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言兵事# 【望月,在喜马拉雅山麓】翻过心中的那座大山——

当抵达成为信念,一切困难都不再难了

这是中秋节前连队最后一次组织巡逻兰巴拉山口。

山口的62号界碑,是上士吴杰和下士郭嘉诚心中“神圣的存在”。

这个每月巡逻4次的点位,位于海拔5700多米的山口上。艰难的攀登是对官兵体力和意志的双重考验,每一次抵达都会留下不同的记忆烙印。

第一次参加巡逻,作为一名新兵,当年19岁的吴杰是队伍中最年轻的队员。他至今不能忘记攀上山口、俯瞰座座雪山时的激动,脚下山崖仿佛“台阶”,一步步攀登的艰难,顿时化作那一刻的澎湃热血。

在吴杰看来,这是青春路上“最深刻的脚印”。

那次巡逻之后便是中秋佳节,吴杰和哨所另一位新战友一起给家人打电话,他告诉母亲,这个中秋节他有收获:“长大,就是翻过心中那座山。”

青春,值得为成长付出汗水。下士郭嘉诚是个00后,在巴弄卓康哨所所在的西藏日喀则军分区某团当兵已经3年。这个连队最高的哨点,是他青春的见证。

每年中秋节前进行一次山口巡逻,是哨所不成文的规定。在郭嘉诚看来,越是节日越要走一趟最难走的路,这关乎对祖国的忠诚,关乎对亲人的承诺。

刚选取士官时,郭嘉诚的母亲突然患病卧床不起。得知消息,他当着战友的面流泪了。

那天风很大,哨外的长廊上,郭嘉诚眼泪刚涌出便被风吹干。身旁的战友默默将手放在他的肩膀。人生艰难时刻,真诚陪伴犹如寒夜中的炉火。那一刻,一股暖流传遍全身。

那天之后,郭嘉诚再也没有惧怕高原凌厉的风雪,“总有一个与你并肩的人,让你忘记寒冷”。

温暖是可以传递的,并最终化为信心和信念。那年的中秋之夜,郭嘉诚翻来覆去睡不着,哨所星幕低垂,睡在上铺的他从窗口望见熠熠星光和银盘似的月亮,内心的牵挂又多了一重。

想起和家人视频时病榻上的母亲,恨不得立即飞回她身边……郭嘉诚在心里和自己较劲:“参加下一次62号界碑巡逻!”

