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黄奕跟霍思燕两人为何在网上互撕、谩骂?如果不是黄奕的爆料,或许观众会被霍思燕的假象一直“骗”下去了。
看到如今她幸福美满的家庭和生活,恐怕很难将那些不堪的过往跟她对号入座。
她被两个男人宠上了天,她跟杜江的婚姻更是被观众称为神仙爱情,从结婚到现在没有任何绯闻,这在娱乐圈实属难得。
虽然霍思燕现在洗白的很成功,但是过往的经历还是令人刷新三观的,不少网友直呼难道杜江真的不介意吗?
刚出道时霍思燕走的是清纯路线,也收获了很多观众的喜爱,但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她画风大变,走上了性感路线。
不仅衣服穿得越来越暴露,行为举止更是大胆,她的绯闻满天飞,绯闻男友更是一个接着一个。
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跟宋柯,这位音乐圈的“钻石王老五”的你侬我侬。
据说剧组工作人员证实,霍思燕和宋柯的关系非同一般,宋柯还专门到剧组探班霍思燕。
包括《我要成名》这部电影中的一些剧情,有人说是以霍思燕跟宋柯的爱情故事为创作蓝本。
但是双方都否认了这段恋情。
后来的霍思燕穿着更加奔放、清凉,出席各种活动。
她曾经对甄子丹表白,说想嫁给他,还轻轻吻了黄渤一下,她的举动都把当事人吓了一跳。
她还被媒体拍到跟一位神秘中年男子共度6小时,两人还非常亲密的进酒店、乘电梯,直到凌晨3点才双双离去。
无论这些绯闻是真是假,但给霍思燕带来了很大的热度是真的,被人称为“炒作女王”。
这些人只是让她名声大噪,但真正让霍思燕出圈的还是跟另外一位男人的故事,也正是这个男人拉开了她跟黄奕之间的恩怨。
她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让老友变情敌,不顾颜面地开始了恶意攻击?
2009年,黄奕的未婚夫告诉黄奕,他对不起黄奕,但是他真的很爱霍思燕。
两个女人的故事大多数都是因为一个男人引起的,正是这个男人让黄奕跟霍思燕彻底撕破了脸面。
那时候的黄奕早就凭借李玉湖这一角色红遍了大江南北,她再接再厉出演了《还珠格格第三部》,事业发展的蒸蒸日上。
据说从2004年开始,黄奕就跟杨溢开始谈恋爱了,但是一直没有对外公开。
两人的感情很稳定,一直谈了5年,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两人还一起看房了。
所有人认为结婚是铁板钉钉的事情,结果却出现了意外,因为霍思燕的出现,打乱了黄奕的所有计划。
据说在一次聚会上,霍思燕认识了多金公子哥杨溢,家族实力非常雄厚。
虽然那时候杨溢有女朋友,但是还是没有抵挡住霍思燕的“诱惑”,青春靓丽、可甜可盐的美女,谁能不爱呢?
杨溢被霍思燕迷得神魂颠倒,为了追求霍思燕,杨溢还专门陪她到国外拍摄时尚大片。
当黄奕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悲痛欲绝,或许就是遭到了背叛,让她失去了理智。
闪婚嫁给了刚认识41天的姜凯,但是又闪离。
跟霍思燕走到一起后,杨溢就说出了那句著名的经典话语,虽然他对不起黄奕,但他是真的爱霍思燕。
所以大家就认定了霍思燕插足了黄奕的感情,她背上了“小三”的骂名。
但是霍思燕死活不承认,她坚决否认插足别人感情,声称跟杨溢交往的时候他是单身,对方追了她半年多她才答应的。
原本两人还没有闹到满城风雨的地步,但是在黄奕离婚的时候,霍思燕火上浇油,让两人在网络上开始了唇枪舌战。
面对霍思燕指名道姓的谩骂、攻击、抹黑,黄奕一纸诉状将霍思燕告上了法庭。
事情当时闹得非常大、很僵硬,似乎不拼个你死我活誓不罢休,如果没有个大快人心的结果很难收场。
但是奇怪的是,这件事情很快突然就不了了之了,令人觉得不可思议。
霍思燕的事业不但没有受到任何影响,走红毯、出席活动反而更加活跃了,那么这背后究竟藏着什么秘密呢?
原来霍思燕背后的大佬竟然是他,难怪霍思燕不但没受到任何影响,资源反而更好了呢?
在霍思燕31岁生日的时候,众多好友纷纷送上了祝福,但评论区唯独出现了一条格外显眼、令人耳目一新的评论。
15岁的王文也公开嘲讽霍思燕,她让霍思燕先学会做人再过生日。
这个女孩是华谊总裁王中磊的女儿,为何她会对霍思燕说出了这样的话?难道这暗示了霍思燕跟王中磊有什么关系吗?
自从霍思燕进入华谊后,优质资源不断,被华谊力捧的她究竟有着什么过人之处?
可能这跟霍思燕过硬的交际能力有关吧,她跟老板王中磊的关系非常好,两人出席活动的时候经常成双入对。
两人关系好到私下的时候也经常赴约饭局。
王中磊非常欣赏霍思燕,毫不避讳地对着公众说霍思燕是他最欣赏的女星,不仅性格豪爽,酒品也不错。
一来二往,两人之间的绯闻风波不断,但是双方都没有辟谣澄清,对霍思燕来说热度意味着带来流量,何乐而不为呢?
背后有这么大的靠山,难怪跟黄奕的事情这么快就能不了了之了。
后来霍思燕跟杨溢也没有走到一起,却嫁给了名气、地位都远不如自己的杜江,收获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反而是黄奕,两婚两离,最终跟前夫的互撕大战中,声名狼藉,事业一落千丈,口碑彻底崩盘,她成为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坏女人”。
虽然事情过去了这么多年,但是互联网是有记忆的,黄奕跟霍思燕之间的恩怨情仇至今难以和解。

