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决疑论》节录——印光法师
问,禅宗诸师,多拨净土,此又何说。
【研读】
问:禅宗的诸多祖师,大多拨除排斥净土法门,这又如何解释呢?
答,禅宗诸师,唯传佛心。所有言说,皆归向上。汝参禅有年,尚不知此。则汝之所解,皆破坏禅宗之恶知见也。
【研读】
答:禅宗的诸多祖师,唯独弘传佛陀心印。他们所有的指示言说,都是指归向上,直指人心。你参禅已经有很多年了,还不知道这个道理,那么你对禅宗的种种知解,都是破坏禅宗的恶知见啊!
问,博地凡夫,岂敢自任。诸祖诚言,断可依凭。六祖谓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赵州云,佛之一字,吾不喜闻。又云,老僧念佛一声,漱口三日。禅宗诸师,多有此等言句,则又何说。
【研读】
问:博地凡夫,哪敢自我放任自己的见解。但是诸位禅宗祖师的真实之言,绝对是可以依凭的。例如六祖大师说:“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如果造罪,念佛又要求生哪一国呢?”赵州禅师说:“佛这一个字,我不喜欢听闻。”又说:“老僧我念佛一声,要漱口三日。”禅宗的诸多祖师,大多都有这类的言语文句,那又要如何解释呢?
答,六祖直指向上,令人识取自心。汝当作训文释义,辨论修持法门。所谓认驴鞍桥作阿爷下颔,几许误哉。汝须知西方之人,见思净尽,进破尘沙,及与无明。只有进修,绝无造罪之事。谓彼求生何国者,若在此间,未断见思,仗佛慈力,带业往生之人,则生凡圣同居净土。一生彼土,则见思二惑,彻底消灭。喻如洪炉片雪,未至而化。德人觌面,鄙念全消。若是见思净尽,则生方便有余净土。分破无明,则生实报无障碍净土。无明净尽,福慧圆满,则生常寂光净土。在此土现证者如是,在彼土进修者亦然。汝何过虑彼无生处,而自障障人,不肯求生。闻噎废食,自丧性命。则天下痴人,莫汝若也。
【研读】
答:六祖大师直指向上的开示,是要令我们明白认识直取自心,而你却当成训诂文字,解释言义,当作是辨别评论修持的法门。那么这就是所谓的,误认驴鞍桥,把它当作是阿爷弯弯的下巴,这个差误太大了。你应当知道西方极乐世界的人,见思惑已经清净穷尽,进一步更再破除尘沙惑,以及无明惑。只有前进修行,绝对没有再造罪的事情。而所谓的“彼人求生何国者”,如果是在此娑婆世间,尚未断除见思二惑,仰仗阿弥陀佛慈悲之力,带业往生西方之人,就往生到凡圣同居净土。一旦往生彼国土,那么见思二惑就彻底消灭。譬如大火燃烧的炉子上飘下了一片雪花,还没到达炉子就被融化了。又如同一见到有德之人的颜面,邪恶低劣的念头便全部消失。如果见思惑已经清净断尽,就往生到方便有余土。如果分破无明惑,就往生到实报无障碍土。无明惑能够清净断尽,福德智慧圆满,就往生到常寂光净土。在这个世界现生证悟的人是如此,在极乐国土进修的人也是如此。你何必过度忧虑这些人没有可以往生的地方,而来自我障碍,障碍他人,不肯求生西方净土。就如同听到有人因为吃饭噎到喉咙,你就废弃饮食,自己徒然饥饿以致丧失性命,那么天下间愚痴的人,也没有像你这样的!

