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正确的八种发心

[ 然心愿差别,
其相乃多,
若不指陈,
如何趋向。

今为大众,
略而言之。

相有其八,
所谓邪,正,真,伪,大,小,偏,圆,是也。

云何名为邪正真伪大小偏圆耶。

世有行人,
一向修行,
不究自心,
但知外务。

或求利养,
或好名闻,
或贪现世欲乐,
或望未来果报。

如是发心,
名之为邪。

既不求利养名闻,
又不贪欲乐果报,
唯为生死,
为菩提。

如是发心,
名之为正。] ---

《 劝发菩提心文 》
  
大安法师讲解 :
  
好,
请看这一段。

上面把发菩提心立坚固愿的重要性作过阐释,
下面就从发心立愿的差别形相,
来标显出一个大乘行人修行的标准。

这一段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常常谈发心,
发心的内涵非常广,
世间上也讲发心,

发求名的心,
求利的心,
求当官的心,
求做善事的心。

它也由这个心,
立种种的目标,
种种的愿。

即使修行也有种种不同的动机,
所以发心立愿的相状是很多的。
  
那么到底一个大乘的行人,

正确的发心和立愿是什么呢?

这就需要善知识给我们特别地开示出来,
才能令我们的发心趋向正确的目标。

否则我们对自己修行的这一念动机常常会迷惑颠倒,
常常会把错误的发心认为是正确的,

或者把正确的认为是不正确的,
迷惑颠倒。

所以省庵大师就特别地谈到这一点,
他了解到众生发心立愿的差别相很多,

如果不在这里加以指点,
陈述出来,
行人就不知道如何去趋向正确的发心。
  
所以就
“ 今为大众,
略而言之。

相有其八,
所谓邪,正,真,伪,大,小,偏,圆,是也。”

就是现在在这里,
概略地陈述八种发心立愿的形相。

这就归纳为四对范畴 :

邪和正是一对,
真伪是一对,
大小是一对,
偏圆是一对。

在这四对中,
邪正和真伪这两对是对世间凡夫的发心而言,

大小和偏圆是对出世间圣贤的发心而言,

其目的都是为凡夫圣贤修行人指示发心修行的标准。
  
“ 云何名为邪正真伪大小偏圆耶。”

这就来设问,
有一种承上启下的作用,
来为下面阐述这八种发心的内涵作一个铺垫。

说明这八种发心哪些是正确的,
哪些是不正确的。

正确的我们可以选择采取,
不正确的我们就得放弃。

这就是取舍。
  
下面就具体的对这八种发心,
四对范畴作一个非常精练的概述。

这种概述一方面是来自于佛典里面,

释迦牟尼佛对阎浮提众生的心理、
种性和好乐的把握,

另一方面也包含着省庵大师对那个时代我们中国众生的一些状况的把握。

这两种把握都对于我们众生有普遍的描述和指导意义,

乃至于现在我们看来都没有越出这八种发心的范围之外。
  
好,
我们来看第一种,

什么叫邪?

发邪心,
立邪愿的相状 :

“ 世有行人,
一向修行,
不究自心,
但知外务。

或求利养,
或好名闻,
或贪现世欲乐,
或望未来果报。

如是发心,
名之为邪。”

这是第一种。

我们读这些文句,
都要把它作为一面镜子,
来照照自己,
我们自己的发心在这八种里面对号入座,

属于哪一类?

那么这第一种是邪心邪愿的相状。

世间有一类修行人,
他也知道修行很可贵,
也想走修行的道路,
所以他也发心修行。

但是他发心修行,

一向以来的修行是什么?

不了解佛法的真理。
  
佛法的修行就是修心,
要究明自心,
我们自心真如自性,
具足一切功德。

一切圣贤的学问都是在自心上,
在销归自性上下功夫。

儒家的学说如孔子也说 :

“ 古之学者为己,
今之学者为人。”

古代的学人,
都是为己,

为己不是说自己的己,
这个己就是自性的明德,

都是为了明明德,
做这样的学问。

孟子也讲做学问是
“ 求其放心 ”,

把放在外面的心求回来,
这是在做学问。

“ 学问之道无他,
求其放心而已矣。”

