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述评 | 禾下乘凉梦 一梦逐一生——怀念袁隆平

5月22日,一位91岁的老人走了。
湖南长沙,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门诊楼前,三捧青翠的稻束静静矗立。不知是谁,采下老人毕生为之奋斗的梦,向他祭献。
灵车过处,人们夹道相送;
汽笛声声,祝他一路走好。
一颗稻种,填得满天下粮仓。
千言万语,道不尽一生故事。
他以祖国和人民需要为己任,以奉献祖国和人民为目标,一辈子躬耕田野,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
老百姓把袁隆平刻进自己心里。

(一)君似雁随阳,为民谋稻粱
袁隆平逝世后,人们悼念的文辞中有这样一个热词——国士。何为国士?谓其“才德盖一国”,抑或“一国勇力之士”?用在袁老身上恐怕都不能概其全貌。因为还有对人民、家国、民族的责任和爱。
2019年9月17日,袁隆平被授予“共和国勋章”。当天,他还在试验田里查看杂交水稻生长情况。行动不便后,湖南省农科院在他的住宅旁辟出一块试验田,他在家里就能看见水稻。
当双脚无法再踏入稻田中,他的心,仍时刻扎在广袤田野里。
是什么让他对稻田如此眷恋?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1956年上映的电影《上甘岭》中,年轻的志愿军战士在异国他乡的坑道里,唱起《我的祖国》。
稻浪飘香,承载着人们对家乡的思恋,对温暖的念想,对和平的向往。
那一年,26岁的袁隆平开始了农学试验。不久后,他的研究从红薯育种转向水稻育种。这一转身,改变了他的一生,也影响着中国乃至世界的生存境遇。
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同饥饿斗争的历史。挨饿,曾是最深最痛的民族记忆。新中国成立前,少年袁隆平,因路遇饿殍,而立志学农。
“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一个当时看来遥不可及的梦,让袁隆平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追逐。
“作为新中国培育出来的第一代学农大学生,我下定决心要解决粮食增产问题,不让老百姓挨饿。”1953年,从西南农学院遗传育种专业毕业后,袁隆平立下誓言。蓬勃向上的新中国给袁隆平提供了践行农业报国誓言的广阔舞台。日益强盛的祖国就是他躬耕科研的沃土。1984年,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成立,“国家下拨的第一笔经费就高达500万元。”袁隆平回忆,中心因此迅速建起了温室和气候室,配置了200多台仪器。
回望袁老一生,宏愿并非一时头脑发热,而是一代中国知识分子对家国命运的情怀和担当。
这是一条艰辛求索的路。质疑、失败、挫折,如家常便饭;误解、反对、诋毁,曾如影随形。
他默不作声,背上腊肉,转乘几日火车,去云南、海南、广东,重复一场又一场试验。
为稻种追寻温度与阳光,就像候鸟追着太阳!
粮稳,则天下安。水稻种植是应用科学。对科学家袁隆平而言,国家和人民的需求至高无上——技术手段不断更迭,但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始终是丰收。
近年,杂交水稻年种植面积超过2.4亿亩,年增产水稻约250万吨。中国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向世界证明,我们完全可以靠自己养活14亿人民。
“国士在,且厚,不可当也。”

