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帮扶干部镜头里的脱贫故事】
乌蒙山险,赤水河深,云贵川三省鸡鸣相闻;冬去春来,蝴蝶飞舞,漫山遍野的红籽果娇艳欲滴;雪山关下,奢香故里,汉、彝、苗民族世代在这片红土地上劳作。

从2016年起,作为泸州市文广旅系统的帮扶干部、也是摄影爱好者的王奇杰,背上简易行囊、挎上照相机,一头扎进叙永县水潦彝族乡田坝村,跟踪拍摄扶贫攻坚历程。

扶贫干部披着星光入户、乡亲顶着烈日挥汗、孩子迎着朝霞上学,姑娘伴着芦笙起舞……在3年的时间里,王奇杰用文字和影像记录了田坝村的脱贫历程,完成了全市首部扶贫题材日记体纪实摄影图文书《我的田坝我的村——扶贫攻坚第一线摄影纪实》。

今天,我们跟随王奇杰的镜头,看看叙永县水潦彝族乡一个普通村寨脱贫路上的点点滴滴。

【镜头一:育苗 】

大山里的“花朵”浇灌人

时间:2018年5月

在叙永县水潦彝族乡田坝村,75岁老人曾安文是花朵的“浇灌人”。这位民办教师从1964年开始在村小任教,退休数年后又在家里办起了“花朵幼儿园”,让一代代“山里娃”根深叶茂。

下午放学,一路洒满欢笑,孩子们蹦蹦跳跳着回家。这时,曾安文坐在屋前的青石板上,腿上放着一本书,左手逐页翻看,右手握笔不时备注。

“班上20多个孩子,最大的7岁,最小的3岁,父母大多在外地打工,如果去乡上的幼儿园,孩子们要走10多里路……”一阵忙活,曾安文抬头眼望前方,嘴里不由喃喃地说。自儿子和老伴相继离世,每天和孩子们在一起,他会感到温暖和快乐。

曾安文从村小退休后,于2013年起在家办幼儿园

18年前,曾安文并不孤单。那时,家中刚刚添了一个可爱的孙女,退休后享受着天伦之乐。可惜不久,儿子放牛回家时不慎从高山上摔下,医院抢救无效身亡;2013年,老伴又因病去世。那时,一闭上眼睛,泪水哗哗地流。每天睁开眼睛,不得不重复昨天的枯燥:一个人担水、种地、洗衣、做饭……

2013年底,曾安文在家办起“花朵幼儿园”。一名老师,几张破旧的课桌,20多名孩子挤在一起,曾安文再次回到三尺讲台。没有其他老师,语文、数学、音乐、体育,曾安文一股脑儿“单挑”。从早到晚,上下午各两节课,因长时间站立,曾安文左腿常常打颤,越来越不听使唤。

其实,之前在村小教书的最后几年里,曾安文站在讲台上也不会感到很吃力。2002年的一天,狂风暴雨,村小教室到处漏雨,曾安文跑去教室抢修,不慎摔断左腿。“我从小在这里读书,高中毕业后又回到这里教书,前前后后待了50多年。”曾安文这样解释他的奋不顾身:学校是我的家,学生是我的亲人。

“一杯茶慢慢斟,献给领导表表心,天远路远来走访,又费力来又操心……四杯茶慢慢斟,党的话儿我们要听,好好读书练本领,长大为人民献青春。”每年“六一”儿童节,一些爱心企业、单位给幼儿园赠送礼品,曾安文都会领着孩子们唱自创的《敬茶歌》。他认为,孩子们不仅要学好知识,还要懂得感恩。

50余载教书生涯,究竟教过多少学生,曾安文早已记不清楚。不少孩子已考上大学,一个接一个地走出大山。每逢春节或寒暑期,学生来看望他时,曾安文的脸颊上总是挂满灿烂的笑容。

【镜头二:吐绿】

苗族大妈的三个心愿

时间:2016年3月

一嘟噜、一连串,绽放赤水河山崖的红籽果,富含有机酸、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多种矿质元素,口感偏涩,学名“火棘”。

