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念门。出自天亲菩萨之《净土论》。指往生阿弥陀佛净土之五种忆念修行门。此五念门摘自唐朝善导大师《往生礼赞》。

又如天亲《净土论》云。若有愿生彼国者。劝修五念门。五门若具定得往生。

何者为五。一者身业礼拜门。所谓一心专至恭敬合掌。香华供养。礼拜阿弥陀佛。礼即专礼彼佛。毕命为
期。不杂余礼。故名礼拜门。

二者口业赞叹门。所谓专意赞叹彼佛身相光明。一切圣众身相光明。及彼国中一切宝庄严光明等。故名赞
叹门。

三者意业忆念观察门。所谓专意念观彼佛。及一切圣众身相光明。国土庄严等。如观经说。唯除睡时。恒忆恒念恒想恒观此事等。故名观察门。

四者作愿门。所谓专心。若昼若夜。一切时一切处。三业四威仪所作功德。不问初中后。皆须真实心中发愿愿生彼国。故名作愿门。

五者回向门。所谓专心。若自作善根。及一切三乘五道一一圣凡等所作善根。深生随喜。如诸佛菩萨所作随喜。我亦如是随喜。以此随喜善根及己所作善根。皆悉与众生共之回向彼国。故名回向门。又到彼国已。得六神通。回入生死。教化众生。彻穷后际。心无厌足。乃至成佛。亦名回向门。

五门既具定得往生。一一门与上三心合。随起业行。不问多少。皆名真实业也。应知又劝行四修法。用策三心五念之行。速得往生。

何者为四。一者恭敬修。所谓恭敬礼拜彼佛及彼一切圣众等。故名恭敬修。毕命为期。誓不中止。即是长时修。

二者无余修。所谓专称彼佛名。专念专想专礼专赞彼佛及一切圣众等。不杂余业。故名无余修。毕命为期。誓不中止。即是长时修。

三者无间修。所谓相续恭敬礼拜。称名赞叹。忆念观察。回向发愿。心心相续不以余业来间。故名无间修。又不以贪瞋烦恼来间。随犯随忏。不令隔念隔时隔日。常使清净。亦名无间修。毕命为期。誓不中止。即是长时修。

四者常时修。

又菩萨已免生死。所作善法回求佛果。即是自利。教化众生尽未来际。即是利他。然今时众生悉为烦恼系缚。未免恶道生死等苦。随缘起行。一切善根具速回。愿往生阿弥陀佛国。到彼国已。更无所畏。

如上四修自然任运。自利利他无不具足。应知又如文殊般若云。明一行三昧。唯劝。独处空闲。舍诸乱意。系心一佛。不观相貌。专称名字。即于念中。得见彼阿弥陀佛及一切佛等。

问曰。何故不令作观。直遣专称名字者。有何意也。答曰。乃由众生障重。境细心麤。识颺神飞。观难成就也。是以大圣悲怜。直劝专称名字。正由称名易故相续即生。

问曰。既遣专称一佛。何故境现即多。此岂非邪正相交一多杂现也。

答曰。佛佛齐证。形无二别。纵使念一见多。乖何大道理也又如观经云。佛劝坐观礼念等。皆须面向西方者最胜。如树先倾倒必随曲。故必有事碍。不及向西方。但作向西想亦得。

问曰。一切诸佛三身同证。悲智果圆。亦应无二。随方礼念。课称一佛。亦应得生。何故偏叹西方。劝专礼念等。有何义也。

答曰。诸佛所证平等是一。若以愿行来收。非无因缘。然弥陀世尊本发深重誓愿。以光明名号摄化十方。但使信心求念。上尽一形下至十声一声等。以佛愿力易得往生。是故释迦及以诸佛劝向西方。

为别异耳。亦非是称念余佛不能除障灭罪也。应知若能如上念念相续。毕命为期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何以故。无外杂缘得正念故。与佛本愿得相应故。不违教故。随顺佛语故。若欲舍专修杂业者。百时希得一二。千时希得三五。何以故。乃由杂缘乱动失正念故。与佛本愿不相应故。与教相违故。不顺佛语故。系念不相续故。忆想间断故。回愿不慇重真实故。贪瞋诸见烦恼来间断故。无有惭愧忏悔心故。

#每日一道# 【我命在我不在天,道教修行是如何“得道成仙”的!】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以得道成仙为最终旨归,无论外丹术还是内丹术都只为了修道成仙。只有长生久视、成仙成真,才能标志着得道。道教因其追求长生不死的神仙思想而区别于世界上的其他宗教,故又被称为神仙道教。