(二)“我是洞庭湖的麻雀,更要做太平洋的海鸥。”
5月22日下午,灵车缓缓驶出医院。长沙宽阔的主干道上,许多车停下来鸣笛致意,人们涌上街头,齐声呼喊:“袁老,一路走好!”
此时此刻,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在网络上写下:“一生修道杂交稻,万家食粮中国粮。我敬爱的大师千古!”
反饥饿,不仅是中国人的斗争,也是全世界人民的斗争。世界粮食计划署最新发布的《2021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显示,2020年在55个国家/地区内至少有1.55亿人陷入“危机”级别或更为严重的突发粮食不安全状况。
面对全球粮食危机,我们无法置身事外,不能无动于衷。
海外人士说,这位老人研究的,是根除饥饿的“东方魔稻”。
如今,“东方魔稻”,在全球40余个国家种植超过800万公顷。
2010年,时任世界粮食计划署执行总干事乔塞特·希兰写道:人们问我为什么如此有信心可以在我们这一代消除饥饿,中国就是我的回答。
2017年2月,《自然·植物》杂志发文认为,中国的水稻生物学、遗传学和群体基因组学研究引领世界水稻乃至作物科学研究。
一位科研工作者,为何有超越国界的魅力、领先世界的技艺?
当你看见非洲岛国马达加斯加的新版货币,你会更加理解——货币图案是杂交水稻,它让这个曾有200万人面临饥荒的国家,结束了进口大米的历史。
杂交水稻,成为解决全球粮食短缺问题的“中国方案”。让全世界吃饱饭,是中国农业科学家科学精神的诠释,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注解。
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这是袁隆平毕生的夙愿。
他说:“我是洞庭湖的麻雀,更要做太平洋的海鸥。”
他,做到了!

(三)真如少年
5月23日上午,长沙明阳山殡仪馆。细雨霏霏,祭奠者排起长队。
人潮中,有许多手持鲜花、从四面八方赶来的莘莘学子。他们面庞青涩,神情肃穆,安静有序地跟着队伍一步步前移,然后,深深鞠躬。
一天前,当灵车驶过长沙街头,许多青年齐声呼喊:“袁爷爷,一路走好,一路走好!”
同一时间,无数人在网络上默契地传递同一句话,“袁爷爷,我一定好好吃饭。”
一群年轻人,以纯真的承诺,告慰一位老人至诚的梦想。
袁隆平生前,每一次在青年人中公开亮相,都堪比“大型追星现场”。尖叫、鲜花、掌声……在“95后”“00后”眼中,他是当之无愧的国民偶像、顶流明星。
“我与他好像有过一面之缘,在饭桌上,在课本里。”“明明素未谋面,我却泪流满面,像失去了爷爷一样”……一位91岁的老人,为何成为中国青年热爱如斯的“网红”?
没有比“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更踏实的安全感,这是最简单的道理,最直白的表达。
没有比“喜看稻菽千重浪”更持久的喜悦感,这是最生机勃勃的画面,最扣人心弦的憧憬。
那些身处大千世界、见识五彩斑斓的年轻人,总是被袁隆平人格中最朴素的力量击中——那就是“真”,真如少年。
他倔强,在千百次的失败中依然坚信,世界上必然有一粒种子,可以战胜饥饿;
他坦诚,功成名就后,面对测产失败全无包袱,“跌跤就跌跤,再爬起来就是了”;
他幽默,步入鲐背之年,总是自称“90后”,笑言要和青年研究者比比脑瓜子;
他活跃,过了80岁,还能在气排球比赛中打满全场,而且担任主攻手;
他浪漫,工作至深夜,会心血来潮拉着夫人的手奔到河边,跃入水里畅游;
……
“你们正值如花的年龄,也正是充满梦想的时候。但是,仅仅停留于做梦是不够的,我希望你们要树立理想,并努力为实现理想而奋斗。”这句对大学新生的寄语,敲响了无数中国青年的心房。