儒家的圣人都把学问放在自心上。

那么佛法更是心法,
如果不在心地上下功夫,
就偏离了佛法修行的轨道。
  
我们大小乘经典,
千经万论,

都是在
“ 悉明唯心 ”,
都是在究明我们的心地。

现在很多学佛人很可怜,
他都不了解自己的心,

自心是什么状况,
每天心猿意马,
没有办法去控制。

自己每天打的什么妄想,
一概不知道,
没有在心性上下过功夫。

为什么我们要大家念佛,
念佛就是在究明自心。

我们的自心无形无相,
但如何了解我们的心 ——
你去念佛。
  
佛号就是实相,
借托万德洪名,
来显我们的自性,
单刀直入,

以念佛心入无生忍,
开佛知见,
这就在究明自心。

但你如果不在心性上下功夫,
就凭着与生俱来的我执,
去追逐外界的事情。

我们的心无量劫以来都是奔驰在外面的五欲六尘上的,

我们没有一刻的回光返照,
安住在我们的自性里面。

所以有这么一种修行人,
他不在心性上下功夫,

只知道驰骋在外面,
跟没有学佛的人没有多少差别。
  
所以
“ 但知外务。”

外务有几种呢?

这里列出了四个对象 :

第一是
“ 或求利养 ”,
财利的供养。

一切众生都以财物作为他的外务,
这是众生贪欲的一个重要的对象 ——
财色名食睡。

他虽修行,
但他还贪这些利养。

我们也看到,
很多修行人,
包括由修行人所组成的所谓的机构,

大多在开庙店,
一进去,
商业气氛很浓,

烧支高香要多少钱?

抽个签要多少钱?

开个光要多少钱?

他整个的就是求利养。

这样就使佛门的形象受到很大的伤害。
  
要知道一个真正的修行人,
尤其是出家比丘,

如果他真心办道,
一定不会饿死的,
佛菩萨会给他四事供养的,

一切有信心的信众,
四众弟子,
居士会给他供养的。

然而他对这些信不及,
他一定要自己去求供养。

当他的心去求供养的时候,
他就不能究明心地,
不能安心在道业上,

那整个的他就成了一个公司的职员、
老板,

是这样的状态。

在南方的一些寺院,
称寺院的负责人就叫老板,
成了一家公司性质的。

这是
“ 或求利养 ”。
  
第二种是
“ 或好名闻 ”,

好是好乐,
他还离不开虚荣。

希望到处都知道他的名声,
要知名度。

这都是虚荣心在作怪。

于是他就会搞一些新闻炒作,
让很多报纸刊物来登自己的光辉形象,
谈自己做了什么什么事。

做点小事,
都要登报。

这都是
“ 或好名闻 ”。

有的修行人可能不好利,
但是好名。

利放下了,
对名的渴望就更大。
  
第三种
“ 或贪现世欲乐 ”,
贪现世五欲的快乐。

要知道五欲 :

财色名食睡,
地狱五条根啊!

色声香味触,
都是我们轮回的根本。

他看不破这些,
放不下这些,

而且挂着修行人的名义,
还要去贪这些世间的快乐。

有的人就更讲排场了,
出门都要坐名牌的车,

如果不坐宝马车,
都丢不起这个脸。

这是贪世间的快乐,
不能淡泊明志啊!

他因贪这些,
不能淡泊明志,
不能少欲知足,
他那颗心就安定不下来。

世间五欲快乐的滋味很浓,
但是他的道味就没有了。

第四个
“ 或望未来果报 ”,

他修行是想得到来世的人天福报,
或者下辈子做人,
能做大官发大财;

或者修行想得到上天堂的快乐。
  
这些都是邪的发心。

当我们看到这些文句的时候,
真的有点感慨啊。

现在很多学佛的人,
可不就没有摆脱

“ 或求利养,
或好名闻,
或贪现世欲乐,
或望未来果报 ”的范围。

很多到寺院去的,
到佛教团体去的,

你去问问,
有几个真的是为了求解脱,
求了生脱死成就佛果而来寺院的。

很多人都是求福报,
求保佑自己。

甚至还有一种观念,
认为学佛了,

怎么才能表明你学佛得到利益了呢?

