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科”是咋回事?#微博公开课#

​​人间百态,千奇百怪,什么样的人都有,区别只是你遇到或没遇到。

有一种人我二十多年前就遇到了,他们的怪异行为突破了我的想象。随着我对这种人了解的深入,我的态度也在变化,由嘲讽变为同情,再由同情变为淡然,这种人就是“民科”。

“民科”是民间科学家的简称,他们爱好研究科学问题,其观点惊世骇俗,但主流社会并不关注他们,如果突然冒出就会令不知内情的公众感到震惊,例如近日上了热搜的燕山大学李子丰。

搞科学研究都会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章,民科不发学术文章,但他们发帖子,而且是非常长的帖子。

搞科学研究都遵循科学研究的规范,提出观点、同行评议、回应质疑,而民科没有规范,其主要交流方式是向真正的科学家叫板。

当年,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引发了民间研究科学的热潮,直接后果就是中科院数学所每年都会接到很多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信件,信件多到了用麻袋装,这个数学问题实在太热了,以致于有了一个专属名词“哥猜”。

起初研究员们很认真地翻看信件,发现大多数证明者根本就不知道哥德巴赫猜想说的是什么,使用的证明方法也非常幼稚,明显只有初中数学水平,证明过程逻辑混乱,最常见的错误就是循环论证。

研究员写了回信,指出极明显的错误,收到信后人家居然到北京来对质了,研究员当面给他指出循环论证的错误,民科激愤地反驳,因为他真心理解不了为什么不能循环论证[哈哈]

您可以脑补下这个场景,把自己换位成那个研究员,就会体会到那个研究员的内心是崩溃的[允悲]

最后研究员认输,称自己水平低下理解不了民科的高深证明,因为不认栽就脱不了身。

有的民科找了不止一个研究员,无一例处都是研究员们败下阵来,曾有民科在论坛上称自己横趟中科院数学所,网友称他吹牛,我说他没吹牛,是真的横趟了。

研究员们逐渐就不理会民科来信了,但人家会找上门来,骂你官办机构打压民间科学,这怎么办呢?中科院数学所想了一个招,只要来信中的“歌猜”证明有两名数学教授签字认可,他们就会审阅,没有就不看。

这就把包袱成功地甩给了全国的数学教授,我有个数学教授朋友就诉过苦,说接待民科荒废一下午,还必须克制情绪注意语气,不能贬低刺激对方,最后搞得自己脑仁疼。

再有民科来访,教授就推脱不便,让自己的博士生接待,博士生也很鸡贼,约在11点半,想以午饭为由半小时内就打发了。民科好不容易逮到个人,哪会轻易放手,到饭点也赖着不走,最后博士生只好请他一起吃午饭。

一来两去把教授搞烦了,传达室来电称有访客,听到是来找过的民科就避而不见。不见有不见的对策,民科就在学校大门外盘腿一坐,支起事先准备好的横幅,什么重大科学发现被埋没云云。

学校管理人员对此有点无奈,可以不理会但不能完全不关注,万一出事了学校也会有干系,到饭点了会派保安悄悄给他送盒饭。

参加学术年是要被邀请的,不是谁想来就能来,民科听到消息后楞要参加甚至要发言,这就给组织者出了难题,如果生硬拒绝就会落人口实,有时不得不安排民科也做个交流。

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没有,民科的特征很明显,三两句后学者们就心知肚明了,于是进入了看手机休息时间,他讲完后大家会礼貌鼓掌,但没有一个人发问交流,然后尽快进入下一项,这是我的亲身经历。

您一定会问,难道就没有教授当面训斥民科一窍不通吗?据我所知还真没有,不是因为教授脾气好修养高,其实教授对话时也常常会夹枪带棒含沙射影,但这通常发生在势均力敌的学术对手之间,因为胜败关系着自己的学术地位,嘴头子可不能疲软。

在低年级的学生面前,教授基本都是慈眉善目的,因为学生完全没有威胁啊。常见低年级学生感慨,说教授善良宽容而助教面目可憎,我内心说“那是因为你的翅膀还软啊,但你做了副教授再看教授,教授的面目就绝然不一样了。”

