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莫名感到孤独# 开始独居的第一年,曾有朋友告诫我,一个人在家几乎可以做任何事情,但最好不要在下午4点左右独自入眠,否则你将在黄昏之际醒来,躺在床上听见窗外孩子们的玩耍声,楼下老人的聊天声,看着夕阳一点点落尽,继而感觉无比孤独。

在诸多深刻的情感反应中,孤独并不是最特别的一种。事实上,它在生命之初就已经与我们相伴,当父母把婴儿从怀中放到一旁,他/她会第一次体会到孤独的感觉。之后随着缓慢与他人建立联结,结成各种社会关系,物理意义上“缺乏陪伴”带来的孤独感可能会逐渐消退,但精神上无所依凭的感受却会出现在一生中的各个阶段,比如骤然失去具有意义的人,各种原因导致社会关系重大变动,都会让人在悲伤之余感到孤独。

不仅如此,即使是那些身处关系中的人也会感受到孤独。《庄子·则阳》中曾写到一种叫作“陆沉”的状态,即“自埋于民,自藏于畔⋯⋯方且与世违而心不屑与之俱”,比喻人虽然在人群中,却不愿与周围的人相互融合,好像沉入陆地一般。这或许是对“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最古老的描述之一,因为自觉不被理解,或是说出的话得不到预期回应,期待落空后的孤独感往往更为强烈。更多时候,它还会来自带有缺陷的亲密关系,身处这种境遇中的人会觉得无法与身边的人进行情感或观念上的沟通,从而带来“同床异梦”的不适体验。

现代社会中,孤独也是最早被观察到的时代症候。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孤独”一词成为社会研究者和文学家们使用的高频词,并被不断诗化、浪漫化和标签化,以致如今人们提到大都会中相互隔绝的个体,脑中总会出现爱德华·霍珀的那些经典画作:一间房、一扇窗、一盏灯、一个失神的人。也是从这时开始,孤独不再属于“老而无子”“幼而无父”的社会边缘群体,而是成了属于全社会大众的日常经验。

人们也开始思考孤独带来的麻烦。从个体意义上说,孤独感会缓慢损害个人身心健康,世界不同地区的跟踪调查都表明,它对大脑、心脏和免疫系统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降低预期寿命,由孤独带来的情感空白还会加大陷入不良生活方式的风险;而在更广泛的层面,孤独还可能诱发更严重的社会问题。比如政治理论家汉娜·阿伦特就认为,孤独正是极权统治的根基。孤独切断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在孤独中,人们丧失了体验其他事物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而这样的个体,更容易被极权的强制性逻辑和集体激情所吸引。

不幸的是,如今我们或许正处于人类有史以来最孤独的时代。英国经济学者诺瑞纳·赫兹在2020年的作品《孤独世纪》中指出,早在疫情前,孤独已经成为21世纪的代名词。在美国,每五个人中有三个人觉得孤独;在英国,每八个人中就有一个感到自己没有任何可依靠的朋友;在日本,有老年人为了缓解社会孤立感,不惜选择犯罪入狱。

为什么当代社会的孤独有增无减?精神分析学家弗罗姆·瑞茨曼认为,孤独作为一种主观的情绪感受,实际来自于人们“拥有的联结”与“渴望的联结”之间的差异,换句话说,也许不仅是因为我们拥有的更少,也是因为我们渴望的更多了。

比如,全世界连接在一起的社交媒体究竟是孤独的成因,还是孤独的结果?过往的研究者认为,数字化的社交关系有时会让我们有人陪伴,却无须付出友谊,因此会带来更彻底的孤独。如果说个体的人际网络原本可以分为内中外三层,最能影响人们联结感的主要是最内侧的亲密层,社交媒体则将中层和外层的弱关系通通拉进了我们的日常范畴,产生一种“被陪伴”的幻觉。当这种幻觉被打破时,就更容易产生身处“人群”中却倍感孤独的感觉。

《孤独传》的作者费伊·邦德·艾伯蒂则发现,线上社交分享确实会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人们的孤独感,唯一的问题在于,我们是否拥有相应程度的线下关系——“当社交媒体是一个人与这个世界之间唯一的沟通方式,孤独的现象就会更常见。”

