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的印象中,中戏96班是当之无愧的“明星班”,因为出了章子怡、刘烨、袁泉、曾黎、秦海璐……等一批明星。

其实仅隔三年的中戏93班也有“明星班”之称,但93班的特点是:

只出戏骨,不出明星。

这个班的学员包括:辛柏青、朱媛媛、李乃文、王千源、刘敏涛……

都不是红到全民皆知的爆款,而且都挺大器晚成的。

刘敏涛在中戏考试时,被巩俐的班主任一眼相中。

当时,班主任和她父母说,她会是中国的“小巩俐”。

她们同样长相大气,气质特别,眉眼间的倔强,也十分类似。

但刘敏涛的前半生,和巩俐相差甚远。

在家从父,出嫁从夫,老来从子。

是她曾经的座右铭。

刘敏涛曾以为,自己会是一个普通的全职家庭主妇。

如今,我们在荧幕前看到的“大女人”形象,是她从前不曾设想的未来。

2015年,一部《伪装者》让很多人认识了这个山东大妞。

在剧里,她是气场两米八、霸气侧漏的大姐明镜,一口嗲里嗲气的上海口音简直毫无违和感,将角色演绎得出神入化。

后来,她又参演了《琅琊榜》、《精英律师》、《白色月光》等电视剧和多部电影。

金星曾这样评价她的演技:

“其他(角色)我觉得都是其他演员扮演的,唯独她是从那里刨出来的。”

作为女演员,刘敏涛的演技从未让人质疑过,凡是她出演的剧,质量也有很大的保证。

张子枫和易烊千玺作为顶流小生固然吸睛,但在观摩他们角色的同时,却总有那么一个长辈形象更有嚼头。

《小红花》里易烊千玺的妈妈,《我的姐姐》里张子枫的姑妈,相信大多看过电影的都对这两个角色都有着较深的印象,但却记不得这位演技炸裂,情绪饱满的演员姓名,她不叫“妈妈”,也不叫“姑妈”,她叫朱媛媛。

或许鲜有人听过这个名字,但我敢保证,这位演员绝对值得你认识。

大伙儿都知道国民弟弟易烊千玺、国民妹妹张子枫,殊不知朱媛媛有着“国民媳妇”的称号。

1987年,张艺谋导演的《红高粱》上映,由于拍摄地点在山东高密,每次看的时候,山东观众都感到格外亲切。

这部电影,一个山东青岛的姑娘不知道看了多少遍,每次看到巩俐出演的“我的奶奶”在银幕上一颦一笑的时候,她就在想:要是银幕上的那个人是我演的,那该多好?

也是因为这部电影,这位姑娘萌生了要当演员的念头。这个姑娘叫朱媛媛。

山东青岛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影帝黄渤,范冰冰、夏雨、陈好等等后来在演艺圈成为一线大腕儿的明星,都出自于青岛。

朱媛媛也是其中一位。

朱媛媛的毕业时间是1997年,但她第一次出演电视剧的时间是1995年,而且一上来出演的就是陈道明和徐帆主演的《一地鸡毛》,朱媛媛在里面饰演一个小保姆。

起点如此之高,朱媛媛后来的路也一直没掉过链子。在凭借《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全民皆知前,朱媛媛已经参演过小10部戏。

还曾在《康熙微服私访记2》中,用一颗美人痣惊艳过很多人。

从那以后,朱媛媛一直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出品速度,更重要的是,几乎每部戏不是大制作就是强班底,而且几乎每部戏她都是女主角。

2022年5月18日,未映先火的抗战影片《八佰》,在全国开始第二轮点映。著名影帝王千源在片中饰演男主角“羊拐”。

这是一位战斗力颇强的老兵油子,王千源将这位小人物的细腻、狡猾及对母亲的牵挂,刻画得惟妙惟肖,让观众一次次泪洒现场。

王千源长相不帅,但演技精湛,是热爱表演的戏疯子。一路走来,他当过裁缝,开过烧烤店,送过外卖,由一名差等生渐渐成长为影帝,每个脚印都浸透着艰辛与泪水……

饰演者王千源,出道已有27年,出演过无数个小角色,如今终于大红,历经磨难。

其实从2007年第一次见到这个演员,我就知道他一定是个“狠角色”。果然短短13年时间,这个相貌平平、零绯闻的低调大叔,终于从默默无闻、兢兢业业到一飞冲天成为实力派代表,王千源的妖孽人生才刚刚开始。