《理想照耀中国》开播初期曾存在口碑争议,30分钟一个故事、不够复杂丰富的电视剧创作方式,都一度让不少观众觉得不适应。
但这部剧“短而不简”,编剧用精练方法挖掘各个年代的“中国理想”,导演与演员则用极致的艺术呈现来致敬故事。
《真理的味道》、《守护》的意境,《磊磊的勋章》、《纽扣》的温暖,《歌唱!祖国》、《173米》的张力,《你的眼神》的立意。
每一个故事都有厚重的内核与可圈可点的艺术魅力,整体质感的扎实让《理想照耀中国》口碑越来越好,即使每集剧情独立,也能“粘”住观众。
以长征为背景的《雪国的篝火》篇章,更将该剧推向一个泪点巅峰。
长征故事所有国人基本都耳熟能详,影视与文学作品也多有刻画,“万水千山只等闲”的精神、“三军过后尽开颜”的坚韧皆让人敬佩。
但,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会对先烈们的过往产生敬意,却又有几人能真正感受到“五岭逶迤 、乌蒙磅礴、岷山千里雪”的艰难险阻呢?
《雪国的篝火》没有试图给观众做科教宣传,也没有强调长征的伟大,编剧以真实为着落点,用“炊事班的故事”,讲述了长征中一个“不起眼”的小片段。
这个片段有多“小”呢?小到全集连一个白天也没有讲完。
故事以一顿饭开局,先出场的是负责伙食的炊事班,老班长在遥望前路,炊事员们有的在烧雪水,有的在煮汤,有的在磨青稞粉,有的在缝补衣服。
泪点自此开启,平淡而日常的画面,没有台词介绍也没有战士诉苦,但处处都是长征艰辛的写照,一个连战士的伙食,只有一锅青可见底的干菜汤。
老班长的大衣已经破了八十一个洞。
前脚副班长刚刚帮他补好,后脚这件大衣便被老班长拿来给年轻的炊事员包脚,因为对方的草鞋早已破损,红肿的脚趾就这么直接踩在雪地。
16岁的少年糖豆因班长的保护露出灿烂的笑容,他又把从班长处收获的温暖传递给了其他战士,将自己唯一一杯菜叶汤倒给了重机枪兵。
对方当然不愿吃战友的食物,但小少年开朗一笑:我还有糖呢!
炊事班还能没有吃的?
他吃糖时的幸福表情打消了战友的顾虑,却一点点揪着观众的心,因为熟悉那段历史的我们,都知道这颗糖不可能那么简单。
接下来的旅程很快给出答案,糖豆力竭冻死,当指导员想喂他一颗最爱的糖,才发现里面包的是石头,他一直护在怀里的百宝盒,全是石头。
炊事班还能没有吃的?能……
炊事班最清楚食物存备状态,当食物短缺时,他们第一波知道,所以炊事员冲天炮准备把青稞粉分给体力不支的炊事员时,他们瞬间走开了。
这包小到不足一个孩童手掌存量的青稞粉,最初出现在冲天炮清扫石磨的镜头,大多数观众都会觉得这个镜头只是暗示食物短缺。
但当糖豆牺牲、冲天炮接连牺牲,你会发现其实这是冲天炮自己省下的个人份例,故事第一顿饭里用到的干菜,也是整个炊事班省下来的口粮。
他们能省下来不是因为粮食份量多,而是因为他们最早知道食物储备不足,所以提前把炊事班的口粮省了下来,默默贡献给了全连战士。
这让原本便短缺粮食的他们比其他战士更难抵御饥饿与严寒,但所有炊事员都展现着他们的乐观,班长老钱还会乐呵呵的“搜刮”指导员最后一支烟。
这支烟的烟丝,后来成为老班长的最后一顿饭。
他把粮食都留给了战士,用衣服里御寒的棉花解决雪山的生火难题,饥饿与寒冷将他长留雪山,一个白天,三名炊事兵先后牺牲。
先烈的故事是伟大的,伟大背后有多少血泪只有参与者真正知道。
他们没有人想要赴死,也没人希望在严寒中饥饿前行,但,为了祖国的黎明、为了新生代的未来,他们都果断选择了牺牲自己。
