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要从凡夫成佛,必须要有智慧的庄严,福德的庄严。有真正的福德,才能得真正的智慧。有时候,我们自己觉得很不聪明,读书没有记忆力,领悟力也不行;这是因为福德不够!大家都是妈妈生的,为什么我的脑筋不行?难道投胎的时候把仓库里发霉的脑筋带来了吗?其实功能都是一样,只因为自己福德不够,真正的福德,心理的健康,头脑的健康,是要自己修持来的。

真正得一个大福报,得到什么?大福报是你证到了空性,悟道而成佛,这才是大福报,大成就。但是要想悟道成佛的话,就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一切福德,来培养这个智慧。智慧不是光靠读书,或靠两个腿子在那里咬紧牙根熬得出来的!那个持戒修定,咬紧牙关熬腿子,不过是修福德,修有为福德的一种而已。无为福德,处处都是,而你自己智慧不能到达,修不成。所以学佛果然是真智慧,这个培养智慧的福德,又是一切善行的功德所完成的。这一点千万要注意!不要听到佛法是智慧之学,然后嘛,好事不做一件,那就不是真的智慧;换句话说,如果有真的智慧,自然要做好事了,智慧与善法是不二而一的。

******

我们晓得做生意要有三种资本,一种是开设的资金,二是货卖出去货款未收回时,还要占一笔资金,第三笔是周转金。学佛只要两笔资本就够了,比做生意划得来。哪两笔资本呢?就是智慧资粮和福德资粮。资粮就是资本,所以我们中国传统给朋友写匾额,写一个──福慧双修。慧就是智慧,所以福慧双修就是佛境界。有些人有福报,又有钱又有富贵功名,但却没有智慧;有些人智慧很高,穷得要死,世间福报不好,也没得办法。佛境界就是福德与智慧都圆满,这叫做福慧双修,智慧资粮圆满了,福德资粮圆满了,就成佛。所以大家念经的时候,念到皈依佛两足尊,就是这个两足——智慧具足,福德具足。《金刚经》告诉你,真正的福德要怎样修呢?就是不住相布施。要点告诉我们,真修到无所住,就是福德成就。
*****

要怎么样才能成道呢?要依循行为上的善行成就,福德成就,自然可以成道。所以学佛只有两种要事,一个是智慧资粮,一个是福德资粮。譬如我们现在研究《金刚经》,以及所有的佛经,都是找智慧,就是储备智慧的资粮。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找福德的资粮,智慧不够不能成道,虽有智慧,福报不够也不能成道。

但是在这个有缺陷的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的人生是圆满的,假使圆满他就早死掉了,因为佛称的娑婆世界,是一个缺陷的世界;所以要保留一点缺陷才好。曾国藩到晚年,也很了解这个道理,他自己的书房叫做求缺斋,一切太满足了是很可怕的,希望求到一点缺陷。因此在这个有缺陷的世界,有福报的人没有智慧,有智慧的人没有福报。书读得好的,多半是福报差一点;命运好一点的人,多半在知识上少一点,有了这一面就少掉那一面。要想什么都归了你,那只有成佛才行。可是成佛求的不是这个福报,而是无为之福,无为之福是很难的。

要想证到这个道果,就要超越人世间的福德,要有真正大福报的人,才能了解《金刚经》的经义,有智慧成就的人,才能成佛。真正的福德,是智慧的福德,大智慧就是大福德,这个智慧的福德不是钱可以买的。

《金刚经说什么》(东方出版社)

-----------

“功德智慧,以修其心”,这八个字看起来容易,想想看可真难了。这里要注意了!《维摩诘经》讲学佛修菩萨道的重心,由这八个字点出来了。修行就是修功德修智慧,也就是修心。功德是一点一点累积而来的,所以说积功累德,要身口意随时都在行一切善。功德包括一切,要有功才有德。再说,即使做了功,若因而心生一丝骄慢,这个功也没有了。这积功累德太难了,更不见有人能一贯到底做下去。

