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清祛病导引法#,治疗二十种急慢性病!
《道枢》卷二十八《太清养生下篇》之开篇就阐述了包括导引术在内的一些道术的治病机理,还列有20种病症的以导引为主体的治疗方法。
导引术不仅可以用于日常的养生保健,而且还有一定的疾病治疗功能。
对此,《道枢》卷二十八《太清养生下篇》之开篇就阐述了包括导引术在内的一些道术的治病机理:“人之身,十二大节,三百六十小骨,孔孔相对,脉脉相通,新气与故气交错其间。新气或顿阻,或循行;故气或流通,或壅滞,或俱塞,或并驰。盖壅滞者,阳气之聚而为块瘕者也;顿阻者,而为肿为疡者也。气既能蓄聚,则亦有分散之理矣。凡患之所在,可用导引以散之,和气以攻之,时意以送之,清气以润之,咽津以补之。”这里显然是把人体内“气”的运行作为人生命活力依存的基础或表征。

虽然在现代人体解剖学中始终很难找到与“气”完全对应的物质实体,但我们不能就此完全否认这种认识所暗含的科学因素。这里所说的“气”,大概是囊括现代人体生理学所讲的血液、体液的流通和神经的传导等生理现象在内的综合物。

实际上,根据现代病理知识,这段话的主要问题在于没有揭示出造成人体之“气”壅滞、顿阻等病患的诸如病毒、病菌之类更深层的致病因素,而且在治疗方法上也仅指出了一些不用任何药物的诸如“导引以散之,和气以攻之,时意以送之,清气以润之,咽津以补之”之类的治疗方法。对于某些病症,这些治疗方法当然是有效的,但也不是万能的。

在上述导引治病机理之后,《太清养生下篇》中还列有20种病症的以导引为主体的治疗方法。若从现代医学角度考量,其对每种疾病的记述,实际上主要包含了疾病名称、生病机理和治疗方法三方面的内容。鉴于该篇中所述导引法所具有的鲜明的治病特色,我们暂且将其命名为“太清祛病导引法”。现整理如下。

一、病名:霍乱
病理:本乎冷气所散,其腠理乍通乍塞,其气道忽留忽行,或气应行阴乃复行阳,或气应行阳乃复行阴。
治法:于密室厚衣。大坐,以左右手据二膝上,向左力回六十过,右亦如之,左右迭为之,满三百六十之数,乃长呼者七,既已则长吹,长嘘,长呵,长咽,长唏者各七,则愈矣。或疾甚,不可导引,则使人掣左手,次之右手,次之左足,次之右足,各三百六十过,兼以沸汤浸手至肘,浸足至膝,冷则易之,至愈而止。此何也?以外气引内气者也,亦足以治尸蹙焉。

二、病名:癞
病理:太阳之病也,阳为阴所排,而沉于骨髓,积久则新气不达,故气不通,壅瘀郁热而生虫。于是为癞焉。
治法:密室静居,食不厌少,情不厌闲。大坐,放纵其体,以左右手据二膝上,以首及身向左力回十过,右亦如之,左右迭为之,满三百六十之数。如此则关节、血脉,腠理、毛孔尽开。乃长呼,长吹,长嘘,长呵,长咽,长唏者各五。

然后以清气攻之者有六焉。其一,则大坐,放纵其体,鼻徐徐长取其清气,兼以意想使清气周达于骨髓,然后口徐徐长呼以出之,既已,漱津以咽之,如是者六十过;其二,则以吹出之;其三,则以嘘出之;其四,则以呵出之;其五,则以咽出之;其六,则以唏出之(并与呼法同)。

然后,鼻徐徐长取其清气,兼以意想使清气周达于骨髓,口长吐以出之,漱津以咽之者六十过,于是阳虫为阴所击当自毙矣。必以卯午酉子之时,为之可也(忌食面及羊肉)。

三、病名:半身不遂
病理:阳气蓄聚,为外寒所蔽,或因阴气所卫,其脉虽通,而内无所达也。
治法:大坐,以左右手据二膝上,向左力回十过,右亦如之,左右迭两相合者,满三百六十之数。即使人力掣,手足不随者,各三百六十过,复以左右手向下;将手足不随者,亦三百六十过。既已,乃纵放其体,以鼻徐徐长取其清气,然后口徐徐长呼出之,当呼之时,以意送其气入于所患手足之中,又咽津,随之者六十过,吹、嘘、呵、咽、唏,皆如之。病甚者,不堪导引,则使人力掣。手足不遂者,以意送其气亦可。

四、病名:周身肿
病理:阳气促于五藏,出于皮肤而不散也。
治法:大坐,以左右手据膝上,左右力回者各十过,一易。于是,两相合者三百六十过。以鼻长取清气,使周达于五藏,口长呼以出之,漱津以咽之者六十过,吹、嘘、呵、咽、唏,亦如之。
热之盛者,其口无津,则惟导引以鼻取其清,口吐其浊,亦可也(此亦治疮病)。热气所冲,屯聚不散而为肿者,则以口长吹于肿之上,十四过,以冷手宽按之,以口长呵于肿之上,十四过,复搓左右手,使热,宽按之。如此迭为焉,至愈而止。

