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超话]##阅读微感悟##阅读分享##好书推荐#

《心》稻盛和夫:相由心生,境随心转

最近,同事都说我变了,不再似前段时间闷闷不乐,焦虑不安,变得开心了。工作上也频频得到领导的表扬。而这一切仅仅只是因为我的工作思维方式发生了改变,以致于自己的心态也改变了,却意外地使周围的境况焕然一新。

这大概就是稻盛和夫在书籍《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嘱托》(以下简称“心”)中说得“相由生心,境随心转”,即我们人生中的一切事物都由我们的内心所塑造,内心的想法可以影响和改变我们周围的环境。

稻盛和夫是谁?

他是商界中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也是无数商界大佬们崇拜的对象。

他27岁创办了京瓷,他52岁创办了第二电电企(KDDI),并将它们打造成了世界500强企业。更让人崇拜的是,他78岁临危受命,重新出山,接手濒临破产重组的日航,并使之扭亏为盈。

到底是什么让他从一无所有到建立起自己的商业帝国。或许我们可以从《心》这本书中找到答案。

一、感恩之心:不管好坏,都要心存感谢

当面对不如人意的现实时,我们往往会发牢骚,会愤愤不平。这时候再来要求我们拥有感恩之心,说声感谢应该很难吧。

殊不知,这些牢骚、不满兜兜转转,还是会回到自己身上,导致自己的境遇进一步恶化。

记得有段时间我经常被领导批评,每次被批评后,我的心情都非常低落,很难进入工作状态,导致当天的任务无法完成。次日,又因此被批评。如此循环,生活中也受到了影响,结果没有一件事情的进展是顺利的。

无奈之下,我找到了自己的老师,和老师沟通了后,她告诉我是因为自己太过在意别人的眼光,有些事情只要自己尽力了,结果有时不用太在意。

于是,我改变了自己的心态,坦然接受了努力后的结果,不管结果好与坏,一旦出来,就尽快将目光放到下一件事情上面,全心投入其中。这样下来,自己的工作越来越顺利,最终也成功的升职加薪了。

这样看来,不管遇到好事还是坏事,我们都要学会感恩,要说一声谢谢。

而这个谢谢可能与我们理解的谢谢不同,书中对“谢谢”这个词做出的解释是“难得拥有的”,也就是“难得发生的事情居然发生了”。我们活在世上所经历的事情,其实全都是“难得拥有的”事情。

我们的人生就是由这一场又一场“难得拥有的”事情组成的。

那怎样才能拥有一颗感恩之心呢?

书中有提到一点,当灾难到来时,如果我们的心态不对,就可能唤来更大的灾难。避免这一点的方法就是“愉快”地接受灾难。

比如,今年过春节时,我去朋友家,不小心被她的小孩用笔将手划伤了。我当时却在想还好只是手上受伤了,如果是一开始抱着小孩时被划伤,说不定就是脸上划伤了。甚至,我还想到以后家里有小孩是一定要注意这类东西的收拾。这样想着还真是要心怀感谢,因为自己从中学到了一些东西。

所以,不管现在如何,我们都要相信它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自己要学会用积极的态度接受一切,并加以感谢,自己的生活就会变得更加幸福美好。

二、利他之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无关事情大小

作者从少年时代起,经历青年时代,一直到踏入社会,做什么事情都不顺利,一度觉得自己的人生是挫折和失望的连续。但却发现有件事情却极其顺利,那就是高中时代出于帮扶家计、守护家人而做的纸袋行商。

这就是从“关爱他人”出发的行为,也就是“利他行为”。这种情况下,事情自然就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记得去年河南受灾时,快“倒闭”的鸿星尔克捐了5000万,直播间把心酸的网友笑哭了。为此,很多网友涌入直播间购买产品,甚至很多地区的门店产品也卖断货。这就是利他行为产生的力量。

