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道# 【我命在我不在天,道教修行是如何“得道成仙”的!】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以得道成仙为最终旨归,无论外丹术还是内丹术都只为了修道成仙。只有长生久视、成仙成真,才能标志着得道。道教因其追求长生不死的神仙思想而区别于世界上的其他宗教,故又被称为神仙道教。

“仙”在中国古代神话和宗教中认为是靠修炼得道而长生不死的人,或是能达到至高神界的人物。《说文》:“仙,人在山上貌,从人山。”《释名•释长幼》中有:“老而不死曰仙。仙,遷也,遷入山林也。故其制字,人旁作山也。”《说文》解释“僊”时又说:“僊,长生僊去,从人僊。”僊,本意用作动词,表示“轻舞飞升”之意。如《诗经•宾之初道》中有:“屡舞僊僊”。“仙”字,早期都写作“僊”。神仙的概念,最早追溯到《山海经》、《列仙传》等中的神话故事。

道家道教经典中也有对于神仙的描述。例如,《庄子》书中有很多关于神人、至人、真人、圣人的描述。《齐物论》说:“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冱而不能寒。”、《大宗师》:“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受而喜之,忘而复之,是之谓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后来道教的有关仙的思想可以说最早是继承于这些观念。例如,葛洪说:“列仙主人,盈乎竹素矣。”(《论仙》),“若谓世无仙人乎,然前哲所记,近将千人,皆有姓字及有施为本末,非虚言也。”(《对俗》)

“成仙”的追求自古有之,只不过道教将神仙之说理论化、宗教化并且实践化了。悬置道教“得道成仙”之现实是否可行不论,事实上道教的神仙观念和“得道成仙”的追求蕴含着丰富的生命美学的意蕴。这种美学意蕴体现在“逍遥”二字之上。体现在道得仙成的精神境界之逍遥、生死观念上的逍遥、追求成仙路径之逍遥。如此“逍遥”的美学意蕴对于现代社会中,异化、物化的个人来说,无疑具有着纯净心灵的作用。

一、 得道:精神之逍遥

中国人的国民性格中,有对自由自在境界追求的“逸”、“游”的性格。在飘逸、游弋、逃逸、出游的同时,也具有着寻找精神家园的“归”、“返”的性格。道家道教所提倡的“道”正满足了人们“出离”与“回归”二争力的融合。

老子所述的“无形大象”之道,“先天地生”而孕育万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具有着“弱”、“柔”、“虚”、“静”、“冲”、“朴”等特点。道“惟恍惟惚”,无法用逻辑语言来形容,故在老庄那里“运用了大量的形而上下混然不分的‘大象’来投射出、引发出至道的意境。像‘冲’、‘虚’、‘谷’、‘水’、‘婴孩’、‘风’、‘山木’、‘解牛之刃’等等。”

而一旦把握了道、体道之后,便可以逍遥而无待。“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庄子•大宗师》)

而“道”不是一个高高悬起的神秘之物,道可以体现在任何人、事、物之中。“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邪?’曰:‘在稊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屎溺。’东郭子不应。庄子曰:‘夫子之问也,固不及质。正获之问于监市履狶也,每下愈况。汝唯莫必,无乎逃物。至道若是,大言亦然。周遍咸三者,异名同实,其指一也。’”(《庄子•知北游》)

正因为“道”是周遍咸的,所以体道的“逍遥”不是厌世的或者是形而上的。也没有人能够在实在的意义上离世独立。如此体道的精神样态是“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睨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庄子•天下》人生的境域,无论悲苦喜乐,就是道的境域。没有什么形而上的终极,世间就是终极。如此之体道是真正意义上的逍遥。

这种周遍咸的道的观念进一步发展,成为了道教身国同构、经国理身的观念。例如,葛洪说:“一人之身,一国之象也。胸腹之位,犹宫室也。四肢之列,犹郊境也。骨节之分,犹百官也。神犹君也,血犹臣也,气犹民也。故知治身,则能治国。”(《抱朴子内篇•对俗》再如,杜光庭曾说:“老君垂教,以清静为用,无为为宗,清静则国泰身安,无为则道成人化。”