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过乌蒙山区时,战士们纷纷采摘下“火棘”充饥,从此又名“红军果”。早年的灾荒年月,红籽果也是当地老百姓的“救命粮”,一家人上山采摘红籽果,晒干后磨成粉状,搅合玉米面蒸熟,作为备用口粮。

今年65岁的蔡友珍,和儿子王明远相依为命。小时候,蔡友珍曾摘红籽果度饥荒,听父母讲述红军故事。

苗族蔡大妈有三个心愿

2016年3月8日,王奇杰第一次来到田坝村,走进蔡友珍的家里。面对远道而来的帮扶干部,蔡友珍吐露出三个心愿:治好儿子的病,把没有盖完的房子盖好,娶儿媳妇抱大孙子。通过走访,王奇杰逐渐摸清蔡友珍的家底:没有劳动力,山上粮食少,喂不起猪,仅喂了几只鸡,靠卖鸡蛋度日。显然,如果只靠老人孱弱的双肩,无法改变家里命运。

村民的期盼就是扶贫干部解决问题的方向,几番思考,王奇杰和驻村第一书记给蔡友珍家开出“脱贫药方”:尽快治好她儿子的病,恢复劳动能力后安排外出务工;政策兜底,解决温饱问题,给她安排一个力所能及的公益性劳动岗位;发展养殖业,增加收入……

又一轮红籽果花开花落,当王奇杰再次来到蔡友珍家里时,碰到刚打工回来的王明远。一年前,小伙子还病怏怏地躺在床上,如今精神抖擞。王明远兴奋地说:“去年病治好后就去云南建筑工地打工了,前几天抽空回家修房子,下半年就能搬新家了,日子越过越红火。”

话音刚落,蔡友珍从屋里出来,老人逐一细数着家里一年来的变化:乡里给她安排打扫卫生的公益岗位,每月400元工资,今年又多养了10多只鸡,还喂了两头猪,儿子已经打工赚钱了,新房也快要修好了。“等搬进新家那天,我要杀猪庆祝。”母子俩正乐呵呵,只听得咔嚓一声,王奇杰拍下这动人的瞬间。

蔡友珍搬进新家,杀猪庆祝

2016年以来,田坝村共有81个像王明远这样的贫困户外出务工,全村通过“公司+农户”模式发展核桃种植2800余亩、烤烟600亩,养殖肉牛679头、生猪880头“。外出务工+种植业+养殖业”成为该村脱贫路上的“三驾马车”。此外,田坝村还完成蓄水池的防渗透处理,安装人畜饮水管道10千米,为该村180户、1300余村民解决了饮水问题。

【镜头三:离别】

其实不想走,其实我想留

时间:2019年4月

“人间最美四月天”,赤水河沿岸的一片片翠竹林,郁郁葱葱,展现出一派勃勃生机,将要告别这块梦牵魂绕的土地,田坝村第一书记许建军心里别有一番滋味。

“你是党员,退伍军人,眼下田坝村进入脱贫攻坚关键期……”2017年5月,因组织安排,许建军来到田坝村。当时小山村离泸州城区210公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但交通闭塞,产业单一,自然灾害频繁。

两年的坚守,田坝村实现“社社通”水泥公路、户户有安全住房、贫困户人均年纯收入由过去的2200多元提高到5500多元,2018年如期摘掉贫困村帽子。

2019年4月4日,许建军要卸任第一书记离开田坝村了。上午,许建军来到党群服务中心,和村社干部们举行了一个简短的话别会。这个消息立刻传遍山村,许建军刚走出会议室,村民纷纷围上前。

第一书记许建军和群众道别

“许书记真的要走啊”“许书记,可不可以不走,我们舍不得你”“你要常回来看我们哟”……村民们依依不舍地拉着许建军的手说。

历经冬寒,方知春暖。雪山关漫长的冬天已经过去,变暖的不只是天气,还有乡亲们的心。纵有万般不舍,分手的时刻终究还是到了,人群中不知谁高喊了一句:“大家让条路出来,站成一排,都可以和许书记握手。”拥抱!握手!话别!拭泪!当许建军的身影越来越远,村民们脑海中泛起了浓浓的回忆。

