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定和人情起了冲突我们该怎么选!你们怎么看!!!!

本轮感染者破10万,上海救护车事件视频流出:除了愤怒,我们该反思什么?

这两天,上海的一位老人去世的新闻,引起很大争论。

事情大家应该都听说了。

3月30日,老人突然哮喘发作,状况危急。

家人赶紧打了120和110,邻居和防疫工作人员也都来帮忙救治。

十几分钟后,一辆救护车来到楼下。

但那是二楼邻居叫的,按照规定,不能擅自改接老人。

所以,虽然二楼邻居状况不算紧急,也同意把救护车让给老人,但救援的医生还是坚持带二楼病人走。

老人的家人再三恳求,说老人情况危重,已经没有呼吸了,急需救命。

救援人员不为所动,而且拒绝把救护车上的除颤仪借给老人。

在求助者绝望的嘶吼里,医生关上了车窗,走了。

等属于老人的救护车赶来,已经无力回天。

视频被传到网上,激怒了很多人。

人们大骂医生没有人性。

官方很快做出回应:

这名医生当时虽有紧急救治任务在身,但如此处置实属不当,已经停职。

这个处理又引起了很多不满。

有网友说,120的医生有严格规定,让接谁就得接谁,不能擅自行动。如果需要抢救别人,要急救中心指派才可以。

而且因为救护车本来要接的二楼病人是口头承诺同意先接老人的,如果他出了意外,是有理由起诉医生不按制度接诊的。

还有就是,除颤仪其实也救不了哮喘老人。

的确也有道理。

但是,道理很有理,现实却很荒谬:

一个老人生命垂危,急需抢救。

救护车正好来了。

却不能救助老人,而是把另一个不太着急的病人拉走了。

这显然不合情理。

问题出在哪里?

官方说这次的医生处置不当,那怎么才算得当?

这是一道必答题。

希望有关部门能仔细研究,给出解决方案。

如果这一次不探讨,不解决,事情就很可能再次发生,就还会有人付出生命的代价。

也还会有医生或者工作人员,因为遵守规定,反而成为众矢之的。

我个人觉得,需要讨论的有两点。

第一,制度上,能不能给具体执行的工作人员一点灵活性,允许他们根据情况做出紧急决定。如果他们做了符合情理的行为,万一出了状况,可不可以不担责。

第二,执行上,具体干事儿的人,应该有基本的判断力和同情心,而不是僵化冷漠地只求自保。

一个文明的社会,第一要有制度保障,第二要有温度托底。

二者缺一不可。

最近疫情严重,意外状况频繁发生。

很多事情,都是我们完全想不到的。

3月中旬,深圳一个年轻妈妈,趁孩子睡觉时出去买东西。

不想,回来的时候,小区封了。

按照规定,她不能再进去。

可是孩子一个人在家睡觉啊。

她不回去,孩子怎么办?

年轻妈妈很崩溃,在小区门口歇斯底里地大叫。

但防疫人员坚决表示“没办法,现在是临时管控,进不去”。

按规定执行任务,本来也没错。

但是对于显然不合情理的情况,能不能“特事特办”?

妈妈后来进去了。和上面救护车案例一样,这需要制度给执行人员一点空间,也需要执行人员有基本的人情味。

还有一个货车司机,讲述了自己的经历,我也觉得挺值得关注的。

现在很多地方都查得严,只要行程码带星,就不让通过。

可是货车司机们全国送货,几千公里行程,途经多个城市,难免路过有疫情的地区,行程码很容易就被挂了星。

而因为这个星,他们就可能辛辛苦苦跑到目的地,却被直接劝返,要求“哪来的回哪去”。

他们拉着一车货,一路上辛苦不说,光油钱和过路费就花了几千,就这样被要求开回去,情何以堪。

关键这些人大多不算中高风险地区的人,也都有核酸阴性证明。

很多货车司机为了行程码不出问题,就拿着俩手机换着用,隐瞒行程。

结果被查出来,又遭到严惩。

和那位120医生一样,货车司机好像也面临无解的命题。

不出车,没饭吃。

出来送货,可能根本送不到地方。

现在很多人都陷入了这种困境,他们应该被看到。

新冠病毒的疯狂袭击,使我们的正常生活秩序被严重打乱,麻烦层出不穷。

疫情求助帖子里,有各种各样的状况:

有人腰椎骨折,只能卧床,无法自理,但小区封闭禁止出入,没法就医。

有人刚做了手术,满腿钢钉,需要护理,但找不到大医院治疗。

有人网购了必须吃的药,但快递点停了,快递不给送,他没有药吃,身体渐渐扛不住。

有外地人滞留疫情地区,家里老人去世,没办法回去奔丧。

有女孩身上没钱,又一个人隔离14天,精神状况出现异常。

有老人独居,又不会网购菜,群里接龙也接不上,天天吃不上菜!