我们学佛讲功德和福德成就,没有功德哪有福报?智慧更难修了,智慧不够,头脑就不清。要怎样修呢?靠定慧止观,不是靠打坐,愈打坐愈胡涂的人很多。止是止一切妄念杂想,止于至善,一念在净念上,然后要起观,参究一切的佛,这才是打坐静修的道理,不是在那里玩弄气感!要多研究《瑜伽师地论》的止观,智慧是要学来的、修来的。我们学佛就两条大路,一条修福德,行一切善,去一切恶;另一边修智慧。福德圆满、智慧圆满,才能成功。

*****

“无量功德皆成就,无量佛土皆严净”,这里都是打雷的声音,有如雷震,但众生听不见。学佛想证道千万要抓住这两句话!没有修福德资粮就不要妄想成就,怎么样开始修福德?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也就是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没有功德成就的话处处是障碍,身心都会是魔障,内外环境都是障碍。无量功德成就是修福报,无量佛土皆严净是修智慧的成就。怎么会无量佛土皆严净呢?心净国土净,要念念清净。一呼一吸是一念,众生一念之间有八万四千个烦恼,所以念念清净才能够证到无量佛土皆严净。

《维摩诘的花雨满天》(东方出版社)

-----------

佛家讲要“福德资粮”,看你有没有这个福分,有没有这个善根。福德功德圆满的话,障碍就少,不然处处障碍。所以真正修道,佛家道家都一样,到了这一步工夫,你才看出来功德、善根、福报之重要。有善根、福报的话,是一路顺利成就。譬如释迦牟尼佛,六年雪山苦行,连五个基本弟子都离开了。他雪山下来,一个人孤零零地谁招呼他啊!七天菩提树下成道,是有福报而成就了,不需要人招呼,否则的话就是困难重重。

如何成就智慧?《金刚经》告诉我们,必定要福德够了,智慧才得以开发,也是自求多福,自我解脱的道理。学佛是靠自己,不是靠别人帮忙,也不是靠佛菩萨保佑。世界上最大的福报就是智慧,纵然当上皇帝,或是财福多足以买下整个地球,仍然买不到智慧;智慧不是权力金钱所能换取得来的。成佛是福德够了,智慧到了,不是工夫问题。

《我说参同契》《圆觉经略说》(东方出版社)
-----------

修定做工夫是要资本的,佛法叫资粮。学佛要具备两种资粮:智慧资粮、福德资粮。尤其学密宗,资粮特别重要。菩萨五十五位、十信十住十回向等,都属资粮。资本粮食不具备,你拿什么去修啊!

没有智慧,教理没有搞通,智慧资粮就不够。福德资粮就是福报,福报不够,等你刚刚要打坐,电话来了,家里什么人病了,你连打坐休息的福报都没有。刚刚想上轨道,空下时间来用功,东边冒火,西边冒烟,屡试屡验。不做工夫,什么事都没有;一做工夫,什么事都来,修行是要大福报的。

世间功名富贵是很难得的,可是另有个福报更难求,就是清福,非多生累劫好好修行是不能得来的。我一天能享有一秒钟的清福,心里就觉得无限的恭敬,也有无限的恐惧,因为这是诸佛菩萨的保佑。修定先要求得资粮,在座中就有几个人,学佛修道也很多年,讲理论都是第一等;讲工夫,有一点点;讲福德资粮嘛!一点都没有,没有时间打坐,自己想想看,是不是福德资粮不够?

