类提供全面的营养,就成为遴选太空植物的标准。

“在此基础上,我们认识到,全株可食用的作物应当是未来太空农场中首选的农作物。如果根茎叶都可食用的话,不需要等到农作物开花结果,作物长出来一点就能为人类提供食物了。”任茂智说。

过去的太空种植试验往往关注如何让植物开花结果。杨其长说,这是国际上首次提出,以全株可食作为遴选太空作物的标准,完全转变了太空作物研究的思路。

全株可食的农作物

为了寻找易于改造的作物,他们遴选了几百种植物,包括水稻、小麦、玉米、棉花、马铃薯,甚至包括沙漠中常见的骆驼刺。

刘永明说,其中,水稻、小麦、玉米的可食用部分只有种子,茎秆要改造成人类可食的比较困难。骆驼刺虽然耐逆境生存能力很强,可能更加适应地外空间的环境,但它产量低,不可供人类食用,改造难度也很大。

针对太空农业的特殊需求,团队研发的首个“月球微型农场”于2019年1月经嫦娥4号送上月球背面,搭载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培育的棉花、油菜和马铃薯种子,成功实现了人类首次在月球培育植物幼苗的试验,拉开了农业走向太空的序幕。

随后,该团队将目光投向了传统作物马铃薯。马铃薯生长3个月后就可以结出薯块,薯块或大或小都可食用,而且营养丰富,是一种改造起来比较容易的作物。

任茂智告诉记者,马铃薯的果实和茎叶目前还不能直接食用的主要原因是含有龙葵素这种毒素。假如能培育出不产生龙葵素的马铃薯,那么果实和茎叶都可以食用。而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就能实现这一目标。

除此之外,任茂智还想给马铃薯加上不同的特殊基因,产生一些人类在太空中需要的物质。

例如,抗氧化物质虾青素,抗高原反应的红景天苷,人们爱吃的牛肉蛋白,甚至可食用抗体和疫苗,都可以在马铃薯中添加相关基因,作为生物反应器来生产。

杨其长介绍,我们设想中的太空农场应该主要采用无土栽培生产方式,尤其是优先考虑固体基质栽培或气雾栽培。所创制的全株可食精英马铃薯,在人工可控环境下采用气雾栽培可实现光温水气肥的一体化的控制,大幅度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这种气雾栽培也非常有利于定植与采收。

“实际上,除了马铃薯,很多十字花科作物都是全株可食用的,只要稍加改造使之适应太空环境也能成为优秀的精英作物。”任茂智说。

杨其长介绍,我们所探究的适宜于太空农业需求的作物培育方法,构建可用于太空植物工厂环境下全株可食精英植物的创制途径,未来可为人类探索太空食物供给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同时该技术的综合应用也将会有效促进太空农业、都市农业和乡村农业的发展。

生物多样性提供丰富的基因资源

从地球到太空,有三类太空农场应用场景。首先是微重力的空间站,其次是太阳系内的月球基地和火星基地,再到外太空的类地行星。

这三类环境都需要设计不同的农作物。尤其是太空中已知的与地球接近的行星大约有1000多颗,这些行星上尚未发现植被或其他生命体。“这意味着地球将是宇宙植物的起源中心。”任茂智说。

而且,每一颗类地行星的环境都与地球不同,“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科学家要提前设计好适应不同需求的植物,先让植物去改造。”任茂智说,这就需要打破学科界限、物种界限和空间界限来进行思考和创新,提出一系列战略性的科学问题。

“地球将成为整个宇宙植物的起源中心、繁殖中心和科研中心、创新中心。”任茂智说。地球上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就是为整个宇宙做准备。从珠穆朗玛峰、青藏高原到太平洋大海沟,从北极到南极,从火山口到沙漠,都有植物身影。而那些适应了特殊的地球环境的形形色色的生物将可能为移民太空的农作物提供丰富的基因资源。

杨其长说:“根据已知的环境参数,以及土壤成分,我们可以利用植物工厂模拟空间站和月球等外太空环境,进而开展精英作物改造和遴选的工作,为空间探索提供技术储备。”