一定要身体比别人更健康,
钱要比别人挣得多,
官要比别人当得大,
才说明你学佛就有利益了。

这些观念还很有市场。
  
于是很多人就振振有词 :

我要积极勇猛地得到这些东西,
我考上博士了,
当上部长了,

证明我学佛有贡献,
有利益了,
别人就会来学佛了。

他要做表范。

甚至得了病,
我一学佛就必须好,
这才能说明我学佛很有利益了。

我们听到这些都胆战心惊,
这可是指错了方向,

发错了心,
这些都是邪的东西啊。

佛教对世间这些五欲的快乐,
来世的福报,

怎么去看待它?

佛教对我们人生当中,

遇到种种的逆境、
障碍,

怎么去看待它?

这要用智慧,
用佛的知见去看待。
  
《 净土十要 》里面
有一篇文稿
《 念佛直指 》,
是元代的妙叶大师写的。

《 念佛直指 》中的
第十七章就讲的是
“ 十大碍行 ”。

妙叶大师非常慈悲,
他知道末法时期的行人,

一学佛法,
他的魔障就会起来。

魔障起来时,
往往透不过这个逆境魔障,

就会退失自己的道心,
使无上甚深的佛法在他身上得不到利益。
  
所以出于这样的一念悲心,
他就写出十大碍行来,
让一切行人先把自己放在一个障碍逆境里面,

使这个障碍逆境成为修行道业、
得到解脱的逆增上缘,

这样障碍反而容易得到通过。

如果障碍得到通过,
这就是以八苦为师,

就能够使一切障碍逆境都增强念佛的信心,
使净土的莲华更为光明灿烂。

如果不能把握这一点,
即使你在一个顺境当中,
也会退堕。

他这个十大碍行充满着辩证法,
真是把众生的状况描述得非常的确切。

这十大碍行也不是妙叶大师自己创立的,
他也是依据佛经里面来的。
  
我们来给大家介绍其中几个碍行,
看他是怎么阐释的。

比如对生病的问题,
他说
“ 念身不求无病 ”。

我们修行人不要求无病,
有病是好事啊。

为什么呢?

“ 身无病则贪欲乃生 ”。

你身体没有病,
非常强壮,
这时候你的贪欲就上来了。

大家想一想,
自己生病的时候,
是不是贪欲就会下降。
  
如果身体营养非常丰富的时候,
你什么都来了,
要干这个事业,
要得那个享乐,
贪欲乃生。

特别对比丘来说,
你不要身体太强壮了。

古人说 :
比丘常带三分病。

如果他强壮得像蓝球运动员一样的,
道心又上不来,
那就麻烦了。

下面就是
“ 贪欲生必破戒退道 ”。

这个贪欲心上来了,
他降伏不了,
他就会破戒。

一破戒,
他就成了佛法戒海的一个死尸,

就会被抛弃,
他就会退失他的道业。

所以,
一个修行人要用智慧观照这个病,
病的性是空的,
知病性空,
于是这个疾病就不能对自己产生恼害。

不产生恼害,
这样的疾病正好就是我们修行道业的良药,
“ 以病苦为良药 ”。

所以还要去求无病吗?

有点病是好事啊!
  
再看下面 :
“ 处世不求无难 ”。

你处在这个世间不要求没有苦难,
没有厄难。

如果在世间你没有一切厄难,
你骄傲的心,
奢侈的心就会起来。

太顺利了,
那你就像独生子女一样,
象骄傲的公主一样,
你骄奢的心就会起来,

你就会欺负人,
居高临下,
就必然会欺压其他人,
欺压一切。

所以要体会到人生的苦难,
苦难的本性也是虚妄业力产生出来的,

叫作
“ 体难本妄 ”。
  
所以这苦难也伤害不到我们。

你知道它是虚妄的,
就不会被这个虚妄的苦难所伤害。

就像梦中你遭遇水难火难,
你知道水火灾难很痛苦,

但你知道是梦中的水火灾难,
也不会伤害到你。

“ 难亦奚伤 ”。

所以以患难为解脱,
这患难正好就是你解脱的增上缘。

你在这种患难里面,
正好是
“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

你在患难当中修行,
你将死在安乐当中啊。
  
再看下面 :
“ 谋事不求易成 ”。

你做某件事业不要去求很容易成功,
如果事情太容易成功,
你心里就会生轻慢的心。

轻慢的心上来,
你必定会想
“ 我多有能耐,
多有能力 ”,
这个傲慢的心就会起来。

我们要用智慧观照,
一种事业是不是能成功,
是成功还是失败,

这完全是我们宿世的业力所决定的,
并不取决于你有没有能力。

世界上有能力的人多的是,
为什么他做不成。

赚钱的人都想赚钱,

为什么只有少部分人能赚到钱呢?

