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觉经原文
  唐佛陀多罗译
  序分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是诸众生,清净觉地,身心寂灭平等本际,圆满十方,不二随顺,于不二境,现诸净土,与大菩萨摩诃萨十万人俱,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普眼菩萨,金刚藏菩萨,弥勒菩萨,清净慧菩萨,威德自在菩萨,辩音菩萨,净诸业障菩萨,普觉菩萨,圆觉菩萨,贤善首菩萨等而为上首与诸眷属,皆入三昧,同住如来平等法会。
  
[心]文殊师利菩萨章[心]

  ⚡⚡⚡于是文殊师利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愿为此会诸来法众,说于如来本起清净,因地法行,及说菩萨于大乘中发清净心,远离诸病,能使未来末世众生求大乘者,不堕邪见。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尔时世尊告文殊师利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咨询如来因地法行,及为末世一切众生求大乘者,得正住持,不堕邪见,汝今谛听,当为汝说。时文殊师利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善男子,无上法王,[心]有大陀罗尼门,名为圆觉,流出一切清净真如,菩提涅槃及波罗密,教授菩萨,一切如来本起因地,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云何无明[心]。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犹如迷人,四方易处,[心]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心],譬彼病目,见空中华及第二月。
  善男子,[心]空实无华,病者妄执[心],[太阳]由妄执故,非唯惑此虚空自性,亦复迷彼实华生处,由此妄有轮转生死,故名无明[太阳]。善男子,此无明者,非实有体,如梦中人,梦时非无,及至于醒,了无所得。如众空华,灭于虚空,不可说言有定灭处,何以故,无生处故。[心]一切众生于无生中,妄见生灭,是故说名轮转生死[心]。
  善男子,[心]如来因地修圆觉者,知是空华,即无轮转,亦无身心受彼生死,非作故[心]无,本性无故,彼知觉者,犹如虚空,[心]知虚空者,即空华相[心],亦不可说无知觉性,有无俱遣,是则名为净觉随顺,何以故,虚空性故,常不动故,如来藏中无起灭故,无知见故,如法界性,究竟圆满遍十方故,是则名为因地法行[心]。菩萨因此于大乘中,发清净心,末世众生,依此修行,不堕邪见,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文殊汝当知,一切诸如来。
从于本因地,皆以智慧觉。
了达于无明,知彼如空华,
即能免流转,又如梦中人,
醒时不可得,觉者如虚空。
平等不动转,觉遍十方界。
即得成佛道,众幻灭无处。
成道亦无得,本性圆满故。
菩萨于此中,能发菩提心。
末世诸众生,修此免邪见。

译文[快乐糖][快乐糖][快乐糖]
[微风]圆觉经译文
序分
  本经的法义,是我本人亲身从释迦牟尼佛那里听说的。
  那时,佛修行得入神通大光明藏,正定安住不惑,一切是乘如实之道而来成正觉,光明交映炳著,安住不坏不失。这是诸位众生追求的清净觉悟境界,在这个境界中,身心寂灭不妄,平等涅槃不虚。佛所证得的这个境界,实际是遍布一切处,它摆脱了生死二道,随顺迎合了涅槃正道。就是在这个境界中,才可以显现出佛国净土。其时,聚集在佛周围的大菩萨摩诃萨,总数约有十万人。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普眼菩萨、金刚藏菩萨、弥勒菩萨、清净慧菩萨、威德自在菩萨、辩音菩萨、净诸业障菩萨、普觉菩萨、圆觉菩萨、贤善首菩萨等十二大士,在十万人中坐在上席,并率诸眷属一起入于心定安住的境界,他们和佛一样,都在法会上正定安住。
[心]文殊菩萨章[心]
  在这次法会上,文殊师利菩萨在大众中离座而起,用最尊贵的礼仪,即五体投地、用自己的头顶来触及佛的脚面,尔后起立右转,绕佛三圈,又长跪在佛前双手合掌,对佛乞请说:“大慈大悲的世尊,祈愿您为来参加法会的诸位弟子宣说如来清净因地法的修持,以及菩萨在大乘修行中怎样发清净心,远离诸种无明妄心,以使未来末世的芸芸众生在追求大乘境界的修行活动中,不至于堕于不正确的见解。”文殊师利菩萨说完后,再次五体投地向佛祖致礼,反复三次,以表示弟子的虔诚之请。