【#陕亮十年#(四)丨求新求变 陕西这样跑好文旅融合“新赛道”】2022年4月26日,陕西省图书馆高新馆区开馆迎客。这座位于西安高新区天谷七路899号的省图新馆建筑面积8.19万平方米,设计藏书800万册、拥有阅览座位4000个,是“十四五”以来全国新建图书馆单体建筑面积最大,集智慧阅读、文化教育、文化休闲、文化展示于一体,与艺术、非遗、旅游、科技、教育、体育等行业深度融合的一座综合性、现代化公共图书馆。

未来,伴随着图书馆的全面开放和综合服务的持续优化,陕西省图书馆高新馆区必将成为体现陕西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名片。

十年来,陕西文旅交出了一张亮眼成绩单。截至2021年,陕西有118家公共图书馆、119家文化馆、20613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投用向社会免费开放;有近5万处不可移动文物、700万余件(组)馆藏文物、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224处;提出了“文学陕军”“长安画派”“西部影视”“陕派话剧”等极具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

守正创新

陕西从文化大省迈向文化强省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是民族进步的火炬,是党和人民的重要生命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

陕西灿烂的历史文化、丰厚的革命文化以及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为文学、影视、戏剧、绘画、书法等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沃土。底蕴深厚的文学陕军、长安画派,厚积薄发的陕西影视,异军突起的陕派话剧等,这些颇具影响力的文化陕西品牌,让陕西具备了从文化大省迈向文化强省的坚实基础和可能性。

作为陕西响当当的文化名片,“文学陕军”在为人民写作、为时代而歌的征程上主动担当,创作推出了一大批反映时代要求和人民心声的现实题材作品。荣获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和第十届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主角》、荣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的短篇小说《出警》等,引起社会各界热烈反响。截至目前,“文学陕军”已斩获国家级重要文学奖项40多个。

在影视作品上,西部影视异军突起,产业规模逐步扩大,作品数量和质量持续攀升。从2020年首部亮相央视的脱贫攻坚题材电视剧《一个都不能少》,在央视热播的电视剧《装台》《大秦赋》,到先后斩获百花奖、金鸡奖等国家级重要奖项的电影《我和我的祖国》,陕西影视厚积薄发,一大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影视作品,从荧屏、银幕上走进了百姓生活,也走进了群众心间。

同时,“陕派话剧”不断推陈出新,《平凡的世界》《麻醉师》《共产党宣言》《路遥》等优秀戏剧作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截至目前,已有13部作品荣获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6部作品荣获中国艺术节“文华大奖”,6部作品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14人获“文华表演奖”,28人获中国戏剧“梅花奖”。

一本本文学著作、一部部影视作品、一台台精彩剧目、一件件书画艺术作品,绘就了陕西文艺波澜壮阔、繁花似锦、日新月异的图景,成就了“文学陕军”“西部影视”“长安画派”“陕派话剧”等为人民所喜闻乐见的陕西特色文化品牌,也奏响了陕西文化和旅游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激昂序曲和华彩乐章。

摸清家底

为文物保护建起法治防护墙

八百里秦川文武盛地,五千年文化中外名城。作为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陕西被誉为“天然的历史博物馆”,有蓝田猿人、半坡遗址、轩辕黄帝陵等远古历史,也有周、秦、汉、唐等10多个政权上千年的建都史,还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延安为中心的伟大革命史。

在陕西,出土有10万至1.5万年前的人类化石和文化遗存的南郑疥疙洞洞穴遗址,为了解中国乃至东亚地区早期现代人演化自本土古人群的学说提供了重要证据;陕北地区发现的气势恢宏的宫室类建筑、布局规整的宗庙类遗迹和等级分明的大型墓地,对研究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有重要作用;太平遗址的考古研究,使关中地区龙山文化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对杨官寨遗址庙底沟文化开展的多学科研究,推动了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取得新进展;少陵原十六国大墓的发现、清平堡遗址的考古工作,为研究我国民族融合和长城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

史前遗珠、秦汉闳放、隋唐之风……近十年来,陕西取得的考古新成就不胜枚举。三秦大地留下灿若星辰的历史文化遗产,书写着中华民族悠长壮阔的历史。而如何保护利用好历史文化遗产,为文物保护建起防护墙,让人民群众能感受文物之美、体会文化之韵?这是近年来陕西文物工作的重中之重。

2021年3月31日,陕西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陕西省秦始皇陵保护条例》(以下称《条例》)。新修订的《条例》扩大了秦始皇帝陵的保护范围,规范管理体制,用法治的力量促进保护秦始皇陵的历史风貌、自然环境。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田文平表示,《条例》的修订出台对推动秦始皇陵保护、管理及展示利用水平迈上新台阶具有关键作用。