二、 成仙:生死观念之逍遥

道教重视“生”,重“人”,重“肉体”。如:《太平经》说:“天地之性,万二千物,人命最重。”《无上秘要》卷五说:“天地万物,人为最贵也”、“夫人是有生最灵者也。”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说:“夫禀气含灵,唯人为贵。”葛洪的《抱朴子内篇》说:“有生最灵,莫过乎人。” 道教注重对人体生命的保养、“保精爱气啬神”。

《太平经》说:“人有一身,与精神常合并也。形者乃主死,精神者乃主生。常合即吉,去则凶。无精神则死,有精神则生。常合即为一,可以长存也。常患精神离散,不聚于身中,反令使随人念而游行也。故圣人教其守一,言当守一身也。念而不休,精神自来,莫不相应,百病自除,此即长生久视之符也。”(《太平经合校》卷一三七~一五三《太平经钞》壬部一九上) 追求肉体不死、羽化升仙,表现出道教企图达到对于生命的自主自控,即身成仙的逍遥自在。

一方面,道教非常重视肉体;另一方面,道教亦表现出在境界上对生死问题超越的“逍遥”。一般观点认为道教和道家的生死观是矛盾的。例如认为葛洪重肉体长生,而庄子就是对死置之度外。其实,葛洪是从修仙的迫切实践角度来谈生死、成仙。他怕人们不重视“生”,错过了即身成仙的机会,人唯一能够把握的就是生命。葛洪说:“天之大德曰生。生者,好物也。是以道家之所至秘而重者,莫过乎长生之方也。”(《抱朴子•勤求》)而庄子讲的是一种“亦可……亦可……”的境界。拥有一种“无待”、“无累”的境界,便亦可接受生,亦可接受死。“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庄子•大宗师》)“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

虽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庄子•齐物论》)在对待形神问题上,陶弘景也有“亦离亦合”的观点。陶弘景说:“凡质象所结,不过形神。形神合时,则是人是物;形神若离,则是灵是鬼。其非离非合,佛法所摄;亦离亦合,仙道所依。” 简单地说,佛教生死观的思维方式是“非……非……”的双遣方式,从缘起入手,让人体悟“空”,从而破我执、法执。道教的生死观讲究形神亦离亦合,亦可离亦可合。思维方式是“亦可……亦可……”、“方……方……”。讲究一种对肉体生命的自控自主,讲究修炼之方法,同时又对肉体生命并不执着,对得道成仙、长生不死的目标不存在“机心”,天然自然,随遇而安,逍遥自在。

其实,在道教修炼成仙的过程中,如果存在着对“生”执着的“机心”,就会存在着羁绊和束缚。“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庄子•天地》)当“生”成为一种束缚心灵的追求目标,人就“有累”、“有待”,心灵的世界就会背遮蔽。“富贵显严名利六者,勃志也。容动色理气意六者,谬心也。恶欲喜怒哀乐六者,累德也。去就取与知能六者,塞道也。”(《庚桑楚》)这样就达不到体道的逍遥自在,就一定不会“得道成仙”。只有超越时空、超越生死、物我两忘的“撄宁”之逍遥境界,才能成就最终的“得道成仙”。

三、 以何得道成仙:方法之逍遥

道教是一个非常重实践的宗教。要达到“得道成仙”,有许多的方法,如符箓、咒语、服食、房中、存神等等。然而只有到达方法上的超越与逍遥,从依技成仙转化为依艺成仙,才能真正得道成仙。

实践证明,存有机心的外丹服食等技术方法,不能解决得道成仙的问题。故道教非常重视内丹术,强调性命双修,重视内在精神涵养与外在炼形体和服食的结合。

在精神内养的方法上,《庄子》重视心斋、坐忘。“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耳止于听,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庄子•人间世》)“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庄子•大宗师》)。