弥勒菩萨说定的资粮——福德与智慧,学佛第一步先求圆满这个,这个不具备,你别想修道成功,连打坐都没资格。为什么说没有资格呢?第一个,想修清净于乱不乱,自己很清楚,可是福报不够,你不扰乱人,人家可来扰乱你修行。
*****

修证的三部曲是见、修、行。要见道须有般若大智慧。见道是大智慧,大福报。真正的大福德,也是大智慧,有大智慧的人是大福德。智慧没有开发是因为福德不够。大智慧福德如何来?是“行”来的。所以见、修、行是三位一体,缺一不可。禅宗里头的行愿、见地、修证功夫,三者不可缺一。拿教理来讲:行愿是功德,功德不圆满,智慧不会成就。换句话说:智慧不成功,就是功德不圆满。

《如何修证佛法》(东方出版社)
------------

第一步是要累积修行资本,多做好事,六度万行戒定慧,积累福德资粮,如果福德不够,就不要谈了。另外是智慧资粮,要求得智慧,不是在那里等,更不是在那里打妄想,而是要修智慧才能得,所以福德与智慧两种资粮都要聚积。

第二步除障,身体不健康则靠医药或做工夫,把身体障碍除掉,外缘的障碍也要除。有了福德资粮、智慧资粮,没有障碍了,所谓法、财、侣、地都具备了,再开始修生起次第。比如念咒子,准提咒十万遍或五十万遍、一百万遍,如果根本都没有念满的话,这个最初步的集资都没有做到,怎么可能得到生起次第的成就!何况还想悟道成佛,那是开玩笑!要知道,佛法是多劫勤修,劳苦功高来的啊。

所以说到福德资粮,去恶为善最为重要。你们大家学佛,为什么智慧不开呢?因为福报不够。福报是做什么得来的?是要舍己为人,利他而来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起心动念随时注意身口意三业,不造恶业,这还是消极的,积极的就是利他之行。所以大家没有成就,不能开悟,就是因为功德不够。如果自己福德不修,光想求开悟,刚有一点善行,做一点点好事,人我是非就来了,福德怎么会成就呢?不可能!如果福德资粮够了,你所想的没有不成的,你的智慧也就成就了。

《大圆满禅定休息简说》(东方出版社)

照见五蕴皆空,到底是哪“五蕴”?