五、病名:目赤而干痛
病理:为肝热之所冲也。
治法:左右导引三百六十过,然后鼻徐徐长取其清气,而想其清气上射于目,则热气为清气冲之,自然热气退从口出,可以呵而吐之,满三百六十之数,则愈矣。呵者,主于心,故出于本气者也。

六、病名:耳聋
肾中之热气冲于耳,复为阴气逆闭之也。
病理:肾中之热气冲于耳,复为阴气逆闭之也。
治法:左右导引三百六十过,既已,以手力挽左右耳四十九过;然后以鼻徐徐长取其清气,兼以意想其清气使达于肾中,则以口徐徐哂而出之。如此者,满三百六十之数。咽者,主于肾;挽耳者,去其阴也。昼夜二时为之,则愈矣。

七、病名:上气咳嗽
病理:阳气在于藏,奔上而欲出,其阴气复入而相逢于颡中,阴阳之气渐盛,则嗽弥甚矣。譬如以气吹火焉:气,冷也;火,热也。然,吹则火盛矣。
治法:大坐,左右导引各二百四十过;以二肘向后,以臂向前,力努之。既已,复以左右手委于二肘向前力以相近;既立已,复立左右膝,以二手在二髀之下,又以二髀向外力捅二肘,各十四过;然后以首左倾,以肩力承之,其右亦然,迭为之各十六过,向上长引其颈四过,乃长呼,长吹,长嘘,长呵,长咽,长唏,各七过。日三时为之,疾则愈矣。兼于鼻徐徐取其清气,口徐徐长呼以出之,漱津以咽之,吹、嘘、呵、咽、唏者,二十过。其效则加速焉。凡上气者,其行之之时,始举足,以足向前力踏之胫后着地,斯为佳矣。

八、病名:劳复
病理:其阳虚损,或因饱气其气乍闭乍冲,或投热食以致之也。
治法:大坐,徐徐导引左右各四十九过,鼻徐徐长取其清气,口徐徐长吐之,吐则咽其津,满一百二十过,有馀力则进而至于二百四十、三百六十之数,尤佳也。然后舒左足,以左手按其足上,以其足左右转之四十九过,其右易然,日再为之则愈矣。故彭祖日:内外转其二足,各十过,可以止诸劳。盖为此也。

九、病名:温疫
病理:阳气也。聚于诸藏,入于诸脉,及于腠理也。
治法:大坐,左右导引三百六十过(歧伯日:导引者,挽仰屈伸也。甘始日:又手项上左右捩,不息也。又云:率以汗出为度,汗则粉身)。然后立右膝,以左足向前蹋之,立左膝,以右足蹋之,各四十九过(卧而为之亦可)。鼻纳之口吐之者,二百四十过,进至于三百六十之数,尤佳也。彭祖日:亦可以已疟。

十、病名:疟
病理:阳在于隔之下,奔上而欲出;阴在于隔之上,为阴所闭,其阳漏而泻出。其发有时者,盖阴阳所竞,各有节候也。
治法:于欲发之时,左右导引各三百六十过,然后立右膝舒左足,蹋之四十九过。其右亦然。于是鼻纳之,口吐之,其呼、嘘各二十一过,则愈矣。

十一、病名:鼻衂血、口唾血
病理:中焦热炽,饮水则变为血,故中焦之气上冲于肺,肺复冲鼻,则为纫血,中焦之气下注于脾,脾复冲口则为唾血。凡病此者,前溲少矣。
治法:左右导引三百六十过,既已,以手力挽左右耳四十九过;然后以鼻徐徐长取其清气,兼以意想其清气使达于肾中,则以口徐徐哂而出之。如此者,满三百六十之数。咽者,主于肾;挽耳者,去其阴也。昼夜二时为之,则愈矣。
治法:大坐,导引左右各三百六十过,然后舒左右足,以左手提右足五指七过,右亦如之;纫血,则咽津焉,鼻纳之,口吐嘘出之;唾血亦咽津焉,而咽出之,各三百六十过。旦暮为之则愈矣。甚者,三时为之可也。

十二、病名:赤下
病理:下焦热炽而复饮水,其阴阳相竞,荡于下焦,不得依道而行,时有冷气击之,则痛矣。
治法:左右导引各三百六十过。既已,则咽津焉。鼻纳之,口吐之,与夫呼、嘘、呵、哂、唏各六十过,又咽津焉。日四、五为之则愈矣。