在这个故事上线之前,网上刚刚曝出选秀节目打榜促使一些人“倒奶”卖投票,最初还有网友觉得这是消费自由。
很讽刺的对比,不强求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要像先烈们一样艰苦自律,但求当代人能够敬畏先烈们给我们打造的美好生活,珍惜每一份付出。
敬畏先烈不是口号,而是言行,我们对生活的热爱与赤诚是最好的回报。
《雪国的篝火》最后用一段文字介绍了真实长征细节,故事原型里的作战部队在长征中除战斗减员外没有一个牺牲,但9名炊事员全都长眠在长征之路。
拿着铁勺的炊事兵无法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却是整个部队顶在最前方的力量,在茫茫雪山之中,他们的篝火,给所有战士带来了希望。
这是万里长征中一个极“小”的篇幅,却以“小”见证伟大,让《理想照耀中国》进入高泪巅峰,仅这一集的质量,这部剧便值得封神。
一集“封神”源于剧情感染力,也同时来自创作者的艺术诚意。
编剧给出了有真实力度的剧本,每一个细节都让观众酸楚又敬佩,又同时放弃了常规主旋律题材的渲染方式,全集情感表达上非常克制,克制到“平静”。
30分钟中,三个角色牺牲,每一次都只有简短的告别,从指导员看到糖豆的遗体到指控部队“继续前进”,只间隔了80秒。
冲天炮、老班长去世时同样如此。
没有眼泪,没有表面的悲愤,没有痛苦挣扎,甚至没有停留缅怀,镜头下只有继续前行的战士,紧握遗物的双手,以及必须翻过雪山的决心。
角色情绪越平静,镜头越克制,观众越能感受到撕心的痛苦,如果不是每个人都做好了牺牲准备,如果不是他们必须保留体力前行。
谁又想克制自己的情绪呢?一个人的高度理性是性格使然,一个连队全员高度的理性是意志使然,克制个人感情,是他们付出的无声血泪。
编剧没有写泪,却处处都是泪,9名炊事员的牺牲场面只刻画了3个,故事一直在克制呈现悲情镜头,另6名战士的牺牲只用铁壶上的名字来暗示。
但层层的克制一点点将观众的情绪调动至顶峰,真实历史与艺术表现手法完美相融,既带来加倍的震撼与感染,又不会让观众觉得太“主旋律”。
当然,这一集的编剧也给了一个情绪发泄口,同时也是与现实的一个联动。
整个故事里只有老班长在少年糖豆牺牲后出现过情绪失控,这是长者对十六岁少年的怜惜与悲伤:他还是个孩子呀!
“他还是个孩子”,这明显借鉴了现实生活里带有讽刺意味的网红语句。
这句话多出现在家长溺爱孩子时的开脱、未成年罪犯家属的辩词、年轻爱豆犯罪时粉丝的维护理由,“孩子”当代人是犯错的最佳保护色。
而战争年代,真正的孩子糖豆把自己的口粮让给了战友,用石子来“望梅止渴”,向周围人传递乐观积极的精神,从没有因年龄而博取特殊关照。
糖豆才是真正担得起一句“他还是个孩子!”呐喊的孩子,老班长这句台词直击观众的情感软肋,又讽刺了某些傲慢浮躁的当代人。
先烈们的付出是希望未来的“糖豆们”能真正做幸福的孩子,而不是让“孩子”成为某种保护色,故事给予观众的不只有敬畏,还有太多反思与自省。
30分钟的剧情,时间线不足一天的故事,将万里长征精神全数凝练了进来,呈现了的真实历史,传递了先烈的精神,值得观众的全力赞赏。
也希望《理想照耀中国》后续故事继续这种“精而不简”的刻画,继续用打破背书式主旋律的风格探讨“中国理想”,带来更多的精彩与感动。