立法保护秦始皇陵,只是陕西省保护文物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陕西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无论从文物保护地方性法规,还是从文物安全管理制度,再到奖励惩罚制度,陕西省文物保护工作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规范体系,文物保护管理利用法治化水平不断提升。

十年来,陕西在摸清守好文物“家底”的同时,坚守文物安全底线,创新文物保护模式,让承载着中华文明密码的“国宝”焕发新光彩,古老的文物古迹与全新的时代命题正在碰撞出夺目的火花。

务实惠民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新格局

公共文化服务是一项润物无声的文化事业,也是一个地方的文化名片。发展文化事业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基本途径。文化惠民是民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就是要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十年来,陕西省众多文化机构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公益文化活动,送文化下乡、送文化进万家,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新需求、新期待。

依托陕西省群众文化节,陕西先后举办优秀群众文艺精品展演、“唱支山歌给党听”大家唱群众歌咏活动、全省广场舞展演、“花朵”全省少儿美术作品展、全省优秀群众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览等一系列群众性示范文化活动,带动全省累计举办群众文化活动5389场,参与人数超过2578万人次。此外,陕西省还颁布《陕西省秦腔艺术保护传承发展条例》,举办2021年中国秦腔优秀剧目会演,惠及群众600余万人次。

为扩大服务半径,提升服务效能,吸引更多读者朋友“走进”图书馆,解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问题,2019年,汉中市汉台区图书馆和汉台区邮政分公司联合推出“汉图有书任你借,邮政一元替你还”惠民服务。读者可以在家通过微信公众号“你看书我买单”小程序进行下单购书,借阅的图书通过快递便可免费送到读者手中。没有时间或不方便归还借阅的图书时,可以选择到汉台邮政分公司邮政网点的便民还书站支付1元的邮寄费用,将所还图书和签条一并封装后交邮政工作人员即可。

小小尝试,解决了借书还书的难题。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让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陕西持续加大政策指引和财政投入,公共服务体系也日趋完善,一批批文化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成并投入使用,文化服务设施的日渐丰富。

118家公共图书馆、119家文化馆、444个新型公共文化空间、20613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投用向社会免费开放,实现了陕西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

求新求变

陕西旅游产业破局求变

文化是陕西的战略性资源,而旅游则是陕西的标志性名片。

今年“五一”假期,“长安十二时辰”街区无疑是整个陕西乃至全国最热门的文旅景区之一,冲上各大社交平台的全国热榜,登上西安景点种草TOP1。在线下,“长安十二时辰”吸引了大量的市民游客前来游玩,只为一睹大唐盛世,感受大唐文化魅力。

进入大门的那一刻,宛如穿越至1300年前的唐朝长安城。游客不仅可以与“崔器”“王维”“李白”等演员互动,还可以观赏唐风建筑,品尝长安美食,体验唐风娱乐活动,全方位、全体验、全身心地“回到唐朝”。

“长安十二时辰”街区为什么这么火?作为全国首个唐风市井生活体验街区,“长安十二时辰”街区将影视IP与文化IP进行了巧妙结合,通过多元业态带给了游客沉浸式的体验,从而打造了一个“爆款”文化旅游产品。

疫情当下,除了将文化旅游资源实现价值最大化,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也是最为现实的选择之一。由于疫情防控等多种因素,国内游客跨省、跨市旅游受到不同程度的阻碍,露营旅游、近郊度假成为全国旅游的新热点。据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底,陕西露营相关企业有3603家,排在全国各省份第5位,这说明“小”露营也能塑造出“大”经济。

实际上,陕西旅游的新增长点不止于此,民俗旅游、生态旅游、自驾旅游等新型旅游方式或业态逐渐兴起。陕西旅游从原来的“上车睡觉,下车看庙,对着镜头笑一笑”的初级观光方式,正走向多业态、多内容、多形式的高质量发展模式。

十年发展历程,陕西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发展,文艺精品创作生产成绩显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臻完善。陕西文化经历了由文化大省到文化强省的发展转变。如今,基于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紧紧围绕“文化陕西”定位,陕西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省为抓手,以建设国际文化旅游中心为目标,凭借“文化+旅游”的双引擎,走出了一条符合陕西实际的文旅发展道路。

