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4日新增本土死亡51例#51位死亡的阳性老人,与1位101岁求助的阳性老人,对比鲜明。上海当学扁鹊治未病,帮助老人当在程序上前置,老人一人独居且骨折,说好转运但到今天并没有。家属再次吁请,上海卫健委和张文宏当有针对性措施,真正帮助下可怜见的老人们!

73岁儿子已到方舱帮不上!//@小麦麦格:凯雷谢谢您,老人是我老公的奶奶,这几天我们全家因为这件事焦虑万分!公公现在人还在方舱医院观察。全家人束手无策,谢谢您为我们发声!万分感谢您![泪][泪][泪]
 
51位老人死,平均年龄84岁,最大年龄100岁!死亡直接原因都不是新冠,51位老人死亡的直接原因均为基础疾病。所以说,所以说,上海卫健委,请集中投放下资源,照顾下得新冠的老人!——这一位,静安区101岁的老人,独自一人又摔倒骨折,并感染新冠无人照顾祈求送医无果,家属求助!——而接近居委会人士回复我,是居委会主任发现老人摔倒,并送急诊,而且昨天就安排转运到医院或有条件的方舱。
 
但是,但是,家属方今天早上发我信息:“老人到现在还没有转运!一个人在家硬扛! 居委凌晨2点派人去看下。早上送了早饭”,还是求助能入院。对比家属和居委会的说法,家属焦虑是真的,因为毕竟101岁,生于1020年代,比黄埔军校年龄还大3岁,比我老家富平立诚中学也就小1岁,也是人瑞,需要的照顾,真不能一个人在家,已经因为七十岁儿子染新冠被带走自己一人在家摔倒骨折,现在,百岁一个在家,真不再摔第二次!而居委会说照顾也是真的,居委会主任带义工上门探看,带去急诊,而且家属也证实,半夜去探望,早上送早饭,居委会也做到了仁至义尽!
 
现在是上海卫健委的政策要调整下,上海医生张文宏接受央媒访问一直在强调阳性老年人死亡的“基础性疾病”这一要害因素,说的都对!————但坐言起行,老年人为什么感染后,死亡率死亡人数连续多日攀升,当然是年纪太大器官衰竭,但如果,加大照顾力度,将染疫老人不是送到方舱而送到最好的医院,相信能降低一点死亡率,至少延迟死亡,甚至有的老人说不定就能撑过来!上海卫健委,其实应该集中下资源投放,建立一个专门救治八十岁以上阳性老人的方舱或医院,统一照顾,统一管理,集中医护资源,相信这才会帮助到老年人。
 
 
看看这个101岁的老人,家属尽力了,居委会尽力了。也帮助照顾,也一直在安排转运。但转到哪里不清楚,转到方舱,转到医院,都是变数。责任不在家属,也不在居委会,如果针对上海染疾老人,卫健委和张文宏医生能做到提级管理,集中资源,做得比说的好听,就不会有这么多老人和家属,奔波在无谓的求助道路上!
 
希望张文宏医生和卫健委开完发布会,接受完央媒访问,能到一线,走一走,能到静安区这样的居委会实地调研下,听一听看看居委会主任和义工和家属的想法、做法和建议,一定能形成一个较好的做法,相信能上门看看这些老年人,一定能掌握到这些可怜见的百岁老人都有着“较强与各位共存的愿望”!
 
真希望和复旦那个孙教授提出建议“病毒有较强与人类共存的愿望”,上了领导阅读的内部简报一样,上海染疫的老年人也也有着“较强与各位专家共存的愿望”能上达天听!

#上海新增2472例本土确诊16983例本土无症状#【4月24日#上海新增本土确诊2472例无症状16983例#】2022年4月24日0—24时,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472例和无症状感染者16983例,其中846例确诊病例为此前无症状感染者转归,1557例确诊病例和16835例无症状感染者在隔离管控中发现,其余在相关风险人群排查中发现。新增境外输入性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1例,在闭环管控中发现。(健康上海12320)

101岁的老人!那就是生在1920年代,那还是藩镇军阀割据的年代黄埔军校都没成立!百岁老人是人瑞,不是累赘,陕西北路的疾控和街道当帮帮,一旦阳性,别去方舱,送到医院好不!