#柔情史##我和妈妈的故事# 中国式母女的相爱相杀 文|读者:款款 (-本文系读者投稿,不代表本刊立场-)

我和我妈 相爱相杀。”——这是电影《柔情史》印在海报上的一句宣传语,也是整部电影的故事核心所在,即一对普通母女“相爱相杀”的琐碎日常。

北漂女孩小雾是一个自由编剧,因为意外得到一笔稿费,她租下了胡同里的一个老房子,并期待着一个人的崭新生活。然而母亲却突然搬来同住,并将她荒谬的生活规则与偏执的行为方式强行渗透进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小雾备受折磨。于是独属于母女间的奇特战争开始了。她们在一蔬一饭间你来我往,仿佛乐此不疲地相互伤害着,又试图从彼此身上寻求慰藉。

电影由“奶”“羊蝎子”“瓜”三段组成,“吃”也占据了很大的篇幅。因为正是饭桌连缀了母亲的世界和女儿的世界,是两人之间唯一风平浪静的闲暇时刻。母亲当了一辈子的家庭主妇,对女儿目前身处的世界鞭长莫及。只有饭桌,是她唯一能找回存在感和安全感的地方。她在饭桌前将女儿一口口喂养长大,在饭桌前传递自己的生活经验,也在饭桌前成为一个母亲。

女儿小雾虽然看似独立自由,但面对生存困境和创作焦虑,她也在艰难地寻找自己的存在感。至于与母亲的争吵,尽管痛苦却也痛快,好似一场默契的游戏,让她短暂忘记外面的风雨。说到底,这其实是两个极度缺乏安全感的女人,在笨拙地对抗世界、保护自己。而母女关系的微妙映照,又让女儿选择了与母亲完全相反的方式进行应对,于是矛盾、摩擦甚至战争就开始了。

美国心理学与女性研究荣誉教授菲利斯·切斯勒在《女性的负面》一书中,专门用了三个章节来讨论母女关系。在第五章中,她提到了美国当代著名女诗人阿德里安城·里奇(Adrienne Rich)在其著作《女人所生:母性作为一种经验与制度》里引出的“惧母症”(matrophobia)概念。这是一种“愿望”,“彻底肃清母亲的所有束缚,成为个性鲜明的人、自由人”。对此,她还借另一位女性评论家的观点进一步阐释道:“在俄狄浦斯神话中,亲子杀父以便取而代之。相比之下,在新女性神话中,女儿‘弑’母是为了不必取而代之。”