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

现在网上有很多骂声,骂某个城市,骂某些政策,骂防疫人员……

心情我非常理解,但其实抱怨和大骂都没什么用。

而且现在我们也应该明白了,没有哪个城市是完美的。

当疫情大规模爆发,无论上海、长春,还是武汉、西安,都会犯错,会力不从心,会手忙脚乱。

与其大加批判,不如想想如何改变。

我们最该做的,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疫情里,一个又一个求助里,总结经验,想想下次如何避免。

疫情短时间显然不会过去,那么在下个城市爆发的时候,能尽量避免再出现这些问题,比什么都重要。

我们不能只经历教训,不增长经验。

所以我想,一个城市在经历一波大疫情之后,能不能细致地复盘一次。

都遇到了什么问题,每个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是什么,如何在下一次做得更好。

而且就算是一个普通人,是不是也可以提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比如你曾经被封控,遇到很多麻烦,也有很多思考。

那就可以说说,你认为封控策略如何调整会更合理,居委会如何服务会更高效。

大家各抒己见。

不一定是标准答案,但有价值的讨论,肯定比破口大骂有意义。

整个3月,全国累计报告本土感染者超过了10万例,波及29个省份。

前几天,国家卫健委还说,上海疫情正处于快速上升阶段,已经报告的感染者超过3.6万例,近期还会增加。

现在看,奥密克戎的传播是真的厉害。

跟原始的新冠毒株,简直不像一个品种。

上海的几番尝试也表明,一旦流传开来,小范围的防控很难搞定,最好用的清零手段,还是“大面积封控”。

最近新闻说,奥密克戎又出现了升级版“XE”,传播力更强。

所以我们短期内肯定还摆脱不了疫情,封控在所难免。

可一个“封”字,说起来简单,执行起来就会出现上面的种种问题。

我们眼下最务实的做法,是尽量让封控的安排更合理,代价更小。

不能因为孕妇核酸证明过期4小时,而无法入院,导致流产。

不能因为隔离的老人不会团购不会接龙,就吃不上菜。

其实城市管理者应该有个最基本的认识:

疫情期间,社会不得不制定一些应急措施。

而临时性的政策,大多不完美,一定会有极端的情况出现,比如妈妈出来买个菜就被封在外面了。

这种时候,还是要有“特事特办”的灵活性,不能两手一摊眼睛一瞪,用一句“要遵守规定”处理所有的情况。

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

人应该有人情味,有灵活处理事情的能力。

前两天有个新闻,很触动我。

湖北黄冈,一位老人去世了。

儿子媳妇匆匆忙忙从上海赶回去,却必须要在酒店隔离,不能送葬。

老人火化当天,灵车特意绕行到隔离酒店。

儿子儿媳穿着防护服,跪在路边送别。

这场景让人泪目,也让人感慨。

其实按照规定,隔离人员是不能离开酒店房间的。

但工作人员允许夫妻俩穿着防护服,出来跟老父亲告别。

既保证了防疫,也考虑了隔离者的需求。

这就是人情味。

灵车特意绕行到酒店,让他们可以拜别。

这也是人情味。

病毒冷酷,但人应该有温度。

3月29日,吉林有一个不起眼的新闻。

防疫点,几个志愿者在工作。

一位车主特意把车停在他们附近,还在后车窗上贴了一张纸条:

车未锁,志愿者可进车休息!最起码挡风!

