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8周年 | 国之方略 厚泽津沽】PM2.5年均浓度 降至39微克/立方米 断流26年的永定河干流实现全线通水

  2021年完成工业增加值增长9.6% 占全市规上工业 比重达到72.7%

  相邻城市间基本实现 铁路1.5小时通达 京雄津保“1小时交通圈”已经形成

  天津市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 已注册用户4836家 发布京冀企业成果8487项 会集京冀地区专家3836人

  天津市382家医保定点医疗机构 全部开通 异地就医结算

  天津市向承德市累计投入市、区、乡镇 三级财政援助资金16.52亿元 实施帮扶项目415个

  环保协同 绘就生态最美画卷

  京津冀山水相连、自然相近,因此生态环保成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率先突破的重点领域之一,是提升京津冀三地民生福祉的最直接体现。

  8年来,京津冀三地不断打破行政区划界线壁垒,加强生态环境协同治理,联合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后不久,环保部在2014年7月份就发布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重点行业大气污染限期治理方案》,同年8月,北京与天津、河北及时跟进,分别签署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合作的协议》和《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将生态环境保护提上了协同发展的日程。

  在此期间,京津冀生态环境部门不断健全协同机制,深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推进流域水污染协同治理,推动危险废物联防联控联治,强化环境执法联动,推进法规标准协同。京津冀三地PM2.5年均浓度降至30—40微克/立方米范围内,其中,我市PM2.5年均浓度由“十二五”末70微克/立方米下降到去年39微克/立方米,协同治霾成效显著。断流26年的永定河干流实现全线通水。

  为推动林地、湿地、海岸线系统保护,加快构筑京津冀东部绿色生态屏障,天津大力实施“871”生态工程,包括875平方公里湿地升级保护、736平方公里绿色生态屏障建设、153公里海岸线严格保护。绿色生态屏障一级管控区内林地面积达到18.6万亩,林木绿化覆盖率接近25%,蓝绿空间占比提升到65%。随着工程推进,在“津城”“滨城”之间成长出一片城市绿洲。

  天津社会科学院资源环境与生态研究所副所长王会芝对记者表示:“‘871’重大生态工程让天津北部同北京通州生态公园和湿地公园相接,南部与雄安新区生态公园和湿地公园相连,全面融入京津冀生态环境体系,推进京津冀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产业协同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产业协同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棋局上的关键一招,既是“当头炮”,也是“晴雨表”。

  8年来,天津深入推进京津冀产业协同,除了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吸纳创新资源和优质产业,还主动向河北延伸产业链条,服务支持雄安新区建设,同时推进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建设。

  距离地面400公里的天宫空间站,被国人称为天空中最亮的“星”,其核心舱就是京津两地产业协同创新的成果。北京为核心舱提供研发设计等技术支撑,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天津基地负责制造和总装,这样的协同成果“圈粉”无数。

  与此同时,京津冀三地在大数据产业链上也在深度合作。作为国内核心信息基础设施领军企业的中科曙光,是国内服务器、存储、大数据一体机等计算设备的重要生产者,其大多数产品均由位于天津滨海新区的基地制造。曙光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研发中心在北京,生产制造、物流在天津,在河北落地多个项目,我们是京津冀产业协同的受益者。”

  近年来,天津立足自身优势,抓住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契机,充分释放企业发展潜力。统计显示,天津在2021年集中攻坚信创、高端装备等12条重点产业链,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增长9.6%,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达到72.7%。其中,生物医药、新能源、高端装备、绿色石化、航空航天、轻工、信创、集成电路等8条产业链增加值实现两位数增长。

  面对京津冀三地产业协同取得的累累硕果,未来京津冀产业协同如何实现新突破?

