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诀阐微 清·陈士铎
第一篇
脉理甚微,原非一言可尽,人病多变,又岂一脉能包。论其阴阳,别其生死,察其脏腑,观其症候,既上中下之宜分,必寸关尺之自定。左寸心,左关肝,火木宁无至性;右寸肺,右关脾,土金本有深情。唯两尺为肾,水火实难分配,中间是命,左右还可同观。三焦别上中下以相诊,余经合寸关尺而共视。盖部位乌容倒置,辨贵分明,而表里何必细分,不宜拘执。虽按指以三部为法,数息便悟断经,顾看脉以五脏为主,知脏即通治腑。察四时之节气,春夏异于秋冬;审一日之晷时,寅卯殊于申酉。大约逢克则凶,逢生可救,我生则缓,我克难医。因五行而推断,举一隅而可知。弦似乎紧,涩似乎微,浮与芤相反,沉与伏宁殊。洪同实状,弱带濡形,辨之既清,病将安遁。故急则为痛,弦则为风,紧则为邪,缓则为虚,微则为冷,数则为热,滑则痰多,涩则郁塞,洪为火旺,大为血干,沉为阴寒,迟为困乏,小者气衰,细者血涸,浮者气升,伏者脉结,芤多失血,实多壅气,弱者阴亏,濡是湿犯,长是正气之和,短是邪气之克,代为正气之衰,革为正气之脱,结为邪气之搏,促为正气之耗,动有变动之机,静有安宁之喜。毛主火之将旺,石乃水之极沉,耎是力薄,坚乃邪深,钩为气血之和,躁为气血之燥,搏击指而有太过之虞,散去指而无可留之状。脉嫌其绝脉,脉贵其平。既知各脉之异同,可断诸症之常变。然而诊脉必须得时,要在日之平旦。按指原无异法,贵取气之甚清,自然虚实易明,盛衰易辨矣。
陈士铎曰:脉理之不明也,久矣。以致看病不真,用药寡效,是脉之精微不可不讲也。然而精微出于浅近,过求乎窈杳,反致失之。此鬼真君脉诀之妙,妙在浅近,使人人易知而深入也。
又曰:脉有阴阳之不同,王叔和分七表八里,似乎切脉之分明,不知无一脉无阴阳,非浮为阳而沉为阴,迟为阴而数为阳也。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于中消息,全在临症明察之,心可意会,非笔墨能绘画耳。
又曰:十二经各有脉,分十二经看之,自然玄妙入神。然而过求其精,反失其约。盖五脏之
1/25

