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小乘、
大乘、
唯识家、
中观家说了千言万语,

说过来,
说过去,

横说、
竖说,

总之说的就是这个
‘ 缘起论 ’。

譬如什么叫无明,
先是简单的说,
无明就是认为事事物物都有个实在的东西,

然后就进行分析,
从这方面来说,
认为有个实在的东西就是人我;

从另一方面说,
认为有个实在的东西就是法我。

又人我就是烦恼障,
法我就是所知障,

然后将这两个东西拿缘起的道理一看,
没有自性 ──
‘ 空 ’。

只要这两个东西一空,
就可以断惑证真到最后成就佛果。

可是佛圆寂后,
各家各派演为无穷无尽的说法,

若把它收拢起来从本质上一看呢,
确实非常简单。

请问除了从缘起上指出自性空,
指出心识的作用而外,

究竟还有什么道理?

而这个道理早在释迦牟尼佛所说的十二缘起之中就指出;

它不就是把这个道理加以扩充就是大乘中观派和唯识派。

小乘呢,
遗憾的是只把缘起的道理仅仅限于观察人生上面,

大乘呢,
它只是大踏了一步,
认为一切都是这个道理。

扩大此有彼有的相依相存所以无自性的道理,
这就是所谓的中观学派,

扩大无明爱取的业感缘起成立万法唯识,
这也就是所谓的唯识学派,

归根结底,
都是为了破除执有实体之物的错误的认识。

因为人们的认识自发性地总认为离开我们认识作用从外,

另外有个什么客观的实体存在,
这样一来就产生能所对立,

产生了人我执和法我执,
颠倒流浪于生死苦海之中。

佛就是看透了这一点而获得开悟,
由此所说的法无非针对这个实执,
彻底根绝,
以求得生命的解放。

此后大小乘的各色理论无非是把释迦牟尼佛原来的那些东西从不同的角度给以扩大和发挥。

照这样说法,
是否佛教就没有发展创新了呢?

是的,
在教言教,
既然承认了佛是觉悟最后的真理者,

应当强调,
在佛教里头,
只有发挥而已。

决没有任何超过释迦牟尼所见真理的新的发展。

涅磐寂静是最后的境界,
不能说比涅槃还有什么高的发展。

要是还有新的发展,
那就不能叫做最后,

既然是最后,
就不应该再有新的发展。

假使说释迦牟尼佛所证得的无上真理还有发展的话,
那不知道其他的人是怎么想的,
要是我就不皈依释迦牟尼佛。

反之,
如果说释迎牟尼佛的道理还有发展,
那这人就不是真正的佛教徒。

因为作为一个佛教徒。

还把自己的教主提到有发展的观念上看,
等于说释迦并没有见到绝对真理,

他还在前进中,
那实在是太可笑了。

说‘ 发挥 ’
是可以的;

因为真理的宣说是应当因人因地而采取不同方式的;

正因为承认了释迦已证得了最后的真理,

所以才称他为
‘ 释尊 ’、
‘ 两足尊 ’、
‘ 天人师 ’、
‘ 如来 ’,

所以才称他为众生的依估啊!
 

因为时间、
空间以及对机的不同,

讲法的方式,
也非固定。

对可以接受小乘法的就给讲小乘法,
对能接受大乘法的,
佛就给讲大乘法;

对可以接受显教的就给讲显教,
对能接受密教的就给讲密教。

随机而用,
对症下药,

都无非让众生随类得解,
各受其益。

所以佛法是立足于与现实生活相适应,
法无定法,
惟变是适,

但是佛法的根本道理,
那是不能随便更动的,

这一点特别是对于出家的同学要有确切的认识,
因为究竟的真理是不可变的。

就以
‘ 三法印 ’来说吧,
‘ 诸行无常 ’,
过去现在将来无不如此。

这种道理谁能把它推翻?