  据了解,《京津冀产业协同规划(建议稿)》已经编制完成,天津将在探索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新模式、推进先进制造业发展新业态上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围绕北京创新链布局天津产业链,携手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汽车等重点产业链布局优化和上下游协同。

  引进来,落地生金;走出去,开花结果。随着产业协同不断深入,京津冀三地产业正在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交通协同 “轨道上的京津冀”跑出新速度

  初春,潮白河上的冰刚刚开化,北京通州和河北三河市燕郊隔河相望。多年来,住在燕郊的数十万北京上班族,每天都要“跋山涉水”。一条因行政区划藩篱,曾被期盼多年而无法对接的“断头路”,伴随着2019年跨越潮白河的燕潮大桥通车,终于被打通。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大率先突破领域之一,交通一体化是协同发展的“骨骼系统”,是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8年来,一条又一条这样的路被打通,京津冀居民共同的感受是──路好走了、通道多了、出行效率提高了。

  “从天津到北京30分钟,从天津到保定1小时,从北京到天津滨海新区1小时以内,从前开着车在三地跑,现在我更喜欢在轨道上坐车飞驰的感觉。”常年因工作奔走在京津冀三地的王明哲,拿出手机展示着自己的购票记录。

  8年来,在京津冀版图上,轨道网、公路网建设如火如荼,从蓝图一步步变成现实──区域国家干线铁路建设持续完善,城际铁路建设加快推进,相邻城市间基本实现铁路1.5小时通达,京雄津保“1小时交通圈”已经形成,津石高速通车,天津和石家庄之间结束“折线跑”历史,在张家口,京张高铁将冬奥小城崇礼拉入首都1小时通勤圈,“轨道上的京津冀”主骨架基本成型;京津冀综合运输服务示范成果突出,交通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水平快速提升,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大幅提高,通达能力和便捷程度显著增强,区域交通基本实现“人畅其行、物畅其流”,交通一体化服务质量全面提高;京津冀作为全国区域协同发展改革引领示范区,通过改革创新不断健全和完善协同发展机制,基本实现了“规划同图、建设同步、运输一体、管理协同”,为交通一体化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实现从“走得了”到“走得好”,必须着力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骨干路网,打通交通经络,得益于京津冀三地的统筹协调、通力合作。京津冀协同发展从“开路先锋”率先突破,三地“手牵手”驶上新的“快车道”,跑出新速度。

  创新协同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在天津清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清科环保”)的展览大厅,一瓶不起眼的“小氯瓶”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说起这款自主研发生产的“二氧化氯空气净化凝胶”,清科环保副总经理任立表示,这瓶小小“凝胶”背后串联起了京津冀三地一整套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

  2015年成立的清科环保几乎是伴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这8年一路走来的。“我们按照‘北京原始创新、天津研发转化、河北推广应用’的顶层设计,让市场需求和高校科研在这里‘握手’。”任立说,目前,位于天津市东丽区的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有30多家研究所、10多个产业化公司。“企业出题、研究所接单、高校支撑”,以市场驱动创新的“反向模式”形成了产学研链条的“双向促进闭环”,也促进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在天津诞生。

  京津冀协同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资源的协同。8年来,天津不断加大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的建设力度,创新协同发展不断向深度广度拓展。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天津中心等创新平台陆续建成,聚集了一批国家创新人才、创新团队和高成长性企业。

  截至目前,天津市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已注册用户4836家,其中京冀地区注册用户407家,发布京冀企业成果8487项,会集京冀地区专家3836人。与此同时,三地创新创业资源也在进一步互通共享。天津市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平台开通了“京津冀协同”专栏,与“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和“河北省大型科研仪器设备资源开放共享服务平台”建立链接,逐步实现三地网内资源同步。

  随着科技企业纷纷落户、高校院所联手创新、科技平台相继搭建,愈加完善的科技金融也在加速成果转化。据天津市科技创新发展中心副主任吕云飞介绍,“国投京津冀协同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创业投资基金”目前已完成23个投资项目,投资额9.43亿元,撬动投融资7.2亿元。与此同时,注册资本11亿元的“京津冀(天津)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也已完成设立。一个创新的京津冀,正加速成型。

  共建共享 打通公共服务壁垒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后是人与生活的“一体化”。无论是政务服务、教育、医疗、人才还是养老,这些与群众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步伐加快,也让三地群众感受到“一体化”的便利。

  在滨海新区政务服务中心的“京津通办”自助服务厅,4台看似普通却“内心”强大的机器摆在了显眼的位置。尽管去年5月才投入使用,但自助终端能办理的事项可不少。其中,临时身份证明开具、驾驶证查询、不动产登记查询、社保查询打印、智能报税成为群众查询办理的热门服务。