诵经时,经常听到“五蕴”,《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上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那这个“蕴”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五蕴”又是哪五蕴呢?
蕴,意义是积聚,五蕴即是五种聚合。五蕴包含了色、受、想、行、识这五种类的法,各个合为一集,都是因缘和合的,它们相续不断的生灭,故五蕴的意思是五种不同的聚合。五蕴也被翻译为五众或五阴。“五众”是五种众多的法聚合在一起;“五阴”是五种法遮盖住智慧之意。
色蕴
色蕴:即物质的积聚。色是有质碍,占有一定的空间,久后会变坏。色所指的是一切物质,以及一切物质的活动现象。比如:矿物是物质,它肯定是属于色蕴;但是声音,并非物质,是物质所震动的现象,故它也属于色蕴。
色蕴包含内色与外色。内色就是所依靠生活的根身(身躯):眼、耳、鼻、舌、身--五根;外色就是所知的外境:色、声、香、味、触--五境。
受蕴
受蕴:受即领取纳受之意,对于顺境与逆境的领纳感受,它可分为身受和心受。身受由五根和五境所引起,它有苦、乐、舍(不苦不乐)三种感受;心受由意根所引起,有忧、喜。故受有苦、乐、舍、忧、喜五种性质。
1.苦受:领纳逆境,身心逼迫,刺激太强,身心感受到苦。
2.乐受:领纳顺境,我们所喜爱的境,身心适悦。
3.舍受:领纳中庸性的境,身心处在不苦不乐的感受。
4.忧受与喜受:忧受是担心、忧虑种种事务;喜受就是对事务产生快乐的心情。忧受与喜受是一念一念的心,心心相续而产生,并非由六根而来。与忧受与喜受不同的是,苦、乐、舍三受是六根“接触外境后“,加上烦恼而生起的感受,所以忧、喜是烦恼,苦、乐、舍不是烦恼。
受蕴是无量无数相续不断的受心所集为一聚。这个受心所是无量无数刹那生灭的苦、乐、舍三种感受,它们生生灭灭不已,称为受心所。
想蕴
想蕴:心执着于外境的形象。也就是看、听、接触东西时,会认定所对的境有一定的相貌,然后为它安立名称,生起认识的心理。
六根与外境接触,内心构画出种种外境的相状,对外境起决定的心理,并且安立种种的名称,既是所谓名相的安立。这个名相是众生主观的安立,而在这名相中执着有一个实有的个体。
想蕴跟受一样,也是从六根而来。眼睛接触的境所生的这个想,即是颜色的相貌,称为色相;耳朵分别声音的相貌;鼻子分别气味的相貌;舌头分别味道的相貌;身体分别接触的相貌,那么意则分别心念想的相貌。
这些种种的相貌都是内心把它构画出来的。这个想与受一样重要,因为在受的同时,意识——心,就来回不停地在六根那儿作想,由这个想分别外境是如此这般,如此那般。在日常生活中,所看、所听到的事事物物,过后心中区别它们,都是由想得来的。
行蕴
行蕴:“行”是造作之义,行蕴是驱使心造作诸业,所造作的行为有善、恶、无记三种心理,称为心所生法,又称为心所。
行蕴是很复杂的,大家心所生的种种心念,称为心所。心所除了受与想之外,皆是有造作的,并且念念迁流变化,都称为行,这种种的“行”聚合在一起,则称为行蕴。
在心念中,除了识、受和想以外,其他的心念都是行。这些心会造业,是有造作的。行蕴所生的心是造业的主要力量与原因,因为这些心念驱使身、口、意去造业,所以行蕴是五蕴中造业的主要心理作用。
识蕴
识蕴:佛教对识蕴的解说有大、小乘的区别,在此依据大乘的分类来解说:识蕴可分为三种类:一者为心,它集起诸法,并能生起种种的法。二者为意,它恒思量我——末那识。也就是有一种心念,它一直执着有一个“我”,称为意。三者为识,既是了别外境;能够知觉外面境界的心,称为识。有时候,心、意、识总称为心,也称为识蕴;识能够知道外境,所以是能知的心,因为由它带动其他的心念,以它为主,故称为心王,随它而生起的心念称为心所。
五蕴中的色蕴,分为内色与外色,就是根与境(尘)。尘是所知道的境,根是识依靠它来知道外境。心与境接触的时候,那个接触的心理称为触。触当时能知外境的是识,心、境接触之后,就会连续的生起受、想、行。苦、乐、舍三种受即生起,同时心构画种种的形相,而且给它们种种名称,此既是所谓的想。安立名言后,加上烦恼,就生起善、恶之心,甚至发动身、口、意去造业,这就是五蕴——色、受、想、行、识之间的关系。生命就是这样一直连续不断的活动。
五蕴的真相是无常、苦、空、无我。因为五蕴中的每一念都在生灭变化,故它是无常的;因为它无常,每一念生起后,终归会消灭,故苦;因为在五蕴的聚合中,任何的一个东西都不是常的,不是独立的,不是单一的,非常非一,而且没有主人,没有人控制,它一直随着因缘生灭,故无我;因为五蕴是因缘所生,因缘所生的东西没有自性,即是没有自己的性能,所谓没有自性,五蕴故空。
佛陀在《五蕴譬喻经》中教导大家要怎样观察五蕴,经曰:“观色如聚沫,受如水上泡,想如春时焰,诸行如芭蕉,诸识法如幻。”
佛陀教导大家观察五蕴中的“色”如河水冲击时形成的肮脏的泡沫,虚有其形,实无一物,保留片刻,旋即破灭。
“受”如水中一个一个浮上来的气泡,一下子就破灭了,受的心念也是这样,比如:一念一念用眼睛得到的感受,一次一次地飞逝过去了。
“想”如春天或夏天时阳光照在潮湿的地面上,水分蒸发成为水蒸气,有时会反射,形成各种影像。它是一种幻象。想蕴就有如春时焰那样,虚幻不真实。
诸“行”如芭蕉,就是一念一念的心行好像香蕉树,一片一片的剥开来是空心的,里面什么都没有,大家的心念亦复如是。比如说:阿弥陀佛,你看“阿”里面有东西吗?没有。“弥”里面有东西吗?没有……但是你把它组合起来,你看到“阿弥陀佛”四个字所代表的东西。
诸“识”法如幻,“识”就是大家能够知觉的心,它如幻如化,就好像魔术师,它变化出一些东西,大家因它迷失,以为真的有这些东西,同样的,大家也认为有一个心存在,但是心是如幻如化的。

佛教不讲神通吗?