所以事情成功,
不是因你的能耐。

梦参法师:《地藏经》告诉我们修行法门很简单
  【文殊师利。此菩萨威神誓愿。不可思议。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菩萨名字。或赞叹。或瞻礼。或称名。或供养。乃至彩画刻镂塑漆形像。是人当得百返生于三十三天。永不堕恶道。】

  佛来赞叹,对文殊师利说,此菩萨的威神誓愿,地藏菩萨的威神跟他的誓愿不可思议,不是所能想像得到的、所能思惟得到的。同时在占察善恶业报经、大集十轮经赞叹地藏菩萨的,把这三部经配合起来,所有赞叹地藏菩萨的,就是赞叹他利益众生的功德智慧超过一切菩萨;说他久以成佛了,他就是为了利益众生,愿未圆满,所以不成佛。

  假使未来世,就是佛当时跟文殊师利菩萨说未来世,未来世就久远了,未来还有未来,未来还有未来,延续无量的。那个时候发好心的善男子善女人,如果能听见地藏菩萨的名字,光听到他的名字;或者是赞叹;或者是瞻礼,瞻礼就是顶礼他的形像;或者称地藏的名号,乃至供养,供养是不限制的,你磕个头、说个赞颂偈子都算供养,那叫法供养,功德更大的;或者是塑他的像,或雕刻、彩画、塑漆;这个人能够得到一百次生到三十三天,闻到地藏菩萨名号永远再不堕地狱。

  在赞叹地藏菩萨的圣德录里面很多很多的,这类故事很多了,大家可以看看地藏菩萨圣德录,就是圣德大观,那里头故事很多,从中的我们讲一个。一个人在路上看见一个手杖,就是拿那拄棍的,一个坏的手杖,那个坏的手杖头上雕有个地藏像,这个人并不认得这是地藏像,但是他感觉这个手杖虽然旧了,还很好,他就捡到去;或是人家卖的时候,他就把它买到去,拿回家来搁到那旁边了,就搁到那床头,没什么注意,下床拄一拄就是了。后来这个人病死了,死了之后到阎罗王那去,阎罗王就计算他这个功过,他有过,错误事很多,因此要想治他的罪。这个时候来一个比丘,相貌很不好,很丑陋一个比丘,对阎罗王说你把他罪给他免了吧!这是我一个弟子,我一个护法,这是我一个护法。阎罗王就给这个比丘顶礼过之后,先顶礼之后,完了就起来处理他。这个人在那看着,他莫名其妙的谁来给他说好话?他对这个比丘并不认识,从哪里来的呢?因此阎王爷就把他放回来了,把他罪恶就免了,他又还阳了。还阳了之后,突然间他看见那个床边这个手杖上头那个地藏像,跟地狱所现的比丘相是一样的。这回他才发起诚恳心恭恭敬敬的供养,又把它重新雕了一下子,从今以后他就念地藏经,他是这样来信的。

  在三宝感应录里头,关于这一类的记载很多,但是都有事实的。在唐朝的时代,夷州就是四川,夷州有个法聚寺,法聚寺挂着一个画像,地藏菩萨的画像,画的这个像仿佛坐在一个船上,很高,但是这个像经常的放光。在唐朝麟德二年的时间,麟德是唐朝一个国王的时间,这个地藏像的放光传说到长安。在这一年的八月份,皇上就下个命令,把这尊画幅的画像让人请到宫里来,长安城信佛的人大家都来画地藏像供养,但是所有以这尊画像的画像都在放光,是一段时间了,以后就没有了。

  这个是形容着地藏菩萨有很大的威力,实际上地藏菩萨没到这个世界上,没到我们这个人间来,只是在天上说地藏经,那他的化身就无量数了。因为他成道的时间非常的长,所以在这个世间,乃至度了那么多人是他无量劫无量劫度的。文殊师利还经过一千劫都不知道他度的,当时在那法会的诸佛菩萨像,佛以佛眼观犹不尽数,这都是称扬赞叹地藏的功德,说这些功德的目的,让我们未来一切众生产生信仰。我们在六道轮回当中,假使我们依金刚经般若义上讲,一切诸法都是缘起的、没有实体的,缘起诸法是性空的,性是空寂的。但是众生的执着,因为执着做了很多的业。因为你执着,所做的业是不亡的。不执着呢?不执着,业没有了,当下放下,什么都不执着,什么业果也没有。因为众生的执着,那所有业不亡。地藏菩萨化身的,这是随着众生的执着。因为众生看不破、放不下,六道轮回永远是有的,因为众生作业。如果一切众生都不作业了,如果一切众生都达到性空了,那就清净了。可能吗?不可能。我们大家睁开眼睛看看,或者你坐着默想观想一下子,我们这个现实情况的世界是什么样?地狱能空吗?六道能没有吗?