@静景静静:
【所在城市】:上海市静安区
【现居地址】:陕西北路835弄6号
【求助类型】:急救病人
【求助描述】:101岁老人作为密接者独自留在老式里弄家中骨折!无人看护!
4/22日73岁儿子核酸阳性,下午被疾控带走隔离。101岁老人作为密接者独自一人留在家隔离,联系居委后只有志愿者送三餐。4/23下午老人独自在家摔倒,亲属打电话发觉后联系居委,要求居委送医!现老人肩膀骨折!其他亲属都在封控区和方舱,无法出门!老人居住地为老式里弄,生活设施楼内公用。楼里还有其他阳性密接都在家,不具备居家隔离条件!!请求转移至酒店隔离并要有24小时看护

【我的十五个日夜——一位基层医务工作者的自述】 作者:贾海娟

万柏林区第三轮全员核酸结束,终于有时间坐下来写点什么了。回想在过去的两周时间里,第一周我是作为一名居家隔离人员足不出户,第二周是作为一名基层医护人员走到战疫前沿。这两周的心路历程,历历在目。

“醒醒,咱们三号楼被封了!”这句话倒现在还记忆犹新。这是4月4日晚11时孩子爸爸推醒我,用一种很低沉而又严肃的声音说道。此刻的我已经陪孩子熟睡。虽然睡眼朦胧,但听到这个消息着实吓了一跳,一下清醒了。

4月3日上午小店区查出新冠阳性病例,随即我科负责的便民核酸采样点当天上午采样的市民骤然增加,下午我就去了单位和同事一起忙碌开来。4月4日全天在采样亭,此时的人员也较前一天有所增加。好多赋了黄码的人员都电话咨询要采核酸。4月5日是假期的第三天,可想而知,返校学生,返工人员等等,人数只有更多,工作只会更忙,已做好大战的准备。

可谁曾想,4日晚就封了楼,想到危险就在身边,恐惧、害怕这是当时的第一反应。后来业主群里社区工作人员就让3号楼的居民入群,修改房号,通知事宜。带着一种未知,听候安排。随后,社区工作人员挨家挨户敲门,登记信息,安门磁。隔着门的对话,好似我们已经是危险人群。人们往往对未知的事情表现的更加害怕与无助,心里总会胡思乱想,楼里有确诊?有密接?还是……为什么封楼?一边是未知,一边是理智。被封,意味着不能去单位,因为之前已经安排我作为核酸采样人员,点位也都确定好。我赶紧给中心主任打电话,汇报我的情况,不能影响工作。

5日,3号楼群里人们都在问什么情况,你一言我一语,猜忌着,不安着,怒骂着,担心着……后来社区工作人员说楼里有密接,但已经集中隔离了。让大家居家,上下午报全家人体温,不要随便开门,因为有门磁。下午会给大家发新冠抗原自测试剂。一整天都在关注官方的新增人数,生怕是我们楼里的那个密接。同时不停地在3号楼业主群和单位工作群里穿梭,电话咨询核酸采样的人也越来越多,无心他事。静下来又想我有没可能和密接同时乘坐电梯?可即便没有,一楼等电梯时总会都待过,会不会被传染上?因为也担心,每天老老实实地量体温,上报网格员。

6日看到新闻万柏林新增一例,但是在哪?是否在我们楼?又不安起来。下午终于发布了病例活动轨迹,悬着的心又落下来了。同时5、6日两天便民核酸采样点的人数将近300人,这么忙碌自己却出不去帮不上忙,担心人群的聚集引发一些问题,只能电话协调与汇报。