陈国珍60多岁了,10年前老伴去世,有两个女儿,一个远嫁外地,一个在外打工,她一个人孤苦伶仃地住在破旧的老房子里,许建军帮她申请易地搬迁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无数次,患病时帮她买药,赶集时开车接送。对于陈国珍老人而言,许书记就是她的亲人。

贫困户王超元是彝族人,住房严重漏水,许建军多方协调,帮助申请到D级危房改造资金,还鼓励他发展种养殖业脱贫致富。临近春节,许建军会带上礼品入户慰问。

2018年,许建军被叙永县机关工委表彰为“优秀第一书记”。当有人问用怎样的词来表达两年的驻村感受时,许建军的答案是“难忘”,难忘所有乡亲、难忘所有经历、难忘所有变化。

【镜头四:绽放】

脱贫后不一样的花山节

时间:2019年2月

2019年春节,田坝村迎来最喜庆的节日——花山节(也叫踩山节)。这是一个苗族、彝族、汉族杂居的传统村落,每年相继举办寨头苗寨的花山节、九家沟苗寨的踩山节、二月二苗湾彝寨的龙头节、五月寨头苗寨的野草莓采摘节等。

村民一路走来一路歌,欢欢喜喜过踩山节

田坝村四社寨头苗寨有119户652人,和田坝村一样,在2018年摘掉了“贫困帽”。又是一年花山节,正月初三清晨,苗家儿女身着盛装,走出家门聚集在新建成的文化广场上,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

在庄严的国歌声中,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活动组织者黄显光说:“今年花山节升国旗,田坝村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我们在欢庆脱贫的同时,也要借此机会表达苗家人感恩党、爱祖国的心情,饮水不忘挖井人。”立起的花杆是新的、升起的国旗是新的,换上的服装也是新的……王奇杰在现场用相机记录下这一刻。

立花杆、吹芦笙、跳苗舞、敬米酒,一场盛大狂欢中,同时洋溢着默默温情,那些热恋中的青年男女相约桥下或是到树林中对歌,交换腰带等定情信物,一批外地游客慕名而来。

芦笙迎宾朋,美酒敬远客

“尽管田坝村实现整村脱贫,但脱贫致富的‘三驾马车’还要不断加油。今年二月二,龙抬头,村民马上投入春耕,以一个丰收年迎接明年花山节。”许建军说出自己内心的话。

悠悠芦笙越千年,田坝旧貌换新颜!如今,田坝村仅仅是初战告捷,接下来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必定会创造出一个红籽果般美好的新光景,将火辣传奇抒写在赤水河畔。

来源:川江都市报

【普通帮扶干部镜头里的泸州脱贫故事】
乌蒙山险,赤水河深,云贵川三省鸡鸣相闻;冬去春来,蝴蝶飞舞,漫山遍野的红籽果娇艳欲滴;雪山关下,奢香故里,汉、彝、苗民族世代在这片红土地上劳作。

从2016年起,作为泸州市文广旅系统的帮扶干部、也是摄影爱好者的王奇杰,背上简易行囊、挎上照相机,一头扎进叙永县水潦彝族乡田坝村,跟踪拍摄扶贫攻坚历程。

扶贫干部披着星光入户、乡亲顶着烈日挥汗、孩子迎着朝霞上学,姑娘伴着芦笙起舞……在3年的时间里,王奇杰用文字和影像记录了田坝村的脱贫历程,完成了全市首部扶贫题材日记体纪实摄影图文书《我的田坝我的村——扶贫攻坚第一线摄影纪实》。

今天,我们跟随王奇杰的镜头,看看叙永县水潦彝族乡一个普通村寨脱贫路上的点点滴滴。

【镜头一:育苗 】
大山里的“花朵”浇灌人
时间:2018年5月

在叙永县水潦彝族乡田坝村,75岁老人曾安文是花朵的“浇灌人”。这位民办教师从1964年开始在村小任教,退休数年后又在家里办起了“花朵幼儿园”,让一代代“山里娃”根深叶茂。