  但是地藏经多数都讲事,没有讲理,没有讲性空,不是空,在事上讲。因此地藏菩萨在教化一切众生,在地藏经地狱的名号说得很多,为什么?让众生生恐怖感,不要作坏事,你这边一做坏事,你那边地狱就成熟了,等着你去受。如果你经常想的都是极乐世界,缘念都是极乐世界,你所做的都是极乐世界的事,那六道轮回没你的分了。我们在修行工作方法,还自己摸索找不到,没一个好方法。地藏经讲的是你称扬地藏菩萨名号,地狱灾难就免了,常时念地藏菩萨,你就不会下地狱了,这个修行谁都能做得到。能做得到,为什么不做呢?这就叫业。咱们经常说业障业障,你所造的业障住你的行,他宁可在块堆坐着聊天,他不念地藏圣号,也不会念阿弥陀佛圣号了。为什么不念?业障。每个人经常爱说我业障很重,为什么?不修行,也不修观,也不读诵大乘,乃至称个名号都很少。不是说你拿着佛珠,让人家都知道我念地藏圣号,不是这样子;是你心随时缘念地藏菩萨,随时想着地藏菩萨圣号,默念。你不是想消业障吗?不是想生善处吗?或者你想发财吗?或让家庭平安吗?说我们现在都出家没有家庭了,就一个人;一个人要身心健康,不要一天经常害病,这痛那痛的多麻烦,痛起来不安逸,多念念圣号。乃至于像占察经的下半部,二种观道,一实境界,那修行功夫就深了。主要二种观道、一实境界是度众生,占察经是度众生,都是度他人的,地藏三经多数都是度他人的。#大乘佛教[超话]#

梦参法师:《地藏经》告诉我们修行法门很简单
  【文殊师利。此菩萨威神誓愿。不可思议。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菩萨名字。或赞叹。或瞻礼。或称名。或供养。乃至彩画刻镂塑漆形像。是人当得百返生于三十三天。永不堕恶道。】

  佛来赞叹,对文殊师利说,此菩萨的威神誓愿,地藏菩萨的威神跟他的誓愿不可思议,不是所能想像得到的、所能思惟得到的。同时在占察善恶业报经、大集十轮经赞叹地藏菩萨的,把这三部经配合起来,所有赞叹地藏菩萨的,就是赞叹他利益众生的功德智慧超过一切菩萨;说他久以成佛了,他就是为了利益众生,愿未圆满,所以不成佛。

  假使未来世,就是佛当时跟文殊师利菩萨说未来世,未来世就久远了,未来还有未来,未来还有未来,延续无量的。那个时候发好心的善男子善女人,如果能听见地藏菩萨的名字,光听到他的名字;或者是赞叹;或者是瞻礼,瞻礼就是顶礼他的形像;或者称地藏的名号,乃至供养,供养是不限制的,你磕个头、说个赞颂偈子都算供养,那叫法供养,功德更大的;或者是塑他的像,或雕刻、彩画、塑漆;这个人能够得到一百次生到三十三天,闻到地藏菩萨名号永远再不堕地狱。

