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创原建设高新在行动”(三)

编者按:“原”上风起,科创正劲,西安高新区秦创原建设如火如荼。一年来,高新区坚持以促进“双链”融合为主线,以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养高新技术企业为目标,加力加速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争当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即日起,平台策划推出“秦创原建设高新在行动”专题报道,以秦创原建设中的高新力量,献礼陕西省第十四次党代会。

西安高新区:布局重大科创项目 加速秦创原“三区”建设

秦创原是当前陕西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最大的风口,在全省势如破竹推进秦创原建设的大背景下,作为全省科技创新的主战场、主力军,西安高新区也以“四个高新”建设为抓手,立足“打造秦创原平台使命践行区、核心引擎区、示范样板区”目标定位,开启了轰轰烈烈推进全域建设秦创原的新局面。

加快平台类项目建设激发强劲创新活力

初夏时节,万物峥嵘。驱车沿西太路南下,在西安高新区的丝路科学城片区,林立高耸的塔吊、轰鸣作响的工程机械、往来穿梭的运输车辆,正共同奏响着高新区全域建设秦创原的最强音。

首先映入眼帘的秦创原西安科创基金园,是“前海模式”在内地复制的首个样本和发挥前海“服务内地”作用的重要空间载体。目前,该园已建成投用,部分金融机构先期入驻的同时,园区也正在加快引入总部金融机构、股权投资机构、金融科技企业、专业化金融中介机构等。2022年,预计将引进私募股权投资机构30家以上,签约入驻企业达50家,提供10亿元投融资支持,助力更多企业实现科技金融互乘放大效应。

不远处的秦创原集成电路产业加速器(西安电子谷核心区)项目如今也已初具规模,这个由40余栋建筑组成的“西安最大产业加速器”沿着翠微路延绵数百米,气势颇为雄伟壮观。未来,这里将聚集600家企业,带动3万人就业,成为秦创原电子信息产业转化的重要承载地。

今年4月8日开工建设的秦创原·上市企业园也是西安高新区加快秦创原建设的一大举措。该园将以“总部+研发”为主,建成后聚集35家上市企业,打造秦创原上市企业集聚高地,通过发挥上市及拟上市重点企业辐射带动的龙头效应,逐步形成“基础研究—科研转化—集群培育—服务输出—智能制造”的融合体系。

除了秦创原西安科创基金园、秦创原集成电路产业加速器等平台类项目。在丝路科学城规划的“十个特色产业组团”中,西安高新区还瞄准前沿领域和前瞻技术,借助科研院所、重点高校的力量,分别布局有以秦创原·先进阿秒激光大科学装置、秦创原·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为代表的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以西电宽禁带半导体国家工程中心、国家先进稀有金属材料技术创新中心、陕西空天动力创新中心等为代表的高能级科技转化平台,并全力以赴推动项目于2022年全部建成投用。

上述平台项目全部建成投用后,西安高新区的科技创新实力将得到进一步增强,拥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2个、国家级创新平台14个、省级创新平台122个、新型研发机构186个,并形成以中科院系、高等院校系、重点企业系为代表的秦创原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从而激发出更为强劲的创新活力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

推进产业类项目壮大“55611”现代产业体系

秦创原建设说到底就是要推进更多科技成果向产业转化。实际上,在丝路科学城、丝路软件城两大高能级片区规划之初,西安高新区便按照全域建设秦创原目标任务,引培落地了一批重点产业项目,并积极借助这些企业的科技创新实力,加快推进“55611”产业中电子信息产业、智能制造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汽车产业等产业孵化转化类平台建设,努力推动科技创新向产业转化发展。

时光回溯到2021年,在丝路科学城启动建设当月,西安高新区就启动了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涉及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和基础设施等领域的27个重点项目。而2022年,迈入“四个高新”建设提速年的西安高新区又围绕建设立体联动“孵化器”、成果转化“加速器”、两链融合“促进器”,以科创项目和科创企业为主要抓手,全面推进182个秦创原重点项目建设,力争早日实现秦创原使命践行区、核心引擎区、示范样板区的目标。