防疫人员们看到,都觉得很暖心,也真的进去睡了一觉。

我特别想给这个车主点赞。

疫情当下,社会亟需帮助。

有感染者需要救治,有辛苦的工作人员需要休息。

有隔离的孩子需要照顾,有买不到菜的老人需要帮助……

有很多的事情,我觉得都不是仅靠制度就能解决的。

在制度没有到达、或者不够完善的地方,需要人性的温度。

确切地说,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积极地提供做力所能及的帮助。

面对疫情,我们所有同胞都是一个整体。

我们都是局中人,都应该善意地去参与,力所能及地给困境之下的同胞以温暖和便利。

疫情的寒冬也许很久都不会过去,这就格外需要我们每个人都做一个小暖阳。

专家有智慧,领导有担当,执行者有善意,老百姓有素质。

如此,我们才能在这寒冬里,感受到暖意。

本轮感染者破10万,上海救护车事件视频流出:除了愤怒,我们该反思什么?

这两天,上海的一位老人去世的新闻,引起很大争论。

事情大家应该都听说了。

3月30日,老人突然哮喘发作,状况危急。

家人赶紧打了120和110,邻居和防疫工作人员也都来帮忙救治。

十几分钟后,一辆救护车来到楼下。

但那是二楼邻居叫的,按照规定,不能擅自改接老人。

所以,虽然二楼邻居状况不算紧急,也同意把救护车让给老人,但救援的医生还是坚持带二楼病人走。

老人的家人再三恳求,说老人情况危重,已经没有呼吸了,急需救命。

救援人员不为所动,而且拒绝把救护车上的除颤仪借给老人。

在求助者绝望的嘶吼里,医生关上了车窗,走了。

等属于老人的救护车赶来,已经无力回天。

视频被传到网上,激怒了很多人。

人们大骂医生没有人性。

官方很快做出回应:

这名医生当时虽有紧急救治任务在身,但如此处置实属不当,已经停职。

这个处理又引起了很多不满。

有网友说,120的医生有严格规定,让接谁就得接谁,不能擅自行动。如果需要抢救别人,要急救中心指派才可以。

而且因为救护车本来要接的二楼病人是口头承诺同意先接老人的,如果他出了意外,是有理由起诉医生不按制度接诊的。

还有就是,除颤仪其实也救不了哮喘老人。

的确也有道理。

但是,道理很有理,现实却很荒谬:

一个老人生命垂危,急需抢救。

救护车正好来了。

却不能救助老人,而是把另一个不太着急的病人拉走了。

这显然不合情理。

问题出在哪里?

官方说这次的医生处置不当,那怎么才算得当?

这是一道必答题。

希望有关部门能仔细研究,给出解决方案。

如果这一次不探讨,不解决,事情就很可能再次发生,就还会有人付出生命的代价。

也还会有医生或者工作人员,因为遵守规定,反而成为众矢之的。

我个人觉得,需要讨论的有两点。

第一,制度上,能不能给具体执行的工作人员一点灵活性,允许他们根据情况做出紧急决定。如果他们做了符合情理的行为,万一出了状况,可不可以不担责。

第二,执行上,具体干事儿的人,应该有基本的判断力和同情心,而不是僵化冷漠地只求自保。

一个文明的社会,第一要有制度保障,第二要有温度托底。

二者缺一不可。

最近疫情严重,意外状况频繁发生。

很多事情,都是我们完全想不到的。

3月中旬,深圳一个年轻妈妈,趁孩子睡觉时出去买东西。

不想,回来的时候,小区封了。

按照规定,她不能再进去。

可是孩子一个人在家睡觉啊。

她不回去,孩子怎么办?

年轻妈妈很崩溃,在小区门口歇斯底里地大叫。

但防疫人员坚决表示“没办法,现在是临时管控,进不去”。

按规定执行任务,本来也没错。

但是对于显然不合情理的情况,能不能“特事特办”?

