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会相信一些奇奇怪怪的瞬间的。今天莫名的头晕,低血糖,去小卖部买了一个巧克力的时候,一个阿姨突然间指着我的手串说他学过佛。说有些事情你不知道,但是我知道。然后我笑嘻嘻的开了个玩笑,说那会有好事发生在我身上吗?她说会有的呀,你会有男朋友的呀。我帮你介绍啊之类的,虽然也有玩笑的成分大,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些小小的瞬间,让我的今天看起来没有那么的黑暗至极。

我有个发小叫做小雨,她和我同一天出生。后来住得不那么近了,但是父母之间一直有联系。
大约五六年级的时候,我妈妈对我说,小雨那孩子特别闯荡,家里电费什么的都是她去交。
这样的表扬在以后也重复了几次,“闯荡”这个词成为了我潜意识里一种想要拥有的素质。
很有趣的是,在二十多年后,闯荡的小雨留在东北老家结婚生子,不闯荡的我离开家乡,北漂去了。
竟然反过来了。
在东北,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或许从小的时候,从不经意的时候,就已经意识到,会办事是很重要的。这个理念贯穿着很多人的一生,包括现在的我。
书里的张医生和王医生也是如此。他们作为“奖学金男孩”,书读得好,工作光鲜,但是总觉得自己在人情世故上“不够社会”、“不会来事儿”——这可要比获得奖学金难得多。
在东北,“闯荡”也好,“社会”也好,“会来事儿”也好,都是一个非常有用的优点,它无法像“善良”一样具象化地有定义,它的意思有很多层,比如:思维活泛、社交和办事能力强、能很好地融入这个世界、对于一些潜规则心知肚明,遵循起来也得心应手、识时务、看得清楚事情走向、分析得明白弦外之音,等等。
我总是觉得,很多事情只有在东北才存在,才解释得通,至于为什么,这说起来就是非常宏大的事了。
在这本书里,伟大的是张医生和王医生的妈妈。她们和我的女性长辈很相似,尤其类似的是借不上丈夫的力,因此自己要吃很多苦,一辈子操心命。她们身上的很多素质和我妈妈一模一样,比如勤劳肯干,比如认真经营人脉关系,杜绝“现用现交”。
下一代对于许多事情的认知,都是来自于母亲,而非父亲。因为父亲觉得自己工资交家里就够了,其他基本都不管。甚至有时父亲的工资不如母亲高,但也还是这样。我家也是如此。
我想笼统地下一个定义,那就是东北女性是坚韧的、伟大的,胜过于东北男性。我也有理由相信,东北下岗潮来临时,男性更多是一蹶不振、借酒浇愁,女性更多是努力谋出路,想着日子该怎么过。我对东北女性是敬佩的。
因为我不是工人家庭的孩子,所以对下岗没什么印象,只在小时候看到电视上放着刘欢《从头再来》的MV,也不知道是写给下岗工人的,也在街边看到一家小店,叫做“下岗自强小卖部”。
我是近些年,才从双雪涛、贾行家等作家笔下,对东北下岗这件事有了一定的认知,也在这本书里看到了一些触目惊心的数字。
曾经的工人阶级在我父母的口中,是极其优越的,确实如书中所说“什么都发”,令人无比羡慕,也正是因为这样,“如此生活三十年,直到大厦崩塌”之时,是失落、剧痛这些词,都难以形容的吧。
互联网的裁员潮不也是如此吗?此刻互联网大厂里的我,和90年代东北工厂里的工人有何分别呢?本质上讲,我们的命运是相同的。
对于沈阳的印象,是浅显的,去过铁西区,吃过鸡架和抻面,去过劳动公园,没去过工厂旧址,没去过艳粉街,或许路过了那些难看的赫鲁晓夫楼。沈阳在我这个外人看来,和许多二三线城市并无区别。或许再多故事,也都只是故事了。
我想念东北吗?我当然想念。
我会回东北生活吗?我想我是不会的,至少在二十几岁的日子里。

我有个发小叫做小雨,她和我同一天出生。后来住得不那么近了,但是父母之间一直有联系。
大约五六年级的时候,我妈妈对我说,小雨那孩子特别闯荡,家里电费什么的都是她去交。
这样的表扬在以后也重复了几次,“闯荡”这个词成为了我潜意识里一种想要拥有的素质。
很有趣的是,在二十多年后,闯荡的小雨留在东北老家结婚生子,不闯荡的我离开家乡,北漂去了。
竟然反过来了。