民科没有一点学术地位,比毫无学术威胁力的学生还不如,更关键的是他们不像学生那样能意识到并承认自己的错误,教授学者们当然没必要跟他们撕破脸。

好比是拳手遇到同量级挑战者会很重视,但遇到小孩子挑战,拳手乐于表演倒地失败,观众当然不会因此而怀疑拳手的实力,而是会喜欢他的情商。

教授对民科也是如此,劈头盖脸地臭骂对方智商低下脑子进水,虽然很多人内心认同,但一定会批判这种羞辱人的做法。

前面说过民科要在学术会议上发言,但高档次会议的组织者会尽力避免,多年前我院刘尚合院士举办全国静电学术年会,有个民科不邀而至并要求做会议发言。

上过中学物理课的都知道,丝绸与玻璃棒摩擦产生正电荷,毛皮与橡胶棒摩擦产生负电荷,这个民科搞了个交叉实验,丝绸与橡胶棒摩擦,毛皮与玻璃棒摩擦,在家里用几十块钱的电流表测试,发现两者都产生了负电荷,然后再一顿推演,结论是他推翻了静电理论。

他执意要大会发言,刘院士很无奈,亲自请他在实验室里做实验,这位民科拿着两套棒子开始擦,擦得满头大汗也没出现他想要的结果。

院士给他解释,这是个电磁屏蔽实验室,而你家不具备电磁屏蔽能力,你用电流表观察到的结果是外面静电场感应所致,而这间屏蔽室里没有感应,所以你想要的结果出不来。

院士亲自带他做实验并讲解其错误所在,如果您认为民科会承认自己错了,那说明您根本就不懂民科。

民科是永不认错的,那位静电民科当时懵了,没能在大会上发言,但回家后就故态重萌。

民科的研究领域集中在数学物理,从不涉足工科领域,毕竟工科是要以实践来验证的,但根据你自称的电路理论连个手电筒都做不出来,自然就没有说服力。而数学物理不同,可以扯上一大堆似是而非的公式,内行人不屑看外行人会发蒙。

相对论与“歌猜”一样,是民科很热衷研究的科学问题,甚至有一个反相协会,聚集了大量反相对论的人,他们相互鼓励相互支持,共同面对同一个敌人--爱因斯坦。多年前我了解过这个团体,甚至研究过他们的帖子,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问题:虽然他们都反相对论,但反法各有不同,他们之间的观点是不兼容的。

我给这个团体出了个主意,说我有直通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的渠道,可以把反相的文章呈给物理专业院士看,但是反相文章太多了,而真理只有一个,你们应该搞一个内部PK,把错误反相文章PK掉,选出一个大家公认正确的反相文章来。

这个把各种毒虫放一个罐子里自相残杀的毒计被他们一眼识破了,他们虽然偏执但并不真傻,内心也知道自己是咋会事,他们享受的就是这种玩法,而我这个主意会破坏这种玩法,这是他们绝对不能接受的馊主意。

我父80岁了,在家里闲的无聊,前两年最大的乐趣就是早上在豆腐脑摊跟一帮老头会合,边吃早点边点评世界大事,掺杂着很多想象、杜撰和信口开河,有必要厉声喝止他们吗?当然不必,老头们相互抬轿子一起获得心灵慰籍,这是件挺好的事啊,说的对错有何关系?

但是,如果你认为这帮整天说大话说狠话的老头是被埋没的治国天才,那就是你没有见识了,就跟认为民科是被埋没的天才一样没见识。

科学的大门是敞开的,任何人都可以在遵循科学研究规范的前提下研究科学,通过发表论文的方式得到认可,而民科们有意不走这条路,人家享受的就是发帖子搞辩论并以受害者形象示众的玩法。

中国有2000万精神病,每当您无法理解一些人的行为时,想想2000万,就释然了。

【黑龙江选手回顾:#黄河石林百公里越野赛到底发生了什么#】在甘肃白银市景泰县石林景区举行的第四届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遭遇极端天气,23日8时,共搜救接回参赛人员151人,其中8人轻伤在医院接受救治,21名参赛人员找到时已失去生命体征。

我省的一名参赛选手,也是资深的山地越野的大神——“流落南方”23日零晨发布了一篇语气沉痛的文章,回顾了自己参赛的经过,和在比赛中失温退赛死里逃生的历程。这篇文章在他自己的公众号上发布后,立即就冲上了10万加,是目前为止,“甘马”参赛选手回顾参赛经历最为详细的一篇文章。

24日,记者通过公众号,与“流落南方”进行了联系。

这是一篇作为参赛选手的亲历

“流落南方”说:“事发后就有朋友向我约稿,下撤回来后我也一直在犹豫要不要写点什么,想来想去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因为还有那么多选手在山上,未知安危……”