下午放学,一路洒满欢笑,孩子们蹦蹦跳跳着回家。这时,曾安文坐在屋前的青石板上,腿上放着一本书,左手逐页翻看,右手握笔不时备注。

“班上20多个孩子,最大的7岁,最小的3岁,父母大多在外地打工,如果去乡上的幼儿园,孩子们要走10多里路……”一阵忙活,曾安文抬头眼望前方,嘴里不由喃喃地说。自儿子和老伴相继离世,每天和孩子们在一起,他会感到温暖和快乐。

曾安文从村小退休后,于2013年起在家办幼儿园

18年前,曾安文并不孤单。那时,家中刚刚添了一个可爱的孙女,退休后享受着天伦之乐。可惜不久,儿子放牛回家时不慎从高山上摔下,医院抢救无效身亡;2013年,老伴又因病去世。那时,一闭上眼睛,泪水哗哗地流。每天睁开眼睛,不得不重复昨天的枯燥:一个人担水、种地、洗衣、做饭……

2013年底,曾安文在家办起“花朵幼儿园”。一名老师,几张破旧的课桌,20多名孩子挤在一起,曾安文再次回到三尺讲台。没有其他老师,语文、数学、音乐、体育,曾安文一股脑儿“单挑”。从早到晚,上下午各两节课,因长时间站立,曾安文左腿常常打颤,越来越不听使唤。

其实,之前在村小教书的最后几年里,曾安文站在讲台上也不会感到很吃力。2002年的一天,狂风暴雨,村小教室到处漏雨,曾安文跑去教室抢修,不慎摔断左腿。“我从小在这里读书,高中毕业后又回到这里教书,前前后后待了50多年。”曾安文这样解释他的奋不顾身:学校是我的家,学生是我的亲人。

“一杯茶慢慢斟,献给领导表表心,天远路远来走访,又费力来又操心……四杯茶慢慢斟,党的话儿我们要听,好好读书练本领,长大为人民献青春。”每年“六一”儿童节,一些爱心企业、单位给幼儿园赠送礼品,曾安文都会领着孩子们唱自创的《敬茶歌》。他认为,孩子们不仅要学好知识,还要懂得感恩。

50余载教书生涯,究竟教过多少学生,曾安文早已记不清楚。不少孩子已考上大学,一个接一个地走出大山。每逢春节或寒暑期,学生来看望他时,曾安文的脸颊上总是挂满灿烂的笑容。

【镜头二:吐绿】
苗族大妈的三个心愿
时间:2016年3月

一嘟噜、一连串,绽放赤水河山崖的红籽果,富含有机酸、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多种矿质元素,口感偏涩,学名“火棘”。

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过乌蒙山区时,战士们纷纷采摘下“火棘”充饥,从此又名“红军果”。早年的灾荒年月,红籽果也是当地老百姓的“救命粮”,一家人上山采摘红籽果,晒干后磨成粉状,搅合玉米面蒸熟,作为备用口粮。

今年65岁的蔡友珍,和儿子王明远相依为命。小时候,蔡友珍曾摘红籽果度饥荒,听父母讲述红军故事。

苗族蔡大妈有三个心愿

2016年3月8日,王奇杰第一次来到田坝村,走进蔡友珍的家里。面对远道而来的帮扶干部,蔡友珍吐露出三个心愿:治好儿子的病,把没有盖完的房子盖好,娶儿媳妇抱大孙子。通过走访,王奇杰逐渐摸清蔡友珍的家底:没有劳动力,山上粮食少,喂不起猪,仅喂了几只鸡,靠卖鸡蛋度日。显然,如果只靠老人孱弱的双肩,无法改变家里命运。