脉,能统摄七腑,腑病治脏,脏安而腑自安。故脉诀止消言脏,而不必言腑也。
又曰:切脉以呼吸为准。一呼脉二动,一吸脉二动,为平人无病之脉,有余不足皆病也。世人切脉,多以三指齐按于寸关尺以候各脉,焉得备观其阴阳虚实邪正之分哉。必须先以一指观其左寸,后及左关,又及左尺,然后又及右寸,又及右关,又及右尺,逐步分别,再以三指准之,则何异何同,始了然于胸中。见浮言其风,见沉言其积,见迟言其痛,见数言其热,自能阴阳莫逃,邪正有别,虚实不淆矣。
又曰:春夏秋冬长夏各有定脉,《内经》已详言之。春主弦,夏主钩(钩即微洪之意),秋主毛,冬主石,长夏主软弱,太过不及均是病征,尤不可见者,克我之脉。如春宜弦而见毛,夏宜钩而见石,及至秋冬未有不病者,余可类推。
又曰:脉随血而行,而血随时而运。病脉行至克我之脉,则病必重,行至生我之脉,则病必轻。盖金脉逢金时必旺,木脉逢金时必衰,故木病值寅卯则当其令,逢申酉则失其时。观寅卯申酉之旺衰,即知金木病情症候矣。即一木而可通之火土水金,即寅卯申酉而可通之子午亥辰戌丑未也。
又曰:脏腑之病虽各不同,要不外五行之生克,逢生则病易愈也,逢克则病难痊也,我生则泻我之气,我克则劳我之神,脏腑为战争之地,胸腹为角斗之场,敌虽扫除,而斩杀甚多,伤损必过,调停于生克之间,和解于败亡之内,仍于金木水火土而善用也。
又曰:脉有相似而实不相同者,尤宜分辨。盖脉似相同而病实各异,一经错认,死生反掌,可不慎欤。
又曰:脉之秘诀,大约三十八字尽之。而每字实有秘要,非一言可尽也,既非一言可尽,而鬼真君何以每一字皆用一言以诏示天下,岂脉诀贵少而不贵多乎?不知诀不必太多,而论诀正不可太少也。
又曰:急则为痛,言见急脉即为痛病也。急似乎数而未至于数也,急似乎紧而未至于紧也,有不可缓之状,乃气与火相斗,邪与正相争也。
又曰:弦则为风,弦乃春天之正脉,春天见弦脉,正风木之得令,非病也,苟见于夏秋冬季,则弦为风矣。
又曰:紧则为邪,邪者,亦风之类,但风邪感之甚骤,则脉必现紧耳。
又曰:缓则为虚,虚者,重按之不能鼓指也,鼓指亦非太劲之谓,言其不能微微鼓指耳,最宜活看。
又曰:微则为冷,冷者寒也,不论何部,见微多是寒症。
又曰:数则为热,热乃火病,火性炎上,其性最速,故数脉作热论也。但数不同,有阴数阳数之异,有初数久数之分,然而热则一也。
又曰:滑则痰多,天下至滑者,无过于水,痰亦水也,水多则痰,生痰多则滑宜见也。然而水病不一,滑脉不常,何故单以痰多属滑也?不知水未结痰,其体静,水既结痰,其体动也,动极则滑极,脉见滑矣,非痰多而何。
又曰:涩则郁塞,涩脉乃往来不甚舒畅也。此阴阳不合,气血不达,外感于风寒,内阻于忧郁,抑塞而不通也,郁而未发之状,六部见此象,具能成病,尤于肝经不宜。一见涩脉,即以解郁通塞之药急治之,随手奏功也。
又曰:洪为火旺,洪者来大而去数也。洪与大有分,按指若大久之而不见其大,止见其数,重按之不见其数,而仍见大者为洪也。夏见此脉为宜,否则皆火旺之极也。
又曰:大为血干,大者重按而仍洪也。火之有余,乃血之不足,血不能制火,乃见大脉。在
2/25

夏天则犹非大忌,然见大脉即宜补血滋阴,以水伏火之为得耳。
又曰:沉为阴寒,沉者至深之象。深则未有不阴,阴则未有不寒者也,入石洞而阴寒逼人者,正以其深沉耳。
又曰:迟为困乏,迟者言俟之而不能深进也,行百里者半九十,非迟之谓乎。是其力乏神困,欲进而不能,非可进而不肯进也。
又曰:小者气衰,小脉言气之小而不能大也,气之不充故耳。
又曰:细脉言脉之细而不能粗也,江河细流,正水之缩也,人身之血少,自然脉细矣。
又曰:浮脉按指即得,气举而升之也。
又曰:伏脉按指始终不可得,或隐隐约约,或有或无者也。是邪气搏结正气而不能出也,用药出之者生,然出之骤,亦非佳兆。
又曰:芤脉中空如无也,血失则内无血养,安得不中空乎。
又曰:实脉不独按指有力,且有不可止抑之状,非正气之有余,乃邪气之有余也,邪气有余,自然壅塞正气矣。
又曰:弱脉不能强旺之状,阴虚而不敢与阳气相争也。
又曰:濡脉言其濡滞也,湿则沾濡,非欤。
又曰:长脉之现正气之和也,有胃气则脉自修长,有从容和缓之象。
又曰:短脉者,欲长而不能,欲速而不达,因邪气之克犯正气,正负邪胜也。
又曰:代脉之现,正气之衰,不得不止以息其气也,有痰气壅膈不散,亦现代脉者,然正气不衰,痰安能作祟,使脉中止而不还乎。
又曰:革脉,脉来浑浑而浊乱击指者是,盖正气之欲脱也。
又曰:结脉其来则缓,而时有现止,是力不能不止也。明是正气甚衰,不敢与邪相斗,邪气搏结于一身耳。
又曰:促脉急遽之状,气耗而势难宽舒也。
又曰:动脉有不能安静之势,动极生变也。
又曰:静脉与动脉相反,不动则不变,自有宁静之福矣。
又曰:毛脉言如羽毛之拂体,乃有余之象,火将浮而又息之状。夏秋间之正脉也,在夏则生气之旺也,在秋则旺气之衰也,在他时则热气之盛也,宜于活看。
又曰:石脉乃沉脉之至,藏之极也,冬时正脉,余时见之为寒冷矣。
又曰:耎脉不能刚健之状,明是力之不胜耳。
又曰:坚脉至硬之状,邪气深入,劳不可破也。
又曰:钩脉洪而不大之象,如钩之有留也,乃胃脉和平,火不盛而司其令,夏日见之尤为平脉也。
又曰:躁脉似动而非动,似数而非数,似促而非促,似急而非急,若有干枯烦扰之状。
又曰:搏脉者,击指之谓也,各脉皆能击指,皆属太过。
又曰:散脉者,即解索之兆,乃欲留而不能留,欲存而不能存也。
又曰:绝脉者,言脉之将断而未断,可续而不续也,死亡之时,必现此脉。
又曰:平脉者,言各脉得其平也,如浮不甚浮,沉不甚沉,迟不甚迟,数不甚数耳,人现平脉,多系胃气之全也,胃气无伤,又宁有疾病哉,此脉之所以贵得其平耳。
又曰:鬼真君脉诀,止得三十八字,然而人之疾病,已尽括于其内,要在辨其异中之同,与同中之异,则因常可以通变,遇变可以用常,随时随地随症随人无不可以起死回生矣,又何
3/25

