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之人不应该求人间十样东西,佛经上说:

一、念身不求无病。身无病,则贪欲乃生。贪欲生,必破戒退道。知病性空,病不能恼,以病苦为良药。

经常“求菩萨保佑我不要有病”,实际上,如果一个人身上没有毛病,慢慢的欲望贪心就会来了。哪一个人不是吃了苦之后才来学佛,想找一条求生之道?有的人年轻的时候不学佛,因为身体好,从来不生病,吃喝玩乐。身体没病,就会有贪欲生出来,慢慢的就会破戒退道,戒律不遵守,道心散去。家里有个精神病的孩子,爸爸妈妈不会退道的,因为他们知道孩子还没救好,所以天天念,等孩子好了,什么都好了,身体好了,接下来就会觉得“可以了,我念好了”,就是退道。知病性空,要知道身体上的病都是空的,身体的病会好。本性才是真的,身体是外围的,内心不能生病。生病的人不要烦恼,因为苦了才知道要修心,佛法界在丛林制度的时候提倡苦修行就是这个道理,不苦的人不会好好修行,吃过苦的人才知道好好珍惜人生。

二、处世不求无难。世无难,则骄奢必起。骄奢起,必欺压一切。体难本妄,难亦奚伤?以患难为解脱。

处世不要求没有难,这个世界上,没有难的事情不要求,不可能的,一波三起。如果没有难的话,这个人就会骄傲,做一件事情成功一件,一定会骄傲。西游记中当年唐三藏取经,观世音菩萨天天在唐三藏头上照看着他,还要经过九九八十一难,世界上如果无难的话,就会骄傲、奢侈,骄奢心生起,就会去欺压别人。一个做什么都能成功的人经常会骂人“你这个人真笨,你怎么都不懂的……”体难本妄,身体就会发难,本性就会忘记。难亦奚伤,难,连伤口都无法愈合。以患难为解脱,当一个人有难再去努力,最后得到成功的时候,才是真正的修成佛。

三、究心不求无障。心无障,则所学躐等。学躐等,必未得谓得。解障无根,即障自寂,以障碍为逍遥。

研究自己的本性,希望求到没有障碍。实际上,如果心没有障碍,所学道业就会慢慢失去,躁进,急躁,必定会没有得到法益而自称得到法益。心中如果没有障碍的学佛,就会觉得自己都是对的。师父让你们问问题,就是让你们有疑问,然后帮你们解决,又有疑问再解决,你们就不会贡高我慢,不会觉得自己什么都懂、什么都能和别人讲。

四、立行不求无魔。行无魔,则誓愿不坚。愿不坚,必未证谓证。究魔无根,魔何能娆?以群魔为法侣。

不求心中没有魔障,人的一生魔障不断,只要有佛的地方就会有魔,只要有善心的时候就会有魔心出现,想去帮助别人的时候就会有阻碍出现,道理都是一样。积累功德如果没有魔障,誓愿就会不坚固;誓愿不坚固,必定未证得正果。不能说魔性没有,因为魔性虽然有,但魔性没有根,在我们的八识田中、九识田中,般若心中是没有魔能够种扎在自己的内心,而只有佛种扎在自己的心中,所以魔没有根,佛有根。希望大家懂得这一点,就会相信,虽然我很难过,虽然我被魔困扰,我天天很难过,但是他一定会去了,因为魔是没有根的,而佛性永远战胜魔性,这就是佛必定能够战胜邪魔。

五、谋事不求易成。事易成,则志存轻慢。志轻慢,必称我有能。成事随业,事不由能,以事难为安乐。

做任何事情,不求容易成功。如果事情很容易成功,你的志气就会存骄慢心。很多人修心,看见了菩萨,马上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学台长给别人看图腾了,最后图腾没看好,自己头痛了。志意轻忽骄慢,一个人很骄傲,贡高我慢,必定会夸耀自己很有能耐,考量事情的成败,也会随着宿业而锐减。一个人骄傲之后不会有很多成功的因素,因为他不当心了。出事的都是不当心的,刚学车的时候不会出事,等到自以为开的很好,很神气,听听音乐,思想不集中,就撞车了。

