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善住寺(龍王廟)文殊讲堂:一起学《坛经》:般若品(六)​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般若品·第二卷(第六段)  善知识,一切修多罗及诸文字、大小二乘、十二部经,皆因人置。因智慧性,方能建立。若无世人,一切万法,本自不有。故知万法本自人兴。一切经书,因人说有。缘其人中,有愚有智。愚为小人,智为大人。愚者问于智人,智者与愚人说法。愚人忽然悟解心开,即与智人无别。  善知识,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故知万法尽在自心。何不从自心中,顿见真如本性?《菩萨戒经》云:我本元自性清净。若识自心见性,皆成佛道。《净名经》云:即时豁然,还得本心。  善知识,我于忍和尚处,一闻言下便悟,顿见真如本性。是以将此教法流行,令学道者,顿悟菩提,各自观心,自见本性。若自不悟,须觅大善知识,解最上乘法者,直示正路。是善知识,有大因缘。所谓化导,令得见性。一切善法,因善知识,能发起故。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须求善知识,指示方见。若自悟者,不假外求。若一向执谓须他善知识,望得解脱者,无有是处。何以故?自心内有知识自悟。若起邪迷,妄念颠倒,外善知识虽有教授,救不可得。若起真正般若观照,一刹那间,妄念俱灭。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  善知识,智慧观照,内外明彻,识自本心。若识本心,即本解脱。若得解脱,即是般若三昧。般若三昧,即是无念。何名无念?若见一切法,心不染著,是为无念。用即遍一切处,亦不著一切处。但净本心,使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由,通用无滞,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名无念行。若百物不思,当令念绝,即是法缚,即名边见。  善知识,悟无念法者,万法尽通;悟无念法者,见诸佛境界;悟无念法者,至佛地位。
  自己是一本无字天书  修多罗是印度音,就是“经”的意思。六祖这里说一切的佛经,不论大乘小乘,不论在十二种体裁的经中怎样说,都是因为有了众生,才可能建立起来的;如果没有了众生,那么一切万法都失去了作用,何况佛法。因为有了不同根器的众生,佛才分别说了十二门的法。为什么“智慧性方能建立呢”?一是佛能说,二是众生能听懂——因为众生本具佛性智慧嘛,不然,佛说这些法有什么意义呢?古今一切万法,都是来自人的认识,都是人与环境的矛盾的产物。如果没有人的认识,哪里去找这些法呢?三是因为人世间的众生有那么多的烦恼,陷在生老病死之中不得解脱,佛才相应地说了那么多的法。有一个烦恼,就有一个相应的法,两者是相依互存的,关系是可以转变的。烦恼可以转为菩提,愚人可以转为智者,凡夫可以转为佛。六祖巴不得所有的人都能认识到自己本来就是佛,所以一再把话挑明:“不悟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故知万法尽在自心,何不以自心顿见真如本性。”
  老修行中常有这么一句话:自己就是一本无字的天书,里面什么法都有。但一般人不知道翻自己这本书,老是在外面求秘方、求口诀、求密传。六祖在这里处处强调这点。“若自悟者,不假外求,”“自心内有知识自悟”,所以,一定要认识自己就是一本天书,要在自己身上用功夫。有的人读经读迂了。看到六祖说:“不悟佛是众生”就火冒三丈,佛还会迷吗?还会不悟吗?当然佛是不可能迷的,六祖这里用的是反语,让众生增强信心,从而强调了“自性”、“自悟”这一关键问题,把话也说得再明白不过了。但真正要众生悟入也不是容易的,你说祖师们急不急呢?唐代道吾禅师看见老师药山禅师接引两个师弟,其中一个师弟老是上不了手,回答不出,道吾在一旁急得把自己的手指都咬烂了,他在想,这么简单明白的事,你为什么还不能懂呢?你为什么不能在心中顿见真如本性呢?你就是真如,为什么不能直下便是呢?