必拘拘于日之平旦,乘人之清气诊病哉。
又曰:五脏七腑各有脉,俱在寸关尺观之,内经分三部之内外前后上下以细察其部位,何其详也。而鬼真君独重五脏,将七腑略而不言,止将三焦命门以示世,又皆不专属之肾,何其略也?不知脏可以包腑,而腑不可以包脏,论府太详,必至反遗夫脏矣。不若专言五脏,治脏而治府在其中矣,三焦乃府之一,何独举而言之?因世错认三焦在于肾中,故特指明也。命门为十二经之主,世人不知,而以右尺观之,恐失命门之义,故鬼真君辨明之也。
又曰:或曰王叔和脉诀,因遗落心包,遂至传疑千载,今鬼真君之诀,将七府全然不讲,不更滋甚乎?然而切脉止可切五脏也。七腑部位,内经虽分,似乎有一定之理,而究难别脏府之异。不若单切五脏,论其五行之生克,病情反无可遁也。此鬼真君不言七腑,真是至捷之法,亦是至玄之机,幸勿作王叔和遗落心包一例而并讥之也。
又曰:脉贵知微,然而得其微又甚难,暗中摸索而欲使脏府之疾病了然于手指之间,易乎,不易乎?虽然切脉必须问症,症是府病,即以脏之脉合之,脏之脉不病,即是府病也,治府而病可愈。症是脏病亦以脏之脉合之,脏之脉病,是非府病也,治脏而病亦愈矣。苟知此法,又何微之不可得哉。
又曰:凡人之脉,多不相同,不可以此人之脉,概论诸彼人也。看人之脉,当取其左右两手之脉一一而消息之,辨其何部独异,乃断何经之病,庶几得之。
又曰:看脉须看有神无神,实是秘诀。而有神无神何以别之,无论浮沉迟数滑涩大小之各脉,按指下若有条理,先后秩序不乱者,此有神之至也。若按指充然有力者,有神之次也。其余按指而微微鼓动者,亦谓有神。倘按指而散乱者,或有或无者,或来有力而去无力者,或轻按有力,重按绝无者,或时而续时而断者,或欲续而不能,或欲接而不得,或沉细之中倏有依稀之状,或洪大之内忽有飘渺之形,皆是无神之脉。脉至无神,即为可畏,当用大补之剂救之,倘因循等待,必变为死脉,而后救之晚矣。
又曰:人有天生细微之脉,不可动曰虚弱,当统六部同观之。倘一脉独旺,一脉独急,余脉皆现细微,此非虚弱之脉也,旺乃火盛,而急乃邪侵也,以此消息,断然不差。
又曰:切脉贵先调息,吾息调而后可以察病人之息。盖病人之息,呼吸不到,未有能调者也。倘医者之息不平,又何以知病人之息哉。盖学医者平日学导引之法,则呼吸之间无太过不及,自然下指之时,息数可以分别,可以察病人之脉也。
又曰:看脉必须看症,盖症所以印证夫脉也。夫人之脉不同,有天生阴脉,不现于皮毛之内,又将何处看脉。故必观其症候之若何,而症候正难辨也。或看其起居之静躁,静为阴而躁为阳也;看其饮食之寒热,喜寒为热喜热为寒也;问其大小便之燥湿短长,燥短而实,而湿长为虚也;辨其口舌之黄白峭滑,黄峭为邪盛,而白滑为正衰也。是观症所以济切脉之穷,而切脉所以辅观症之妙耳。