‘ 诸法无我 ’
谓一切法都是依藉种种的因素和条件所构成的,

过去、
现在、
未来的一切法绝无例外,

这个道理能变吗?

正因为它是始终不变的究竟道理,
才叫它做
‘ 法印 ’。

既然我们从上面两个法印看出真理的不变性,
而涅槃寂静正是这两种法印的显现。

它虽然不是普通的境界,
也不是因为我们可以想像得到的,

但是不能说这种境界没有,
这是释迦牟尼佛已为我们做了担保的。

可见三法印都是如此不易驳倒,
更何况谈到宇宙的最后真理,

还要想有什么新的发展,
这是不通的,
除非承认佛所见到的未必是最后的真理,

否则,
佛既见到最后的真理了,
就不能说还是在发展中了。

要想学禅宗,
也是非肯定这一点不可的。
 

让我再重覆一下,
就是以后的佛教各派无论是小乘,
还是大乘,

乃至中观、
唯识、
天台、
华严等等,

它们尽管从形式上来说,
当然比原始佛教要扩大得多,

不过要追根究底,
都是把释迦牟尼佛的说法本义加以发挥而已。

因为这个道理就是那么个道理,
佛自己也曾经这样说过嘛,

‘ 佛未出世,
法尔如是,
佛不出世,
法亦如是。’

如如不动,
非时空架构所能范围。

不变异尚且没有,

何得有变异呢?
 

以上说明,
佛教各教理的立宗辨义,

虽有大、小、显、密、中观、唯识、天台、华严等等的不同,

但已尽括于原始佛教教义中,
发挥则有之,

随时空形势的不同,
门庭施设,
详略轻重,
随机应变则有之。

但基本道理则古如是、
今如是、
未来如是。

又必须认识到原始佛教惟出于释迦牟尼一悟,
而此一悟,

释迦牟尼首先即宣布为
‘ 我法妙难思 ’,

那么,
他所宣布的
‘ 四谛 ’、
‘ 十二因缘 ’等等,

并不难思,
可知他的说法,
也只是以
‘ 不难思 ’而藉以说明其
‘ 妙难思 ’的东西于万一,

绝非文字语言所能尽情表达的,
表达出来的种种只是俗谛而已。
 

现在我给大家讲一段
‘ 拈花公案 ’。

这是禅宗的人经常喜欢说的,
并且这个公案也成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语言。

特别是作诗填词的人每每喜欢借来增加他们作品的美的感染力。

据说当时释迦牟尼佛在灵山集会,
当人天百万众前,
大梵天王供养金毕钵罗花请为大众说法。

释迎牟尼佛在座上默然拈花示众。

大家莫名其妙,
唯有迦叶尊者在下面破颜微笑。

于是佛就对大众说 :

‘ 吾有正法眼藏,
涅磐妙心,
实相无相,
微妙法门,
不立文字,
教外别传,
付嘱摩诃迦叶。’

此中
‘ 正法眼 ’ 是说今天所提示的是正法中的
‘ 眼 ’,

我们知道,
眼睛在人身上是非常重要的。

东晋时代有个著名的画家顾恺之,
他善于画像,
据说他画人每每不画眼睛,

人间其故,
他说因为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全表现于眼睛上,
不能轻易点出的,

还有说一位画家画龙的故事,
说他画了龙没有点眼睛,

有人请点一点看,
他就举笔点了两条龙的眼睛,
结果两条龙就破壁而飞。

从这两个小故事里可见眼睛的重要性。

以此来比喻佛法,
佛法如身,
也应当有
‘ 眼 ’。

佛法的正法眼是什么呢?

我认为就是
‘ 涅磐妙心 ’。

什么叫涅磐妙心呢?