“但在哈尔滨的一个跑步群,知道我去了黄河石林参加比赛,有朋友看到转发的失温选手视频,问我什么情况,我说了一些。那个群里大多数不熟,聊天记录被转发出去,很快在几个我在的跑步群都看到了。家乡的亲友都很关注,这让我不再犹豫了,与其被转载碎片信息,不如着手记录一下。”

“流落南方”说,这篇文章,是参赛者的亲历,无图无视频,只有文字记录。

对于事发经过各种图片视频已经被转的满天飞了,出于对图片中当事人的尊重,以及他们后续是否平安无恙完全不了解,他不打算发这些东西。

他只想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通过文字如实表达出来,“这是一篇作为参赛选手的亲历。”

“甘马”越野赛的简单与不简单

黄河石林百公里越野赛,比赛地在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黄河石林风景区,大致可以理解为是景区为了宣传自身而操办的一个赛事,主办单位是中共白银市委、白银市人民政府,承办单位是白银市体育局、中共景泰县委、景泰县人民政府,执行单位是黄河石林大景区管理委员会、甘肃晟景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这个比赛已办四届。前面几届,赛事组织工作一般般,但完赛即发1600元补助,让选手们仍趋之若鹜。毕竟,除掉1000元报名费,完赛可净赚600元,一般地域的选手参赛费用基本就覆盖掉了。

黄河石林百公里越野赛的赛道,有人说是国内最简单的百公里越野赛,这话大概基于两点,一是整体爬升不大,约3000米以内的累计爬升,和其他百公里越野赛相比确实较低;二是赛道难度低,属于基本都能跑起来的高速赛道。

但我看来,它又不算简单的百公里,也是基于两点,一是赛道海拔不低,整体在2000海拔上下,对于平原生活的选手,这算高海拔了且出了景区之后赛道绝大部分都处于无人区;二是门槛,关门时间20小时,这基本上意味着,热衷于网红赛事的跑渣小白们是没办法报名的,这部分人20小时完赛可能性不大。

今年的比赛,赛事公司没有变,但21日晚技术会,发现讲解赛道的赛事总监换人了,一些组委会工作人员也是新面孔。技术会上,我就跟身边朋友说了句,感觉这批人还是蛮靠谱的。

如上所述,该赛事当地介入很深,当然,这和比赛组织工作好不好关系不大,并不是官方参与度高,赛事就一定是好赛事,这个,有过比赛经验的朋友都了解。

黄河石林这个比赛,即便赛事组织达不到一百分的标准,几届搞下来,也算是一个成熟赛事了,赛道几年没变过,工作人员、志愿者等相关人员都了然于胸,且往年的比赛没有出现过一单哪怕是极小极小的问题,有也只是未完赛选手因为前半段关门时间设置的比较苛刻而引起的吐槽,认为组委会是故意如此,把一部分选手关门,以达到节省费用的目的。毕竟关掉10个人就少支出一万六。

然而今年,肉眼可见一些细节,比如赛道布标,感觉黄河石林这个比赛槽点变少了,组织工作更细腻了。但偏偏就是今年的比赛出了问题,而且是大问题。

遗憾的冲锋衣要是能晚点被转运

5月22日比赛日,早上,风和日丽,阳光甚好,坐摆渡车去起点之前甚至还有一丝暖意。

下摆渡车那一刻,天色转阴,随即起风,风力有四五级的样子。体感温度瞬间降低,参加百公里越野赛,开枪前我跑了两公里来热身,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儿,更麻烦的是,跑完这两公里,身上也没有热起来。

五月底,白银已经入夏,基于前几届的经验,冲锋衣并没有被列入强制装备,而是做为建议装备写进了赛事手册。关于这一点,没有人提出异议,我的冲锋衣装进了转运包,存放到赛道62公里处的CP6换装点,正常情况天黑前能赶到这里。

还有一点是,组委会收集转运包的时间是在赛前一晚,如果是比赛当天早上,可能很多人就会把冲锋衣穿在身上了。

这个比赛因为前十名的高奖金,即便拿不到名次奖金,也还有1600元补助兜底,所以每年高手参赛的比重都不低。比赛开始,大神们很多都穿着短袖短裤,等待起跑的时候都哆哆嗦嗦的,枪一响,都箭一般冲了出去。

