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法界众生皆颠倒
【宣化上人开示】

九法界的众生,都在颠倒,只有佛得到究竟觉,没有一切的颠倒。

什么是颠倒?就是以苦为乐,以是为非,以无常为有常。又可以说,心思不定,乱转念头,见义不为,见利而为。总之,黑白不分,真假不明,皆为颠倒。

所谓“起惑、造业、受报”,这是因果的定律。一开始就疑惑,起惑之后,就去造业。
造了业就要受果报,这是自然的法则。
这种果报是不可思议的,众生所造的业,也是不可思议的。
一开始所生的疑惑,也是不可思议的。
因为各种事物,都是不可思议的,所以把众生弄得手忙脚乱,不知如何是好,无所适从。

在九法界 (菩萨法界、缘觉法界、声闻法界、天法界、阿修罗法界、人法界、畜生法界、饿鬼法界、地狱法界) 的众生,有的聪明,有的愚痴。
唯独佛有大圆境智,只有聪明智慧,没有愚痴无明。
在佛法界分上,看菩萨法界的众生,是很颠倒的。
菩萨所行所作,自己认为是对的,可是在佛来看还是颠倒。

在菩萨法界看缘觉法界的众生,好像小孩子似的,没有做过正正经经的事,在那儿很颠倒。

可是菩萨法界不知佛法界是怎么回事,只知缘觉法界的一切情形。
所谓“初地不知二地,十地不知等觉”,比他高一级就不知道了。
就算知道,也不过是大概的情形。
详细的情形,还是不知道。

在缘觉法界看声闻法界的众生,也是在颠倒。

至于佛法界和菩萨法界的情形,他们一概不知道。
为什么?因为定力不够。
在定中只能观察八万大劫以内的因缘,八万大劫以外的因缘,他们是毫无办法。

在声闻法界看天法界的众生,在那儿颠倒。
虽然享天福,也是做颠倒事。
在天法界看阿修罗法界的众生,在那儿颠倒。

天天不修德行,只知斗争,这不是颠倒是什么?
阿修罗法界,对天法界不太明了,可是对人法界的众生,非常了解,看人在那儿颠倒。

人流浪生死,不知是苦,染苦为乐,贪恋不舍,实在可怜。

在人法界的众生,不知阿修罗法界是怎回事?更不知天法界是怎回事?对于上边四圣法界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一概不知道。
可是对畜生法界,知道得清清楚楚。
该法界的众生,都在那里迷迷糊糊、颠颠倒倒,无所事事,终日尽打食与欲的妄想。

在畜生法界见饿鬼法界的众生,在那儿颠倒。为寻食而苦恼,可是见食成火,不能下咽。

在饿鬼法界看地狱法界的众生,在那儿颠倒。

地狱众生造恶业受恶报,还不知改恶向善。

在地狱法界的众生,什么也不知道,在那儿醉生梦死。
只知有自己,不知有他人。
地狱是长城苦海,失去光明的道路。

九法界的众生,都在颠倒,只有佛得到究竟觉,成就佛果,而没有一切的颠倒。
因为这个缘故,所以我们要学佛,要证得真正的智慧,不在九法界中来回的转,要超出九法界之外,也就是到常寂光净土去,与佛同住。

在地狱法界的众生,一天有万生万死、万颠万倒,苦不堪言。
为什么?因为万恶滔天,应受其罪。
在万分颠倒中,没有半分不颠倒的,故很难出离此法界。

在饿鬼法界的众生,虽然吃不饱,只有饿一点,可是没有地狱那么苦。

在万分颠倒中,或有半分,或有一分不颠倒成分在内。(这是比喻法,并不是绝对的。)

在畜生法界的众生,在万分颠倒中或有一分,或有一分半不颠倒。
有犬守夜、鸡司晨、蚕吐丝、蜂酿蜜、马拉车、牛耕田,对人类有所贡献,能立一点功,将来就有出离畜生道的可能。

人法界的众生,在万分颠倒中,或有十分,或有五十分,最多不超过一百分的不颠倒。

不颠倒时,便做功德事,不是拜佛,就是念佛;颠倒时,妄想纷飞,贪名夺利,斗争坚固。

为什么在万分颠倒中,只有百分不颠倒?好像在拜佛的时候,这是不颠倒。
可是有时候,身在拜菩萨,心想求菩萨保佑,保佑我中马票,保佑我平安;甚至有人不读书,就祈求观世音菩萨加被,中头名状元,这就颠倒。

