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承负,你的善恶可能在左右着他人的报应

一、中国宗教的教化作用:强调劝人为善。

在中国文化氛围中,宗教强调的是教化的作用,即用宗教的理念去对社会生活推动正面积极的影响,从而与官学教育形成相互补充。与某些一神性的排他宗教所秉持的教理教义不同,受到中国本土文化滋养的宗教与文化思潮,都非常强调劝人为善的主题。

如儒道二家共同尊奉的《易传》中提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指出修善积德的个人和家庭,必然有更多的吉庆,作恶坏德的人家,也必然会多出更多的祸殃。同时,本土化的佛教也讲因果,认为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民间老百姓亦有非常朴素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的因果报应理念。

由此便可知,强调善念、善行是根植于我们日常的身、心、意、行之中的,并且被文化教育所传承,成为传世的瑰宝。毫无疑问,“善有善报”的人生理念具有莫大的积极意义。但在现实生活中却经常会遇到相反的情况,即真正行善的人并不一定能够得长生福寿果,相反那些为恶的人们却有可能福寿延年。

关汉卿在《窦娥冤》中便借窦娥之口发问,曰:“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著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面对这一现实状况,人们不禁要问,难道天地神明真的是不辨人间善恶吗?若果真如此,那为什么还要强调善因善果、恶因恶果呢?

二、本土的因果报应思想:道教“承负”理论。

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中国本土的因果报应思想并不是简单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而是道教所秉持的“承负”理论。

“承负”的思想源出于道教经典《太平经》,其对“承负”的解释可分为两个方面:

其一,承负是建立在先人与今人、今人与后人之间跨越时间范围的报应手段。

经曰:“承者为前,负者为后。承者,乃谓先人本承天心而行,小小过失,不自知,用日积久,相聚为多,今后生人,反无辜蒙其过谪,连传被其灾。负者,乃先人负于后生者也。”意思是说,先人因小过而不自知,于是遗衍于子孙,前者“负”,后者“承”,这是“承负”思想的基本内容。

翟灏《通俗编·卷一》写了一句俗语“今年种竹,来年吃笋;前人种树,后人乘凉”,体现的便是道教的承负思想。以此可知,承负不仅包含个人行为的因果,更把此理论延伸到了家族系统中。

其二,究其本质,承负强调的是自然循环之理,是建立在物极必反基础上的育人之方。

经中又云:“三统共生,长养凡物名为财,财共生欲,欲共生邪,邪共生奸,奸共生猾,猾共生害,而不止则乱败,败而不止,不可复理,因究还反其本,故名承负。”意即天地人三统共生,长养财物,欲多则生奸邪,以至不可复理,直到财物穷尽才知还返回虚无之源本。

这段其实是在叙述承负产生的缘由,细读会发现其仍然不离阴阳互化的道理,这乃是道教哲学的根本。今世有罪未遭罪,只是因为尚未达到极点,若不知悔改,便会将报应体现在子孙身上。

不可否认的是,“承负”中包含着很明显的因果报应思想,但却又不能把目光仅仅限制在个人自身的善恶报应上。在“承负”理论中,一个人的善行、恶行不但会影响到个人的人生,更会近报子孙,远及整个社会生活体系。

这便如同祖辈积财后辈享受、祖辈欠债后辈还钱的通俗道理,其实是把个人行为的因果扩展到了更长的时间范围和更广的空间范围中。受此影响,善恶的报应也就不一定会在现世出现了。

用比较流行的话来理解,“承负”所阐述的哲理非常类似于蝴蝶效应,前辈行善之荫可以庇佑今人福祉,今人行恶之罪则可以跨越时间与空间造成后代人的受祸,个人的善恶之行会波及到与己相关的更多的人和事,并且祸福的结果还可以超越人类种族,会对其他物种及整个自然界造成影响。因此,“承负”不仅仅是人生指导观,其中更蕴含着中国人所独有的自然宇宙观,隐含的仍然是“道法自然”的终极命题。