(四)袁隆平走了,袁隆平星依然闪耀……
时针拨回5月22日上午,弥留之际,亲友围在袁隆平床边,唱起他最喜欢的歌。
他走得安详,嘴角带着笑。有人说,袁老那么思念母亲,终于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还有人说,他一定是进入了梦乡。梦里的稻穗比高粱还高,穗粒比花生还大,风轻轻吹过,袁老戴着草帽,就坐在稻穗下乘凉。
禾下乘凉梦,一梦逐一生。这是袁隆平的梦,也是后来者的梦。
他没有留下最后的话语。可他想说的,人们却能看见——
从云贵高原到华北平原,从洞庭湖区到江南水乡,无数农民还在等待第三代杂交水稻从试验田走向生产田;在新疆、山东、黑龙江等地,已有超过10万亩海水稻试验田丰产,许多角落还在等待“再造亿亩良田”的理想步步实现……
未竟的事业,科学的价值,正待我们去坚守,拼搏,开掘。
“书本里长不出水稻,只有田里才长得出水稻。”这是袁隆平送给年轻科研工作者的成长秘诀——唯有实践,方不辜负真理。
即使身处重病之中,袁隆平最牵挂的还是科研。
入院之初,他每天都问医务人员:“天晴还是下雨?”“今天多少度?”有一次,护士回答28℃。袁隆平急了:“这对第三代杂交稻成熟有影响!”
他病重时念念不忘的,是叮嘱学生们要把杂交水稻事业发展好。
这是一位科学家的本色——爱国为民、刻苦钻研、全心奉献。直到生命最后一刻,袁隆平仍在奋力燃烧自己,烛照后学。
生命有尽头,科学无止境。
一代科学巨擘陨落,留下丰富的精神遗产,激励一代代科研工作者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你听!
传承的决心,如稻穗饱满——
“我追的星陨落了,会有更多的星亮起……”
青春的誓言,如稻苗蓬勃——
“请放心,您这位‘90后’没有完成的,还有其他‘90后’顶上!”
袁隆平走了,袁隆平星依然闪耀……(记者袁汝婷、刘良恒、周勉)

来源:新华社

【新华述评 | 禾下乘凉梦 一梦逐一生——怀念袁隆平】5月22日,一位91岁的老人走了。

湖南长沙,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门诊楼前,三捧青翠的稻束静静矗立。不知是谁,采下老人毕生为之奋斗的梦,向他祭献。

灵车过处,人们夹道相送;汽笛声声,祝他一路走好。一颗稻种,填得满天下粮仓。千言万语,道不尽一生故事。

他以祖国和人民需要为己任,以奉献祖国和人民为目标,一辈子躬耕田野,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

老百姓把袁隆平刻进自己心里。

(一)君似雁随阳,为民谋稻粱

袁隆平逝世后,人们悼念的文辞中有这样一个热词——国士。何为国士?谓其“才德盖一国”,抑或“一国勇力之士”?用在袁老身上恐怕都不能概其全貌。因为还有对人民、家国、民族的责任和爱。

2019年9月17日,袁隆平被授予“共和国勋章”。当天,他还在试验田里查看杂交水稻生长情况。行动不便后,湖南省农科院在他的住宅旁辟出一块试验田,他在家里就能看见水稻。

当双脚无法再踏入稻田中,他的心,仍时刻扎在广袤田野里。

是什么让他对稻田如此眷恋?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1956年上映的电影《上甘岭》中,年轻的志愿军战士在异国他乡的坑道里,唱起《我的祖国》。

稻浪飘香,承载着人们对家乡的思恋,对温暖的念想,对和平的向往。

那一年,26岁的袁隆平开始了农学试验。不久后,他的研究从红薯育种转向水稻育种。这一转身,改变了他的一生,也影响着中国乃至世界的生存境遇。

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同饥饿斗争的历史。挨饿,曾是最深最痛的民族记忆。新中国成立前,少年袁隆平,因路遇饿殍,而立志学农。

“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一个当时看来遥不可及的梦,让袁隆平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追逐。

“作为新中国培育出来的第一代学农大学生,我下定决心要解决粮食增产问题,不让老百姓挨饿。”1953年,从西南农学院遗传育种专业毕业后,袁隆平立下誓言。蓬勃向上的新中国给袁隆平提供了践行农业报国誓言的广阔舞台。日益强盛的祖国就是他躬耕科研的沃土。1984年,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成立,“国家下拨的第一笔经费就高达500万元。”袁隆平回忆,中心因此迅速建起了温室和气候室,配置了200多台仪器。

回望袁老一生,宏愿并非一时头脑发热,而是一代中国知识分子对家国命运的情怀和担当。

这是一条艰辛求索的路。质疑、失败、挫折,如家常便饭;误解、反对、诋毁,曾如影随形。

他默不作声,背上腊肉,转乘几日火车,去云南、海南、广东,重复一场又一场试验。

为稻种追寻温度与阳光,就像候鸟追着太阳!