六、交情不求益我。情益我,则亏失道义。亏道义,必见人之非。察情有因,情乃依缘,以弊交为资粮。

做人的交情、和别人相处,不要求别人一定对我好,给我受益,经常让别人给自己受益,就会亏欠道义。和人打交道,整天想占人便宜的,就是小人;整天想付出的,就是圣人。不要去看别人的不好。要看到任何事情的因缘,人间不管交情和亲情,都是依缘分而起,有缘人才能布施道义。以亏己利他的交情才能得到真正的资粮,让自己吃亏的人,别人才会真正帮助你,你才会吃小亏占大便宜。

七、于人不求顺适。人顺适,则内心自矜。内自矜,必执我之是。观人妄为,人但酬报,以逆人为园林。

与人交往不求随顺适应自己,不要占人便宜,否则容易引发傲慢心。内心傲慢,必定会执著我的正确。一个人以为自己正确,才会做出很多虚妄的行为,所以很多人难以理喻。人只是在酬还业报,不管对谁,不管别人是否适合做你的朋友,都要做功德圆满林。

八、施德不求望报。德望报,则意有所图。意有图,必华名欲扬。明德无性,德亦非实,以施德为弃屣。

帮助别人不要等待别人给你回报。有意图等待别人回报,会活得很辛苦,整天为名,等别人给你面子,慢慢会缺乏道德,把很多好的东西废掉。你对一百个人好,不求回报,等有二十个人对你很好的时候,你会感觉“我怎么这么幸运,怎么有这么多人对我好”,因为你布施的时候没有想到回报。如果你对二十个人好,等待二十个人的回报,哪怕回报了十八个,你心里还是不开心,“这两个小气鬼,我对他们这么好,他们都没有回报我”,两个人就会让你把十八个人对你的好全部去除。所以,不要图回报,也是一个境界。

九、见利不求沾分。利沾分,则痴心必动。痴心动,必恶利毁己。世利本空,利莫妄求,以疏利为富贵。

见到人家的利益钱财,不要想着自己去 分,一想到这里有自己的份,痴心会蠢动,痴心蠢动必定争夺财利,毁损己德。所以不要去争利益。

十、被抑不求申明。抑申明,则人我未忘。存人我,必怨恨滋生。忍抑为谦,抑何伤我?以受抑为行门。

一个人被人冤枉,不求去申辩。申明冤屈,则人我未能忘怀。心存人我,必定会滋生怨恨。安忍冤屈为己谦德,去怨恨自己怨恨别人,你去跟别人讲的时候,心里很难过,越解释反而会伤自己,举一个例子就是伤自己一次。佛法界说“忍辱精进”,一个人忍辱了,也能精进。

(20161005 台灣)

#佛教##每日一禅##佛法看世间##禅语悟道##禅理智慧##佛学文化##修行##禅##佛学常识##传统文化#

北魏太和造像之情缘(上)

文·图◎ 金鉴

本文引用有四张北魏太和造像的照片,拍摄相隔的时间仅数年,然而两张完美无瑕、色彩斑斓;两张碎成数块后复原、色彩黯淡。是谁为我们雕刻了这尊不朽的石刻艺术瑰宝?又是谁将这令人叹为观止的石刻艺术瑰宝碎身数段?请我慢慢向您道来。这尊北京最古老的北魏太和造像,是北京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据今已正好1526 年的历史了,说起北魏太和造像,我与它还有一段难以割舍的缘分。‍