刚起程大批选手的帽子被刮飞

开跑就是几公里的盘山路陡下坡,大家都是想借助下坡迅速让身体热起来,起码我是这么想的。

问题是,9点整比赛开始,风力有增无减,这个长下坡,不知道有多少人帽子直接被吹飞,又停下来返回捡帽子。

起点到CP1,这段基本在景区内跑,在石林的夹缝中跑,高大的石林挡住了风。过了CP1之后,就是一马平川的戈壁,但到CP2之前大部分赛道是顺风,也还好。

我到CP2之前,就开始下雨了,从零星的雨点,到比零星更密一些的雨点。这时候大概是10点半前后。

过了CP2之后,才是真正的麻烦来临。

从CP2到CP3,8公里距离爬升1000米

首先是逆风,风力已经加大到七八级,雨更密了,风裹挟着雨点打到脸的,像密集的子弹打过来一样,真疼。眼镜被雨水糊住,眼睛在强风密雨下也睁不开,只能眯着缝儿,视线受到严重影响。

原本黄河石林的赛道,最难的部分就在这一段,从CP2到CP3,8公里距离,爬升1000米,且只有爬升没有下降。山是石头与砂土混合的路况,很多段都非常陡。

在以往的比赛中,这一段都无比艰难,选手们需要手脚并用往上爬,这里是摩托车都上不去的,所以CP3不提供任何补给,这意味着,即便到达山顶,也没有可补充的食物、饮水,热水更是妄想,暴露的山体,更无处可休息,且无法在此处退赛。还要坚持到CP4。

但522这一天,问题N倍放大,越往上爬,风越大、雨越大、温度越低,体感温度更低。

我在往上爬的时候,看到第一个从上面往下走的选手,说上面太冷了,受不了,退赛。第一时间我在想什么:就这样放弃一千六了吗?后来每念及,我都想抽自己。

继续往上爬,陆续又有几名选手下来。包括很大神的选手。

失温的感觉,十指被冻僵像是冬天

而我的情况,越来越不好。全身都已经湿透,包括鞋子袜子全部都湿了,风吹的站不住,非常担心被吹倒,冷的愈发受不了,找了一个相对避风的地方掏出保温毯,裹在身上,瞬间就被风吹散开,什么用都没有。还有选手的保温毯,直接被大风给撕碎了。

我戴一副无指手套,用登山杖,手冻的受不了,就把登山杖夹在腋下,慢慢往山上走。

很快,发现十根手指都没有感觉了,这是在除东北的冬天外从未发生过的情况。把手指放嘴里含着,感觉含了很久,但手指仍然无感觉,同时觉得舌头也冰凉了。

这个瞬间,我果断决定退赛,下山。

对抗失温症状,一步步挪也要下山

既然下山,就肯定想尽快下去,尽快回到暖和的地方,但,不可能。

上山容易下山难,这种很陡的地形尤甚。岩石是湿滑的,视线是模糊的,而身体,也开始不由自主地发抖,抖得没办法停下来那种。

一小步一小步地往下挪,而我觉得已经有迷迷糊糊的感觉了,越抖,这种迷糊的感觉越强,我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坚持到山下,即便要倒,也要倒在山下。

我想我是幸运的,在最后时刻及时做了决定。做决定那一刻,应该是在失温的边缘徘徊,处在临界点上,毫厘之间,下山的时候,已经出现了失温的症状。

这样讲,如果我没及时下撤,接下来可能就是在我毫无提防的情况下,忽然倒下。

失温,太可怕了。何况是这一天极端天气之下在最难的赛道路段选手们大面积失温。

成功抵达避难的小木屋

我撤到山腰,蓝天救援队的人员指引到一个小木屋,屋内已经有十位左右先撤下来的选手了。在小木屋等待救援的一个多小时时间,小木屋里选手的人数已经达到接近五十人。

我下山的时候,还没有见到躺在山上没有知觉的人,我下山的时候还有大部队选手们在上山。后面撤回到小木屋的选手们带回来的消息,都是一路上看到倒下来若干位选手,躺在路边一动不动的、已经口吐白沫的(各跑步群群已经都有视频),一位选手说,有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年选手,“已经不行了”,求蓝天救援队队员尽快上去施救,最终我们在小木屋里等到了这位老人,好消息是,他被扶进来时,嘴唇红润,应无大事。而面对选手们说的山上其他选手的情况,这个点位仅有的几名蓝天救援队队员也无能为力,一直在用对讲机和组委会联系。