粮稳,则天下安。水稻种植是应用科学。对科学家袁隆平而言,国家和人民的需求至高无上——技术手段不断更迭,但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始终是丰收。

近年,杂交水稻年种植面积超过2.4亿亩,年增产水稻约250万吨。中国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向世界证明,我们完全可以靠自己养活14亿人民。

“国士在,且厚,不可当也。”

(二)“我是洞庭湖的麻雀,更要做太平洋的海鸥。”

5月22日下午,灵车缓缓驶出医院。长沙宽阔的主干道上,许多车停下来鸣笛致意,人们涌上街头,齐声呼喊:“袁老,一路走好!”

此时此刻,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在网络上写下:“一生修道杂交稻,万家食粮中国粮。我敬爱的大师千古!”

反饥饿,不仅是中国人的斗争,也是全世界人民的斗争。世界粮食计划署最新发布的《2021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显示,2020年在55个国家/地区内至少有1.55亿人陷入“危机”级别或更为严重的突发粮食不安全状况。

面对全球粮食危机,我们无法置身事外,不能无动于衷。

海外人士说,这位老人研究的,是根除饥饿的“东方魔稻”。

如今,“东方魔稻”,在全球40余个国家种植超过800万公顷。

2010年,时任世界粮食计划署执行总干事乔塞特·希兰写道:人们问我为什么如此有信心可以在我们这一代消除饥饿,中国就是我的回答。

2017年2月,《自然·植物》杂志发文认为,中国的水稻生物学、遗传学和群体基因组学研究引领世界水稻乃至作物科学研究。

一位科研工作者,为何有超越国界的魅力、领先世界的技艺?

当你看见非洲岛国马达加斯加的新版货币,你会更加理解——货币图案是杂交水稻,它让这个曾有200万人面临饥荒的国家,结束了进口大米的历史。

杂交水稻,成为解决全球粮食短缺问题的“中国方案”。让全世界吃饱饭,是中国农业科学家科学精神的诠释,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注解。

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这是袁隆平毕生的夙愿。

他说:“我是洞庭湖的麻雀,更要做太平洋的海鸥。”

他,做到了!

(三)真如少年

5月23日上午,长沙明阳山殡仪馆。细雨霏霏,祭奠者排起长队。

人潮中,有许多手持鲜花、从四面八方赶来的莘莘学子。他们面庞青涩,神情肃穆,安静有序地跟着队伍一步步前移,然后,深深鞠躬。

一天前,当灵车驶过长沙街头,许多青年齐声呼喊:“袁爷爷,一路走好,一路走好!”

同一时间,无数人在网络上默契地传递同一句话,“袁爷爷,我一定好好吃饭。”

一群年轻人,以纯真的承诺,告慰一位老人至诚的梦想。

袁隆平生前,每一次在青年人中公开亮相,都堪比“大型追星现场”。尖叫、鲜花、掌声……在“95后”“00后”眼中,他是当之无愧的国民偶像、顶流明星。

“我与他好像有过一面之缘,在饭桌上,在课本里。”“明明素未谋面,我却泪流满面,像失去了爷爷一样”……一位91岁的老人,为何成为中国青年热爱如斯的“网红”?

没有比“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更踏实的安全感,这是最简单的道理,最直白的表达。

没有比“喜看稻菽千重浪”更持久的喜悦感,这是最生机勃勃的画面,最扣人心弦的憧憬。

那些身处大千世界、见识五彩斑斓的年轻人,总是被袁隆平人格中最朴素的力量击中——那就是“真”,真如少年。

他倔强,在千百次的失败中依然坚信,世界上必然有一粒种子,可以战胜饥饿;

他坦诚,功成名就后,面对测产失败全无包袱,“跌跤就跌跤,再爬起来就是了”;

他幽默,步入鲐背之年,总是自称“90后”,笑言要和青年研究者比比脑瓜子;

他活跃,过了80岁,还能在气排球比赛中打满全场,而且担任主攻手;

他浪漫,工作至深夜,会心血来潮拉着夫人的手奔到河边,跃入水里畅游;