  “随着北京、河北在天津落户的企业逐渐增加,跨省办事的问题愈发凸显。为破解企业发展难题,我们探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政务信息联通共用,让群众办事少跑腿、便利化。”滨海新区政务服务办工作人员说,首个“京津通办”自助服务厅投用后,179项北京政务服务事项和200项天津政务服务事项实现24小时自助办理。同时,在滨海新区各街镇综合便民服务中心开设“跨省通办”专窗,300个政务事项实现京津冀“跨省通办”。

  京津冀协同发展8年来,教育、医疗、人才、社保、养老等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成效显著,一批重点公共服务工程项目陆续落地──国家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天津师范大学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实训基地”近日正式启动,总建筑面积9.59万平方米,预计明年3月投入使用;三地合作成立智慧教育示范区北方联盟,天津师范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签约共建2个协同创新中心;天津9家三级甲等专科医院与河北省40多家医院和北京市5家医院分别建立医学合作联盟;京津冀异地就医医保门诊联网直接结算覆盖天津市各级各类医院1013家,全市有住院结算的382家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开通了异地就医结算。同时,在人才、养老领域,全面落实京津冀三地人力资源服务区域协同地方标准,实现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资格互认,高端外国人才办理来华就业手续和审查结果互认;探索跨区域养老新模式,开展跨区域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

  8年来,三地公共服务合作像涟漪一样,在协同发展的洪流中泛开波纹,把成千上万的个体纳入同心圆,互融、互通、普惠民生。

  对口帮扶 探索职教扶贫多元模式

  2021年6月,井月终于回到天津,这时距离他援派承德已近两年。赴承德前,井月担任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生处宿管科科长。之后,他成为天津帮扶承德工作队的一员。结束对口帮扶工作时,井月已获得“河北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扶贫先扶教,扶教先扶师。就在井月前往承德的2019年,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承德项目师资班也在继续开班。2017年至2019年,这所大学为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的216名骨干教师和管理干部进行了专业化、系统化培训。

  近些年,在支援建设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过程中,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探索出“理念输出、标准建设、分段培养、就业脱贫”的职教扶贫多元模式。这当中,以“1+1+9+N”为核心的“职教智志双扶”新理论则进一步丰富了脱贫攻坚的内涵。

  职教援建只是天津市对口帮扶河北省承德市的一个缩影。自2016年以来,天津市全面落实“1+4”框架协议,不仅创造出“智志双扶”“鱼渔兼授”等具有天津特色的帮扶模式,还走出了一条“广泛发动、整合资源、内增动力、外输外联、产业牵引、多层覆盖”的特色帮扶之路,为助力承德市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作出了贡献。从天津市合作交流办获悉,天津市向承德市累计投入市、区、乡镇三级财政援助资金16.52亿元,实施帮扶项目415个;选派帮扶干部人才382人次;引进产业合作企业41家,帮助17.1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增收;打造出“生态小滦河”“百万只肉羊基地”“水培蔬菜”“幽谷稻米”“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等一批品牌项目,助推天津市对口帮扶承德贫困县(市)全部提前摘帽。

以下是马曼然马总的中药部分(内容有点长)关注我的大多数是因为中药股,希望大家能认真看完,希望对你们有帮助吧

主持人:听说咱们目前还是投医药股为主,特别是品牌中药和创新药?近期医药股都大幅回调,您怎么看?2022年是建仓的好机会吗?