在阿修罗法界的众生,也许有百分不颠倒,或者多一点,或者少一点。
因为他们虽有天福的享受,可是不知足。
因为贪心,常起斗争,妨碍他人的自由。

在天法界的众生,可能有千分不颠倒。
他们禅定的功夫,直线上升,思食食至、思衣衣至,想什么有什么,故很少颠倒。

在声闻法界的众生,在万分颠倒中,能有两千分不颠倒。
因为修苦、集、灭、道四谛法,明白无常、苦、空、无我的道理,很少颠倒。

在缘觉法界的众生,在万分颠倒中,能有三千分的不颠倒。
因为观十二因缘而悟道,晓得一切如幻如化,所以不执着一切。

在菩萨法界的众生,在万分颠倒中,能有五千分不颠倒,还有五千分颠倒的行为。
因为勤修六度万行,但是还有一分生相无明还没有破除,所以没有到究竟处。

在佛法界的众生,把万分的颠倒,完全消灭了。
因为佛三觉缘,万德备;没有妄想,没有颠倒,成为无上正等正觉。

各位要研究研究!我们在这世界上,为什么头脑不清楚,在这里混吃等死?出家人不像出家人的样子,在家人也不知修行;还要等到什么时候才修行?

在这五浊恶世中,留恋生死,有什么用处?
各位要痛念生死,赶快发菩提心,不要再做那么多的颠倒事。应该回头啦!所谓“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共勉之。

是故,汝今见我及汝,并诸世间十类众生,皆即见眚,非见眚者。彼见真精,性非眚者,故不名见。

 

汝今见我及汝,并诸世间十类众生:这是讲,你阿难现在看到了我,包括看到了你自己,包括看到了世间十法界一切万法。

皆即见眚:你把我当成了佛,你把你当成了我的老弟,你把泥巴瓦块当成泥巴瓦块,你把天当成天,它是天吗?你把畜生当成畜生,它是畜生吗?

非见眚者:作两种观照。但是你在妄知妄见的当下佛知佛见并没有坏,真知真见仍然原封不动,仅仅是蒙着一层迷惑颠倒,你把它忘记了;也可以解释为,并不是你所见的这些东西都是错误的,都是病的。所见的这些东西从根本上来讲,是不是都是一个念呐?也就是说,你所见的泥巴,你不要把它就当成是泥巴,它不是泥巴;你所见的佛,不是那个佛是错的,是你把他当成佛,你的知见错了。因为那个佛当下是不是还是你自己啊?都是我们一个念。

比如说我用看到的这个茶杯来解释这个话,「非见眚者」,我见到这个茶杯我把它当成茶杯,是因为我迷惑颠倒,我这个知见发生了错误,并不是我所见的茶杯是错误的。因为我看到是茶杯;别人看到它是佛;天上的人呢,看到它是一滩水;鬼看到它可能是火,你说它到底是什么东西啊?这两方面一起来观照,我们就圆融了。所以我们要耐下心来,这是扭转我们无量劫以来的迷惑颠倒啊!所以我们有时候读《楞严经》,是不是感到佛他老人家真是会啰嗦啊!他也没有办法不啰嗦啊!阿难就逼着他啰嗦。

彼见真精,性非眚者,故不名见:「彼见」,就是讲我们的第七识,就是讲见分、见精、见性、见元、转相、七转识,也叫传达识,也叫末那识,也叫我执、行阴、思。因为这个见已经是真妄和合,真妄和合它必然还有真的,只是含金量多少的问题,这是打比方。实际上它不是和合的,它是一个东西。这个心法跟世间法只能通过打比方来明白。你看这一切东西,天人鬼畜都是和合成的一个心,是和合的吗?它不是和合的啊,是打比方来讲是和合的。真的假的都是它自己,它跟谁和啊?和合必然有二。讲真妄,讲二,都是方便说;究竟讲,妄也是真,真也是妄,即真即妄。哪有什么真妄和合啊?因为不这样讲,没有办法开口啊。这个「真精」就是真心本来面目,就是佛知佛见。