……

“你们正值如花的年龄,也正是充满梦想的时候。但是,仅仅停留于做梦是不够的,我希望你们要树立理想,并努力为实现理想而奋斗。”这句对大学新生的寄语,敲响了无数中国青年的心房。

(四)袁隆平走了,袁隆平星依然闪耀……

时针拨回5月22日上午,弥留之际,亲友围在袁隆平床边,唱起他最喜欢的歌。

他走得安详,嘴角带着笑。有人说,袁老那么思念母亲,终于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还有人说,他一定是进入了梦乡。梦里的稻穗比高粱还高,穗粒比花生还大,风轻轻吹过,袁老戴着草帽,就坐在稻穗下乘凉。

禾下乘凉梦,一梦逐一生。这是袁隆平的梦,也是后来者的梦。

他没有留下最后的话语。可他想说的,人们却能看见——

从云贵高原到华北平原,从洞庭湖区到江南水乡,无数农民还在等待第三代杂交水稻从试验田走向生产田;在新疆、山东、黑龙江等地,已有超过10万亩海水稻试验田丰产,许多角落还在等待“再造亿亩良田”的理想步步实现……

未竟的事业,科学的价值,正待我们去坚守,拼搏,开掘。

“书本里长不出水稻,只有田里才长得出水稻。”这是袁隆平送给年轻科研工作者的成长秘诀——唯有实践,方不辜负真理。

即使身处重病之中,袁隆平最牵挂的还是科研。

入院之初,他每天都问医务人员:“天晴还是下雨?”“今天多少度?”有一次,护士回答28℃。袁隆平急了:“这对第三代杂交稻成熟有影响!”

他病重时念念不忘的,是叮嘱学生们要把杂交水稻事业发展好。

这是一位科学家的本色——爱国为民、刻苦钻研、全心奉献。直到生命最后一刻,袁隆平仍在奋力燃烧自己,烛照后学。

生命有尽头,科学无止境。

一代科学巨擘陨落,留下丰富的精神遗产,激励一代代科研工作者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你听!

传承的决心,如稻穗饱满——

“我追的星陨落了,会有更多的星亮起……”

青春的誓言,如稻苗蓬勃——

“请放心,您这位‘90后’没有完成的,还有其他‘90后’顶上!”