  文殊师利菩萨礼佛启请完毕后,这时,佛即开口对他说:善哉!善哉!善男子,你能为诸菩萨咨询如来因地修行法,为将来末世的一切众生乞求大乘正道,使他们能得到正法的修持之道,没有烦恼,没有过失,不至于堕入不正确的邪见之中。那么,现在你就仔细地听着,我将为你们演说这一根本大法。
  文殊师利菩萨听佛将要亲自说法,觉得自己能奉承而得佛的教诲,内心充满欢喜。十万与会大众顿时鸦雀无声、默默地开始听佛说法。
 [太阳][太阳][太阳]佛说道:善男子们[心]无上法王有大陀罗尼门,它的名字叫做圆觉。它能流出不受污染,不妄不变,圆寂空性的一切清净佛性以及成佛的觉悟,它还能流出修持的最高境界——涅槃的智慧和由生死此岸到涅槃彼岸的根本方法——波罗蜜[心],并依此来教诲授受菩萨行的修持者。一切如来的本起因地,即如来生起的最初的觉悟心地,无不依靠的是圆满遍照的清净觉悟的相状,这样才是永远断除无明,从而成就佛果之道。
  什么是无明呢?善男子!一切众生本来没有生死,由于因缘所生万法,所以无有无始,只因认识上的种种颠倒,就像迷途的人一样,分不清四方,东奔西窜,寻找出路。[心]颠倒表现在虚妄的执着地、水、火、风四种元素组合成了自己的身体,又把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六种识与色、声、香、味、触、法六种尘俗之境所缘的幻影妄执为自己的心相,[心]正如有眼疾的人眼里幻见空中有花,看见月亮有重影就认为有两个月亮一样。善男子!空中实际上并无花可言,这只是病人的妄心幻执而已。由于有了这种妄心幻执的认识,进而不但把迷惑的空花当作虚空的自性或本质,而且还看不出产生空花认识的错误根源何在。所以,[心]若执空花为实有,则必定要轮转于生死之中[心]这便是无明。善男子![心]这种无明没有自己的实在自相,只是一种虚幻的存在或认识,就像做梦的人一样,梦中见物以为是有,醒来时空无一物,全然没有任何所得。又如空花是在虚空中消失的,谁也不能说出它有固定的消失之处。为什么呢?因为它本来就空幻不实,本来就没有生处[心]
  一切众生都是处于无生之中,但他们却妄见有生有灭,因此就轮转于生死之中,而不得解脱。善男子![心]像如来那样因地修行获得圆满觉悟的人,必定掌握了空花无实的认识,因而他就不会在生死中轮转,也不会让身心受生死轮转的束缚[心]这不是因为他刻意造作施以作用而决定的,而是他本身具备的那种圆照清净的空无自性或性质所决定的。所以,[心]达到了觉悟的人,和虚空一样能够体认虚空,体认了虚空的人,就体现了空花无实之相[心]这是一种既不能用语言来描述,又不能用智慧来观照,而且不管是有抑或是无都被排遣掉的境界。到了这个程度,就可以称为净觉随顺,即主体的心和心外的客观环境两者都被忘掉,进入了一种虚空的境界,随心运行而无有障碍。[心]为什么呢?因为虚空的性质是恒常不动的,本来就属空寂。[心]有情数[心]的如来藏一心中既无生起,亦无可灭,自然也不会有知见可言;[心]非情数的法界性[心]则究竟虚空圆满,遍处十方。所以它们被称为“因地法修行”。诸位菩萨将这种修行法运用于大乘行的实践中则发起清净心,末世的众生也依照此法修行就不会再堕于不正确的偏见里了。
  世尊宣说完后,为了再强调他的上述教法,于是又用偈语总结道:
  文殊汝当知,一切诸如来,从于本因地,皆以智慧觉。[心]了达于无明,知彼如空花,即能免流转,又如梦中人[心]。醒时不可得,觉者如虚空,平等不动转,觉遍十方界。[心]即得成佛道,众幻灭无处,成道亦无得,本性圆满故。[心]菩萨于此中,能发菩提心,末世诸众生,修此免邪见。[微风]
#文殊大讲堂##圆觉经#

《金刚经》无有少法可得
第二十六段(第二十二品)#无法可得分#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在本经中,常称如来为世尊、佛。那么什么是“世尊、佛、如来”呢?佛有很多表示功德法身的称号,“世尊、佛、如来”只是很多称号中最常用的三个。佛具足一切福德功德,其德行受到天界众生和十方世间人的钦仰,被尊称为世尊。 世尊于世,非常稀有,一个三千大千世界仅有一尊佛住世、仅有一尊佛在教化三千大千世界中无量无边多的众生,所以佛是最尊贵的人。
世尊含有自在、炽盛、端严、名称、尊贵、吉祥等六义,又称有德、有名声等,为世间最尊贵的人。阿弥陀佛和释迦牟尼佛及十方诸佛都可称为世尊,然而我们在佛经上常见的“世尊”则多指释迦牟尼佛。
世尊在梵语中叫做“路迦那他”、或“婆迦婆”。是一种尊号,唯佛所得,此尊号说明佛具万德,于世独尊,一切天人凡圣尽皆尊敬,为世间最尊贵的圣者之意。“婆伽婆”含有六义,都含摄在“世尊”的意译中、即:
1、自在:菩萨有两种自在,一、观境自在;二、作用自在。第八不动地以上菩萨有四种自在,即:一、无分别自在;二、刹土自在,即净土自在;三、智自在,为九地菩萨所得善慧地自在;四、业自在,为第十法云地菩萨所得自在。