然而大部分情况下,悲剧的宿命论都占了上风,那些女儿们一直努力想要逃离的,反而被根深蒂固地继承下来。在电影《春潮》里,金燕玲饰演的纪母和郝蕾饰演的建波,在将母女之间的角力升级的同时,也将不幸的人生延续。

比起小雾和母亲的“相爱相杀”,建波和母亲更像是仇敌,剩下的只有“相杀”。小雾和母亲会争吵翻脸,也会相携逛街,而在面对母亲如魔咒般喋喋不休的抱怨、控诉乃至谩骂时,建波早就放弃了言语的回击,始终保持冰冷的沉默。因为对于亲手砌起围墙,将自己围困在不幸过往里的母亲,言语是无效的。真正有力的回击或者说报复,是竖起浑身的刺,凡事叛逆而行。

战争止于母亲的病倒。背对母亲的病榻,看着窗外夜色里的霓虹,建波终于开口了。她诉说了从小被母亲漠然以对的委屈,以及母女矛盾的症结所在——父亲。尽管于母亲而言,父亲是罪恶和羞辱般的存在,但于她而言,父亲却是唯一给过她点滴温暖的人。可母亲却硬要摧毁这一点温暖,只为证明自己有多么地不幸。

“你想让我找一个好男人,有一个家,过体面的生活。我不,我就要你看见我现在的样子。”
是的,建波用承袭不幸的方式去反抗母亲的不幸,通过摧毁自己的人生来摧毁母亲的人生。这无疑是双输的惨烈结果。然而不幸的是,这种惨烈的关系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纵使没有如此激烈的冲突,相信每对母女也都或多或少经历过类似的“紧迫”时刻。

爱恨交织,情仇难分。因为同性的境遇投射,尤其在父权和男权之下,处于弱势地位且面临纷繁压力的女性又普遍缺乏安全感,母女关系在所有家庭关系里也最为复杂和幽深。

香港大学婚姻与家族治疗硕士、简单心理认证心理咨询师李惠珠在《母女关系交织着复杂的爱恨情仇》一文中曾写道:“在成长的过程中,通常女儿与妈妈的关系紧密,边界模糊的关系使得彼此情绪相互影响着,女儿一方面要安抚妈妈的情绪,另一方面又吸收妈妈的情绪,融合分不出来。身为女儿,随着年龄增长,渐渐会觉得这个情绪似乎不是自己的,很想摆脱可又摆脱不了,觉得陷入母亲情绪的洞里,但是离开这个洞,似乎又背叛母亲。这样的矛盾挣扎,以及脱离不了的愤怒与无力感,让她纠缠而且进退两难。”

在传统的儒家文化和孝顺美德影响下,中国式母女关系更容易深陷这种“逃离-内疚-挣扎/争吵-逃离”的负性情绪循环,难以找到出口。而面对成年女儿的反抗,母亲的口头禅除了“都是为你好”,就是“再也不管你”。比起前者,后者杀伤力更大。因为它唤起的是孩童期的生存恐惧。

在《春潮》里,母亲会骂“白眼狼”,“你从小吃我的,喝我的,合着我养你就是让你来跟我顶嘴”;在《柔情史》里,母亲会大喊“你以为你的自由是什么换来的,你早该挣钱养活我了” 。

因为养育之恩,所以有了“管”的权力。尤其是计划生育政策下出生的独生子女一代,很多人都经历过被父母支配的恐惧。而作为母亲一生的投射和焦点,独生女所经历的被控制感只会更加强烈。我就是其中之一。

我的母亲是一个非常居家的人,称得上典型的贤妻良母。小的时候,尽管经济条件不好,母亲却总能把家里料理得妥帖温馨,而且常常用一双巧手制造着小小的惊喜。母亲尤擅织毛衣和扎辫子,我也因此经常被同学羡慕。母亲用浓浓的爱意将我包裹,但与此同时,也将我重重围困。