妈妈后来进去了。和上面救护车案例一样,这需要制度给执行人员一点空间,也需要执行人员有基本的人情味。

还有一个货车司机,讲述了自己的经历,我也觉得挺值得关注的。

现在很多地方都查得严,只要行程码带星,就不让通过。

可是货车司机们全国送货,几千公里行程,途经多个城市,难免路过有疫情的地区,行程码很容易就被挂了星。

而因为这个星,他们就可能辛辛苦苦跑到目的地,却被直接劝返,要求“哪来的回哪去”。

他们拉着一车货,一路上辛苦不说,光油钱和过路费就花了几千,就这样被要求开回去,情何以堪。

关键这些人大多不算中高风险地区的人,也都有核酸阴性证明。

很多货车司机为了行程码不出问题,就拿着俩手机换着用,隐瞒行程。

结果被查出来,又遭到严惩。

和那位120医生一样,货车司机好像也面临无解的命题。

不出车,没饭吃。

出来送货,可能根本送不到地方。

现在很多人都陷入了这种困境,他们应该被看到。

新冠病毒的疯狂袭击,使我们的正常生活秩序被严重打乱,麻烦层出不穷。

疫情求助帖子里,有各种各样的状况:

有人腰椎骨折,只能卧床,无法自理,但小区封闭禁止出入,没法就医。

有人刚做了手术,满腿钢钉,需要护理,但找不到大医院治疗。

有人网购了必须吃的药,但快递点停了,快递不给送,他没有药吃,身体渐渐扛不住。

有外地人滞留疫情地区,家里老人去世,没办法回去奔丧。

有女孩身上没钱,又一个人隔离14天,精神状况出现异常。

有老人独居,又不会网购菜,群里接龙也接不上,天天吃不上菜。

很多货车司机为了行程码不出问题,就拿着俩手机换着用,隐瞒行程。

结果被查出来,又遭到严惩。

和那位120医生一样,货车司机好像也面临无解的命题。

不出车,没饭吃。

出来送货,可能根本送不到地方。

现在很多人都陷入了这种困境,他们应该被看到。

新冠病毒的疯狂袭击,使我们的正常生活秩序被严重打乱,麻烦层出不穷。

疫情求助帖子里,有各种各样的状况:

有人腰椎骨折,只能卧床,无法自理,但小区封闭禁止出入,没法就医。

有人刚做了手术,满腿钢钉,需要护理,但找不到大医院治疗。

有人网购了必须吃的药,但快递点停了,快递不给送,他没有药吃,身体渐渐扛不住。

有外地人滞留疫情地区,家里老人去世,没办法回去奔丧。

有女孩身上没钱,又一个人隔离14天,精神状况出现异常。

有老人独居,又不会网购菜,群里接龙也接不上,天天吃不上菜。

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

现在网上有很多骂声,骂某个城市,骂某些政策,骂防疫人员……

心情我非常理解,但其实抱怨和大骂都没什么用。

而且现在我们也应该明白了,没有哪个城市是完美的。

当疫情大规模爆发,无论上海、长春,还是武汉、西安,都会犯错,会力不从心,会手忙脚乱。

与其大加批判,不如想想如何改变。

我们最该做的,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疫情里,一个又一个求助里,总结经验,想想下次如何避免。

疫情短时间显然不会过去,那么在下个城市爆发的时候,能尽量避免再出现这些问题,比什么都重要。

我们不能只经历教训,不增长经验。

所以我想,一个城市在经历一波大疫情之后,能不能细致地复盘一次。

都遇到了什么问题,每个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是什么,如何在下一次做得更好。

而且就算是一个普通人,是不是也可以提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比如你曾经被封控,遇到很多麻烦,也有很多思考。

那就可以说说,你认为封控策略如何调整会更合理,居委会如何服务会更高效。

大家各抒己见。

不一定是标准答案,但有价值的讨论,肯定比破口大骂有意义。

整个3月,全国累计报告本土感染者超过了10万例,波及29个省份。

前几天,国家卫健委还说,上海疫情正处于快速上升阶段,已经报告的感染者超过3.6万例,近期还会增加。

现在看,奥密克戎的传播是真的厉害。

跟原始的新冠毒株,简直不像一个品种。

上海的几番尝试也表明,一旦流传开来,小范围的防控很难搞定,最好用的清零手段,还是“大面积封控”。

最近新闻说,奥密克戎又出现了升级版“XE”,传播力更强。

所以我们短期内肯定还摆脱不了疫情,封控在所难免。

可一个“封”字,说起来简单,执行起来就会出现上面的种种问题。

我们眼下最务实的做法,是尽量让封控的安排更合理,代价更小。

不能因为孕妇核酸证明过期4小时,而无法入院,导致流产。

不能因为隔离的老人不会团购不会接龙,就吃不上菜。

其实城市管理者应该有个最基本的认识:

疫情期间,社会不得不制定一些应急措施。

而临时性的政策,大多不完美,一定会有极端的情况出现,比如妈妈出来买个菜就被封在外面了。

这种时候,还是要有“特事特办”的灵活性,不能两手一摊眼睛一瞪,用一句“要遵守规定”处理所有的情况。

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

人应该有人情味,有灵活处理事情的能力。

前两天有个新闻,很触动我。

湖北黄冈,一位老人去世了。

儿子媳妇匆匆忙忙从上海赶回去,却必须要在酒店隔离,不能送葬。

老人火化当天,灵车特意绕行到隔离酒店。

儿子儿媳穿着防护服,跪在路边送别。

这场景让人泪目,也让人感慨。

其实按照规定,隔离人员是不能离开酒店房间的。

但工作人员允许夫妻俩穿着防护服,出来跟老父亲告别。

既保证了防疫,也考虑了隔离者的需求。

这就是人情味。

灵车特意绕行到酒店,让他们可以拜别。

这也是人情味。

病毒冷酷,但人应该有温度。

3月29日,吉林有一个不起眼的新闻。

防疫点,几个志愿者在工作。

一位车主特意把车停在他们附近,还在后车窗上贴了一张纸条:

车未锁,志愿者可进车休息!最起码挡风!

防疫人员们看到,都觉得很暖心,也真的进去睡了一觉。

我特别想给这个车主点赞。

疫情当下,社会亟需帮助。

有感染者需要救治,有辛苦的工作人员需要休息。

有隔离的孩子需要照顾,有买不到菜的老人需要帮助……

有很多的事情,我觉得都不是仅靠制度就能解决的。

在制度没有到达、或者不够完善的地方,需要人性的温度。

确切地说,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积极地提供做力所能及的帮助。

面对疫情,我们所有同胞都是一个整体。

我们都是局中人,都应该善意地去参与,力所能及地给困境之下的同胞以温暖和便利。

疫情的寒冬也许很久都不会过去,这就格外需要我们每个人都做一个小暖阳。

专家有智慧,领导有担当,执行者有善意,老百姓有素质。

如此,我们才能在这寒冬里,感受到暖意。

谢谢你看完文章,还请点亮“赞”并“转发”,让更多人看到。#关注新冠肺炎##上海疫情##疫情防控##好人好事#

【早知道·#财讯热搜榜TOP10#(3月30日)】戳
1、国办印发《“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十四五”时期中医药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规划》提出,到2025年,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政策和体系进一步完善,中医药振兴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独特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规划》提出了中医药服务体系、特色人才队伍、传承创新、产业和健康服务业、文化、开放发展、治理水平等方面的具体发展目标,以及十五项主要发展指标。

2、2022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出炉
国家能源局近日印发的《2022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提出,将统筹国内外能源资源,适应能源市场变化,充分考虑可能面临的风险和极端天气,适度超前布局能源基础设施,加大储备力度,保持合理裕度,化解影响能源安全的各种风险挑战。
《指导意见》明确,保障电力充足供应,电力装机达到26亿千瓦左右,发电量达到9.07万亿千瓦时左右,新增顶峰发电能力8000万千瓦以上,“西电东送”输电能力达到2.9亿千瓦左右。
同时,煤炭消费比重稳步下降,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17.3%左右,新增电能替代电量1800亿千瓦时左右,风电、光伏发电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达到12.2%左右。

3、上海发布21条助企纾困政策:退减税、免房租
上海市29日发布《全力抗疫情助企业促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包括对符合条件的企业防疫和消杀支出给予补贴支持、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等21条具体措施。初步测算,仅税收相关政策2022年就可以为上海相关行业和企业减负1400亿元左右。
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阮青表示,“若干政策措施”一是全面落实国家助企纾困政策,比如国家政策规定对零售和餐饮企业免费开展员工定期核酸检测费用给予补贴支持、比例不低于50%,上海市给予全额补贴支持。二是针对本轮疫情对企业的影响研究制订更大力度的扶持政策,如上海市房屋租金减免对象从国家规定的服务业拓展到所有行业。

