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11月21日,星期四
1、山东将实施4大专项行动 明年将在全国率先实现5G规模商用;
2、我国首个国家级5G新媒体平台“央视频”正式上线;
3、北京银保监局:借贷搭售 转嫁成本等违规行为将被严查;
4、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人才新政 重点机构紧缺人才直接落户;
5、官方:企业不可将驰名商标作荣誉称号并突出使用;
6、云南洱海洗车最高罚5000 新规12月1日施行;
7、国铁集团:智能型复兴号动车组今年底投入运营;
8、文化和旅游部:娱乐场所游戏设备非节假日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
9、雾霾即将现身华北黄淮等地 或出现中至重度污染;
10、深圳面向港生开免费临时课程 增设学位提供接送;
11、中国足协:各俱乐部暂缓签署国内球员工作合同;
12、美通过涉港法案 香港特区政府表示极度遗憾;
【微语】你如果在别人责备你之前,就承认错误。对方想要说的话,你已替他说了,他就没有话可说,那你有99%的机会获得他的谅解。——卡耐基·人性的弱点

【聚焦】“互联网+旅游”深度融合 需解决哪些问题?

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切入各行各业,改变了以往的产业发展形态与面貌,对于旅游业来说同样如此。

“互联网+旅游”改变了整个旅游业,旅游互联网全价值链、全产业链正在形成。

腾讯与云南省政府联合打造的“一部手机游云南”项目,以数字技术深度捕捉云南之美,深耕云南旅游品牌价值和文化,使得山川风物,随心可触,四时人情,尽在指尖。查找线路、观看直播、景区导航、门票购买,AI识景、一键投诉,一部手机搞定一切。

而大会的主办地乌镇也是“互联网+旅游”的一个发展典范。新的产业革命到来之际,乌镇没有沉醉于以往的文化积淀,而是主动融合互联网新技术与文化创意,发展智慧旅游、文化创意、民俗节庆、智慧健康等产业。乌镇由此成功从江南水乡古镇转型为旅游互联网特色小镇。

旅游互联网全产业链展示的无限风光令人遐想,这两者的深度融合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一是旅游产业链重构。两者融合从供需两头驱动旅游新产业链的形成与发展,旅游业呈现强劲的发展动能,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从需求来看,互联网融入旅游,驱动消费多样化、优质化、高端化。从供给来看,率先运用融合优势的旅游目的地与企业,获得了先发优势,赢得游客青睐。用互联网重构旅游产业价值链,形成新的产业业态和格局,正在成为区域发展的主要竞争手段与竞争力。

二是产业效率与价值提升。互联网新技术发展,要求旅游业在业态创新、发展模式以及产业微观管理与宏观调控方面寻求突破:旅游产品革新方面,设计包装、搜索预订、售前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应全面融入互联网技术;旅游过程管理方面,应构建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的监管服务平台;旅游组织创新方面,应注重培育旅游新业态、创新旅游发展模式,打破资源、技术、市场以及产业之间的藩篱;宏观管理方面,政府应依托信息技术进行监管,有效促进旅游企业规范化发展。

三是旅游产品的智能化重塑。最新在线旅游市场调研表明,“80后”“90后”已成消费主力人群。“80后”与“90后”深受互联网技术与文化的影响,智能化旅游产品对于他们来说别具魅力。尤其是“90后”,通过网络接触旅游产品的时间更长,吸收旅游信息的途径更多。他们往往是新颖智慧旅游的尝鲜者,以体验智慧旅游产品作为消费时尚。旅游产品智能化重塑,也给旅游目的地带来新的机遇:传统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由此得以复活,文学、音乐、戏剧、绘画、游戏以及传统手工技艺、美食餐饮融入互联网技术,成为更具魅力的旅游吸引物;线上与线下对接,虚拟与实体交互,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从单一智能旅游产品发展为整体的一揽子智能解决方案,主导旅游业未来走向。

当然这并非意味着所有旅游企业都需要一场互联网革命,而是说任何企业都不能置身事外,要主动运用互联网改变传统发展思路。

第一,跨越数字鸿沟。正如《乌镇展望2019》提出,信息通信技术加速融合创新,跨越数字鸿沟面临新的挑战。未来学家托夫勒在20世纪就已经预见,信息沟壑和数字鸿沟将导致巨大社会差别。互联网技术发展进程中,如何跨越数字鸿沟,成为旅游目的地以及旅游企业未来发展的重大课题。对于大量中小微旅游企业而言,更要奋起直追,在服务提升、产品拓展和商业模式改变等方面进行产业融合创新。首先是智慧旅游服务体系打造,特别是要运用5G技术,搭建高效的服务平台,形成线上与线下融合互动发展态势。其次是旅游产品换代与创新,以互联网技术发展为契机,打造产业融合下新的吸引物与刺激物。再次是旅游商业运营模式创新,有条件的地方应当打造“互联网+旅游”产业集聚区,提供“高、新、优”的互联网环境,吸引旅游、文创、互联网企业集聚发展,培育新的发展平台以及转型升级的先锋标杆。