  这里要谈一谈善知识的作用。六祖说:“我于忍和尚处,一闻言下便悟,顿见真如本性”。这里五祖是善知识,对六祖的大悟起到了重要的帮助。六祖悟后又干什么呢?是不是到山里去了,到净土里去享福呢?不,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还没有得度,怎么能不管呢?悟后的六祖又成了众生的善知识。要知道,大道无私,佛法无私,里面是没有什么秘密而言的。佛法是众生的法。没有众生,哪来的佛法?不度众生,就不是佛法。所以对世间的事,要积极去做,要多为众生着想。有的人关在家中修“报化”,不知为众生做事才是你修报身,化身的根本道场,自私自利的那个心,怎么修得来报化呢?六祖确实是明眼人,他处处为众生着想。对上根的人,六祖希望他们“各自观心,自见本性”,对下根的人,不能自悟的人,六祖希望他们“须觅大善知识,解最上乘法者,直示正路”。所以,一般人能找得到“解最上乘法”的善知识依止,是有大福份的。佛教中常说:“人生难得,中土难生,正法难遇”嘛,那解最上乘法者就更难遇到了。“一切善法,因善知识能发起故”只有善知识才能帮助你把自己本来具有的菩提心发动出来。
  这里再强调一下自己的这本无字天书。六祖说:“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须求善知识指示方见。”六祖这里说得再明白不过了,佛都可以从自己这部天书中产生出来啊!可惜一般人不能明白这个道理。但如果遇到了大善知识的开示,便能自见。大家可以反省一下,自己求道的心,求解脱的心,是否迫切而坚决呢?道不远人,而人自远之。我想,如果求道的心迫切,并持之以恒,那么,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必定会有花开见佛的日子,乃至“一悟即至佛地”。
  有人说只有上根利器的人、大知识分子才能学禅宗,下根的人就不能学。其实这是外行话,禅宗是三根普摄,对文化低的人更为适宜。你想,佛教中的其它宗派,如中观、唯识不知要读多少年的书才入得进去。玄奘大师在印度十六年,一部《瑜咖师地论》就学了整整三年。后来回到长安,介绍“一本十一论”,一本就是《瑜伽师地论》,因为其中的内容太多了,到了后来就有十一种“论”来帮助理解《瑜伽师地论》。要把这十一部论看完,就是大学者们,没有几年的时间,通看一遍都困难。再说《般若经》就有六百多卷,玄奘大师翻译完毕后累得要命,说:“唉!我终于把这部经译完了;这部经大概与东方人有缘,总算没有业障,还一口气把文翻译完了。”六百卷,通看一遍要多少年啊!所以中观、唯识才是上根利器之人搞的,他们聪明,记忆力又好,没有文化的人对这些哪里谈得上学呢?禅宗内没有别的,只有一部经,就是你自己,你认得你自己就了事了。这么直截了当,这么简便易行,与有无文化毫无关系。
  再说一下“无念”。一些修行的人不懂六祖这个“无念”的真意,很久以来,都以为般若三昧就是无念——就是没有任何念头。这种说法误人不浅,禅宗后来的衰微,也与这个错误的理解有关,所以有必要再次申说一下。其实六祖在《坛经》中涉及到“无念”的几个地方都是解释明白的。不知那些人为什么产生那样的误解。我认为,这是因为后人把“无念”两字执着了,不结合佛法作彻底的研究,认为只这两个字就够了,佛法也可以不讲了,祖师们的开示也不必听了;一说用功,就是什么都不要想,因为一想就“有念”嘛。于是经也不看,论也不看,戒律也不管,参话头也只参一个,等等等等。总之无事可作,无事可言,好事、坏事做不做都一样。这就把一个好端端学佛的人,变成了一个对社会毫无用处的废物,头脑也越来越简单。他们认为,因为“无念”嘛,就是要扫除一切思想内容。须知这种“无念”决不是六祖大师强调的那个“无念”。当然,在特定的条件下,不思不想对身心的调节也还是有益处的,如一些工作劳累下来,练练气功,扫除杂念,使自己的精神和身体放松,得到较好的休息和恢复是可以的。如果认为这就是道,就什么都可以不干了,什么都不想了,成年累月在那儿空坐,那就大错了。
  “念”在佛法里有两层意思:一是记忆,即以不忘失为性;二是指系念,即把某件事情放在心上。两者相近而不同,都是精神和思想的重要功能,没有这个功能,思想就没有积累和创造。修行的人,非但要用这个功能,还应把它锻炼得更加有用才行。所以,无念若理解为不思、不想、不忆、不系念,那就危险了。
  但六祖大师这里的无念的真解是什么呢?就是六祖紧接着说的“知见一切法,心不染著”“用即偏一切处,亦不著一切处。”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其己灵不昧,神用无滞的感知能动;二是不染不著,不受拘系,超然于相对的自在。也是我们上面谈到的,是清净常流的一念,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一念。若在修行上达到了这种火候,当然就会“万法尽通”,“见诸佛境界”乃“至佛地位”。大家在修行中,一定要注意里面的尺度。阿弥陀佛