2020年后,疫情进一步加重了线下联结的缺失,面对面互动的减少,使孤独成为伴随新冠而来的“时代瘟疫”。2022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简报称,新冠大流行的第一年,全球焦虑和抑郁的发病率大幅增加了25%,在那些社交互动受到限制的地区,心理健康恶化情况也更加严重。

同时,经由互联网实时传播,比过去更密集的新闻事件也可能加重个体的孤独感。在极短时间内发酵的全民话题和日趋极化的网络发声,有时会引发自我怀疑和对群体的不信任感,从而产生强烈的孤独情绪。更严重的是,这类观点讨论还会带来个人与线下社会支持之间的撕裂,因此有人选择不与家人、朋友和伴侣讨论新闻和社会事件,以此规避意见分歧,这又带来了新的不被理解的感受。

不过,最感孤独的时候,往往也是最需要我们主动建立联结的时刻。无论是世卫组织还是阿伦特,面对孤独给出的第一个建议都是重建社群联结。在新冠时代,我们不仅需要努力巩固原有的亲密关系,和最亲近的家人、朋友保持哪怕每周一次的会面和通信,也可以通过与熟人以外的人交往来重建对社群的信任。比如加入某个线上社区,对楼下的邻居问好,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孤独感。

孤独本质上是自省,或者说是自我凝视的结果。日本汉学家斯波六郎认为,孤独感是“自己的想法无法与他人相通,感觉到只有自己被遗弃后,自己看着自己时,生发出的一种心境”。因此,避免孤独——如果你愿意的话——可行方法之一是停止自我凝视。很多空巢老人在描述自己的孤独时,都会说一切是从孩子离家的时候开始,孩子的离开不仅带走了陪伴,也使他们丧失了一部分生活的意义,而后者带来的孤独感更为强烈。因此也有心理学家建议,挑战孤独的第一步是主动释放善意,试着像一个怀抱孩子的母亲那样去爱和关注某个人、某件事,个人的孤独感也会随之减轻

最后,自我凝视有时也可以成为自我关怀的契机。精神分析学家提出,人之所以能够忍受孤独,得益于童年时获得了父母的积极照料,他们最终会将这种照料内化成自我关爱和自我陪伴,将孤独时期视为一段无人干扰,完全属于自我的时光。这就是变“消极孤独”为“积极独处”的第一步——就像伊丽莎白·毕肖普在49岁那年写给朋友的一封信里提到的那样——“我一直梦想成为一名灯塔看守人,绝对孤独,没有人打扰我读书,或只是坐在那儿,虽然这样的梦想在16岁左右被严厉驳回,但它总在我心里盘旋⋯⋯我认为每个人都应该经历孤独,或者至少经历一段时间⋯⋯也许它是一种经常性的需要。”

《为什么我会莫名感到孤独?》 文 | 魏倩

(本文源自三联数字刊2022年第16期)

#仰恩放映室# 【《大鱼》(美国/剧情/奇幻/家庭)】改片讲述爱德华生性热爱自由,成年之后,他选择离开家乡,踏上了环游世界的旅程。一路上,爱德华遇见了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角色,经历了无数精彩绝伦的的冒险,而他日后最大的兴趣,就是向他人喋喋不休的重复讲述他的这一段奇幻旅程。 威尔是爱德华的儿子,他并不相信父亲所讲述的那些光怪陆离的故事,甚至对此感到无比厌烦。婚后,他同父亲中断了联系,一晃眼就是数年过去。当再次得到爱德华的消息之时,威尔才知道父亲即将不久于人世,他决定去见爱德华最后一面。然而,这一次,威尔终于发现了隐藏在这些故事背后的奥秘和真相。

《土星之环》读后感(2021.06.18)
- 灰色调的英国海岸和衰退意象的不断再现
 
“我又一次反思我们几乎仅仅由灾难组成的历史(p298)。"