十三、病名:前后溲不通
病理:阳气在于下部而逆据也。
治法:导引左右各三百六十过。既已,以左右手向背之后相叉,以左手向右,以右手力挽之,十四过,其右亦然。复舒左手,以右手力举左肩十四过,其右亦然。然后咽津焉,与夫吐纳:呼、吹、呵、咽、唏,各六十过,日再为之,则愈矣。故宁先生曰:“平坐,伸左手以右手指肩挽之,治前溲不通;以左右手交于背后,名日带缚,治后溲不通。”盖谓此也。

十四、 病名:淋
病理:水道热炽,干涩而不下,时漏而出也。
治法:导引左右各三百六十过,然后立左右足,以左右手从髀之下入,左手总把左足之五指,以右手总把右足之五指,俱向内力挽之,十四过。既已,则咽津焉,鼻徐取其清气,以口咽吐出之,三百六十过。日三作之,弥佳也。

十五、病名:㽷
病理:阴也。本于虚假或病之后诸藏冷气,加以饮水。阴气既入则长所积之水矣;阳气既纳则不通所积之阴矣。水气渐盛至于皮肤而为焉。
症候:左右目脸上起色如老蚕,二胁转侧有水声也。
治法:左右导引各三百六十过。既已,鼻纳之,口吐之,次则嘘、呵、咽、唏,各六十过,及想其气周于一身,昼夜三时为之,久则愈矣(忌食成,宜啖小豆汁,或煮小豆浸左右足为佳)。

十六、病名:反胃
病理:积日受冷,于是阴气渐下屯于腹口,热食头之,为阴气逆据,反而出之也。
治法:常虚腹导引各三百六十过。以左右手相叉,以左右足力蹋二手四十九过,以左手背委于左腋之下,用右手攀左肘七过,其右亦然,即咽津焉。鼻徐徐短取其气,口呵以出之,一百二十过,复咽津焉。次则咽、吹、唏亦如之,三时作之则愈矣(力不堪者二时不可)。

十七、病名:心腹坚痛
病理:阴冷之气屯于心腹,积聚而不散,虽复厚衣以阳击之,阴阳相竞则阴弥甚矣。
治法:左右导引合于三百六十过,则咽津焉。鼻徐徐取其清气,口徐徐呼而出之,当以暖气排其积聚,凡吐咽者,满二百八十之数,呼嘘亦如之。昼夜二时为之则愈矣。

十八、病名:胸胁结癖
病理:阴也。冷气偏屯于胸胁,或因食久,而不散也。
治法:清旦,仰眠,立左右足,使人以手揣取癖根,渐入手于癣根之下,稍举之,起始则痛,后则可忍焉。然后力举之,一百二十过。二三日之后,进而至于二百四十之数,可矣。五日之后,进而至于二百四十之数,可矣。既已,导引三百六十过,然后咽津焉。鼻纳之,口呵之,以意送其气于病之所在,使下部出之,满一百二十之数,渐至于二百四十。以致三百六十弥佳也。昼夜二时为之,即愈矣。

十九、病名:心腹卒满
病理:阴气在于藏,起则冲于心也。
治法:导引左右合于三百六十过,咽津纳气,而口呼之,使气出于下部,满三百六十之数,则愈矣。

二十、病名:目赤而泪出
病理:肝之阴气冲于目也。
治法:如前导引,既已,咽津焉。瞑目,以鼻纳其清气,开目,以口呵出其浊气,满于三百六十之数,昼夜二时为之,则愈矣。

综观此“太清祛病导引法”,其对疾病的名称多以其症状名之,对疾病的病理分析则皆以阴阳为纲纪,而对疾病的处方则以导引为主,兼及行气、起居、饮食等多种疗法。
这些表现都与中国传统医学的特征相吻合。当然,与现代医学相比,该篇对这20种疾病,尤其是在病理分析上,还只是一种大概的、粗线条的把握,尚欠缺必要的科学精度。

若追溯“太清祛病导引法”之渊源,早在曾懂之前,医学界已有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或唐代王焘的《外台秘要》可作参考,道教中也有诸如《太清导引养生经》之类的导引经典可作范本。

但我们将此导引法与这些“前辈”文献相对照后发现,其中极少雷同之处。只有上面第8和第13种疾病导引法中所引用的彭祖和宁先生的话是与《太清导引养生经》中的大体相同。可见,此“太清祛病导引法”的创编的确参考了《太清导引养生经》。

若从每种疾病的具体导引方法分析,“太清祛病导引法”中还融进了一些呼、吹、嘘、呵、唏、咽之类的行外气之法,第2、3、5、6、18种疾病的治疗方法中则运用了以意领气的行内气法,如第18种治疗方法中的“鼻纳之,口呵之,以意送其气于病之所在,使下部出之”,即包含了行内气和行外气两种气法。这一特征虽然在宋以前的很多导引法中已经存在,但不如此法中体现得鲜明。