7日,全员抗原自测。就这样心情向过山车似的度过了5、6、7日。“起来收拾东西!”熟睡中被一阵敲门声与叫喊声吓醒,心咚咚咚地跳个不停,以为密接确诊了,让住户收拾东西去隔离酒店呀,孩子咋办?上课咋办?衣服也没披,就到门口听社区工作人员的叮嘱。老公说你也不怕着凉,“让出来拿东西。”此时已凌晨四点,距离封闭已经第四天了,叫醒孩子起来检测。阴性,又能长长地舒口气,踏实睡觉。

8日,业主们已经开始断粮断菜以及一些生活必需品,在群里开始述说着各自的境遇。社区党委书记张晓琴告诉了大家几个好消息:⑴192户425人全部阴性⑵本栋楼密接已五次核酸均为阴性⑶筹划送菜送吃的给大家。我们欢呼着,像个孩子。我们深知社区工作人员的辛苦,已经忙碌了几天几夜,下午还要安排送菜事宜。在这里,真的真的非常感谢他们。192个住户的需求尽量满足,即使自己已经累得精疲力尽。业主们也很感谢他们,个个都体会到基层人员的辛苦,纷纷要求解封后加入志愿者行列。

有了书记的定心丸,我也不像开始那么害怕了,相信政府,一定会带我们度过难关。两次全员核酸全部阴性,12日傍晚我们终于解封了。

也许多难兴邦,13日下午15时清徐县韵达快递员检出新冠阳性,神经又绷紧了。当晚22:55工作群里开始统计收快递职工,科室在岗人数。不一会儿,主任打来电话,通知3:30小区门口等候被院长接到单位。疫情就是命令,起来收拾,准备复岗。此时距离我解封才刚刚一天。

14日凌晨4点,同事们已经到单位开始准备物资,穿好防护服去给各社区报上来的快递从业人员采核酸。上级要求9点以前采完,时间紧,任务重。十个同事兵分两路,以最快速度抵达采集点。此时被采人员已排好长队。半夜呼呼的风刮着,每消毒完一次,就觉得越发冷。终于快采完了,此时天空也泛起了鱼肚白。可是社区工作人员还有几名快递人员联系不上。不停地打,不停地问被采人员有没认识的赶紧联系。零零散散,一会儿来一两个,终于八点多结束了。此时只剩下我和另一名同事。也许刚上班,都没觉得困,接着又是一天一夜的大班。一周没到岗,好多事,接人的救护车是一趟又一趟,回来都得给司机师傅消杀。想着可以在单位最需要人的时候尽自己的一份力,苦与累就都抛之脑后了。

17日14:26通知第三轮全员核酸,16:27全体职工马上单位集合,做准备。有的贴试管码,转运箱码,有的分发物资给社区工作人员,有的上门给不方便出门的和封控区人员采核酸,转运人员培训开会。大家忙碌着,但又分工明确,井然有序地进行着。

18日全员核酸顺利完成龙腾社区信用社宿舍采样点的工作,看到每个工作人员娴熟的动作,高效的组织与居民自觉有序的排队,我身为其中的一员感到无比自豪。

截止截稿,我的同事们有的已经连续三天披星戴月采核酸,有的还在清徐支援。我也只是在尽自己所能,完成上级交给我的任务。愿疫情早点结束,你我皆安。清徐加油,太原加油,山西加油,中国加油!