作者塞巴尔德把90年代中期在英国萨福克郡地区的游历感悟结成集,但结成的绝非只是单纯的游记,而是由景色或者人出发,沿着作者的知识脉络无限地延展,而形成的一座展示作者知识和记忆的展览馆。阅读本书的体验近似于听作者聊天。例如,在一个章节中,作者从路途中拜访的某个庄园起,渐次讲述居住于这个庄园的家族之历史、爱德华·费茨杰拉德(不是美国的那个)的生平、衰退的乡村贵族阿什伯利家族,最后落脚于废弃的某秘密军事基地带给人的近乎宗教建筑的观感。在一系列事件之间的跳跃和转接,多是由“看到这幅景色,我不由得想起……”来作为润滑的,有时候,是直接起笔开始叙述另一件事。当理解了本书类似于回忆录或是随笔集的性质后,我并不认为这样的衔接是生硬的,因为人类的意识活动多是被事物之间某种微弱的逻辑信号所激发——甚至仅仅是某种感觉,便能唤起我们对另一事物的联想——,而从一件事迅速转向另一件事的。更何况,塞巴尔德的展览馆中,那些陈列着的叙事和描写,不仅灌注了一种近似于悼念的感怀意味,也充满了科学和人文并济的知识。这样一来,阅读的时候,不仅让人沉浸在英国东海岸晦暗阴冷的气氛之中,也能同时得到陌生的趣味。
 
使得事件的衔接不觉生硬的另一点是,在众多事件和联想所构成的本书之上,有一个更大的主题或情境,以绝对的态势笼罩着全书——“悼念上升的幻觉,悼念瓦解于尘的秩序”。塞巴尔德记叙了在旅途中见证的各式消亡:文学和纪念的消亡、贵族的消亡、兴盛工业所催生的城市因为产业转移而导致的消亡、森林的消亡、战争记忆和革命记忆的消亡……大量枯塌的建筑、阴沉无聊地消磨生活的人组成的一系列消亡,在我看来,都能非常好地被p22页中描绘的庄园宅邸如何破旧垮塌所概括(我批注道:“渐进式的衰退,突然的崩塌”)。塞巴尔德最后用“发现自己被逼退到了最最远的地方,像是自己家里的一名囚犯。”来描述这一整个衰退过程的结果(图1)。我认为,在这里,“家”的概念能象征英国,也能象征上世纪渐渐丢失地位的全欧洲。这让我想起《等待戈多》使用大量象征手法,对战后欧洲的衰败混乱进行的那些巧妙的隐喻。同样的,在p267-272中描绘的诺福克的原始森林因病害和风暴化为一片寂静土壤的事情,以及p288-290中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德国桑蚕业经历不正常的勃发后又迅速被遏制的事情等等,都在叙事之余,协同地应和着“悼念衰退”这一更大的主题。
 
我无法确定究竟是因为东英格兰的原野充满了衰退的幽灵,还是因为作者的个人经历,才使得本书笼罩在一种朦胧的苦绿色和灰蓝色之中。我联想到我个人非常喜欢的后朋克音乐。它发源于70年代末的英国,在当时英国去工业化导致的社会动荡和大规模失业的大背景下,形成了阴郁、晦涩风格,词曲中言及“寒冷、压力和衰退”。尽管塞巴尔德的东海岸之旅发生在90年代中期,但在1944年生于柏林、在1967年移居英国并于80年代初开始文学创作的作者,因为在青壮年时期都笼罩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之下,而行文间仍残留着70年代末衰落和动荡的余韵,也是有可能的。
 