第二,建立信息化宏观监管体系。互联网技术发展使得精准决策成为可能,这就为政府决策跨入智能时代创造了条件。政府要着力推进旅游信息平台等信息系统的建设,推动旅游数据全面互联、开放和共享,以科学的有形之手推动地方旅游产业链重构。互联网时代,政府要主动作为:搭建服务平台,监测宏观环境变化信息;创造产业融合环境氛围,支持产业顺利融合;协调旅游产业链各主体利益分配;提高政府宏观治理监管效率。

第三,实施精细化市场细分定位战略。今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对于旅游产业的渗透率仍将提升,这就要求旅游业糅合网络衍生更多细分领域。首先是顺应在线旅游竞争格局变化。把握在线旅游商细分趋势,整合预订服务为主的在线旅游服务商,比价、搜索为主的旅游搜索引擎,分享旅游体验为主的旅游体验商,以及专门为旅游供应商服务的网络服务商,深入研究服务商之间竞合态势,建立新的分工合作体系。其次是实施旅游线路产品变革,针对国内游与出境游专业化、位置化、定制化、移动化趋势,提供优质与个性化服务。再次是根据内容产业的细分态势,拓展新的细分领域。运用短视频、网络电影以及动漫、网络游戏与旅游结合创造新的消费场景,把整合营销传播作为制胜市场的武器。

文章来源于:腾讯文旅

公立体检市场流量争夺战:天方达或将改变游戏规则
https://t.cn/AirlN9ox

[ 亿欧导读 ] 在媒体开始鼓吹民营体检三巨头商战持续十五年、即将被阿里终结的时候,天方达创始人李殿召给出的判断却是,“红海”民营体检市场大局初定,公立体检市场的“蓝海”初现。

公立体检市场的黄金期马上要来了。

这个听起来和公众认知有些相违背的观点,大概是李殿召在十七年前就做的判断。当下,阿里系资本在民营体检市场搅动的巨浪恰好证实了这一点。2019年,阿里系资本前后介入爱康国宾和美年大健康两大民营体检连锁体,标志着民营体检行业大局初定,而李殿召却认为今年的民营体检并不处在黄金时期。

李殿召是天方达的创始人,该公司选择于2002年切入健康体检信息化市场,致力于通过互联网匹配公立体检中心和企业、个人之间的体检需求,打造一个帮助各方实现健康体检和健康管理的互联网体检服务平台。

公立体检市场的“蓝海”初现

在媒体开始鼓吹民营体检三巨头商战持续十五年、即将被阿里终结的时候,李殿召给出的判断却是,“红海”民营体检市场大局初定,公立体检市场的“蓝海”初现。

“民营体检市场的快速发展,得益于资本推动下的实体连锁、重资产扩张。然而,这并不适用于公立体检市场的整合。”李殿召在接受亿欧大健康采访时表示,“公立体检中心依附于各级公立医院,均以单体形式存在,短期内很难形成连锁化品牌运营。”

当媒体把目光聚焦到民营体检市场,殊不知其仅占20%市场份额,而剩下的公立体检中心,则占比高达80%。“这其中,爱康国宾和美年大健康合计市场占有率不超过8%。”李殿召补充道。

在近几年全民健康意识日益提升的日子里,民营体检市场长期处于强营销的状态,铺天盖地的民营体检巨头争夺战,也终于在半个月前落下了帷幕。在价格极具竞争优势的民营体检市场里,如何从强营销下的企业团检为主,转向自主的定制化个检,并合理地贴上健康管理的标签,则是摆在民营体检机构面前的一道难题。

反观公立体检市场,弱营销现状仍丝毫没有瓦解其强大的竞争优势。“服务力量不足、欠缺营销团队、极少采取进攻性的营销活动,导致互联网上的体检流量几乎全部流入民营体检中心。”李殿召谈及公立体检市场痛点如是说,并进一步解释道,“然而,公立体检中心技术实力强,医院内部可协调资源多,品牌形象好,套餐价格往往是民营体检机构的2-3倍,仍然具有强大的竞争优势。尤其去年爆出假医生事件后,大约有15%的团检客户回流公立体检中心。”

由此可见,单体运营、营销弱和服务力量不足是公立体检市场的三大现状。而李殿召创办的天方达这家公司,则利用IT技术建立一个覆盖体检前和体检后的互联网平台,帮助公立医院开展互联网推广和在线服务,充当公立医院的互联网流量助手。

公立体检市场进化论

天方达的模式,建立在这样的事实上:公立体检中心占据了80%的市场份额,需要一个第三方平台弥补营销和服务的不足。

首先,体检服务与体检中心信息化建设程度紧密挂钩,一旦软件无法稳定运行,售后服务不及时,体检中心就会陷入不能正常运营的困境。

2002年,国内体检市场尚未出现民营势力,天方达开始从HIS转向健康体检的信息化,为公立体检中心提供体检软件产品——“杏林七贤”。

针对体检软件售后服务差这一问题,天方达组建本地化服务团队,实现服务及时化。与此同时,天方达全面升级了公立体检中心信息化解决方案,增加了导检子系统、全预约管理子系统、自助机子系统、微信号子系统、健康管理子系统,扩充到19个子系统。