做出这个决定,是需要勇气的。从小在城市长大的郭嘉诚,曾自认“不擅长爬山,不适应氧气稀薄的雪山”。此前他曾经2次“挑战”兰巴拉山口都没能登顶。

经历了挫败之后,郭嘉诚曾经一度惧怕。但他明白,年轻就要敢于挑战。

翌日清早,郭嘉诚主动申请和留守战友换班。那天,在距离兰巴拉山口62号界碑只剩几百米距离时,郭嘉诚不小心崴了脚,差点滑入一旁的冰洞。

“当抵达成为信念,一切困难都不再难了。”就像郭嘉诚说的,界碑在哪里,信念就在哪里。在战友帮助下,他一点点挪到界碑前。

这次巡逻之后,郭嘉诚的母亲奇迹般地从昏迷中苏醒。那天手握电话,郭嘉诚泪流满面。

那一刻,他的内心充满感恩。是迎难而上的历练让他变得更加坚强,更加勇敢。

“翻过心里那座大山,才不会惧怕下一次攀登。”这是郭嘉诚对成长的理解。

此后每次巡逻62号界碑,郭嘉诚都会收获“新的感受”。每次站在山巅看着绵延雪山,他懂得眼前的风景只有边防军人才能领略,那是坚守的馈赠。

翻过青春的最高海拔,这也许就是“抵达”的意义。

哨所月饼的特殊滋味——

守在艰苦的地方,幸福是件容易的事

一缕朝霞跳出山坳照在岗哨前的空地,阳光晃眼,梁艺馨探着脑袋、眯起眼睛望向路的尽头。

早饭过后,这已是指导员梁艺馨第3次出门了。

连队物资每2周上哨送一趟。上哨的车道弯多路窄,有些路段常年覆盖冰凌,每次运输车上哨,梁艺馨这个连队“大家长”的心都悬着。

“连队兄弟都是一家人,不担心那是假的!”在电话中得知,车再转个弯就到了,梁艺馨赶紧召集哨所人员到门口迎接。

列兵道博博有点激动,这一刻他期盼了许久。运输车捎来了物资,还有这孤寂雪山最稀缺的东西——山外的消息、远方的牵挂。

“拆包裹”是哨所官兵心中最欢乐的事。中秋节前能收到包裹,用官兵的话来说,“就像挖到宝藏一样,有一种特别的惊喜”。

守在艰苦的地方,幸福是件容易的事。“每次收到包裹都很满足,这感觉能持续好几天。”梁艺馨一边说,一边拆着手中纸箱。这一次,他如愿收到了期盼已久的爱心快递——女朋友朱若曦从成都寄来的满满一大包零食。

朱若曦和梁艺馨是中学同学,两人一起从四川老家走出来,一个考上驻河南某军校、一个考上成都某大学。

从上军校开始,收包裹就是梁艺馨最期盼的时刻:“学校管得严格,我外出不容易,接电话都有时段限制。朱若曦在成都每次想我了,就会给我寄上一个包裹。”

梁艺馨的手机里,至今保存着各式各样的包裹照片,有T恤,有手表,有小吃,还有“拍立得”照相机……隔着手机屏幕都能感到一股浓浓的爱意扑面而来。

那个年月,从成都到河南,一个包裹能走大半个月,朱若曦经常在电话中开玩笑:“咱俩的包裹走的路,能绕地球几圈了。”

梁艺馨的微信头像,就是一张月饼的照片。那是一年的中秋假期,朱若曦请假专程来看望梁艺馨,两人一起到酒店参加一场手工月饼制作体验时,亲手制作的月饼。

“月饼的滋味,就是团圆的滋味。”那一次,这对青梅竹马的恋人郑重做出了执手一生的决定。大学毕业,梁艺馨奔赴西藏边防,带着朱若曦对他的支持理解、更带着两人坚守的团圆梦。

一晃几年过去了,每到中秋,梁艺馨都能收到朱若曦从成都寄来的月饼。梁艺馨说,他们已经计划好了办婚礼的时间——就在明年的中秋节。

“月饼可真甜。”道博博把一个月饼塞到记者手里,笑得像个孩子。拿出手机,他给记者展示刚刚网上下单的月饼:“月饼寄给我爸妈。”

道博博记得离家的时候,母亲给他的包里塞了自己最爱吃的米花糖。当最后一块米花糖吃完的时候,小伙子流泪了。如今身在雪山的他,有了新的梦想:等休假的时候他要带着父母“打飞的”去贵州,看百里杜鹃。

20岁,一切皆有可能的年纪。

“我将来要开个月饼店,就叫‘哨所月饼’。”刚到哨所,道博博曾听老兵说,哨所的月饼特别甜。在哨所守了几个月,他才真正领悟老兵那句话背后的深意——哨所月饼的滋味,就是家的滋味;和战友一起吃月饼,就是团圆的滋味。