可能我们会觉得自己的力量太小,做出利他的行为几率不大。殊不知,有些利他行动在自然而然间就完成了。

比如,生活中,当我们的家人不开心时,我们会想尽办法让对方高兴,甚至为此还会做自己从未做过的“傻事”;比如,工作中,当我们和他人同事合作时,行动之前,我们需要考虑对方所负责的部分,再看看自己怎样做能减少对方的压力;再比如,企业在做产品研发和宣传时,所运用的“用户思维”。

这些行为都是源自于生活中的行为,都是有利于他人。所以,不管事情多么细小,只要我们有心,都是利他行为,都是值得我们去认真对待。

写到这里,我们可能会有这种担忧,担心遇到心怀恶意的人利用我们的“利他之心”。此时,我们是不是也要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呢?一旦我们这样做了,我们就会变得与他们同样的水准。

最好的办法,就如同作者所说,远离他,不与他发生关系。如果交往后对他心生疑虑,那就找个理由不再与他见面。如果他想加害于我们,那就坚决断绝关系,一概不再与之交往。如果避免不了,需要交往,只要我们不去附和他们,也不去对抗他们,他们不久就会静静地离去。

三、强大之心:成就未来

京瓷从一家小小的街道工厂起步,逐渐引起国内外的瞩目,最后实现了飞跃性发展,其契机是从IBM那里拿到了大订单。但这大订单却是三年多炼狱般苦难的开始。如果不是作者拥有强大之心,永不放弃,哪有后来巨大的成功。

这也让作者明白了一个道理,“觉得不行的时候才是工作的开始”。正因为情况困难,所以才要相信局面必能打开,一味向前,这时候,命运之门就会开启。

比如,面对领导布置的新任务时,我们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怎样拒绝,而是应该积极主动地想办法解决。哪怕工作结果不好,只要我们吸取经验,下次再遇到同类问题时,我们就能顺利完成。长久下去,我们就会发现原来有些工作并不是自己想象中的那么困难。也就是说面对新任务或者困难的任务时,难是正常的,关键是我们以什么样的状态去面对。是迎难而上?还是知难而退?不同的选择决定了不同的结果。

记得前段时间,有位小姐妹来报喜,说是收到了自己中意公司的offer,而这一切都要功归于过往公司的经历。同时,也要感谢自己在面对各种困难时,选择迎难而上,勇往直前。这种态度成就了现在的自己。

大家都听过滴水穿石的典故,只要水滴无休无止落下,哪怕是面对巨大且坚硬的岩石,最终也能洞穿岩石。所以,请相信我们的能力也是无限的,只要我们带着如此坚强的意志持续努力,不管做什么事业,都一定能“杀出一条血路”。

写在最后:

就是以上看上去很简单的“心”,却蕴藏着人生转机的力量。如果此时的你正在寻找一生幸福的秘诀,不妨打开这本书《心》,里面还有更多的“心”等着我们去探索。

也许在看第一次的时候,我们会觉得它就是一本鸡汤文,但多阅读几次就会发现它真的很不错,道理很简单,却值得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思考,去实践。

#斯科塞斯长文解释评论漫威# 导演马丁·斯科塞斯在《纽约时报》发表长文,详细解释他引起了巨大反响的“漫威电影不是电影(cinema)”言论:他说这话到底是什么意思,他对漫威电影、超级英雄片等大片,对如今电影业,到底怎么看。老马丁说:光写下这些,就让他非常伤心。

斯科塞斯《纽约时报》文章《我说漫威电影不是电影,让我解释》全文:

十月初,我在英国接受了《帝国》杂志采访,被问到的问题之一是关于漫威电影的。我回答了。我当时说:我试着去看了几部漫威电影,但它们不适合我,它们在我看来似乎和主题公园更为接近,而非我这一生所熟知和热爱的电影(movie),最后我说我不认为它们是电影(cinema,指电影、电影工业和制作电影的各种艺术、技巧,定义和最宽泛的movie有不同)。