祸从口出,病从口入 | 道教真正的食养之法
道教的营养观是一种,重外养,更重“内养”:“养德”、“养气”、“养精”和“养神”的整体营养观。《长生诠经》:“去暴怒以养性,少思虑以养神,省言语以养气,絶嗜欲以养精。”去除狂暴愤怒可以修养心性,不过妄的思虑可以修养心神,简练语言可以修养心气,杜绝过度的嗜好和欲望可以修养精神。只有内外养结合,我们才能身心通泰,祛病延年。

饮食的利弊
俗语:“药补不如食补。”饮食营养是身健体康的根本,所以我们道教在养生方面认为人的机体需要得到补益、精气需要获得充实。
蒲虔贯《保生要录》说:“饮食者,所以资养人之血气。血则荣华形体,气则卫护四肢。精华者,为髓、为精;其次者,为肌、为肉。”饮食是人们生活中的营养的来源,可以滋养我们的血气,血可以滋养我们的形体,气可以护卫我们的四肢;髓和精是人体中的精华,其次是人体中的肌肉。孙思邈在《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卷七十九《食治》篇记载:“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饮食是安顿身体的根本,不知道如何适宜地饮食的人,是不足以合理的养生的。此外,孙思邈还认为食物带来的营养能够排邪、安腑脏、悦性爽志、调理气血,具有不可替代的治病功能。
另一方面,道教对不合理的饮食所带来的损害,也具有深刻的认识和高度的警惕。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中痛陈:“百病横夭,多由饮食。饮食之患,过于声色。声色可绝之踰年,饮食不可废之一日,为益亦多,为患亦切。”人们得得各种疾病,大多是由饮食不合理引起的,不合理的饮食所带来的危害,远远超过了纵情声色所带来的危害;人们到了一定的年纪,对声色的欲望会降低,但饮食确实每天都需要的;饮食合理的话,久而久之,会带来很大的好处,不合理的话,日积月累就会带来很大的危害。
具体而言,饮食损害功能的产生有以下几个原因:
1.饮食导致丹田元气的散失。《云笈七签》:“始生之后则饮食。饮食之后即腑脏实。腑脏实即诸脏相隔。诸脏相隔即丹田气亡其本也。”人出生之后需要开始饮食,但饮食也会致使腑脏充塞,丹田之气仅在脏腑和心胸之间短短几寸的狭窄空间往来运行,这样一来,人不可避免地因元气的不足而加速衰老。
2.饮食滋养人的同时也在滋养体内的“三尸九虫”。“三尸九虫”有人认为是指体内的各种寄生虫,也有人认为是指人体内的各种,导致人走向毁灭的负面因素,包括贪欲、邪淫、不良的情绪等等。《云笈七签》称:“贪于饮食,尸(指三尸)乃千变万化,随欲而归,令人世患日深,多愚早亡。”对饮食有过多贪欲的人,身体内的三尸会跟随人们的各种欲望而千变万化,危害人们的健康,让人们的各种祸患日益加深,让人愚钝,甚至过早的死亡。

内养的重要性
龚廷贤在《寿世保元·饮食》里说:“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养内者以恬脏腑,调顺血脉,使一身之流行冲和,百病不作。养外者恣口腹之欲,极滋味之美,穷饮食之乐,虽肌体充腴,容色悦泽,而酷烈之气,内蚀脏腑,精神虚矣。安能保全太和,以臻遐龄。”擅长养生的人以“养内”为主,不擅长养生的人则以滋养形体为主;“养内”的人擅长使各脏腑大道和谐,使血脉顺畅,让一身的卫气营血的流行自然和谐,依此能百病不生。只知道“养外”的人,其实难免只是纵口腹之欲,贪恋各种滋味,追求饮食带来的身体愉悦;这样虽然能使得肌肤、形体丰腴,脸色光润、悦泽,其实在身体里面,酷烈之气灼伤、侵蚀着人的脏腑,使其精神虚弱。这样的情况是不能保全人们本来的和谐状态的,又何谈祛病延年呢。
“外养”和“内养”的最大差别就在于“外养”主要滋养肌和肉,不合理地偏重外形的滋养;“内养”则主要是填精补髓,使五脏盈溢,髓实血满,万神具足。

道教饮食“内养”的内涵非常丰富,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养德
首先,道教的饮食不能伤害其他生命,强调“养德”。所以道教的饮食也是遵循着慈心于物、积善立功的教导的。《太极真人说二十四门戒经》说:“第一诫者,不得杀生,割断他命,煎煮美味,以饶一身。”第一条诫命是,不得故意追求美味去杀生,去割断其它动物的生命,用各种方式来烹煮成美味,来满足自己对味道的贪求。《抱朴子·内篇》说:“欲求长生者,必欲积善立功,慈心于物,恕己及人,仁逮昆虫。”追求长生久视的人,必须要有志于积善立功,要能慈心爱物,宽以待人,保护生态和谐。
其次,道教还主张少食为佳,强调“养气”、“养精”和“养神”。司马承祯在《坐忘论》里也说:“蔬食弊衣,足养性命,岂待酒肉罗绮,然后生全哉!是故于生无所要用者,并须去之;于生虽用有余者,亦须舍之。”