这个路段,比赛难,救援更难。

撤下来的选手们说,看到路边躺着的人,有心无力,没办法帮助他们,自己都保不住自己。说这话时,他们眼圈都是红的。而我,联想到自己下山时那个情况,感同身受。

一个多小时后,山下上来一位救援人员,对小木屋里的下撤选手们说,车开不到这个位置,能动的,返回到CP2坐车回终点,不能动的,得继续等救援上来。

我和已经缓过来的一批人一起下山,回到CP2,20人坐进一辆中巴,我们这些,成为了山上第一批安全撤回到终点的选手。回到位于景区内的比赛终点,大概是不到16时。

回家才是完赛的终点

返程的路上,有些人在一边刷比赛群一边流眼泪。

回到酒店后,我就不停地在刷选手们的位置,刷比赛群内的消息,到此刻,已经午夜。

下午的时候,大家都惦念着,要在天黑前把选手们都救下来啊,而现在,已经午夜。一批一批的消防、武警,从下午开始就陆续上山,救援力量一直在增加。

道听途说的、无法证实的、未经确认的信息很多,本文不谈。罗列一些了解到的事实部分——

有多位选手摔伤流血,伤情各异。

有多位选手滞留山上,他们情况各异。有失温的,有失温导致了更严重情况的,有几个人找到了一隅稍避风的地方抱团取暖等救援的,有个别一两个人具备超能力一直在赛道上前进到夜色降临后的。

国内多位越野顶级选手基本全部退赛,GPS位置数小时未移动过,且部分人电话无信号,无法取得联系。

还有一个事实是,我很亲近的一位朋友,女生,在快到山顶的地方失温。她告诉我,她失温了,坐下来,后来是被另外一位女选手叫醒的,之后她发现她的腿摔破了流血,但她完全不记得腿是怎么摔破的。说明她在那段时间失去意识了,我告诉她:你要好好感谢叫醒你的小姐姐,你今天可能差点人就没了……

在傍晚组委会终止比赛前,基本全部的选手均无法继续进行比赛,绝大部分选手退赛这一幕,在国内众多以艰难著称的越野赛中,这是首次。

“流落南方”认为,后续的救援,是对组委会的考验。事实上,这是对白银市甚至更高层面的一场应急大考。

“流落南方”说:“以后参加类似的高海拔地区的比赛,一是带足救命的装备,二是在平时就要能做到正确认知自己的身体状况,三是面对比赛中的突发情况,及时果断做决定。”

经过这次的事故之后,“流落南方”说:“现在终于知道,回到家才算抵达终点,安全永远第一。不是安全完赛,而是安全,安全。”

记者:王萌

【死里逃生!跑友讲诉甘肃白银马拉松越野赛惊魂历程】#甘肃一山地马拉松20名选手遇难#
5月22日上午9时,由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举办的2021(第四届)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暨乡村振兴健康跑在黄河石林景区举行。共有近万人参加比赛和健康跑,其中172名参赛人员参加百公里越野赛。

当天13时左右,百公里越野赛高海拔赛段20公里至31公里处,受突变极端天气影响,局地出现冰雹、冻雨、大风灾害性天气,气温骤降,参赛人员出现身体不适、失温等情况,部分参赛人员失联,比赛停止,当地立即组织多方力量搜救失联人员。

今天(23日),救援指挥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事故搜救最新情况。

截至今天早上8时,共搜救接回参赛人员151人,其中8人轻伤在医院接受救治,20名参赛人员找到时已失去生命体征,另有一人正在搜救确认中。

记者联系上一位参赛亲历,来自黑龙江的跑友“流落南方”,作为曾经的一名媒体调查记者,他与多位朋友一起参加该赛事,在遇到恶劣天气时,他虽极力坚持,但最终感觉不对,及时下撤,幸免于难,但不幸的是,他有另外几位朋友遇难或失联。流落南方写下一篇文章,仔细讲诉了自己的亲身经历。

极端天气没有预报

黄河石林百公里越野赛,比赛地在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黄河石林风景区,大致可以理解为是景区为了宣传自身而操办的一个赛事,主办单位是中共白银市委、白银市人民政府,承办单位是白银市体育局、中共景泰县委、景泰县人民政府,执行单位是黄河石林大景区管理委员会、甘肃晟景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这个比赛已办四届。前面几届,赛事组织工作一般般,但完赛即发1600元补助,让选手们仍旧趋之若鹜。毕竟,除掉1000元报名费,完赛可净赚600元,一般地域的选手参赛费用基本就覆盖掉了。

黄河石林百公里越野赛的赛道,有人说是国内最简单的百公里越野赛,这话大概基于两点,一是整体爬升不大,约3000米以内的累计爬升,和其他百公里越野赛相比确实较低;二是赛道难度低,属于基本都能跑起来的高速赛道。

但我看来,它又不算简单的百公里,也是基于两点,一是赛道海拔不低,整体在2000海拔上下,对于平原生活的选手,这算高海拔了且出了景区之后赛道绝大部分都处于无人区;二是门槛,关门时间20小时,这基本上意味着,热衷于网红赛事的跑渣小白们是没办法报名的,这部分人20小时完赛可能性不大。