道教修炼中也重视这种“忘”、“斋”、“化”的内在精神涵养方式,如谭峭说:“道之委也,虚化神,神化气,气化形,形生而万物所以塞也。道之用也,形化气,气化神,神化虚,虚明而万物所以通也。是以古圣人穷通塞之端,得造化之源,忘形以养气,忘气以养神,忘神以养虚。虚实相通,是谓大同。”(《化书》)

“技”,只是纯粹的方法;忘掉“技”之后的“艺”,是融合了“道”的出神入化的“逍遥”。在《庄子•达生》中讲的“削木为鐻”的巧匠梓庆的故事,《庄子•田子方》中宋元君将画图的故事,以及《庄子•养神主》中著名的庖丁解牛的故事,讲的都是在如此心斋、坐忘、体道工夫之下,使得无论是雕刻、绘画甚或是解牛,都成为鬼斧神工的“艺”而非仅仅是“技”。“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庄子•大宗师》)

道教“得道成仙”正是在此多重“逍遥”的美学意蕴下,才真正具有了“我命在我不在天”的气魄。

文章来源:网络资料

我朋友这几天也在看#风起陇西# ,我们俩时不时在一起讨论剧情。她觉得这部剧实际上在拍的是权谋,最好看最精彩的部分也是司闻曹的办公室政治,所以为什么这部剧还要把宣传的重点放在三国谍战上呢?
我觉得其实是因为视角。
因为这部剧真正在说的是小人物,卷入两国博弈,在缝隙里挣扎的小人物。而小人物的身份跟所经历的故事,是在谍战背景之下的。

很多权谋剧,主要描写的都是大人物在庙堂之上的权力斗争,他们倾轧政敌的计策、攻打敌国的大计,精彩的都是谋划本身,是大人物平衡利弊运筹帷幄的设计。而那些将他们计谋实践的执行者,那些暗探、将士、杀手、粮草筹算、传话人,往往只是谋划的“背景板”,只出现在对大人物“汇报”的过程里。

但一个计谋能得以完成,总有一群执行者,为了这个关乎天下的大计谋,奔走付出,甚至牺牲一切。《风起陇西》就是把视角的重心,放在2个“执行者”身上。
这一次,这些手段高明的计谋,反而成为了“背景板”,虽然自始至终贯穿了故事,但并未着重刻画计谋的产生跟运用。因此才会用大量的对白,通过人物对话告诉观众,这些计谋的运作。
也决定了主人公任务的由来、障碍的设置、目的的产生。

路阳也是用这样的手段来强调【对弈】——“谁人手中子,扮作弈棋人”。

是的,整部剧其实都在营造一种感觉:这是一场两国博弈的棋盘,主角只是棋子,操控棋子♟方向的大手隐身在故事背景里,你可以把两只大手看作上位者,也可以看作命运。两个国家的对弈,只有立场,没有善恶。

剧里对于“立场”的设定也非常有趣:
两国博弈——西蜀vs曹魏
两派争权——诸葛亮vs李严
两方斗狠——司闻曹vs间军司
两个男主——陈恭vs荀诩
男主的两种方式——背负重压、利用诡算vs追求赤诚、执着正义

这些多层次的两方立场,共同塑造了一个庞大、复杂的棋局。
《风起陇西》实际有四条线,分别是【权谋线】、【谍战线】、【查案线】、【感情线】。
前几集确实显得叙事节奏散而乱,就像是一团乱麻,只能看到四个线头。但当你把四条线的信息做了梳理,就能将这四条线缓缓拉直、舒展,看清楚每条线的脉络。
就像是把棋盘缓缓铺开,横平竖直的给你划分了阵营,随着剧情的推进,下棋的感觉就越来越明显。

每个人物的命运都在这棋盘格里被困住、在纵横。他们有些明白自己是棋子,有些则以为自己在下棋,更有些以为自己能做那幕后大手。
比如:
李邈以为自己在跟冯膺博弈,企图架空冯膺,自己掌控司闻曹,以赢得李严的倚重,实际上跟他对弈的只有一个高堂秉。
冯膺并未将李邈放在眼里,他只担心荀诩会因为对真相执着,想要查案授权,而变成李邈利用的工具。只有高堂秉在狠狠算计,如何利用阴缉的投靠,李邈的性命,换取自己在司闻曹安全稳固的地位。