中士高鹏永远忘不了和战友在边防线上吃过的月饼。

那天,外出巡逻的高鹏和战友在一个垭口遇上风雪,他们被困在山洞。几个人点燃篝火,一起分吃一块月饼……

此刻一边和大家吃着月饼,高鹏的眼前再次浮现那个中秋节的风雪、山洞的篝火。

“在哨所,我吃过最有味道的月饼。”哨所月饼的滋味,都是人生的滋味。

每一个夜晚都可以是中秋——

头顶边关月,只为了身后的家国更美好

即将离队,高鹏舍不得哨所的一切。

高鹏主动和战友“调岗”,凌晨时分那个最容易犯困的时间段,他全部承担下来。他明白,哨所的月下坚守,将成为他一生中“最皎洁的回忆”。

执勤岗哨位于一片空地,远处是连绵雪山,再远一点的地方便是官兵每天凝视的边防线。

高鹏第一次站哨,就是在这样一个月夜。银盘一样的月亮,把班长王普的身影,衬托得愈加高大。在他的带领下,高鹏手握钢枪、站得笔挺。

气温降至冰点,冷风吹过,王普转身为高鹏紧了紧衣领。望着月亮,第一次站哨的高鹏,感受到坚守的传承、更感受到坚守的神圣。

那时候,城里的年轻人都喜欢一首流行歌曲《当时的月亮》。当兵前,高鹏经常和高中同学一起在KTV点唱这首歌。当他想起那句歌词“当时的月亮/曾经代表谁的心”,伫立遥远哨位的他,心中渐渐有了答案——军人的坚守属于祖国,头顶边关月,只为了身后的家国更美好。

“假若没有守在这里,我不会懂得,月亮为何明亮,山河为何壮美,边防线为何神圣。”写给家人的第一封信中,高鹏这样写道。

在这个遥远哨点,一茬茬官兵在传承中坚守,也在坚守中传承。

那天,下士吴郑弦第一次上哨。他的班长高鹏语重心长地说,站在哨位上,你更能感受到军人肩上责任之重。

第一次站夜岗,四周一片寂静,在这个海拔5500多米的战位,夜里听不到鸟兽虫鸣,耳边只有呼啸风声。翌日中午,吴郑弦给女朋友微信留言:“在山顶静谧的夜里,仿佛能看到远方的你,仿佛在守护着你酣眠。”

守护,因为责任。吴郑弦渐渐发现,在部队这所“大学校”里,他更加理解了何为责任,何为担当,“在哨所望过月亮,就会懂得脚下土地的分量”。

今年,吴郑弦到连队参加无人机操控员培训。他以优异的考核成绩成为连队首批无人机操控员。

这次上哨前,吴郑弦带着无人机,跟随连队战友参加另一个哨点的巡逻。那是一个海拔较低的点位,无人机成功捕捉到一处巡逻盲点的图像,而在过去到达这些“死角”,战友们往往要绕行数小时。

“能发挥技能特长,为连队执勤做点事,我觉得这个兵没白当。”吴郑弦说。同样感受到自身价值的,还有老兵吴杰。

攀上兰巴拉山口,吴杰用手机拍摄了一片冰川。他把照片发给妻子曾友花:“今年中秋恰逢你的生日,我依然不能回家……”没有说出口的,是老兵内心的亏欠。

手机那头的曾友花,一下子红了眼圈。她懂得,如果丈夫不是一名军人,此刻的她便可以和他牵手赏月;在每一个风雨的夜里,他都会来接自己下班。

曾友花更懂得,她是一名军嫂,必须用肩膀为丈夫撑起一片天。

这位边防军嫂,已经快一年没能和丈夫团圆。去年的中秋节、前年的中秋节,她都是和父母一起度过的。

去年,吴杰把一张三等功证书寄回家。曾友花把证书放在客厅橱柜里,这是丈夫的荣誉,更是她的荣誉。

同事问曾友花:“你的丈夫是做什么工作的?怎么老看不着他来接你?”曾友花说:“我的丈夫守护的地方很远很高。那里有巍峨的雪山,有璀璨的星河,他是为祖国站岗的人。”

“祖国要我守在哪里我就在哪里!”妻子的支持,让吴杰选择了继续坚守在喜马拉雅山麓。今年初,吴杰被评为日喀则军分区“忠诚戍边十大感动人物”。作为军嫂,曾友花受邀来到连队参加颁奖典礼。

那个团圆的夜晚,不是中秋胜似中秋。指导员梁艺馨,带着哨所战友郭嘉诚、道博博和高鹏,一起和吴杰夫妻俩过“团圆节”。

这一次团圆是如此珍贵。

桌上的菜是战友们自己炒的,香蕉和苹果是连队特意送上哨的;窗台上的几盆多肉植物,是曾友花大老远从老家带来的;还有官兵们的笑脸,是那么的真挚、那么的清澈……

端起盛满饮料的杯子,曾友花说:“如果不是来到这里,我无法想象这里的艰苦;如果不是来到这里,我也体会不到这里的‘温暖’。”