等了这么久  终于也等到泰版流星花园的大结局了[泪]
这个大结局啊真的是看的我又哭又笑的[允悲]
 
好像一个时代又要落幕了
属于我们青春的回忆还是落下了帷幕
但是呢  我坚信的是他们的故事肯定还在继续

在Thyme失忆那里真的太戳我了[悲伤]
Thyme又回到了那个惨无人性  漠视人间的Thyme 所幸的是Gorya让原本的Thyme回来了
他们隔着大门互相对峙的那里真的好希望Gorya能够一脚踢Thyme让他清醒清醒啊[允悲]
很细节的一个地方是在Thyme对Gorya说完狠话后 他的手掌止不住地颤抖了 即使他失去了记忆但是他的身体记忆并没有忘记自己对Gorya的爱[心]
 
Thyme恢复记忆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在责怪自己为什么又再一次伤害了Gorya  他帮Gorya擦眼泪那里真的绝了[泪]
Thyme还是那个Thyme  失忆后做的事情说的每一句话都和以前一样  是Gorya改变了他同时也是Gorya带他找回了他们一起拥有的回忆
 
暂时的分别都让他们成为了更好的自己也坚定了自己的内心 认清了自己[心]
Gorya还是把自己倔强的精神带给了身边的每一位
不仅仅是F4  还有Roselyn
他们最终都成为了自己想要成为的模样  他们都成为了一个懂爱的大人啊[心]
 
还有一个很戳我的点是在最后的时候
Ren还是在天台上找到了Gorya  他们退回到了最原本的分界线  Ren小心翼翼地问Gorya能不能画她的时候真的忍不住了  天台是属于他们的秘密[悲伤]
那里有过逃避  有过勇敢  有过坚持  有过不甘  有过泪水  有过笑容  有过守护……
而这一次的画  有可能也是Ren最后一次当着Gorya的面画她了  因为他很清楚他们之间的界限  他不能越界……
 
在晚会上 一向温柔耐心的Ren着急的推开了Kavin和Gorya跳起了舞
这一支舞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和Gorya跳了
最后Ren把Gorya带到Thyme的面前的时候  真的哭了[泪]
Ren还是那么温柔  他将自己的心爱之人带到了她所爱的人的面前[悲伤]
这一次  他还是选择了放手 放她归于幸福那里

Ren自私了一次却没有自私得彻底
他偷来了一小段他奢望的和Gorya约会的时间
他知道在Gorya心里她最爱的还是Thyme即使自己再怎么努力 Gorya也不会让他走进她的心里
他的自私 他迈出的步伐 他奢望的生活都停留在了那一座桥上[伤心]

在最后的时候
Ren自己一个人偷偷去了海边 他故地重游了[悲伤]他还是面朝着大海画Gorya 就好像那时候一样 他看着她像小孩儿一样在海边释放着自己 而他则用笔描绘着她脸上充满笑容的时候
他在记录着他女孩儿的一点一滴
但是这一次Gorya不在他面前了
那片大海见证过那段只属于Ren和Gorya的时光
那段他奢求而来的一小段时光
那段他所向往的生活……

可能爱而不得是青春的常态吧
我们的青春里总会有遗憾
但是会有人代替我们去爱我们的所爱之人
而Ren相信Thyme会代替他去爱Gorya[心]

最后的最后大家都有了伴侣  唯独Ren还是孑然一身[失望]
对于Ren来说
Mira学姐的世界是他触碰不到的
但是Gorya的世界他是触碰得到的  但是Gorya却触碰不了Ren的世界
Ren是Gorya遥不可及的初恋  Gorya还是无法看透Ren的想法  但是Ren却成为了那个最了解Gorya的人[抱抱]

我想Ren在经历过Mira学姐和Gorya这两段爱情 可能往后他再也无法爱上别人了吧  或许可以但是可能已经很难了[伤心]
其实那时候他心里已经腾出位置了  不管是对Mira学姐还是Gorya
这个位置对于Mira学姐来说是够得着的但是他们的世界不一样 对于Gorya来说却太高了 高到Gorya无法触碰也没能看透他走进他心里
他就是那么遥不可及的一个人[抱抱]