如来法身有八种自在,即:一、能示现一身为多身;二、示现一尘身而充满大千世界;三、大身轻举远到;四、于一土而化现无数不同之身;五、眼耳鼻舌身之功用互通;六、得一切法而如无法想;七、说一偈义而经无量劫;八、身遍诸处而犹如虚空。
另有修行六波罗蜜者可成就十种自在,即:一、命自在;二、心自在;三、财自在;四、业自在;五、生自在;六、愿自在;七、信解自在;八、如意自在;九、智自在;十、法自在。
世尊还具有戒自在、定自在、慧自在、神通自在,具足以上所说所有自在,无处不自在、无时不自在、无事不自在,永不被一切烦恼所纠缠,得的是真正的大自在。
2、炽盛:意思是火势猛烈、旺盛、兴旺、繁盛。指如来智慧之火能使贪嗔痴三毒永尽无余、使戒定慧三善永远兴旺繁盛。
3、端严:意为端庄严谨,学问通览,法座端严,指如来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身相具足庄严。
4、名称:如来粗说有十种名号,每一种名号都具足功德,每一种功德都殊胜圆满,其德号名称,遍传于十方世界。
5、尊贵:意为高贵而值得尊敬,指如来常以智慧方便利乐众生,以甘露法雨,普施众生,令一切众生得诸解脱,非常尊贵。
6、吉祥:寓意美好、幸福,是好运的象征。指如来为一切众生解除生死烦恼,为众生带来美好、幸福,好运、吉祥。
佛:是梵语的音译、全称为“佛陀”;是觉、觉者的意思,也就是觉悟到真理的人。具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如实通达诸法实相,成就了三身四智、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等诸多功德,所以称为“佛”。一个“佛”字总摄一切福德功德,其名号细说有上万个,分别象征着佛的不同功德,使佛陀的真如体性和广大功德一目了然。
如来:是梵语、音译为多陀阿伽陀,是佛的十大称号之一。如指真如,含三层意思:一、凭借真如之道,通过努力,不断累积善因,最后终于成佛,故名如来,此为法身如来;二、佛在因地的修行依因果感召而来的报应身,是修行圆满、大彻大悟所得的圆满报身,名报身如来;三、通过介绍真如之道,使众生增长智慧、消除烦恼、获取利益,故名如来,此为应身如来。
以上所说,就是人们对佛常用的三个称号所含之一切德能。这时须菩提对佛说: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这里说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什么意思呢?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简称菩提,是觉悟的意思、是从生死中觉悟到永生的真理。觉悟有高低不同,共分为四种,即:小乘菩提、二乘菩提、大乘菩提、一乘菩提。
小乘是声闻乘、二乘是缘觉乘、大乘是菩萨乘、一乘是佛乘。小乘是于人生无常、生死可畏中彻悟“苦集灭道”四圣谛,通过四禅八定及灭尽定的修行,断见思烦恼,证得出三界、脱轮回的阿罗汉圣果,觉了如来一切智。
二乘与小乘同是于人生无常、生死可畏中彻悟“苦集灭道”四圣谛,不同的是在四圣谛的基础上悟入十二因缘,并依十二因缘作观行,断无明所生之一切法,证得出三界、脱轮回的辟支佛果,觉了如来一切智。
大乘是悲智双运,觉知我与众生同根同体,无二无别,以自利利他、自觉觉他,修四摄六度法,悟入人法俱空,空有不二之般若慧海,断惑灭障,证得出三界、脱轮回,生死涅槃两不住之大自在菩萨果,觉了如来道智。
一乘是佛乘,为唯一成佛之法,此法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净智妙圆、体自空寂;不由外生、不从他得。反观自心,空有俱寂,二德具足,三觉圆满,名之为佛。佛者觉了如来一切种智,一切种智,成就佛乘,佛乘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可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仅是智慧的总成,也是最究竟之法,更是成佛的象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意味着成佛了。