  在赞叹地藏菩萨的圣德录里面很多很多的,这类故事很多了,大家可以看看地藏菩萨圣德录,就是圣德大观,那里头故事很多,从中的我们讲一个。一个人在路上看见一个手杖,就是拿那拄棍的,一个坏的手杖,那个坏的手杖头上雕有个地藏像,这个人并不认得这是地藏像,但是他感觉这个手杖虽然旧了,还很好,他就捡到去;或是人家卖的时候,他就把它买到去,拿回家来搁到那旁边了,就搁到那床头,没什么注意,下床拄一拄就是了。后来这个人病死了,死了之后到阎罗王那去,阎罗王就计算他这个功过,他有过,错误事很多,因此要想治他的罪。这个时候来一个比丘,相貌很不好,很丑陋一个比丘,对阎罗王说你把他罪给他免了吧!这是我一个弟子,我一个护法,这是我一个护法。阎罗王就给这个比丘顶礼过之后,先顶礼之后,完了就起来处理他。这个人在那看着,他莫名其妙的谁来给他说好话?他对这个比丘并不认识,从哪里来的呢?因此阎王爷就把他放回来了,把他罪恶就免了,他又还阳了。还阳了之后,突然间他看见那个床边这个手杖上头那个地藏像,跟地狱所现的比丘相是一样的。这回他才发起诚恳心恭恭敬敬的供养,又把它重新雕了一下子,从今以后他就念地藏经,他是这样来信的。

  在三宝感应录里头,关于这一类的记载很多,但是都有事实的。在唐朝的时代,夷州就是四川,夷州有个法聚寺,法聚寺挂着一个画像,地藏菩萨的画像,画的这个像仿佛坐在一个船上,很高,但是这个像经常的放光。在唐朝麟德二年的时间,麟德是唐朝一个国王的时间,这个地藏像的放光传说到长安。在这一年的八月份,皇上就下个命令,把这尊画幅的画像让人请到宫里来,长安城信佛的人大家都来画地藏像供养,但是所有以这尊画像的画像都在放光,是一段时间了,以后就没有了。

  这个是形容着地藏菩萨有很大的威力,实际上地藏菩萨没到这个世界上,没到我们这个人间来,只是在天上说地藏经,那他的化身就无量数了。因为他成道的时间非常的长,所以在这个世间,乃至度了那么多人是他无量劫无量劫度的。文殊师利还经过一千劫都不知道他度的,当时在那法会的诸佛菩萨像,佛以佛眼观犹不尽数,这都是称扬赞叹地藏的功德,说这些功德的目的,让我们未来一切众生产生信仰。我们在六道轮回当中,假使我们依金刚经般若义上讲,一切诸法都是缘起的、没有实体的,缘起诸法是性空的,性是空寂的。但是众生的执着,因为执着做了很多的业。因为你执着,所做的业是不亡的。不执着呢?不执着,业没有了,当下放下,什么都不执着,什么业果也没有。因为众生的执着,那所有业不亡。地藏菩萨化身的,这是随着众生的执着。因为众生看不破、放不下,六道轮回永远是有的,因为众生作业。如果一切众生都不作业了,如果一切众生都达到性空了,那就清净了。可能吗?不可能。我们大家睁开眼睛看看,或者你坐着默想观想一下子,我们这个现实情况的世界是什么样?地狱能空吗?六道能没有吗?