Gorya承认了Ren是她的初恋
而其实那个时候Thyme和Ren都知道Gorya是喜欢Ren的[并不简单]
只是那时候Thyme选择了义无反顾地奔向Gorya即使他知道Gorya并不喜欢他 甚至那时候他也和Gorya说了“反正你也不会选我”[伤心]
其实他心里什么都知道
他让Gorya知道了她就是他的唯一
Gorya是Thyme唯一爱的人啊[心]

大结局的首尾呼应也是真的绝了[哈哈]
一开始F4出场的时候  各个都是嚣张且不可一世的[酷]但是最后他们出场的时候眼里都充满了爱[爱你]
Ren和Gorya的那一支舞也弥补了在Mira学姐的酒会上  他和Gorya没有跳成的那一只舞
从前充满仇恨的霸凌池如今也变成了爱的见证
属于他们的故事从红牌开始也从红牌结束 Thyme最开始用红牌掌控别人 在最后也用了红牌去牵引他的心爱之人[心]
 
那个永远都不服输的Gorya
那个重新相信爱的Thyme
那个默默守护自己的爱的Ren
那个为Kaning收心的Kavin
那个放荡不羁却温暖的MJ
 
在这个季节都圆满了
这个季节有了遗憾  有了激动  有了不甘  有了泪水  有了欢乐 有了太多太多……
不管是F4还是Gorya  他们都成为了最好的自己[心]
 
流星花园
流星是转瞬即逝的  但是在它划过天际的那一霎那却会是夜晚里最耀眼的存在[抱抱]
它承载了人们所有的希望  但是就如Ren所说的  比起流星许愿更相信的是人们自己[爱你]

这个季节有了太多太多的故事  也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们
而Thyme在往后的日子里也会永远爱着Gorya
属于F4和Gorya的故事会一直长存[心]
 

#为什么行孝道能成仙#?有关忠孝神仙不可不知的五个层面!
百善孝为先,道教强调人要回归一种“孝道”的本性,人若尽孝,上天将“移其命籍,著长寿之曹”。并且,践行以孝道为本的美德,可以成为种民,《正一法文天师教戒科经》记载:“臣忠、子孝、夫信、妇贞、兄敬、弟顺,内无二心,便可为善,得种民矣。”行孝是成为“种民”的内在要求,通过行孝等内在价值的扩充,我们不仅积累善功,还能泽及子孙。

道教的孝道思想,在家庭方面,有利于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相处;在个人方面,有助于个人的心性修炼;在社会方面,维系社会秩序,弘扬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在自然方面,倡导生态文明建设。在修行方面行善积德,最终位列仙班。

有关忠孝神仙不可不知的五个层面
1个人层面
《行孝歌》记载:“自古神仙把道传,孝道成为百行源”。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自古以来神仙将道代代相传,孝道成为各种善行的本源。在人间的秩序里,孝道也是五伦之首,《太上感应篇集注》中说:“父母为五伦之首,孝亲乃人道之先”,孝顺亲人是人们生活里首先应该学会的德行。

2社会层面
通过行孝道,逐渐增长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之后,我们应该将这样的美好品德推广出去,“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一个有爱心的人,应该把别人的老人,当做自己的老人尊敬侍奉;把其他人的小孩作为自己的小孩关照爱护。
这样的德性显发和德行的积累,不仅有利于建设一个更美好的生活环境和更良善的社会,更重要的是德性的充分显现和德行的积累可以使我们复归自己的道性,积善成德,积德成仙。道教的这种着眼于现实的济世利人的教义贯穿于其发展的全部历史进程。
《道德真经》记载:“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想尔注》中说:“百行当修,万善当着。”各种善行和善功都是我们应当修行的,这是天道的要求。《感应篇图说》中说:“人欲积德累功,不独爱人,兼当爱物,物虽至微,亦系生命。”所以人们应当常怀慈悯之心,不断扩充和积功累德,将行孝推广到行道,不但爱护人民,也爱护世间万类。

3、自然层面
爱护世间万物,爱护自然,是我们应该遵循的法则。道教认为,从世俗层面来说,人秉气血于父母,受教化于师父。但在形而上的层面上来说,则天地是人的父母。
《太平经》记载:“天者主生,称父;地者主养,称母;人者主治理之,称子”。天地是人的父母,那么人要对天父地母尽孝,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不伤害天地。人应该尽力养天地所欲生,《太平经》记载:“天地乃是四时五行之父母也,四时五行不尽力供养天地所欲生,为不孝之子,其岁少善物,为凶年。人亦天地之子也,子不慎力养天地所为,名为不孝之子也。故好用刑罚者,其国常乱危而毁也。”