撕去古老、厚重的文化标签,陕西正以一个朝气蓬勃、古今交融的形象,朝着国际一流文化旅游中心的目标奋勇前进。#飞阅新三秦##从空中看奋进中的陕西有多震撼#

【山东新五年,“实干”青岛的新期待】
五年,足够一个人从稚嫩变身成熟,也足够一座城市从本土走向世界。过去五年,青岛迎来空前机遇,发展一日千里;而伴随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的成功举办,这座城市未来五年的发展布局已然轮廓初现。

作为山东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省的“双核”之一,“独善其身”的发展方式显然并不是青岛所追求的。当下,青岛不仅要考虑如何在引领全省创新驱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同样也需要从更高层面谋求新的发展定位与空间。
2022年5月28日,山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将拉开帷幕。未来五年,青岛要如何在全省范围内筑核引领,山东又将给予青岛怎样的期许和定位,这些都需要省党代会给予我们答案。

城市更新,施策贵在于“实”

作为青岛现下最热的发展关键词,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无疑将在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中占据重要地位。

而在全市实施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是2021年底青岛市作出的重要部署。进入2022年,青岛以“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为主题召开“新春第一会”,顶格部署三年攻坚行动;3月,《青岛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方案》发布,八大攻坚行动、10个重点低效片区一一明晰;4月,聚力实施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攻坚行动被写入市党代会报告。
在城市更新重要性日益提升的同时,青岛关于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的攻坚项目陆续开工,二季度248个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项目、72个历史城区保护更新项目、青岛市重点市政设施暨张村河片区重点项目……截至目前,青岛1225个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全年攻坚项目中,已启动在建970个,接近今年计划任务的80%。

此外,青岛各级领导全面推进城市更新建设,从市委书记陆治原、市长赵豪志带队奔赴项目工地,到各区市党政“一把手”现场解决项目难题,一场场相关主题的部署会议,一次次脚踏实地的现场调研,展现出青岛城市更新一种“等不起、慢不得”的发展态势。

期间,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作为全市“作风能力提升年”的重点工作之一,“真抓实干”贯穿始终。这一点,不管是领导干部直奔现场观实际、解实需、求实效的行动,还是持续建设并全面推进的攻坚项目进展,都是最好的证明。而在这个“以实干求实效”的进程中,青岛上下正聚焦有效需求,树立起鲜明的实践实干实绩导向。值得一提的是,中央早已开始为城市建设搭建顶层设计。2020年,“实施城市更新行动”首次写入我国五年规划,城市更新升级为国家战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要“有序推进城市更新”。

在山东,城市更新也已拉开序幕。日前,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关于开展省级城市更新试点的通知》,拟将济南、淄博等六个城市和14个片区列为省级城市更新试点片区。

那么,在全省乃至我国北方率先启动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的青岛,又将在山东省层面的城市更新行动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值得期待。

实体经济,青岛筑核引领

实体兴则经济兴,实体强则经济强。回首百年青岛发展历程,制造业是这座城市最大的比较优势,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则一直是其立市之本、强市之基。

面向未来,青岛想要在5年内实现两万亿发展目标,迈向高能级城市,都离不开强大的实体经济支撑。可以说,“实体经济”在青岛经济构成中的地位无可替代,其对青岛城市发展的意义远不止局限在未来五年时间内。

2万亿,这是市党代会报告中明确的青岛未来五年发展目标,虽目前山东对青岛市实体经济的发展期许尚未公布,但青岛对内直面自身短板、提振实体经济,对外缩小与同等级城市差距、不断发挥在全省核心引领作用的决心,从未松懈。
2021年,青岛工业增加值3884.0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6.8%。与青岛同为制造业大市的宁波与无锡,则分别交出了规上工业增加值4865亿元、同比增速11.9%和规上工业增加值4926.42亿元,同比增长12.9%的成绩单。

显然,青岛虽具备制造业发展比较优势,但其工业规模与两城相比仍有差距。不过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青岛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7.48%,这是这一数据时隔15年首次上升,而面对这张曾引以为傲的王牌,青岛正全力扭转制造业长板沦为短板的发展颓势。
2022年4月27日,青岛召开全市实体经济振兴发展动员大会,释放出坚定不移抓实体经济的强烈信号。大会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推动实体经济振兴发展,打造现代产业先行城市。