他的起点并不低,出演的第一步电影就获得了文艺界最高奖项,五一工程奖优秀故事篇奖,还和陈凯歌、吴宇森的合作过,与巩俐、舒淇、张震搭戏。

王千源属于半个星二代,因为他的父母都是话剧演员。

正常在这样环境长大的孩子,应该浑身都是文艺细胞。

可是王千源就是一个爱调皮捣蛋、不走寻常路的孩子。他在上学的时候热爱上了服装,为此还学了3年的裁缝,以实现自己的梦想。

可是天不遂人愿,他并没有考上服装专业。

经不住父母的软磨硬泡,王千源开始对表演动心了,报考了中戏。

终于勉勉强强被录取了。

王千源值得一说的是,他是好演员不仅体现在演技上面。

他除了演戏,生活上是一个很低调的人,从来不炒作,没有过绯闻。

这样的绝世好男人也是早就娶妻生子了,王千源的妻子是一个圈外人。

王千源把妻子保护的很好,从来不透露关于他生活和感情的事,所以媒体连王千源的名字都弄不清。

直到王千源带着妻子和孩子出游被媒体拍到,人们才知道王千源原来结婚了啊。

就是这样低调,所以媒体在报道的时候,有的说王千源的妻子叫于倩,有的说王千源的妻子叫阎学晶,这个闫学晶可不是上过舞台演过小品的那个人。

他入行很早,1995年参演第一部电视剧,1997年进入中国国家话剧院,正赶上了中国艺术行业发展最迅猛的势头,却选择在群星闪耀的时代里做一个低调的演员,以小火慢炖的功夫不慌不忙地打磨着自己的演技。二十余年来,《幸福像花儿一样》中的林彬、《人活一张脸》中的贾宝文、《幸福密码》中的石向南……他演绎的“好好先生”形象早已深入人心。

当我们说到娱乐圈的时候,有很多的网友都会感觉有很多的渣男或者说是不好的明星,给我们留下很不好的印象,其实也是有很多的明星也是属于好先生的,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糟糕的。他们不仅在事业上有一番作为,在感情方面也是相当的专业的,对妻子也是不离不弃的,也更没有什么样绯闻出现,所以也能算得上是很幸福了。

说起辛柏青,真的是既有颜值又有实力的演员。他出生于首都北京,有着北方人特有的俊朗刚毅,性格也有着北方人特有的热情爽朗。长相帅气的他,凭着自己的努力在20岁的时候就考上了中戏,开始了自己的表演生涯。

而很多80后认识辛柏青是在《幸福像花儿一样》,他在里面扮演男二号,身份是孙俪的初恋情人,当时他的阳光正气,性格爽朗,一点也不输于男主角邓超。

但是他也出演过反面角色,在《四世同堂》中扮演大汉奸,让人恨得牙痒痒,可见辛柏青的可塑性真的很强。

在2008年,姜伟带着为契合两人创作的剧本《潜伏》,去了辛柏青家里邀请两人参演。

谁能想到,恰恰在那个时候,朱媛媛刚刚怀孕几个月,正好需要在家养胎。

怀孕期间的女人,心情总是容易莫名其妙的变坏,这也让辛柏青不放心,想要在家照顾。

于是,两人只能选择了拒绝姜伟的邀请。

之后,姜伟就选择了孙红雷与姚晨,《潜伏》的热播,也成就了孙红雷的演艺事业。

在他心目中,老人健康,孩子快乐成长,家庭幸福比事业的走红,重要太多了。

相比之下,曾经有许多人,为了自己的事业,却牺牲了许多。

观众对李乃文的名字更是陌生,只有看到照片才恍然大悟:“这不是老演配角的那个男演员吗?”

登上《演员的诞生》舞台,导师宋丹丹替他惋惜:“李乃文怎么就火不起来呢?是因为长得不太行吗?”

李乃文的母亲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工作分配到银川,生下李乃文后一家返回天津生活。然而面对陌生的城市和既定俗成的工作圈子,一个新人想要挤进去谈何容易?