对于心中有祖国、有爱的军人和军属来说,每一个夜晚都是中秋,都是温暖的日子、团圆的日子!(解放军报/薛敏 徐娜 冯亚坤 龙龙)

【腹有诗书气自华 最是书香能致远——雨城区草坝镇塘坝村农家书屋建成记】
雨城区草坝镇塘坝村,草木葱茏,绿树成荫,空气清新,抬眼皆是满目翠绿,鼻尖索饶的是阵阵茶香。

在这里,全村文明新风已然形成,2019年被评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020年被评为“省级文明村”。这样一个村,它的农家书屋是什么样的呢?
从筹划到建成,历时20余天,10余人投工投劳。它的建成,是塘坝村村民对乡村振兴、对知识、对未来的期望;它的建成,让我们看到了塘坝村村民甘于奉献、吃苦耐劳、积极向上的品质。

记者来到塘坝村农家书屋时,村党总支书记魏国强正在打扫卫生。作为村党总支书记,魏国强在农家书屋建设阶段可谓是废寝忘食,他告诉记者:“农家书屋在建设的时候,真的是困难重重,但是在镇党委、政府的带领下,大家积极参与到农家书屋的建设。很多当时觉得的困难,现在看来都不算啥子,因为只要大家团结一心,就没有解决不了的。”

在农家书屋建设的过程中,有上至七十岁的老人,下至二十多岁的青年,他们的年龄不同、经历不同,但是他们却又相同,因为他们都有一颗感恩释怀,甘于奉献的淳朴之心。

今年七十岁的李大华是一名退伍军人,在说到农家书屋的建设时,李大华开心之意溢于言表,他告诉记者:“我六九年入伍,七六年转业回来,虽然我已经退伍很多年了,但是在有需要的时候,我就要站出来。听到要建这个农家书屋的时候,我就赶紧来帮忙,也是尽一份自己的力量嘛。农家书屋修好了,我是相当的开心,因为这真的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里面的书也很适合我们,有农技方面的,科普方面的,还有很多生活上用的到的。再说现在我们塘坝村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更不能忘党的恩情,人总是要晓得奉献,晓得感恩才好嘛!”

自2020年5月合村以来,塘坝村及时将农家书屋建设管理纳入了村两委重要工作日程。在建设农家书屋的过程中,尊重群众意见、科学分析、整合资源,将老活动室进行改造,减少项目建设成本,最终建成了这个120多个平方,一次性可容纳五六十人,各种功能室一应俱全,各项基础服务设施配套完善,藏书内容涵盖儿童、文学、艺术、历史地理、农技等各类图书报刊总计4000多册的农家书屋。同时,为了不断丰富藏书内容,每年都会通过企业捐赠、爱心捐赠、自行购入等方式更新、充实书库,从根本上解决了村民“读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

如今,站在古色古香的农家书屋里,阵阵书香弥漫,徜徉在书籍的海洋里,让人深感惬意和充实。

在宽敞明亮的书屋内,一幅幅油画摆放其中,为整个书屋增添了几分靓色,这些油画可都是塘坝村村民的作品。

据了解,塘坝村农家书屋“身兼多职”,在着力打造“川大环艺研究所文创工作室”“合江书院”“蓝顶雕塑馆”“云上锦宿”“竹溪湖居”等品牌文创项目时,更是引进了一批艺术家、企业家、乡村创意产业研发人才落户塘坝,为塘坝乡风文明建设提供“新鲜血液”。

魏国强说:“花了那么多心血建成的农家书屋,能够充分利用起来才是最好的。所以我们通过与党员活动室、农民夜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化体育广场、青少年素质拓展基地、农耕文化实践基地、童伴妈妈关爱室、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室等基层公共服务阵地共建共享,扩大农家书屋功能运用。不定期免费为村民开设了油画、书法、茶艺、插花、手工茶点制作、茶席制作、雕塑、陶艺、香道等文化培训班,以及丰富多样的阅读活动和文化艺术活动。这些活动都是相当受欢迎的,大家都非常喜欢,每次开展的时候都很积极地来参加。”