李严以为自己在跟诸葛亮博弈,企图以扳倒诸葛来满足益州集团的利益,实际上跟他对弈的只有一个冯膺。
冯膺看准了李严自大、重情的弱点,在李严面前以弱示强,尤其是送琴这一段,步步拿捏,看似顺着李严的意顺水推舟,实际上是“制造需求”,以感恩带出送琴,以送琴带出柳莹,达到将间谍送入将军府的目的。

而诸葛博弈的对象从来就只有曹魏(在本剧,暂不涉及东吴),作为棋局真正的布局之人,他藏在大幕之后,剧里有一个镜头是拍他在李严身后上台阶,那里他的倒影在水中,头顶压着黑云,有一种山雨欲来的沉重感。一国之重都压在他肩上,而他还要为李严的傲慢分心,疲惫刻在他的眉心,我觉得那一幕拍的真好,我看见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八个字。

而那些被“对弈”的棋子,尤其是“弃子”,有很多细节能体现现实的残酷。
比如“最不重要”的小卒廖会,他因为一场政敌的嫁祸被害死,狐忠踩到他流在地上的血,甚至还要嫌弃的在地上擦一擦,好不沾脚底。来祭奠他的只有重情义的上司荀诩跟同事裴续。
比如为了保护林良离开报信,选择牺牲的蜀国小分队,死前金队长跟士兵们说;“天气真好。今日殉国,不可着敌军衣冠。”战士们脱掉盔甲,慷慨赴死,死讯只成为一句回禀的情报。
比如“死了更有价值”的李邈,他死后李严为他致悼词,冯膺跟狐忠为他牵灵抬棺,而这些都是希望他死的人。在他葬礼上,冯膺借机向荀诩套话;高堂秉则时刻关注着,猜测二人对话的内容;阴缉惶恐,盘算着自己的下场。他的葬礼上他是最不重要的人,连葬礼本身都被作秀跟盘算榨干价值。
比如“弃车保帅”而主动求死的翟悦,为了保护自己的爱人陈恭,保全计划万无一失,她用哥哥给的毒刀自尽,迎她回家的葬礼被柳莹看见,连她的身份都成为了情报工作里标注、试探讯息。

但那些被撒向棋盘的棋子,又往往是最不容小觑的,因为谋划是利益的权衡,是概率的计算,棋子本身是被看作没有感情,只承载着任务的客体。
但一旦落子,棋子便有了自我意识,他们的情感不足一提,不会被记录下来,却往往会影响到整个棋局的胜败。

这也是为什么路阳在拍“感情线”的时候,用朦朦胧胧,像罩了一层纱雾一样的滤镜。
不论是回忆里陈恭、荀诩、翟悦三人的对话;还是荀诩初遇柳莹的情节;还是郭刚想起自己跟陈恭踢蹴鞠的细节;甚至诸葛亮在荀诩年幼的时候说的那一番话,这些场景如梦如幻,看不清楚,宛如心境。
这些虚幻,对应着残酷的真实,对比萧肃、暗沉沉的现实画面,这些感情线犹如倒影,是被美化过的梦幻,但也催动着主角们个性与立场的成型。

感情线的脉络,注定了翟悦是陈恭与荀诩的羁绊、荀诩对柳莹动的心、郭刚对陈恭的美好滤镜,跟荀诩受诸葛影响,一直以来刚直、正义的轴。
人心是最不可控的。
尽管是棋子,但棋子也有自己的情感,经历过往,尽管被命运之轮推着往前,但只有他们的心知道,自己想怎么前往。
就像荀诩在受刑的时候,说的那句“我相信的是自己的心。”

而荀诩,这个看似完全不在权谋之中,又深陷权谋漩涡的人,他作为剧里唯一一个一直坚持用“明面上”的手段来解决问题,推动剧情前进的人,实际上也很明白“人心”的偏差,他不是不懂这些权谋之术,他只是不愿意与之为伍。
除了陈恭,他不相信任何人(等他查清楚陈恭的父亲为冯膺所害,或许连陈恭都不会再相信)。他游离在两个派系之间,在两方人前各自透露一些讯息,所要的不过是“给我一个授权,我想查清楚。”
因为“最重要的是人”,而人要的就是公道。