马曼然:这个是非常看好的,医药分两块看,一是看中药,二是看创新药。然后中药是我们的重点,中药我们是未来5到10年绝对看好,而且你一定会实现一个巨大的收益。首先我们中国绝对是一个老龄化的一个大趋势,因为投资就是看大势,中国经济的大势是什么呢?就是老龄化。最近很多人喜欢投基建啊,因为最近可能觉得国家要稳经济,所以就基建。但是我未来20年中国的基建投资总量将比现在至少降了50%。整个行业的蛋糕,也就是说基建的蛋糕要比现在萎缩一半。这就是一个国家走向成熟以后,它的基建一定会下来。美国的基建都几乎是长期萎缩了,所以我们这两年投基建的人是因为这两天短期的问题。国家在投资这一块的比例一定是下降的。然后老年人口多,它其实就是老年人的消费。老年人的消费是什么呢?就是生老病死。老年人到了60岁,我们知道2022年往前推60年,那不就是1962年到1972年这10年,我国每年出生2800万人口。中国历史上出生人口最多、最集中的10年,就是1962到1971年。那么1962年正好进入现在的60岁,也就是说未来10年将是面临一个老龄、60岁以上人口井喷的10年。那么这个年龄阶段的人,你说六七十岁七八十岁这个阶段的人,他的消费是什么?你得研究他们的消费。就是这个技术性的暴增,人口暴增,像过去十几年为什么白酒出现这么大的巨额回报呢?因为过去10年这些人正好处在四五十岁,就是喝白酒的高峰期、买房的高峰期。但是他们这个高峰期现在慢慢都过去了,第一波人到60岁,80后也三四十了,再往后都是老龄化,那就是养生保健了。中医按摩、中医养生、中医保健,这是不可改变的。20多岁的年轻人跟70多岁老年人,他们的消费一定是不一样的。另外一个就是消费意识的问题,现在我发现一个现象,就是国潮崛起。国潮崛起我们看过去几年的港股有一些大牛股,像李宁、安踏。李宁、安踏,这都是中国的服装品牌。在过去十几年前的时候,这都是很低端的品牌。那个时候高端的都是阿迪耐克,现在反过来了。那么李宁安踏的市值都快赶上阿迪耐克了,涨了几十倍。

我发现现在九零后虽然年龄不大,但是这个养生意识非常强。比如说我们去看网上燕窝的销量,或者有很多保健品的销量,它的购买人群并不是60后、70后购买。人群主要是80后、90后,所以他们的这个消费意识靠前了。第三个因素就是政府,政府大力推崇中药行业。这几年出了很多利好政策,政府出政策他也不是拍脑门,他也是顺应潮流。这个时候为什么国家要搞健康中国呢?要大力推动中医药也是顺势。因为政府统计局,包括中央的大脑,他比老百姓要靠前,他知道这个社会接下来会干什么。所以为什么要搞医改?这钱不够用了。老年人多了,吃药的多了,经费不够,所以他要砍药价。但中药不是,中药集采它分两个层面。首先我们看好的中药,它不存在集采的问题。比如说片仔癀、同仁堂、阿胶、白药,它很多产品就不是药品,它是保健品。另外它这些大单品像安宫、片仔癀、阿胶、白药牙膏,它都不是医保控制,对他不花医保的钱。消费者自主消费,他和医保没关系,他就不存在集采的问题。

我们知道同仁堂主要是靠安宫这几个大产品,它的一些二三线普通的药,像同仁堂感冒药、治疗高血压的服用药就是普通的药,几块钱几十块钱那种。集采是什么?降了20%的价钱,他放了好几倍,用20%的降价换取一个几倍的增量。我们知道过去中药它是在医院里面的,消费占比是非常低的。但是现在这个时代变了,国家开始扶持中药,要求医院在中药方面的消费,它要有这个占比,是要考核指标的。同时中药、中成中药饮片在医院里面可以加成30%的销售,那这个销售动力就出来了。所以它跟西药是不一样的,西药是真器材,真砍价。因为药品它同质化特别严重,尤其是保质量同质化。它生产质量是很容易达成一致的,它就是拼价格。最重要的是,如果你把中药和白酒去对比的话,作为两个中国特色产业优势的企业,那白酒指数从2015年到现在,整个白酒指数涨了10倍。而中药指数从2015年到现在还跌了30%呢。就是从2015年高点到现在,还没涨到2015年的高点呢,还跌了百分之30%-40%,要跟白酒比那差的倍数太多了。所以我以前2013、2014年的时候看好白酒,但是我现在为啥看好中药呢?因为我觉得现在的中药就是2014年2015年白酒的重现。如果你再想获取一个像2014年到2020年茅台、五粮液的涨幅,现在中药是一个绝佳的选择,中药板块里面,我不是说所有的股票都会这样。就需要能挖掘出下一个茅台五粮液的。比如说未来5到7年能够涨10倍、20倍甚至30倍这样的一个机会。在现在的中药板块里面是可以挖出来的。我看好中药,你看中药指数,现在这两三年它都处在一个底部抬升不断往上,重心向上蓄势的阶段。最近这一波年初下跌,都是一个阶段性的底部,然后接下来行情会再创新高。这一次又赶上年线,我觉得又给你一次上市的机会。但是你要珍惜这些机会,因为它现在属于牛市的启动阶段。我们知道白酒是2014年2015年处于启动阶段。但是2016年以后,白酒就是就是一路向北,再也不回头了。中药也是这样的,保不齐哪一天就一路向北,再也不回头了。像茅台过了300,就一口气涨到1000,中间没有回调,但是茅台在300以下,在100多到300之间,就非常的反复。