李乃文5岁就陪母亲去剧院工作,有场戏他一直记忆深刻,慈禧太后穿着昂贵的演出服站在舞台中央威风凛凛,母亲拿着把扇子站在旁边扮演一个小宫女,低眉顺眼没有一句台词。

其实李乃文地幽默搞笑在上中央戏剧学院学的时候就表现了出来。在他上大二的时候有幸拍了人生第一步戏,赚了人生第一桶金,正当他幻想这些钱能能吃多少顿大餐,替自己办多少大事情的时候,没成想在拍戏回家的路上上让人给偷了。

他也不敢给母亲说,更不敢再向家里索要生活费,就这样赤手空拳开始了自己充满戏剧性的校园生活。

经常找同学蹭饭,为了有饭吃,故意找同学聊天,一聊就一晌,到了饭点就厚着脸皮跟着同学吃饭。到后来干脆到饭点去客人家,跟着去蹭吃,弄了一段时间大伙都不敢和他说话,绕着他走,问人家吃饭都不敢再回答他了。

李乃文说话的时候嘴角总是上扬着的,像是含着一个快憋不住了的段子,这个表情很容易让人想起他曾经演过的让人过目不忘的“小李美刀”,那是一种少年老成的劲儿,这让李乃文看起来并不像一个四十来岁的演员。

学佛正确的八种发心

[ 然心愿差别,
其相乃多,
若不指陈,
如何趋向。

今为大众,
略而言之。

相有其八,
所谓邪,正,真,伪,大,小,偏,圆,是也。

云何名为邪正真伪大小偏圆耶。

世有行人,
一向修行,
不究自心,
但知外务。

或求利养,
或好名闻,
或贪现世欲乐,
或望未来果报。

如是发心,
名之为邪。

既不求利养名闻,
又不贪欲乐果报,
唯为生死,
为菩提。

如是发心,
名之为正。] ---

《 劝发菩提心文 》
  
大安法师讲解 :
  
好,
请看这一段。

上面把发菩提心立坚固愿的重要性作过阐释,
下面就从发心立愿的差别形相,
来标显出一个大乘行人修行的标准。

这一段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常常谈发心,
发心的内涵非常广,
世间上也讲发心,

发求名的心,
求利的心,
求当官的心,
求做善事的心。

它也由这个心,
立种种的目标,
种种的愿。

即使修行也有种种不同的动机,
所以发心立愿的相状是很多的。
  
那么到底一个大乘的行人,

正确的发心和立愿是什么呢?

这就需要善知识给我们特别地开示出来,
才能令我们的发心趋向正确的目标。

否则我们对自己修行的这一念动机常常会迷惑颠倒,
常常会把错误的发心认为是正确的,

或者把正确的认为是不正确的,
迷惑颠倒。

所以省庵大师就特别地谈到这一点,
他了解到众生发心立愿的差别相很多,

如果不在这里加以指点,
陈述出来,
行人就不知道如何去趋向正确的发心。
  
所以就
“ 今为大众,
略而言之。

相有其八,
所谓邪,正,真,伪,大,小,偏,圆,是也。”

就是现在在这里,
概略地陈述八种发心立愿的形相。

这就归纳为四对范畴 :

邪和正是一对,
真伪是一对,
大小是一对,
偏圆是一对。

在这四对中,
邪正和真伪这两对是对世间凡夫的发心而言,

大小和偏圆是对出世间圣贤的发心而言,

其目的都是为凡夫圣贤修行人指示发心修行的标准。
  
“ 云何名为邪正真伪大小偏圆耶。”

这就来设问,
有一种承上启下的作用,
来为下面阐述这八种发心的内涵作一个铺垫。

说明这八种发心哪些是正确的,
哪些是不正确的。

正确的我们可以选择采取,
不正确的我们就得放弃。

这就是取舍。
  
下面就具体的对这八种发心,
四对范畴作一个非常精练的概述。

这种概述一方面是来自于佛典里面,

释迦牟尼佛对阎浮提众生的心理、
种性和好乐的把握,

另一方面也包含着省庵大师对那个时代我们中国众生的一些状况的把握。

这两种把握都对于我们众生有普遍的描述和指导意义,

乃至于现在我们看来都没有越出这八种发心的范围之外。
  
好,
我们来看第一种,

什么叫邪?

发邪心,
立邪愿的相状 :

“ 世有行人,
一向修行,
不究自心,
但知外务。

或求利养,
或好名闻,
或贪现世欲乐,
或望未来果报。

如是发心,
名之为邪。”

这是第一种。

我们读这些文句,
都要把它作为一面镜子,
来照照自己,
我们自己的发心在这八种里面对号入座,

属于哪一类?