与北魏太和造像结缘

早就听说北京有一座年代久远的石佛,我在《古老而充满活力的都城——北京》大型图册上看到了它的真面目,即刻被这尊充满神韵的石佛震慑住了,它实在是太完美了,我相信每一位见到它的人,都会被它的美所倾倒,都会被它的神韵所感染!北魏石佛雕刻精美绝伦、施彩艳丽,给人视觉以美的享受。而《古老而充满活力的都城——北京》的解说词也深深地感染了我:“希腊艺术和印度佛教混合而成的犍陀罗石刻艺术正式在北魏时传入中国并形成高潮。通高2.2 米的太和佛像方圆丰润,形态自若,体现了这种艺术的影响。这尊佛像又具有自身的珍贵之处,它是按鲜卑族魏孝文帝自己的模样雕刻成的。如此写实的手法,在中国古代艺术中极为罕见。”
带着美好的希冀,1996 年秋天,正是果实累累的金秋时节,我们一行5人骑车直奔凤凰岭。几经周折我们终于见到了这尊北京石佛之鼻祖,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它被安置在一座极为精美的石室里,这位被雕镌精美的鲜卑族魏孝文帝,如真人大小,栩栩如生,虽历经1500 多年,天然颜料依然浓艳,让人不得不对北魏时期的先人充满崇敬与钦佩!经过石佛看护者同意,我请一道随行的朋友拍下了石佛的照片。

北魏太和造像的艺术价值与有关记载

佛像赤脚立姿,由一整块椭圆形的花岗岩雕刻而成,身高1.65 米,站在半米高的莲花台座上,通高2.2 米。佛像面部丰满、端庄、慈祥,神态自如,袒胸露足,左手自然下垂、右手曲肱胸前;斜披袈裟,袖口垂地;下系羊肠大裙,衣褶凸凹分明,显示出造像者极高的技艺。背光上分层刻有忍冬纹,身旁及头部周围有吹、拉、弹、唱歌舞伎、乐天31 尊,形态生动,惟妙惟肖。佛像后面雕刻有12 排124 尊小佛,最小佛像仅有4 厘米高。石像下面有“太和十三年三月十五日阎惠端为皇帝、皇太后造像”字样,为我们提供了造像的确切年代。北魏太和十三年即公元489 年,距今正好1520 周年。统观石佛,用天然颜料,虽历经千年周身不失当年风采,堪称一绝。从造像风格来看,它应同山西云冈石窟同属一个时代(云冈石窟始凿于北魏兴安二年即公元453 年,大部分石窟完成于太和十九年即公元495 年迁都洛阳之前),而这个时期正是希腊艺术与印度佛教混合而成的犍陀罗石刻艺术传入中国并形成高潮期。这尊佛像正是融合了东西方艺术之精华的代表。石像造于太和十三年,据历史记载:献文帝(拓跋弘)信佛教,轻功名,薄富贵,皇兴五年(471 年),让位于元宏,但实权仍由献文帝掌握。承明元年(476 年)六月,冯太后毒死献文帝,临朝称制。太和十四年九月冯太后死,孝文帝元宏理政。太和十三年正是太皇太后主持朝政期间。
常富春、耘夫所著的《北京最古老的石雕佛像》有如下记载:“循石刻造像旁山路上行四五里,有大、小黑山,山北边有古石窟,名照明洞瑞云庵,明代石碑记载这里原是古道场……据元代史书《析津志楫佚》记载:北魏太和年间曾造石窟寺,‘因山以为室,即石以成像’。金代曾加以重修。”是否这明照洞跟石窟寺有些关系呢?是否那尊石佛原来就供奉在此处石窟之中呢?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希望有兴趣者来这里访古探幽,寻根问底。最后还应该提到的,是这尊石佛为什么能够保存这么久而又保护得这么好,竟然一点都没有损坏?这要归功于车耳营的人民。在上个世纪30 年代末,这里曾经发生一件事情,一天,一个外国人带着翻译和警察坐汽车来到山下,然后乘“二人抬”来到车耳营,外国人通过翻译向村里人讲,想出钱买下这尊石佛。村里人说这是我们村里的菩萨,我们天天要敬他,多少钱都不卖。在村里人坚持下,这个外国人没有办法,只有讨个没趣灰溜溜走了。不久,村里人就建下了这栋石头房子把石佛保护起来,所以这尊石佛才能保存至今。
《妙峰山琐记》载:“石佛殿在洞之西北,山门一,殿三楹,并东向,有咸丰三年石刻题名。殿中奉魏孝文帝太和十三年阎惠端等造石佛一躯;背面下方刻有造像记。”郝仲泉先生在《石佛殿补考》一文中,还谈及关于石佛一些鲜为人知的事情,为飨读者因缀如下,《妙峰山琐记》另载:“佛身高与人等……眉间嵌紫色宝石。”经查考,在民国期间,天津富商到妙峰山进香朝拜路过此地,曾多次提出购买石佛,看守人姚家未许,可能在此期间宝石被人盗走。石佛还有一点不容忽略,在其身两侧各有长方形穴眼两个,传说过去装着翅膀,从京城运到聂各庄,靠人工抬走,原想运至黄普院瑞安庵,抬到车耳营村西再也搭不动了,便在该村落了户。在抬搭过程中,不小心将翅膀碰掉了,甚为可惜。