——本文摘录自《我不愿堕地狱》自序

当今末法时期,在这个世界上确有深入经藏,潜心修学的高僧大德,但也有个别活佛、法师以及居士们,他们一提到神通就马上反对,乃至否认神通,认为佛教不讲神通,讲神通就是外道,还找借口说佛陀禁止阿罗汉显神通。其实,佛陀开示阿罗汉不要显神通,是怕阿罗汉著相修真,待步不前。有这样认为的人或说这些话的人是有严重问题的,根本是不了解佛法的本质,误以神通为障而产生了偏误观念,我虽是一个惭愧僧,但也历经三藏深入法义,对这些佛教人士的罪业说法,我只能感叹他们的肤浅,无有正知正见,所以才有如此的愚昧论调。

说这种话的人,实在是不明白佛教中因果的真谛,神通不是讲不讲的问题,它是因果存在证量的显现,有神通就是不讲它也会有,没有神通即使再讲它也没有。如果佛菩萨不讲神通,不用神通,众生就没有办法往生极乐世界,离开神通,根本就谈不上到彼岸,如往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不以神通驾临,往生者有谁来接引呢?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不以神通而至,难道是跟凡夫一样的速度走路来的吗?

我们可以想一想:释迦世尊住世时,随时应机以神通度脱众生、降伏外道的公案,详记于三藏中真是多得不胜枚举,就如最早期的佛典《杂阿含经》中都记载有诸多神通的事迹,如:一九七经、四零八经、四一一经、四一二经、四一三经、四一四经、五零二经、五零三经、五零五经、五零六经、五七一经……等等,四九四经中更说:“比丘当知,比丘禅思,神通境界,不可思议,是故比丘当勤禅思,学诸神通。”这怎么会是佛教不讲神通呢?这不是公开反对经藏披著佛教外衣的外道吗?就算是口误,不是外道,不了解经藏而造成谤经毁佛,那么应该马上深入经藏,如果不依藏奉行,根本就不是佛弟子。

佛陀授记大目犍连尊者为“神通第一”,难道要把大目犍连尊者改为没有神通,以此来诋毁大目犍连尊者的神通第一吗?神通示现皆是佛法中的游戏三昧,是为利益众生相应因缘而用,佛法中为恐弟子执著神通境界,产生执相偏见,难得般若妙谛,故佛陀教诫行者不可执著神通,归于正知正见,而并非说佛法没有神通,如《楞严经》中五十种阴魔的出显,“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这是法身性空境的对治方法,并不是说没有幻化神通现象,若是一知半解,以讹传讹误认为佛法没有神通,这将是谤佛之罪,毁经之贼,业障之举,是不通经藏的可怜者。

修净土宗的人,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极乐国土功德庄严,化禽演法,风树妙音,那一处不是神通展显?禅宗宣称心外无法,讲求明心见性,视神通为幻化境,是不执神通并非没有神通,自性本具妙有之用,神通乃心性所发,我们为什么不想一想:一代心法大宗师六祖惠能以方巾向地主陈亚仙化地,方巾所展遍盖四方山头,难道禅宗祖师不是在显神通吗?达摩初祖一苇渡江,难道我们说他是坐船吗?这不是神通吗?后辈学子有何话可说?老实的讲,只要大家仔细观察,有一个定律:凡是一开口就反对神通的人,此人绝对无证量、无妙有,因此决定没有神通,只有空谈理论,来遮盖自己的短处,这也是出于他们没有办法的办法,其实这已经脱离了修行,犯了谤经毁佛的大罪。