《云笈七签》中说:“启阴感阳,分布元气,乃孕中和,是为人矣”,意思是说,人的情性形命出自元气,元气是人生命的源泉和根本。所以,修炼培养元气,就是道教养生的基本理念和实践方法。
道教所说的“气”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它的理论直接源自于博大精深的“精气”学说:首先是指呼吸自然界的空气,这称为“清气”;其次是指先天父母雄精时的元气,这称为“先天之精气”;其三是指通过饮食物质所产生的能够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后天之精气”。在道教看来,人的活力源泉在于体内之气,因此,通过保持和充实体内元气的“养气之道”,就能达到祛病延年、长生久视的目的。

养精
《随机应化录》记载:“养精者,少淫寡听”,保养精气,需要减少不合适的欲望,降低不合适的声音的影响。
《云笈七签》记载:“含气养精,血脉丰盈,骨濡筋强,润滋皮肤”,涵养精气,可以使得血脉丰盈,胫骨强劲,皮肤细腻滋润。

养神
《淮南子》:“心者,神之主也,而神者心之宝也! 形劳而不休则蹶,精用而不已则竭。是故圣人贵而尊之,不敢越也!”心是精神的主宰,精神是心的,形体长时间的劳作而不休息,则会枯竭,精神长久的消耗而不停止则会竭尽,对作为生命之根的精神,不要让其过度劳碌,不过度劳碌的最好方法就是节制嗜欲,清静无过分的作为,克制欲念,只有这种以中致外的内修的养生方法才能真正达到养生的目的。

道教饮食思想的基本理论
饮食自然
道教思想家并不是局限于人类自身的生存活动境域中来谈“饮食”,而是把它归置在一个整体的自然、社会生态系统中来加以审视和认识。

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少胜于多:这是道教对饮食的量的基本规定。所谓“少胜于多”,并非是禁欲式的节制饮食,而是“节量饮食”,要求人们根据自身生命活动的能量需求状况,按一定的量和程序来合理地摄取饮食。
2.熟胜于生:陶弘景《养性延命录》指出:“凡食皆熟,胜于生”,这里的“熟”,可能有两层含义,一是指食物本身要烹制成熟;二是指作为食物的动植物资源,应是已经“成熟”的个体。
3、素胜于荤:总体来说,道教提倡以素食为主,慎用荤腥食物。道教对于饮食结构选择的倾向性:一是尽量降低自身的能量需求,从而减低饮食用量;二是在饮食过程中,尽量不伤及其他生命。
根据自然饮食的观念,道教饮食还提倡“三因制宜”,即因事因地因人制宜。

阴阳五行思想
阴阳五行的观念也是我们道教饮食理论的渊源之一。
《保生要录》论述五行、五味、五脏六腑调和论:“天有五行,人有五藏,食有五味。故肝法木,心法火,脾法土,肺法金,肾法水,酸纳肝,苦纳心,甘纳脾,辛纳肺,咸纳肾。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制土,土制水,水制火,火制金,金制木。故四时无多食所王并所制之味,皆能伤所王之藏也。宜食相生之味,助王气也。”在挑选食物的时候应该多挑选与当时的季节的“五行”相生的属性的的食物,这样可以达到按时节养生的效果。为使阴阳平衡,则饮食上就需要“凡所好之物不可偏耽,偏耽则伤而生疾;所恶之味不可全弃,全弃则藏气不均。”自己喜欢的食物不能吃太多,不能太过偏食,否则会产生疾病;所讨厌的食物也不能全然的不吃,否则身体所藏的五行之气会配属不均匀。因此,在挑选食物的时候,除了要按照时节挑选之外,还需要注意营养的均衡搭配。

五脏学说
精气学说、四气五味学说、辨证论治、五脏六腑补养论,皆可从阴阳五行学说追溯理论基础。
《黄帝内经》奠定的五脏六腑食疗理论主要包括:饮食偏倚害五脏与五脏所欲五味理论;五味各归所喜理论;生、克、制、化关系与对应的补、泄、散、收、软、缓等食疗法;五脏应四时、五方、五色、五谷、五畜、五果、五菜理论。我们在选择食物的配属的时候可以多参照这样的配属体系。
此外,孙思邀还系统地归纳了“五味动病法”、“五味所配法”等有关饮食法则。各位在日常的食材挑选的过程中,也可以多加参照。
四气、五味与季节摄养论
四气(或四性)是指食物或药物的寒、热、温、凉,五味则是指辛、甘、酸、咸、苦。四气、五味搭配不同的季节,可以形成一个复杂的饮食养生系统,这样的摄养系统可以非常精致地知道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食材的挑选,具体烹饪方法的择取,等等。
#崂山太清宫# #道教知识[超话]# #道教[超话]# #道教# #修行[超话]# #道家养生# #闻道行道# #道家# #崂山#