日前,记者走访了解到,在西安高新区丝路科学城中央创新区,陕建集团总部大楼、中铁三局科创中心、中铁二局盈创中心、丝路创智谷等一批重磅项目加速推进建设;长安园通讯产业园里,随着中兴通讯二期、奕斯伟集成电路产业基地、高研电器设备生产基地、莱特 OLED 材料研发生产基地等一批建重点项目的建设,园区产业链条进一步明晰,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在草堂科技产业园,西电集团智慧产业园、埃顿高端汽车零部件产业园、比亚迪12gwh动力电池扩能项目、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等项目如火如荼建设,也将进一步推动高新区“55611”现代产业体系加速成势。

再将目光转向丝路软件城。海康威视西安科技园、大华西安研发中心、和利时西北总部基地、诺万光电显示控制系统产业化研发基地等项目也在提速建设,支撑起该区域“2+5+N”的产业发展格局。其中,海康威视西安科技园主要用于物联网传感技术等领域的技术研究以及产业化,不仅可以带动近15000人的就业,同时将助力高新区做大做强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相关产业;和利时西北总部基地项目是和利时集团除北京、杭州之外的第三个基地,建成后将成为和利时在国内最大的研发中心和技术服务中心……

提速公建配套类项目建设营造宜居宜业环境

平台类、产业类项目如火如荼推进的同时,西安高新区也高度重视高品质城市建设,通过加快推进丝路科学城、丝路软件城区域内各类配套类项目建设,不断均衡完善区域基础配套体系,为秦创原建设夯实基础、筑牢根基。

当前,在丝路科学城、丝路软件城两大片区,一所所学校、医院等民生项目已经相继落地,一个个公园、绿地、公交、地铁、云巴等各类配套建设正在稳步推进,一大批住宅、商业街项目正在全力建设……今年五一前夕,相继建成开园的永安渠海绵城市生态公园和仪祉湖公园再提升区域城市品质的同时,也成为市民群众新的打卡地,永安渠商业街、西安大剧院等也将在不久建成亮相。

而今年4月26日,西安高新区丝路软件城和丝路科学城两大重点区域33条市政道路正式通车,进一步推动了西安高新区产城一体融合发展,也为上述区域项目加快建设、企业创新发展、群众工作生活创造更加便捷的通行环境。

秦创原建设东风正劲。西安高新区将抢抓机遇,充分释放国家自创区、硬科技创新示范区优势,狠抓秦创原平台建设和创新能力提升,持续引育一批含金量足、含绿量高、含新量多的好项目、大项目,力争到“十四五”末,全区建成面积将达到200平方公里,聚集百万科创人才,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价值高地和西部产城融合的新典范。
(高新融媒记者 杨皓)