北魏太和造像的失窃令我忧心

1998 年清明节,我同妻子去佛山陵园给亲人扫墓,乘车时听说前几天(3 月25 日),北魏太和造像失盗,令我十分震惊。如此巨大的石佛居然失盗,倘若是真,盗窃分子也太猖獗了,居然置国法于不顾,简直难以让人相信,为了几个钱,竟然铤而走险……我忧心如焚,为了证实北魏太和造像失盗的真实性,我数次打电话到凤凰岭管理处,当得知北魏太和造像真的失窃时,心情十分沉重,那些日子石佛时常牵动着我的心,甚至睡不好立不安,那可是北京石刻艺术之瑰宝啊!堪称国宝。我反复观赏着石佛的照片,为石佛的失盗而担忧着。倘若文物盗窃者得逞,偷渡出境,那损失是无法弥补的,北京将失去这一辉煌之最,这将是热爱古老而文明的北京人无法接受的事实。后经报刊报道:石佛的丢失,牵动着广大市民的心,人们纷纷谴责文物盗窃者的卑劣行径。

#法音荟聚[超话]##来佛三圣永思集#连载九
俭能胜祸谦受福

在唐朝时候,李世民手下有两个能人,一个叫袁天罡,一个叫李淳风,两个人都精通《易经》,神机妙算。有一天,二人陪李世民一起闲聊,自称过去未来的事,他们无所不知。李世民也是一时兴起,就对二人说:「那你们算一算寡人的阳寿还有多少?」二人都说不敢推算,李世民说:「不碍事,你们大胆地说,寡人不忌讳!」二人于是各自为李世民推算了一卦。李世民问:「结果如何呀?」二人互相看着对方,都不说话了。李世民说:「你们不要有任何顾虑,不管什麽结果都要直言道出,寡人一定不会怪罪你们的。」二人听皇上说保证不怪罪,就一起说:「我们两个推算的结果一致,皇上今天夜间子时就要归天。」李世民听后笑了起来,说:「二位爱卿这回肯定要失算了,你们看我这一身精神象是要死的人吗?」二人也说确实不像。

