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粮”策】复兴小站稻,万亩良田“丰”景让村镇蝶变】 津南区小站镇会馆村,马厂减河南岸的一个小村庄。
  站在村庄小站稻核心种植区观景台上远眺,南侧是一望无际的稻田,新插的秧苗长势正旺,有农人在稻田里劳作,无人机正在进行植保作业。雅致的木栈道伸向稻田深处,不时有游客撑着伞漫步赏景。近处,两方荷花池里,荷叶正铺满水面,为盛夏的绽放积蓄力量。
  会馆村本是一个拆迁村,支部书记郑加林带着两委班子和全村人,守护着村庄的土地,在市区镇的支持下,通过几年的努力,在撂荒地上复兴了小站稻。他们的稻米,品质上乘,供不应求,带动着当地小站稻种植蓬勃开展。“米袋子”鼓了,村庄变美了,一粒小小的稻米,正让这个津南小村实现华丽蝶变。
  复兴水稻 立下“军令状”
  马厂减河,自东向西穿过津南区小站镇。这条开凿于19世纪70年代的人工河,连通了南运河和海河。减河开通,兴利除弊,有了水源,屯兵和民众开垦出万顷稻田,小站稻逐步流传天下。马厂减河两岸的村庄人烟,也日渐稠密。
  会馆村,村名就来源于晚清时期屯田的驻军,当时这里正是驻军开会的地方。为纪念领导开凿马厂减河的将领周盛传兄弟,在会馆村还建了周公祠。
  会馆村的人都记得,他们小时候,马厂减河的水非常好,村民从河里挑水回家,用矾沉淀一下,就用来饮用和做饭。对会馆村来说,马厂减河就是地地道道的母亲河。
  村庄田地地势洼,马厂减河的闸门提起,水就自己流进稻田。丰富的泥沙和钙磷钾、有机质,和河水一同作用,常年累月,会馆村的耕地异常肥沃,种出的稻米香气四溢。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从1980年左右开始,马厂减河的水变少了,污染也日益严重,水质变差了,无法再用来种稻。如此,水稻就慢慢消失了,这一别就是三十多年。今年57岁的村支书郑加林正好赶上了那个种稻时代的“尾巴”。“我十几岁时,跟着母亲到地里插秧,那时候就是跟着玩……”他说。
  世易时移。2014年,会馆村开始拆迁,村民都搬到了镇上,住进了舒适宽敞的楼房,土地也全部流转给了当地政府。
  郑加林召集两委班子开会,把闲置耕地利用起来。有人建议种些高粱玉米等管理简单的作物,而郑加林提议,要种就种水稻,复兴小站稻,把老祖宗留下的财富和手艺传承下去。
  有村干部当场提出异议,“水稻这么多年不种了,用水也没法保证,能行吗?”郑加林给大家做工作,还召开了村民大会,种水稻的想法获得了大多数村民的支持。
  最后,老郑找到镇领导,还立下了“军令状”。“我就跟领导说,如果马厂减河的水可以,就用河水,如果不行,就用两口机井的水,抽出来存在坑塘里,用来种稻子。”郑加林回忆。
  镇领导觉得郑加林的方案可行,支持他大胆试。他们准备先试种300亩,看看效果如何,以后再扩大种植面积。
  全村上阵 一举成功
  说干就干,郑加林和大伙一起忙了起来。
  水稻已阔别家乡三十多年,村里的耕地一直种植其他作物,坑洼不平,而水稻对土地平整度要求极高,上下差10公分,插秧机就没法工作了。在筹备阶段,仅平整土地、挖沟渠和建泵站,村里就投入了160多万元。
  复种小站稻,村里的一些老人高兴了,他们是老稻农,对种水稻有一种情怀。他们来到村委会,说不给钱也要帮着干。育秧、插秧都是机械化作业,不再需要太多人工,老人们就说把日常的田间管理工作担起来。
  在全村的努力下,第一年的试验就成功了。2017年,种植的首批300亩小站稻喜获丰收,亩产1100多斤。村里把收获的稻米分给村民,大伙吃了连连点赞,都说尝到了小时候的味道。
  接下来的几年,会馆村扩大了种植面积,全村耕地除了绿化占地和其他规划用地外,能用的地全种上了,还把拆迁后宅基地复垦出七八十亩。
  给了郑加林和村民们底气的,是马厂减河水质的显著改善。市里坚决贯彻两山理念,铁腕治污,一些散乱污工厂关停了,最终受益的是老百姓。“就感觉从2017年开始,河里的水质是越来越好了!”郑加林感慨道。