今年的比赛,赛事公司没有变,但21日晚技术会,发现讲解赛道的赛事总监换人了,一些组委会工作人员也是新面孔。技术会上,我就跟身边朋友说了句,感觉这批人还是蛮靠谱的。

如上所述,该赛事当地介入很深,当然,这和比赛组织工作好不好关系不大,并不是官方参与度高,赛事就一定是好赛事,这个,有过比赛经验的朋友都了解。

黄河石林这个比赛,即便赛事组织达不到一百分的标准,几届搞下来,也算是一个成熟赛事了,赛道几年没变过,工作人员、志愿者等相关人员都了然于胸,且往年的比赛没有出现过一单哪怕是极小极小的问题,有也只是未完赛选手因为前半段关门时间设置的比较苛刻而引起的吐槽,认为组委会是故意如此,把一部分选手关门,以达到节省费用的目的。毕竟关掉10个人就少支出一万六。

然而今年,肉眼可见一些细节,比如赛道布标,感觉黄河石林这个比赛槽点变少了,组织工作更细腻了。但偏偏就是今年的比赛出了问题,而且是大问题。

问题出在天气上,极端天气。

甚至521这天的天气预报,都没有预报出来第二天的这种极端天气。

十指失去知觉后及时下撤

522比赛日,早上,风和日丽,阳光甚好,坐摆渡车去起点之前甚至还有一丝暖意。

下摆渡车那一刻,天色转阴,随即起风,风力有四五级的样子。体感温度瞬间降低,参加百公里越野赛,开枪前我跑了两公里来热身,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儿,更麻烦的是,跑完这两公里,身上也没有热起来。

五月底,白银已经入夏,基于前几届的经验,冲锋衣并没有被列入强制装备,而是做为建议装备写进了赛事手册。关于这一点,没有人提出异议,我的冲锋衣装进了转运包,存放到赛道62公里处的CP6换装点,正常情况天黑前能赶到这里。

哦,还有一点是,组委会收集转运包的时间是在赛前一晚,如果是比赛当天早上,可能很多人就会把冲锋衣穿在身上了。

这个比赛因为前十名的高奖金,即便拿不到名次奖金,也还有1600元补助兜底,所以每年高手参赛的比重都不低。比赛开始,大神们很多都穿着短袖短裤,等待起跑的时候都哆哆嗦嗦的,枪一响,都箭一般冲了出去。

开跑就是几公里的盘山路陡下坡,大家都是想借助下坡迅速让身体热起来,起码我是这么想的。

问题是,9点整比赛开始,风力有增无减,这个长下坡,不知道有多少人帽子直接被吹飞,又停下来返回捡帽子。

起点到CP1,这段基本在景区内跑,在石林的夹缝中跑,高大的石林挡住了风。过了CP1之后,就是一马平川的戈壁,但到CP2之前大部分赛道是顺风,也还好。

我到CP2之前,就开始下雨了,从零星的雨点,到比零星更密一些的雨点。这时候大概是10点半前后。

过了CP2之后,才是真正的麻烦来临。

首先是逆风,风力已经加大到七八级,雨更密了,风裹挟着雨点打到脸的,像密集的子弹打过来一样,真疼。眼镜被雨水糊住,眼睛在强风密雨下也睁不开,只能眯着缝儿,视线受到严重影响。

原本黄河石林的赛道,最难的部分就在这一段,从CP2到CP3,8公里距离,爬升1000米,且只有爬升没有下降。山是石头与砂土混合的路况,很多段都非常陡。

在以往的比赛中,这一段都无比艰难,选手们需要手脚并用往上爬,这里是摩托车都上不去的,所以CP3不提供任何补给,这意味着,即便到达山顶,也没有可补充的食物、饮水,热水更是妄想,暴露的山体,更无处可休息,且无法在此处退赛。还要坚持到CP4。

但522这一天,问题N倍放大,越往上爬,风越大、雨越大、温度越低,体感温度更低。

我在往上爬的时候,看到第一个从上面往下走的选手,说上面太冷了,受不了,退赛。第一时间我在想什么:就这样放弃一千六了吗?后来每念及,我都想抽自己。

继续往上爬,陆续又有几名选手下来。包括很大神的选手。

而我的情况,越来越不好。全身都已经湿透,包括鞋子袜子全部都湿了,风吹的站不住,非常担心被吹倒,冷的愈发受不了,找了一个相对避风的地方掏出保温毯,裹在身上,瞬间就被风吹散开,什么用都没有。还有选手的保温毯,直接被大风给撕碎了。