作为天父地母的子民,能尽力养天地所欲生才是孝子。天地生万物,人只是万物里的一种,在天地之间的职责是治理万物,人不能因为自己的喜好而破坏大自然的和谐,不然就会惹怒天地父母而使文明陷入危乱之中。

5、修道层面
修道登仙是修道成功的典范,也是人性完善的极点。通过行善积德我们还能明证道位,位列仙班,《抱朴子内篇》中说:“人欲地仙,当立三百善;欲天仙,当立一千二百善。”所以有志于超脱生死,积德成仙的人们,应当积极地向善积德。

《抱朴子内篇校释》:“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成仙的基础在以孝道等美德推己及人。否则,则如《抱朴子内篇校释》所记载的:“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不修德行,只学方术,不念“百善孝为先”而推己及人,缺少因忏悔而皈依受戒、专心奉行,都是得不到长生的。正如清代刘一明大师谆谆告诫修道之人说:“欲学仙道之长生,必先修人道之孝行,人道未了,仙道难全”。

功德从哪里来,又应该如何去积累呢?功德正来自“慈悲仁爱”,所以《感应篇图说》中说:“慈者,万善之根本。”《想尔注》强调修长生成仙之道必须敬道、信道和法道,并进一步提出人们需要“臣忠子孝,出自然至心”。行孝道是人性自然而然的表现,至诚则能感动上天,但不能因迷于“伪伎”而耽误,《想尔注》:“但逐邪学,倾侧师门,尽气诵病,到于穷年,会不能忠孝至诚感天。”孝道行为是至真至诚的感情流露,不以功利为目的,所以《想尔注》反复强调忠孝应当“嘿而行之,不欲见功”。出自自然本心的“孝”和“孝”的扩充推演,不仅能积善积德,还能显发本来光明的心性。

为何行孝有如是功德
《洞玄灵宝道要经》系统地对“孝”作出了解释:“孝出于无,乘元受生,生形法孝。无名曰道,处于无上,玄应无下,名行高远,利益弘大,神通无碍,不终不始,故名孝道。有形之类,非道不生,非孝不成。万灵之中,大道最尊,仁孝尊道,故名孝道。道为万物父,亦名万物母,万物得道则昌,失道则亡,精微柔弱,忍辱慈孝,进修中道,心无懈惓,以孝自牧,上报元恩,玄父玄母二亲大恩,故名行孝道。奉道者,当先行孝,而后行道,故名孝道。”

“孝”出自“无”,万物禀受元气以化生,有生命形质者都效法“孝”的规律。孝道本于无极大道,利益众生,恢宏远大,神通无碍。有形的众生都离开了道不会化生,离开了孝不能化成。在万灵之中,大道最为尊贵,仁孝以尊道,所以名为孝道。修道者进修不偏不倚的中道,内心没有懈怠疲倦,以孝道培养自己,上可以报玄父玄母的二亲的大恩,所以称之为行“孝道”。奉道修行者,应当先行孝,而后行道,所以称之为孝道。
在这里我们看到“孝”本自“道”,有形有情者莫不取法“道”“孝”以生长、化成;行仁孝以尊道,是孝道的体现;道是万物父母,万物得道则生,失道则亡;行道者修行中道,以“孝”来指导和约束自己,上报玄父玄母的大恩,下报世间父母的恩情;奉道者应先行孝,而后行道,这是行孝道的次序。

《太上灵宝首入净明四规明鉴经》在解释“孝”与道的关系的时候记载道:“道者性所有,固非外而铄。孝弟道之本,固非强而为。得孝弟而推之忠,故积而成行。行备而道日充,是以尚士学道,忠孝以立本也,本立而道日生矣。”道是本性所固有,并非外力所致。孝悌是道之本,所以不是使人强力而为。得孝悌之后推广到忠,所以日积月累而成德行,德行全备则道德日益扩充,因此高尚之士学道,用忠孝来建立大本,本立之后则道德日益生发。