那么这第一种是邪心邪愿的相状。

世间有一类修行人,
他也知道修行很可贵,
也想走修行的道路,
所以他也发心修行。

但是他发心修行,

一向以来的修行是什么?

不了解佛法的真理。
  
佛法的修行就是修心,
要究明自心,
我们自心真如自性,
具足一切功德。

一切圣贤的学问都是在自心上,
在销归自性上下功夫。

儒家的学说如孔子也说 :

“ 古之学者为己,
今之学者为人。”

古代的学人,
都是为己,

为己不是说自己的己,
这个己就是自性的明德,

都是为了明明德,
做这样的学问。

孟子也讲做学问是
“ 求其放心 ”,

把放在外面的心求回来,
这是在做学问。

“ 学问之道无他,
求其放心而已矣。”

儒家的圣人都把学问放在自心上。

那么佛法更是心法,
如果不在心地上下功夫,
就偏离了佛法修行的轨道。
  
我们大小乘经典,
千经万论,

都是在
“ 悉明唯心 ”,
都是在究明我们的心地。

现在很多学佛人很可怜,
他都不了解自己的心,

自心是什么状况,
每天心猿意马,
没有办法去控制。

自己每天打的什么妄想,
一概不知道,
没有在心性上下过功夫。

为什么我们要大家念佛,
念佛就是在究明自心。

我们的自心无形无相,
但如何了解我们的心 ——
你去念佛。
  
佛号就是实相,
借托万德洪名,
来显我们的自性,
单刀直入,

以念佛心入无生忍,
开佛知见,
这就在究明自心。

但你如果不在心性上下功夫,
就凭着与生俱来的我执,
去追逐外界的事情。

我们的心无量劫以来都是奔驰在外面的五欲六尘上的,

我们没有一刻的回光返照,
安住在我们的自性里面。

所以有这么一种修行人,
他不在心性上下功夫,

只知道驰骋在外面,
跟没有学佛的人没有多少差别。
  
所以
“ 但知外务。”

外务有几种呢?

这里列出了四个对象 :

第一是
“ 或求利养 ”,
财利的供养。

一切众生都以财物作为他的外务,
这是众生贪欲的一个重要的对象 ——
财色名食睡。

他虽修行,
但他还贪这些利养。

我们也看到,
很多修行人,
包括由修行人所组成的所谓的机构,

大多在开庙店,
一进去,
商业气氛很浓,

烧支高香要多少钱?

抽个签要多少钱?

开个光要多少钱?

他整个的就是求利养。

这样就使佛门的形象受到很大的伤害。
  
要知道一个真正的修行人,
尤其是出家比丘,

如果他真心办道,
一定不会饿死的,
佛菩萨会给他四事供养的,

一切有信心的信众,
四众弟子,
居士会给他供养的。

然而他对这些信不及,
他一定要自己去求供养。

当他的心去求供养的时候,
他就不能究明心地,
不能安心在道业上,

那整个的他就成了一个公司的职员、
老板,

是这样的状态。

在南方的一些寺院,
称寺院的负责人就叫老板,
成了一家公司性质的。

这是
“ 或求利养 ”。
  
第二种是
“ 或好名闻 ”,

好是好乐,
他还离不开虚荣。

希望到处都知道他的名声,
要知名度。

这都是虚荣心在作怪。

于是他就会搞一些新闻炒作,
让很多报纸刊物来登自己的光辉形象,
谈自己做了什么什么事。

做点小事,
都要登报。

这都是
“ 或好名闻 ”。

有的修行人可能不好利,
但是好名。

利放下了,
对名的渴望就更大。
  
第三种
“ 或贪现世欲乐 ”,
贪现世五欲的快乐。

要知道五欲 :

财色名食睡,
地狱五条根啊!

色声香味触,
都是我们轮回的根本。

他看不破这些,
放不下这些,

而且挂着修行人的名义,
还要去贪这些世间的快乐。

有的人就更讲排场了,
出门都要坐名牌的车,

如果不坐宝马车,
都丢不起这个脸。

这是贪世间的快乐,
不能淡泊明志啊!