袁隆平走了,袁隆平星依然闪耀……

(记者袁汝婷、刘良恒、周勉)
https://t.cn/A6VIm6oa

张国荣和梅艳芳:超越爱情的情谊,他们是谈情不说爱的知己。
“三八一一,我在老地方等你,如花。”
——陈十二少《胭脂扣》
时光飞逝,又到了桃李芳菲的四月,18年前的中国香港,有两件大事发生。
2003年4月1日,张国荣跟世界开了一个“大玩笑”,挂掉经纪人电话后,他从文华酒店的24楼,飞身而下,大好韶华定格在46岁。
2003年12月30日,临近跨年夜的这一天,梅艳芳因子宫颈癌引发的肺衰竭去世,这一年,她刚好40岁。
关于张国荣和梅艳芳,在网络上,总能看到这么一段话:
“张国荣对梅艳芳说过,等我们到40岁,你未嫁,我未娶,我们就在一起。”
很多人都觉得,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张国荣和梅艳芳之间是爱情,这个理解是错误的,但是这句话的确有来历。
在某一年梅艳芳过生日的时候,TVB为了给梅艳芳庆生,邀请了许多朋友前来为她献上生日祝福。
张国荣在视频中表示了希望梅艳芳能早日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个人,并说:
“记得你曾经对我说过:如果我在40岁之前没有结婚,你就娶我好吗?”
“我可不想有这样的一天!”
这明明只是二人之间的一句玩笑话,却因二人戏剧性的离世,以及梅艳芳离世时恰巧40岁,让这个误会变得有些凄美。
说起张国荣与梅艳芳的关系,他们的感情很特别,如果要我来说,我大概会用“谈情不说爱的知己”来形容他们的关系。
张国荣和梅艳芳,一个是“香港时代的记忆”,一个是“香港的女儿”,他们的关系很密切,在外演出时,不止总腻在一起吃饭,就连住也是住在一起的,像哥哥张国荣说的,她总是喜欢和我待在一起。
张国荣和梅艳芳之间的感情非常扑朔迷离,张国荣否认对梅艳芳有男女之爱,梅艳芳也曾坚定地说过,不会发展成情侣,但同时他们又做过许多情侣才能做的事。
几乎梅艳芳的每一场演唱会都能看到张国荣的身影,张国荣的复出演唱会,梅艳芳带病而来,舞台上完全不避讳人的kiss,采访时直言经常一起睡,要是那个年代有cp粉这一说,张、梅二人的cp粉怕是会遍布半个娱乐圈。
这种情谊常人无法理解,不是友情,超过爱情,说是亲情,又毫无血缘关系,很多人都把张国荣和梅艳芳的关系定义成“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妹之情”,但相较于兄妹,我更认为他们是知己。
对彼此好感异常强烈,但是没有发展成情侣的两个人人,大多数都太懂对方,所以才清楚地明白,他们互相欣赏,但却不合适在一起。
话其实也不应该说得那么绝对,1984年,张国荣曾和梅艳芳合作过一部电影,名字叫做《缘分》,像这部电影的名字一样,这两个人之间是有缘的,但还是差那么点份。
如果他们相遇得早一些,如果梅艳芳的前半生能不那么坎坷,如果张国荣没有遇到命中注定的那个人……他们未必不会走到一起。
但现实就是梅艳芳感情不顺,7个和她有牵扯的男人,没有一个给她一段婚姻,最后梅艳芳穿着婚纱嫁给了舞台与粉丝,而张国荣也与唐先生重逢了。
关于“如果”的那个前提条件太多了,但幸好,无论张国荣梅艳芳是什么关系,他们都未曾错过与彼此的相知相遇。
张国荣的一生辉煌了世纪,就像彗星呼啸而过,短暂却堪称完美,惹得一堆后来人感叹,“君生我未生”,到如今还有无数人怀念。
而梅艳芳,有两场演唱会,是我到现在印象都极深的。
一场是梅艳芳2002年在红馆举行的“极梦幻演唱会”,张国荣与梅艳芳最后一次同台,也是张国荣最后一次登台,那场演唱会,两个人没有一个是健康的,一个胃酸倒流,一个消瘦得抱着都硌手。
那首经典的《芳华绝代》实际上是张国荣和梅艳芳即兴演唱的,“颠倒众生,吹灰不费,收你做我的迷”,这场演出让多少人念念不忘。
还有一场就是梅艳芳的告别演出,2003年11月15日,风华绝代的张国荣已经离世,梅艳芳举行了自己人生中最后一场演唱会,在这场演唱会上,她穿了凤冠霞帔,还穿了婚纱,唱了《梦里共醉》,也唱了《花月佳期》。
《婚礼进行曲》响起,梅艳芳穿着婚纱走进来,“如梦如幻月,若即若离花”,惊艳了多少人的时光,《夕阳之歌》结束后,梅艳芳一句“拜拜”,转身走上台阶,又让多少人半生不能忘。
文章开头,我放了一句《胭脂扣》的台词,“三八一一,我在老地方等你,如花。”
在戏里,先走的是如花,陈十二少并未追随。