这么多方都以他为棋子,李严在冯膺找来之前问狐忠“荀诩可靠吗?”这句话很值得玩味,荀诩不可靠,则司闻曹没什么能人,外强中干不值得重视,荀诩可靠,则真相迟早水落石出,不能以李邈冒险之举为证。
冯膺多次都有办法除掉荀诩,但始终在尝试拉拢,赢得他的信任,因为这些实际用肮脏手段的人明白,一旦天下事平,真正可以倚靠治理国家的,仍需要荀诩这样坚持原则的赤子之心。
冯膺此人城府极深,但少有的几分柔情只给纯粹之人,一个是孙令,一个是荀诩。保护荀诩,实际上是保护这些赤诚的火种,不让明亮散去。

而陈恭,他的悲情在他踏入曹魏的那一刻就注定了,他一直内敛全部情感,不让情感影响判断,因此整个角色如默如雷,看似不动声色,内心大地惊雷。
他甘为棋子,为了更大的抱负,不惜放弃最大的自我。他在跟冯膺详谈后,相信了冯膺,因为本质上他们是一种人,是为了大义能放弃种种的人。他也好冯膺也好,为了攻敌,就得比敌人更狠辣,哪怕那个代价是自己。
他唯一一次释放,是看着病床上的荀诩,回答他“悦儿是怎么暴露的。”在那个情况下,考虑到荀诩不能动气的状况,他完全可以换一个理由,比如被黄预现场抓获,但他如实回答,令荀诩痛不欲生。因为他实在无法忍耐了,他认为翟悦的死是因为荀诩的密会,以及自己想救她的冲动。
那一刻全世界,只有荀诩这一个人能感同身受他的痛苦,而他实在再也无法独自承担,太痛太痛,他需要释放,哪怕是对着这个情况下的荀诩。

我猜测他最后应该如翟悦那样,为了保护他在乎的人或者任务,从而牺牲。但无论怎样,陈恭已然站在棋眼,成为了整盘对弈中最重要的一个变数。
就像郭淮说的“人心不可控”。当他自信满满的说这句话的时候,也一定没有想到,这颗他以为拿捏在自己手里,参透了“心境”的棋子,也能将自己的军,成为这盘大棋上,跟自己对弈之人。

把那些庙堂的高远放在背景之中,着眼在小人物身上,而小人物的生死、喜怒、抉择,竟然真的能影响到权力斗争,改变乱世风云。
渺小棋子的情感,亦厚重如山。这或许,就是路阳想要拍的,不一样的“风起”吧。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修道要把心沉淀下来》



有等色徒暗盘算,娶个美妇赛天仙。日夜追欢永不离,就得色劳死也甘。修行合他不一样,只怕色心未除完。二六时中用工夫,时时刻刻加防范。略有一刻失觉察,色念一动精神散。神散一定落苦海,定入轮回改头面。昼夜忧愁这件事,除尽才了平生愿。

人们常说,“学道一年,道在眼前;学道两年,道在身边;学道三年,道在天边。”以前不明白这段话的意思,觉得这是因为很多学道之人生了退心,所以越修离道越远。那时候的我刚刚入道,面对信众的疑问,也难免要板起一副我比你修行更高的嘴脸。

伸出手指头算一算,自己穿上这身道装也有七八年的时间了,若论修行,我不见得比谁高,扪心自问时自己甚至都不敢称修行。因为越是学得深,越觉得大道玄妙,恐怕穷极了一生的力量也难以摸到边际。此时,才真正理解的“道在天边”的含义,于是便又生出一层的精进心,希望可以通过努力离道更近一点。

