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海蠡测##禅海蠡测# 这是关于教育问题了,家教问题。大家现在生一个孩子,拼命送到学校受教育,错了!中国文化讲胎教,重点是是父母的教育。……家庭的教育在父母的教育,父母的教育是女性的教育最伟大。——南怀瑾先生

 母教才是大教化事业 

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儒家理想中的“齐家”,只有在过去朴实无华的农村家庭里,每每可以看见那种“满眼儿孙满檐日,饭香时节午鸡啼”的情况。不过,这样的殷实家庭,一定是有一个有德而有持家之道的老祖母或主妇,作为真正幕后的主持者,并不一定是当家的男人或老祖父的成果。所以我经常说,中国文化中,维持传统的家族人伦之道的,都是历代中国妇女牺牲自我的成果,是母德的伟大,不是男士们的功劳。至少由上古到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还是如此,中国宗法社会的大家族观念,还未完全转变。也许我的所见不尽然,但须要大家再冷静一点仔细去研究,母教,才是天下文化教育的大教化事业。大至国家、民族,小至一个儿女,没有优良传统贤妻良母的教育基础,那就什么都免淡了!

 

——《原本大学微言》

 

中国历代都有好的主妇,所以讲到中国的教育,齐家之道,母教最重要,有个好的女性很重要。像影响我很大的是我的祖母和我的妈妈,当然父亲影响也大,但是不及我的祖母跟母亲。现代女性教育很普及,可是女性反而很难做好贤妻良母,将来就更难了。所以我在《原本大学微言》中,把历史上这些王朝以及家庭大概拿来批判一番,是为了让大家知道母教的重要,女性的重要。

 

——《廿一世纪初的前言后语》

孟子的母教

大家都知道,孟子的一生,除了他天生本质具有圣人之资以外,还有一个最大的助力,那便是一位贤母的教导。孟子不但在幼年时期、少壮时期,接受了母亲严谨的教育,即如这一次与齐宣王话不投机,决心要去齐的时候,又是接受孟母的鼓励,使他去志更加坚定。如《孟子外书》所载的母教,也正是他们母子俩在这个时期的故事。

 

孟子处齐为客卿,居常有忧色,拥楹而叹。

 

孟母见曰:子拥楹而叹,若有忧色。何也?

 

对曰:轲闻之,君子称身而正位,不为苟得而受赏,不贪荣禄。今道不用于齐,愿行,而母老,是以忧色。孟母曰:妇女之礼,精五饭(稻、黍、稷、麦、菽五种饭类),幂酒浆,缝衣裳而已。故有阃内之修,而无境外之志。《易》曰:“无攸遂,在中馈。”《诗》曰:“无非无仪,惟酒食是议。”以言妇人无擅制之义,而有三从之道也。

 

故幼则从乎父母,嫁则从乎夫,夫死则从乎子,礼也。今子成人也,而我老矣。子行乎子义,吾行乎吾礼。子何忧也。

 

孟子和齐宣王最后几次谈话,齐宣王在礼貌上虽然还相当尊敬孟子,但实际上已大有貌合神离的味道。孟子觉得不须再留下去了,心里很不自在。心有所思,容貌上不免略现愁苦之色。有一天,手搭着前门的柱头发呆,轻轻地叹息。

 

孟母早就看在眼里,心里有数。再次看到这种情形,就不得不问他了。

 

儿啊!你为什么在这儿唉声叹气的,愁眉不展呢?

孟子听到母亲在问话,不免自悔失态,但又不能欺瞒母亲,因此便答道:

 

儿子认为一个君子,应该知道进退之方。一个人的立身出处,必须名正而言顺,有为有守,不可以苟且求取荣誉与俸禄,贪受不义而不应该的赏赐。如今我和齐宣王话不投机,看来他是绝对不会接受王道政治思想,自然就无法在齐国实行仁政了。在这种情形之下,儿子觉得再不能待下去,但是想到您老人家年纪大了,更不宜远游,使您老人家受苦,所以左右为难,决定不下。

 

孟母听了孟子的对话,又是一本正经地说:

 

一个妇道人家,只要安安分分地烧饭、煮菜、酿酒、缝衣裳,那是应守的本分。妇女的德行是专重家务的操持,不应该多管外务才对。《易经》家人卦的六二爻辞说:“无攸遂,在中馈。”家庭主妇没有向外发展的必要,只需管理家务,主持中馈便好了。《诗经·小雅·鸿雁篇·斯干章》上也说:“无非无仪,惟酒食是议。”一个贤良的主妇,平日不说什么东家长、西家短的是是非非,只要把家务和全家饮食起居料理妥当就好。这些上古的名言,都是讲到妇人不该弄权,不要对外务擅作主张的意思。