  但是地藏经多数都讲事,没有讲理,没有讲性空,不是空,在事上讲。因此地藏菩萨在教化一切众生,在地藏经地狱的名号说得很多,为什么?让众生生恐怖感,不要作坏事,你这边一做坏事,你那边地狱就成熟了,等着你去受。如果你经常想的都是极乐世界,缘念都是极乐世界,你所做的都是极乐世界的事,那六道轮回没你的分了。我们在修行工作方法,还自己摸索找不到,没一个好方法。地藏经讲的是你称扬地藏菩萨名号,地狱灾难就免了,常时念地藏菩萨,你就不会下地狱了,这个修行谁都能做得到。能做得到,为什么不做呢?这就叫业。咱们经常说业障业障,你所造的业障住你的行,他宁可在块堆坐着聊天,他不念地藏圣号,也不会念阿弥陀佛圣号了。为什么不念?业障。每个人经常爱说我业障很重,为什么?不修行,也不修观,也不读诵大乘,乃至称个名号都很少。不是说你拿着佛珠,让人家都知道我念地藏圣号,不是这样子;是你心随时缘念地藏菩萨,随时想着地藏菩萨圣号,默念。你不是想消业障吗?不是想生善处吗?或者你想发财吗?或让家庭平安吗?说我们现在都出家没有家庭了,就一个人;一个人要身心健康,不要一天经常害病,这痛那痛的多麻烦,痛起来不安逸,多念念圣号。乃至于像占察经的下半部,二种观道,一实境界,那修行功夫就深了。主要二种观道、一实境界是度众生,占察经是度众生,都是度他人的,地藏三经多数都是度他人的。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二哈][二哈][二哈]#cv矜持ing[超话]##中老年夕阳红文明先锋杂耍团摄影集鉴赏•记录我的摄影人生##浪荡天涯の安安#[熊猫]昨天看到蕾蕾的发发,突然想
  • 于是有了下列有趣发现:外表上寒窗十余年来 笔记本独爱初品杂牌来来去去无数回只看扉页上那一句OURSTORYBEGINS风格大致从初中的梦幻风景油画风到高中的浪荡
  • 心经 般 若 波 罗 蜜 多 心经(全称) guān zì zài pú sà 。 观 自 在 菩 萨 。(观察内在,自见菩萨) xíng shēn bō
  • 心经 般 若 波 罗 蜜 多 心经(全称) guān zì zài pú sà 。 观 自 在 菩 萨 。(观察内在,自见菩萨) xíng shēn bō
  • 我感觉这样的广告不和你有创意吗!#美食##不可辜负的美食##火锅##海底捞##海底捞复工后涨价约6%# 买不买没关系,领一张券再走!
  • 况且,你做账深得我真传,成本、费用与收入完全配比,他们根本查不出来!3、成本列支是否真实会计:部分收入做的是微利或者平销,与实际利润不符,税务机关万一查出来,不
  • 2、 建筑面积:建筑面积亦称建筑展开面积,它是指住宅建筑外墙外围线测定的各层平面面积之和。4、 套内建筑面积:是指成套商品房(单元房)的套内使用面积、套内墙体面
  • 当前,中国高校的就业率与招生能力挂钩,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中,为了保住现有的招生指标、生均补贴和经费等,很多高校不得不提高就业率数据,以此来吸引学生报考。很多人都赞
  • 与众多学者热衷使用公式分析不同,罗伯特通过分析城市案例,使(读者)政府决策者和非交通人对交通有更直观的认识。但这种分析也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和片面性,因为各个城市背
  • 然后//@snowman的马甲:真诚发问:如果只是无恶意的建议就会被拉黑,那跟控评有什么区别吗?一个可能不是特别恰当的比喻:你邻居有个二傻子,二十多了还流黄鼻涕
  • 云朵最贵的面膜也只有399而已,一顿饭钱而已,却可以让你用上最管用的面膜其实不论是我赚钱还是你花钱,我反反复复的选择云朵艾杨的一个特别重要的原因就是,我想让我自
  • 世间唯一不费力就可以得到的就是年龄成长不期而遇生日如期而至愿所有的美好都如期而至 感恩父母感恩生命里的每一个相遇简单的说一句 祝自己生日快乐承蒙时光不弃感谢一切
  • ) 传送门→从3.11搬家过来 不知道吃了多少东西 暴饮暴食 然后一次次拼命锻炼减掉暴食涨的那几斤 我承认状态极差 可能是极度的孤单 可能是看着身边人一个接一个
  • 10个俱乐部和近200名来自非常贫困背景的孩子,定期打羽毛球,我们的团队“终极” - 现在他们有很好的国内比赛成绩。结合这一背景,当我们看到客户Logo时,立
  • 叮~按时长大 农历三月十二 一岁一礼,一寸欢喜 祝自己生日快乐 ❤ ʜᴀᴘᴘʏ ʙɪʀᴛʜᴅᴀʏ ᴛᴏ ᴍᴇ  ❤ 永远十八岁 希望2020年
  • 好好的牙齿,一言不合就开裂? 用牙齿开酒瓶?用牙齿咬核桃?用牙齿啃冰块? 这些操作太危险,小心牙隐裂! 牙隐裂,是指牙齿表面由于某些因素的长期作用而出现的临床不
  • 19.《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第10讲之上 印广门清法师主讲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 让我们的人生增添色彩,让我们的生活不再平淡,别问结局是聚是散,你来过,就好;我伴过,就行!让我们的人生增添色彩,让我们的生活不再平淡,别问结局是聚是散,你来过,
  • #两公布一提示# 高速交警五支队四大队辖区实时路况提示:目前辖区二广高速主线崞阳到大盂段(G55 621km-707.3km)为多云天气,路面干燥,能见度正常,
  • 病家十要:一择明医,于病有裨,不可不慎,生死相随。七节饮食,调理有则,过则伤神,太饱难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