《除欲究本》后面会有很多这样的故事。第一卷都是这样的俚语、顺口溜。到第二卷开始就是故事。这个故事就是夫妇两个想修道,两个都觉得子嗣已经有了,晚年没啥牵挂了,修行是好事,也都下了狠志,最后把床分开了。可是这个不坚定,过了一阵子又合到一块,合到一块之后又后悔,又发一个狠志,要坚定道心修行,就又分开,如此反反复复。还有的修行人上山要清修,害怕自己有了退心,所以在石头上写一个“绝”字,绝不回头。结果隔了一阵子往下走,一看自己写的这个字自己都羞愧。无论当时的志气有多大,临到事情上了,到了具体的修行上了,还是生了悔心,不坚定。



如果说你过了这几个月之后不自在,那就继续再过,如果说过得很自在,迅速地找到了,豁然开朗了,我们再到城市中继续我们的生活,继续我们的修行。我们现在更多的是缺少这么一个环节,就是洗心的过程,把自己的心沉淀下来回归生活原本状态的这么一个过程。有了这个过程之后我们再来谈,再来炼性,就这么一步一步地往前走。

我们更多的像一个空中楼阁一样,在细枝末节上,给你再好的粉饰,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因为我们的根没修好。所以这段文字祖师爷一直在强调的就是要从那个根上去走。就是本来做的地狱事,痴心妄想天堂路,想着天堂路,但是事做得不完整、不完满,我们做的事是有漏洞的,那倒不如往低处走,往那个最根本的地方走,往最彻底的地方走。把我们人性,把我们的状态做到最踏实的那一步。然后在这个前提下,我们一层一层地再往上改,我们再建功德,最后我们成仙了道。而不是最开始第一层的功夫没有做,下面的土没有累积,我们就想赶快把塔尖给立起来。

还有包括日常做事也是一样的。像以前我喜欢买书,现在就聪明点了,知道务本了,只要不是当下用的,哪怕再想要也不买。比如说我一定要学外语,好,就买了好多外语书、外语资料。但现在这个原则就是只要不是当下要用的,一律不买,以后我一定要用,那以后再说吧,就尽可能让自己的生活简单。拥有的东西越单纯越好,越踏实越好,越本分越好。不要伸着胳膊往十年之后去伸,往两年之后去伸,往两个月之后去伸,胳膊不要伸得太远,眼睛不要看得太远,先看当下。正所谓脚踏实地,仰望星空,连路都走不好,只能摔跟头,又如何得道飞升?我今天要干什么事,把每一个事都做好了,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好了,你的人生自然是圆满的。



修道,也不见得一定要无欲无求。首先,渴求精进本身就是一种欲求。或者退一万步讲,希望能够撇开各种尘劳,单单去品位一时的清静,这也是一种欲求。欲望这个东西说不上好坏,单单它来的时候学着去掌控它的走向,它走的时候也不要觉得有什么可惜,大有一种“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淡然。我想,既然我们每个人都身处于道中,自然是要努力去证道的,但最终是否能够参悟明白玄理,其实并不是很重要,真正重要的是我们曾用了一生的时间去追求天地玄妙,试图去想明白人之所以为人的原因。