他因贪这些,
不能淡泊明志,
不能少欲知足,
他那颗心就安定不下来。

世间五欲快乐的滋味很浓,
但是他的道味就没有了。

第四个
“ 或望未来果报 ”,

他修行是想得到来世的人天福报,
或者下辈子做人,
能做大官发大财;

或者修行想得到上天堂的快乐。
  
这些都是邪的发心。

当我们看到这些文句的时候,
真的有点感慨啊。

现在很多学佛的人,
可不就没有摆脱

“ 或求利养,
或好名闻,
或贪现世欲乐,
或望未来果报 ”的范围。

很多到寺院去的,
到佛教团体去的,

你去问问,
有几个真的是为了求解脱,
求了生脱死成就佛果而来寺院的。

很多人都是求福报,
求保佑自己。

甚至还有一种观念,
认为学佛了,

怎么才能表明你学佛得到利益了呢?

一定要身体比别人更健康,
钱要比别人挣得多,
官要比别人当得大,
才说明你学佛就有利益了。

这些观念还很有市场。
  
于是很多人就振振有词 :

我要积极勇猛地得到这些东西,
我考上博士了,
当上部长了,

证明我学佛有贡献,
有利益了,
别人就会来学佛了。

他要做表范。

甚至得了病,
我一学佛就必须好,
这才能说明我学佛很有利益了。

我们听到这些都胆战心惊,
这可是指错了方向,

发错了心,
这些都是邪的东西啊。

佛教对世间这些五欲的快乐,
来世的福报,

怎么去看待它?

佛教对我们人生当中,

遇到种种的逆境、
障碍,

怎么去看待它?

这要用智慧,
用佛的知见去看待。
  
《 净土十要 》里面
有一篇文稿
《 念佛直指 》,
是元代的妙叶大师写的。

《 念佛直指 》中的
第十七章就讲的是
“ 十大碍行 ”。

妙叶大师非常慈悲,
他知道末法时期的行人,

一学佛法,
他的魔障就会起来。

魔障起来时,
往往透不过这个逆境魔障,

就会退失自己的道心,
使无上甚深的佛法在他身上得不到利益。
  
所以出于这样的一念悲心,
他就写出十大碍行来,
让一切行人先把自己放在一个障碍逆境里面,

使这个障碍逆境成为修行道业、
得到解脱的逆增上缘,

这样障碍反而容易得到通过。

如果障碍得到通过,
这就是以八苦为师,

就能够使一切障碍逆境都增强念佛的信心,
使净土的莲华更为光明灿烂。

如果不能把握这一点,
即使你在一个顺境当中,
也会退堕。

他这个十大碍行充满着辩证法,
真是把众生的状况描述得非常的确切。

这十大碍行也不是妙叶大师自己创立的,
他也是依据佛经里面来的。
  
我们来给大家介绍其中几个碍行,
看他是怎么阐释的。

比如对生病的问题,
他说
“ 念身不求无病 ”。

我们修行人不要求无病,
有病是好事啊。

为什么呢?

“ 身无病则贪欲乃生 ”。

你身体没有病,
非常强壮,
这时候你的贪欲就上来了。

大家想一想,
自己生病的时候,
是不是贪欲就会下降。
  
如果身体营养非常丰富的时候,
你什么都来了,
要干这个事业,
要得那个享乐,
贪欲乃生。

特别对比丘来说,
你不要身体太强壮了。

古人说 :
比丘常带三分病。

如果他强壮得像蓝球运动员一样的,
道心又上不来,
那就麻烦了。

下面就是
“ 贪欲生必破戒退道 ”。

这个贪欲心上来了,
他降伏不了,
他就会破戒。

一破戒,
他就成了佛法戒海的一个死尸,

就会被抛弃,
他就会退失他的道业。

所以,
一个修行人要用智慧观照这个病,
病的性是空的,
知病性空,
于是这个疾病就不能对自己产生恼害。

不产生恼害,
这样的疾病正好就是我们修行道业的良药,
“ 以病苦为良药 ”。

所以还要去求无病吗?

有点病是好事啊!
  