三、道家“承负”思想强调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因果强调的主题是个人,承负则把施受对象扩展到了同一个文化话语体系下的每一个人。之所以会有此种区别,与中国社会体系的乡土性基础密不可分。

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提出,传统的中国社会是一个乡土社会,“乡土社会的一个特点就是,这种社会的人是在熟人里长大的”,各个社会成员之间具有或多或少的联系,这种细微的联系所造成的牵一发动全身的效果正是承负想要传达的理念。因为任何一个人的善恶所能造成的结果,往往都会超越自我个人所受的范围,从而对子孙、家族乃至其他社会成员产生影响。由此,才会诞生出“诸恶莫作,诸善奉行”的圣训。

与儒家所强调的“慎独”思想类似,道家“承负”思想是在强调每个人都应该对自我不断进行完善,唯有积功累德、好善利人,才能逐步实现《太平经》中所设想的顺天地之法的太平理想。在此前提下,“承负”又强调为善、为恶将不再是某个人一人的修行,而是将一个家族、一个社会群体的利益融合在一起,实现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图景。

因为个人所背负的不仅是自我造就的祸福,个人之“应”往往会来自于他人之“施”,所以往往就会出现现世为善而不得善果、现世为恶却不得恶报的情况。处于复杂社会关系链条中的人们,每一个人随时都会承担起他人行为可能造成的果报。

为了避免出现“一损俱损”的情况,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善恶观与集体荣誉感、责任感都会被着重强调。从社会学观点来看,“承负”文化其实可以非常有效率地增加集体凝聚力,提升整个社会群体的道德水准。

作为一种宗教,对善行的强调是其基本母题,劝善则直接体现出了宗教的社会教化作用,其教化的每一个信徒都是社会中活生生的一份子。如果能够通过信仰和规诫的力量,使之达到完善个人道德的目的,那么宗教所具有的积极社会意义也将会在更大范围内传播。而这才是劝善的最高追求。 https://t.cn/RxRVHIh

天道承负,你的善恶可能在左右着他人的报应
#上海[超话]#

一、中国宗教的教化作用:强调劝人为善。

在中国文化氛围中,宗教强调的是教化的作用,即用宗教的理念去对社会生活推动正面积极的影响,从而与官学教育形成相互补充。与某些一神性的排他宗教所秉持的教理教义不同,受到中国本土文化滋养的宗教与文化思潮,都非常强调劝人为善的主题。

如儒道二家共同尊奉的《易传》中提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指出修善积德的个人和家庭,必然有更多的吉庆,作恶坏德的人家,也必然会多出更多的祸殃。同时,本土化的佛教也讲因果,认为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民间老百姓亦有非常朴素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的因果报应理念。

由此便可知,强调善念、善行是根植于我们日常的身、心、意、行之中的,并且被文化教育所传承,成为传世的瑰宝。毫无疑问,“善有善报”的人生理念具有莫大的积极意义。但在现实生活中却经常会遇到相反的情况,即真正行善的人并不一定能够得长生福寿果,相反那些为恶的人们却有可能福寿延年。

关汉卿在《窦娥冤》中便借窦娥之口发问,曰:“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著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面对这一现实状况,人们不禁要问,难道天地神明真的是不辨人间善恶吗?若果真如此,那为什么还要强调善因善果、恶因恶果呢?

二、本土的因果报应思想:道教“承负”理论。

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中国本土的因果报应思想并不是简单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而是道教所秉持的“承负”理论。

“承负”的思想源出于道教经典《太平经》,其对“承负”的解释可分为两个方面:

其一,承负是建立在先人与今人、今人与后人之间跨越时间范围的报应手段。

经曰:“承者为前,负者为后。承者,乃谓先人本承天心而行,小小过失,不自知,用日积久,相聚为多,今后生人,反无辜蒙其过谪,连传被其灾。负者,乃先人负于后生者也。”意思是说,先人因小过而不自知,于是遗衍于子孙,前者“负”,后者“承”,这是“承负”思想的基本内容。