 

况且自古以来的传统,妇人有三从之德:一、在幼年的时代,要依从父母。二、在婚嫁以后,就要顺从丈夫。三、如果丈夫去世了,儿子已是一家之主了,就要以儿子的前途为中心,加以辅助。

 

这是合情合理的事。而今你已长大成人,我也垂垂老矣,你不但已是一家之主,而且你走的是顶天立地大丈夫应走的仁义之路,我当然跟着你、赞同你。即使在生活上清苦一点,也是我应该分担的分内之事。你不必为了我而迟疑不决,果敢地决定你的方针吧!

 

我们读了这一节书,可以推测,孟子听了他母亲的这番话之后,宽心大放,去志更坚。

 

——《孟子旁通》 https://t.cn/R2WxuZo

南怀瑾先生:做个好母亲,便是大事业
这是关于教育问题了,家教问题。大家现在生一个孩子,拼命送到学校受教育,错了!中国文化讲胎教,重点是是父母的教育。……家庭的教育在父母的教育,父母的教育是女性的教育最伟大。
母教才是大教化事业 
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儒家理想中的“齐家”,只有在过去朴实无华的农村家庭里,每每可以看见那种“满眼儿孙满檐日,饭香时节午鸡啼”的情况。不过,这样的殷实家庭,一定是有一个有德而有持家之道的老祖母或主妇,作为真正幕后的主持者,并不一定是当家的男人或老祖父的成果。所以我经常说,中国文化中,维持传统的家族人伦之道的,都是历代中国妇女牺牲自我的成果,是母德的伟大,不是男士们的功劳。至少由上古到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还是如此,中国宗法社会的大家族观念,还未完全转变。也许我的所见不尽然,但须要大家再冷静一点仔细去研究,母教,才是天下文化教育的大教化事业。大至国家、民族,小至一个儿女,没有优良传统贤妻良母的教育基础,那就什么都免淡了!
中国历代都有好的主妇,所以讲到中国的教育,齐家之道,母教最重要,有个好的女性很重要。像影响我很大的是我的祖母和我的妈妈,当然父亲影响也大,但是不及我的祖母跟母亲。现代女性教育很普及,可是女性反而很难做好贤妻良母,将来就更难了。所以我在《原本大学微言》中,把历史上这些王朝以及家庭大概拿来批判一番,是为了让大家知道母教的重要,女性的重要。
孟子的母教
大家都知道,孟子的一生,除了他天生本质具有圣人之资以外,还有一个最大的助力,那便是一位贤母的教导。孟子不但在幼年时期、少壮时期,接受了母亲严谨的教育,即如这一次与齐宣王话不投机,决心要去齐的时候,又是接受孟母的鼓励,使他去志更加坚定。如《孟子外书》所载的母教,也正是他们母子俩在这个时期的故事。
孟子处齐为客卿,居常有忧色,拥楹而叹。
孟母见曰:子拥楹而叹,若有忧色。何也?
对曰:轲闻之,君子称身而正位,不为苟得而受赏,不贪荣禄。今道不用于齐,愿行,而母老,是以忧色。孟母曰:妇女之礼,精五饭(稻、黍、稷、麦、菽五种饭类),幂酒浆,缝衣裳而已。故有阃内之修,而无境外之志。《易》曰:“无攸遂,在中馈。”《诗》曰:“无非无仪,惟酒食是议。”以言妇人无擅制之义,而有三从之道也。
故幼则从乎父母,嫁则从乎夫,夫死则从乎子,礼也。今子成人也,而我老矣。子行乎子义,吾行乎吾礼。子何忧也。
孟子和齐宣王最后几次谈话,齐宣王在礼貌上虽然还相当尊敬孟子,但实际上已大有貌合神离的味道。孟子觉得不须再留下去了,心里很不自在。心有所思,容貌上不免略现愁苦之色。有一天,手搭着前门的柱头发呆,轻轻地叹息。
孟母早就看在眼里,心里有数。再次看到这种情形,就不得不问他了。
儿啊!你为什么在这儿唉声叹气的,愁眉不展呢?
孟子听到母亲在问话,不免自悔失态,但又不能欺瞒母亲,因此便答道:
儿子认为一个君子,应该知道进退之方。一个人的立身出处,必须名正而言顺,有为有守,不可以苟且求取荣誉与俸禄,贪受不义而不应该的赏赐。如今我和齐宣王话不投机,看来他是绝对不会接受王道政治思想,自然就无法在齐国实行仁政了。在这种情形之下,儿子觉得再不能待下去,但是想到您老人家年纪大了,更不宜远游,使您老人家受苦,所以左右为难,决定不下。
孟母听了孟子的对话,又是一本正经地说:
一个妇道人家,只要安安分分地烧饭、煮菜、酿酒、缝衣裳,那是应守的本分。妇女的德行是专重家务的操持,不应该多管外务才对。《易经》家人卦的六二爻辞说:“无攸遂,在中馈。”家庭主妇没有向外发展的必要,只需管理家务,主持中馈便好了。《诗经·小雅·鸿雁篇·斯干章》上也说:“无非无仪,惟酒食是议。”一个贤良的主妇,平日不说什么东家长、西家短的是是非非,只要把家务和全家饮食起居料理妥当就好。这些上古的名言,都是讲到妇人不该弄权,不要对外务擅作主张的意思。
况且自古以来的传统,妇人有三从之德:一、在幼年的时代,要依从父母。二、在婚嫁以后,就要顺从丈夫。三、如果丈夫去世了,儿子已是一家之主了,就要以儿子的前途为中心,加以辅助。
这是合情合理的事。而今你已长大成人,我也垂垂老矣,你不但已是一家之主,而且你走的是顶天立地大丈夫应走的仁义之路,我当然跟着你、赞同你。即使在生活上清苦一点,也是我应该分担的分内之事。你不必为了我而迟疑不决,果敢地决定你的方针吧!
我们读了这一节书,可以推测,孟子听了他母亲的这番话之后,宽心大放,去志更坚。