  记者采访时,在会馆村,是一派忙碌和热火朝天的景象。60岁的村民程家来正在稻田里捞青苔,他从水中捞起一团团青苔,丢到田埂上。“这东西繁殖的快,不清理的话,会把秧苗闷死。”
  实际上,老人们不止情怀可敬,他们的经验和眼力也着实了得。仅仅除稗草这一项,就必须靠那些年岁更长的老人们。“这样的是稻子,这样的是稗子!”每到提稗子的季节,老人们就这样在田间指导工人。
  稗草是一种稻田里的杂草,在青苗阶段外观和水稻秧苗极其相似,一般人分不出来。如果不及时清除,就会和水稻抢营养,影响收成和稻米品质。郑加林坚持不用除草剂,而是人工拔除稗草,就是为了保证稻米的品质,他要让自家的稻米经得起检测。
  老人们还把上水(浇水)的活儿承担起来。每天凌晨2点,他们准时赶到,拉闸上水,在田间巡视,这一遍水浇下来,需要足足六个多小时。
  经验丰富的老人们发挥余热,年轻人在合作社里当起了会计和其他管理工作,如今的会馆村,正成为“大有作为”的大舞台。
  小小一粒米 可做大文章
  开荒种地,挖沟引渠,他们沿着先辈走过的路,让小站稻重现在马厂减河河畔,重现在小站稻的故乡。如今,全村小站稻种植面积有600多亩,年产稻米70余万斤。
  会馆村的稻米打出了名气,比市场上普通米价格高出一截。他们赢得了国内一些大公司的订单,每年出的米都被对方“全包圆”。刚收获就被抢购一空,甚至还没播种就拿到了市场订单,可以说,会馆村的小站稻,已经成了津南小站稻的一张名片。
  此外,由于本村土地有限,为了满足逐步扩大的市场需求,郑加林目前正酝酿“订单式生产”。把育好的秧苗交给外村的合作农户,农户负责管理,最后的稻米由会馆村收割、收购,保证稻米品质。
  小站镇党委委员杨涛告诉津云新闻记者,会馆村本来属于镇里已整合村庄中的一个,村书记和村民对村庄和土地有感情,复兴了小站稻,打造出了小站稻核心种植区,为全镇的小站稻复兴工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据最新统计,仅小站镇一个镇,目前小站稻的种植面积就达到了万亩级别。而整个津南区,种植面积更是达到了5万多亩。
  一粒稻米,一片稻田,不只充实着粮食安全的“米袋子”,也正在带着会馆村“火出圈”。在市区镇各级各部门的支持下,会馆村近年来着力打造文旅项目,让这里成了稻香文化网红打卡地。
  2019年,郑加林就在考虑,怎么让村里的一二三产业齐头并进,在保护好耕地、搞好口粮生产的同时,让村庄靓起来,美起来,把游人吸引过来。
  为了让市民近距离欣赏稻田美景,在上级资金的支持下,会馆村架设了2200米的田间栈道。开辟了两方荷花池,建设了玻璃步道和观景台,开展了水系连通、路面硬化等工作。每到盛夏,满池娇艳,游人如醉,这里成了短视频拍摄爱好者的云集之地。最多的时候,小小的村庄,一天能涌入七八千人。
  市区一家幼儿园联系到会馆村,希望带孩子到村里来一次插秧体验游,郑加林爽快同意。他安排出一块稻田,由两位稻农带领着,孩子们穿着雨鞋,疯玩了一天,个个成了泥猴,充分释放了天性。后来,还有学生家长送来了锦旗,感谢他们为孩子们创造的单纯的快乐。
  郑加林还在酝酿着一些好点子,他说,下一步他们还将在稻田周边开辟观光“小火车”,还要让游客现场品尝新蒸的米饭、体验现场碾出的稻米。
  今年的天津市农民丰收节,主会场就将设在会馆村。郑加林表示,这是会馆村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他们在全力做好准备工作。目前,五十亩地的稻田画方案已经设计完成,土地已经整理完成,届时,在观景台旁,稻田画将进一步丰富会馆村的视觉元素。
  郑加林表示,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下,他们将在原有的基础上把小站稻做大做强,把稻耕文化和乡村旅游做出亮点,“市区镇给这么大的支持,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把小站稻做起来!”
https://t.cn/A6az1baa