同时,会上通报了青岛加快实体经济振兴发展三年行动的有关情况,未来三年,青岛实体经济振兴发展明晰了路径、确定了打法,这也是青岛聚焦有效需求、真抓实干的又一次谋定快动。而按照三年行动路径,青岛正大抓产业、抓大产业,大力培养产业链“链主”企业,努力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想要一个产业实现迅速发展,大项目的引进无疑是最直接的途径。2022年,青岛安排市重点项目416个,重点准备项目116个。

如今二季度过半,青岛提振实体经济的决心,已伴随着一个个大项目的建设愈发坚定。而无论山东省党代会将在该领域予以青岛怎样的重任,都会成为这份决心的依仗。

用人之要,在于作风建设

青岛市委书记陆治原指出,“事业发展,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干部作风能力建设事关全局。只有干部队伍拥有务实的作风和过硬的本领,才能确保城市的治理与发展行稳致远。

青岛将2022年标定为“作风能力提升年”,便是要直面短板、认清差距,在全市掀起一次作风能力建设的自我革命,通过锻造新时代青岛干部队伍“凡事讲政治、谋事为群众、干事重实效、成事争一流”的作风能力,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而在这个过程中,“实干”始终如影随形。2022年2月24日,青岛召开“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动员大会,发出了开局抓作风、聚力谋发展的强烈信号;4月份接续召开的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市两会,又要求全市广大干部用实干创造发展业绩,用实干增进人民福祉,用实干提升作风能力。

紧接着,青岛出台《关于实字当头干字为先 大力锻造“实干家”干部队伍的意见》,对新形势下选什么人、用什么人、怎么选人用人提出了明确要求,树起青岛干部队伍作风能力的标尺。

实际上,在青岛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语境下,面对在全省勇当龙头、在全国进位争先的现实压力,干部作风以及干事能力,早已成为青岛必须要做好的重点领域。

锻造“实干家”干部队伍的青岛,正一步步践行“重实干重实绩”的鲜明用人导向,选拔勇于担当、善于作为的干部,以实绩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未来,“崇尚实干、注重实绩、不务虚功”必将在青岛蔚然成风。而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在省党代会报告中,也必然会有对其持续推进的重要阐述。

战略开放,锚定实干为先

一个区域的发展和未来,离不开城市的顶层规划、战略定位。对于在国家战略机遇下的乘势而上,青岛从不曾缺席。

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经略海洋、乡村振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一项项国家战略饱含中央对青岛的殷殷嘱托,同时也是青岛肩负重任、踔厉笃行的最好见证。

这些顶层战略中蕴含的发展机遇,将为青岛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面对机遇,淡定从容的青岛,已充分认识到:只有真抓实干,坚持“定了就干、干就干成、干就干好”,方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今后五年,青岛确定了“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总目标,和“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的城市愿景,而想要实现城市目标和愿景,最终都要依托于城市自身的发展实力。

为此,青岛以“5年2万亿”为指引,向着拥有雄厚实力、引领区域发展、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展现国家形象的高能级城市不断迈进。

对内,青岛重点打造“六个城市”,围绕城市发展的重点工作及细分领域,坚持“实”字当头,大力启动改革、提振实体经济、集聚产业资源、优化城市功能品质,以实干求实效,以实效促实干,不断激发自身潜力。

对外,依托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等国家级开放平台和RCEP机遇提升国际影响力,扎实推进制度创新、深耕“双招双引”、强化项目落地,以实干为基调,融入对外开放发展新格局。