“仙”在中国古代神话和宗教中认为是靠修炼得道而长生不死的人,或是能达到至高神界的人物。《说文》:“仙,人在山上貌,从人山。”《释名•释长幼》中有:“老而不死曰仙。仙,遷也,遷入山林也。故其制字,人旁作山也。”《说文》解释“僊”时又说:“僊,长生僊去,从人僊。”僊,本意用作动词,表示“轻舞飞升”之意。如《诗经•宾之初道》中有:“屡舞僊僊”。“仙”字,早期都写作“僊”。神仙的概念,最早追溯到《山海经》、《列仙传》等中的神话故事。

道家道教经典中也有对于神仙的描述。例如,《庄子》书中有很多关于神人、至人、真人、圣人的描述。《齐物论》说:“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冱而不能寒。”、《大宗师》:“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受而喜之,忘而复之,是之谓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后来道教的有关仙的思想可以说最早是继承于这些观念。例如,葛洪说:“列仙主人,盈乎竹素矣。”(《论仙》),“若谓世无仙人乎,然前哲所记,近将千人,皆有姓字及有施为本末,非虚言也。”(《对俗》)

“成仙”的追求自古有之,只不过道教将神仙之说理论化、宗教化并且实践化了。悬置道教“得道成仙”之现实是否可行不论,事实上道教的神仙观念和“得道成仙”的追求蕴含着丰富的生命美学的意蕴。这种美学意蕴体现在“逍遥”二字之上。体现在道得仙成的精神境界之逍遥、生死观念上的逍遥、追求成仙路径之逍遥。如此“逍遥”的美学意蕴对于现代社会中,异化、物化的个人来说,无疑具有着纯净心灵的作用。

一、 得道:精神之逍遥

中国人的国民性格中,有对自由自在境界追求的“逸”、“游”的性格。在飘逸、游弋、逃逸、出游的同时,也具有着寻找精神家园的“归”、“返”的性格。道家道教所提倡的“道”正满足了人们“出离”与“回归”二争力的融合。

老子所述的“无形大象”之道,“先天地生”而孕育万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具有着“弱”、“柔”、“虚”、“静”、“冲”、“朴”等特点。道“惟恍惟惚”,无法用逻辑语言来形容,故在老庄那里“运用了大量的形而上下混然不分的‘大象’来投射出、引发出至道的意境。像‘冲’、‘虚’、‘谷’、‘水’、‘婴孩’、‘风’、‘山木’、‘解牛之刃’等等。”

而一旦把握了道、体道之后,便可以逍遥而无待。“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庄子•大宗师》)

而“道”不是一个高高悬起的神秘之物,道可以体现在任何人、事、物之中。“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邪?’曰:‘在稊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屎溺。’东郭子不应。庄子曰:‘夫子之问也,固不及质。正获之问于监市履狶也,每下愈况。汝唯莫必,无乎逃物。至道若是,大言亦然。周遍咸三者,异名同实,其指一也。’”(《庄子•知北游》)

正因为“道”是周遍咸的,所以体道的“逍遥”不是厌世的或者是形而上的。也没有人能够在实在的意义上离世独立。如此体道的精神样态是“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睨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庄子•天下》人生的境域,无论悲苦喜乐,就是道的境域。没有什么形而上的终极,世间就是终极。如此之体道是真正意义上的逍遥。

这种周遍咸的道的观念进一步发展,成为了道教身国同构、经国理身的观念。例如,葛洪说:“一人之身,一国之象也。胸腹之位,犹宫室也。四肢之列,犹郊境也。骨节之分,犹百官也。神犹君也,血犹臣也,气犹民也。故知治身,则能治国。”(《抱朴子内篇•对俗》再如,杜光庭曾说:“老君垂教,以清静为用,无为为宗,清静则国泰身安,无为则道成人化。”

二、 成仙:生死观念之逍遥

道教重视“生”,重“人”,重“肉体”。如:《太平经》说:“天地之性,万二千物,人命最重。”《无上秘要》卷五说:“天地万物,人为最贵也”、“夫人是有生最灵者也。”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说:“夫禀气含灵,唯人为贵。”葛洪的《抱朴子内篇》说:“有生最灵,莫过乎人。” 道教注重对人体生命的保养、“保精爱气啬神”。