因此须菩提对佛说:世尊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成佛,这个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有所得还是无所得?以我的理解,是无所得,因为如果有个有所得,就有了有所得的我相,继而生出所得之法相,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无形无相的,如此用有形有相的我去证无形无相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如同水中捞月,这样不仅捞不着月,还有可能被水淹死,所以我认为世尊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无所得。但我不知这种认识对不对,请世尊开示。
佛说:是这样的、是这样的。须菩提!你这样的认识是对的,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实在是无有少法可得,因为一切法,在自性中,本无一法,既然本无一法,又哪来如来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呢?所谓得与不得是二法,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不二法,不二法中,又哪有什么得与不得呢?世间人执于一边,生断常二见,认为如来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其实这个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只是个没有实义的名称,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已。像这样去认识,就不会生邪见。

《金刚经》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第十六段(第十四品)#离相寂灭分#一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稀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稀有功德。世尊!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稀有。
何以故?此人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稀有。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
这个时候,须菩提听了佛开示的《金刚经》,深解其中义趣,感动得又是鼻涕、又是眼泪的;喜极而悲、乐极而泣。非常恭敬地对佛说:太稀有了,世尊!佛以有相说无相,开示这种非常深奥的经典,我虽用往昔久远劫前所得“慧眼”来观察,也未曾听闻过如此精妙绝伦之经。
这里说的“慧眼”是什么意思呢?此眼是肉眼、天眼、 慧眼、 法眼、佛眼这五眼之一,为阿罗汉及辟支佛所证,此眼能彻见苦集灭道及十二因缘,得宿命通,能知自己及众生多生累劫以来,死此生彼、死彼生此等种种宿业因缘,还知道现时或未来受报的来由。对一切诸法能知其缘起,具有拣择善恶邪正之法的独特功能,已超越生死轮回,不再受身心世界的束缚。
得慧眼之人,已见识过多生累劫以来的大凡小事,对每一生每一世的种种事情,都能记忆犹新,所以须菩提说他用慧眼观察生生世世以来,也曾听闻过诸多的佛教经典,但还没有听闻过像《金刚经》这种义深如海的经典。
须菩提对佛说:世尊!如果有人,能得以听闻到《金刚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应当知道,这个人已成就“第一稀有功德。”世尊!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
那么什么是“实相”呢?实相全称为“诸法实相”。“诸法”是指世出世间一切法,这一切法,各有差别现象,比如山是山、水是水;人类是人类、动物是动物等各种现象,都在一切法的范围内;而“实相”则指的是生一切法的真实体相,具有平等实在、不变之理。为大乘佛教之标志,相对于小乘之三法印而称大乘一实相印。一实相印唯佛所自证究竟,非名字、语言所能显示。是一切外道、声闻缘觉等二乘人,所未能究明的真实相,以不可得空为第一义真实谛。
诸法实相随众生理解程度的深浅,所见就各不相同,比如世俗所说之诸法实相,仅用于世间有为法,并非真实;外道所说之诸法实相,贪著于有一个真我,堕于邪见中,心有爱着,也非真实;声闻法中虽以无常、苦、空、无我等观诸法之实相,然智慧浅薄,发心太小,仅求自我解脱生、老、病、死、苦,贪著于小涅槃,不能得究竟之实相。