近年来,塘坝村坚持每年开展阅读活动4次以上,参与群众2000余人次;开展宣讲教育40余次,参与干部群众2500余人次;组织油画、陶艺等艺术培训活动60余次,培训总人次2500余人次,促进20余人新就业,村民创作油画、陶艺等艺术作品200余件,实现创收3万余元。

如今,塘坝村民过上了诗意般的生活,闲来品茗作画,穿花纳锦,美丽的茶园风光与这里浓厚的艺术氛围相结合,更是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体验。
在文旅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这条路上,塘坝村通过科学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采取“农户自愿退出、村集体有偿回收、艺术家流转使用”的形式,积极盘活农村存量空间资源,凝聚林盘文化、茶文化和休闲文化,促进文化创意、精品民宿、乡村旅游等跨界融合。与此同时,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引入文化展示、体验等活态产业,提升乡村活力与文化魅力,让群众早日分享农村文化繁荣发展的成果,以文化大繁荣引领乡村大发展。
截止目前,塘坝村共引进艺术民宿13家,有5家已投入营业,有8家正在建设中,通过艺术老师的免费培训,现已帮助100余名农民群众实现自助创业,实实在在走出了一条“政府搭台、文创撬动、工艺助推、共建共享”的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新道路。

下一步,塘坝村将不断丰富农家书屋功能内涵、拓展服务外延,使农家书屋成为乡村振兴的精神家园,走出一条以文化创意为主题的发展之路,建设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带动力强的文化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经营点,更好地服务群众,提高群众的文化科技素质,真正使之成为引领乡村振兴的“文化粮仓”。

心中有爱,眼里有光,行中有善,脚下有远方。塘坝村将充分发挥出农家书屋的作用,“屋”尽其用,共建共享,奋勇向前,让文旅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引领乡村振兴的新动力,努力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
https://t.cn/A6MZmtNx

【腹有诗书气自华 最是书香能致远——雨城区草坝镇塘坝村农家书屋建成记】
雨城区草坝镇塘坝村,草木葱茏,绿树成荫,空气清新,抬眼皆是满目翠绿,鼻尖索饶的是阵阵茶香。

在这里,全村文明新风已然形成,2019年被评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020年被评为“省级文明村”。这样一个村,它的农家书屋是什么样的呢?
从筹划到建成,历时20余天,10余人投工投劳。它的建成,是塘坝村村民对乡村振兴、对知识、对未来的期望;它的建成,让我们看到了塘坝村村民甘于奉献、吃苦耐劳、积极向上的品质。

记者来到塘坝村农家书屋时,村党总支书记魏国强正在打扫卫生。作为村党总支书记,魏国强在农家书屋建设阶段可谓是废寝忘食,他告诉记者:“农家书屋在建设的时候,真的是困难重重,但是在镇党委、政府的带领下,大家积极参与到农家书屋的建设。很多当时觉得的困难,现在看来都不算啥子,因为只要大家团结一心,就没有解决不了的。”

在农家书屋建设的过程中,有上至七十岁的老人,下至二十多岁的青年,他们的年龄不同、经历不同,但是他们却又相同,因为他们都有一颗感恩释怀,甘于奉献的淳朴之心。

今年七十岁的李大华是一名退伍军人,在说到农家书屋的建设时,李大华开心之意溢于言表,他告诉记者:“我六九年入伍,七六年转业回来,虽然我已经退伍很多年了,但是在有需要的时候,我就要站出来。听到要建这个农家书屋的时候,我就赶紧来帮忙,也是尽一份自己的力量嘛。农家书屋修好了,我是相当的开心,因为这真的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里面的书也很适合我们,有农技方面的,科普方面的,还有很多生活上用的到的。再说现在我们塘坝村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更不能忘党的恩情,人总是要晓得奉献,晓得感恩才好嘛!”