我觉得现在很多中药不好说哪一天他就是进入主升,但是未来一定会进入主升,而且一旦进入主升,就是十倍的涨幅。这个机会你必须得抓住,因为它可以让你实现10倍的财务升值。现在在白酒里边想实现10倍的升值很难,茅台现在的市值是两万多亿,再翻一倍就五万多亿了,他现在在消费行业里面已经是世界第一了。所以它很难,但是中药很多公司现在只有几百亿的市值,顶多也就是一千亿左右的市值,他三、五倍、八倍,也就是上千亿是一点问题没有。还有一个数据就是中药这个行业和白酒都是和我们老百姓生活中息息相关的行业。其实从长远来说,一个70岁年龄的人,他对药品的消费是远远大于喝酒这个金额的。

这样大健康的市场现在是三万亿,以后市场在20年以后规模将达到十万亿,仅中成药的市场规模就接近一万亿,还没算上衍生产业,而白酒的市场现在也才只有八千亿的市场。所以不管现在中药股价是涨是跌,短期我觉得未来20年你做这个方向错不了。从政治角度来说,中国可能西方药品卡我们脖子,中国为什么要发展中药?一个是它解决老龄化的问题,另外一个是有利于医药产业、民生产业自主的问题。另外一个我们要培养壮大自己的民族企业。你不要看他现在做中药,他做中药起家,当他实力大了以后都完全可以做创新药。

中国一定要培养自己的强生,培养自己的辉瑞,不可能让这个东西像芯片一样卡我们十三亿人的脖子。另外发展中药还有什么好处呢?中药发展这个全产业链上有很多药材都是在山区、云贵地区、四川的地方。这个行业发展大了,那么上游就发展大了,对于这个少数民族边疆山区的扶贫和稳定是重大的利好,这是化药所不具备的。我们是消费、医药、科技,三个板块我们都配置。但是只是说站在今天这个时点,我们觉得未来3到5年中药是一个确定性赚钱的一个方向。我们就喜欢大家都不看好的时候我们买入,从来不跟风,我们买任何的板块都是先知先觉,没有后知后觉。无论以前白酒还是以前新能源汽车,我都是早于市场很多年。#中药##同仁堂##片仔癀##云南白药#

激动人心的好消息,希望与您一起分享!2月24日,在《亳州晚报》04/重点版,以《当好交通“以《当好交通“先行官”助力“六一”战略》为题,对《亳州市“十四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进行了解读。踔厉奋发勇当开路先锋,笃行不怠谱写交通新篇。亳州交通美好的蓝图令人期待,让我们一起加油,满怀豪情向未来!
近日,《亳州市“十四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印发,并远景展望至2035年。为未来几年的交通运输发展指明了具体方向。
“十三五”时期,我市交通运输实现重大突破,商合杭高铁建成通车,亳州机场前期工作完成,引江济淮入亳、涡河高等级航道改造、“县县通高速”稳步推进,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实现较大发展,综合交通运输保障能力不断提高,初步构建了涵盖公、铁、水、空各种交通方式的综合立体交通网。
“十四五”期间,我市交通运输业有哪些大动作,如何建设“省际毗邻区域中心城市”,更好服务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本报记者对《规划》进行了详细解读。

打造“123出行交通圈”