与此同时,青岛充分利用自身的引领优势,进一步扛起了在区域协调发展中强化龙头作用,推动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重任。一方面,通过与周边区市的“支点”互动,带动胶东经济圈的融合发展;另一方面,以交通为切入点,进一步拉近与周边城市的距离。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在全市上下聚焦有效需求、以实干求实效的大背景下,我们期待省党代会赋予青岛在新时期的新期许。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刘雨昕[超话]# X#刘雨昕潜力max# [可爱]#刘雨昕奔富麦克斯品牌大使# 接wx任务群投稿,好多伞伞还不知道寻艺要怎么签到,所以再科普一下。寻艺签到数越
  • ”很多网友想托他在鹤岗买房,最初都被他一一拒绝了,后来随着粉丝增长,平均每天有100多人向他咨询买房的事儿,甚至连当地的开发商都主动找来,想跟他合作卖房子。鹤岗
  • #每日一善[超话]##百万森林计划#[心]#阳光信用# 学会适应,让你的环境变的明亮;学会宽容,让你的生活没有烦恼;学会奉献,让你的生活充满阳光。 ​​忍无可忍
  • 缘分,让我遇上你;感觉,让我喜欢你;时间,让我爱上你;思念,让我记住你。因为你,我曾经快乐。
  • 今天给大家推荐一款低脂美味的蛋与蟹柳,蟹柳的鲜美配上高蛋白的鸡蛋,真是又好吃又营养呢!喜欢吃烧烤味的还可以出锅后撒一些烧烤调料,味道也是棒棒哒!
  • 我不认为价值投资就比趋势投资高级多少,只是价值投资对一个作为有机体的人来说,更容易做好,却又更不容易做到而已。而炒股跟这些职业都不相同,是完全的结果论,即使你炒
  • 【两年前的今天:Bang远赴北美 正式加入100T】作为两届S赛冠军、两届MSI冠军的AD选手Bang毫无疑问是2018年冬季转会市场上的一条大鱼,Bang在与
  • 有一位仙人,就化成道士,每天早晨都去她那里要六七个粉团,三年如一日,才知道老太太是诚心诚意做善事。并且少师的子孙后代,都非常兴旺,一直到了凡先生这个时候,家里世
  • miko问我嘟比会不会跟视频里的猫一样发疯,我沾了一点放在他的鼻尖,小家伙立马打了一个喷嚏。我卑微的问一下#没买的点击评论买一哈,战斗还没结束哈大家不要丧了#❤
  • 结束了这一天的拍摄,在一条没有人的巷子里。走过几个花花绿绿的墙面,纯色让人跃跃欲试。
  • 【论今】.平台是不断进化发展的,传统经济为单边平台,产生规模效应,但规模经济的边际效应是递减的。微生物是最底层的生物,凡是底层的东西都是决定性的,底层结构控制整
  • #时代少年团出道一周年快乐#真爱你的男人会刻意包容一切,有矛盾,首先低头认错,不愉快首先先哄你,不管是真假,都不重要了,重要是他心中有你,与这样男人恋爱,婚姻会
  • 中卫中院宣判高新平等11人涉恶案】11月9日,中卫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涉恶势力犯罪集团的高新平等11名被告人寻衅滋事、非法拘禁、非法侵入住宅等罪一案进行宣判。【
  • 或许有些人会觉得松子怎么感觉离不开男人,连那么可贵的友情都抛弃,但我其实是可以理解松子的,松子在自己的父亲身上得到父爱,她在找爱情的同时何尝又不是在找亲情甚至父
  • 勤奋、进取、诚信、求是10.学校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是如何得到巩固加强的?【审核评估学生应知应会材料】总体发展目标定位:紧紧围绕社会需求,以着力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
  • #王俊凯体重# 或许他没有超高的天赋,但他足够敬业,为了拍戏减重20斤,这是他对工作的态度;长达几个月的健身,这是他超高的自律;他有着积极的工作态度,阳光的心
  • 王子文解释称,王朔认识自己的爷爷,而自己的朋友又是王朔的邻居,于是两人也就认识了。【你的故事】之前一直觉得这个角色很神秘,这次才知道,你们其实都是医师实验的对象
  • 生长1、温度大樱桃发芽期间适宜的温度为10℃,开花则需要超过15℃,新梢在20℃以上时生长快,果实成熟期间温度保持在20~25℃之间佳,并且此时只需要50~60
  • 做个善良的人,不会伤害到别人,也不会伤害到自己。第二:多吃苦,只有吃苦我才能知道我需要什么。
  • 13、 作者在亭上与人相遇饮酒共话的情景,与下列诗句中哪两句相似( B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B.酒逢知己千杯少C.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D.君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