「性非眚者」,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及本性从来不是错误的,没有迷惑颠倒。注意,这是按照通教、别教讲的真心。我们那个第九识从来都是正确的、圆满的,它没有错误的。到了圆教讲的真心,妄心是不是也是真心啊?用圆教来讲这个法,你不好讲,你没有办法讲。这是用分别法来讲,我们是假设一个对待来解决这个问题。所以说别教讲的真心本来面目它就是智慧,就是菩提的化身。「故不名见」,所以真心不能叫见。到了见它就已经有了动作,有了动作,在佛法里就叫妄。

 

阿难!如彼众生同分妄见,例彼妄见别业一人。一病目人,同彼一国,彼见圆影,眚妄所生。此众同分,所现不祥,同见业中,瘴恶所起。俱是无始见妄所生。

 

如彼众生同分妄见,例彼妄见别业一人:这个「同分妄见」,我们前面刚刚讲的,同一片虚空之下相邻的两片国土,扬州人看到月亮上有个红光,南京人就看不到。因为他过去世中所共造的业不同,所以在今生今世所得的果报不一样。所以这里一人跟一国之人,道理是不是一样的?

此众同分,所现不祥:我们先到这里讲一讲,是不是同样也是「眚妄所生」呢?仅仅是一个带有普遍性、一个带有个别性的问题。在这里我们就要开始觉悟,怎么觉悟呢?不能把所有人见的东西所有人都这么认为就当作全部是对的,大家明白了吗?也不能把所有人见的东西都不是那么认为就当作是全部不对。不能把多数人相同的看法作为前提。所以我们在讨论真理的时候,不可以以人多人少来讲,只看能不能经得起我们的智慧来印证。

同见业中,瘴恶所起:「同见业」,就是同分妄见所造之业,「瘴恶」,就是疟疾啊,因为疟疾带有普遍性,这一大片传染上这种病的人都会遭殃。这是比喻我们同分妄见很可怕,而且在这种同分妄见中我们最难解脱。因为大家都这么认为。

俱是无始见妄所生:这里「俱是」是概括总结别业妄见和同分妄见,都是无始以来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打了一念妄想,结果让这个妄想占到主导地位,变我佛知佛见为这个妄知妄见、见分、见性之光。

例阎浮提三千洲中兼四大海、娑婆世界,并洎十方诸有漏国及诸众生,同是觉明无漏妙心,见闻觉知虚妄病缘,和合妄生,和合妄死。

 

这里讲到,以一人比无量人,以一土比无量土,就从比到阎浮提,然后再比到「三千洲中兼四大海」,再由娑婆世界「并洎十方」,就比到尽虚空遍法界整个宇宙。诸有漏国及诸众生:就是指一切的佛土、一切的众生;我们可以把它笼统地观照为十法界一切万法。

同是觉明无漏妙心:「觉」,是本来就是明的。怎么「觉明」呢?都是我们的真心本觉,而堕于无明妄想之中。「无漏妙心」,就是真心。把这整个的十法界先笼统地说为是个「觉明」,又具体地把它说为都是我们的那个真心。见闻觉知虚妄病缘:「见闻觉知」,就是六种意识心,是所缘缘;「虚妄病缘」,可以说为我们的第七识,说为我们的眚眼、见性、见分。

和合妄生,和合妄死:这种和合都是我们的妄想和合,用心来沟通,叫色心二法,叫作想相为身——想,就是我们的心法;相,就是色法。想相和合起来就有了有情世界。妄生不是真生,妄死也不是真死。比如说这个拳头,舒拳为掌,手掌生了没有啊?当下是不是还是拳头啊?然后呢,收掌为拳,这个掌死了没有啊?拳头当下还是手掌。所以看起来好像是手掌死了,叫「和合妄死」。同样山河大地、树木华草,是不是都是我们心变出来的?在后面第四卷168个字的时候,一切东西它怎么生出来的,树木华草怎么生出来的,都要讲清这个问题。

 

若能远离诸和合缘及不和合,则复灭除诸生死因,圆满菩提不生灭性,清净本心,本觉常住。

 

若能远离诸和合缘及不和合,则复灭除诸生死因:怎么样「灭除」呢?「远离诸和合缘」,离开了「诸和合缘」——就是说我们有的时候不做坏事,乃至到了禅宗来讲,连好事都不做,离一切相而见空性。怎么还要远离不和合缘呢?不和合缘就是特指对通教的无为法。如果你不把这个不和合缘,不把这个「住空观空」除掉的话,它能不能再灭除其它四十一分变易生死啊?不能。「诸生死因」,包括分段生死,包括变易生死。只有一心三藏,属于圆满菩提。