再看下面 :
“ 处世不求无难 ”。

你处在这个世间不要求没有苦难,
没有厄难。

如果在世间你没有一切厄难,
你骄傲的心,
奢侈的心就会起来。

太顺利了,
那你就像独生子女一样,
象骄傲的公主一样,
你骄奢的心就会起来,

你就会欺负人,
居高临下,
就必然会欺压其他人,
欺压一切。

所以要体会到人生的苦难,
苦难的本性也是虚妄业力产生出来的,

叫作
“ 体难本妄 ”。
  
所以这苦难也伤害不到我们。

你知道它是虚妄的,
就不会被这个虚妄的苦难所伤害。

就像梦中你遭遇水难火难,
你知道水火灾难很痛苦,

但你知道是梦中的水火灾难,
也不会伤害到你。

“ 难亦奚伤 ”。

所以以患难为解脱,
这患难正好就是你解脱的增上缘。

你在这种患难里面,
正好是
“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

你在患难当中修行,
你将死在安乐当中啊。
  
再看下面 :
“ 谋事不求易成 ”。

你做某件事业不要去求很容易成功,
如果事情太容易成功,
你心里就会生轻慢的心。

轻慢的心上来,
你必定会想
“ 我多有能耐,
多有能力 ”,
这个傲慢的心就会起来。

我们要用智慧观照,
一种事业是不是能成功,
是成功还是失败,

这完全是我们宿世的业力所决定的,
并不取决于你有没有能力。

世界上有能力的人多的是,
为什么他做不成。

赚钱的人都想赚钱,

为什么只有少部分人能赚到钱呢?