一些人似乎关注到了我答案中的最后一句话,认为这句话是侮辱,或者作为我仇恨漫威的证据。如果任何人想要把我的话这么去理解,我没有任何办法去阻止他们这么想。

很多系列电影都是由非常有才华和艺术造诣的人们打造的。这一点你可以在大银幕上看出来的。这些电影提不起我的兴趣,是因个人喜好和性情所致。我知道如果我年轻一些,如果我更晚一些成年,我可能会为这些电影所兴奋,甚至可能想要自己去拍一部。但我就是在我所处的那个年代长大成年,并发展了一套我自己对电影的认知——关于电影是什么,以及可以做到什么样子。而我认知的电影和漫威宇宙的距离,就好比我们地球到天上的半人马座阿尔法星那样远。

对我,对我喜爱和尊敬的电影人们,以及对和我大约同期开始拍电影的朋友们来说,电影(cinema)讲的是“启示”——美学、情感和精神上的启示;讲的是“角色”——人的复杂性和他们充满反差、有时甚至自相矛盾的本性,他们能彼此伤害、彼此相爱,又能突然直面自我的那种方式。

它讲的是在银幕上遭遇我们意想不到的东西,来自被它所戏剧化进行诠释的现实生活,并进一步拓宽电影这种艺术形式的可能性。
这对我们来说是关键所在:它是一种艺术形式。关于这个问题过去曾有过争论,我们出力去支持电影(cinema),认为其和文学、音乐和舞蹈是平等的。我们也逐渐明白,这种艺术可以存在于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样式—— 塞缪尔·富勒的《钢盔》、英格玛伯格曼的《假面》、斯坦利·多南和吉恩·凯利的《好天气》,肯尼思·安格的《天蝎星升起》、让-吕克·戈达尔的《随心所欲》,以及唐·希格尔的《财色惊魂》,它们都是。

又或者是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的电影——我想你可以说,希区柯克他自成一套“系列电影(franchise,即如今的漫威电影宇宙等规模广大的系列电影)”。或者说,那时候他就是我们的“系列电影”。每部新的希区柯克电影都是一部“大事件电影(event film,如今指能造成很大影响的大片)”。在一家老戏院中挤得满满当当的房间里看《后窗》,那是一场非凡的体验,是观众和电影之间的化学反应催生的一出大事件,一场石火电光。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某些希区柯克电影也像主题公园,我想到的是《火车怪客》,这部电影的高潮就发生在一座真正的游乐园的旋转木马上。还有《惊魂记》,我是在首映当天的午夜场看的,那次体验我此生永远不会忘记。人们去看这场电影,是想要得到惊吓/惊喜,得到刺激,他们也并没有失望。

六七十年后,我们依旧在看这些电影,并为之惊叹。但我们一遍一遍回头去重看的,是那些刺激、那些惊吓吗?我想不是。《西北偏北》的经典段落固然绝妙,但少了故事核心中那些让人心痛的情感,或者加里·格兰特角色绝对的失落感,它们不过是一系列充满动感的、优美的镜头组合和剪切。

《火车怪客》的高潮也是技艺高超的,但让现在的观众产生共鸣的是两位主角的互动和互相作用,以及罗伯特·沃克那让人深深不安的演绎。

有人说希区柯克的电影也有点千篇一律,或许真的是这样——希区柯克自己都好奇过这个问题。但是当下那些大系列电影的“千篇一律”又是另一回事了。很多在我看来定义电影(cinema)的元素在漫威电影中都能找到。但它们没有“启示”,没有悬疑(mystery),没有真正的情感上的危险感。没有任何风险。制作这些电影,是为了满足一些特定的需求,它们被设计为有限的几个主题的各种变体。

它们名义上是续集,但在内核上更像是翻拍,电影中的一切都需要片方批准,它其实不能走到任何另外的方向。这就是当代电影系列的本质:经过市场调研、观众检验、审查、修改、再审查、再修改,直到它们可以投入消费。

换一种说法是,它们,和保罗·托马斯·安德森、克莱尔·德尼、斯派克·李、阿里·艾斯特、凯瑟琳·毕格罗,或者韦斯·安德森的电影完全*不同*。当我在看这些导演的电影时,我知道我将会看到一些绝对新鲜的东西,会经历意想不到、甚至无以名状的体验。我对“用移动的画面和声音讲故事的可能性”的认知会被拓宽。