即亲证法空寂灭的心。

一般讲,
凡夫的心是证不到涅磐的。

只有此心入微 ──
成为无分别智才能证得涅磐。

老实说,
所谓涅磐就是这个妙心。

如果说以妙心证涅磐,
这个说法有把本体打作两截之嫌。

应当是从这一方面来说就是
‘ 涅槃 ’,

从那一方面来说就是
‘ 妙心 ’。


‘ 心 ’字之前加个
‘ 妙 ’字,
‘ 妙 ’即涅槃。

‘ 实相无相 ’,

什么是实相呢?

就是诸法的本来面目。

我们之所以成为颠倒众生,
就是因为没有证到诸法实相。

但是这实相非文字语言所能表达,
所以实相只能是无相之谓也,
它非指世间上庸俗的有无之无,

这个无相的意思就是说,
假使你要从世间上任何的比喻,

任何的说法,
都不能把实相问题说清楚,
故强名无相,

但是你不要把实相当成什么都没有了,
实相是有的,

只是你想要以你现在的语言思想来把它描绘出来就成为没有,

而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说这个法实在是太微妙了,

故说为
‘ 微妙法门,
不立文字 ’。

‘ 教外别传 ’
就是说教外直接传授的东西,

以心传心,
传授给摩诃迦叶。

但是佛仅是把花拈了一下,
并没有说话的呀!

这究竟传授给迦叶的是什么呢?

而这里很奇怪的是,
旁人都不懂得,

只有迦叶一人懂得,
并且以破颜一笑作表示,

也同样没有说话,
所以这叫
‘ 拈花公案 ’。
 

在这个公案中讲的人就是这么讲,
讲而无讲,

受的人就是这么受,
受而无受。

中间根本不需通过任何语言文字,
只是一拈一笑,
彼此之间心心相印,
此时此景,

【华佗医案解谜】(下)

(接)
察色诊脉 明断虚实

史传中记载了不少医案,阐述了华佗医术的精到。首先,华佗自然十分精于传统中医“望、闻、问、切”之法。

盐渎县的严昕与其他数人一起等候华佗到来,华佗一到,抬头望了一下严昕,就问:“您的身体还好吗?”严昕说:“跟平常一样,没什么不舒服。”华佗说:“您的脸色看起来有急病,不要多饮酒。”严昕小坐完就回去了,才走了几里路,严昕就头晕坠车,大家把他扶起来,载他回到家中,不料半夜却死了。

对于同一症状的疾病,华佗都能明辨虚实之因,分别处方。

府吏倪寻、李延两人同住一处,都有头痛发烧的症状。华佗交代说:“倪寻要服泻药,李延要开让他发汗的处方。”人们觉得很奇怪,同一症状为何开的药方不同,华佗说:“倪寻的病因邪气外侵而起,李延的病兆是由体内而生,所以对应的治疗方法也不同。”两人服下华佗开立的药方后,果真隔日早上就能起床了。

一次,华佗为甘陵相夫人看诊视脉。夫人已经怀了六个月的身孕,但一直腹痛不安,华佗为其诊视说:“胎儿巳经死了。”于是让人用手入子宫内,真的摸到婴儿的身体,于是华佗以汤药排出死胎,夫人的病就痊愈了。

督邮徐毅生病了,华佗前往诊治。徐毅告诉华佗:“昨天医官刘租帮我针灸胃部完之后,我就一直咳嗽,连躺卧都很不舒服。”华佗说:“他的针没刺到胃,却误刺中肝了,你的食欲会越来越差,五日后就没救了。”后来事情发展果如华佗所言。

能透视人体 排出体内虫物

然而,再仔细研究,会发现史传中所描写的华佗治病之法,似乎远远超过后世中医的“望闻问切”之学。

一日,华佗正驱车路上,看到路旁一个人因为咽喉阻塞,想吃东西却吞不下去,他的家人正想用马车载他去就医。华佗听到他痛苦呻吟的声音,心中不忍,就停下车过去察看,随即跟他说:“前面路边卖饼的人家有卖大蒜韭菜腌制的醋,你买三升喝下,病就会好了。”他的家人按照华佗所说的照做,病人立刻吐出了一条虫,病也就好了。