“我们的策略旨在为太空农场开发出食用部分更多、营养成分更丰富、产量更高、养分利用更有效的精英作物,对太空作物的设计及高效太空农业系统的构建具有指导性和前瞻性意义,为未来人类深空探测和星际移民提供食物和生存保障。”刘永明说。https://t.cn/A6xhxPD0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俞是意识到这件事愈发觉得能够来到这个世界真的非常幸运啊……可能这一辈子,我们永远会在回忆过去和畅想未来之间反复横跳,而收获的是,我们会不断的让自己更清醒的意识到
  • #文晨辛[超话]# #满眼星辰文晨辛# #唱跳全能文晨辛# 三周年特别彩蛋(不是愚人节整蛊[doge])辛后为方便各位粉丝补看龙龙相关物料&为龙龙进行更
  • #防弹少年团[超话]# 深圳2022年Redamancy防弹少年团线下应援个应 추운 겨울 끝을 지나 直到寒冬结束 다시 봄날이 올 때까지 春
  •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东奔西走风雨兼程,都在为生存奋斗,都在为美好冲锋,但一定要清醒,一定要知足,搞书法艺术的人常写的几个字叫“知足常乐”不知看懂有几人!假如我是一
  • ”中国民航机场建设集团公司西南分公司的设计人员林建平说,“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经过反复论证,将钻孔深度区间选定在65米~100米,并且采用上大下小的方法,尽量
  • 作者说:“写作这本书时,我并没有采用教条的学院分析式话语,而是试图在‘学理性’和‘可读性’之间找到平衡,把作家们的作品和故事更生动地展现出来。中辑“挤掉自我的奴
  • 资本家自从成为资本家的那一刻,他就不是一个具体的人了,他是资本的产物,资本就一个目的,扩张,扩张,再扩张。 去年阴历生日的本命年太不顺利了[泪]今年阳历生日的本
  • #黄礼志[超话]##黄礼志多面魅力#【资源】 220401 愚人节贺图 高清 Cr.fromistique 禁二改商用 转载请注明出处 安利汇总: 中首招
  • 我:可我要在幼儿园值班诶[doge]哥哥:那我陪你一起值完班再去好不好[doge]看出来了,哥哥很喜欢去莫干山玩[坏笑]哥哥:去莫干山游泳啊,很好玩的我:可我不
  • 【雨霏】-雨霏作名,裹着“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之诗情画意,极富文采,妙不可言,其描摹了雪花纷飞漫天之景,扬出了自由无拘、潇潇洒洒之情,展出了冰清玉洁、朱口皓齿、
  • 工商银行,现在只是资金去避险,多看少动吧5、通威股份icon:通威股份进入超大单资金流入3.6个亿,净流入1.2个亿,装机量超预期,一季度预增超五倍,这是通威i
  • [可爱]有些人追星还追出荣誉感了,你家是卖“”的还是怎么的?凭什么我们就要低人一等,骂了还不能还口被骂还不能反击,新时代女性站起来追星别他妈缩起来跟个王八一样,
  • 雲荒……俺、帰ってきたぞ!俺、お前が欲しい。
  • 在这幅长卷中,王克举借用了移动视线的方式,将中国绘画的意象性和油画写生的焦点透视进行了有机结合——每个场景的视角都在跟随景别需要而上下左右变换,时而仰视,时而俯
  • 又是一些碎叨叨[哈哈]晚安#聚焦秦创原 蓄力新势能#【从“科技成果”到“科技创新企业”只需“一点”就能“通”】3月29日,走进秦创原综合服务中心,一张秦创原综合
  • #成都隐适美正畸#案例分享自代育桐:专注【齿科颜值管理】注重正畸面部美学,助你在收获牙齿健康的同时还有好看的面容,门诊为隐适美临床操作教学示范中-心牙齿拥挤不抜
  • 【“邂逅天津 为你庆生” 2020城市文化品牌之旅活动在津举行】12月23日,为庆祝天津建城纪念日,由天津市委网信办、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导,新浪、微博、网信天
  • 我是翻硕在读,如果以后读博,大概只能读翻译学方面的博士了,想问一下杨老师,不知道翻译学方面的博士,进大学好找工作吗?【听说内地翻硕很难考[doge]】#翻译硕士
  • 我知道球迷们不喜欢我这么说,但他需要一枚戒指,他可能需要离队才能得到它。现在有两支球队是他可能加入的,太阳或者76人。
  • 其实不是忽然的喜欢 是积蓄已久的 越来越强烈而已他是第一个告诉我要做独一无二的自己的人他的自信感染了我 让我接受自己的内向自卑敏感 他让我知道这不是性格缺陷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