#军事新闻# 制宪会议:邦联条例导致美国一片混乱,暴君的鲜血浇灌出自由之树。

无论是古今中外,几乎每一个王朝的建立者在初期都是打着反抗暴政、为底层民众服务、建立大同社会的口号。但在实际上等到他们夺取政权后无一例外地走上了过去的老路,统治者继续着高高在上的生活,底层民众仍然遭受重重压迫,即使是短暂的所谓为民服务也只是为了更好的统治而已。一个王朝就是一个轮回,在每一个轮回中底层农民都只是被当作炮灰和垫脚石,他们所幻想中能够人人平等的太平盛世永远是镜花水月,并如肥皂泡一般在最绚烂的时候破灭。

但在十八世纪美国的独立战争却给了人们一丝希望,华盛顿在战争取得胜利后主动放弃了手中的权力并解散了大陆军,将统治国家的权力交还给了民众选举出来的邦联国会,然后回到自己的弗农山庄,希望未来的国家能够在民选政府的管理下发扬自由、民主的精神,而不是被军政寡头所控制的又一个轮回王朝。

只是华盛顿没有想到的是,他所期望中的理想国家并不是那么容易实现的,因为这毕竟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第一次尝试,从来没有先例可循,也没有人知道应该去怎么做?

邦联体制使得美国的中央政府几乎没有任何权力,《邦联条例》中制定的法律没有哪个州愿意去真正的遵守。而各州权力过大形成了各自为政的局面,为了利益各州之间纠纷不断,在这种状况下,没有谁愿意去考虑美国的前途和未来,掌握了各州权利的新贵族和富豪们更没有人去关心为了美国的独立而付出了生命和鲜血的底层民众,听任他们的生活陷入了困苦之中而不为所动。

再加上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欧洲各国的贸易封锁,因此独立后的美国陷入了日益混乱的局面,人们在战前所期望的建立民主共和的目标似乎愈来愈远,而美国这个新生的国家将会走向何处已经成为了一个完全的未知数。

就在这危急时刻,万幸的是当时邦联国会的一些成员和参加过独立战争的领袖们也感受到了国家正在陷入危机,全新的共和实验很可能会失败,美国的独立也将成为欧洲各国的笑话。为了解决危机,拯救新生的美国,让他们曾经为之呕心沥血的民主之花最终能够开花结果,所以他们决定采取措施,共同商讨民主之路到底应该怎么走?