读书学典:《论语.乡党》10.6 君子不以绀緅饰,红紫不以为亵服。当暑,袗絺绤,必表而出之。缁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亵裘长,短右袂。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狐貉之厚以居。去丧,无所不佩。非帷裳,必杀之。羔裘玄冠不以吊。吉月,必朝服而朝。

▲君子:此指孔子。此节记冠服,改称“君子”,而变言之,表示礼制如此,凡君子宜然也。
▲不以:不用。
▲绀:gàn,深青而含赤色。段玉裁:“绀,含也,青而含赤色也。亦谓之红青。”
▲緅:zōu,深青而带微黑。《四书典故辨证》:“绀又入黑则为緅,又黑于绀也。”或曰黑中带红。
▲饰:衣服之领子、袖子的镶边。
▲亵服:xiè,私居服,即家居便服。朱子:“红紫,间色不正,且近于妇人女子之服也。言此则不以为朝祭之服可知。”
▲袗絺绤:zhěn chī xì。袗,单衣。钱穆:“葛之精者曰絺,粗者曰绤。当暑居家,可单衣絺绤。”李炳南:“袗絺是细葛布制的单衣,袗绤是粗葛布制的单衣。”程石泉:“葛制,即今之麻,”
▲必表而出之:表,表衣、上衣。出,出门。钱穆:“古人冬衣裘,夏衣葛,在家不加上衣,出门必加,虽暑亦然。”
▲缁衣羔裘:衣,即上衣。缁(zī)衣,黑色的衣服。羔裘,黑色羔羊的皮所作之裘。裘,皮衣。古人穿皮袍,毛向外,因此外面要用罩衣。古代的羔裘都是黑色的羊毛,因此要配上黑色罩衣,就是缁衣。李炳南:“缁衣羔裘是诸侯视朝的衣服,诸侯视朝与群臣同服。”
▲素衣麑裘:素,白色。麑(ní)裘是小鹿皮所做之裘,毛色白,与素衣相称。李炳南:“如有凶荒,君穿素服,臣随之穿素服。”叶氏:“麑裘亦施于视朝ji蜡(古代每年十二月,天子或诸侯为颂扬神农、后稷等百神之劳功而举行的jisi,是大蜡zhà),狐裘亦施于燕居。”
▲黄衣狐裘:狐裘,狐色黄。《注疏》:“其黄衣狐裘,谓大蜡zhà息民之ji服也。人君以岁事成熟,搜索群shen而报ji之,谓之‘大蜡’。又腊ji先祖五祀,因令民得大饮,农事休息,谓之‘息民’。于大蜡之后,作息民之ji,其时则有黄衣狐裘也。大蜡之ji与息民异也。息民用黄衣狐裘,大蜡则皮弁素服,二者不同矣。以其事相次,故连言之耳。是息民之ji用黄衣也。”又兵事亦用之,即“韦弁服”也。
▲亵裘长:亵裘,在家私居所穿。
▲短右袂:右边的袖子要短。《注疏》:“袂是裘之袖。”钱穆:“所以便作事。或说:右字当读作‘又’,‘又袂’犹言‘手袂’;短手袂,言两袂皆短。一说:卷右袂使短。”
▲寝衣:指小卧被。孔安国:“今之被也。”《说文》:“被,寝衣也。”大被曰衾,小被叫被。
▲有:同“又”。张栻:“长一身有半,此寝衣之制也。”
▲狐貉:狐皮貉皮,取其毛之厚暖者用来坐。朱子:“狐貉,毛深温厚。”
▲居:坐。程石泉:“《论语》屡言‘居吾语女’,《孝经》亦有‘仲尼居’‘坐吾语女’。‘居’‘坐’互见。盖‘居’亦可训‘坐’也。”
▲去丧:去,除、除去。陈祥道曰:“佩所以致饰,丧则去饰矣,故去而不佩。去丧无所不佩。”
▲无所不佩:佩,佩戴、服用。孔安国:“非丧,则备佩所宜佩也。”段玉裁注:“大带佩者,谓佩必系于大带也。从凡者,无所不佩。”
▲帷裳:上朝与jisi所穿的礼服。其制用正幅布来做,像帷,并且不缝制。非帷裳(cháng),是指其他的衣服。郑康成:“帷裳,谓朝ji之服,其制正幅如帷。非帷裳者,谓深衣削其幅,缝齐(zī)倍要(yāo)。”(孔安国:“齐,谓裳之下畔;要,谓裳之上畔。言缝下畔之广,倍于要中之广也。”)蔡节:“裳,犹今之裙也。”
▲杀:音shài,减少,引申为剪裁。王肃:“衣必有杀缝,唯帷裳无杀也。”
▲羔裘玄冠不以吊:羔裘玄冠其色属玄(赤黑色),玄属吉,所以不能穿吉服去吊sang。《穀梁传》郑注:“玄冠,委貌,诸侯视朝之服。”《说文》:“黑而有赤色者为玄。”孔安国:“丧主素,吉主玄,吉凶异服。”
▲吉月:吉,训为“善”,不训“始”,然亦有“始”义。程树德:“吉月者,谓正月也。”《学礼管释》:“‘吉’训‘善’,亦可训‘始’。故凡始月始日皆以吉名之,所谓‘吉人为善,惟日不足。’”
▲朝:上朝觐君。孔安国:“朝服,皮弁服。”