最后,我想谈一谈书中的长难句。在阅读过程中,时常有很多佶屈聱牙的句子,从句嵌套从句,就像我上伦理课时读的材料、也像十九世纪以来的德国哲学译作一样,需要反复阅读很多次来推敲,非常辛苦。有许多次,我都在想,为什么译者不多加几个逗号以帮助阅读呢?直到我读到了译后记,在其中,译者提到说,塞巴尔德的语言风格别有特色,喜爱使用环环嵌套的德式长句,即使是德语的母语使用者读起来也感到十分晦涩(图2);翻译时,他在可读性和还原作者语言风格之间做了权衡——“我没有将作者繁琐晦涩的行文风格弃之不顾,而去刻意追求简明流畅的译文效果”。读到这里,我被译后记说服,先前的抱怨和疑惑烟消云散。我认为,这不是一本仅保留了“神”的译作,而是尽力做到“神形兼备”,要把原文的阅读体验再现给中国读者的译作。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一切都是好运的象征和开始~晚上洗澡的时候脑子里突然蹦出一句歌词“不过是大梦一场空 不过是孤影照惊鸿”好像一瞬间明白了为什么每次看完演唱会,总是有一股巨大的失落感
  • 黄帝的新装(文字来源真道慧龙的微博) 孩子天真无邪,能看破黄帝的新装,大人呢?思想太复杂了。其实有很多事情非常的简单。只是人们忘了初心。就拿健康而言。我们追求健
  • 梵高说,人的灵魂里都有一团火,却没有人去那儿取暖,可路过的人,只能看到烟囱上的淡淡青烟,然后继续赶他们的路。如果走进、了解一个人的过程,也能变成一条路的话,那此
  • 9.5 #国际脊髓损伤日# 来临之际为了引发社会大众对脊髓损伤残疾人的关注,支持更多的“他们”“走出困境,走出家门,走出希望”中国肢协&新起点公益携手全
  • 她应该想着跟自己喜欢的人白头偕老的结婚,昂首挺胸的,特别硬气的,憧憬的,就好像赢了一样。“他认识三三的时候已经很晚了,他没有机会见证三三的童年,但三三说三喜和她
  • 成毅:你好优秀|我好喜欢你成毅:平安顺毅|星途璀璨|未来可期❀॰⋆成毅我喜欢你﹏﹏﹏﹏﹏﹏﹏﹏﹋﹋﹋﹋﹋﹋成毅好帅❀ॱ॰⋆┈❁╳❁╳❁╳❁ℒฺℴฺνℯ⁵²⁰❁╳
  • “8月2日下午我们又联系到了一批学生,但是剩下的时间已经不够他们再进行志愿填报了,他们情绪很低落,跟我说’老师,我只能再来一年了’我当时就觉得自己鼻子酸酸的。”
  • 如果射手座的随意达到了一种偏执的程度,就是对任何事情都毫不关心的话,那是有可能会被朋友们孤立的。如果射手座的随意达到了一种偏执的程度,就是对任何事情都毫不关心的
  •   “nu昨晚非要翻看相机,应该听hia的话早点睡觉的”  在这样浪漫的城市月光下,谁有心思睡觉呢,New反复回味着一整天的旅程,跟Zee一起的每一分都是开心的
  • 这是陪你的第二个生日了,未来还有很多很多个生日,但二十岁只有一次,未来一起进步一起成长,说了会陪伴丹尼尔成为闪闪发光的大明星的[送花花][送花花]#棉花美娃娃[
  • [嘻嘻]2⃣️ 只吃我们的胃想吃的,别问我们的脑子谁有营养,谁减肥,谁低gi。别听人说越早吃饭代谢开始的越早,不是的,人的代谢不会停除噶了。
  • 大概是在2017-2018這段時間再次愛上她(不是第一次哈哈,這是我的命運)不知為何當時沒有注意網上的一切,舞台劇、生日會什麼的,全都錯過了。也無數次想像見到她
  • #芙瑟[超话]#各位家人们真的,我真的没想到这个《中国有滋味》这么通情达理很知道我们想看啥.我本来其实没有特别特别期待,真的我一看这个花絮,我真的真的会开心死.
  • 你是❤️❤️塔里木盆地⛄‍‍‍‍,我是太平洋水汽☄️☄️,我长途跋涉竭‍♂️尽全力去靠近你却永远无法‍♂️‍♂️达到你的心里。你是暖气团☁️☁️☁️☀️,我是冷
  • 结果,一个电话告诉我开这个本,但凡是别的本我都能接受,唯独它不行啊啊啊啊,我为什么要为了这个本浪费我宝贵的跟琪琪一起改本的时间好吧,上班期间,不得推本,赚钱嘛,
  • #心灵鸡汤[超话]# 你什么实力,别人就什么态度。 莫言在杂文《我们的恐惧与希望》里写道: “在我的童年生活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除了饥饿和孤独外,那就是恐惧
  • 事実は小説よりも奇なりと言うけれど今年はなぜか漫画やアニメやドラマや映画を国際大会などで現実に見る体験がとても多いような気がしますパワーいただきました私もがんば
  • 善恶是非,都比不过你开心,希望你坏点,也可以泛滥点,唯独对自己好一点。善恶是非,都比不过你开心,希望你坏点,也可以泛滥点,唯独对自己好一点。
  • 如果非要说有什么心事的话,或许是感叹白天如此之短,又没法愉快的玩耍了。如果非要说有什么心事的话,或许是感叹白天如此之短,又没法愉快的玩耍了。
  • 然后是宝石盒,422我再次力排万难,在被老师骂了两个月的情况下交上了作业,本来想的是看完演出第二天立马赶回来开总结大会,好巧不巧改时间了[兔子]演出当天下午开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