因此,你可能会问我,我到底要干嘛?为什么就不能不去打扰超级英雄电影和其他大系列电影?原因很简单。在这个国家和全球的很多地方,如果你想要在大银幕上看点什么,大系列电影目前是你最主要的选择。现在,电影放映业处在危机之中,如今的独立影院是史上最少。公式已被反转,流媒体已变成了当下最主要的输送系统。但,我认识的电影人中,依旧是每一个人都想为大银幕设计自己的电影,都想在电影院放映给观众看。

这包括我自己。而且我是以“一个刚刚为Netflix完成了一部电影的人”的立场来说这样的话。网飞,也仅仅只有网飞,允许我们按照我们需要的方式去拍《爱尔兰人》,因为这个原因,我对他们永远心存感恩。我们这部电影有院线放映窗口期,这很棒。而我想要让它在更多的大银幕上放映更长的时间吗(网飞的电影院线上映规模相对小,窗口期时间也短)?我当然想。但是不管你和谁一起拍电影,现实都是:大多数影院的银幕上充斥的都是大系列电影。

如果你要跟我说,这不过是简单的供需问题,只是给予人们他们想要的东西。我不同意。这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如果人们只是被给予一种东西,并持续不断地被兜售这一种东西,他们当然会想要更多的同一种东西。

但你可能会争论,他们就不能直接回家,在网飞或者iTunes或Hulu上看其他东西吗?当然可以——但是那些都是在大银幕之外,而大银幕,是电影人们想要自己的作品被看到的地方。

众所周知,过去的20多年,电影行业在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变化。但它们中最坏的一个变化是在大家看不到的地方悄悄进行的:一点一点、持续地消除风险。当下的很多电影变成了用于快速消费的完美产品,它们中的很多也都是一群很有才华的人所完成的。共通的一点是,它们缺少cinema最关键的东西:一个独立个体的艺术家的统一视野。原因当然是:独立艺术家是最具风险的因素。

我的意思并不是说电影应该成为一种被资助的艺术形式,或者它们曾经是这样。在好莱坞制片厂系统还运行良好的时候,艺术家和生意人们之间的对立是持续且紧张的,但那是一种能有所产出的对立,催生了一些影史最伟大的电影们——用鲍勃迪伦的话来说,这些电影中的佼佼者“是英雄一般,并富有远见的”。

现在,这种对立已经没有了。这个行业里有些人对艺术毫不关心,对电影的历史既不屑一顾,又觉得它是自己的所有物——这是一个非常致命的组合。让人悲哀的是,现在的境况是我们有两块完全不相干的土地:一是全球性的视听娱乐产品,二是电影(cinema)。这两者偶尔还会发生重叠,但已越来越少。我害怕的是:两者之一在经济上的主导地位,正被用来边缘化甚至贬低另一方的存在。

对任何梦想拍电影或刚刚起步在做电影的人来说,当下的状况是残酷、不利于艺术的。仅仅是写下如上这些言语,已让我心甚哀之。

#斯科塞斯长文解释评论漫威# 大导演马丁·斯科塞斯(《出租车司机》《华尔街之狼》)在《纽约时报》发表长文,详细解释他引起了巨大反响的“漫威电影不是电影(cinema)”言论。老马丁很真诚地表达了对如今快速消费时代,“精心制作的商品”驱逐走言之有物的艺术的担忧。他说:光写下这些,就让他非常伤心。

斯科塞斯文章《我说漫威电影不是电影,让我解释》全文:

十月初,我在英国接受了《帝国》杂志采访,被问到的问题之一是关于漫威电影的。我回答了。我当时说:我试着去看了几部漫威电影,但它们不适合我,它们在我看来似乎和主题公园更为接近,而非我这一生所熟知和热爱的电影(movie),最后我说我不认为它们是电影(cinema,指电影、电影工业和制作电影的各种艺术、技巧,定义和最宽泛的movie有不同)。