■现代翻译:君子不用青中透红或黑中透红的布做镶边,不用红色和紫色来做平常家居的便服。暑天,穿细葛布或粗葛布做的单衣,出门时必定要加一件上衣。上朝时穿黑羔羊皮裘,外面配上黑色罩衣;视朝ji蜡时穿白色小鹿皮所做之裘,外面罩上白色的衣服;大蜡息民之ji或兵事时,穿黄色狐裘,外面配上黄色罩衣。家居所穿之裘比出门所穿者稍长,右边的袖子要短。睡觉时一定要有小卧被,其长度是身体的一倍半。狐皮貉皮毛厚的用来做坐垫。服丧期满之后,任何饰物都可以佩带。如果不是上朝和jisi时穿的帷裳,其他的一定都要剪裁并缝制。黑羔裘、玄色冠不穿戴着去吊丧。每年正月初一,必定穿着朝服去上朝觐君。

●三国魏何晏等《论语集解》:孔安国曰:一入曰緅。饰者,不以为领袖缘也。绀者,齐服盛色,以为饰,似衣齐服也。緅者,三年练,以緅饰衣,为其似衣丧服,故皆不以饰衣也。王肃曰:亵服,私居非公会之服,皆不正。亵尚不衣,正服无所施也。孔安国曰:当暑则单服。絺綌,葛也。必表而出,加上衣也。服皆中外之色相称也。私家裘长,主温也。短右袂者,便作事也。去,除也。非丧则备佩所宜佩也。王肃曰:衣必有杀缝,唯帷裳无杀也。孔安国曰:sang主素,吉主玄,吉凶异服,故不相吊也。吉月,月朔也。朝服,皮弁服也。

●南朝梁皇侃《论语义疏》:君子者,自士以上也。士以上衣服有法,不可杂色也。绀緅者,孔意言绀是玄色也,緅是浅绛色也。所以不用绀緅为衣领袖缘者,玄是斋服,若用绀为衣饰,是似衣斋服,故不用也。又三年之sang,练而受浅绛为縁(缘的异体字)也。若用緅为衣饰,是似衣sang服,故不敢用也。故云君子不以绀緅饰也。红紫,非正色也。亵服,私亵之服,非正衣也。亵尚不衣,则正服故宜不用也。所以言此者,为时多重红紫,弃正色,故孔子不衣之也。古人冬则衣裘,夏则衣葛也。若在家,则裘葛之上亦无别加衣,若出行、接宾,皆加上衣。裘色既随衣,故此仍明裘上之衣也。裘与上衣相称,则缁衣之内故曰“羔裘”也,此是诸侯日视朝服也;诸侯视朝与群臣同服,孔子是鲁臣,故亦服此服,以日朝君也。素衣,谓衣裳并用素也;鹿子色近白,与素微相称也;国有凶荒,君素服,则群臣从之,故孔子鲁臣,亦服之也。岁终大蜡zhà报功,象物色黄落,故著黄衣黄冠也;而狐貉亦黄,故特为裘以相称也;孔子为臣,助蜡祭,亦随君著之黄衣也。故《礼运》云“昔者仲尼预于蜡宾”是也。家居主温暖,故长为之也。而右臂是有事之用,故短为右袂,使作事便也。被宜长,故长一身有半也。狐貉之厚谓在家接宾客之裘也,家居主温,故厚为之也。sang服已除,所宜得佩者悉佩之也。若非帷幔裳,则必缝杀之,以杀缝之面置里,不杀之面在外,而帷裳但刺连之。sang凶主素,故羔玄不用吊也。鲁自文公不视朔,而孔子月朔必服而以朝。