在东北,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或许从小的时候,从不经意的时候,就已经意识到,会办事是很重要的。这个理念贯穿着很多人的一生,包括现在的我。
书里的张医生和王医生也是如此。他们作为“奖学金男孩”,书读得好,工作光鲜,但是总觉得自己在人情世故上“不够社会”、“不会来事儿”——这可要比获得奖学金难得多。
在东北,“闯荡”也好,“社会”也好,“会来事儿”也好,都是一个非常有用的优点,它无法像“善良”一样具象化地有定义,它的意思有很多层,比如:思维活泛、社交和办事能力强、能很好地融入这个世界、对于一些潜规则心知肚明,遵循起来也得心应手、识时务、看得清楚事情走向、分析得明白弦外之音,等等。
我总是觉得,很多事情只有在东北才存在,才解释得通,至于为什么,这说起来就是非常宏大的事了。
在这本书里,伟大的是张医生和王医生的妈妈。她们和我的女性长辈很相似,尤其类似的是借不上丈夫的力,因此自己要吃很多苦,一辈子操心命。她们身上的很多素质和我妈妈一模一样,比如勤劳肯干,比如认真经营人脉关系,杜绝“现用现交”。
下一代对于许多事情的认知,都是来自于母亲,而非父亲。因为父亲觉得自己工资交家里就够了,其他基本都不管。甚至有时父亲的工资不如母亲高,但也还是这样。我家也是如此。
我想笼统地下一个定义,那就是东北女性是坚韧的、伟大的,胜过于东北男性。我也有理由相信,东北下岗潮来临时,男性更多是一蹶不振、借酒浇愁,女性更多是努力谋出路,想着日子该怎么过。我对东北女性是敬佩的。
因为我不是工人家庭的孩子,所以对下岗没什么印象,只在小时候看到电视上放着刘欢《从头再来》的MV,也不知道是写给下岗工人的,也在街边看到一家小店,叫做“下岗自强小卖部”。
我是近些年,才从双雪涛、贾行家等作家笔下,对东北下岗这件事有了一定的认知,也在这本书里看到了一些触目惊心的数字。
曾经的工人阶级在我父母的口中,是极其优越的,确实如书中所说“什么都发”,令人无比羡慕,也正是因为这样,“如此生活三十年,直到大厦崩塌”之时,是失落、剧痛这些词,都难以形容的吧。
互联网的裁员潮不也是如此吗?此刻互联网大厂里的我,和90年代东北工厂里的工人有何分别呢?本质上讲,我们的命运是相同的。
对于沈阳的印象,是浅显的,去过铁西区,吃过鸡架和抻面,去过劳动公园,没去过工厂旧址,没去过艳粉街,或许路过了那些难看的赫鲁晓夫楼。沈阳在我这个外人看来,和许多二三线城市并无区别。或许再多故事,也都只是故事了。
我想念东北吗?我当然想念。
我会回东北生活吗?我想我是不会的,至少在二十几岁的日子里。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超郎平?昨晚这一幕,央视解说赞她为中国女排历史第一人!
  • 两大一线城市,宣布增加汽车摇号指标!车市迎硬核利好,你离喜提新车又近了一步
  • 明天起,这些新规将影响你的生活
  • 震惊国外!联邦快递“劫持华为包裹”,中国学者:应暂停其业务
  • 深圳个税减免15%吸引人才,能否复制到全国|新京报快评
  • 初夏40度!多地“最热天”正常吗?
  • 华为禁令的另一面:特朗普与硅谷的相爱相杀|京酿馆
  • 一球千金!武磊一脚将保级队踢进欧联杯,激动的除了球迷还有这些股东
  • 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实现梦想的步伐
  • 老师怒扔学生论文被约谈,网友却说:不怪他
  • 用手机的人注意了!好消息:每个月你又能省一笔钱!
  • 【关注】速看!你的户口、土地、收入将发生这些变化
  • 最新最全!一图读懂8省市新高考改革方案
  • 哈佛的学生都在看这种视频,每天 15 分钟,英语水平暴增
  • 重磅!中注协公布2018注会考试合格率!审计通过率已超31%!2019注会考试趋势同曝光!
  • 一大波老师被实名举报!
  • 这张请假条居然能让语文老师“集体传阅”,我真是气不打一处来
  • 特别关注!新版《各学科答题规范》官方要求,请转给身边每位考生!
  • 第十六届南方医科大学英语演讲大赛通知
  • 2035年养老金将耗尽?人社部回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