【大水网+大电网+大县城——沁源县:大手笔建设民生普惠新家园】
  欢快的水流,明亮的灯光,整洁的环境赏心悦目,排排的住房留存幸福……
  幸福生活是每个人向往和奋斗的目标。自去年以来,沁源县立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从最受群众期盼的事情做起,紧扣“一城两中心、一区三园”发展思路,建设大水网、大电网、大县城,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民生实事,以大构想绘出民生普惠幸福梦,以大手笔建设民生普惠新家园。
  大水网:“十大供水工程”成百姓幸福生活“源头活水”
  从太岳山涧喷涌而出一路向南飞奔的沁河给沿岸带来了茂密的森林、肥沃的土地,沁源因此而得名。但事实上,作为沁河源头的沁源县只是相对富水区,由于地质条件差异、海拔落差大等原因,沁源的水资源南富北贫、东丰西瘠。多年来,这种独特的地质构造造成的水资源“贫富差异”,严重影响了当地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也制约了经济的均衡发展。
  如何破解全县水资源不平衡的难题?怎样进一步提升全县供水保障能力、应急供水能力和水资源调配能力?为当好老百姓生产生活用水的“水管家”,进入2022年后,沁源县按照“管好水、护好源,用好水、促发展”的发展思路,果敢启动“大水网”的构想。这个规划将大水网划分为中线、西线、东线三条线,在全县域内实施南水北调、东水西用,使大型水源、规模化供水工程互联互通,逐步形成县域大水网,实现水资源的充分合理开发利用。
  目前,大水网保障工程已经建成沁河源头抗旱应急、南北莱沟、花坡、鱼儿泉4个供水工程,即将开始建设王陶区域中心、倪庄水库、永和水库、景凤镇、支角水库、中峪龙头6个供水工程。同时,单村村内管网改造,包括入户管网、配水管网、新建蓄水池,入户水表、水龙头等也将同步进行。这10个供水工程全部建成后将覆盖沁源县所有行政村,达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互联互通的大水网总目标,满足10多万人的用水需求。
  身处乡里也能随时“开一壶”甘泉水,家在农村也能天天泡个“热水浴”。天上水、地上水、地下水形成的“大水网”将成为共同浇灌沁源县人民幸福生活的“源头活水”。
  大电网:“新能源发电+新建变电站”为美好未来“蓄能充电”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的应用更为广泛,人工智能、扫码支付、网络购物……电已经成为老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目前,沁源县从南到北共有6座110千伏变电站,经过多年的建设,已形成主要以郭道镇兴盛220千伏变电站为电源支撑的4个互联互通的网架结构。虽然目前尚能满足县域内生产生活基本用电,但随着开发区新兴企业的入驻及人口的不断集聚,供电的压力不断加大,重新构建能适应发展刚需的“多点支撑、多面频发、安全稳定”的大电网已成为当前迫在眉睫的要事。
  为了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021年,沁源县拉开了建设保障有力“大电网”的帷幕。
  规划新建的灵空山110千伏变电站,在去年的8月被成功列入沁源电网发展“十四五”项目规划库。这一规划的实施,将在极大缓解110千伏太岳变电站供电压力的同时,同步解决35千伏柏子变电站的重载问题。届时,作为沁源工业龙头之首的沁新工业园区,也将真正实现双电源供电。在持续的努力和推动下,目前,沁源县规划新建的王陶镇220千伏变电站,正在积极争取入库中。在不久的将来,建成后的它将成为县域内的第二个主力电源支撑,将充分满足沁北工业园区及周边地区17万千瓦的电力需求。
  为百姓生活“充电”,清洁能源来发电。为早日实现“双碳”目标,沁源县与晋能控股电力集团政企联手,加快推进15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和90万千瓦抽水蓄能项目,全力打造华北区绿色低碳生态产业一体化示范基地,充分利用阳光发电、抽水蓄能“储电”,为百姓的“充电宝”加倍续航。
  现在,90万千瓦抽水蓄能项目地质勘探已正式开工,建成后每年发电量达15亿千瓦时,年收入8.2亿元;30万千瓦光伏项目也已开工,投运后年均上网电量约4.1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煤约12.51万吨。
  诸如“大电网”建设的这些重大突破,将以强大的供给力和安全稳定性,为广大普通百姓的美好生活持续“充电”,为众多有意在沁源投资兴业的企业输入值得期待的“能源”,更为沁源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无限的动能。
  大县城:大手笔建设最沁源、最活力、最品质的新家园
  沁源县城是典型的北方小城。随着发展的加快,沁源县城建成区常住人口从2010年的3.8万人攀升至2021年的6.5万人,人民群众近距离就医就学、安居乐业的需求也日益加大。围绕群众的“急难愁盼”,沁源县抓住新型城镇化建设窗口期,从呼声最强烈、最受群众期盼的事情做起,大手笔启动了大县城建设。
  此次大县城更新改造,一方面将突出优化空间布局,拉大城市框架,改善城市形象,提升县城的综合承载力,全面振兴城南和北园,合理配置教学和医疗等要素,引导人口向南、北两端集聚,拓展开发东、西两山,拉开县城发展框架;另一方面将提升城市品位、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拟在琴泉桥东侧新建一个占地约100亩的综合性医院,在县城南、北各规划建设一所12轨全封闭寄宿制初中,在安置房6号地、宋家窑各建一所幼儿园,在宋家窑地块、原公安局地块、定兴佳园B区3个安置区共修建32.05万平方米房屋,以满足所有征迁户选房回迁需求。
  此次改造总面积约64.4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8.94万平方米。涉及党政事业单位12个、企业30个、集体单位3个、私产669处,涉及范围广,征迁力度大,前所未有。
  改造年久失修的胜利路片区一直是群众呼声最高的。这一关注度最高的民生工程已于2021年9月6日顺利开工,主要针对雨污不分流、交通拥堵、人车不分、管线隐患等问题实施改造工程。改造后的胜利路路面将由原来的10米拓宽至28米,管沟改造中电力、通讯、地暖等管线将被埋入地下管沟,此举将彻底解决群众的出行问题,并彻底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目前,管沟已经开挖1681米,拆除旧路面2.42万平方米,各项工程都在热火朝天、快马加鞭的推进中。
  以人为中心的新型城镇化,离不开 一个“好管家”。沁源县针对多年来城郊环卫标准不一、园林绿化管干不分、河道管护履责不够等方面的不足和问题,坚持“专业事情专业人办”,按照政府购买服务的思路,将环卫服务、绿化管养、河道管护、污水排放和垃圾处理等打包合并,实施县城市政公用一体化工程,着力推进公共服务、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垃圾分类提级扩能,提高环卫服务水平和城市精细化管理效能,展现沁源新风貌。
  大水网、大电网、大县城,沁源县正紧紧围绕民生实事,处处从人民出发,以“财力”投入只增不减、“心力”投入只强不弱的决心,用大手笔建设着民生普惠新家园。一个充满创新活力、富有特色魅力、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园林城市正向沁源百姓走来。(来源:山西经济日报)