圆满菩提不生灭性:所以要做到离「诸和合」和「不和合」因缘,一定是「一心三藏」这个法。所以这个「圆满菩提」啊,就是要认识到在我们真心当中不舍一人,不缺一法;也还不多一人,不多一法。尽虚空遍法界,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就是当人当下一个念,这就是「圆满菩提」。

「不生灭性」,十方法界有没有增加一个法,有没有减少一个法啊?现代科学都懂得「物质不灭定律」。心外无法,法外无心,都是我们自己。就跟在做梦一样,在自己表演自己,还把它当真。明白这个道理,我们是不是感到无量劫以来很可笑啊?可笑、可悲、可恼。你看诸佛无量的佛反反复复地出世就是讲这么个道理,不知道讲了多少代,可是我们迷惑者还是照样迷惑。再看看那些无量的修行人还在那么执著,我们想发慈悲心去帮助他,他还觉得我们好像去算计他,我们只能加倍地可怜他们,因为他们就是我们自己啊!

清净本心,本觉常住:我们印证一下自己,明白了这个道理,是不是叫「本觉常住」了?有没有把握在任何时候,我都不会怀疑「一心三藏」呢?有把握的话,你就「本觉常住」了。所以开悟从悟门起修,这是老祖宗自古以来的教训,诸佛出世都是这样教导我们。所以我们希望在坐的同修一定要像师父一样,发心要发得很真实。只有我们大家都发心,我们才能兴旺如来家业!

 

阿难!汝虽先悟本觉妙明,性非因缘,非自然性。

 

所以佛在这里再补充解释前面的「远离和合因缘及不和合」,佛感到这句话还应再过细地讲一讲。你别把这个破除因缘法就当作是非因缘,你还不懂得非不因缘;你别只懂得要破和合,却还不懂得破不和合。

 

而犹未明如是觉元,非和合生及不和合。

 

在这里这个「如是觉元」,把「觉」和「元」要分开。「如是觉」,在这里来讲可以解释为,在我们现前情况之下所造成的这种心态;这个「元」呢,要放在下面一句来讲,原来从根本上来讲,你不能讲它是和合生,也不能讲它是不和合生。

 

阿难!吾今复以前尘问汝,汝今犹以一切世间妄想和合、诸因缘性,而自疑惑证菩提心和合起者,则汝今者妙净见精为与明和?为与暗和?为与通和?为与塞和?

 

吾今复以前尘问汝:我现在仍然以当下眼前的事情来给你讨论。

汝今犹以一切世间妄想和合、诸因缘性,而自疑惑证菩提心和合起者:所以阿难,你现在仍然还在执著世间法,以及佛给你们讲的小乘因缘和合之法,而疑惑证菩提心的问题。因为这个菩提心前面讲了,它是不生不灭啊,你把它怀疑成自然性的。所以你在「自然」和「和合」这两个法之间而起疑惑。

则汝今者妙净见精,为与明和?为与暗和?为与通和?为与塞和:「妙净见精」,这是讲的见分。因为通过十番显见,佛已经把阿难的这个心从六种意识心引导到第七识,所以就在第七识上来做文章。

 

若明和者,且汝观明,当明现前,何处杂见?见相可辨,杂何形像?若非见者,云何见明?若即见者,云何见见?必见圆满,何处和明?若明圆满不合见和,见必异明,杂则失彼性明名字,杂失明性,和明非义。彼暗与通及诸群塞,亦复如是。

 

若明和者,且汝观明,当明现前,何处杂见:阿难认为这个见是由于我能见的见与这个光明的明和起来的。佛问他,如果是和的话,是「何处杂见」啊?你们能看的这个光、见和在哪里啊?能不能看到啊?这个和后面还有合,先给大家区别一下「和」和「合」。「和」一般的是比如说糖、水和在一起,变成糖水;那变成了糖水,你能不能看到哪个是水哪个是糖啊?「合」呢,是指两种固体合在一起,它不是溶解为一体。先把这个概念搞明白,下面经文才可以理解。见相可辨,杂何形像:本来是不可辨,那么为了防止他强词夺理——就算见相可辨的话,那你把样子给我找出来。

若非见者,云何见明:如果找不到这个见,是不是就没有见了?那用什么东西来见到这个光明啊?若即见者,云何见见:如果你还就找到这个见,那我再问你,你用什么东西来见这个见呢?自己的眼睛能不能看到自己的眼睛呢?你如果找到了眼睛,那好,是谁看到你的眼睛的?那眼睛在哪里?