22年前三人出道。
如今的三人都已经40岁加,除了最年轻的HEBE,刚刚满39岁。

一直以为最早结婚当妈妈的是任家萱,一场意外火烧,毁容,结婚离婚,现在也重拾信心,找了一位比自己年轻的男朋友。

陈嘉桦一直男人性格,确想不到找了一位圈外老公,生了儿子。

实力最强的田馥甄依然是单身,林俊杰告白这么多年,俩人还是不触电,3月30日是田馥甄生日,三人同时发了微博,这种友谊非常难得,非常可贵。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六祖坛经》10段经典偈语 (1)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 何期自性,本不生灭;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本无动摇; 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2)
  • 【四歲童或假陽性 「清零」在望】 新冠肺炎疫情「清零」有望,本港昨新增一宗輸入個案,連續三日本地零確診。不過,上周六確診而感染源頭不明的四歲男童,多次覆檢均呈
  • #北奥夫妇[超话]# 28岁学会担当 小伦紫说: 一、在我的字典里就从来没有退缩两个字。 二、有话直说,有梦敢做。从不纠结,决不犹豫。 三、心向美好,万事皆
  • #原创美丽的莲花诗集[超话]#【古代经典中五字对偶名言】(38)---国学经典八言录 ●世道有兴衰;人生有输赢。 ●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 ●弓硬弦常断;人强
  • #烨斯[超话]# [心]#烨斯 心动无限# 2021.05.27 搬家vlog 行星图钉:(从左到右)木星,土星,月球 天文知识科普(来源网络): 木星
  • 单眼皮的我贴了三四年的双眼皮贴,一把辛酸泪,[允悲]贴到眼睛又肿又痒还松弛。 老早就想割,下不了决心,又对医美这行业不熟,直到遇到一个做医美行业的朋友,自己也想
  • 【天汕高速沿线这4个收费站下午恢复通行!明天开始第二批收费站改造️】 今天(6.5)上午,记者从广东省交通集团所属天汕高速获悉,其管辖路段(G25长深高速天汕
  • GRE,全称Graduate Record Examination,中文名称为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适用于申请世界范围内的理工科、人文社科、商科、法学等多个专业的
  • #苏州游# 慢慢的慢慢的, 力力子的苏州游进入尾声, 对苏州城的喜爱一天天生长。 今天是独游的一天,独自漫步在苏州的大街小巷,打卡斜塘老街、东方之门、李公堤、
  • #曾伟权[超话]##有故事的人##盛世美颜好可爱# [流金岁月][时尚剧集定妆照] 1.一袭西装、礼服衬托出权哥英俊的轮廊,还透出潮流的气息,好出众。[憧憬]
  • [星星]高考期间内蒙古自治区天气预报来了![星星]关注天气变化,不打无准备之“仗”! 高考期间,受高空偏北的低涡影响,我区自西向东有冷空气影响,多有分散的阵性降
  • 拿破仑思维 拿破仑说:在我的字典中, 没有『不可能』这样的字眼。 其思维的核心就是: 在任何情况下, 都不被外界所干扰, 始终保持自己的主见。 有人问:『人
  • 分享老照片: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深圳。1、1973年的深圳车站;2、1974年深圳中学女学生;3、七十年代罗湖桥头;4、七十年代农妇挑着菜过境去卖;5、1981年
  • 【增幅最高达81%!入围“双一流”后,45所地方高校经费盘点】 ● 自2017年9月“双一流”名单公布至2019年,地方高校入围“双一流”后办学经费3年间平均增
  • 看了个奥特舞台剧 看太入神了没心思截图TT一点可爱奥和感动奥 看哭了两次 一次是人类父子的拥抱,一次是捷德抱住了颤颤巍巍的贝……唉 希望小陆真的能迎来和爸爸在同
  • 【陕西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主任张雷一行 到我区考察】#青白江发布#5月21日,陕西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张雷主任一行赴我区考察调研。张雷一行深入成都国
  • 愿7号语文选择全对,有足够的时间写作文,数学把会做的全做对 愿8号英语阅读人品爆发,选出来的全选对,蒙出来的也蒙对 愿9号你们都可以考到自己需要的等级,我也会竭
  • #咸阳 一路咸阳#【棚顶发电 棚下种菇[good]】这是“农光互补”发电项目,这里实现了“棚顶光伏,棚下种菇”的“农光互补”模式,这里是#咸阳# 彬州市新民镇光
  • #汉中招商事# 【中国中医科学院宁强天麻博士工作站揭牌成立】5月29日,宁强县举行中国中医科学院宁强天麻博士工作站揭牌暨宁强天麻标准战略联盟签约仪式。   陕西
  • # 殷殷嘱托催奋进 乘势而上开新局#【“殷殷嘱托催奋进 乘势而上开新局”网络主题活动启动】5月11日上午,由陕西省委政法委、省委网信办主办,群众新闻网、陕西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