当天晚上,袁天罡和李淳风私下合计,假如皇上今晚不死,那明天肯定要追究二人的欺君之罪,二人越想心里越没底,最后决定连夜逃跑。

二人各自骑了一头毛驴,急急忙忙跑了一夜。第二天一大早,二人跑到了一个三岔路口,看见在正中间这条路上,长了一棵树,形状像一个人伸出两只胳膊,对面走来一个拄着双拐的老汉。二人勒住毛驴想休息一会儿,也是「三句不离本行」嘛,袁天罡对李淳风说:「道兄,咱们算一算这老头儿从树的左边过来,还是从右边过来好吧?」李淳风说:「道兄,我已算出他必定要从左边过来。」袁天罡说:「不对呀道兄!我怎麽推算出他要从右边过来呢?」二人正在争吵不休,却见拄双拐的老汉走到0树下,把双拐架在树上,从树杈中间跳了过来。二人都感到很吃惊,马上停止了争吵,来到老汉跟前请教他是怎麽想出从中间跳过来的。老汉笑着说:「你们两个活神仙怎麽会来到这里呢?」二人更加吃惊,就把给李世民算卦的事如实讲了一遍。老汉说:「这不算个事儿,你们回去吧!」二人问道:「那您知道皇上现在怎麽样了吗?」老汉说:「安然无恙。」二人慌了,说:「那我们就更不敢回去了。」老汉说:「你们回去,皇上要问起你们,你们就说:『昨夜子时,陛下忽然心中烦躁,想喝一碗小米汤,喝的时候不小心把一粒小米掉在了靴子上,陛下伸手捡起了这粒小米,因为这粒小米的缘故,感动了上天,玉帝赞叹你贵为天子,却能爱惜一粒小米,对自己的子民哪有不爱惜的道理呢?于是为陛下增寿二十年。』」

二人听这位老汉如此一讲,佩服得五体投地,赞叹老汉说:「您才是活神仙!我们和您一比,就像小河沟的水跟大海水相比一样。」老汉连连摆手说:「可千万不能这麽比呀,我所学的不过是在大海水中取出来一瓶,还不是太满。」袁天罡和李淳风臊得无地自容,对老人说:「您老是一瓶子不满,我俩是半瓶子咣当啊!」……

贤公把故事讲完,呵呵笑着对我说:「这是个传说,不一定是真事儿,但是很有意思。你听懂没有?」我回答说:「听懂了一点儿,是在教人惜福,也教人要谦虚。」老和尚拿起筷子挑着碗里的面条,依然笑眯眯地说:「好!好!好!你看你捡起这一根面条得到多大福报吧!—— 增加二十年阳寿,还长了学问。你若是能一辈子坚持惜福、谦虚,那一定会有大成就。」……

(因缘生按)南无阿弥陀佛!在以后的九年间,我曾多次把这则故事讲给有缘人听,然而却还是只把它当作一则故事而已。贤公往生之后,我静下心来详细回忆和老人家接触的点点滴滴,再回味起这则故事,却猛然间明白了「俭能胜祸,虚能受福」的道理,一时间不由得我拜伏于地,涕泪难收……

来佛寺护法陈凤云居士回忆说:「老和尚平时洗手洗脸,都是用个小水瓢接着洗脸盆浇着洗,他房间的洗脸盆内经常只有一碗多水。记得二○一○年夏天的一个下午,老和尚在塔院锄地,忽然下起了大雨,印志法师急忙拿着雨伞把老和尚接回了寺院。印志法师去给他找干鞋子的时候,老和尚撩起大盆里洗过菜的水就去洗脚,我放了一盆清水让他洗,他坚持不肯用。告诉我说:『我们要节约用水,要惜福啊!那些投生到缺水、干旱地方的人,就是上辈子糟蹋水了。』我很受触动,以后洗澡、洗脸都不再浪费水了。」