《太平经》说:“人有一身,与精神常合并也。形者乃主死,精神者乃主生。常合即吉,去则凶。无精神则死,有精神则生。常合即为一,可以长存也。常患精神离散,不聚于身中,反令使随人念而游行也。故圣人教其守一,言当守一身也。念而不休,精神自来,莫不相应,百病自除,此即长生久视之符也。”(《太平经合校》卷一三七~一五三《太平经钞》壬部一九上) 追求肉体不死、羽化升仙,表现出道教企图达到对于生命的自主自控,即身成仙的逍遥自在。

一方面,道教非常重视肉体;另一方面,道教亦表现出在境界上对生死问题超越的“逍遥”。一般观点认为道教和道家的生死观是矛盾的。例如认为葛洪重肉体长生,而庄子就是对死置之度外。其实,葛洪是从修仙的迫切实践角度来谈生死、成仙。他怕人们不重视“生”,错过了即身成仙的机会,人唯一能够把握的就是生命。葛洪说:“天之大德曰生。生者,好物也。是以道家之所至秘而重者,莫过乎长生之方也。”(《抱朴子•勤求》)而庄子讲的是一种“亦可……亦可……”的境界。拥有一种“无待”、“无累”的境界,便亦可接受生,亦可接受死。“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庄子•大宗师》)“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

虽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庄子•齐物论》)在对待形神问题上,陶弘景也有“亦离亦合”的观点。陶弘景说:“凡质象所结,不过形神。形神合时,则是人是物;形神若离,则是灵是鬼。其非离非合,佛法所摄;亦离亦合,仙道所依。” 简单地说,佛教生死观的思维方式是“非……非……”的双遣方式,从缘起入手,让人体悟“空”,从而破我执、法执。道教的生死观讲究形神亦离亦合,亦可离亦可合。思维方式是“亦可……亦可……”、“方……方……”。讲究一种对肉体生命的自控自主,讲究修炼之方法,同时又对肉体生命并不执着,对得道成仙、长生不死的目标不存在“机心”,天然自然,随遇而安,逍遥自在。

其实,在道教修炼成仙的过程中,如果存在着对“生”执着的“机心”,就会存在着羁绊和束缚。“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庄子•天地》)当“生”成为一种束缚心灵的追求目标,人就“有累”、“有待”,心灵的世界就会背遮蔽。“富贵显严名利六者,勃志也。容动色理气意六者,谬心也。恶欲喜怒哀乐六者,累德也。去就取与知能六者,塞道也。”(《庚桑楚》)这样就达不到体道的逍遥自在,就一定不会“得道成仙”。只有超越时空、超越生死、物我两忘的“撄宁”之逍遥境界,才能成就最终的“得道成仙”。

三、 以何得道成仙:方法之逍遥

道教是一个非常重实践的宗教。要达到“得道成仙”,有许多的方法,如符箓、咒语、服食、房中、存神等等。然而只有到达方法上的超越与逍遥,从依技成仙转化为依艺成仙,才能真正得道成仙。

实践证明,存有机心的外丹服食等技术方法,不能解决得道成仙的问题。故道教非常重视内丹术,强调性命双修,重视内在精神涵养与外在炼形体和服食的结合。

在精神内养的方法上,《庄子》重视心斋、坐忘。“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耳止于听,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庄子•人间世》)“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庄子•大宗师》)。

道教修炼中也重视这种“忘”、“斋”、“化”的内在精神涵养方式,如谭峭说:“道之委也,虚化神,神化气,气化形,形生而万物所以塞也。道之用也,形化气,气化神,神化虚,虚明而万物所以通也。是以古圣人穷通塞之端,得造化之源,忘形以养气,忘气以养神,忘神以养虚。虚实相通,是谓大同。”(《化书》)

“技”,只是纯粹的方法;忘掉“技”之后的“艺”,是融合了“道”的出神入化的“逍遥”。在《庄子•达生》中讲的“削木为鐻”的巧匠梓庆的故事,《庄子•田子方》中宋元君将画图的故事,以及《庄子•养神主》中著名的庖丁解牛的故事,讲的都是在如此心斋、坐忘、体道工夫之下,使得无论是雕刻、绘画甚或是解牛,都成为鬼斧神工的“艺”而非仅仅是“技”。“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庄子•大宗师》)

道教“得道成仙”正是在此多重“逍遥”的美学意蕴下,才真正具有了“我命在我不在天”的气魄。

文章来源:网络资料

六祖坛经原文 决疑品 第三卷

一日,韦刺史为师设大会斋。斋讫,剌丈请师升座,同官僚士庶,肃容再拜,问曰:‘弟子闻和尚说法,实不可思议,今有少疑,愿大慈悲,特为解说。’

师曰:‘有疑即问,吾当为说。’

韦公曰:‘和尚所说,可不是达摩大师宗旨乎?’