唯有菩萨于初发心即发四弘誓愿,起大慈悲,供养一切诸佛,以上根利智,舍弃净观、不净观、乐观、苦观等妄见心力之诸观,而观诸法之非净非不净、非我非无我;最后统统舍弃一切禅观,达于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由此证悟究竟之诸法实相。
得诸法实相者,已远离不生、不灭、不断、不常等诸戏论,常用般若实智观照一切法,于毕竟空、妙有、如如、虚空佛性、非有非无中如如不动,彻见诸法实相,此诸法实相即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说:以清净心,听闻信受《金刚经》,就能生“实相”,此实相能成就第一稀有功德。那么什么是第一稀有功德呢?第一是没有比起更上的了、稀有是非常少见。也就是说,以实相所得之功德,非常少见,无与伦比。这是什么功德如此第一稀有呢?这是成佛的功德。那么怎样才能得到成佛的功德呢?听闻信受《金刚经》即生实相,生此实相,就能得到第一稀有功德。
须菩提对佛说:世尊!其实这个实相,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也就是说实相者,不是实相,不是实相是什么呢?要知道是什么的缘故,这个缘故就是如来说的名实相。
不是说实相成就第一稀有功德吗?不是实相了,这第一稀有功德又怎么成就呢?实相不在语言文字中,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都不是实相,都不是实相了,自然就没有了第一稀有功德。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实相呢?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才能证悟实相,才能得到第一稀有功德。所以,如来用语言说的实相,只是一个名称,名实相。
须菩提对佛说:世尊!我今天非常有幸,听闻了实相无相的《金刚经》,对经中的实相般若法,能够相信、能够理解,也能受持,这些对我来说都不是难事,但是,如果在当来之世,“后五百岁”,如果有众生,得以听闻《金刚经》,对经中所说甚深之法,能够相信、能够理解、能够受持,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第一稀有!
“后五百岁”是什么意思呢?是这样的:释迦牟尼佛自传道以来,即产生了法运,此法运共分为三个大的时期,称为三期法运,即:一期正法、二期像法、三期末法。用时间区分一般认同,佛住世及涅槃后的五百年内,称为正法时期;正法结束后的一千年,称为像法时期;像法结束后的一万年,称为末法时期。我们现在处于佛教的末法时期。这里说的“后五百岁”,指的是像法和末法时期。
须菩提说:在末法时期,如果有人得以听闻到《金刚经》后,能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稀有。是何缘故说其为第一稀有呢?因为此人已经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是何缘故说此人已无四相了呢?因为这种人已彻底明白了我相并不是自己真实的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也不是真实相,而是非相。是何缘故说这些相都是非相呢?因为这种人还明白了,离一切相、则名诸佛的道理。这个道理就是:只要能远离身心内外一切有形无形之相,就成佛了,十方诸佛就是这样成佛的,成佛就这么简单!如果我们也有这样的认识,那么我们的知见就与诸佛是一样的,虽然还没得佛果位,但已进入到成佛的因地,成佛也就是铁板钉钉、铁定的事了!
佛告诉须菩提说:你说得对!是这样的、是这样的!如果有人得以听闻到《金刚经》后,不惊慌、不恐怖、不畏惧,应当知道,这种人甚为稀有。是何缘故说这种人甚为稀有呢?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
什么是第一波罗蜜呢?第一波罗蜜即六波罗蜜法中的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在六波罗蜜中,排位第六,而称为第一,是因为般若波罗蜜是前面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这五波罗蜜之体;前五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之用,般若波罗蜜为诸佛般若正智,是实现诸法归宗的第一法,故称为第一波罗蜜。
佛在这里说第一波罗蜜”,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很显然,佛将这第一波罗蜜也否定了,为什么要否定呢?因为佛说的第一波罗蜜已经着了语言相,而真正的第一波罗蜜是实相中的空相,一旦沾上语言相,就不是第一波罗蜜了,不是第一波罗蜜了,自然就会遭到否定。