村民的期盼就是扶贫干部解决问题的方向,几番思考,王奇杰和驻村第一书记给蔡友珍家开出“脱贫药方”:尽快治好她儿子的病,恢复劳动能力后安排外出务工;政策兜底,解决温饱问题,给她安排一个力所能及的公益性劳动岗位;发展养殖业,增加收入……

又一轮红籽果花开花落,当王奇杰再次来到蔡友珍家里时,碰到刚打工回来的王明远。一年前,小伙子还病怏怏地躺在床上,如今精神抖擞。王明远兴奋地说:“去年病治好后就去云南建筑工地打工了,前几天抽空回家修房子,下半年就能搬新家了,日子越过越红火。”

话音刚落,蔡友珍从屋里出来,老人逐一细数着家里一年来的变化:乡里给她安排打扫卫生的公益岗位,每月400元工资,今年又多养了10多只鸡,还喂了两头猪,儿子已经打工赚钱了,新房也快要修好了。“等搬进新家那天,我要杀猪庆祝。”母子俩正乐呵呵,只听得咔嚓一声,王奇杰拍下这动人的瞬间。

蔡友珍搬进新家,杀猪庆祝

2016年以来,田坝村共有81个像王明远这样的贫困户外出务工,全村通过“公司+农户”模式发展核桃种植2800余亩、烤烟600亩,养殖肉牛679头、生猪880头“。外出务工+种植业+养殖业”成为该村脱贫路上的“三驾马车”。此外,田坝村还完成蓄水池的防渗透处理,安装人畜饮水管道10千米,为该村180户、1300余村民解决了饮水问题。

【镜头三:离别】
其实不想走,其实我想留
时间:2019年4月

“人间最美四月天”,赤水河沿岸的一片片翠竹林,郁郁葱葱,展现出一派勃勃生机,将要告别这块梦牵魂绕的土地,田坝村第一书记许建军心里别有一番滋味。

“你是党员,退伍军人,眼下田坝村进入脱贫攻坚关键期……”2017年5月,因组织安排,许建军来到田坝村。当时小山村离泸州城区210公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但交通闭塞,产业单一,自然灾害频繁。

两年的坚守,田坝村实现“社社通”水泥公路、户户有安全住房、贫困户人均年纯收入由过去的2200多元提高到5500多元,2018年如期摘掉贫困村帽子。

2019年4月4日,许建军要卸任第一书记离开田坝村了。上午,许建军来到党群服务中心,和村社干部们举行了一个简短的话别会。这个消息立刻传遍山村,许建军刚走出会议室,村民纷纷围上前。

第一书记许建军和群众道别

“许书记真的要走啊”“许书记,可不可以不走,我们舍不得你”“你要常回来看我们哟”……村民们依依不舍地拉着许建军的手说。

历经冬寒,方知春暖。雪山关漫长的冬天已经过去,变暖的不只是天气,还有乡亲们的心。纵有万般不舍,分手的时刻终究还是到了,人群中不知谁高喊了一句:“大家让条路出来,站成一排,都可以和许书记握手。”拥抱!握手!话别!拭泪!当许建军的身影越来越远,村民们脑海中泛起了浓浓的回忆。

陈国珍60多岁了,10年前老伴去世,有两个女儿,一个远嫁外地,一个在外打工,她一个人孤苦伶仃地住在破旧的老房子里,许建军帮她申请易地搬迁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无数次,患病时帮她买药,赶集时开车接送。对于陈国珍老人而言,许书记就是她的亲人。

贫困户王超元是彝族人,住房严重漏水,许建军多方协调,帮助申请到D级危房改造资金,还鼓励他发展种养殖业脱贫致富。临近春节,许建军会带上礼品入户慰问。

2018年,许建军被叙永县机关工委表彰为“优秀第一书记”。当有人问用怎样的词来表达两年的驻村感受时,许建军的答案是“难忘”,难忘所有乡亲、难忘所有经历、难忘所有变化。