必见圆满,何处和明:那如果见圆满的话,既然是圆满了,它还要不要另外和一个明啊?不需要。若明圆满,不合见和:我们这个明是不是也是圆满的?有没有哪一处明,哪一处不明啊?遍一切处都是明。所以如果讲明是圆满的话,那个见能不能和进去啊?

见必异明,杂则失彼性明名字;杂失明性,和明非义:如果两个物体一定是指这两者都有某些不圆满的地方才能和在一起。比如讲,水与土相和就变成烂泥巴了,它原来这个名相概念就要改变过来了。那如果你讲见与明和的话,又到底该叫什么东西呢?也不能叫见,也不能叫明,不知道叫什么。从名相上来推论这个问题,没有这个道理,讲不过去。

彼暗与通及诸群塞,亦复如是:把明和暗搞明白, 推及到通、塞,通来见通,塞来见塞;和明、暗的道理也是一样的。

 

复次阿难!又汝今者妙净见精,为与明合?为与暗合?为与通合?为与塞合?

 

前面讲的「和」,这里讲的「合」,又在讲因缘和合。「和」就是像液体一样可以融为一个体,「合」就是两种固态物体都分明对待。

 

若明合者,至于暗时,明相已灭;此见即不与诸暗合,云何见暗?

 

若明合者,至于暗时,明相已灭:如果你讲我们能见的见分与这个明相合在一起才能见,那么到了暗相的时候,明相就没有了。此见即不与暗合,云何见暗:那么这个见不与暗相合是不是就不应该见暗呐?事实上我们是不是能见暗呢?能见。

 

若见暗时,不与暗合,与明合者,应非见明。

 

若见暗时,不与暗合:若见暗的时候,我们已经知道我们的见性是不与暗合的,那么在这个时候来讲,仍然与明合。

与明合者,应非见明:虽然与明合在那里,它能不能见明呐?不能。为什么?因为这个暗来了没有明相,是不是应该见暗呐?所以就造成了这个逻辑思维的错误。见性跟明合在一起却能见暗,这是大笑话。

 

既不见明,云何明合?了明非暗。彼暗与通及诸群塞,亦复如是。

 

既不见明,云何明合:所以它暗相来的时候,我是跟明合的,跟明合却见不到明。「云何明合」,你怎么说跟明合?了明非暗:又造成另外一种错误。你怎么知了这个明而不是暗呐?

 

 

 