师曰:‘是。’

公曰:‘弟子闻达摩初化梁武帝,帝问云:“朕一生造寺度僧,布施设斋,有何功德?”达摩言:“实无功德。”弟子未达此理,愿和尚为说。’

师曰:‘实无功德,勿疑先圣之言。武帝心邪,不知正法,造寺度僧,布施设斋,名为求福,不可将福便为功德。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

师又曰:‘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其实妙用,名为功德。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若觅功德法身,但依此作,是真功德。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轻,常行普敬,心常轻人,吾我不断即自无功;自性虚妄不实,即自无德;为吾我自大,常轻一切故。善知识!念念无间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善知识!功德须自性内见,不是布施供养之所求也。是以福德与功德别,武帝不识其理,非我祖师有过。’

刺史又问曰:‘弟子常见僧俗念阿弥陀佛,愿生西方;请和尚说,得生彼否?愿为破疑。’

师言:‘使君善听,惠能与说。世尊在舍卫城中,说西方引化,经文分明去此不远。若论相说里数有十万八千,即身中十恶八邪,便是说远。说远,为其下根;说近,为其上智。人有两种,法无两般;迷悟有味,见有迟疾。迷人念佛,求生于彼;悟人自净其心。所以佛言:“随其心净,即佛土净。”使君东方人,但心净即无罪;虽西方人,心不净亦有愆。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凡愚不了自性,不识身中净土,愿东愿西,悟人在处一般。所以佛言:“随所住处,恒安乐。”使君心地,但无不善,西方去此不遥;若怀不善之心,念佛往生难到。’

‘今劝善知识,先除十恶,即行十万;后除八邪,乃过八千。念念见性,常行十直,到如弹指,便亲弥陀。使君但行十善,何须更愿往生?不断十恶之心,仃佛印水迎请?若悟无生顿法,见西才只在刹那;不悟,念佛求生,路遥如何得达?惠能与诸人移西方如刹那间,目前便见,各愿见否?’

众皆顶礼云:‘若此处见,何须更愿往生?愿和尚慈悲,便现西方,普令得见。’

师言:‘大众!世人自色身是城,眼耳鼻舌是门;外有五门,内有意门;心是地,性是王;王居心地上。性在,王在;性去,王无。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心坏。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慈悲,即是观音;喜舍,名为势至。能净,即释迦;平直,即弥陀。人我是须弥,邪心是海水,烦恼是波浪,毒害是恶龙,虚妄是鬼神,尘劳是鱼鳌,贪嗔是地狱,愚痴是畜生。’

‘善知识!常行十善,天堂便至,除人我,须弥倒;去邪心,海水竭;烦恼无,波浪灭;毒害忘,鱼龙绝。自心地上,觉性如来,放大光明,外照六门清净,能破六欲诸天。自性内照,三毒即除,地狱等罪,一时消灭,内外明彻,不异西方。不作此修,如何到彼?’

大众闻说,了然凡性,悉皆礼拜,俱叹善哉!唱言:‘普愿法界众生,闻者一时悟解。’

师言:‘善知识!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东才人心善;在寺不修,如西才人心恶,但心清净,即是自性西方。’

韦公又问:‘在家如何修行,愿为教授。’

师言:‘吾与大众,作无相颂,但依此修,常与吾同处无别。若不作此修,剃发出家,于道何益?颂曰:

心平何劳持戒 行直何用修禅

恩则孝养父母 义则上下相怜

让则尊卑和睦 忍则众恶无喧

若能钻木出火 淤泥定生红莲

苦口的是良药 逆耳必是忠言

改过必生智慧 护短心内非贤

日用常行饶益 成道非由施钱

菩提只向心觅 何劳向外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 天堂只在目前

师复曰:‘善知识!总须依偈修行,见取自性,直成佛道。法不相待,众人且散,吾归曹溪,众若有疑,却来相问。’