某些人讲话是很可怜的,只能骗骗没有深入经藏的佛弟子,我们就拿佛陀来说,他老人家为什么遣十大声闻弟子问疾,而让维摩尊者展示神通予以教化他们呢?因为证果声闻未能回心,如高原陆地不生莲华,所以维摩尊者神通广大,法力无边,托疾说法,显其胜德,令乐二乘者鄙小慕大,舍劣修胜,证大神通,开大智慧,这正是佛陀老人家让维摩尊者以神通力摄化声闻的本意,这那里是不用显神通?这说明要大成就必须要大神通。

佛陀在世时,随处施以方便神通显化,难道这些人不是在借子辱父吗?伟大的佛陀是外道吗?历代多少祖师们以神通表法,难道他们也是外道吗?现在的佛教界由于难得遇到真正的佛法,故没有神通的现象是普遍的,但不应该自己没有修证,怕提到神通,丢失了脸面,就弃经藏于不顾,讲假话诳骗众生,妄说佛教不讲神通,企图否认神通,难道说当时的神通是合法的,现在的神通是非法的吗?

这些反对神通的人士,应该要静下心来想一想了:自称虔诚学佛,只讲依教奉行,但奉行了数十年后,为什么没有神通境界呢?事实上,正因为未曾深入经藏,迷教而行,走入偏知邪途,曲解楞严,著相阴魔,离性正见之错谬,而造成背祖谤师,辱佛欺圣,故而黑业缠身,当然是毫无证量了。无有证量,何来神通?更无智慧,故于出世法所表,谈妄修真,迷离自性,而自称明心见性,自欺欺人,于世法表相,愚钝顽劣,毫无般若妙智之用,故无有五明之展现,结果是除了空谈理论,谤佛毁经,其他的本事与凡夫无异。

未深入经藏的假修行者,如果再不清醒,依然执迷不悟,那说明这不是业障深重的问题,而是知错不改错上加错公开谤佛毁经的问题,是我们值得思考其是否为波旬魔王体系的问题,当然也有愚昧众生,愚师迷者弟子依然摇旗呐喊,更有甚者,竟然愚痴到了把生死自由,盘腿坐化,肉身不坏的现象,圆寂后拾得舍利子的现象,以及往升佛国净土的现象,都侮辱成佛陀不允许,甚至张冠李戴,把它们说成也是显神通,此类人无缘享受真正的佛法,属于愚痴的可怜众生。

