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而思之,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亦何以易此乐也。《传》曰:“不怨天,不尤人。”盖“优哉游哉,可以卒岁”。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

#每日一道# 【道祖五千言,到底在讲什么呢?】

提起道教经典,以三洞四辅十二类作为分类方法的整部《道藏》卷帙浩繁,对于初学者来说往往难以入手。如果并非是教内人士,而又仅仅只是想对道教的思想做个兴趣了解,那么笔者在推荐人们阅读的时候,必然会告知其应该先去阅读道祖的五千真文《道德经》。

作为道教的首要圣典,《道德经》不论是在教内,还是在传统哲学流派中,亦或者是在中华文化的整体概念中,都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道祖老子所言“道可道,非常道”,破天荒地将“道”这个字赋予了一种形而上的思辨意味,并由此开创了中华文化几千年来学道、修道、悟道的先河。

然而,与之相对的一个事实是,老子生活的年代太过于久远,以至于他的话语体系和用词方式和现代人所理解的内容大相径庭,因此很多人在读《道德经》的时候,第一感觉便是读不懂。尽管知道这是一部非常重要的经典,但若问《道德经》究竟在讲什么,仿佛可以用成千上万的话语去阐述,却又总是很难简洁明要地概括出思想主旨,从而又使道教之“玄”变得“玄之又玄”。

之所以会造成这种现状,一方面有着古今言语思维不同的客观现实,另一方面又因为道祖所言之“道”本身就是介于可说与不可说之间的状态。所谓“道可道,非常道”,明明人人都能理解和体悟到道的一些特性,但又都无法准确描述“道”的究极状态是什么。这就容易使人陷入对道的迷思中,从而错失了《道德经》整篇文章的一体性。

其实,《道德经》这篇经典在讲什么,这本身是一个不需要去回答的问题。既然整篇经文分为“道篇”和“德篇”,那么,其中心点必然落在“道”与“德”两个字上:

首先说“道”。什么是道?这是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甚至连道祖也没有办法解释清楚“道”究竟是什么。而其实,我们要回答的问题并不是道是什么,而是道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道祖在经文中讲,道是先天地而生的,它在天地生成之前就已经存在,并且还无限地、广泛地存在于天地万物之中。以我们有限的生命时长来衡量,道的存在几乎可以看做是无生无死的。那么,究竟什么样的事物可以比天地还要长久呢?答案只有一个,未知,或者叫不可知。因为长于所有人对极限的认知,所以此事物便可近乎于无极限、无生死。

作为注解老子的另一部经典《文始真经》(即《关尹子》)中提到一个概念,叫“天天地地者”,意思是说,苍天与大地不可能自己成为天、地,而需要有一个使其为天地、命名其为天地的事物存在。这个命名者,毫无疑问便是人类自己。因后者的命名,天地才会从一个无知、无情的自然事物转变成和我们自身息息相关事物。而在人类出现之前,或者是人类尚未对自然万物产生探知的意识,亦即我们的社会文明没有诞生之前,天地早已经存在并一直按照一定的规律运行着。万物得以运行的背后的规律性,即是我们强命为名的“道”。

这便是《道德经》要讲述的第一个要素,“道”。道生化并运行着万事万物,其方式是主宰万物的生死和转化。这个“主宰”,只能作拟人化解。因为万物的生长和消亡,本来是自然而然发生的。而这份自然而然,正是道之效法的根本,即是万物的自然与本然。万物法道,道法自然,也就等于万物法自然。万物因为能保持自己的规律性,所以万物便有了道,道也永远在万物之中。祖师说,道不离物,并且道寓于物。离开了万物而谈道,那么道也将不复存在。