●宋刑昺《论语注疏》:此一节记孔子衣服之礼也。绀者,齐服盛色以为饰衣。緅者,三年练以緅饰衣,故皆不以为饰衣。红紫二色皆不正,故不以为亵服。亵服尚不用,则正服无所施可知也。“狐貉之厚以居”者,谓在家接宾客之裘者,居家主温,故厚为之。

●宋陈祥道《论语全解》:《曲礼》《玉藻》皆言“袗絺綌不入公门”,此众人之礼也。孔子袗絺綌必表而出,非特不入公门而已。天不足西北,故人之右目不如左明;地不满东南,故人之手足右强。右强则有利于用,故右短袂,以便作事。正裘所以行有礼故不长,亵裘取温故长。《周礼》言“正月之吉”,《诗》言“二月初吉”。朔月谓之吉者,明生之几故也。

●宋朱熹《论语集注》:红紫,间色不正,且近于妇人女子之服也。亵服不为,则不以为朝祭之服可知。表而出之,谓先着里衣,表絺绤而出之于外,欲其不见体也。诗所谓“蒙彼绉絺”是也。齐(zhāi,通“斋”)主于敬,不可解衣而寝,又不可着明衣而寝,故别有寝衣,其半盖以覆足。程子曰:“此错简,当在齐必有明衣布之下。”愚谓如此,则此条与明衣变食,既得以类相从;而亵裘狐貉,亦得以类相从矣。

●宋张栻《癸巳论语解》:君子无时不居正也。盖嫌其见体耳。一衣服之间,莫不有义存焉。岂苟云乎哉?内外以称也,君子恶夫不称也。

●清刘宝楠《论语正义》:江氏永《图考》:亵裘即狐貉裘。“亵裘长”,则礼服之裘宜短,以其行礼时,有升降上下,长则不便于行礼也。亵裘之外,当服深衣,深衣所以亵裘者。郑(康成)以衣被通称,恐人不晓,故言“卧被”以明之。古人加席于地而坐其上,大夫再重。至冬时气寒,故夫子于所居处用狐貉之厚者为之藉也。

●钱穆《论语新解》:改言君子者,上文各节记容貌,由中达外,非学养深者不能为。此节记冠服,人人易以取法,若非属一人之事。 正色谓“青赤白黑黄”。青加黄为绿,赤加白为红,白加青为碧,黑加赤为紫,黄加黑为缁,皆间色。古人服裘毛向外,外加上衣,当与裘之毛色相称。缁衣,朝服;素衣,凶服;黄衣,蜡祭之服,亦兵服。一说:大被曰衾,寝衣,小卧被。一说:古人衣不连裳,仅在股以上。此言长一身又半者,顶以下踵以上谓之身,颈以下股以上亦谓之身,一身又半,亦及膝耳。寝衣殆如今之睡衣,或是孔子特制。此节记孔子衣服之制。或曰:《乡党》一篇,乃孔氏之遗书,多杂记曲礼如此,非必专是孔子始如此。孔子动作衣服有与众同者,亦有独焉者。

★此节记孔子衣服之制。圣人衣服之制、饮食之节,只与常人同。但百姓日用而不知,圣人知之而与百姓同其日用。 https://t.cn/RxRVHIh

读书学典:《论语.公冶长》5.9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现代翻译:孔子对子贡说:“你和颜回相比,哪个强一些?”子贡回答说:“我怎么敢和颜回相比呢?颜回他听到一件事就可以推知十件事;我呢,听到一件事,只能推知两件事。”孔子说:“赶不上他,我和你都赶不上他。”