【述评④·强化区域统筹发展 | ​城市空间布局,一场深刻的蝶变】时间是精湛的雕刻家。过去5年,青岛常住人口突破1000万,跻身特大城市行列;城乡融合发展步伐加快,城镇化率达到77.2%;青岛港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跃居全球第4位、第6位,跻身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4136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368亿元……

这些简洁有力却又内涵丰富的数字,定义青岛崭新的历史维度,也交给这座城市新的发展命题——在城镇化进程渐趋稳定的态势下,如何统筹内外空间布局,深度优化土地、人口、资本等要素配置,以放大城市规模效应,挖掘自身的结构性潜能,寻找更大的增量空间。

青青之岛,永不倦于内外求索。在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擘画的发展蓝图中,青岛一方面在努力拓展无形的外部边界,积极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加快胶东经济圈一体化步伐,规划建设青岛都市圈,在深度融入区域协同发展的道路上积蓄力量。另一方面,运筹完善城市空间和城市功能,通过“环湾引领、组团布局、蓝绿交融、网络支撑”,优化东部、西部、北部功能定位,实施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等举措,谋求城市功能与经济发展、人民需求的高度耦合,打造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湾区城市。

眼下,在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宏阔画卷已然展开,在时代和人民的双重注视下,青岛将再次实现一场城市蝶变。

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强化“龙头”作用

步入新发展阶段,由都市圈、城市群孵化成长所带来的集聚效应,将为我国的高质量发展打开新空间,有专家表示,今后5至10年,中国经济百分之七八十的新增长动能将处于这个范围之内。

根据城镇化发展S曲线理论,当一个国家城市人口超过20%,城镇化加速;到50%左右则进入相对减速期;到70%时,城镇化将趋于稳定。2021年,青岛市城镇化率已达到77.2%,意味着过去许多由城镇化快速发展所触发的增长动力,已不能适应新阶段的发展需求。在此背景下,融入区域协同发展,是青岛构建现代经济体系、拓宽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