所以事情成功,
不是因你的能耐。

《楞严法会人物简介》
(第六段)
【其名曰:大智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拘絺罗、富楼那弥多罗尼子、须菩提、优波尼沙陀等,而为上首。复有无量辟支无学,并其初心,同来佛所,属诸比丘,休夏自恣。】
参加法会的这些严净毗尼、弘范三界,度化众生的大阿罗汉,具有代表性有如下这些尊者,即:
1、大智舍利弗:“舍利弗”是梵语:译为鹙子、珠子。因其母亲的眼睛美丽得如鹙鹭鸟的眼一样、又像珠子一样的圆,故名鹙子或珠子。在母胎时即能助母增智慧,使其母论败了当时有名的论师拘絺罗,八岁时就登座说法,名震五印度。当时印度分为五个大的国家,故名五印度。他打败过几百个论师,与神通第一的目犍连比过神通。
一次目犍连叫舍利弗一同去听佛说法,舍利弗要将衣服补好了再去,目犍连喊了几次没喊动,就用神通力将舍利弗正在缝的衣服合拢,使他缝不成了,又去拉人,舍利弗说:“你把我拉动了我就跟你走。”于是目犍连运用大神通力去拉,但仍然拉不动,连衣服角角都不动一下。这说明神通大不过智慧,智慧才能成就佛法。舍利弗在佛的声闻弟子中,智慧第一。
2、摩诃目犍连:“摩诃”译为“大”,意为大目犍连。目犍连是梵语,译为莱菔根或采菽氏,名叫庇利钵,庇利钵是树名,因他是其父母向庇利钵树求子得来的,故有此名。他降伏过毒龙鬼怪,有种种大神变,传说他是地藏王菩萨的化身,在佛的弟子中,神通第一。
3、摩诃拘絺罗:译为“大膝”。他是舍利弗的舅舅,有名的外道论师。他曾与佛打赌,如他输了就输头、如佛输了,他就要把外侄舍利弗从佛门带走。
于是佛问他:“你以何为宗?”拘絺罗说:“我以(不受)为宗,不论你说什么道、什么理,我统统不受。”佛说:“好!你以不受为宗,那你还受不受你这不受的执见呢?如果说受,就没有不受这个宗;如果说不受,执有不受的这个见解本身就是受。”这问得太高明了,拘絺罗见自己左右都是输,怕丢命拔腿就跑,后又想愿赌服输,还是把头给佛吧!于是又回去找佛要刀来割头,佛当然不会要他的头,并对他进行了开示,他也因此而皈依了佛,在佛的弟子中,辩才第一。
4、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富楼那”译为“满”、是父名;“弥多罗尼子”译为“慈”、是母名。用父母之名、是父母之“子”,故名“满慈子”。他出生时,天上雨珠宝到其家,瑞气缭绕,非常吉祥,在佛的弟子中,说法第一。
5、须菩提:尊者有三个名字。一、出生时家里的珠宝都空了,故名“空生”。二、其父找卦师来算,得吉中吉卦象,又名“善吉”。三、七日后家中珠宝又一样不少地出现在家中,又名“善现”。在佛的弟子中,善说般若,解空第一。
以上几位大阿罗汉,与观色性空证圣果的“优波尼沙陀”尊者等,居法会“上首”:“上首”意为首席代表、在会议中坐主席台。还有无量多已证得“辟支佛”和“无学”果位的阿罗汉。
“辟支佛”是“辟支迦佛陀”的简称:音译作“钵罗翳迦佛陀”、辟支等。指过去生曾经种下因缘,进而出生在无佛之世,因性好寂静,或行头陀,无师友教导,而以智慧独自悟道,善于观察十二因缘,进而得到证悟而解脱生死,是证得圣果的人。以无师自通而证果的称为“独觉”、听闻和观十二因缘法而得道的名“缘觉”。
“无学”:与“有学”相对,又称无学位、无学果等。指断尽一切烦恼,已通达佛陀教法,在三界内已无惑可断,也无法可学,已证得阿罗汉果者,称为无学。如果已知佛陀教法,但未断惑,还有所学者,称为“有学”。声闻四向四果中,唯阿罗汉果为无学,余四向三果为有学。
四向四果又称四向四得、四双八辈,或称“八补特迦罗”等。也就是:小乘初果“须陀洹向”称为“预流向”、“须陀洹果”称为“预流果”;“斯陀含向”称为“一来向”、“斯陀含果”称为“一来果”;“阿那含向”称为“不还向”、“阿那含果”称为“不还果”;最后“阿罗汉向”成就后称为“阿罗汉果”。如此共八位,称名“八补特迦罗”。证得阿罗汉果的人称为“无学”、其他七位是“有学”。有学之中的须陀洹果称为见道位,见道后才能进入修道位。
“见道”是指已经断除了八十八品见惑烦恼、“修道”是指继续断八十一品思惑烦恼。断除这一切见思烦恼后,即证阿罗汉果,阿罗汉果是声闻的最高证境。辟支佛是无师自通或修十二因缘法所证的极果、比小乘极果阿罗汉高一级。这无量多的辟支佛和阿罗汉,与初发心学“声闻、缘觉”的人,都一齐来到佛的精舍,特地来参加楞严法会,配合“比丘”“休夏自恣”。
比丘一般意译为“乞士”:俗称“和尚”,指年满二十岁,受过具足戒的男性出家人。比丘的具足戒共有二百五十条。《大智度论》对比丘有五种意译,即:
一、乞士:意为上从如来乞法以练神,下就俗人乞食以资身。二、破烦恼:意为修学四谛法,破除一切见思烦恼,成就出世圣人。三、出家人:意为”外“出世俗之家而入佛门之家”、内“出生死烦恼之家而入大涅槃之家。四、净持戒:意为已受持具足戒。五、怖魔:意为比丘入如来室、穿如来衣、坐如来座、说如来法,令一切邪魔感到恐怖。
“休夏”又名“结夏安居”:“安居”的首日称为“结夏”;圆满结束之日称为解夏、过夏。“安居”旨在严禁无故外出,以防离心散乱,是一种自修自度的观照功夫,是养深积厚,自我沈潜的修行。安居又作夏安居、雨安居、坐夏、夏坐、结夏、九旬禁足,结制安居。