除了上学,只要我一不在她的视线范围内,她就会恐慌。用我四婶的一句话来形容,就是“恨不得把你拴在裤腰带上”。整个成长期,我都在这张爱的罗网里左突右撞。直到进入大学,除了遵守至少每两天打一个电话的约定,作为反抗,我开始一两个月不回家。有一次,因为跟同学在外吃晚饭,我没有接母亲的电话。等再拿起手机,有18个未接来电。那一瞬间,往事历历,汹涌而来,我终于忍不住情绪崩溃。

如今回想起来,我才发现,那时的母亲是孤独的。父亲常年在外工作,作为家庭主妇,母亲也没什么朋友。加上那个年代经济拮据、娱乐匮乏,我既是母亲的女儿,又是她的朋友、她的玩伴、她的生活目的、她的情感寄托。也正是因为慢慢意识到这一点,这些年来,我开始跟母亲真的像朋友那样相处,从前的那种紧张感也逐渐变得轻盈。

当然,物理距离的拉开是先决条件。远离之后,爱才能自由呼吸,否则就会在密闭空间里发酵成复杂难言的恨意。中国式母女关系,以及所有代际关系的主要矛盾,其实都源自界限感的缺失。而无论是痛苦转嫁还是爱的捆绑,都不过是具体表现形式而已。关于这一点,需要强调的是,“界限感”是对关系双方的要求。当我们想让母亲把女儿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时,我们也应该撕掉母亲的标签,把她也当作一个人、一个女人来看待。

母亲也是人,会有脆弱、愤怒、嫉妒、自私的时候;母亲也是第一次做母亲,会有彷徨、无助、忧郁、想要放弃的时候。中国的很多父母,其实并不清楚为什么要生孩子,或者在根本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就成为了父母。而流传千年的“慈母”圣像塑造和主流文化里对“母爱伟大”的讴歌,都让母亲面临更大的压力。

我跟母亲关系的真正缓解,是从第一次明显看出她的衰老开始的。当我惊讶地发现母亲的模样变得比我记忆中瘦小时,就好像褪下了“母亲”这个壳,我突然意识到原来母亲也是个普通人。前两年过年回家,如同当初她教我背唐诗一样,我教她使用智能手机,从那笨拙又用力的模样里,我瞥见了幼时的自己。有次国庆回家,我看懂了她眼里的喜欢,于是将口红送给她,并让出梳妆台,让她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开始涂抹,就像小时候我偷偷穿她的高跟鞋一样。与此同时,借助微信的文字和表情包,母亲的爱意有了更多的外露表达,而我也开始学着对母亲进行哄劝式的赞赏,让她感受到我对她的在乎。

在前述提到的两部电影里,两对母女的“相杀”也都因为母亲的“示弱”戛然而止。《柔情史》里是母亲黄昏恋的失败,《春潮》里是母亲的病倒。在《亲情无价》《热泪伤痕》《母女情深》等多部讲述母女关系的经典美国电影里,这也是让矛盾暂歇的通用情节。因为借由危机或生病而来的,其实是一次角色互换,一次婴儿回归。

随着母亲衰老,女儿成熟。身体、经济、认知、地位,在时间的催化下,母女关系也发生了调转。女儿变成母亲,母亲变成女儿,从而获得一次和解的机会。本质上母女一直互为镜像,是某种意义上的双生子。