华佗光凭目视,就能知道病人肚子里有虫。

另一件奇异的医案也与病人肚子里有虫有关。

广陵太守陈登得了病,胸中常感烦闷,脸色赤红,吃不下东西。华佗把了脉说:“您的胃中有虫数升,已经长成肿瘤,是吃了未煮熟的腥物所致。”于是立刻煮汤药二升,先服一升,一会儿再将剩下的喝完。才刚喝完,口中吐出三升多的红虫,身子还在蠕动,下半身像生鱼肉一样,之后病就好了。

但是,华佗对陈登说:“这病三年后还会再发作,要遇到良医才有办法救治。”三年后,陈登果然发病,当时华佗恰巧不在,陈登就死亡了。

这个医案有两点很令人惊奇,其一,华佗居然光靠把脉就知道陈登胃里有虫,且是吃了生鱼肉所致!其二,华佗还预知了陈登三年后会发病,而且没有良医在侧,就会死亡。

华佗的言谈,简直如具有天目功能,俨然透视陈登的肠胃,甚至已委婉透露预知陈登之死。

预知死亡纪事

三国志所记录的医案,随着行文的深入,越来越匪夷所思。

华佗医治军吏李成的医案,居然预知了李成十八年后的死亡。

李成长期为咳嗽所苦,昼夜无法成眠,经常口吐脓血,因此特别去请教华佗。华佗说:“您的肠内长了肿瘤,咳嗽吐出来的东西,并不是从肺里来的。我给您药粉两钱,您服用药粉后会吐出二升余的脓血,好好休养,一个月就可以稍微起身,好好保养,一年就重获健康。但是,十八年后会发作一次,不严重,服用这个药散,也会很快好。如果到时没有这药,就会死亡。”于是就给了李成两钱的药散,李成得药离去。

五、六年后,李成的亲人得了病,病况跟李成相似,于是就跟李成说:“您现在身体强健,我就快死了,您怎么能忍心看我无药可治?不如您先把药散借我,我好了之后,会替你再去跟华佗拿药。”李成就把药给他了。后来这位亲戚还特别到谯县,那时正巧遇到华佗被收押,慌乱之间不忍心向前求药。

十八年后,李成的病真的发作,无药可服,最后竟死了。

从医术神妙,到能透视人体,最后能预知患者的寿尽之年日,《三国志》作者陈寿走笔至此,文句中充满了难以思议。

具宿命通知晓过去与未来

如果纯粹从医者的角度去理解,确实很难解释,然而,如果能从修炼的视野去看,也就一目了然。

修炼有素的人是可以具有特异功能的,包括可以透视人体的天目,以及预知生死的宿命通功能。我们可以合理的推论,修炼有成的华佗,已经具有多种功能。

东阳县陈叔山两岁的小儿子生病了,拉肚子前总会先哭泣不止,身体一天比一天虚弱。于是就来请教华佗,华佗说:“这孩子的母亲怀孕时,阳气闭塞于内,喂乳时期身体虚弱,寒气入侵,于是这寒气就从母体灌入孩子体内,所以才没法痊愈。”华佗就开了四物女宛丸的药方,十天后孩子的病就好了。

华佗能看到孩子的病是过去在母亲胎内与喂乳时期引起的,是因为他看到了孩子更小时期的具体状况。

另一件医案是军吏梅平之死。

梅平生病了,因而辞职还家,他的家在广陵,离家不到二百里时,他中途就先在亲戚家中住了一段时间。一日,华佗刚好到了主人家,主人就请华佗看一下梅平的病况,华佗跟梅平说:“您如果早一点见到我,也许就不至于到这地步。现在你的病已经很深了,赶快回家去,还来得及跟家人见面,五日后就性命不保了。”梅平赶紧回家,五日之后,梅平气绝,一切就如华佗所说,分毫不差。