我戴一副无指手套,用登山杖,手冻的受不了,就把登山杖夹在腋下,慢慢往山上走。

很快,发现十根手指都没有感觉了,这是在除东北的冬天外从未发生过的情况。把手指放嘴里含着,感觉含了很久,但手指仍然无感觉,同时觉得舌头也冰凉了。

这个瞬间,我果断决定退赛,下山。

既然下山,就肯定想尽快下去,尽快回到暖和的地方,但,不可能。

上山容易下山难,这种很陡的地形尤甚。岩石是湿滑的,视线是模糊的,而身体,也开始不由自主地发抖,抖得没办法停下来那种。

一小步一小步地往下挪,而我觉得已经有迷迷糊糊的感觉了,越抖,这种迷糊的感觉越强,我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坚持到山下,即便要倒,也要倒在山下。

我想我是幸运的,在最后时刻及时做了决定。做决定那一刻,应该是在失温的边缘徘徊,处在临界点上,毫厘之间,下山的时候,已经出现了失温的症状。

这样讲,如果我没及时下撤,接下来可能就是在我毫无提防的情况下,忽然倒下。

失温,太可怕了。何苦是这一天极端天气之下在最难的赛道路段选手们大面积失温。

朋友失联 一边刷消息一边流泪

我撤到山腰,蓝天救援队的人员指引到一个小木屋,屋内已经有十位左右先撤下来的选手了。在小木屋等待救援的一个多小时时间,小木屋里选手的人数已经达到接近五十人。

我下山的时候,还没有见到躺在山上没有知觉的人,我下山的时候还有大部队选手们在上山。后面撤回到小木屋的选手们带回来的消息,都是一路上看到倒下来若干位选手,躺在路边一动不动的、已经口吐白沫的(各跑步群群已经都有视频),一位选手说,有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年选手,“已经不行了”,求蓝天救援队队员尽快上去施救,最终我们在小木屋里等到了这位老人,好消息是,他被扶进来时,嘴唇红润,应无大事。而面对选手们说的山上其他选手的情况,这个点位仅有的几名蓝天救援队队员也无能为力,一直在用对讲机和组委会联系。

这个路段,比赛难,救援更难。

撤下来的选手们说,看到路边躺着的人,有心无力,没办法帮助他们,自己都保不住自己。说这话时,他们眼圈都是红的。而我,联想到自己下山时那个情况,感同身受。

一个多小时后,山下上来一位救援人员,对小木屋里的下撤选手们说,车开不到这个位置,能动的,返回到CP2坐车回终点,不能动的,得继续等救援上来。

我和已经缓过来的一批人一起下山,回到CP2,20人坐进一辆中巴,我们这些,成为了山上第一批安全撤回到终点的选手。回到位于景区内的比赛终点,大概是不到16时。

返程的路上,有些人在一边刷比赛群一边流眼泪。

回到酒店后,我就不停地在刷选手们的位置,刷比赛群内的消息,到此刻,已经午夜。

下午的时候,大家都惦念着,要在天黑前把选手们都救下来啊,而现在,已经午夜。一批一批的消防、武警,从下午开始就陆续上山,救援力量一直在增加。

道听途说的、无法证实的、未经确认的信息很多,本文不谈。罗列一些了解到的事实部分——

有多位选手摔伤流血,伤情各异。

有多位选手滞留山上,他们情况各异。有失温的,有失温导致了更严重情况的,有几个人找到了一隅稍避风的地方抱团取暖等救援的,有个别一两个人具备超能力一直在赛道上前进到夜色降临后的。

国内多位越野顶级选手基本全部退赛,GPS位置数小时未移动过,且部分人电话无信号,无法取得联系。

还有一个事实是,我很亲近的一位朋友,女生,在快到山顶的地方失温。她告诉我,她失温了,坐下来,后来是被另外一位女选手叫醒的,之后她发现她的腿摔破了流血,但她完全不记得腿是怎么摔破的。说明她在那段时间失去意识了,我告诉她:你要好好感谢叫醒你的小姐姐,你今天可能差点人就没了……

在文章最后,“流落南方”表示,以后参加类似的高海拔地区的比赛,一是带足救命的装备,二是在平时就要能做到正确认知自己的身体状况,三是面对比赛中的突发情况,及时果断做决定。