于是,也就引出了《道德经》论述的第二个要素,“德”。

与上面的问题一样,首先要追问的一点是,究竟什么是“德”。在道祖的语境中,德是道的表现形式。虽然道是杳杳冥冥、恍恍惚惚的存在,但其表现出来的德性却是真实具体的、是可以触碰的真实。更加直接地说,德便是我们通过人体的多种感官途径可以接触到的物质世界(宗教中称之为“有”和“色”的世界)。借助于万物之有与形形色色,我们才得以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进行理性的思考。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常说“道德”或者在判断一个人是不是有道德的时候,通常要借助于这个人日常的言语行为和为人处事。我们所借助的这些作为价值判断的东西,其实应该称为“德”,这是我们用来衡量这个人是不是有“道”的工具。当某人言行合一、内外合真的时候,这就说明此人是有道德的。如果言行不一,嘴上仁义礼智,背后行为苟且,这就可以判断其是没有道德的。这是反之则反之的逻辑。外在的“德”,是内在的“道”的表现。

再如,当太阳光照射在石头上,我们发觉石头变热了,太阳光和石头的温度变化是我们可以感知到的事物。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进而可以推断出通过照射阳光而可以加热物体,这就是通过事物外在的表现和变化(德)而参悟到了内在的规律性(道)。

道祖所说的道与德,是针对天地万物的普遍规律而言的;我们所讲的道德是针对当今社会文明的适用范围而言的。这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道祖讲道和德,其实根本上是在讲包括我们人类文明在内的世间一切万物的规律和表现。因此,读《道德经》,所要达到的目的并不仅仅是我们要去研究道祖五千言中字词的用法、典故的来源等内容,更是要让我们通过对主旨大意的理解,进而升华自身看待他人与他物的方式。

道在你我之中,也在天地万物之中,先天地之名而存在的道,与天地之名之后的道,在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但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方式发生了改变,所以我们所认知并体悟到的道,在形式上仿佛也产生了变化。而真正变化的不是道,乃是“我”。南华真人在注解“道”的时候,提出了“齐物”的概念,指出万事万物在根本上是一样的,又何必纠结于小小的区分与不同呢?只见了小我,而错失了大道,这才是修行中最不该出现的结果。

后人曾写过一首诗,曰:

“言者不如知者默,

此语吾闻于老君。

若道老君是知者,

缘何自著五千文?”

这仿佛很有道理的一个反问,却终究是没有理解了道祖著下五千文的原本意图。德是用来感知的,道是用来体悟的,《道德经》是用来参玄的。如果我们能从《道德经》中读明白了自己修行要走的“道”是什么,哪怕只是一个章句或者某个字词,也足以堪称一生之幸了。

本文作者:高璟

空蝉之父官居卫门督,对空蝉的教养颇为看重,一直有意让她入宫为妃。空蝉嫁人之前,也一向有自矜的名声。奈何父母早亡,家道不济,只能嫁于年长的地方官伊予介作为续弦,而伊予介与前妻有一子一女。而紫式部或有一兄,身为地方官之女,曾作为公卿的外室,为其生下一女。那位公卿意外离世后,她又为公卿的唐弟教养女儿,以期该女可以随侍君侧。后来公卿的唐弟也对紫式部有意,展开追求。这其中,颇有巧合之处,似乎作者将自己代入到了空蝉这一角色之中。当然,这些想法并没有经过正经地考据,寻求旁证。不过这样一想,文章就更加有意思了。

还是回到《源氏物语》的原文中来,翻译就是要将各个版本放在一起比较着看,才能显出其中的趣味来。

古文原文是:

まことに心やましくて、あながちなる御心ばへを、言ふかたなしと思ひて、泣くさまなどいとあはれなり。心苦しくはあれど、見ざらましかば口惜しからましと思す。(源氏物語「帚木」)

将《源氏物语》的古文改写成现代文的日本文人也有许多位,与谢野晶子、谷崎润一郎、円地文子、田边圣子等等。此处选取与谢野晶子的版本和原文给出的版本进行比较:

谢野晶子版本:きわめて弱い人が強さをしいてつけているのは弱竹《なよたけ》のようで、さすがに折ることはできなかった。
真からあさましいことだと思うふうに泣く様子などが可憐《かれん》であった。気の毒ではあるがこのままで別れたらのちのちまでも後悔が自分を苦しめるであろうと源氏は思ったのであった。もうどんなに勝手な考え方をしても救われない過失をしてしまった。

原文给出的现代文:空蝉は、人柄が柔和であるのに、無理に強い態度を加えて光源氏に対応しているので、細くしなやかな竹のように思え、さすがに手折ることはできそうもない。
空蝉は心底辛くて、無理無体ななさりようを本当にひどいと思って泣いている様子など、とても風情がある。気の毒ではあるけれど、会わなかったら残念であったろうと光源氏はお思いになる


而中文译本也有很多,这里只选取丰子恺和林文月的版本,当然还要厚着脸皮添上自译版。

丰子恺版本:原来空蝉这个人的性情,温柔中含有刚强,好似一枝细竹,看似欲折,却终于不断。此刻她心情愤激,痛恨源氏公子的非礼行为,只管吞声饮泣,样子煞是可怜。源氏公子虽然觉得对这女子不起,但是空空放过机会,又很可惜。

林文月版本:她原本是娇柔不堪的人儿,却故作坚强态,这就像那弱竹在风中摇摆,似折不折,教人看着焦急,又教人敬佩和爱怜。看着她那无限幽怨,吞声哭泣的样子,虽然于心不忍,但是如果就此分别,又恐日后必将遗憾追悔。

自译版:空蝉虽为人柔和,但面对光源氏的无理相迫,却表现得犹如弱竹一般。其杆虽细,却也不能信手摧折。光源氏的非礼强逼,让空蝉心中气苦,认为光源氏实在是恣意妄为。可她这般梨花带雨,偏又别具风情。光源氏未必出于本意,心中也有不忍,又觉若无此会,着实可惜。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林译虽然出版早,但成书是晚于丰译的,由于一些原因并没有参考丰译。在下奉丰老为偶像,不过自译时,也没有看过两位老师的译本,不然肯定会在脑子里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译文之间的这种隔绝,使得各个译文自称体系,这也正是翻译的魅力之一。

当然,还有《源氏物语》的漫画关于这一段的描述。(附图1)

附图2选自大河和纪的《源氏物语》,正是光源氏倾(非)诉(礼)衷(强)肠(逼)的场景。
关于这一段的与谢野晶子版本:
「ずっと前からあなたを思っていたのです。それを聞いていただきたいのでこんな機会を待っていたのです。だからすべて皆|前生《ぜんしょう》の縁が導くのだと思ってください」

译文原文版本:
「ずっと前からあなたを慕い続けてこういう機会を狙っていたんだ。あなたとこうして出会うのは、前世からの縁だと思える」

丰译:
其实我私心倾慕,已历多年;常想和你罄吐衷曲,苦无机会。今宵幸得邂逅,因缘非浅。万望曲谅愚诚,幸赐青睐!(是我的错觉吗,这里仿佛显出了某种老练来)