死生有命 医者奈何

随着修炼日深,华佗逐渐了解,修炼的人出于慈悲心,可以帮人治病,但并不能完全根治,往往也只能将病往后推移,暂时解决疼痛而已。

有宿命通功能的华佗,深知生死有命,而且很多病是有业力因缘的,此生的病业可以偿还夙世的业债,未尝是坏事,医疗的诊治有时并非必要。因此,他开始不太积极替病人医病,也看淡了行医的名利得失。

由于他的修炼层次已经超越常人的理解,因此说出的话可能也常令人不解,甚至产生误会。所以史传上最后都有“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为人性恶难得意,且耻以医见业”的批评。意思是认为华佗后悔选择成为医生的行业,而且个性恶劣,很难令人喜爱。其实,那是因为不了解华佗作为修炼人的本质之故。

史传中记载的一个医案,是个很具有代表性的事例。

有一个士大夫身体不舒服,华佗云:“您的病已经很深了,必须剖开肚子治疗。然而,您的寿命还有十年,目前这病是不会使您丧命的(从高层次来看,承受病痛可以偿还业力,是一种好事),您如果能忍耐十年,那时寿命也刚好到期,用不着因为这缘故一定要开刀剖腹。”

这位士大夫不想忍受身体又痛又痒,想必也非常不能理解身为医生的华佗,居然要他忍受病痛过十年苦日子,所以坚持一定要开刀去除病兆。华佗只好替他开腹治疗,他的病很快好了,表面的病症去除了,而十年后他真的也死了。

华佗与曹操的宿缘冤孽

华佗再次与同乡曹操同聚一堂,是在曹操取下邺城之后。曹操对于修道养生十分有兴趣,遂开始招纳大批著名的修道者来到邺城,华佗也是其中之一,其中左慈、甘始、冷寿光、鲁女生与郤俭等都高寿达二百岁以上,却有着年少的容貌,以及具有能够分身隐形等神通。

曹操向来有头风的老毛病,每次发作,都是心乱目眩,然而只要华佗施以针灸治疗,一下就解除疼痛了,因此,曹操让华佗常在左右。然而,华佗却跟曹操说:“这种病很难根治,长期治疗,逐步缓解,也许可以延长性命。”

其实,具有宿命通功能的华佗,应该也看到他跟曹操的宿缘。他知道曹操将死于此病,而自己也注定要死于曹操之手。

华佗于是托辞归乡,曹操好几次派人请他回去,他都伪称妻子生病还没好,尽可能拖延与逃避。于是曹操派人到华佗家查探实情,吩咐手下:如果他妻子真的病了,便赏赐小豆四千升,放宽期限;如果是欺骗,就马上逮捕押送回来。后来,曹操发现华佗说谎,心中感到很气忿,因而将其下狱。

当时荀彧还替华佗求情:“华佗的医术实在非常高超,他的生死关系到人命,应该要多包容原谅他。”但曹操认定华佗是故意不治好他,藉以抬高自己的身价,是个缺乏医德的小人,因此对华佗嗤之以鼻,还称他为“鼠辈”。最终,华佗未能逃脱自己的宿命,死于狱中,而曹操也最终死于此症。

三国演义中描写华佗死前将自己编写的医书《青囊书》赠给了好心的狱卒,不料狱卒之妻却将其焚毁,后人“惆怅人亡书亦绝,后人无复见青囊”!