一些人似乎关注到了我答案中的最后一句话,认为这句话是侮辱,或者作为我仇恨漫威的证据。如果任何人想要把我的话这么去理解,我没有任何办法去阻止他们这么想。

很多系列电影都是由非常有才华和艺术造诣的人们打造的。这一点你可以在大银幕上看出来的。这些电影提不起我的兴趣,是因个人喜好和性情所致。我知道如果我年轻一些,如果我更晚一些成年,我可能会为这些电影所兴奋,甚至可能想要自己去拍一部。但我就是在我所处的那个年代长大成年,并发展了一套我自己对电影的认知——关于电影是什么,以及可以做到什么样子。而我认知的电影和漫威宇宙的距离,就好比我们地球到天上的半人马座阿尔法星那样远。

对我,对我喜爱和尊敬的电影人们,以及对和我大约同期开始拍电影的朋友们来说,电影(cinema)讲的是“启示”——美学、情感和精神上的启示;讲的是“角色”——人的复杂性和他们充满反差、有时甚至自相矛盾的本性,他们能彼此伤害、彼此相爱,又能突然直面自我的那种方式。

它讲的是在银幕上遭遇我们意想不到的东西,来自被它所戏剧化进行诠释的现实生活,并进一步拓宽电影这种艺术形式的可能性。
这对我们来说是关键所在:它是一种艺术形式。关于这个问题过去曾有过争论,我们出力去支持电影(cinema),认为其和文学、音乐和舞蹈是平等的。我们也逐渐明白,这种艺术可以存在于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样式—— 塞缪尔·富勒的《钢盔》、英格玛伯格曼的《假面》、斯坦利·多南和吉恩·凯利的《好天气》,肯尼思·安格的《天蝎星升起》、让-吕克·戈达尔的《随心所欲》,以及唐·希格尔的《财色惊魂》,它们都是。

又或者是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的电影——我想你可以说,希区柯克他自成一套“系列电影(franchise,即如今的漫威电影宇宙等规模广大的系列电影)”。或者说,那时候他就是我们的“系列电影”。每部新的希区柯克电影都是一部“大事件电影(event film,如今指能造成很大影响的大片)”。在一家老戏院中挤得满满当当的房间里看《后窗》,那是一场非凡的体验,是观众和电影之间的化学反应催生的一出大事件,一场石火电光。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某些希区柯克电影也像主题公园,我想到的是《火车怪客》,这部电影的高潮就发生在一座真正的游乐园的旋转木马上。还有《惊魂记》,我是在首映当天的午夜场看的,那次体验我此生永远不会忘记。人们去看这场电影,是想要得到惊吓,得到刺激,他们也并没有失望。

六七十年后,我们依旧在看这些电影,并为之惊叹。但我们一遍一遍回头去重看的,是那些刺激、那些惊吓吗?我想不是。《西北偏北》的经典段落固然绝妙,但少了故事核心中那些让人心痛的情感,或者加里·格兰特角色绝对的失落感,它们不过是一系列充满动感的、优美的镜头组合和剪切。

《火车怪客》的高潮也是技艺高超的,但让现在的观众产生共鸣的是两位主角的互动和互相作用,以及罗伯特·沃克那让人深深不安的演绎。

有人说希区柯克的电影也有点千篇一律,或许真的是这样——希区柯克自己都好奇过这个问题。但是当下那些大系列电影的“千篇一律”又是另一回事了。很多在我看来定义电影(cinema)的元素在漫威电影中都能找到。但它们没有“启示”,没有悬疑(mystery),没有真正的情感上的危险感。没有任何风险。制作这些电影,是为了满足一些特定的需求,它们被设计为有限的几个主题的各种变体。

它们名义上是续集,但在内核上更像是翻拍,电影中的一切都需要片方批准,它其实不能走到任何另外的方向。这就是当代电影系列的本质:经过市场调研、观众检验、审查、修改、再审查、再修改,直到它们可以投入消费。