4、政府部门回应如何解决长春买菜难等三大问题
近日,吉林省长春市市民普遍反映买菜难问题,对此,吉林省和长春市有关部门负责人29日做了回应。
据介绍,为了解决群众买菜难问题,吉林省委省政府统筹启动了联保联供机制,河北、山东等多个省向长春市组织货源。同时,长春市政府组织多家保供企业多渠道加大备货。省、市政府密集调度,省内各兄弟市州全力驰援,每天有1000吨左右蔬菜包直达长春市,直接缓解长春市分拣、配送人员不足等问题。
长春市政府副秘书长刘任远表示,长春市政府将密切关注广大市民的呼声,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市民的“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克服一切困难,全力以赴做好民生保障,千方百计满足市民正常生活需求。针对近期投诉举报中存在蔬菜价格上涨和蔬菜包涨价、不明码标价等行为,坚决打击,绝不姑息。

5、证监会:未对小米产业链相关企业出台IPO限制性政策
针对近日市场传言,证监会新闻发言人3月29日表示,证监会未对小米产业链相关企业出台IPO限制性政策。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指出:“我会关注到部分自媒体有关小米代表的产业链IPO政策有重大变化的文章。对此,我们明确表示我会未对小米产业链相关企业出台IPO限制性政策,也未开展专项排查。”
该新闻发言人强调,证监会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方向,依法依规开展发行上市审核注册工作,依法公平对待各类企业,确保政策预期稳定。希望市场各方不信谣、不传谣,共同营造和维护良好的市场环境。

6、多因素影响 逾15家房企2021年年报“难产”
据记者统计,目前已有超过15家上市房企宣布2021年年报延期披露。已披露年报的房企大多面临业绩增速下滑、毛利率下降的压力。当前,房企对制定2022年销售目标更加审慎。机构人士表示,更多房企或不再制定2022年销售目标。
疫情影响、债务核算、更换核数师是房企延期披露2021年年报的主要原因。

7、年内民企全市场发债逾2000亿元
为落实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完善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机制”,证监会拟推七大举措拓宽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渠道。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专家认为,近年来,随着信用环境收紧,民营企业债券融资难度加大。随着七大举措落地实施,民营企业困境将得到有效改善,优质龙头企业有望受益。中诚信国际数据显示,截至3月29日,今年民营企业全市场发行债券总额达2075.15亿元。其中,在交易所债券市场,民营企业发行债券总额为998.08亿元。

8、八家北交所上市公司披露年报 半数营收净利双增
截至3月29日,北交所共有八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21年年报,其中盖世食品、颖泰生物、泓禧科技、永顺生物四家公司营业总收入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以下简称“归母净利润”)均实现正增长,四家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284.42万元、4.81亿元、4039.96万元和9134.22万元,分别同比增长60.85%、47.86%、6.56%和13.86%。
据记者统计,当前,北交所86家上市公司业绩快报已披露完毕。除诺思兰德外,其他公司均实现盈利。其中贝特瑞、颖泰生物、同力股份、连城数控、吉林碳谷等10家公司的归母净利润均超过亿元,贝特瑞以14.22亿元高居榜首。

9、“莆田鞋”集体商标注册成功
记者29日自莆田市鞋业协会获悉,“莆田鞋”集体商标已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成功注册。这是福建省首个以市级行政区划地名命名的鞋业集体商标。
业界人士认为,这标志着莆田鞋业从“莆田制造”向“莆田创造”转变,将有力促进莆田鞋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有关部门表示,接下来,将对不自创品牌又不申请无偿使用公用品牌“莆田鞋”而进行假冒名牌的一小部分小作坊,则予以坚决打击。