从这个角度来说,看清自己身为人、身为女人的局限,才能找到一种自洽的方式,更好地与母亲相处。抛下“母爱是最伟大的”双重束缚,才能减轻女儿反抗的愧疚,并卸下母亲圣像的枷锁,真正透过“母亲”,看见母亲。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刚‎听一‎个会员‎说,‎她的健‎身‎教练告诉她,“藜麦不‎能吃,‎热量很高”,‎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在这‎里在和‎大家科普‎一下藜‎麦的知‎识 ⭐️ 藜麦‎是理想
  • 不知道为什么今天想疯狂写攻略和经验 再写一篇fresh面膜好了(虽然就是给自己自娱自乐的 第一次用fresh是在美国的时候,被玫瑰面膜种草了,然后就一发不可收
  • 0772 20151212 之前拍摄宣传片跑了一天,腰酸背痛。所以今天选择在房间里躺一整天,结果醒来后更难受了觉得不行了,我要出门活动一下,于是预约了舞蹈课。结
  • 9月19日周四(9.19-9.26) 商城上新 即墨品*牌童装冬款超柔童裤 出口韩国的m.m宝宝罩衣 日本P.M明星同款口罩 阿迪米奇拉链套装 Dr.jewel
  • #波特兰伐木工[超话]# 。。我看到这条真的是有点惊了。。。脑瘫罢了,算不上啥大病,我癌症手术才做了三个多月,最近超话打比赛天天说癌症玩家癌症玩家的,虽然我每次
  • 今天看到的一篇文章很想和大家分享下。 Richard是新加坡有名的整形医生。一名家庭医生看一个病人收费可能只有15新币,他做一个隆胸手术动辄上万。年纪轻轻的他
  • 美皙媛本草清颜净痘精华液祛痘抗痘精华原液青春痘去黑头白头粉刺 美皙媛清肤净颜祛痘膏祛痘印膏闭合性痘痘粉刺霜草本温和祛痘膏 本人亲测效果真的很好,战痘经历回想起来
  • 尤菲米娅 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一根刺,这个世界找不到一个完美的人,一个完美的家。有人身体不健康,疾病就是一根刺;有人经济有压力,债务就是一根刺;有人家庭有破口,婚姻
  • #HKT48[超话]##田中菜津美# 手机博 191215 可能吓到你了 我在今天的公演上宣布毕业了。 烦恼了很久很久 不知道怎么样才是对的 但
  • 每次在一些微博大v做乐评的人下面都会看见这样的评论 大家对男女团艺人的刻板印象害真是蛮严重的 高中我也受到很多关于韩国音乐刻板印象的影响,中间有两三年都不碰韩国
  • 在你眼里 我是喝酒蹦迪估计还是个会泡男人的野女人 估计还是个会讲大话的谎话精 是那个越走越远的人…只是很伤心 你不知道能做到换位思考 体谅 不粘人 心甘情愿的付
  • 看到朋友圈有人发了一句三观极其不正的话 就算我杀了人放了火做了罪大可极的事情但只要我对你好你就不能对不起我 woc?!?!?! 惊了 我猜这个意思是我虽然坏
  • 道家教你如何鉴别真假风水师! 对于风水的科学性,这已经是无需再争论的事实了,尽管还有部分人自以为不相信这些所谓的迷信才是聪明的,他自以为聪明就让他“聪明”去吧
  • #能年玲奈[超话]##のん##侬non# non official:#毎日がクリスマス2019 新グッズ②のん ラバーバンド 去年のクリスマスライブから新登場し
  • 《论睁了眼看》——鲁迅 虚生先生所做的时事短评中,曾有一个这样的题目:“我们应该有正眼看各方面的勇气”(《猛进》十九期)。诚然,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
  • 湿冷的下午睡多了,久未联系的朋友,正好也一样。晚上聊了会儿,我说睡吧,然后开始看书。过了会她又分享自己录的音频,我回复,她说就知道你没睡。认识四年多,从未见过,
  • 【神婆爆料吃瓜】 1.知名女明星尔淳,明明很适合御姐风,偏偏一直走傻白甜戏路,尔淳这个人大小姐脾气挺重。之前她主演的一部戏开发布会,结果她迟到将近2小时,让男
  • 【投毒杀狗不犯法?判三年教你做人要善良!】 这个因为在小区投毒被判三年的邹某无疑是给广大宠主的一颗定心丸,以及给某教唆投毒的张紫猪先生一记响亮的耳光!   曾
  • #正能量[超话]#了凡四训(第五集―3) #净空老和尚#     #传统文化# 这是叙述,他前面三千桩善事求功名,他考取了举人,应验了,但是用了十年时间,接
  • #成贵高铁全线通车# 【直播:成贵高铁今通车 全搜索带你体验“旅游高铁”】今日,大家期盼已久的成贵高铁将正式开通运营,以后成都与贵阳最快2小时58分便可抵达。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