在戏外,这句台词竟比放在戏里更合适,张国荣先行一步,“三八一一,我在老地方等你”。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三年的时光,让一个土里土气的女孩子变成了人群中无法忽视的存在,想感慨一下这段踽踽独行的时光,但待提笔时千言万语哽在心头,竟不知从何说起。两年前,叶修的离开也让我
  • 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于10月15日组织新成员在6104举办了3场有关值班工作的培训,本次培训主要由心协办公部部长赵文庆同学负责讲解。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开
  • #风雨同周深情不移#在b站看繁体-注音符号教程,发现最大的不同就是拼音有分声母同埋韵母:拼音里的“为(wéi) ”和“乌(ū)”明明都是发/u/的音,但是却有分
  • 首先由川北医学院校团委书记王帅亭子介绍我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情况,共青团南充市高坪区委副书记赵贞提出社区志愿服务目标,高坪区白塔街道元宝山社区书记李树森
  • 我真是爱死了暴风雨来临前的时刻,乌云密布,狂风大作,闪电雷鸣,世界末日似乎就那么来了,我总会产生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在那一刻我什么都不用想,静静享受这一刻,虽然
  • 嘿嘿 整理了些闺女的丑照这两天她越来越粘人了小跟屁虫 你去哪她就跟着去哪她其实挺乖的 我在沙发躺着睡她就不会来打扰我反而看我翻来覆去睡不着她就来旁边趴着用咕噜咕
  • 那些曾经牵绊你的事,再也触碰不到你,那些你想遗忘的人,也会随着你的前进而越来越远,努力是摆脱现状的最佳方式。那些曾经牵绊你的事,再也触碰不到你,那些你想遗忘的人
  • 坐落西岸的象山水月与漓江东岸的穿月岩相对,一挂于天,一浮于水,形成“漓江双月”奇特景观。因此,象鼻山是桂林的城徽山,是桂林旅游标志山,象鼻和象腿之间是面积约一百
  • 这几天天气热夕阳的时候门口的树被太阳照的很好看,我拍照给你看过但是光线是不一样的,我时常想起你,在我的备忘录里面我的微博草稿箱里,还有那些仅自己可见的微博里,在
  • .:*・°☆ 感谢板子下单日/周/月冠 ┌ - - - ʚ ✨✨✨✨✨ɞ - - - ┐︎ 又又牙and酸菜鱼└─────────┘开启:与酸菜鱼的一天ʱªʱ
  • 在他生命的最后几个星期,每每想到他可能会走就忍不住地哭,但还是心存希望,真正亲眼看着他走的时候不能自已,走的第一天躺着在他旁边,跟大姐一起翻翻照片,也是控制不住
  • ” 许清屿扯了扯唇,声音冰冷,“但我觉得没意思。” 云徽踢掉鞋子,“可我觉得没意思。
  • 最近经常看到这句话最痛苦和遗憾的莫过于青春,和对青春的感受是无法同时拥有的大学的时候怀念高中工作之后怀念大学生活总是在一路回望但是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也和会怀念现阶
  • (三)购房资格判定如图(四)具体线上登记,可按以下10个步骤操作:如图二、买房网签备案流程(一)网签:1.网签就是交易双方签订合同后,到房地产相关部门进行备案,
  • DNF玩家 说得好!我选择吃鸡( •̀∀•́ )// #QQ看点#【WE输的瞬间,各大游戏开始接收LOL难民!】RNG输的时候,大家都表示——WE加油!
  • [奥特曼]•昨日下午茶时间:芋圆➕旺仔牛奶,乐事牛扒味,奥尔良烤翅•前几日姑姑家的傻狗,明明有阴凉地方不待,硬要在太阳底下趴着,然后疯狂吐舌头喘气[摊手]清晨,
  • 敲门的时候我犹豫要不要穿个外套...因为我听到男老师的声音了...在我犹豫的过程中他们就进来了...然后我表面落落大方其实心里正在抓耳挠腮...而且我床上还堆着
  • 区分律使我们明白远古初民类本位逻辑思维的建立机制,《國语·鲁语上》“黄帝能成命百物,以明民共财,颛顼能修之”所谓成命百物,就是对百物进行区分,并给予正式名称,
  • 又吃了媽咪做的黑糖糕 還有兩塊可以慢慢吃明天要去健身房所以就簡單做個瑜珈~今日✏️其实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 可她知道我爱吃芋泥 不爱甜 怕胖 给我换了茶底加了小料
  • 然而奥斯卡只有30岁,他的职业生涯不能一直这样被耽搁下去,所以他决定重启和海港的谈判,这一次他恐怕有了更好的理由,那就是他对莱科执教成绩的不满。不过对于中超球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