我们现在都知道,法律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一部完善且公平的宪法能够让一个国家实现长治久安,因此每一个强大且不断发展的国家都有一部适合国情、所有民众都能够且愿意去遵守的宪法,而统治阶级也依据宪法来实现对国家的治理,民众则在宪法的保护下充分的享有自由、民主的权利。

法律是立国之本,是公民的“保护伞”

因此当时的邦联国会议员和独立革命的功臣们虽然对美国出现危机的解释和提出解决的办法可谓是五花八门,但是焦点都主要集中在当时《邦联条例》的不完善上。所以他们普遍认为一部完善公平的宪法就会解决美国出现的各种问题,从而实现当初的建国理想。

但如何修改《邦联条例》却产生了不同的看法,而不同的思想又产生了不同的派别,在经过一番辩论和思想同意后,通过宪法建立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还是建立一个主权在州的国家成为了两个主要的对立面,而这又影响了美国宪法的最终制定。

大陆会议在制定《邦联条例》

与此同时,远在巴黎的杰裴逊在得知国内大范围发生农民暴动及其原因后,也发表了自己不同的看法。他认为马塞诸塞州的农民因贫穷和欠债而付诸暴力是一种不合常规的行为,但同时他又肯定甚至是赞扬了民众的反抗精神。他认为政府既然不能在法律上主持公正,不能为维护民众的利益承担责任,那么错误的根源就在政府。

“既然我们政府的基础来自于人民,那么政府的首要任务就是应该让人民满意。因此,应该正视且赞扬民众的反抗精神,不要太过苛责人民的错误,而应该教导他们去改正。”他与亚当斯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还说:“人民发生起义是令人痛苦的,然而却是有益的,它可以让我们去发现并改正错误,......让他们拿起武器吧!至少在一两个世纪内牺牲少数生命有什么关系呢?自由之树必须时时以爱国者和暴君的鲜血来灌溉,这是天然的肥料。”“.......但愿每隔二十年发生一次这样的暴动。”

自由之树需要暴君的鲜血来灌溉

杰裴逊并不是一个赞扬暴力的人,相反的是他非常的反对暴力,但他很清楚自由和民主不会自动到来,而需要不断的用暴力来推动。尤其是当权者违背最初的诺言对人民采取苛刻的统治时,暴力是维护人民权利的唯一方法。

也许有人对杰裴逊这样的思想采取一种批判的态度,但事实上美国自从建国以来的两百多年时间内,其国内的暴力行为一直没有间断。即使每一次暴力并不都是为了推动民主进程,但美国的民主却正是在这不断的暴力中逐渐形成的。

虽然开国先贤们定下了民主制度,但美国在建国初期几乎与民主毫无关系。从奴隶制到与原住民的冲突、从工人与资本家的矛盾、再到种族歧视,还有排华、恐怖分子、强权等等。这一切与民主毫无关系甚至是与民主完全相反的事件几乎贯穿了美国的整个历史,也因此而产生了一次次的暴力行动。哪怕是时至今日暴力在美国仍然不断发生,但是每一次暴力过后政府和社会都会反思暴力发生的原因,并在反思中促进美国的法制建设,从而让美国向民主更进一步。

民主的基础是法制,一步完善的宪法才是建立民主社会的根本条件。但在当时的美国,独立战争时期修订的《邦联条例》却并不能让美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国家,更别说依靠《邦联条例》来建立一个民主的美国了。

《邦联条例》是在独立战争背景下制定的,虽然《邦联条例》规定了将十三独立州的联盟命名为“美利坚合众国”,确立了美国的国名,但这个“国”并不是一个主权统一的国家,而是各州主权的联盟。当初建立这个联盟也只是为了战争的需要,因为当时十三州各自为战根本无法应付大英帝国的进攻,只有建立统一的联盟才有可能赢得战争的胜利。因此严格来讲当时的“美利坚合众国”根本不算真正的成立。