欲行无为,先行有为;欲得道,先修德;欲修仙道,先修人道。
本文作者:齐谐子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亿点曝光计划#WinToGo(WTG辅助工具) v5.6 最新免费版 “Windows To Go”它可以让你将 Windows 完整安装到U盘、移动硬盘等便
  • 经查,皖AF6XXX吉利牌小型客车未取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该网约车平台公司为不具备营运资格的车辆提供信息服务,违反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
  • 果不其然,这只波龙端上来后,和她预料的一样,这根本就不是自己挑选的那只,于是叫来饭店的服务员理论,不过她一开始并没有直接拿出证据,而是质疑波龙被换,想看看店员的
  • 法王如意宝:我们一生中所做的各种琐事,全都是徒劳无益在无边无际难以忍受的轮回痛苦大海中,虽然暂时呈现了少许安乐,但这些安乐实际上都在引诱迷惑我们的心,就像是妖女
  • ” 记得一位大师说: 宁可孤独,也不违心; 宁可抱憾, 也不将就。” 记得一位大师说: 宁可孤独,也不违心; 宁可抱憾, 也不将就。
  • 5 日常生活中的砂与水   生活中还会遇到一些物品,砂水的判断不太容易,这就需要我们思考和分析,比如:(1) 电梯     电梯的属性是水,叫提水上房。就要看山
  • 而立之年的你有了更多的机遇,就想张老师说的“要保持自己的初心,保持自己的个性”要在自己热爱的事业里闪闪发光。那句“君既至,望莫归”的自动回复,不仅是对他的偏爱,
  • 诗歌行进到此,“我”进入诗中,“我”的处境竟与她差不多,也忍受着寒凉的胁迫,也经历着情感的创痛,唯有那水长出的竹子可以依靠,唯有那内心中仅存的一片纯洁和梦幻之地
  • ”中国诗画之美不仅在一个“艺”字,更在一个“格”字,许多传世经典都贯穿着创作者对家国天下的深邃思考,对道德与品格的坚守;蕴含着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
  • 我的小废手尽可能的做好了哈从今天手机收到闪送的信息的那一刻起冥冥中就知道是什么前台不出意外的放了束花不是你给我带来了任何的负担是我自己也一直知道这束花对我的意义
  • #GOT7[超话]##林在范[超话]# Jay B想让粉丝们放心,组合正在悄悄地合作,讨论回归的计划。”尽管Jay B已经取得了如此多的成就,并且从十几岁起就一
  • 门禁系统漫巢公寓部分设有门禁系统,只有持有密码的租客,才能顺利进入单元楼层每套公寓都是防盗隔音门门锁为AB锁租客:漫巢公寓租客入住前都有身份,一客一锁一户一卫独
  • #时尚穿搭# #好物推荐# #今天穿什么# #OOTD#今天沈梦瑶亮相第29届东方风云榜音乐盛典红毯,她这次穿了一款非常漂亮的暗夜流光裙,展现出了优雅高贵的气质
  • 不要责备岁月的无情生活的残酷,不要埋怨人情的多变世道的难测,不要用泪水来作为不幸命运的反抗,生命里需要的是坚强的臂膀,来担负起自己的责任,不是活着就算了,是要活
  • 因为你合格了,你的缘分仙家会回来很多,他们在红尘中需要找个地方依附,所以有条件的话最好提供一副山水画算是给身后的一个地方。出D弟子的身后缘分问题(1)我写下的这
  • 故逐一看去,悉皆自相矛盾、大不近情理之话,竟不如我半世亲睹亲闻的这几个女子,虽不敢说强似前代书中所有之人,但事迹原委,亦可以消愁破闷;也有几首歪诗熟话,可以喷饭
  • 看它冲了来,我使出双手大劲顶住牛头,它还小没长出牛角(反而牛头摸着还挺舒服的)不想顶不住,我一退、二退、再退,它一进、二进,再进就把我顶墙上了,胳膊撑不住它又顶
  • 我觉得我要为她做点什么……好久好久没更新公众号了,昨天翻我之前写的文章,感觉还不错呢哈哈哈哈当时怎么那么多话啊!什么都无所谓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果汁给了我一本考研
  • 每次想到这点都心痛到无以复加刚公开的前两年真的没多少人看见这个内向腼腆不爱说话的小男孩,那时候我还只是天天被朋友三句不离两句的提到顺带着写写文案夸夸,越了解越觉
  • 首先,如果老板娘仅仅是因为大货车挡住了自己的部门门脸,为了泄愤而撒气,那就涉嫌寻衅滋事行为。 但很多网友表示,这位老板娘一看就是惯犯了,在被货车司机抓了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