【【大国“粮”策】复兴小站稻,万亩良田“丰”景让村镇蝶变 】
  津南区小站镇会馆村,马厂减河南岸的一个小村庄。

  站在村庄小站稻核心种植区观景台上远眺,南侧是一望无际的稻田,新插的秧苗长势正旺,有农人在稻田里劳作,无人机正在进行植保作业。雅致的木栈道伸向稻田深处,不时有游客撑着伞漫步赏景。近处,两方荷花池里,荷叶正铺满水面,为盛夏的绽放积蓄力量。

  游人在栈道上游览

  会馆村本是一个拆迁村,支部书记郑加林带着两委班子和全村人,守护着村庄的土地,在市区镇的支持下,通过几年的努力,在撂荒地上复兴了小站稻。他们的稻米,品质上乘,供不应求,带动着当地小站稻种植蓬勃开展。“米袋子”鼓了,村庄变美了,一粒小小的稻米,正让这个津南小村实现华丽蝶变。

  复兴水稻 立下“军令状”

  马厂减河,自东向西穿过津南区小站镇。这条开凿于19世纪70年代的人工河,连通了南运河和海河。减河开通,兴利除弊,有了水源,屯兵和民众开垦出万顷稻田,小站稻逐步流传天下。马厂减河两岸的村庄人烟,也日渐稠密。

  会馆村,村名就来源于晚清时期屯田的驻军,当时这里正是驻军开会的地方。为纪念领导开凿马厂减河的将领周盛传兄弟,在会馆村还建了周公祠。

  会馆村的人都记得,他们小时候,马厂减河的水非常好,村民从河里挑水回家,用矾沉淀一下,就用来饮用和做饭。对会馆村来说,马厂减河就是地地道道的母亲河。

  村庄田地地势洼,马厂减河的闸门提起,水就自己流进稻田。丰富的泥沙和钙磷钾、有机质,和河水一同作用,常年累月,会馆村的耕地异常肥沃,种出的稻米香气四溢。

  生机勃勃的秧苗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从1980年左右开始,马厂减河的水变少了,污染也日益严重,水质变差了,无法再用来种稻。如此,水稻就慢慢消失了,这一别就是三十多年。今年57岁的村支书郑加林正好赶上了那个种稻时代的“尾巴”。“我十几岁时,跟着母亲到地里插秧,那时候就是跟着玩……”他说。

  世易时移。2014年,会馆村开始拆迁,村民都搬到了镇上,住进了舒适宽敞的楼房,土地也全部流转给了当地政府。

  郑加林召集两委班子开会,把闲置耕地利用起来。有人建议种些高粱玉米等管理简单的作物,而郑加林提议,要种就种水稻,复兴小站稻,把老祖宗留下的财富和手艺传承下去。

  有村干部当场提出异议,“水稻这么多年不种了,用水也没法保证,能行吗?”郑加林给大家做工作,还召开了村民大会,种水稻的想法获得了大多数村民的支持。

  郑加林向记者介绍会馆村

  最后,老郑找到镇领导,还立下了“军令状”。“我就跟领导说,如果马厂减河的水可以,就用河水,如果不行,就用两口机井的水,抽出来存在坑塘里,用来种稻子。”郑加林回忆。