自2020年5月合村以来,塘坝村及时将农家书屋建设管理纳入了村两委重要工作日程。在建设农家书屋的过程中,尊重群众意见、科学分析、整合资源,将老活动室进行改造,减少项目建设成本,最终建成了这个120多个平方,一次性可容纳五六十人,各种功能室一应俱全,各项基础服务设施配套完善,藏书内容涵盖儿童、文学、艺术、历史地理、农技等各类图书报刊总计4000多册的农家书屋。同时,为了不断丰富藏书内容,每年都会通过企业捐赠、爱心捐赠、自行购入等方式更新、充实书库,从根本上解决了村民“读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

如今,站在古色古香的农家书屋里,阵阵书香弥漫,徜徉在书籍的海洋里,让人深感惬意和充实。

在宽敞明亮的书屋内,一幅幅油画摆放其中,为整个书屋增添了几分靓色,这些油画可都是塘坝村村民的作品。

据了解,塘坝村农家书屋“身兼多职”,在着力打造“川大环艺研究所文创工作室”“合江书院”“蓝顶雕塑馆”“云上锦宿”“竹溪湖居”等品牌文创项目时,更是引进了一批艺术家、企业家、乡村创意产业研发人才落户塘坝,为塘坝乡风文明建设提供“新鲜血液”。

魏国强说:“花了那么多心血建成的农家书屋,能够充分利用起来才是最好的。所以我们通过与党员活动室、农民夜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化体育广场、青少年素质拓展基地、农耕文化实践基地、童伴妈妈关爱室、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室等基层公共服务阵地共建共享,扩大农家书屋功能运用。不定期免费为村民开设了油画、书法、茶艺、插花、手工茶点制作、茶席制作、雕塑、陶艺、香道等文化培训班,以及丰富多样的阅读活动和文化艺术活动。这些活动都是相当受欢迎的,大家都非常喜欢,每次开展的时候都很积极地来参加。”

近年来,塘坝村坚持每年开展阅读活动4次以上,参与群众2000余人次;开展宣讲教育40余次,参与干部群众2500余人次;组织油画、陶艺等艺术培训活动60余次,培训总人次2500余人次,促进20余人新就业,村民创作油画、陶艺等艺术作品200余件,实现创收3万余元。

如今,塘坝村民过上了诗意般的生活,闲来品茗作画,穿花纳锦,美丽的茶园风光与这里浓厚的艺术氛围相结合,更是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体验。
在文旅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这条路上,塘坝村通过科学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采取“农户自愿退出、村集体有偿回收、艺术家流转使用”的形式,积极盘活农村存量空间资源,凝聚林盘文化、茶文化和休闲文化,促进文化创意、精品民宿、乡村旅游等跨界融合。与此同时,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引入文化展示、体验等活态产业,提升乡村活力与文化魅力,让群众早日分享农村文化繁荣发展的成果,以文化大繁荣引领乡村大发展。
截止目前,塘坝村共引进艺术民宿13家,有5家已投入营业,有8家正在建设中,通过艺术老师的免费培训,现已帮助100余名农民群众实现自助创业,实实在在走出了一条“政府搭台、文创撬动、工艺助推、共建共享”的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新道路。

下一步,塘坝村将不断丰富农家书屋功能内涵、拓展服务外延,使农家书屋成为乡村振兴的精神家园,走出一条以文化创意为主题的发展之路,建设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带动力强的文化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经营点,更好地服务群众,提高群众的文化科技素质,真正使之成为引领乡村振兴的“文化粮仓”。