翟灏《通俗编·卷一》写了一句俗语“今年种竹,来年吃笋;前人种树,后人乘凉”,体现的便是道教的承负思想。以此可知,承负不仅包含个人行为的因果,更把此理论延伸到了家族系统中。

其二,究其本质,承负强调的是自然循环之理,是建立在物极必反基础上的育人之方。

经中又云:“三统共生,长养凡物名为财,财共生欲,欲共生邪,邪共生奸,奸共生猾,猾共生害,而不止则乱败,败而不止,不可复理,因究还反其本,故名承负。”意即天地人三统共生,长养财物,欲多则生奸邪,以至不可复理,直到财物穷尽才知还返回虚无之源本。

这段其实是在叙述承负产生的缘由,细读会发现其仍然不离阴阳互化的道理,这乃是道教哲学的根本。今世有罪未遭罪,只是因为尚未达到极点,若不知悔改,便会将报应体现在子孙身上。

不可否认的是,“承负”中包含着很明显的因果报应思想,但却又不能把目光仅仅限制在个人自身的善恶报应上。在“承负”理论中,一个人的善行、恶行不但会影响到个人的人生,更会近报子孙,远及整个社会生活体系。

这便如同祖辈积财后辈享受、祖辈欠债后辈还钱的通俗道理,其实是把个人行为的因果扩展到了更长的时间范围和更广的空间范围中。受此影响,善恶的报应也就不一定会在现世出现了。

用比较流行的话来理解,“承负”所阐述的哲理非常类似于蝴蝶效应,前辈行善之荫可以庇佑今人福祉,今人行恶之罪则可以跨越时间与空间造成后代人的受祸,个人的善恶之行会波及到与己相关的更多的人和事,并且祸福的结果还可以超越人类种族,会对其他物种及整个自然界造成影响。因此,“承负”不仅仅是人生指导观,其中更蕴含着中国人所独有的自然宇宙观,隐含的仍然是“道法自然”的终极命题。

三、道家“承负”思想强调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因果强调的主题是个人,承负则把施受对象扩展到了同一个文化话语体系下的每一个人。之所以会有此种区别,与中国社会体系的乡土性基础密不可分。

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提出,传统的中国社会是一个乡土社会,“乡土社会的一个特点就是,这种社会的人是在熟人里长大的”,各个社会成员之间具有或多或少的联系,这种细微的联系所造成的牵一发动全身的效果正是承负想要传达的理念。因为任何一个人的善恶所能造成的结果,往往都会超越自我个人所受的范围,从而对子孙、家族乃至其他社会成员产生影响。由此,才会诞生出“诸恶莫作,诸善奉行”的圣训。

与儒家所强调的“慎独”思想类似,道家“承负”思想是在强调每个人都应该对自我不断进行完善,唯有积功累德、好善利人,才能逐步实现《太平经》中所设想的顺天地之法的太平理想。在此前提下,“承负”又强调为善、为恶将不再是某个人一人的修行,而是将一个家族、一个社会群体的利益融合在一起,实现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图景。

因为个人所背负的不仅是自我造就的祸福,个人之“应”往往会来自于他人之“施”,所以往往就会出现现世为善而不得善果、现世为恶却不得恶报的情况。处于复杂社会关系链条中的人们,每一个人随时都会承担起他人行为可能造成的果报。

为了避免出现“一损俱损”的情况,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善恶观与集体荣誉感、责任感都会被着重强调。从社会学观点来看,“承负”文化其实可以非常有效率地增加集体凝聚力,提升整个社会群体的道德水准。

作为一种宗教,对善行的强调是其基本母题,劝善则直接体现出了宗教的社会教化作用,其教化的每一个信徒都是社会中活生生的一份子。如果能够通过信仰和规诫的力量,使之达到完善个人道德的目的,那么宗教所具有的积极社会意义也将会在更大范围内传播。而这才是劝善的最高追求。 https://t.cn/RxRVHIh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①。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②。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③。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④。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⑤。

文言批注第一:

道可道,上一“道”字,系指宇宙万物的本体,在道家亦指先天无极大道;下一“道”字,为言说之意名可名,上一名“字”,指具体事物的名称;下一个“名”字,作动词为命名。常道、常名二“常”字,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作“恒”,为永恒,真常之意。如《玄真子》:“天地有常。”虽变化万端,但不离其经。
这两句各版本多作“无名”、“有名”,真真误之久矣。究其源头在《史记.日者传》中引用作“无名者,天地之始也。”。老子本意应为“無,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但见四十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即知“有无”并举,方为老子本意。再则景龙本没有“之”字,以有名,无名解,实在不通。
历代诸家注本,多作“常無欲、常有欲”断句,如河上公、王弼等。而司马光、王安石、苏子由、范应元诸本,又都以“常無,常有”断句,所以历代道家学者在注释此处时发生分歧。但若通观全书,老子多以“有无”对举,如十一章“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又见《庄子.天下篇》:“建之以常無、有。”也是在说“常無,常有”。况且欲者,乃意欲之意,如《庄子.知北游》:“欲言而忘其所欲言。”如此思之,应从后者以常无、常有断句。且“有、无”并举贯通《老子》全书,是整本《道德经》的精髓所在,读者不可不知。 妙,微渺之意。如荀悦《申鉴》:“理微之谓妙”。徼,敦煌本作“皦”,为光明之谓。“妙”就先天而言,喻道之精幽,隐匿;“徼”就后天而言,喻道之宏大,显扬。
“此二者同”系指“有、无”两者对立而统一,本无中生有,有复还无。各版本均作“此二者,同出而异名”断句。陈景元、吴澄则以“此二者同”断句。我也认为应从后者,以同断句。严复也悟及此,谓:“同字逗,一切借从同得。”
“同,谓之玄”,各版本均作一句读,误。“同”字断,承接上句指有、无相同。因老子有“是谓玄同”之训,此同即是混沌,即是恍惚,即是窈冥,即是玄同。 玄,为幽昧深远之意。范应元有文:“玄者,深远而不可分别之意。”吴澄也言:“玄者,幽昧不可测知意。”所谓玄本是无形无迹,变化莫测,无可言说,不可比拟。“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系指有无二者在玄同的状态下,混沌一体,变化在变化,相生再相生,互为表里,迁化流转,无穷无极,便是开启一切奥妙得法门。
今译释真第二:

可以用言词表达的道,就不是恒常不变的大道;可以用文字表述的名,都不是亘古不变的真名。無,是形成天地宇宙的本始;有,是创造万事万物的根源。所以,常在无的状态中,去观照大道的精幽玄妙;常从有的状态下,去观照大道的显化宏大。无和有先天混沌之中本是一体不二,待后天演化分流而出,便有了有和无这两张不同的名字,而先天之中有和无的这种混沌状态(即玄同),幽昧深远,称之为玄。玄奥啊再玄奥,幽深啊再幽深,这便是打开一切奥妙的法门。

至理阐幽第三:

老子于本章开宗明义,先以“道可道,非常道”,教人破道执;以“名可名,非常名”教人破明执。无道可道,是为真道;无名可名,是为真名。但凡道之可道者,即非真常不易、永恒不变之道。名之可名者,亦非真常不易、永恒不迁之名。道非具体,大则涵天地,听之不闻;小则入微尘,视之不见;远之存乎宇宙,近之道在汝心。所以道不离心,心即是道,自求即得。

老子继而以“無,名天地之始”,开先天境界;以“有,名万物之母”辟后天境界。天地未分,鸿蒙未判,原始祖炁(音同气,特指先天气)寂然不动,特称之为“无”;《易》称为“无极”。待其炁机初发,生意初动,有迹可寻,特称之为“有”;《易》称之为“太极”。“恍恍惚惚,其中有象;窈兮冥兮,其中有精。”此为无中生有,即是从无极生太极;又见十六章“万物并作,我以观其复。”此为有复归无,乃是太极归无极。此中无非真无,中含妙有;有非实有,中孕玄无。是以无即是有,有即是无,既无既有,有无不二。故老子又以“此二者同”与“同,谓之玄”共阐有无同宗之理。