关联城市间的协同发展,有利于发挥各自比较优势,提高经济的专业化程度,避免重复投资和建设,助力各个城市在全球视野下做大市场规模。面向这一美好愿景,未来一段时间内,青岛一方面将积极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发挥港口门户城市优势,深化与沿黄地区重点城市战略合作,建立跨区域产业合作机制。另一方面,强化青岛龙头作用,加快胶东经济圈一体化步伐,联合胶东四市强核聚群、抱团发展,建立一批产业链联盟,共建中日韩地方经贸合作先行区、胶东滨海科创大走廊、莱西莱阳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同时,规划建设青岛都市圈,加快与周边县市同城化发展。

协同发展的步伐在不断加快。今年1月份,山东省发改委印发《莱西莱阳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建设实施方案》,标志着全省首个区域一体化发展先行区获批建设。“双莱”之间将加快实现区域功能合理布局、资源要素自由流动、公共服务均衡配置;4月份,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联席会议办公室正式印发《胶东经济圈同城便捷生活行动方案》,青岛、烟台、潍坊、威海、日照五市,将聚焦道路交通、就业社保、政务服务、医疗服务、住房保障、权益保护等6大领域25项重点任务,联合开展同城便捷生活行动。

今年,我市还将加快在黄河流域布局更多内陆港,推行海铁联运“一单制”。出台胶东经济圈共建市际县域合作区方案,高水平建设莱西莱阳一体化发展先行区、胶州高密临空临港协作区、平度莱州昌邑绿色化工联动区。建立轨道交通装备等13个胶东经济圈产业链联盟。推进胶东半岛铁路(高铁)公交化运营,实施跨市域道路改造提升工程。

优化城市格局,提高都市能级

区域协同发展,既包含与外部城市间的团结协作,也要求更高效地统筹内部空间,通过区域间结构调整,精准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最大限度地释放城市生产力。在此方面,针对城镇化领域,青岛坚持“环湾引领、组团布局、蓝绿交融、网络支撑”,统筹市域一体发展;针对市区领域,坚持聚湾强心,着力提升环湾都市区的经济高度、人口密度、创新浓度和辐射强度,打造世界一流湾区。

按照市党代会的要求,未来一段时间内,服务业占比较重,基础设施相对完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资源集中的市南、市北、李沧、崂山要谋求内涵式发展,突出文化传承、业态迭代,推进历史城区保护和城市有机更新,强化总部经济、现代金融、科技创新、特色商贸、人文交流等功能,塑造时尚魅力核心区;要在全国范围内竞速的西海岸新区,突出开放创新、全面提质,发挥多平台叠加优势,强化航运贸易、临港经济、先进制造、文化创意等功能,全面展现国家级新区特色风采,塑造综合实力展示区;有着极大发展潜力的城市北部,突出扩容聚能、产城融合,依托上合示范区、临空经济区、高新区等功能区,强化物流贸易、临空经济、科创孵化、国际会展等功能,引导先进制造业有序向北集聚成群,形成大青岛北部经济隆起带。其中城阳、即墨、胶州要提高产业和人口承载力,塑造产业活力示范区,平度、莱西建设综合性节点城市,实现突破发展。

“这一布局,顺应了国内外特大城市发展规律,构建起‘三核联动、多中心支撑’的网络化功能体系。”青岛市社科院城市所副所长冷静表示,“三核联动”就是推动东岸城区有机更新,强化西岸城区动能转换,实现北岸城区功能再造,突出国际化服务和创新型引领,打造市域现代服务业和创新经济发展增长核。“多中心支撑”,是要加快形成先进制造业中心、科技创新中心、金融服务中心、文化创意中心、公共服务中心、商业中心、消费中心、物流中心等各具特色、功能互补的区域性多中心发展格局。

在镇域层级,青岛将推动董家口港城、蓝谷新城加快建设,姜山、南村等新市镇速成规模,构筑面向胶东、辐射半岛的城镇发展轴带。

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工作人员表示,董家口港城、蓝谷新城是环湾都市区重要的城市组团,自然条件优越、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基础雄厚,分别承担着重要的开放、创新功能,是打造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的关键性支点。根据规划,青岛将推动董家口港产城一体化发展,集聚提升临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城市功能完善和公共服务配套,打造宜业宜居现代化新港城。推动蓝谷科教产融合发展,集聚全球一流海洋科教资源和人才,完善医疗、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打造现代化滨海新城区。