换一种说法是,它们,和保罗·托马斯·安德森、克莱尔·德尼、斯派克·李、阿里·艾斯特、凯瑟琳·毕格罗,或者韦斯·安德森的电影完全*不同*。当我在看这些导演的电影时,我知道我将会看到一些绝对新鲜的东西,会经历意想不到、甚至无以名状的体验。我对“用移动的画面和声音讲故事的可能性”的认知会被拓宽。

因此,你可能会问我,我到底要干嘛?为什么就不能不去打扰超级英雄电影和其他大系列电影?原因很简单。在这个国家和全球的很多地方,如果你想要在大银幕上看点什么,大系列电影目前是你最主要的选择。现在,电影放映业处在危机之中,如今的独立影院是史上最少。公式已被反转,流媒体已变成了当下最主要的输送系统。但,我认识的电影人中,依旧是每一个人都想为大银幕设计自己的电影,都想在电影院放映给观众看。

这包括我自己。而且我是以“一个刚刚为Netflix完成了一部电影的人”的立场来说这样的话。网飞,也仅仅只有网飞,允许我们按照我们需要的方式去拍《爱尔兰人》,因为这个原因,我对他们永远心存感恩。我们这部电影有院线放映窗口期,这很棒。而我想要让它在更多的大银幕上放映更长的时间吗(网飞的电影院线上映规模相对小,窗口期时间也短)?我当然想。但是不管你和谁一起拍电影,现实都是:大多数影院的银幕上充斥的都是大系列电影。

如果你要跟我说,这不过是简单的供需问题,只是给予人们他们想要的东西。我不同意。这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如果人们只是被给予一种东西,并持续不断地被兜售这一种东西,他们当然会想要更多的同一种东西。

但你可能会争论,他们就不能直接回家,在网飞或者iTunes或Hulu上看其他东西吗?当然可以——但是那些都是在大银幕之外,而大银幕,是电影人们想要自己的作品被看到的地方。

众所周知,过去的20多年,电影行业在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变化。但它们中最坏的一个变化是在大家看不到的地方悄悄进行的:一点一点、持续地消除风险。当下的很多电影变成了用于快速消费的完美产品,它们中的很多也都是一群很有才华的人所完成的。共通的一点是,它们缺少cinema最关键的东西:一个独立个体的艺术家的统一视野。原因当然是:独立艺术家是最具风险的因素。

我的意思并不是说电影应该成为一种被资助的艺术形式,或者它们曾经是这样。在好莱坞制片厂系统还运行良好的时候,艺术家和生意人们之间的对立是持续且紧张的,但那是一种能有所产出的对立,催生了一些影史最伟大的电影们——用鲍勃迪伦的话来说,这些电影中的佼佼者“是英雄一般,并富有远见的”。

现在,这种对立已经没有了。这个行业里有些人对艺术毫不关心,对电影的历史既不屑一顾,又觉得它是自己的所有物——这是一个非常致命的组合。让人悲哀的是,现在的境况是我们有两块完全不相干的土地:一是全球性的视听娱乐产品,二是电影(cinema)。这两者偶尔还会发生重叠,但已越来越少。我害怕的是:两者之一在经济上的主导地位,正被用来边缘化甚至贬低另一方的存在。