【镜头四:绽放】
脱贫后不一样的花山节
时间:2019年2月

2019年春节,田坝村迎来最喜庆的节日——花山节(也叫踩山节)。这是一个苗族、彝族、汉族杂居的传统村落,每年相继举办寨头苗寨的花山节、九家沟苗寨的踩山节、二月二苗湾彝寨的龙头节、五月寨头苗寨的野草莓采摘节等。

村民一路走来一路歌,欢欢喜喜过踩山节

田坝村四社寨头苗寨有119户652人,和田坝村一样,在2018年摘掉了“贫困帽”。又是一年花山节,正月初三清晨,苗家儿女身着盛装,走出家门聚集在新建成的文化广场上,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

在庄严的国歌声中,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活动组织者黄显光说:“今年花山节升国旗,田坝村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我们在欢庆脱贫的同时,也要借此机会表达苗家人感恩党、爱祖国的心情,饮水不忘挖井人。”立起的花杆是新的、升起的国旗是新的,换上的服装也是新的……王奇杰在现场用相机记录下这一刻。

立花杆、吹芦笙、跳苗舞、敬米酒,一场盛大狂欢中,同时洋溢着默默温情,那些热恋中的青年男女相约桥下或是到树林中对歌,交换腰带等定情信物,一批外地游客慕名而来。

芦笙迎宾朋,美酒敬远客

“尽管田坝村实现整村脱贫,但脱贫致富的‘三驾马车’还要不断加油。今年二月二,龙抬头,村民马上投入春耕,以一个丰收年迎接明年花山节。”许建军说出自己内心的话。

悠悠芦笙越千年,田坝旧貌换新颜!如今,田坝村仅仅是初战告捷,接下来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必定会创造出一个红籽果般美好的新光景,将火辣传奇抒写在赤水河畔。