古贤有诗,讽劝世人须谦谨惜福。诗云:
有福莫享尽,福尽身贫穷。
有势莫倚尽,势尽冤相逢。
福宜常自惜,势宜常自恭。
人生骄与奢,有始多无终。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今晚跑到了石狮的老街,为的是十来年前吃过的那一口肉粽,当地友人推荐了约记大仑街肉粽,据说口味比马脚桥更胜一筹。 #国庆八天乐#史上最长假,一切以不累不疲不乏为前
  • 这样的瞬间印象当中还有很多很多次…读书的时候,存了很久的钱在妈妈生日这天,想和她一起去看电影,结果一个电话,她走了…除夕说好一起放烟花,结果一个电话,她又走了第
  • 佛陀倘若以应身住世的话,这终是无常之身的相;唯有佛陀进入涅槃,你们依法而普行,才是佛陀常住在世间……  “我现在答复你们的四个问题,你们好生的记着: “第一、你
  • 在多个国家支持下,数千名救援专家、志愿者和军方人士参与,18天后13人获救……#股票[超话]#对于比亚迪,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它售价20万以上的车型销量,到达了5
  • 1040【投稿】打开lof发现首页全是给我推荐的各种蕾,想说我也没在lof上搜过啥蕾蕾的tag啊,大数据是不是跨平台视奸了我的大眼搜索记录 以及我往下刷,一眼看
  • [派对R]腮红:canmake的pw25 腮红涂眼周针不戳[飞吻R][飞吻R]卧蚕亮晶晶:3ce的大颗粒 double 基本每次化妆都要点一下卧蚕哈哈[萌萌哒R
  • 令人震惊的是,此案被告人中,竟有一名女医生,她曾在温州一家三级甲等医院工作,退休后被其他医疗机构返聘,经她之手被拐卖的婴儿有4名。令人震惊的是,此案被告人中,竟
  • [拳头]下午小深又窜出来给我们顺毛,被忘词的宝儿笑呸呸了[哈哈]然后,现在,耶!本人已彻底无心工作了!早上是各种生贺井喷式发送,看都看不过来,码住汇总,打算晚上
  • 鼓励都高开也不现实,不是每家企业都有这个财务处理能力,此外,代理商也要配合才行,现实中,品种不好,求着代理商做底价都来不及啊。除此之外,市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中心还
  • 伊萨克还作证当时看到了艾梅柏妹妹假装打艾梅柏的监控录像,以及曾看到马斯克造访过大楼。伊萨克主要作证在案件发生当晚他在走廊里看到了一地的红酒,以及案件发生之后几天
  • 放佞人与谄谀兮,斥谗夫与便嬖。怀椒聊之蔎蔎兮,乃逢纷以罹诟也。
  • 泪倾城,浩淼江天,万里清秋,兰舟催发,人比黄花瘦,竹泪此去,一别经年,天寒,莫独倚高楼,忆初见,漫天飞花,千丝清愁,呢喃软语,江南灵秀,叩字问句语不惊人,誓不休
  • 无论是收藏还是送礼都是年末不可少的精致礼品今天突然兴起,聊聊职场和人际交往的一个小问题:不抽烟不喝酒的男士怎么在社会上生存?以下是... 今天突然兴起,聊聊职场
  • 这是在区工商联直接指导下,由江汉地区依法从事鞋业生产和销售的个人、企业自愿组成的行业性、非营利性社会团体,同时是全市成立的首个、也是规模最大的区域性鞋业商会。2
  •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01 孩子,如今你长大了,独立了,今后无论你做什么,都要自己负责。
  • 驱车行驶在龙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横七纵”的道路网格中,处处都能感受到开发建设的滚滚热潮,放眼看到的是风生水起的工业生产,区域内皆是紧锣密鼓的项目建设,企业生
  • 留下来的只是一个越来越小和越来越低的天,心可能会宽敞,也会悲凉地沉下去,可你不能看得远,也不能听得清,那些花花绿绿的灯光和你没关系,你就是一个人,站在哪里就在哪
  • 时间不多了,所以不要难过,比起任何活动,我怀着报答的心情准备这次活动,不知道在西珍妮活动是否还不错?[心]一边看着顾一野,一边期待肖战顾魏,肖战余生请多指教,肖
  • 刚到家,恍若隔世,昨天的这时候还在澜沧喝着茶、听着歌、和本地的朋友围桌侃大山,那一刻我是那么快乐,这是许久以来未有的触动,像极了2013年的仙本那,那种彻底的融
  • 一、什么叫真正的放下?就是有一天,当你再次面对你过往的难堪、你憎恨恼怒的人,心如止水,不再起心动念,坦然面对,一笑了之。即便别人在你面前,复述你过往种种不幸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