(来源:封面新闻)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少年成名的赵文卓,当时根本来不及想成功,是什么东西就已经被推上了成功的道路,他在北京拍摄《方世玉》的时候,遇上了来探班的徐克和元彬,这两个人一看到赵文卓就两眼放
  • #县城幸福感赶超大城市#回家快一个月了,真心感受:小县城的幸福度,的确不错物价:蔬菜有一元一斤的;水果也有三五块一斤的;早餐面馆里,有8元一碗的面;一家人下馆子
  • 本次调查对象来自本地67所大型院校的41,000多名国际学生,受访者主要回答了为什么会选择留学加拿大等问题,以及分享了留学经历和毕业后的移民计划。在本次调查中,
  • 请各位市民朋友依法履行防疫义务,积极参加本次核酸检测,按照所在街道、社区工作人员的通知指引,有序到达指定地点开展检测。请各位市民朋友依法履行防疫义务,积极参加本
  • #华为nova10# #易烊千玺九号品牌全球代言人# 欢迎鸟鸟们加入[打call][打call][打call][打call] 我紧逼过自己,急切地给
  • 7月17日藏品预览丨兄弟萌,周末就让自己放松一下叭~ 保存一览表随时翻阅~~今日冲浪路线:  下午一点卡特的唐宋追忆系列,《水调歌头》是苏轼在中秋望月的怀人之作
  • 我想这就是何谓“男性凝视”吧,女性是被看的第二性,男性则通过各种媒介和渠道享受窥视愉悦,成为观看和凝视的第一性。虽然“女性凝视”可以解释这一现象,但是应该明晰的
  • ⏰ ,张征医生将在直播间与大家相见,从专业医学角度跟所有父母讲解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Hi,我是柳岩,口腔正畸科主治医师,从业10余年,隐适美认证医生,第四
  • 就选了一本季老先生的一生总结的散文书籍来看,参考下看能不能让自己有点对的未来的日子感悟!最近比较迷茫,有时候浑浑噩噩的过日子,也没有了以往睡前的吾日三省了了!
  • 法院认为,从常理上来讲,员工在工作期间正常上卫生间的行为,无需提前请示,不属于“未经请示擅自离开工作岗位的”因私离岗行为。法院认为,待岗亦是一种应有的工作状态,
  • 敬永远鲜活的夏天 五月[微风]【劳动节】和好姐妹的聚会好像一场有声电影我们好像一点都没变不需要什么超有意思的娱乐活动也能把无聊的下午度过的有滋有味就像那些年我们
  • 我一直觉得刺猬就好像很多抑郁(大部分的心理问题的统称)的人,外表看起来浑身都是刺,这些都只是自我保护,吓唬人用的,熟悉了之后,那些刺啊,全都会收起来的。‮管不‬
  • 1⃣️半个月之前磕破腿上的结痂今天终于掉了,赶紧动起来跟着刘耕宏跳了一会儿操,忽然想到这音乐要是换成最炫民族风我跟广场舞大妈真的没有什么区别[苦涩]1⃣️乐子从
  • 多次情绪崩溃痛哭不止,已不能独立行走近日,一位爱跳舞的女网红受到了大家的关注,这一次受到大家的关注不是因为她的舞蹈,而是因为年仅27岁的她就患上了胃癌,并且是晚
  • 米兰准备提供€ 32M,如果布鲁日不接受,米兰将结束谈判并寻求像齐耶赫这样的其他目标。#AC米兰[超话]# 迪马:米兰今天将与布鲁日俱乐部会面,以了解是否有可能
  • 2019.5.10#看展##文话童心&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达芬奇不可能的相遇周老师带展一定要跟,否则我就刷不成周老师大满贯了~这个展一共17幅画,全世界
  • 公牛与魔术的比赛,公牛6人得分上双,在进攻端有出色的发挥但在防守端无人能抗的住武切维奇的进攻,全场武切维奇砍下43分19篮板,而与他对位的加福德4分4篮板,后来
  • #12英寸MacBook有望回归#据马克・古曼(Mark Gurman) 爆料,苹果考虑在 2024 年之前推出全新的 12 英寸 MacBook ,意味着 1
  • (怎么敢比的呀[怒])我爱的女主人设又添一位[哇]她与生俱来的善良,独立人格的魅力,野玫瑰是灵魂的象征,她是王尔德《玫瑰与夜莺》里那被弃地玫瑰也是那绝唱地夜莺。
  • 原谅官博只有一周年的合影!即日起,南京晨报与光大银行南京分行信用卡部、神州专车共同开启“感恩母亲”系列活动,其中包括“晒晒你和妈妈的亲子脸”、“南京晨报小记者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