其后,进一步垂示“以无观妙”与“以有观徼”二法门。因先天一炁自无生有之时,一本散为万殊,以有观之,道宏法显,其大无外。当其自有返无之时,即万法归一,以无观之,道隐理微,其小无内。又见《清静经》云:“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唯见於空。”此一句是为“观字诀”下手法门。先将一切杂念遣逐心外,回光内视,念头从⼼而发,连⼼都没有了,看他从何而生?瞑⽬外视,以⼼生形,连形都没得了了,看他心从何而生?瞑⽬目远视,天地、日月、星⾠、山河都没有了,看他身又生于何处?心、身、物都似乎没有了。天、地、⼈三才万物,未有一物。混混沌沌,只有虚空,常未了却,故曰:惟见于空。以外而言,乃是虚空,以内而言,乃是真空。所谓真空,就是自身之玄关,“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即在此处。此一功夫,其造境既能高妙超然,亦能空灵自在,此中妙处,学人身到方知!

丹道筑基第四:

修行人欲学丹道,下手之初,别无他法,只有一心端坐,万缘放下,一念不生,双眼垂帘观照。在心之下,肾之上,仿佛有个虚无窟子(包括下丹田在内的一个范围)。神神相照,息息常归(一呼一吸为一息),任其一往一来,以神气两者凝注此处。不倾刻间,神气打成一片。久而久之混混沌沌,恍恍惚惚,早已不知身在何处。这个时候,哪里还知是神之入气,还是气之归神,浑然以无人无我。修行人到此,当灭躁动心,不灭观照心。在无知无觉之际,忽然一觉而动(便是玄关窍开)。此一觉中,自自然然,不由感附,才是我本来真觉,道家谓之玄关妙窍。玄关开窍现象,并不是人生某处,也不是两眼之间的山根,其实是指打坐中,回光返照,神奇相交,坎离交媾,杳杳冥冥,真息绵绵(真息既胎息),静极生动从无到有的那一的一种现象。而要使玄关显像,就必须做到心息相依,神气打成一片,吸气之时,为阴为静为无,呼出之时,则为阳为动为有。若想修成正觉,只有在此一觉而动之时,有个实实在在、的的确确、无念虑、无渣滓的本我在(元神本性)。 所以丹经说:“天地有此一觉而生万物,人有此一觉而结金丹。”但是这一觉犹如电光石火,当前则是,转眼即非,所争只毫厘间。古来仙佛也都是由此一觉积累而成。 修士下手,不从观无观有、观妙观窍下手,又以什么为根本?无与有、妙与窍,无非阴静阳动、一气判为二气、二气仍归一气。以其静久而动,无中生有,名为一阳生、活子时;以其动极复静,有又还无,名曰复命归根。而修道者欲得玄道,必须静之又静,定而又定,其中浑无物事,是以无观妙,此为一玄。等到气机一动,虽有知却不生一知见,虽有动却不存一动想,有一心,无二念,是以有观徼,这是又一玄。至于玄之又玄,其实是归根复命之所(就是窈冥之中玄关开启的状态),这不就是众妙之门吗?但可惜的是,普通人虽然有此妙窍, 却不知修行,走漏神识,耗泄精气,不至耗尽而不止。而修行之人在玄关窍开时,一眼识得,勤加下手,操存涵养,在玄关开启状态下盗取天地元气,直造无上根源,以求成为大觉金仙。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四季优美##随便果[超话]##越努力越幸运#做好‎‎省,每‎天​都‎是‎被动收入‎‎啊‎其‎实很简单,就是坚‎持重​‎复,重‎复坚持‎简​单的‎事情!早上好学
  • 沙田第一城於日前單日連錄兩宗成交,美聯首席聯席區域經理黃錦瀚稱,其中1宗為19座連天台戶,面積451方呎,成交價768萬,呎價17029元,屬市價水平,買家為自
  • 【李小鹏儿子名字曝光 网友被震惊】李小鹏儿子名字曝光,估计很多网友都知道前体操冠军李小鹏有个二胎儿子,大家也见过孩子的正面照,但一直不知道这小子到底叫啥?【李小