每一个事情都做不好,总是在这儿想着三年以后的事,那这个心永远都是浮动的。每一件事情都做得好像在空中一样不踏实,这是很不好的。把自己的一切妄念都去除,把心变得平淡。现在提倡的匠人精神,其实颇有道家风范,倡导我们就像一个工匠一样,把自己关在地下室雕一个最简单的东西,此时此刻身心就在这个事情上,不起任何杂念,那我们这个道就纯了,修行就到位了,功夫就彻底了。有时候修道就跟一个艺术家做一个艺术品是一样的,是很寂寞的,吃东西、睡觉都看得很淡,想起来就补一下,想不起来就忽略掉就行。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哦,对,今天你们发四公了,那个刚开始的音乐挺吓人的,尤其是那个张哥孤勇者唱的挺好听的。大籽、Lil E - 放空放松再慢慢升空被窝里做一个梦外面的噪音太多说什么
  • 别让坏脾气害了你人人都知道,冲动是魔鬼,可有些人就是不能控制住自己的脾气,遇到一些事情时,乱发脾气,其结果既伤害了别人,又害苦了自己。有些人懂得坏脾气是魔鬼,是
  • 我火速赶来 翻几个有意义的 废话我就不翻了首先我发现他的摸高竟然涨了2cm外号:Kuwaken开始排球的年龄:8岁开始的契机:哥哥姐姐的影响(好耳熟捏)喜欢的食
  •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 鼓掌][给力]天猫#美妆#大牌:水密码去角质去死皮啫喱膏丹姿护肤正品 券后折上折¥19.9 [给力] 包邮 [鼓掌]抢¥20.00券+下单: [给力]双十一红
  • #碧缇福[超话]# ​‎ ͏ 〈康康课程培训〉除了每个‮培月‬训新‮理代‬的必‮课备‬之外我们还会‮定不‬期的有专项技‮培能‬训作图,审‮提美‬升、减肥专‮知业
  • 真是奇妙的缘分我们的支教老师陆阳也要来了《陈情令》播放破102亿,“双男主周年庆”又登热搜第2,评论扎心作为最近几年国内最走红的明星,肖战和王一博两人凭借剧《陈
  • ——柳永《女冠子·淡烟飘薄》麦秋四月,雨后景色清明,夏云如奇峰而多变地依傍着天空。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 还送了锅巴和辣条[鼓掌][鼓掌]P5第一次吃学校的汉堡[泪]吃完了觉得非常有罪恶感P6蒸蛋很好吃 不爱吃里头的肠 还有我爱的大鸡腿哈哈哈[哇]还是鸡腿杀手P7今
  • 滑梯可以自己爬上去再滑下来,单杠可以自己拉住坚持5秒以上了,帮老师收玩具很积极,听故事的时候也有认真听,拜拜歌的时候挥着手转着圈的嗨,洗手 盖印章 拿小本 领贴
  • 三世诸佛在未成佛前的修学阶段,都是先要寻求一位善知识,在他们尊前,就算只得到一偈四句偈的口诀,都会克服种种困难,前去求法。三世诸佛在未成佛前的修学阶段,都是先要
  • 而且女孩子都比较慢热,也许一开始对你表现得兴趣并不浓厚,但随着感情,关注我教你怎么去挽回:#60%的小日记# 1.最近审美的巨大变化是可以接受自己穿凉鞋出门了
  • 看淡岁月的花开花落,只把季节遗留的文字谱上跳跃的音符,续写你我曾走过的人生,不在人海茫茫处,只在倾心相伴的时光里。所有的花开都是岁月的馈赠,所有的相遇都是尘世的
  • 8月3日,勐海警方会同南京警方在南京市将洪某、张某光(男,21岁,江苏宿迁人)、曹某青(男,20岁,江苏南京人)等犯罪嫌疑人抓获,并于当日在勐海县城郊外山林中找
  • 现在,小区物业一到各种果子成熟的时候都会在树干上贴上“已打药,不可食用”的标语,摘果子的人果然少了,有时候瞧着瞧着一颗也没有了,听说是被物业的人统一下树了。雨后
  • 百年一遇的台风 看着郑州的沦陷 心里还是挺害怕的 本想着不出去不给政府添乱 可孩子生着病 百般无奈还是选择出门 看医生今天还是挺顺利的 因为是台风天没多少病人
  • 金钱不会让人变的怎么样,但是它一定是能让你想做自己的事情,将自己的想法实现,将诗和远方统统装入背包。甚至于有时候为了让人更加坚信不疑的走下去,创造出一个更大的谎
  • 腾讯连升两日 当前强弱指数强势#港股Y模型分析#2月1日$腾讯控股 hk00700$ 收报712元,上升 4.48%。【A股收评:创业板指涨0.4%,芯片、光伏
  • 巩固治疗即是治疗的第一年内每月复查眼底结构,一旦病情反复,再予以眼内打针,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按需治疗。所谓OCT可以理解为眼睛的CT,是一项快速无创的检查。
  •   1、交一个欣赏你的朋友,即便在你穷困潦倒的时候反而会更安慰你、帮助你。人的一生很迷惘,在兜兜转转的过程中,可能会得到很多,也可能失去很多,这也许是天意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