一代神医华佗之所以成为千古传奇,固然因医术精妙,究其实质,还在于他是一个修道有成的人,所以能见人所不能见,医人所不能医。然而,因果循环,业力轮报,人各有命,世缘有时而尽。修炼到高层次的华佗,最终了悟医术只能暂治一时之病,不若修道能尽脱世间苦难,返本归真,永得自在。

在道教的典籍中,华佗在历经人间传奇之后,已归位为“真人”,称为“青囊济世华真人”。

相术我国流传久远的一门技艺。我们发现即使在正史的记载上,古时候一些身份特殊的人往往也都具有一些不同寻常的面相,比如说刘备的“双耳垂肩”,两个耳朵长及肩膀。又说项羽“目生重瞳”,也是非常奇特的。奠定大清朝基业的努尔哈赤据说也是“脚踏七星,命格奇贵”之人。这其中就涉及到这门古老的技艺——“相术”。
古时候认为它可以准确预测人的命运,此种说法在现在并不太令人信服。但若说它是胡诌,“相术”中有些内容又不是完全没有道理。比如眉目晴朗额头饱满的人大多心胸豁达,而尖嘴猴腮的面相多为人刻薄。在相术中,有一句流传广泛的辨人术,“头生九龙骨,早晚必显贵。”这句话中的“九龙骨”是什么?相面之术是否有科学依据呢?
“九龙骨”长在哪
想要知道这句话准不准,首先我们得先了解“九龙骨”在哪。九龙骨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东西,它们其实是分布在人类头面部的几个部位的骨头。这几块骨头每个人都有,只是根据它们形状的不同代表着这个人的命格不同。
颧骨是九龙骨其中的一块儿,它在眼睛下方脸颊两侧的位置,在它斜上方太阳穴附近是将军骨。这两处骨骼如果生得饱满,这个人则颇具领导才能,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但如果颧骨生的过于突出,甚至高过了鼻梁,反而会使命运嶙峋不顺。尤其是女性,如果颧骨生的高会给人刻薄的印象,而相术中认为这种面相的女孩往往会克夫。
从颧骨到鬓角之间的骨骼叫驿马骨,这部分的骨骼如果生的比较丰润,这个人的性格会比较开朗,善于交流。而懂得沟通的人机会往往会比内向害羞的人多,成功的机会也就更大。毕竟内向的人大多慢热,需要一个接触和了解的过程。并且,驿马骨的位置正好处于整个面部的中部,如果这个位置生的饱满,那么整个人的面部线条也会变得柔和美观。
而龙角骨和龙宫骨组成了人类眼睛的轮廓,龙角骨在上龙宫骨在下,这两部分骨骼主人的心性。龙角、龙宫平顺丰满,则人的性格也更加坚毅果断,换句话说就是有注意、有想法,不容易被他人左右。能够成大事的人没有一个是耳根软轻信他人的人,所以他们的龙角龙宫都生的饱满。而且这两块骨骼如果轮廓好看,那么这个人的眼型也一定很美,眼睛是五官中重要的部分,眼睛好看这个人整体的相貌也不会太差。
其实我们熟知的是伏羲骨,长在双眉之间,日、月角骨长在伏羲骨两边其实就是眉骨。这三部分放在一起形成了人的额头,如果这部分骨骼长得饱满丰盈,那么这个人必定是非富即贵,就是我们常说的“天庭饱满,地阁方圆。”在“九龙骨”里只有巨鳌骨没有长在面部而是在耳后,这对骨骼主寿命和智慧,如果生的突出,这个人一定聪明且长寿。
老祖宗的“辨人术”是真是假
由此可见,人类的整个上半部面部基本上都包含在“九龙骨”之内,而且在相术中,好的骨像都要求丰润饱满。我们其实可以理解为:如果这个人长着如“宝姐姐”那样脸若银盆的圆润饱满的面容,那么这个人的九龙骨大抵都长得不错,按照相术来说,运气应该是顶好的。比如马云,我们发现虽然他的面部比较小,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脸若银盆”,但他的九龙骨都生的很好。马云的额头非常宽阔,几乎到了少有人及的程度,颧骨丰满但并不突出。整体上看尽管不够俊美,但骨像很好。
现代人如此,古代人更加注重骨像,可以说历代雄主,开国皇帝也都够得上骨骼清奇。《后汉书.光武帝纪》中记载的光武帝刘秀的相貌便是“身长七尺三寸,美须目,大口、隆准、日角。”便是明确指出了刘秀具有九龙骨像。看起来面相之说确实有一定道理。因为在现代看来,“面若满月”并不是很难实现,但在古代身体强健、骨肉丰满并不那么容易做到。