  • 所以可能需要对方主动点1⃣️交友的话只要是女孩子都可以没太大限制2⃣️恋爱的话,只要三观正,其实你是怎样都可以哦~(虽然不想异地,但是怕错过有趣的你,所以异地可
  • 18+, 20+: 药用级别,重度胃炎、胃溃疡、幽门螺杆菌菌值高者,手术或大病后快速恢复者,增强伤口愈合重磅推荐⚠️【顶级外单】巴宝莉采用阿尔巴斯高织羊绒用冰山
  • 24. 最好的朋友之间除非他穷的吃不了饭了,否则最好不要有经济往来。7. 别人批评你的时候,即使他是错的也不要先辩驳,等大家都平静下来再解释。
  • 此时的王女士有点不开心了,指责刘女士,表示自己好心体谅她的不易,把座位让给了她女儿将近两个小时,自己就站了两个小时,不但没有得到一句感谢,还想把位置占为己有,真
  • 当人临命终时,最后一息气欲断时,人一生的行业,也就随着最后呼吸的一声佛,去往生极乐世界,得见阿弥陀佛。并且我知道‎我念佛的速‎度、念佛的节奏‎、每个字的发‎音都
  • “上车前已经查了菏泽的公交线路和时间,知道从菏泽东站直接坐Y2路公交就可以回家。”“下了高铁,两元钱就能到家,寒夜里的夜间公交真方便。
  • 希望大家多多关注新疆伊犁疫情 新疆是我国边境 那里的事情在这个网络上少有热度 导致很多人都不知道那里的灾难 同为中国同胞 我们应该为新疆伊犁的百姓们发声 让每位
  • 当圆满了事业,就可能忽略了家庭;当欣赏了日出,就可能错过了夕阳...正如恒愚法师所写的《半点禅》:自古人生最忌满,半贫半富半自安;半命半天半机遇,半取半舍半行善
  • 地球不再流浪,月球不会独行,独孤月带着永恒的爱,为了马蓝星成为时间之外的存在。故事的最后,孤独月和π+一起,成了环绕地球的一抹焕然,成了永远拥抱蓝星的星环。
  • 据悉,该项目旨在加强西非稻米价值链的发展,重点是推动改善科特迪瓦和几内亚的稻米价值链,特别是产后减损管理和小农市场准入,促进可持续农业、稻米价值链发展技术和专业
  • 非常专业的登山鞋,不是运动鞋哦~专柜工装鞋一双1239元,登山靴899,你细品!接着更打击的事情来了,9岁已经要穿34码了[苦涩]〔失眠焦虑的其中一项,早发育x
  • Size:S-L,喜欢 ➕️1027379007Burberry巴宝莉BBR 21FW 徽标图案刺绣圆领卫衣 原版1:1开版,面料采用400g bbr专用定制
  • 去年《遇见幸福》的热播,刘孜的演技是没得挑的,每个表情都被她演绎得细致入微,22年演龄的沉淀,总是有些不一般的。还有原本在爆红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刘孜
  • #韩语[超话]# 【中译韩】 人生就像一只储蓄罐,你投入的每一分努力,都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回馈于你[机智] 인생은 저금통과 같습니다. 넣어둔 노력만큼 미
  • 我的攻略没有白做[good][good] #豆几妈09/11上新##捕捉秋日的自在角落#转评赞抽1位送优惠券[礼物]——你永远可以相信豆几妈的打底!本来我的理想
  • 看了真可怜 [笑cry]就喜欢看你们看不惯他又干不掉他的样子,周杰伦已经长红22年了,气不气[哈哈]#苍兰诀# 我的评分:[星星][星星][星星][星星][星星
  • 拟稿:张永芳审稿:李智文审核:王达云   窦予然发布:梁 刚另外吐槽一下,收藏了《魔尊怀了我的崽》正准备看看结果一抬头发现作者是山有青木真是厚礼蟹净重不多的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