祸从口出,病从口入 | #道教真正的食养之法#
整体营养观
道教的营养观是一种,重外养,更重“内养”:“养德”、“养气”、“养精”和“养神”的整体营养观。《长生诠经》:“去暴怒以养性,少思虑以养神,省言语以养气,絶嗜欲以养精。”去除狂暴愤怒可以修养心性,不过妄的思虑可以修养心神,简练语言可以修养心气,杜绝过度的嗜好和欲望可以修养精神。只有内外养结合,我们才能身心通泰,祛病延年。

饮食的利弊
俗语:“药补不如食补。”饮食营养是身健体康的根本,所以我们道教在养生方面认为人的机体需要得到补益、精气需要获得充实。
蒲虔贯《保生要录》说:“饮食者,所以资养人之血气。血则荣华形体,气则卫护四肢。精华者,为髓、为精;其次者,为肌、为肉。”

饮食是人们生活中的营养的来源,可以滋养我们的血气,血可以滋养我们的形体,气可以护卫我们的四肢;髓和精是人体中的精华,其次是人体中的肌肉。

孙思邈在《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卷七十九《食治》篇记载:“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
饮食是安顿身体的根本,不知道如何适宜地饮食的人,是不足以合理的养生的。此外,孙思邈还认为食物带来的营养能够排邪、安腑脏、悦性爽志、调理气血,具有不可替代的治病功能。

另一方面,道教对不合理的饮食所带来的损害,也具有深刻的认识和高度的警惕。

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中痛陈:“百病横夭,多由饮食。饮食之患,过于声色。声色可绝之踰年,饮食不可废之一日,为益亦多,为患亦切。”

人们得得各种疾病,大多是由饮食不合理引起的,不合理的饮食所带来的危害,远远超过了纵情声色所带来的危害;人们到了一定的年纪,对声色的欲望会降低,但饮食确实每天都需要的;饮食合理的话,久而久之,会带来很大的好处,不合理的话,日积月累就会带来很大的危害。

具体而言,饮食损害功能的产生有以下几个原因:
1.饮食导致丹田元气的散失。《云笈七签》:“始生之后则饮食。饮食之后即腑脏实。腑脏实即诸脏相隔。诸脏相隔即丹田气亡其本也。”人出生之后需要开始饮食,但饮食也会致使腑脏充塞,丹田之气仅在脏腑和心胸之间短短几寸的狭窄空间往来运行,这样一来,人不可避免地因元气的不足而加速衰老。

2.饮食滋养人的同时也在滋养体内的“三尸九虫”。“三尸九虫”有人认为是指体内的各种寄生虫,也有人认为是指人体内的各种,导致人走向毁灭的负面因素,包括贪欲、邪淫、不良的情绪等等。《云笈七签》称:“贪于饮食,尸(指三尸)乃千变万化,随欲而归,令人世患日深,多愚早亡。”对饮食有过多贪欲的人,身体内的三尸会跟随人们的各种欲望而千变万化,危害人们的健康,让人们的各种祸患日益加深,让人愚钝,甚至过早的死亡。

内养的重要性
龚廷贤在《寿世保元·饮食》里说:“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养内者以恬脏腑,调顺血脉,使一身之流行冲和,百病不作。养外者恣口腹之欲,极滋味之美,穷饮食之乐,虽肌体充腴,容色悦泽,而酷烈之气,内蚀脏腑,精神虚矣。安能保全太和,以臻遐龄。”擅长养生的人以“养内”为主,不擅长养生的人则以滋养形体为主;“养内”的人擅长使各脏腑大道和谐,使血脉顺畅,让一身的卫气营血的流行自然和谐,依此能百病不生。只知道“养外”的人,其实难免只是纵口腹之欲,贪恋各种滋味,追求饮食带来的身体愉悦;这样虽然能使得肌肤、形体丰腴,脸色光润、悦泽,其实在身体里面,酷烈之气灼伤、侵蚀着人的脏腑,使其精神虚弱。这样的情况是不能保全人们本来的和谐状态的,又何谈祛病延年呢。

“外养”和“内养”的最大差别就在于“外养”主要滋养肌和肉,不合理地偏重外形的滋养;“内养”则主要是填精补髓,使五脏盈溢,髓实血满,万神具足。

道教饮食“内养”的内涵非常丰富,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养德
首先,道教的饮食不能伤害其他生命,强调“养德”。所以道教的饮食也是遵循着慈心于物、积善立功的教导的。《太极真人说二十四门戒经》说:“第一诫者,不得杀生,割断他命,煎煮美味,以饶一身。”第一条诫命是,不得故意追求美味去杀生,去割断其它动物的生命,用各种方式来烹煮成美味,来满足自己对味道的贪求。《抱朴子·内篇》说:“欲求长生者,必欲积善立功,慈心于物,恕己及人,仁逮昆虫。”追求长生久视的人,必须要有志于积善立功,要能慈心爱物,宽以待人,保护生态和谐。其次,道教还主张少食为佳,强调“养气”、“养精”和“养神”。司马承祯在《坐忘论》里也说:“蔬食弊衣,足养性命,岂待酒肉罗绮,然后生全哉!是故于生无所要用者,并须去之;于生虽用有余者,亦须舍之。”