当前,我市正在全面实施“六一战略”,交通运输要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发挥更大的作为,更好地发挥“先行官”的作用,用更高质量、更高效率的创新发展,服务、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我市将立足核心区城市地位,构建综合区域大通道,以国家、区域交通干线为骨架,加快多重交通网络设施建设,构建畅达京沪高铁、京广高铁、沪汉蓉高铁、郑徐高铁等国家重要交通动脉的快速通道,加快亳州融入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经济区、中原经济区、合肥都市圈等大都市集合体的步伐,充分发挥亳州西领郑汴洛工业带、东引长三角经济区的衔接节点地位,进一步提升亳州在区域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实现亳州城市经济的快速崛起。
根据亳州市区位特征、经济发展状况以及综合交通发展趋势,结合市域重要交通设施布局,我市规划建设六条由两种以上交通干线构成、联结周边各市、对接国家综合交通网络的区域对外交通走廊。以亳州市区为核心,以国家和安徽省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为基础,区域内形成京亳合、郑亳宁、亳永德、亳淮徐连、亳阜汉、亳漯许六大综合运输通道,打造两轴四射的“米字型”区域立体交通网络。
到2025年,建成徐淮阜高速公路亳州段、亳蒙高速公路,建成阜蒙淮城际铁路亳州段,完成亳州机场建设项目,形成以涡河高等级航道为骨架,茨淮新河等支线航道为脉络的航道网络,建成以谯城、涡阳港、蒙城港区、利辛港区为中心的港口集散体系,以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航道和航空为主体构建的“五位一体”综合立体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基本形成。基本实现与商丘、周口、淮北、宿州等周边城市间1小时通达,与京津冀、珠三角经济圈、中原经济区2小时通达,亳州城市圈内1小时通勤、2小时全覆盖。通过紧抓区域城市群发展机遇,优化亳州与周边城镇的交通联系,确立亳州作为重点区域中心城市地位,形成辐射商丘、周口、淮北、宿州等周边城市的“1小时经济生活圈”,放大同城化经济效应,引领周边城镇共同创新发展。
到2035年,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形成,人民满意度明显提高;拥有发达的快速网、完善的干线网、广泛的基础网,城乡区域交通协调发展达到新高度;实现城市轨道交通建成通车;建成“五横、两纵、三环、一联”高速公路网,普通国道一级公路和普通省道二级及以上公路比例达到100%,“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基本形成“亳州123出行交通圈”,即联系商丘、周口、淮北、宿州等相邻地市1小时交通圈,联系省内及合肥、南京、郑州等周边核心城市2小时交通圈,联系长三角主要地级市和国内重要城市3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亳州123快货物流圈”,即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通过重点规划综合交通走廊方案,加快亳州融入皖北交通网,打通亳州通往京津冀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和中原经济区方向的通道。通过推进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建设,促进亳州与区域核心城市一体化开放性建设。

构建现代交通服务体系

“十四五”期间,围绕强化各种运输方式融合发展,我市一方面要加快高速铁路、公路、水运航道、城市公共交通以及综合运输枢纽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进亳州与周边核心城市以及市域内重要组团之间的区域融合;另一方面要逐步完善便捷舒适、绿色低碳的公众出行服务体系和经济有效的现代交通物流服务体系,深化体制改革,加强智慧科技创新,完善应急保障体系,着力增强现代交通治理能力。
《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我市将做好先行官,打造大交通,提速升级、量质并重,重点实施“1467”发展战略。围绕构建省际毗邻区域中心城市的目标,做好枢纽转换、双高引领、两网支撑、全域覆盖4个重点,完成打造立体互联的综合交通网络、构建便捷高效的运输服务体系、建立创新驱动的智慧交通体系、构筑低碳环保的绿色交通体系、健全完善可靠的平安交通体系、提升全面高效的行业治理能力等6项重大任务,编织铁路网、高速网、干线网、农路网、航道网、航空网、信息网等7张基础设施网。
“十四五”期间,我市将以国家、区域综合枢纽为节点,提高不同运输方式的一体化衔接与协作水平,形成铁路、公路、航空运输衔接配套、布局合理、内外畅通的多层次综合交通体系。以亳州航空综合交通枢纽、亳州高铁站枢纽和多个公路主导型枢纽等为根,推进多式联运发展,支撑市域、城际换乘及物流园建设。以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为干,完善区域大通道,提升交通可达性和时效性。以普速铁路网和干线公路网为枝,提升服务质量,发挥交通先导作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农村公路网、城乡物流配送网为叶,强化交通覆盖,塑造“世界中医药之都”和优秀旅游城市魅力交通名片和全域覆盖的物流体系。
综合客运枢纽布局将更加广泛,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进一步完善。依托港口码头、货运铁路,各区县全面建成1个现代化的港口物流园区,园区具备公铁水周转能力。到2025年,初步形成布局合理、一体衔接的客运枢纽和功能齐全、运输高效的货运枢纽体系,各种运输方式一体化融合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客运“零距离换乘”和货运“无缝化衔接”水平大幅提高,邮政实现乡乡有网点,村村有服务,城市末端网络更加完善,智能收投服务更加便捷,基本形成便捷舒适、经济高效的综合运输服务体系。
同时,我市交通运输科技创新能力将全面提升,科技体制机制更富活力;行业信息化基础设施支撑能力与数据资源共享开放程度显著提升,市县两级交通信息服务实现一体化协同发展。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力支撑交通强国建设,服务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发展新格局。交通设施安全防护能力显著提升,安全生产管控能力不断增强,交通运输应急救援能力和保障水平明显提高。