【读书能让你拥有不一样的心境与修养】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意思是:你把书读熟读烂,书中所表达的意思、观念自然就会显现在你的脑海中。很多人对此也产生了疑问,读书有什么好处呢?多读书真的可以影响一个人吗?
  读书到底有什么用?
  明清之际的朱舜水说,“但患不读书,不患读书无所用。”会问这个问题的人,多是不读书的。
  于是他们不知道,读书和不读书,过的是不一样的人生。
  西方有个“一万小时定律”:一个人要想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持续付出一万小时的努力。量变质变,10000小时就是那个量,出类拔萃就是那个质。所谓天才,更多是持续不断努力的结果。
  锻炼的人与不锻炼的人,隔一天、一个月看,差异甚微;隔五年、十年、五十年看,身体和精神状态就有了巨大差别。到老的那一天,有的耳聪目明,身强体健;有的老态龙钟,病痛一身。
  读书也是一样的道理,读书和不读书的人,日积月累,终成天渊之别。所以,坚持读书,才是人生最稳的依靠,最好的出路。
  道家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儒家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佛家《无量寿经》说:人有至心求道,精进不止,会当克果,何愿不得?
  中国文化,儒释道三家,早就告诉了我们全部。
  读书对人的影响,从个人角度看或许不够明显,从一个民族的角度看就是触目惊心了。
  全世界每年阅读书籍数量排名第一的是犹太人,平均每人一年读书64本。而中国13亿人口,除去教科书,平均每人一年读书1本都不到。
  一个爱读书的民族,自然是优秀的。自诺贝尔奖设立以来,犹太人共拿走了:20%的化学奖,25%的物理奖,27%的生理与医学奖,41%的经济学奖,12%的文学奖。
  同时还拿到了1/3以上的普利策奖,1/3以上的奥斯卡奖。
  达尔文、马克思、弗洛伊德、爱因斯坦、奥本海默、毕加索、海涅、卡夫卡、莫扎特、肖邦、洛克菲勒、摩根、迪士尼、巴菲特、斯皮尔伯格……这些人类历史上各个领域最光辉的名字,全部出自犹太民族。
  而犹太人只占世界总人口的0.3℅。
  人口占世界近1/5的中国呢?
  读书和不读书,最终的差距也是如此。不要像陆游诗说的: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更不要像颜真卿诗说的: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恨读书迟。
  今天多读一点书,多学一点知识,明天就少一句求人的话。生活这样艰难,求人这样困难,需要抵扣尊严。如果不想如此,那么读书有什么现实用处,就在这里了。
  所以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说: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近代国画大师李苦禅说: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有人问:我以前读过很多书,后来都忘了,读了有什么意义?有人答:你以前也吃了很多饭,后来也忘了吃了什么,又有什么意义?
  意义就是那些吃过的饭,已经长成了你的骨肉。你读过的书,同样也长成了你精神的骨肉。
  也许这些骨肉对你现实遇到的困境于事无补,但至少,可以让你拥有不一样的心境,不一样的修养。你的心境又会影响身边的人,影响你的孩子,生活就不会彻底沦陷在灰暗的负能量漩涡里。
  就像我们小时候背的古诗词,背了有什么用?
  用处就是:长大以后当我们面对三千世界里的无数美景时,脑子里出现的不是“我X”“牛X”,而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小时候诗词背多了,长大后每一次旅行,都像是故地重游。
  用处就是:当你长大恋爱的时候,脑海中回荡的是“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而不是“爱情像糖,甜到忧伤”“离开你以后,才发现眼泪有些咸”“谁为谁悲伤,谁为谁绝望”。
  经历越多你才会越发现,所有童年生吞硬嚼下去的古诗词们,都已经携带着作者创作时那一刻的情深,在我们此后漫长的一生中草蛇灰线、伏脉千里。
  所有的读书,都是一样。
  如果要正面回答读书是为了什么,读书是为了看懂这个世界,不迷茫,就不会迷失。明代倪元璐说,“当以读书通世事。”
  读书是为了治好自己的愚蠢和低级,用更具层次、更有深度、更加丰富的视角去看待世界和世间的事情。西汉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读书是为了熏染一身的静气、雅气、才气、大气、正气、胆气、和气和运气,日后就能少沾染一些躁气、俗气、迂气、小气、邪气、怯气、戾气和晦气。古人云,“读书即未成名,究竟人高品雅。修德不期获报,自然梦稳心安。”
  清代大才子袁枚说“读书好处心先觉,立雪深时道已传”,读书读久了,其实是一种脱胎换骨。
  这是一种对心灵、气象和格局的改造,而人的一切行事和成就无不以此为基础,命运由此而改变。
  为什么别人能读经典名著,而你只能读网络小说、劣质鸡汤文?为什么别人能读下去好书而你读不下去?
  你说是因为难,看不懂。这是借口。
  北朝《颜氏家训》作者颜之推说:天下事以难而废者十之一,以惰而废者十之九。你不是因为难,而只是因为懒。
  读书,尤其是读好书,从来就是不舒服的,从来都是需要去硬啃的,从来都是需要耐心去磨的。
  就像朱熹说的,“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古人尚且如此,何况我们呢?
  不是说读书有多么了不起,而是读书这个行为,意味着你没有完全认同这个现世和现实,你还有追求,还在奋斗,你还有不满,你还在寻找另一种可能,另一种生活方式。
  读书,是为了不让自己变成自己最讨厌的那种人。读书,是为了遇到自己想遇到的人。读书,是为了成为一个有趣味、会思考的人。
  正像曾国藩所说:素食则气不浊,独宿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
  他更说:读书可变化气质。