三国魏何晏等编著的《论语集解》:孔安国曰:愈,犹胜也。苞氏曰:既然子贡弗如,复云吾与尔俱不如者,盖欲以慰子贡心也。(顾欢申苞注曰:回为徳行之俊,赐为言语之冠,浅深虽殊而品裁未辨,故使名实无滥,故假问孰愈。子贡既审回、赐之际,又得发问之旨,故举十与二以明悬殊愚智之异。夫子嘉其有自见之明而无矜尅之貎,故判之以弗如,同之以吾与汝,此言我与尔虽异而同言弗如,能与圣师齐见,所以为慰也。侃谓顾意是言我与尔俱明汝不如也,非言我亦不如也。而秦道宾曰:《尔雅》云:与,许也。仲尼许子贡之不如也。)

南朝梁皇侃《论语义疏》:孔子问子贡:汝与顔回二人才伎谁胜者也?荅孔子以审分也。王弼曰:假数以明优劣之分,言已与顔渊十裁及二,明相去悬逺也。张封溪曰:一者数之始,十者数之终。颜生体有识厚,故闻始则知终;子贡识劣,故闻始裁至二也。弗,不也。孔子闻子贡之荅,分有悬殊,故定之云不如也。孔子既荅子贡之不如,又恐子贡有怨,故又云吾与汝皆不如也,所以安慰子贡也。

宋朱熹《论语集注》:颜子明睿所照,即始而见终;子贡推测而知,因此而识彼。“无所不悦,告往知来”,是其验矣。胡氏曰:“子贡方人,夫子既语以不暇,又问其与回孰愈,以观其自知之如何。闻一知十,上知之资,生知之亚也。闻一知二,中人以上之资,学而知之之才也。子贡平日以己方回,见其不可企及,故喻之如此。夫子以其自知之明,而又不难于自屈,故既然之,又重许之。此其所以终闻性与天道,不特闻一知二而已也。”

此句首先要了解孔子为什么问子贡?皇侃《论语义疏》:所以须此问者,缪播曰:学末尚名者多,顾其实者寡,囘(回)则崇本弃末,睗也未能忘名。存名则美着于物,精本则名损于当时,故发问以要赐对,以示优劣也。所以抑赐而进回也。

此句也表明“回者,贤者也!”君子之为学也,原始要终,一以贯之,其在圣门,惟颜子好学,能有此诣。夫子与回言“终日不违”及“退省其私,亦足以发。”发者,夫子所未言之义,即颜子所闻而知之者也。子贡因贫富之问而悟《诗》切磋之义,因孔子赞夷齐而知其不为卫君,皆闻一知二之事也。回始而见终,子贡推测而知,子贡未能一贯,故闻一但能知二。二者一之比,言己未能尽其义也。此子贡知夫子微言,有自知之明也。