发展至今,天方达服务的用户累计超过4000多家,其中公立体检中心用户占比超过90%。

其次,民营体检市场的崛起,促使公立体检中心对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03至2014年间,民营体检市场经历了从萌芽到三足鼎立的竞争格局。而在2014年,慈铭、爱康国宾和美年健康展开了“体检第一股”的争夺战。

相较之下,公立体检市场则悄无声息地将服务延伸至体检后,为用户提供无纸化体检报告等线上服务,增强用户粘性。也正是在2014年,天方达推出了“康康在线APP”,帮助体检中心将体检报告推送至用户手机,开展线上咨询和健康评估、运动饮食指导、可穿戴设备数据检测、健康资讯等服务。

截至目前,康康在线APP累计为用户发送体检报告超过3000万份,连接超过1200家体检中心的体检系统。未来,天方达将把康康在线APP打造成针对个人和家庭的医疗保健平台。

最后,风风火火的互联网创业潮2016年开始逐渐消退,而互联网预约体检服务却开始蔓延到公立体检中心市场。

2016年,天方达开始在互联网上探索属于公立体检中心的流量入口,组建运营团队弥补公立体检中心的弱营销现状。“康康体检网”则是这一时期向体检前服务延伸的产物,通过搭建互联网预约平台,将体检套餐推向消费者。

短短三年的时间,康康体检网已经发展成为阿里、腾讯、京东、美团四大互联网平台上流量较大的公立体检中心代运营商。越来越多的公立体检中心入驻康康体检网,与民营体检机构同台竞争互联网体检流量。2000多家入驻的体检中心中,90%以上为公立体检中心,超3000万的月流水,正式宣告天方达的业务,从单一的软件产品营销,转型升级为综合运营服务。

“从体检中心的信息化入手,逐步延伸到检后、检前两个环节,天方达致力于打造一个以公立体检中心为核心的互联网平台。”这是李殿召对于天方达的未来预期,并解释道:“80%的市场占有率决定了天方达会以维护公立体检中心的利益为核心,坚守公立体检中心这一阵地。同时向体检消费端延伸,帮助公立体检中心为团检企业和体检者个人提供更具粘性的服务。”

而李殿召之所以坚信不疑,是因为他有一个市场预估。他说,“按照2018年2800亿市场总额计算,公立体检中心市场规模超过2200亿。假设有10%的业务量是通过互联网平台完成,每年的流水将超过220亿。而这个数量级,已经超过美年大健康和爱康国宾两大体检连锁机构体检业务的总和。”

随着交易量的增多,天方达将逐个击破体检行业的痛点。体检套餐千篇一律、检后服务无人管理,是健康体检行业存在的两大痛点。对此,李殿召表示,“医疗保健大数据+AI技术,也许是解决这一痛点的好思路。天方达将携手华为公司的人工智能团队、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的医学专家,利用长期沉淀下来的海量数据,研发‘虚拟健康管理师’”。

对于深耕体检行业十七年的天方达而言,虽然至今尚未完全解决公立体检市场存在的所有问题,但无疑已经率先打通了诊疗的三大环节,并找到了一条不断接近理想的实现路径。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龙哥事迹
  • 老赖子女限制就读 网友:这是连坐吗?
  • 美国伊利诺伊州中部 章莹颖案更换主审法官
  • 银行员工私吞存款200多万买彩票
  • 家长网上抱怨 学生被开除
  • “成都小甜甜”不算火!更甜的竟在双流...
  • 大陸拒收“洋垃圾” 86國百萬噸廢品湧入臺灣
  • 湖畔大学群聊“心疼柳青” :滴滴仍然是出行首选
  • 火箭首发五虎2K19能力值曝光 哈登最高97分 鞋王塔克心里苦
  • 幼儿早教游泳溺水,一名三岁小女孩不幸被溺水!
  • 猪年春晚总导演确定 距离2019 年央视春晚还有158天
  • 城事丨投案自首!息县环保局党组书记、局长曹良军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 李艳滨被抓获!哈尔滨酒店火灾致20人死亡!
  • 十名涉黑在逃人员,公安部发出A级通缉令!
  • 余额宝收益下跌 已跌至3.2%不排除最低值2.4%
  • 刘嘉玲谈绑架案,娱乐圈幕后真凶黑幕曝光
  • 佘诗曼 延禧片酬:总费用2400万佘诗曼最高!
  • 暗网黑色交易生态:开房信息遭泄 含枪支弹药信息
  • 圣安东尼奥市长宣布8月30日为马努·吉诺比利日
  • 支付宝法人变更 马云退出???黑人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