而且为了防止分裂,让一些小的州不用担心被大州所控制或吞并,《邦联条例》还规定了各州保留自己的主权、自由和独立以及一切行政、司法权力。所以这个邦联国家只是一个同盟而已,名义上的邦联国会既无财权也无军权、有名无实且毫无权威,各州在享有充分自治权的情况下根本就没有把这个邦联政府当回事,他们在许多时候也不去参加邦联国会的议事会议,当然更不会去遵守或执行邦联国会的决定。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不安逸你# 一大早右眼皮跳,预感不详,果然路上就有信号回传,说昨天手机摔了下,锁屏键不好用了,然后本来这个手机也有点卡了...... 好吧,明白,该换手
  • #赞多# 宇野赞多粉丝,为什么公然污名化国牌?为什么无底线造谣国货?在浑身戾气除了引战催氪没有任何正能量的毒唯大粉带领下追星追成这样你们真的觉得没问题吗?为什么
  • 秋雨绵绵,没有春雨那么清新,那么飘逸;也没有夏雨那么暴烈,那么狂野。它只是淅淅沥沥、不卑不亢、不温不火。打在将凋零的树叶上,落叶在滴滴哒哒的节奏里落下,化作了春
  • 豆豆肌~必*备的一款面膜~~[鼓掌][鼓掌] 芙清 yi&美祛*豆面膜5片 ¥58 [小红花]线下yi美yi院都会开的面膜哦~~~~一盒都要158了呢[
  • 一些美好的人会让你相信爱与温柔,相信承诺和尊重的力量 但你再去面对周遭,你发现你只能要求自己这么做,对别人只能放低期待甚至没有期待 也不要失望,只需要做到等
  • 人大教授发声:农村没有李子柒,却是无数孤单老人的家园。 注:以下皆来自教授刘守英文章。 我已经有好几年没回(湖北洪湖市的老家)去了。一般家里有事我肯定回去,没
  • 我是个水果玉米控,不是很喜欢糯玉米,但就是对水果玉米情有独钟。 看到这款玉米浓汤的时候有点走不动路了,哈哈哈哈。 味道是甜咸口的,还加入了芝士!芝士啊!芝士就是
  • 阿育王寺是全国现存唯一一座以阿育王命名的千年古寺,因供奉有佛祖舍利而闻名天下。自建寺以来,僧众云集,传道布施,曾被定为天下禅宗“五山十刹”中的五山之一。 这次
  • 因为拍摄需要,经常去咖啡馆坐坐 喜欢上有咖啡做伴的短暂休憩。 很多小众咖啡馆能提供不同的烘焙程度、不同的咖啡豆 有一些真的好喝, 符合我不喜欢酸的口味, 没想到
  • 聚力“一圈两场三改”|南明区:升级农贸市场 补齐一刻钟“生活圈”短板 (来源:知知贵阳) 今年以来,南明区紧紧围绕贵阳市委“一圈两场三改”战略部署,积极构建配
  • 章子怡说过一句话:“有人说我运气好,但是我想说,这些运气给你,你一样接不住。” 所谓运气,有时只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 所有站在高处的人,都经历过你难以想
  • #风水饰家##善##法事解厄禳灾# 行善之人,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 行恶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自谓驱摄指挥如意,不知以邪攻邪,实
  • #你是何方神兽##奇书山海经你知道多少# 【杜康酿酒】 杜康,是黄帝手下一位大臣。 经过神农尝百草,辨五谷,黄帝建立部落联盟后,人们开始耕种粮食。传说黄帝命杜康
  • 【活动回顾】 书店阅读现场NO.189 看风景,在苏州——“在上海”系列图书分享会 [围观][太开心]7月11日下午,诚品书店苏州联合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上美
  • 사실 내가 잠간 설레임보다 긴 연애하는 걸 더 선호하는 편이라서 보현과 호민 재결합 한다는거 이해해 첫눈에 반한 사랑이잖아 학창시절부터 사회생활
  • #GIRLS ONE##JAPAN GIRLS CULTURE# 雑誌mer東京SNAP20歳157cm 大学生 オーバーサイズのスウェットは古着で探すと、人
  • “炉火逐渐熄灭之际,我们才探索和星辰的联系。” 岁岁又今朝,还有多少个幸福快乐满怀期待的下一岁呢? 悲剧再怎样上演,也抵不过对生活满满溢出的热爱;人间怎会不值得
  • #摩登兄弟[超话]#[好喜欢]#奔赴刘宇宁如约817# [好喜欢]#刘宇宁817新潮好物夜# 明天 817 后天 818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好激动啊 终
  • 一个肖宇梁盲盒艺人的repo: 今天和朋友一起塑封照片 想着夹带私货 塑封一张肖肖的 我递给朋友塑封 朋友:这帅哥长的有点好看哦[馋嘴] 我:肯定啊 我喜欢的人
  • ☝️吸財拉財蜘蛛王聖物☝️ ⭐️吸財蜘蛛是古巴傑士納大師設計的,泰國蝶王古巴傑士納大師擅長運用大自然裡的昆蟲或動物特性,取其寓意來造福善信,吸財蜘蛛就是其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