来源:川江号客户端

彦峰问茶---苔花野枞
1568年的一天,有一支部队路过武夷山,因为路途的劳顿,找一地方歇息。刚好有一茶厂,部队就进驻了茶厂,太过疲劳的缘故,士兵们倒头就睡在了摊晾在竹篾上的茶叶上。第二天,士兵离开了茶厂,留下了一片狼藉和被身体压过的茶叶,叶缘也已泛红。茶厂的工人望着这被士兵糟蹋的鲜叶,愤怒至极。如果扔掉的话就觉得太可惜,就试着做成成茶,希望贱卖能减少一点点损失。做成之后挑到镇上的集市去卖,买客中有人觉得此茶的味道、香气很独特,以前没有喝过,就高价要买这样的茶。随即诞生了中国茶的一个类别-----红茶。大家争相制作之后,逐步扩散了区域,有别于这种小种红茶的区分,最早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内的红茶被称之为“正山小种”,被称为红茶的鼻祖。
这也印证了茶是什么?偶尔的发现的文化基因与脉络,“神农尝百草,日食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一脉相承。
1994年,北京的一位叫张孟江的文化人来到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度假,品饮了武夷山的红茶之后,深深的喜欢上了这里的茶。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茶、还有这里的人都吸引着张先生,以后每年张先生都会来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度假。看到当地的茶农很辛苦,一年一季茶做下来也挣不了多少钱,付出了辛苦的劳动但是生活很困苦。经过整整十年的考察与摸索,2005年开始让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内的村民用单芽头来试制红茶,还是用正山小种红茶的工艺来做,严格把关每一道工序。第一年制作出来23斤成茶,经过审评只有7斤符合合格的标准,因为是芽苞,发酵的工序不好把握。张先生将做成的茶拿回北京,分成小罐送给了一些朋友来品鉴。并专门为此茶填词“骏眉令”,起了一个非常有文化的名字-----金骏眉。张先生一个朋友与时任福建省省长的卢展工交流,说能否给搞一点你们武夷山的金骏眉。卢省长也是一个爱茶的官员,对茶也非常了解,又是自己的辖区,没有听过这种茶。就派人四处打听,原来是刚刚试制出来的新茶。就安排茶厂按照试制成功的工艺,制作出的第一批茶发往了北京,金骏眉就由此而扬名国内外,成为了最高端的红茶。
关于“金骏眉”的名分,张先生从来不去计较出自谁手,金骏眉是武夷山所有茶农的。但是他给武夷山的茶农灌输的思想就是好茶就应该用好的价钱来体现它的价值,就应该给茶农带来好的收益,就应该为茶农创造更美好的生活。金骏眉给武夷山的劳动人民带来了生活的香气和甜蜜。
张先生根据武夷山茶树、茶叶的特性也陆陆续续给起了不少的名字,如银骏眉、大赤甘、小赤甘、瓜子金、紫红袍、枞叟、遁侯等等茶名,但是为金骏眉独领风骚,名冠天下。
了解这些也是从书上和武夷山桐木村麻粟自然村的张婷茶友及其父亲张铿大叔品饮武夷山红茶的时候交流得来的。
来过两次武夷山的桐木村和麻粟村,都是张婷茶友带我们进来的,因为只有当地的人才能进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是一个相对对外封闭的地方,政府高度保护自然区的生态环境。除过竹子之外,任何树木不准砍伐,任何土地不准开垦。除过竹子之外,茶就成了这深山里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我看到的麻粟现在的茶树也是几百年前人们留下来的,在没有任何干扰的状态下自然的生长,或于山坡之上、或于竹林之间、或生烂石之中,茶树的枝干上长满了苔藓,岁月的风雨也已将其的颜色变成了蓝露色,成片状包裹着茶树。这里的茶树是不修剪的,任其自然生长,任其自然干枯,奇怪的是死掉了枝干,但是强壮的根系又会从旁边萌发出新枝,交替着生长;成片的茶园呈现出的茶树颜色、形状、高低各不相同,当地人称为奇种,也称为菜茶,因为是有性繁殖(茶籽自然落地生长的)的存在变异的缘故。
麻粟因为海拔在1500米以上,每年采茶制茶的时间较晚,根据每年的气候气温所影响茶树的生长情况,一般在五月中旬后的二十多天里采茶制茶。根据采摘的芽叶制作成金骏眉、正山小种,根据单株采摘的芽叶茶制作成紫红袍、瓜子金等。这些茶都有的共性是香高、耐泡、有独特的枞味。询问什么是枞味,张婷说就是“青苔味”,我的感受就是一种似酸非酸、细滑饱满、香气醇郁的味道。这确实是武夷山麻粟茶的特点,极具招牌的“味道”。