林译:
我想要把这郁积心头已久的思慕向您来倾诉。今晚有这个机会,也算是冥冥中有些缘分的吧。

自译:
私心倾慕,已历多时。终觅此良机,始与卿一会,莫不是前世宿缘。

这里肯定是不知何时何地瞄过丰译了,译的时候第一句话自然而然出现在脑子里。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8月19日中午,在宝龙吃过一碗好吃的番茄米粉,惊为天人,因为口罩原因居家的的一个月里,无时无刻不在想念那一口吖~那天中午本来是要去吃好好螺蛳粉的,去的时候正好是
  • 我内心挺开心,但行为再次怪异,我拿出自己带着的一堆药,说我有很多药的,我怕吃乱了不好[摊手][摊手]还有一次,有个男同桌Q,和我玩的不错,甚至我两关系好到,有女
  • 如果股票组合和某个股票指数的关联度比较高,那么在采用该指数为标的的股指期货进行套期保值操作之后,资产组合的价值波动将会大幅下降;否则,如果两者关联度较低,那么套
  • 罢了,只想想好好告诉自己,依旧过好这不论刮风下雨还是天晴的每一天吧,愿真诚不被生活辜负~#深夜话题 ##内心独白##深圳生活##疫情##愿你遇到的人都是温暖的#
  • 老君奏天尊曰:此圣威德,变化救生,从何而有,甚劫修行,惟愿应机,为众宣说。可是我们现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修行人,死死提着个垃圾袋不肯放下,还以为自己会修行,主要的
  • 從德行(善)說:緣起是無我的,人生為身心依存的相續流,也是自他依存的和合眾。從智慧(真)說:一切是緣起的存在,展轉相依,剎那流變,即是無我的緣起。
  •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说此经已,舍利弗及诸比
  • #bnuz发现·乐评#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张国荣的单曲《春夏秋冬》。青山碧水逍遥乐,哪管秋冬与夏春。
  • 至宝不常现,至善不常有。#每日一善[超话]#|#阳光信用# |#每日一善# 【xy极好[太阳]指路hui|蹭转】一般、较低】…॰⋆❀এ✿⭐️*.✩⁺˚॰⭐⋆❀
  • #推文[超话]# 《他与月光为邻》by丁墨丁墨在我这典型的就是一位叫传奇的哥,我只是听过她,从没看过小说,她还有几部影视化的我也没看(我以为没看)去搜了原来颖宝
  • 由你念头来的,因你念而成想,识的变化。明知道这是假的、是空的,你得不到什么,最后毫无所得。
  • 那么在“男凹女凸,不寡就孤”这句话里,就是说如果夫妻二人,有男凹女凸的性格,那么婚姻生活就不会很和谐,总是容易吵架,长此以往就容易出现问题。【学人莫做三教毛、四
  • 所有法界众生,皆能健康,平安吉祥,喜闻佛法,早证菩提!众位冤亲债主,我诚挚的祈愿祈福为你们消除业障,脱离苦海,投生善道,皈依三宝,信愿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 不是说我是一个匮乏的人,我是一个焦虑的人,然后对方就变成一种工具,一种资源了,这里面就很难说有一个爱情内核,所以遇到问题就不行,除非有一个共同的理念和处理问题的
  • (九)人生很美妙不妨来一首弦曲过度弯曲的时代不适合张扬的心理阴影张牙舞爪的皮囊埋葬生命的坟墓荒长了没有作为的废物看一看世界的喧哗取众一巴掌不够响亮的精彩必须二巴
  • Day 1:日本平城年代的最后一天,第一次出国自由行,遇到冷冷的冰雨在脸上胡乱的拍的东京,幸运的是一路交通顺利,想去的地方都去了,想买的东西也买了,吃的也是心满
  • 很多想自定义的从一出生就被定义成了普通玩家所以才要不断打怪 升级装备 提升技能等到有能力可以不在乎三姑六婆叫你结婚生子等到有能力可以酒桌上想不喝就不喝等到有能力
  • #杨幂刘诗诗赵丽颖黑白御姐大片#这是杨幂时尚芭莎一月开年刊都过去7个月,杨幂杂志都刷了16刊,拿1月的杂志又是谁缺热度了[笑cry]也就是平平无奇半年刷了16刊
  • 伊格达拉:我的FMVP实至名归,库里也应该拿次FMVP。 伊格达拉昨日接受了名记Sam Amick的专访,谈及2015年他获得FMVP一事。Amick:“我听
  • 其他(一)家住县城附近村屯且本村开设有小学的儿童一律回到该村小学入学;(二)请各位家长服从县教育局的统筹入学安排,在报名期间未按时到所安排的学校报名的,教育局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