10、近600只私募产品“解除警报” 部分头部私募已加仓
随着A股市场企稳,私募被迫减仓或清盘的压力明显减小,加仓迹象逐步显现。
Wind数据显示,相比于3月15日,目前已有近600只私募基金产品净值升至0.8元以上,被迫减仓压力减小。与此同时,据私募排排网统计,截至3月18日,头部私募(规模超过50亿元)仓位水平环比上一周小幅上升。记者采访获悉,沪上一家百亿级私募旗下曾跌破预警线的产品近期已经稳步加仓,目前仓位超过七成。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开园时间:6.21-8.1活动地址:门票价格:20.04转发此微博并艾特两位好友,将从中抽取三位牛奶自选盲盒*1(拆卡专除外)盲盒活动期间禁止任何形式的买卖换物
  • 开课吧创始人方业昌发公开信称,自己已借了10个多亿救公司,之前有公司账户被封,所以先把全员转出和分散到不同子公司降低风险,未来3个月不敢保证薪水都足额准时发放,
  • 而我就不一样啦,直接带我自己出去玩,去看不一样的风景,吃不一样的美食,走一走路,这才叫放松。 放一张17年和大玲夜游紫金花的照片,那个时候看起来还很年轻哦!
  • 昨天在机场飞奔了一个小时比八百还拼命 今早起床腰酸背痛手臂酸 在飞机上看了报纸和欧维的前十五章 欧维让我又哭又笑 这是我第一次在微信读书上给文段划线 很久没有一
  •  弥陀教我念弥陀 口念弥陀听弥陀 弥陀弥陀直念去 原来弥陀念弥陀 这首偈子是夏莲居老师写的,今天我们就这首偈子做一个详细的解释。目的就是要让大家知道
  • 但他们的容易暧昧是挑人的,因为双子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喜不喜欢对方,所以他们比较倾向的会是主动追求,被追求的话往往很不珍惜,且会看对方不顺眼,总感觉自己遇上的全是烂
  • ” 神经大条的我不曾细想,不说以前,小叔离婚后,二十亩地,一个病汉,加一老太,需熬过怎样的艰辛劳作,一把又一把地把庄稼收回家,起早贪黑,不顾病体,烈日炙烤,甚至
  • 搜狐娱乐#2021媒体眼中的艺人好感度调查# 新鲜出炉~时代少年团喜提好感艺人,让媒体赞不绝口,少年们未来可期[鼓掌][鼓掌][鼓掌]“七个人都十分谦虚有礼,元
  • 前段时间看王牌再加上微博里的评论对她的感觉特别不好直到听万茜小姐姐弹唱《敬你》直到看她打着架子鼓唱《不红》直到读到她写给姐姐的话“万茜征服这个世界的方式最独特
  • 虽然是自家生意,但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想弹就弹,不想哄着也不动,还要找理由,“风骨”可真是个好借口……但还真是三娘那句话,盼儿不是你娘……2⃣️和那个油腻男人
  • 有宅容身,有园寄情,在这诗画之境的生活景致中,带你回归那份独一无二的美好。璞樾门第,不仅是一处居所,更是一种自在和自得的理想人居方式,约14万方新中式园林,让你
  • 希望你和六月一样,马上就来到我身边呀所有热爱的事情都不要留余地,六月你好下楼收了一个快递,是六月温暖的阳光☀️六月,请一定照顾好我这个小朋友呀往后的30天都是六
  • 从7月30日起,株洲市交通运输局“一办七组”指挥专班正式发挥功能,各负其责各显其能,一双双眼睛,一台台电脑,组成了一个个战斗员,上传下达,发号指令,上报数据,下
  • 【守住钱袋子 护好幸福家丨2022年防范非法集资宣传】基本概念介绍非法集资的定义和基本特征根据《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非法集资,是指未经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依法
  • 大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举行新党员入党宣誓仪式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深入推进“喜迎二十大,忠诚保平安”主题实践活动,广泛激励广大党员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和
  • #AIR空气币[超话]##AIR空气币[超话]##AIR空气币[超话]##AIR空气币[超话]#7个月的等待 7个月的期盼 7个月的坚持 7个月的付出 7个月的
  • 新股发行一览表新股基本面一览科创板迈威生物:一家创新型生物制药企业,主营业务是治疗用生物制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2021年-2023年,国内聚苯乙烯行业产量、消
  • 很喜欢这样一个人夜里出来走走,感觉是真的很舒服,对,舒服一个人,一支烟,一首歌,就这样重复着就好,脚下不要停,也不管方向从开始的心悸到最后的享受,享受这份安静,
  • #凯源[超话]# #山水逢时溯渝声# 夏秋十周年个人礼包公告礼包共40+ 线下x40 线上x3 715当天随机在评论区抽取1️⃣审核时间:6.25 20:29
  • 注意眼影,腮红,新手用粉质,铅笔型的眉笔和眼线容易操作。留意眼影,腮红,新手用粉质,铅笔型的眉笔和眼线轻易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