时,刺丈官僚,在会善男信女,各得开悟,信受奉行。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元宵节特别节目:真是喜庆的钢笔呢☞凌美亚洲地区限定(中国版)开箱:皮卡丘限定版皮卡丘是所有口袋迷心中最受欢迎的角色,经典的精灵球配色设计收纳盒给你在每次取出钢
  • 突飞猛进 一下子啥都可以了的感觉 神奇今天终于知道了那那是怎么认识的哆啦A梦 为什么会对家门口这辆陌生人的车爱到不行双十一又入了一盒giromag 来补充磁力片
  • #水逆退散##你介意对象翻看自己手机吗#人生百态14之虽考上名牌大学~但感情堪忧女乙 丁 甲 庚/戊 己 壬丑 亥 子 午/子 丑 辰甲木生于十月,亥中壬水当令
  • 农历7月22,文财神李诡祖与武财神赵公明的生日,尤其生意人,这个日子更要拜拜他,我,也算是生意人了吧,有个小公司,做着我满怀热爱的参茸养生事业,虽然内心没完全认
  • 他说:他会一直默默的祝福我;我不忍看到他不幸福,好像也没办法大方的祝福他……泰宁人种下的火龙果,在那烈日里红红火火的争相成熟,而火龙果的花期,印证了昙花一现,美
  • 。。
  • 流鼻血的正确姿势是先坐直,头稍微前倾,接着用食指和拇指紧捏鼻翼5分钟左右,完成这一系列操作后大多可以止血成功,之后少量出血可以用纸巾或棉花球轻轻堵住鼻腔.#流鼻
  • 如果你有雄心,能够造就卓越,能够做到四件事:想象、解决、建设、领导,那么你能创造一家伟大的公司。01没有人能仅靠自己就能管理30万人,作为公司领导者,管理的目标
  • 所以您在行驶过程中,应注意观察仪表指示,出现故障时应及时联系就近服务商处理,或直接与新能源呼叫中心4006506766 联系,寻求帮助哦。所以您在行驶过程中,应
  • 由于南京不产海蚌、海蛎之类,要获得它们就得千里迢迢从海边运来,加之其壳硬脆而易碎,加工成本很高,所以明代南京许多明瓦是用羊角代替,将羊角熬煎成胶,再挤压成薄片而
  • 相由心生,能把自己面相修成这样的,是最接近大道的人!当你遇到逆来顺受、自甘受苦的人时,请多接触、多请教,他们才是真正拥有智慧的人,因为面对困境和磨难依然能面带微
  • 我未进家门,想着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当加入到疫情防控志愿者队伍中去,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于是我卸下行李,报名成为了志愿者,和大家一起投入战斗,共同抗击疫情。这
  • 从社区回来后,柳迎红立刻和几位老姐 妹商量参加社区提案大赛的事,能赶上这么 好的机会确实是件难得的好事,所以大家的 回答只有一个字 :“干!”于是,她们在社区
  • 一锅虾蟹那叫一个鲜呀,带着一股淡淡的甜味,第一手海鲜真的是任何地方都买不来的鲜 ?今天在海上漂泊了六个小时,打破了我坐船时长的记录了。谁也[xkl转圈]不敢确定
  • #灵猫梦太奇# 我做了一个好长好累的梦…我们去参加一个拼盘演唱会满心欢喜的等着小张出场主办方搞了各种一言难尽的气氛组花里胡哨的搞了各种吊胃口的假把式不停放宣传片
  • ★G55二广高速太长段:榆次收费站出口内、外广场车辆通行缓慢,导致去往太原方向榆次出口的车辆已排至主线100米。★S40灵河高速原神段:因车流量大,神池站入口货
  • 最近很流行的一段话:“如果我用你待我的方式来待你 ,恐怕你早已离去”这句话适合任何关系 !最近很流行的一段话:“如果我用你待我的方式来待你 ,恐怕你早已离去”这
  • 即使是最亲近的人也不可以,他们可以好心的提一下建议,但是不要命令他们做某些事,更不要妄想掌控他们的生活。总的来说,射手座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人,自己的事情能够处理好
  • 看着朋友圈满满地帐篷、烧烤、星空美图,有没有狠狠地心动了?合肥十佳露营地新鲜出炉,由合肥市旅游协会、合肥市互联网协会多位资深大咖共同测评,赶紧收藏,周末就安排起
  • 【祝你拥有精美的花朵,纯洁的光,天真的希望的快乐!】 #京彩首图# #花朵# #主题# #荐书# 《森林之花》在《森林之花》中,她真实地记录这一次次的探险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