因为生产力和社会制度的限制,古代普通劳动人民很难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平民百姓能够吃饱已经算是生活富足。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人都是发育不良的样子,所以拥有九龙骨像的人并不普遍。这类人大多身体强健,性情也比较刚毅,所以往往更容易成就一番事业。那么,只有这么寥寥几个出人头地的人才拥有九龙骨吗?其他人一定没有?这当然是不可能的,千百年来,中国经历了无数人世的变迁,怎么可能只有这么几个人符合“九龙骨”的要求。
我命由我不由天
其实我们都知道,在同一个时代,不可能只有一两个人符合九龙骨的标准,但成为帝王名臣的却只有那么几个,除了命数,决定命运的其实更主要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香港首富李嘉诚先生的面相生的非常好,见过他年轻时的照片第一感觉就是英气、明朗。但他的成功只靠一副好骨像能达到吗?显然是不行的,他的成功固然有偶然的机遇,但若是没有几十年兢兢业业的奋斗,也一定不可能积累下如此庞大的财富。
有一副有福气的面相是天赐也是父母所赐,这其中毕竟存在着基因遗传。但后天的努力是成功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如果自己没有进取之心,那么即使爹娘生给我们一副“帝王相”那也不过是白白浪费。反过来讲,没生得“富贵相”的也并不意味这辈子我们就是苦哈哈的劳碌命,所谓相由心生用现代的话翻译过来就是越努力越幸运,在我们努力拼搏改变自己命运的过程中,我们的“像”也在慢慢发生变化,有一天,揽镜自照的时候,你也许就会发现原来也拥有了“九龙骨”。
相术确实并非无稽之谈,长相端正气派的人行事往往也大度容人,獐头鼠目之辈也多行小人之事。虽然不见得百分之百准确,但也可以作为生活中的参考,有兴趣甚至可以做个积累,以此观察面相与性格的关系。
既然面相与人生有着无法避免的联系,那么我们也应该保持着父母赐予形貌,以免一不小心将原本的“福气”给修没了。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超郎平?昨晚这一幕,央视解说赞她为中国女排历史第一人!
  • 两大一线城市,宣布增加汽车摇号指标!车市迎硬核利好,你离喜提新车又近了一步
  • 明天起,这些新规将影响你的生活
  • 震惊国外!联邦快递“劫持华为包裹”,中国学者:应暂停其业务
  • 深圳个税减免15%吸引人才,能否复制到全国|新京报快评
  • 初夏40度!多地“最热天”正常吗?
  • 华为禁令的另一面:特朗普与硅谷的相爱相杀|京酿馆
  • 一球千金!武磊一脚将保级队踢进欧联杯,激动的除了球迷还有这些股东
  • 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实现梦想的步伐
  • 老师怒扔学生论文被约谈,网友却说:不怪他
  • 用手机的人注意了!好消息:每个月你又能省一笔钱!
  • 【关注】速看!你的户口、土地、收入将发生这些变化
  • 最新最全!一图读懂8省市新高考改革方案
  • 哈佛的学生都在看这种视频,每天 15 分钟,英语水平暴增
  • 重磅!中注协公布2018注会考试合格率!审计通过率已超31%!2019注会考试趋势同曝光!
  • 一大波老师被实名举报!
  • 这张请假条居然能让语文老师“集体传阅”,我真是气不打一处来
  • 特别关注!新版《各学科答题规范》官方要求,请转给身边每位考生!
  • 第十六届南方医科大学英语演讲大赛通知
  • 2035年养老金将耗尽?人社部回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