新市镇是中心城区和各区市城区之外,依托重点小城镇打造的若干功能复合、职住平衡、各具特色的发展组团,是青岛建设现代产业先行城市的重要支撑。例如,姜山、南村紧邻青岛环湾都市区,是莱西、平度承接都市区外溢最具优势的区位,是青岛市域北部制造业走廊的重要节点。在《青岛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草案)中,青岛市明确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姜山、南村重点镇,依托国际招商产业园发展先进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打造新能源汽车、高端智能家电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培育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的现代化小城市。

值得注意的是,青岛注重提升新城、新市镇的经济规模、人口规模的同时,还要把生态环境和基础公共服务摆在重要发展位置,以形成山体、水系、岸线、公园、绿道、人文等有机交融,综合交通、公共服务、数字信息等网络体系支撑有力的新型城镇。

加强城市建设管理,提升宜居宜业宜游水平

卡尔维诺曾说,“对于一座城市,你所喜欢的不在于七个或是七十个奇景,而在于她对你提的问题所给予的答复。”

为了回应市民对城市发展的期望,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在历史城区保护更新、重点低效片区(园区)开发建设、旧城旧村改造建设、市政设施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地铁建设及地铁沿线开发建设、停车设施建设、公园城市建设八个领域同步开展,统筹实现土地集约利用、特色风貌传承、产业空间拓展、城市功能完善、交通安全畅通、生态环境优美、人居环境提升等目标,全面推动实现更高水平宜居宜业,将青岛建设成为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目前,我市成立了市级总指挥部、八大专业指挥部及专项指挥部“三级指挥体系”,各个专项正按照既定“任务表”全力推进。例如,在交通枢纽体系建设方面,我市将加快潍烟铁路、莱荣铁路建设。开工建设蓝谷至胶东国际机场快速通道。推进7条在建地铁线路建设,力争2022年底实现4号线空载试运行、新开工4条地铁线路;在完善市政公用设施方面,打通未贯通道路30条以上,开工建设公共停车场60个,泊位4万个;重点低效片区(园区)开发建设方面,加快楼山区域、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及周边区域、王台老工业区等低效片区开发建设,带动全市低效用地再开发……

新时代的征途已启,青岛正以坚如磐石的决心、久久为功的恒心、决战决胜的信心,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加速迈向“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 萌)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想要全年免费观影? | 4月20日 胖迪,约不约?
  • 女排夺冠,背后的故事让13亿人震撼!
  • 赵丽颖自拍变身“萌小兔”,100万逆天点赞全靠一双美眼!
  • 二年级 | 我喜欢上你时的内心活动
  • 小鬼:还好还好还好我第一个冲出来的,要不就惨了
  • 长得酷似刘雯 ,00后美女学霸世界名校offer拿到手软,她如何做到的?
  • 《追捕》来了,戚薇苏州走秀玩到嗨 ,路演粉丝挤爆会场
  • 国家电影局严查《后来》退票事件:确有异常,将严肃处理
  • 张若昀马思纯开动「污力」小火车,我想报警了
  • 穆雅斓这是彻底整残了吧!
  • 【下午茬】我与李宇春的这十年
  • 粉丝提问:许魏洲性格和发展?宋茜的合约?henry的发展?
  • 巴黎世家为辱华道歉,网友:中国人忘性大
  • UFO?航迹夜光云而已
  • 岳云鹏网店上黑榜、肉类质量不过关,媒体:他又不养猪信他干吗?
  • 刘强东夫妇向清华捐款2亿:支持量子计算、AI研究等
  • 演员蒋梦婕发微博寻找成都助理,失联近1个月终于找到…
  • 公交车上抱摔小孩事件,培养孩子“胆大”,但并不是“妄为”
  • 退票38万张!《后来的我们》上映才一天,比电影更扎心的是…
  • 资管新规五大焦点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