总的来说,一个人多读书是有很多好处的,它可以使你拥有不一样的心境和修养,也唯有读书,才能让我们改变自我的命运。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1.浪漫世界值得孤身。 2.我也会拥有鲜花和月亮。 3.这次我正在朝光的方向走。 4.烟火向星辰,所愿皆成真。 5.很久不见面的话,会忘了我吗? 6.陪你看日
  • 可我左翻右翻,在同样的空间内换着不同的方法寻找了几十遍,也不见他出现在我的面前,我才不愿的承认——他可能是真的离开我了罢​​直到现在我还抱有一丝期望,也许我会在
  • 虽‮与然‬高校毕‮生业‬就业‮对难‬应,我国‮有还‬一些‮业职‬存‮招在‬工难,但是,很‮通难‬过‮低降‬高校‮业毕‬生‮业就‬期望、调‮择整‬业‬定位,来‮决
  • !!
  • 经过的多地所谓的古城古镇及风景区,大都是披着各异包装的商业化城镇,住上两天就想离开。楼上茶台很宽敞,白天可以在庸懒阳光下品茶,晚上还可以观星赏月,十分浪漫。
  • 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研究员杨军、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副教授覃琳、西安绿色建筑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主任彭宝宁等专家,同来自近70个国家的400余名嘉宾,在线分享了
  • 当年的接待人员告诉我们,卢浮宫无赝品,你看到的很多都是2000多年前的真品,距离近到你觉得它们会随时受到伤害。#肖战米兰时装周#玉管 比我大二十岁的同事过定中师
  • 《信仰记》说起来我以前都没有接触过信基督的人,偶然有一次得知我的一个好朋友竟然是基督教徒,我有点好奇,她便提出带我去看一下。生病日记喽甲流真的比疫情恶心,真难缠
  • 场景设计大气了不少,比起仁王的地图可是太阳间了,希望在三国无双里体验到的战场感这次卧龙算是体验到了一部分,加上跳跃在关卡里找旗子和收集品不算折磨,但是场景美术还
  •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唐)李白 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 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 误逐世间乐,颇穷理乱情。 九十六圣君,浮云挂
  • 她:就是毛巾因为我吃的比较少她:不过你还是比我那个朋友好 她喝了三杯豆浆就说她饱了我:一瞬间不知道你是在骂我还是在夸我吃完火锅我们做摩的回公司我:坐摩的要多少钱
  • 爸爸这边的亲戚是懂聊天的[二哈]下午和我哥去逛超市想买肥宅水被我哥阻拦此刻十分之后悔 哼晚间开了新书汪老也是一枚有趣的灵魂特别喜欢这一挂的作家善于观察生活的细微
  • #呼吁中国大陆立动保法[超话]# 2019.9.9日晚被发现弃于汉阳墨水湖公园不知怎么撑到朋友的妈妈发现你纸条上有你的名字:柠檬,小宝45天纠结了一整晚还是放不
  • 我举我的例子就是想告诉大家,当你找到了成就感和自我价值,男人的感情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挑车的事,四点二橘子几乎不是srx8就是srx8e;wq2s甚至trx4肯
  • (2)据报道,在犬阑尾壁内直接注射 B-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混合菌液以引起实验性阑尾炎,用强刺激手法针刺“曲池”和“阑尾”穴,证明对实验性阑尾炎有肯定的治
  • 可是我们现在对未来、对工作一点希望也看不到,只觉得前路灰暗,只觉得后悔,后悔以不够理想的分数沾边昆明医科大学,后悔报考眼视光学专业,甚至后悔没有高中毕业直接步入
  • 今天还看了三马的沙雕相册,真的太好笑了!马蓉,时代在召唤,土老板儿,就没我们不学的[笑cry]比丑大赛真的难分伯仲!
  • 早上体重时,比昨天胖了0.4,唉~昨天买的花儿,今天一早看全部都直挺挺的。今天看了外卖的轻食,灵机一动(本着节约)想我也可以自己做,家里的材料现成的部分可以先搞
  • 多么希望自己可以,像一段话所说的一样:去见你想见的人吧,趁阳光正好,趁微风不噪,趁繁花还未开至荼蘼;趁现在还年轻,还可以走很长很长的路,还能诉说很深很深的思念;
  • [玫瑰]梦参长老[玫瑰]:洗脸的时候,要作如是愿,回向得净法门,愿一切众生都能永远没有垢染。[报税]p5: 超级可爱的蛋挞冰箱贴p3p7: 神来一脚 #万界神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