佛法是大神通、大法力、大智慧,圆满无碍,这才是伟大的释迦世尊当年真正的教法。正因为佛陀于灵山法会上,显无上正等正觉大神通,故称佛陀。

说到这里,我本人回光返照,我到底有多大的神通,口口声声谈及神通之妙用?其实,我本人是个惭愧之僧,平淡修行之人,说到神通本事,实在是惭愧惭愧,正因为多年来,利用一切时机,深入经藏,得知神通属于佛教中必不可少的证境现象、游戏三昧,此为经中历历所举,惭愧比丘——我,为维护经藏及佛之教化,而对神通予以阐述,望能带给诸善男女一些善意。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turbo’s daily# 弟弟特别好玩,路上看到麻麻喜欢的颜色的车子开过,他都会询问【麻麻!】今天路上遇到越野车,有麻麻喜欢的2门短轴版,弟弟又很兴奋,麻
  • #张云雷公益[超话]##张云雷一心益意# “问一个问题,你觉得一个温柔的人应该是怎么样的?☁️我喜欢那种,由内而外都散发着“谁都不能影响老娘”的从容感的生活状态
  • 我现在就想简简单单的,让每一个坐我车的家人和朋友舒舒服服的[微笑] #自游家# 明天自游家就要上线了,作为我们这个十八线小城的土特产基地之一,难得能有机会在发布
  • 相比人肉飞的代购长居国外的代购优势就是各个柜的BA关系,人家有货的时候一个电话过来我就可以马上赶到,每次都还带个咖啡买个水果跟人家拉拢拉拢,我能买到别人买不到的
  • 说实话,我之前并不喜欢看暗恋篇,可能现在也是,因为暗恋本身就是一件卑微苦涩的事情,一旦陷入,就是绵绵无绝期。沉默,永远都是疏远的开始,如果你连倾诉的想法都没有,
  • #请君# 我的评分:[星星][星星][星星][星星][星星]#任嘉伦陆炎# rjl#任嘉伦请君#越了解越深爱,听说他收割了一众不追星的人,我就是其中之一,追星之
  • ”武磊进一步说道:我们需要更多的人去真正热爱这个运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涌现出更多会踢球的人,你看西班牙,餐厅服务员、出租车司机,我碰到好几次都是以前小的时候踢过
  • 真的是神奇的一年,成长的路上总会发生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人总要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代价,选择,是人生常态。如同我们,在许多的困难面前,一个人总是凸显着单薄,而无法作
  • 12/27/2021#拾零##生活的调色板##过冬的一百种方式#2021.12.19晴第420天,日历越来越薄了,十二月已过了三分之二,晚风吹乱了发丝,却吹不乱
  • 顾老师讲课:华严三圣指的是释迦牟尼佛,和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释迦牟尼佛是娑婆世界的教主,以智慧闻名的文殊菩萨是左胁侍,以大行闻名的普贤菩萨是右胁侍。文殊菩萨
  • [赞啊][平安果][舔屏]#棣欣引力[超话]# #三十天安利棣欣引力# DAY5入坑时长:从看完第一次hi6到现在持续发疯中DAY6印象最深的名场面:917dd
  • #嘉羿# 请大家注意一下这个时间,3月5日嘉羿还在厂,他们哪来的手机,都在忙于训练,一个接着一个巡演,还有,他人长的不错吧,家境条件好吧,那他为什么非要向一个女
  • 明日12点这就是街舞 播出(发抖时间不确定,巡逻到小工会第一时间发博)⭐⭐①街舞【1w】必做❗ ②可能:优酷【3k】、yxh(根据具体情况决定)街舞>优酷>yx
  • 心有多大宇宙就有多大,但据说宇宙一直在膨胀中,心是不是会撑不住而爆裂呢,所以咱还得放宽心,让宇宙做宇宙的事情,先把地月系玩儿溜不也很香么?好家伙 一看有给我空两
  • 如今身在雪山的他,有了新的梦想:等休假的时候他要带着父母“打飞的”去贵州,看百里杜鹃。那次巡逻之后便是中秋佳节,吴杰和哨所另一位新战友一起给家人打电话,他告诉母
  • 诞生了咸蛋超人啦晚安,小迪迪,盖被被,穿袜袜,抱抱枕,睡睡咯,✨么么么[抱一抱]啾啾啾#周川珺[超话]# [单身青蛙] #全世界最好的周川珺# 假期呐ૢ~~~可
  • 致在的设计语言配合长轴距大车格的车身,把精致感、高级感整得明明白白,再加上整体的轮廓也多少有点像玛莎拉蒂Grecale超跑,尤其是炽热黄的配色,被误会为“平民玛
  • 君若欲高卧,但自深掩关。 #茶# 栖居在城市里,我们不愿离去,因这有担负的责任,和努力追逐的梦想。
  • [心][耶][赞]想象中的大学不是这样 其实上了大学才知道 大家都在忙忙碌碌 也想摆烂 因为摆烂的不彻底 看着别人在努力奋斗自己又想好好努力 在摆烂和努力的中间
  • 一个人刻在骨子里的温柔是任何外界力量都改变不了的在最后的发言环节,有些紧张,有些不好意思的他,依旧是那个我们熟悉的温柔有礼的大男孩一句“希望喜欢广播剧的你们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