对任何梦想拍电影或刚刚起步在做电影的人来说,当下的状况是残酷、不利于艺术的。仅仅是写下如上这些言语,已让我心甚哀之。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正常来说,一个人每天要掉50-100根头发,或自然脱落,或随我们梳头、洗头等动作掉落,而落下的大多都是那些到了“年纪”的头发。 #健康美丽[超话]#每天都掉很多
  • YAYUN川西丨真客照 一降温就开始期待下雪❄️不知道四川什么时候才能像河南一样[哇] . 南方孩子对于雪的向往 在每一个寒冷的冬季被点亮✨ 大雪纷飞,银装素裹
  • #杨颖angelababy[超话]#喜欢baby7年了,这7年我一直是唯粉,同学朋友否定你时候我会站出来解释,我关注了你所以平台的账号,你的每个事情我都很想了解
  • 不过这次多了一个日版奶茶色(区别和对比下文有,请妹子们耐心读完)也是我的自留款~尺寸正码,建议按照运动鞋的尺寸选择,小了会磨脚。PS:不要下雨天专门穿着踩水哈,
  • 第二把还被这个ad夸以为我是小号[害羞][害羞][害羞]一晚上嗯是上了大分[苦涩][苦涩][苦涩]这个ad的男朋友是个玩蟹姬的,woc也是绝了,反正我们三个后面
  • 喜欢抬头看月亮,因为它和太阳是两个个体,但是又总被人们相提并论,他们仿佛是一体的无法割舍的存在,但为什么总是月亮显得更加的悲伤呢,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
  • 大众化是你不想让自己变得特立独行想让某个群体接受你的解决方法,但是渐渐地会失去真实的自己,会迷失在这条路上。++❤=甜͚ ♡⃝ˢᵂᴱᴱᵀ♡⃝ ◡̈° 甜有1
  • #中国诗歌网[超话]# 纵活|有什么底 连着相似 会着依存 主宰的太阳, 都似差不多, 光影儿, 阴暗得只想漂浮不定, 如此, 黑连着光, 忽而这般儿, 忽而
  • 具有多年摆摊经验的陈女士表示,大多数参与“后备箱集市”的人都是上班族,在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后,打开后备箱,找一个地方支起属于自己的小摊位,这是一种寻找归属感、放松
  • 善良,是做人之本,人生路上那些惊喜和好运,往往就来自于你积累的温柔和善意。生活不必太刻意,只要自己默默的努力,生活总会给你惊喜。
  • 有人又为美帝洗地说:没有新冠也死亡数百人,统计方法问题。这种人一看就是在国内过得还不错,当然也不是有钱到在哪都算财富自由那一伙。
  • 昨天我爸我媽為了今天要跟朋友出門吵到不歡而散 今天一早老爸為了討好老媽找她去台南 然後一起把我帶出門 剛剛他跟她說今天吃了快一萬 我說他大概一年都不會一早把我挖
  • #回归前夜小记# 在我要敲下这段文字的时候,想用她们的歌曲作为自己思路的涌现,点击了歌单的随机播放,stay的旋律从耳边响起,伴随的一幕幕场景从脑海里实现,从开
  • 重生后仍患抑郁症,不愿重回舞台,无心营业,后在女主的鼓励下一步步重拾对舞台的热情~很温暖的一篇娱乐圈文无大虐️看,和老婆粉是同一个作者所出,我感觉没有老婆粉那么
  • 到雷音寺之前,他对菩萨只能顶礼膜拜,等成了斗战圣佛之后,他和菩萨成了哥们。大闹天宫之前,巨灵神都不把他放在眼里,大闹天宫之后,托塔李天王都对他毕恭毕敬!
  • 】7月14日晚,贵州又一选手登上《星光大道》她精灵般的美妙歌声和甜美笑容,一下子就吸引全国观众的关注,她叫陈诗诗,今年20岁,来自贵州省兴仁县,是贵州师范学院的
  • 广东年轻一代更是创造了冰块里加凉茶的新喝法,称之为“冰广式”;多少靓仔靓女,从此戒除咖啡,沉迷夏桑菊,自讨“苦”吃。#母婴好物 年中“价”到# [我最粽意你]宝
  • 你很好,再见。坚持早起 坚持运动 好好吃饭 好好睡觉因为只有爱好自己,才能好好的去爱别人❤因为你是宇宙的唯一,因为没有人比你更加的有潜力我要每天感恩 付出 感恩
  • 晚上开始给孙子们讲睡前故事的时候,也讲了一些笑话,孙子们居然大多可以理解,看样子,后生可造呀。奶奶的意思是做人,应该是做一个有幽默感的人,这样生活才会轻松一点。
  • 除了想作多方面嘗試,從中找尋最適合他的形象而發展,跟以往歌手出道時走A&R的既定路線不同,此舉無疑增添可塑性,也讓歌手不只定性一種風格,「看看自己能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