  镇领导觉得郑加林的方案可行,支持他大胆试。他们准备先试种300亩,看看效果如何,以后再扩大种植面积。

  全村上阵 一举成功

  说干就干,郑加林和大伙一起忙了起来。

  水稻已阔别家乡三十多年,村里的耕地一直种植其他作物,坑洼不平,而水稻对土地平整度要求极高,上下差10公分,插秧机就没法工作了。在筹备阶段,仅平整土地、挖沟渠和建泵站,村里就投入了160多万元。

  复种小站稻,村里的一些老人高兴了,他们是老稻农,对种水稻有一种情怀。他们来到村委会,说不给钱也要帮着干。育秧、插秧都是机械化作业,不再需要太多人工,老人们就说把日常的田间管理工作担起来。

  村民程家来在捞青苔

  在全村的努力下,第一年的试验就成功了。2017年,种植的首批300亩小站稻喜获丰收,亩产1100多斤。村里把收获的稻米分给村民,大伙吃了连连点赞,都说尝到了小时候的味道。

  接下来的几年,会馆村扩大了种植面积,全村耕地除了绿化占地和其他规划用地外,能用的地全种上了,还把拆迁后宅基地复垦出七八十亩。

  给了郑加林和村民们底气的,是马厂减河水质的显著改善。市里坚决贯彻两山理念,铁腕治污,一些散乱污工厂关停了,最终受益的是老百姓。“就感觉从2017年开始,河里的水质是越来越好了!”郑加林感慨道。

  记者采访时,在会馆村,是一派忙碌和热火朝天的景象。60岁的村民程家来正在稻田里捞青苔,他从水中捞起一团团青苔,丢到田埂上。“这东西繁殖的快,不清理的话,会把秧苗闷死。”

  实际上,老人们不止情怀可敬,他们的经验和眼力也着实了得。仅仅除稗草这一项,就必须靠那些年岁更长的老人们。“这样的是稻子,这样的是稗子!”每到提稗子的季节,老人们就这样在田间指导工人。

  稗草是一种稻田里的杂草,在青苗阶段外观和水稻秧苗极其相似,一般人分不出来。如果不及时清除,就会和水稻抢营养,影响收成和稻米品质。郑加林坚持不用除草剂,而是人工拔除稗草,就是为了保证稻米的品质,他要让自家的稻米经得起检测。

  老人们还把上水(浇水)的活儿承担起来。每天凌晨2点,他们准时赶到,拉闸上水,在田间巡视,这一遍水浇下来,需要足足六个多小时。

  经验丰富的老人们发挥余热,年轻人在合作社里当起了会计和其他管理工作,如今的会馆村,正成为“大有作为”的大舞台。

  小小一粒米 可做大文章

  开荒种地,挖沟引渠,他们沿着先辈走过的路,让小站稻重现在马厂减河河畔,重现在小站稻的故乡。如今,全村小站稻种植面积有600多亩,年产稻米70余万斤。

  植保无人机

  会馆村的稻米打出了名气,比市场上普通米价格高出一截。他们赢得了国内一些大公司的订单,每年出的米都被对方“全包圆”。刚收获就被抢购一空,甚至还没播种就拿到了市场订单,可以说,会馆村的小站稻,已经成了津南小站稻的一张名片。

  此外,由于本村土地有限,为了满足逐步扩大的市场需求,郑加林目前正酝酿“订单式生产”。把育好的秧苗交给外村的合作农户,农户负责管理,最后的稻米由会馆村收割、收购,保证稻米品质。