养气
《云笈七签》中说:“启阴感阳,分布元气,乃孕中和,是为人矣”,意思是说,人的情性形命出自元气,元气是人生命的源泉和根本。所以,修炼培养元气,就是道教养生的基本理念和实践方法。道教所说的“气”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它的理论直接源自于博大精深的“精气”学说:首先是指呼吸自然界的空气,这称为“清气”;其次是指先天父母雄精时的元气,这称为“先天之精气”;其三是指通过饮食物质所产生的能够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后天之精气”。在道教看来,人的活力源泉在于体内之气,因此,通过保持和充实体内元气的“养气之道”,就能达到祛病延年、长生久视的目的。

养精
《随机应化录》记载:“养精者,少淫寡听”,保养精气,需要减少不合适的欲望,降低不合适的声音的影响。《云笈七签》记载:“含气养精,血脉丰盈,骨濡筋强,润滋皮肤”,涵养精气,可以使得血脉丰盈,胫骨强劲,皮肤细腻滋润。

养神
《淮南子》:“心者,神之主也,而神者心之宝也! 形劳而不休则蹶,精用而不已则竭。是故圣人贵而尊之,不敢越也!”心是精神的主宰,精神是心的,形体长时间的劳作而不休息,则会枯竭,精神长久的消耗而不停止则会竭尽,对作为生命之根的精神,不要让其过度劳碌,不过度劳碌的最好方法就是节制嗜欲,清静无过分的作为,克制欲念,只有这种以中致外的内修的养生方法才能真正达到养生的目的。

道教饮食思想的基本理论
饮食自然
道教思想家并不是局限于人类自身的生存活动境域中来谈“饮食”,而是把它归置在一个整体的自然、社会生态系统中来加以审视和认识。

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少胜于多:这是道教对饮食的量的基本规定。所谓“少胜于多”,并非是禁欲式的节制饮食,而是“节量饮食”,要求人们根据自身生命活动的能量需求状况,按一定的量和程序来合理地摄取饮食。

2.熟胜于生:陶弘景《养性延命录》指出:“凡食皆熟,胜于生”,这里的“熟”,可能有两层含义,一是指食物本身要烹制成熟;二是指作为食物的动植物资源,应是已经“成熟”的个体。

3、素胜于荤:总体来说,道教提倡以素食为主,慎用荤腥食物。道教对于饮食结构选择的倾向性:一是尽量降低自身的能量需求,从而减低饮食用量;二是在饮食过程中,尽量不伤及其他生命。
根据自然饮食的观念,道教饮食还提倡“三因制宜”,即因事因地因人制宜。

阴阳五行思想
阴阳五行的观念也是我们道教饮食理论的渊源之一。《保生要录》论述五行、五味、五脏六腑调和论:“天有五行,人有五藏,食有五味。故肝法木,心法火,脾法土,肺法金,肾法水,酸纳肝,苦纳心,甘纳脾,辛纳肺,咸纳肾。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制土,土制水,水制火,火制金,金制木。故四时无多食所王并所制之味,皆能伤所王之藏也。宜食相生之味,助王气也。”在挑选食物的时候应该多挑选与当时的季节的“五行”相生的属性的的食物,这样可以达到按时节养生的效果。为使阴阳平衡,则饮食上就需要“凡所好之物不可偏耽,偏耽则伤而生疾;所恶之味不可全弃,全弃则藏气不均。”自己喜欢的食物不能吃太多,不能太过偏食,否则会产生疾病;所讨厌的食物也不能全然的不吃,否则身体所藏的五行之气会配属不均匀。因此,在挑选食物的时候,除了要按照时节挑选之外,还需要注意营养的均衡搭配。

五脏学说
精气学说、四气五味学说、辨证论治、五脏六腑补养论,皆可从阴阳五行学说追溯理论基础。
《黄帝内经》奠定的五脏六腑食疗理论主要包括:饮食偏倚害五脏与五脏所欲五味理论;五味各归所喜理论;生、克、制、化关系与对应的补、泄、散、收、软、缓等食疗法;五脏应四时、五方、五色、五谷、五畜、五果、五菜理论。我们在选择食物的配属的时候可以多参照这样的配属体系。
此外,孙思邀还系统地归纳了“五味动病法”、“五味所配法”等有关饮食法则。各位在日常的食材挑选的过程中,也可以多加参照。