“四好农村路”促乡村振兴

“十四五”期间,我市农村公路建设投资约50.64亿元,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让农村公路由“通”到“畅”,由“畅”到“安”,由“安”到“美”,助力乡村振兴。
“十四五”期间,我市重点提升以农村公路为主的基础交通网覆盖程度及服务水平,推进自然村硬化路建设,在完成较大自然村的基础上,向规模以下的自然村延伸,实施自然村通硬化路建设约744公里,实现20户以上的自然村通硬化路。继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快农村公路深度通达、联网成环、提档升级和安全保障,构建覆盖全面的农村公路网,支撑引领农村产业体系和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更好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规划》提出,要以低等级县乡道升级改造为重点,推进农村公路升级改造。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公路尤其是通客车的窄路基路面公路加宽改造或错车道建设,在具备条件的地区逐步实施双车道改造,同步配套建设相应交通安全设施。再建一批乡村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打通通往景区及重要节点的“最后一公里”。实施农村公路联网工程,进一步推进农村公路进村入户,巩固脱贫攻坚交通扶贫成果,强化农村公路与快速路网的高效衔接,贯通农村公路循环路、断头路,建制村通双车道、自然村通硬化路联网路。实施农村公路生命防护工程,开展农村公路“销危”行动,巩固提升安防设施,动态监控公路桥梁技术状况,加快农村公路危桥改造,提升农村公路安全保障水平。
另外,我市将全面提升农村公路建设品质,以“大健康+旅游产业”为契机,完善农村公路服务设施,开展公路路域环境整治,实施“美丽公路”建设。加强农村公路交通安全隐患治理,实施农村公路安全提升工程,及时推进农村公路危桥改造,配套建设必要桥梁,改善宽路窄桥状况。完善农村公路交通标志、标线,加强农村客、货运营车辆技术维护与安全监管,按需完善沿线服务设施和应急设施。在完成农村公路深通、联网、提档、安保,建好农村公路的基础上,统筹“建管养运”,更高质量推进“四好农村路”,营造美丽宜人并具有文化氛围的农村交通出行环境,提升百姓出行品质,助力乡村振兴,引领美丽乡村建设,服务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小学生作文揭妈短,洛宁的妈妈们快来看看
  • 武汉毕业生购房打八折:这些城市为抢人都拼了
  • 早报 | 靠脸吃饭来临,杭州一高中推刷脸吃饭;“三通一达”联手设立保险公司
  • 自行车将建高速路 以后高速也能彪自行车了!
  • 女子请假陪病狗被扣薪 法院判单位补发薪水
  • 许家印登顶首富宝座的幕后之道
  • 美再退出教科文组织 国务院:非轻率决定
  • 老师用周易算出逃课学生学号 网友:第一次不羡慕别人家的...
  • 2017中国最好学科排名正式发布!
  • “苏宁校招歧视学生”引争议 | 难道普通院校真的不如985、211?
  • 你那里能访问Google吗?
  • 学霸合伙开烧烤店,会烤串的医生是怎么样的?
  • 告慰南老!“中国天眼”发现新脉冲星,1.6万光年外的声音是这样的
  • 50岁侯勇低调三婚,新娘小他20多岁,真是《大爱晚成》
  • A股再现天价离婚!赵薇躺枪,真相或令人大吃一惊!
  • 小学生作文揭妈短
  • 西安一大熊猫瘦成皮包骨,是被饿瘦了吗?
  • 【曝光圈】痛心!在美失联女留学生离世,或因自杀...留学生心理问题再次成为焦点!
  • 长沙“巨人稻”试种成功 预计亩产突破一吨
  • 玻璃栈道碎裂特效太逼真引争议,景区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