还要明辨“吾与女弗如也”。一种是我与尔俱明汝不如也;另一种是我与汝皆不如也。《淮南子·人间训》:“人或问孔子曰:‘颜回何如人也?’曰:‘仁人也。丘弗如也。’‘子贡何如人也?’曰:‘辩人也。丘弗如也。’‘子路何如人也?’曰:‘勇人也。丘弗如也。’宾曰:‘三人皆贤夫子,而为夫子役。何也?’孔子曰:‘丘能仁且忍,辩且讷,勇且怯。以三子之能,易丘一道,丘弗为也。’孔子知所施之也。”夫子中庸中行,能达权变,故曰君子不器。颜回纵贤,亦止“三月不违仁”,不能终身履道,终食无违,余子无论矣。若就一偏之材言之,则不如农、圃,是由衷之言,非安慰之辞也。孔子惯于启发式教育,始终强调“仁德”的修养,又推崇“君子不器”,前篇还提过“管子器小”,本篇前段评价几个弟子均是“不知达仁”,而且还提到子贡为“瑚琏”之器,可知孔子本知赐仁不如回也,赐也自知并知孔子之意,又何必再问?以此篇讨论“仁德”的角度,子贡为言语之冠,孔子本意戒之“巧言令色鲜仁矣”,故比于徳行之俊的回,以激励之。因此“我与尔俱明汝不如也”,其义更深。 https://t.cn/RJwGvWJ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无论以什么样的方式出场,隆重而神秘的冬天,都有一种迷人的美。既要记住过往的美好和甜蜜,还要记住两人争吵的爆发点,小心的避免两人之间的雷点,这样也能减少两人的摩擦
  • 人的一生,会经历多少的离别,才换来一次永恒的相聚;有些人,一旦说再见,或许再见便是再也不见;有些人,一旦说离别,或许离别便是几个十年;我们没日没夜的在外拼搏,究
  • 全球商城GLOTG是世界领先的专业跨界电商渠道运营服务商2020年,全球商城GLOTG启动“跨海行动”扶助中小企业,帮助更多中国优秀的产品在海外出口销售,推动民
  • 阿尔山市文化旅游体育局局长白峰在推介会上表示“阿尔山自然风光四季都很美,我们从美丽的神泉雪国阿尔山来到这里,把阿 尔山的资源和产品奉献给大家,进一步深化两地旅游
  • #朵色[超话]# 支出60w+购买理财很多年前听过钱是一个人的底气和安全感 我真的觉得这不是鸡汤是现实!因为没有钱只能让幼小的孩子跟着年迈的父母自己出门打工一年
  • 善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只是我们容易忽视,我们要学会时刻在生活中行善。善是生活中的一种美好形态,不分大小,也不分时间与空间,更不分对象,我们随手就可以为之。
  • 关于随症选穴的理解,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根据疾病的病因病机来选取穴位,既要考虑病所与经络的联系,又要根据经络、脏腑的理论酌情选用治疗病因的穴位,此时的选穴就要注
  • #marshall stanmore ii# 小白真香#dyson# 限量焦糖色也是真的很美体验了一把白领生活羡慕可以到处出差(顺便旅游)的工作呀梦想中的工作是
  • ” 对面 “你猜对了”关键大半夜本来人就不多 也就没加好友全靠奇怪的默契我们就一直排着个简单人机[允悲] 要确定排到的是不是对方 全靠开局队伍交流接着上局没说完
  •   偌大的江湖,曾是你心之所向。生死、尊卑、英雄还是懦弱,无数的路在你脚下,是非曲直贤蠢忠奸,也都在你的一念之间,这还不够幸运吗?
  • 日本东京都美术馆中收藏有绝大部分山本赞七郎拍摄的照片,其中汤泉行宫部分也是最全的。疑似机位在行宫东南角河道与大湖连接处,摄入的房屋为中所东侧的值房或库房。
  • 但是我们的记者从救援者的同伴那里了解到,溺水男子大约在下午6点30分,经抢救无效死亡。但是我们的记者从救援者的同伴那里了解到,溺水男子大约在下午6点30分,经抢
  • 园内的棚膜亭像展翅欲飞的白天鹅,在那里有休闲的老人和玩耍的孩子,他们的欢声笑语仿佛诉说着“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露营野餐,户外婚礼成了柳荷公园搜索的关键词。还听
  • 。有他在,生人会很温暖,小角色也有被在乎感。
  • 给新手爸妈们参考~#沐点妈推荐# @孕事 @怀孕280天 @孕味 @辣妈教室孕妈妈最想听什么课?#宝宝成长记录# #宝宝辅食# #宝宝辅食分享# #育儿# #宝
  • 既然外界的雕刻只能让你发光,那么我的祝福是,那些曾被你照亮过的,也永远以温暖应你。*如果我们是一盏路灯,别人站在路灯下,他可以借到佛光,但是当他离开路灯后,他面
  • 当你花了半个多小时做一道数学题,你觉得这道题复杂无比于是层层剥析,绞尽脑汁恨不得把每一个能想起来的知识点全部用上,但是还是只解决了冰山一角,于是你紧张无比的打开
  • #社会科学##诗词# 《卜算子·蜀客到江南》——宋•苏轼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作者简介】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东
  • 开幕式中,领导们分别进行了精彩的讲话,全校师生一起唱响国歌,各个学院分别展示着自己学院独具特色的方阵,其中我们外国语学院的领导和老师们带领学院方阵和气球方阵
  • #胖妃家[超话]# “凤求凰”爆灵来袭❗❗四国禁售圣物入料融入灵界女帝分魄反馈超高的一尊仙牌制作过程苛刻,功效反馈让人眼红咋舌一尊让你桃花朵朵开,旺夫旺子,财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