心中有爱,眼里有光,行中有善,脚下有远方。塘坝村将充分发挥出农家书屋的作用,“屋”尽其用,共建共享,奋勇向前,让文旅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引领乡村振兴的新动力,努力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
https://t.cn/A6MZmtNx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张艺兴出道九周年快乐#在这个世界上,好像认识你很久好像也没有很久,反正你已经出现在我生命里很久很久了,从鸡条开始的偏爱,到偶练的入坑,然后才开始玩微博等各种软
  • 看爷爷的记事本 每年一本从我小时候到现在想起来很多重要的时间节点 寥寥几笔画面感很强半天搞完了论文 字数正好昨天看的扬名立万 可能是因为我脑洞大感觉这个故事好黑
  • 忍不住给你们分享最近喜欢的有暖调的香水,红色杀手皇后和Sì红色挚爱,两瓶都是偏热情缠绵的味道。#男生喷什么香水更加分# 它不落俗套的质感香味,前调是清新可口的酥
  • 此乃我华夏汉韵社之本心也,着我汉家衣裳,兴我礼仪之邦,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我们期待对汉服、汉文化复兴有一片热忱之心的您的到来!
  • 平安小猪也不例外,它告诉杰克,要找回嘟嘟,就要去到一个神奇国度,那是所有遗失物品所在的地方,但那里凶险异常。就像杰克如果没有失去嘟嘟,他就不会遇到与他生死与共的
  • 你带来了满天的星辰✨你的每一次低头浅笑整个世界都变得更加温柔温柔得让人忘记心跳✨你的每一次微笑,每一次回眸都让我相信世界是美好的岁月静好 时光缱绻 肖战我喜
  • 转变一个念头,容易使人柳暗花明,转变一个角度,则给思维留一点空间,转变一下思维,就可使人绝处逢生,转变一下心态,就可使人以心转境。转变一个念头,容易使人柳暗花明
  • 其中讲到从基本信息来看,Dreweatts团队起初在收到这件藏品的时候对于它的断代极为保守,定为“可能民国”究其原因是因为在刚刚征集到时所见,我们在全球公私藏品
  • #西安美食[超话]# 专 注 韩 国 料 理 15 年✨汉阳馆✨9月30日 曲江创意谷新店开业[烟花] 恭喜金姐在品质韩餐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开业招牌参鸡汤套餐
  • 很赞同Less is more这个观点,所以很偏爱以透明简约玻璃花瓶作为花器,带点实验室的玩味[并不简单] 这样更突显鲜花的姿态 每每这个时候总想起小学自然课那
  • 我爱我的家乡,没有一个人愿意自己家乡被这么说,就像你的家乡遇到疫情,其他对地方的不理解,你们也会维护,遇到问题是解决问题,而不是煽动他人让问题加大化。会有迷茫也
  • 窗外的夏天那个声音在深夜里哭了好久太阳升起来所有雨滴都闪耀一下变成了温暖的水气我没有去擦玻璃我知道天很蓝每棵树都奓着头发在那嘎嘎地错着响板都想成为一只巨大的捕食
  • 时间之沙当我真诚地无所事事时我感受到一种埋藏于平淡中的美像一首隐藏在寂静中的歌一股无言却深具力量的气息.从道道开始的路 打卡了圈圈水波雁尾拜会了李斯、邓石如、吴
  • 出身名门的陆小曼,受到了比较好的教育,因为她的聪颖,她的美丽,从小便是众星捧月般的存在,也因此养成了她自负,自以为是的性格特征,也因此造就了她悲剧的一生。她就是
  • 是一条不敢发朋友圈让爸妈看见的微博:今天下午跟朋友们去中超买东西 以为会像之前很多次一样快乐逛超市 回来的路上下了雨风还很大我们就找了一个角落避雨正在看去哪
  • 很多人是从去年考研战场下来的,现在又开始准备二战了,但是拿起书,心里又犯嘀咕,不知道是怯战,还是知道结果不会如愿,反正不想看书,即使逼迫自己看也不一定能看进去。
  • 如果回不去了 那么祝她们都幸福吧 我的所有好朋友 从2010-2016年的所有好朋友限购的城市,房子还能增值。房子增值,老龄化,解决房地产问题,成为又一个不可能
  • 1、第一个部位,下巴上的肉下巴主管你的晚年运,也同时可以看你一生有没有福气,下巴长得好,晚年等着享受吧,下巴长得差,晚年子女不孝顺,凄凉无依靠。下巴上有比较多的
  • #唯美句子[超话]#首先是对身体和生命的诚实,然后是对自我精神的捍卫。屈从于内心的呼唤,去认真聆听那些美妙的风声雨声,去抒写快乐和忧愁,去征讨去摇旗,去安身立业
  • 学会掂量,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是智者立于世的关键。迷者看世界,悲喜皆无觉;智者在生活,何处不超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