  小站镇党委委员杨涛告诉津云新闻记者,会馆村本来属于镇里已整合村庄中的一个,村书记和村民对村庄和土地有感情,复兴了小站稻,打造出了小站稻核心种植区,为全镇的小站稻复兴工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据最新统计,仅小站镇一个镇,目前小站稻的种植面积就达到了万亩级别。而整个津南区,种植面积更是达到了5万多亩。

  一粒稻米,一片稻田,不只充实着粮食安全的“米袋子”,也正在带着会馆村“火出圈”。在市区镇各级各部门的支持下,会馆村近年来着力打造文旅项目,让这里成了稻香文化网红打卡地。

  2019年,郑加林就在考虑,怎么让村里的一二三产业齐头并进,在保护好耕地、搞好口粮生产的同时,让村庄靓起来,美起来,把游人吸引过来。

  荷塘和玻璃步道

  为了让市民近距离欣赏稻田美景,在上级资金的支持下,会馆村架设了2200米的田间栈道。开辟了两方荷花池,建设了玻璃步道和观景台,开展了水系连通、路面硬化等工作。每到盛夏,满池娇艳,游人如醉,这里成了短视频拍摄爱好者的云集之地。最多的时候,小小的村庄,一天能涌入七八千人。

  游人

  市区一家幼儿园联系到会馆村,希望带孩子到村里来一次插秧体验游,郑加林爽快同意。他安排出一块稻田,由两位稻农带领着,孩子们穿着雨鞋,疯玩了一天,个个成了泥猴,充分释放了天性。后来,还有学生家长送来了锦旗,感谢他们为孩子们创造的单纯的快乐。

  郑加林还在酝酿着一些好点子,他说,下一步他们还将在稻田周边开辟观光“小火车”,还要让游客现场品尝新蒸的米饭、体验现场碾出的稻米。

  今年的天津市农民丰收节,主会场就将设在会馆村。郑加林表示,这是会馆村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他们在全力做好准备工作。目前,五十亩地的稻田画方案已经设计完成,土地已经整理完成,届时,在观景台旁,稻田画将进一步丰富会馆村的视觉元素。

  稻田画设计效果图

  郑加林表示,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下,他们将在原有的基础上把小站稻做大做强,把稻耕文化和乡村旅游做出亮点,“市区镇给这么大的支持,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把小站稻做起来!”

来源:津云

祁县:私挖滥采倒卖票据、殴打举报人无视法律谁在为其充当保护伞

为切实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祁县出台了《祁县开展非法采石、非法采土采砂、运输石土砂超限超载专项整治的实施方案(试行)》,施行“两管一控”重点对经营单位、需求单位监管和道路运输管控,县政府成立了祁县“三治”工作指挥部,下设祁县“三治”工作办公室,并组建了联合执法队,设立了执法临检点,对过往涉嫌非法采石、非法采土采砂车辆进行检查,对无法证明合法来源的车辆和源头进行查处。

然而,就在政府如此管控之下,依然有不法分子无视法律法规,肆意妄为,顶风做案,私自盗采国家矿石资源,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近日,我部接到群众举报,称山西省晋中市祁县来远镇谷峪口村武玉广、王刚二人在谷峪口村破坏性开采山里的石头、山石、山皮等资源,并售卖到清徐、小店等地。



据了解,从2020年开始,武玉广、王刚在晋中祁县来远镇谷峪口村破坏性开采山里的石头、山石、山皮等资源,并售卖到清徐、小店。仅清徐的君辉车队张哲,便从两人处购买了大量石头和山皮,具体数量不明。

2021年10月份至2022年4月份,村民李垒垒个人从二人处购买了20万元左右的石头、山皮。但后来李垒垒才知道武玉广、王刚二人根本没有采矿许可证。而且,因二人采取破坏性方式开采,当地的山体被挖空,植被损毁严重,造成矿产资源严重破坏。