四气、五味与季节摄养论
四气(或四性)是指食物或药物的寒、热、温、凉,五味则是指辛、甘、酸、咸、苦。四气、五味搭配不同的季节,可以形成一个复杂的饮食养生系统,这样的摄养系统可以非常精致地知道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食材的挑选,具体烹饪方法的择取,等等。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当然意见不一真吵偶尔,能维持我总结得来就是求同存异,还有你觉得一个普通朋友能深交最简单的方法是请他吃一顿饭,还有一个人说的话“生人要熟,熟人要亲,人亲要生”这个
  • Daily Training | 2022年第231天无虚在无意义的人与事上浪费时间,同频共振,一起保持向上的状态生长,你改变不了世界,就尽可能去拔高自己,离
  • 简洁下摆,个性印花,潮流NASA SOLAR联名新款2022年夏季情侣运动短裤男女户外休闲五分裤子【包邮】【推荐理由】30天热卖1万+, 回头客超3千, 赠送运
  • 为此,通常在建筑物适当的部位设置垂直缝隙,自基础以上将房屋的墙体、楼板层、 屋顶等构件断开,将建筑物分离成几个独立的部分。②沉降缝构造:沉降缝与伸缩缝大的区别在
  • 【第327期】调节情绪的关键词:白月光详解 Hello,我是近初今天要跟大家聊的是白月光白月光:是正长石和钠长石层状交互的宝石矿物。佩戴建议:白月光一般佩戴于左
  • #敢冻你的朋友##美出了界#【洰淀湖】在“蔬菜之乡”牛头镇村,有中国北方单体湿地面积最大、中国单体木栈道最宽最长、中国沿海内地面积最大的湖泊湿地——洰淀湖,这里
  • 【多拉美官方微店】女士尺寸对照:M码身高155~163CM,体重80~110斤;L码身高164~167CM,体重111~125斤;XL码身高173~178CM,
  • #小牛火星发布两款新车# 自从买了小牛电动GOVA F2到手已经有半个月了,这段时间大约骑行了350公里左右,基本上每天都是骑着它上下班,周末也会骑着车出去玩,
  • 全部买进恐怕是... 【超值12支装】JK002 口红小样唇彩润唇膏变色口红( 6支水润精致口红+3支变色口红+3支润唇膏)14g韩剧星星的你中千颂伊的20多
  • ☆☆测评项目:洛阳黑金超光子 ☆☆投稿内容 近期被某明星种草的黑金超光子 明星们皮肤管理的嫩肤㊙️谜武器 ️以说是光子嫩肤届的“爱马仕” 零疼感唯1⃣️可以
  • [微风]我们都希望陪你看花开的人,一定也是陪你摘硕果的人,又有多少人心怀这样的信念默默的和过去告别,无论好的坏的。感恩生命里所有的遇见[心]#浪浪钉[超话]#
  • 任何关系走到最后,不过相识一场,有心者有所累,无心者无所谓,情出自愿,事过无悔,不负遇见,不谈亏欠。”不要后悔对任何一个人好,哪怕是看错人,哪怕是被辜负,哪怕是
  • 末法时代邪师讲法如恒河沙数,心外求法皆为外道,狐黄常蟒,妖魔鬼怪附上人体,借人体讲法,它们再弄一些光环,什么会长,什么博士,什么专家,什么大师,众生着相,依人不
  • 10云朵偷喝了我放在屋顶上的酒 于是她脸红变成了晚霞11.我喝醉了 亲了风一下 风把它送到你的脸上 染红了半边晚霞12.喜欢日落,当黄昏落在身上,没有烟火,没有
  • #微眼看曲江#【6月26日至28日来教博会 教你填志愿】6月26日上午,由中共陕西省委高教工委、陕西省教育厅主办的第七届陕西高等教育博览会暨招生咨询会将在西安曲
  • 。。
  • 作死型分手➕高姿态挽回➕引导对方付出委托人和男朋友是经人相亲介绍认识的,在一起一年多的时间,男朋友对自己很好,大部分事情都对自己百依百顺,但是自己总是抱怨,陪伴
  • [嘻嘻][嘻嘻][抓狂][抓狂]老张去西安了出门前让我照顾他的宝贝蝈蝈,看着笼子里很脏想起以前遇上个老师傅蝈蝈养得可以活半年多,他说要让蝈蝈常常洗澡(就是让它在
  • 大学毕业,我的第一份工作,求职路上的第一个工作伙伴,她对我像妹妹,总是絮絮叨叨工作中的注意事项,什么样的男生不能交往等……我们相识也就几个月,总共工作交集时长不
  • 情侣之间能一起做的十件有利于情感升温的事1 互相交换一下童年相册 了解过去的TA2 拍一套特别的写真 主题自定吧3 分享一个内心隐藏多年的小秘密给对方4 解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