许多人赋予这种茶的芽叶茶以什么什么老枞,在张婷的茶室品茶,我们也赋予麻粟芽叶红茶一个精确的名字,我提议就叫“苔花老枞”吧,因为茶树上长满了青苔,这种茶树都在百年以上,袁枚有诗云“苔花如米小,也似牡丹开“,蹭蹭名人的热点。同席的杨媛、赵霞茶友也随声附和,大家都激动的举茶杯庆贺这一名称。兴致使然,请人来书写这几个字,用中国的书法来表达,而且书法结体要有“拙意”。随即发微信给晓斌兄,回复很快,“写没问题,建议将‘老’改为‘野’字是不是更贴切一些?“太秒了!大家异口同声!
“苔花野枞“,对于麻粟的茶,对于麻粟茶的生长生态与状态,对于麻粟芽叶红茶的特点与特性,我想可能再适合不过了。
麻粟红茶-----“苔花野枞”,苔味入茶香,野气枞中来,自然的茶香与文化的芬芳,一杯野枞茶汤感觉细润悠长,岁月知味。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决战平安京[超话]#原本凤梨的传记里面他是个不太有本事只能拼命活下去的小东西,还有说委托人喜欢看他死里逃生这种恶趣味的描写,幽默之余还带了一丝悲情小人物的意思
  • 佛顶宫值得一看,佛顶寺也挺好的就是开放区域实在太小[吃瓜]金陵小城一定要晚上去,可以先去花点钱租个汉服做个妆造,美美地拍照,超级出片。整个旅程都是大胖在开车武汉
  • 重要的是你觉得要表达的,表达了就行了,自然而然,没什么刻意的目的性。期待欣欣下部剧论表达表达的意义,不一定是让他人明白,也可以是塑造自身。
  • 但是现在可以通过嘴角上扬手术来打造微笑女王,也是目前很火热的项目,手术中在嘴角开一个小切口,把嘴的两边向上提,可以矫正下垂嘴角,使人在正常的面部表情的情况下也给
  • 摩根士丹利的半导体行业分析师Joseph Moore在9月1日面向客户的备忘录中警告称,“(英伟达)此次的公告令人稍感意外,存在其他类似情况被曝光的风险”。这是
  •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这么多年我第一次莫名其妙喜欢上一个人,还是在长时间陪伴他的情况下对他有了感情,但具体什么时候喜欢上他的我都不知道,可见我这个人对待感情得
  • # 深秋第一堂文人插花课堂 正好是桂的季节 兰的主题# 兰生空谷,不为无人而不芳,品格极高,兰桂齐芳 ,虽然带着点世俗的美好愿景,但谁不企盼这份安然呢。老师说
  • 从单一蔬菜到现在培育出30多个种类、300多个品种;从昔日的“三马子”贩运叫卖,到如今进入国际市场;从1998年定远蒋家营村第一家蔬菜保鲜库的建立,到2019年
  • ③ 【文摘】济慈的墓志铭是他死以前为自己写的:“Here lies one whose name was write in water.”西南联大的外语老师温德
  • #张泽禹[超话]#[微风]#张泽禹十四拾光敢窥星芒# 十四岁的小朋友你好啊很高兴认识你小朋友之前了解三代有听过你刷物料也有看过但是三代我一直都分不清楚人哈哈哈哈
  • 中央海岸水手的CEO告诉记者:“在过去的几年里,俱乐部老板 查尔斯沃斯已经和一些有兴趣的俱乐部或者组织讨论过收购的事情,但是现在关于收购的传闻只是谣传。而且最
  • 只要直接做就可以了,但是总是有想法冒出来抵触'做不到啊累啊难啊'早上早早起来,趁着头脑清醒,没有想法的时候,直接做完那件事吧。#睡前韩语单词# 9982미친 존
  • 【养生厨房 20220928 播出】菜名:鱼汤丝瓜金镶玉; 食材:鲫鱼、丝瓜、豆腐、金镶玉 特点:秋季什么食物最润燥?中医名家刘渡舟先生有一秘方,含服一个小
  • #阳光信用[超话]##阳光信用# [兔子]#每日一善# 如果你最近被琐事搞得很痛苦那我将很喜欢的一段话分享给你欲成大树,莫于草争,将军有剑,不斩草绳遇烂人及时止
  • 我知道这是碰上黑白通吃的恶霸了,完了,这台车是彻底没了,好心疼自己的钱又好害怕那个人会揍我。我当场懵逼…又急又气地说:你们怎么能这样擅自占有别人的车!
  • #每日宜善[超话]#窗外正是皓月当空的秋夜,山麓的鸣虫们,正繁密地吟唱着,温静而祥和,在如此安定繁荣中成长的小友们,你们都自具有极深的灵性、极高的慧根,该摆脱不
  • 别的门派我可以学,华山达咩,跟亲友撞门派了,如果你不需要我做什么,我可以请你喝奶茶,就当租号了,那样我也不太上号,一周两三次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超话]##
  • 比如,配合娇俏的转头动作,灵动效果倍增呢▼除了眯眼笑,还可以试着加入一些灵活的眉眼动作▼当眼神与对方恰好对上的那一刻,抬起上眼皮,稍微睁大眼睛,笑意满满的眼神很
  • #天地史话# 特别是35岁以上的还没结婚的大有人在,光是我们村就有20来个,他们都长得还行,人又老实只是不善于交际。#天地史话# 特别是35岁以上的还没结婚的大
  • 6、笔试阅卷工作采用自动化系统,没有人工登分、核分过程,除已参加考试但成绩为零分等特殊情况,不接受应聘人员查分申请。7、确定进入面试范围人员根据应聘人员笔试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