在印度,夏天的雨季长达三个月,佛陀亲自订定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为安居之期,在此期间,出家人禁止外出,聚居一处精进修行,称为安居。这是因为雨季期间草木、虫蚁繁殖最多,恐外出时误蹈,伤害生灵,而遭世人讥嫌,因此禁止外出。安居一般在夏季举行,也有于十月十六日至次年元月十五日举行者,称为“结冬安居”。安居的地点不一定,譬如旷野、室内、树下、山窟、村庄等处,只要行者认为可以的地方都行。
“自恣”指结夏安居的最后一日,僧众聚集一处,坚持戒律、皎洁其行。这一天的主课是众僧行“自恣法”,就是请僧众当众坦白各自所犯的过失,于大众中发露忏悔,使心得清净,自生喜悦,称为“自恣”。这一天又是十方诸佛欢喜其安居圆满之精进修行,故又称“佛欢喜日”。据《盂兰盆经》载:目犍连尝于此日供养十方众僧,以此广大功德,救拔其母脱离饿鬼道。后世就有了于僧自恣之日,以饭食等供养十方众僧之举,如此供养据《摩诃僧祇律》卷二十七说:“其功德广大,能令七世父母等皆得解脱。”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3.狂阿弥阿弥现在几乎都做影评(还有一些艺术家对谈)了,但早期的读书视频,尤其是博尔赫斯系列非常精彩。#云蹦迪变上海人甩菜专场#Tudi official Mu
  • [心]#凝聚v力量# [心]#摩登兄弟 传递正能量# 刘宇宁[千古玦尘]lyn[高考锦鲤]摩登兄弟刘宇宁[水稻]宁哥[蜘蛛侠]棚主如果人能够一生只做自己胜任愉快
  • 该楼盘位于福州市长乐区体育场路中段,洞江湖公园旁,开发商为福州融新嘉置业有限公司,总规划户数为1319户,总规划楼栋数为15栋,绿化率35%,容积率2.2,物业
  • 淘宝直接搜,额,10块,咱也不敢买啊,太便宜了又怕不灵,还是官方的好点。脚都走疼了,今儿走了应该一万八步了吧,废了废了本人今天寻找过敏源之旅:已知十三香和这个料
  • ~☃️⭐准备好圣诞夜了吗✨❄️会来给你送礼物哦 搭配用:大衣-梗豆物语,裙子-圣诞协奏曲 忘川琉璃,领带-新茶 潘特维拉劳扩 @JK服种草姬 @JKDK的每日
  •    心善则美,心纯则真,如果我们能持有一颗平常心,坐看云起云落,花开花谢,一任沧桑,就能获得一份云水悠悠的好心情;用平常的心去生活,用宁静的心来领悟。心善则美
  • 此外,道里区政协卫生工作委员会还为退役军人赠送了体脂体重秤等健康爱心礼品。见义勇为的守护者#发现最美 你评我论#【“八一”到,公益义诊送到老兵“家门口”】记者
  • 同样是女孩子,怎么那么没素质,那么恶毒,爸妈没教好吧[拜拜][拜拜][拜拜][拜拜]羡慕别人的生活是羡慕不来的不仅羡慕不来还会眼花缭乱生活不能一直是柠檬 酸到头
  • #松下生活家##匠心定制,素直生活# 一个舒心的厨房设计 让「家」的幸福指数up松小家带大家一起来看看现代日式风「和枫艺境」厨房空间设计流畅的动线设计,从走进厨
  • 它的位置由伟大的Ghurid Sultan Ghiyas-od-din(1153-1203)于1194年建造,其位置可能标志着古代城市Firuzkuh的遗址,据
  • p8纯纯因为地铁拍照显瘦做一只无忧无虑的小兔子,享受阳光和青草的滋味,想吃饭的时候就有饭吃,心安理得的赖床,还不时做着美梦。抹茶粉也好好吃真的很想念无邪小老虎没
  • 意大利语气候部分词汇#意大利语##意大利留学[超话]##留学# clima 气候Che tempo splendido 天气真好/真糟糕Da caniFa fr
  • 3⃣️在这两种情况下☎️请立即联系我们 PETZL 中国大陆地区总代蓝峪商贸销售&售后服务部门,进行售后服务,退回此次召回滑轮 ,将以 TRAC GUIDE L
  • 与此同时,沙丘主体一直在朝着东侧陆地移动(le décalage vers l’est),在60年的时间内移动了300米。度假胜地吉伦特(Gironde)省受灾
  • #太阁立志传V DX# #雪人兄弟 特别版# 进入前十!半夜气死了,es2补了50抽就出了一张纯,其他3个都满了,就好感比较高的纯和毛毛3张,服了。
  • 据说,孔子在23岁开设私立学校,具体收入不可考,但不管怎么说,学费是一定要收的,收到的学费一定够他自己及其家人糊口,但也不是很富有。笑死了现在已经拿钱当书签了,
  • 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周易•系辞下》注解:离去的弯曲收缩,到来的有规律,弯曲收缩与有规律到来相互感应,所以有利局面就产生了。(pìn)”世间
  • 3.由并列连词but连接的两个形容词性成分plausible-sounding和largely untested修饰theory,called the “two
  • 想谈一场普普通通的恋爱, 在夏季傍晚可以一起穿着拖鞋下楼去买啤酒炸串,平常也不需要那么多所谓艺术气息的照片, 喜欢拍照就拍照 ,爱去哪儿打卡就去哪儿打卡,偶尔一
  • 第二天一早,杨光炜和同事便被派去小区,为居家隔离的人员测量体温,并了解情况。  杨光炜立刻穿上隔离衣、戴上护目镜,与社区工作人员一同前往,为武汉返雅安人员测量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