2021年10月,祁县自然资源局为切实保护祁县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出台了《祁县开展非法采石、非法采土采砂、运输石土砂超限超载专项整治的实施方案(试行)》。组建了由财政局、自然资源局、交通局、公安局、交警队、水利局、林业局的联合执法队,对过往涉嫌非法采石、非法采土采砂车辆进行检查,对无法证明合法来源的车辆和源头进行查处。



而此时,武玉广、王刚二人为躲避检查,投机取巧,从祁县国资中心购买了东山供水的弃渣手续,从而办理了祁县来源证明单。

按规定,东山供水的弃渣手续只可售卖到开发区。但二人为谋取暴利,不仅私自将弃渣售卖到其他地方,更将县政府发放的仅用于东山供水处弃渣销售使用的祁县土石方来源证明单票,以200元一张的价格倒卖给其他人。其他人在获得祁县土石方来源证明单票之后,不仅将东山供水处的弃渣违规变卖,更将“208标段”其他废渣冒充东山供水处弃渣出卖。武玉广、王刚通过非法出售祁县土石方来源证明单票的方式获得了巨额收入,祁县人民政府保护自然资源的目的不仅没有达到,相关措施反而成为了二人牟利的工具。



2022年6月5日,李垒垒向12345市政服务热线举报了武玉广、王刚二人私挖乱采的违法行为。因执法人员找不到被举报人的装货地点及车辆行驶路线,举报人李垒垒便同意自然资源局办公室工作人员将举报人的电话告知了执法人员,举报人李垒垒随后电话协助执法人员扣押了被举报人的车辆,而李垒垒本人自始至终未直接参与执法活动。

2022年6月6号晚上10点,李垒垒在子洪大桥附近工作,武玉广、王刚径直找到李垒垒,并质问其为何举报二人违法行为。李垒垒表示否认。武玉广、王刚二人扬言,是从祁县自然资源局获知了李垒垒的手机号,并笃定当时向政府热线举报人身份信息。随后,武玉广、王刚二人将举报人李垒垒无端殴打后,扬长而去。

之后举报人李垒垒向110报警,古县派出所受理了该案件,但直至现在也没有任何人给出明确答复。

根据《刑法》第三百四十三条规定:“违反矿产资源法的规定,未取得采矿许可证擅自采矿,擅自进入国家规划矿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和他人矿区范围采矿,或者擅自开采国家规定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违反矿产资源法的规定,采取破坏性的开采方法开采矿产资源,造成矿产资源严重破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而举报人向有关部门举报违法犯罪行为,导致个人信息被泄漏,事后被打击报复,现在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却申告无门。自然资源局工作人员随意将举报人的个人信息泄露给被举报人的行为,不仅损害了法律的尊严,更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

武玉广、王刚二人私挖滥采、无视法律、倒卖票据、殴打举报人,种种的违法行为相关部门却至始至终没有回应。是金钱利益背后撑起的保护伞,还是监察部门的纵容,我们将会继续关注。

来源:



本帐号为公司AI测试账号:本平台关注正能量,弘扬正气!有深度,有思想,有温度。关注政经新闻,关注廉洁、廉政之事,揭露腐败,讲好中国故事。除署名原创的文章外,部分文章和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平台,转载的文章本公众号都会标明来源和出处,具体来源不详的将标注来源于网络。本平台不承担由于文图转载所带来的一切连带责任,如被报道单位觉得转载文章有出入,可先联系原创平台交涉,理解万岁!因为版权归,如有涉嫌侵权请联系删除!感谢!合作为盼!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持相关证明材料与我们联系
​​​