但完全否定也是不恰当的,因为第一波罗蜜在名相上毕竟还是第一波罗蜜,虽然还是第一波罗蜜,这也不过是一个名称而已。这个名称就像以手指月一样,第一波罗蜜是指月的手指,通过手指见到月亮就对了,月亮就是第一波罗蜜的实相。实相必须是在离一切心相和法相的基础上才能体悟得到,体悟到的这个实相就是佛。所以佛说: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这就是如来讲第一波罗蜜的真实含义。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定下自己的规划,最难的出行也要付诸行动,很多时候真的会很感谢朋友们的到访,哪怕只有匆匆地聊上几个小时,我相信都是对彼此的一个肯定,也对双方有个能量的加持。今天是
  • 哈喽哈喽哈喽~又是我[打call]中秋国庆快到咯,今天给大家安利几款福利产品噢[偷笑][偷笑][偷笑]·倩碧黄油[憧憬][憧憬][憧憬]125毫升 有油 无油1
  • 解读深情,爱的密码  最美的,莫过情人住在眉间心上,一颦一笑,牵引目光,行驶一段段有爱的日子。解读深情,爱的密码  最美的,莫过情人住在眉间心上,一颦一笑,牵引
  • 《乐队的夏天》曾经让人产生一些关于乐队明星化与职业化的想象,当时拿到第二季第四名的李剑就曾在许多采访中都透露出焦虑:“‘运气’来了,我们能不能接住?两年以后,大
  • 但仍然是值得努力的,因为我们努力,可以让它不偏的更远” “我有我的国王,我是他的不二之臣,我愿为他摇旗呐喊,我愿为他战死沙场”“你来,我请”#点燃我温暖你# 我
  • 回想过去的两个多月,虽然你偷走了我的睡眠,剥夺了我的自由,让我每天满身奶渍,蓬头垢面,可是我很爱你啊!你出生的那一刻,医生把小小的你抱到我的身边,你静静的躺着,
  • 不像有的人遮遮掩掩,虽然有物质欲望,但能坦荡面对,不会让你觉得庸俗至极,她们丝毫不掩饰自己对生活的向往,朝着目标努力,有点可爱~大多数其实很脚踏实地,这种追求独
  • 但是姐姐过得很空虚,在飞机上去演出的时候发了一通感慨,世上无知音。这世上,有时笑笑人家,有时给别人笑笑自己,放轻松,给自己快乐,也给别人快乐。
  • 心口如一,为良知心与口是人发语的两端,按照佛家的观点,心为善生,而口为妄生。虽是简单的一句话,孔子却一语道破了成为君子的要诀,而他本人其实就是知行合一、言行一致
  • 一帆风顺的航程是不存在的,我们只有在先品尝到苦的滋味和磨难后,才会懂得以艰苦的付出换来所要的幸福与快乐的道理!真正的苦中作乐,就是相信并坚持这些自然规律,坚持下
  • 《農曆三月初一日,為長真凝神玄靜蘊徳真人譚處端聖誕之期》 譚處端為全真道北七真之一,寧海(今山東牟平)人。初名玉,字伯玉,後改法名處端,字通正,號長真子。
  • 以'出道'为目标的我们,是如何能够一起走过这漫长时光,想到那时年轻,单纯,无畏的我们,就会心头颤动,泪流满面。그때나 지금이나,우리 오빠 하고 싶은 거,다
  • ♡❤️我的肖肖,你说“柔软或许真的比锋芒更有力量”我们说你“美人皮下英雄骨,菩萨心肠修罗身”他们说“牛羊成群,猛兽独行”我的宝贝——“流言任在前丹心犹热何
  • 木梯寺“跷脚菩萨”、号称“东方维纳斯”的拉梢寺北宋菩萨头像,以及麦积山的44号正壁主佛像、133号石窟的“小沙弥”造像,脸部都呈现出神秘的微笑,让世人倾倒。木梯
  • #喻言[超话]##喻言 0526生日快樂# DAY 3, May, 3rd@THE9-喻言 @喻言YuYan工作室 一半的應援品到貨,質感真好......❤️雖
  • 谢谢爹爹 谢谢静静愉快回归all350的日课喽ヾ(✿゚▽゚)ノ今天心情极差极差 在祈祷的同时也在放低期待接受八月中旬才能回家的事实 但是好事是吃了铁板烧喝了冰沙
  • 倾城躺枪笑死我了…………本来惑晶这死小孩都要回去了不打算帮优了,然后听到有人讨论倾城特别美特别漂亮没人能比得上她,然后突然就提起干劲要去跟她比比了哈哈哈哈哈哈(
  • 厂家一手货,出货量大,因此不接急单,付款后按排单顺序1到3天后发... ️️️大牌汤米原单️转行清仓外贸欧美原单男中大童夏装水洗棉薄款多口袋休闲中裤短裤 ️️
  • 相关阅读三渊SHARE|巴黎最特立独行的酒店:在有限的时间里,创造一种生活Hotel Costes毗邻巴黎旺多姆广场 (Place Vendôme) ,他们不仅
  • 大家都看世界杯了吗[赢牛奶]你知道在塔州也曾举办过一次世界杯吗[酷]那就是板球比赛“The Ashes”[打call]The Ashes系列赛是澳大利亚和英格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