发布于 北京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而只要主力有介入想控盘,那么在行情上一定会留下痕迹,特别是在分时走势上。而只要主力有介入想控盘,那么在行情上一定会留下痕迹,特别是在分时走势上。
  • 神牌上警的好处在于:①只要找狼能力过关,神牌给压力时可以更加激进以榨取到更多的身份信息,而面对狼人的反噬,神牌由于底牌压制,需要时警下也可以大胆拍出身份就地反打
  • 相应管控措施如下:一、封控区严格执行“区域封闭、足不出户、服务上门”停止一切聚集性活动,安排工作人员24小时巡逻值守和上门服务。(摄影:刘猛)@中国铁路 @微博
  • ’”#直击俄乌局势最新进展# 【#一群浙江人在乌波边境建起8个接待点#】在乌波边境线上,波兰浙江商会的志愿者们建起8个救援接待点,安抚逃过来的同胞。“昨天,我们
  • 今天关注《科创高地:把“三高四新”战略贯穿集团发展方方面面》。今年以来,湘江集团坚持党建引领,围绕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全力冲刺“千百十”计划
  • #拐角英伦搭配# 【59元】秋季简约暗黑青年时尚长裤韩版 【入口】: 【49元】个性假两件印花连帽青年套头长袖 【入口】: 【153元】头层牛皮小白鞋
  •        于斌介绍,在过去的一年,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始终注重作风建设,以“将心比心”的态度、“马上就办”的速度、“办就办好”的力度,把解决问题作为工作目标,一
  • 有没有感染皮肤病…因为这个善良的笨小孩永远不会说的… 王一博的那群傻猫们啊~ 面对漫天的黑通稿,她们都知道王一博肯定捐款了但她们没有证据不敢说啊~因为她们怕别人
  • 如有任何问题,请邮件联系我们:qais.yuosofzai@undp.org.#盲堂演出信息更改# 亲爱的朋友们:受近期国内疫情和防疫管控的影响,为了广大观众及
  • )(以至于这拿起手机就忘记要干嘛的烂记性忘回我蕾儿[打脸][傻眼]救命~肯德基新出的哆啦A梦新春套餐也太棒了吧!我的新春哆啦A梦套餐赠送的是牛哆啦,哆啦A梦憨憨
  • 当了妈我这个睡眠质量越来越离谱了,一忙一类就开始吃一些好吃的让自己开心[馋嘴] 明天可不能这样了!你低血糖,哪怕忙碌,他也会早起亲手给你做早餐,而且一点也不嫌弃
  • 八宝饭制作工艺复杂,但做100只和做1只所花费的心力几乎差不多,所以但凡做八宝饭的人家,一定会做很多,拿来分享;八宝饭重油重糖,能一人吃掉一只的绝对是“模子”对
  • !!
  • 爸爸作画,妈妈写诗,雅妮和布娃娃玩耍,原本这应该是最幸福的家庭,因为有太阳,哪里都温暖。这太阳,就是妈妈,爸爸在精神上依赖着妈妈,自从妈妈生病离世,这家里的太阳
  • 也有网友表示:家长和孩子这样算计,利用老师,良心不痛吗?也有网友表示:家长和孩子这样算计,利用老师,良心不痛吗?
  • 经现场盘查核查,该人名叫李某,2016年1月23日12时许,该在留守营镇某村用菜刀将孙某砍伤(后经鉴定为轻伤二级)案发后一直潜逃。#秦皇岛新鲜事# #秦皇岛身边
  • #植田圭辅[超话]#2022.03.31【推特搬运】p1:舞台「文豪野犬 STORM BRINGER」公演情报解禁了。很充实的笑容明日也要元气满满的露出笑容 【
  • )#三月再见# 家庭展现在我面前的只是不断的争吵、指责社会让我生活的焦躁不安不知道能活到哪一天不知道哪一天就似乎要流浪街头心里有多么想依靠别人就有多么想独立不出
  • 我大胆猜测一下,无论是鯀还是禹,所谓的治水,大概就是修大型水利灌溉系统,堵水就是修堤坝,疏就是挖渠道,而掌握了这类系统,就掌握了财富,所以华北能够更早进入农耕社
  • 新疆美食集合 二来新疆不胖五斤都对不起新疆美食吃到了额尔齐斯河的冷水鱼,肉质是紧实有嚼劲很鲜,不像其他鱼肉那么嫩,还认识了一种鱼叫“狗鱼”它牙非常锋利p5羊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