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中国人抗击瘟疫的那些事,了解一下“伍氏口罩”

在中医学里,疫病是指感受疫疠之邪而引起的一类疾病,属外感病的范畴,具有传染性、流行性、爆发性。常见发热主证,起病较急、传变较快、危害较大,病证表现有一定的规律性。《说文解字》曰 :“疫,民皆疾也。”《大戴礼记·盛德》清王聘珍训释 :“疫,病流行也。”把凡能传染的疾病通称为“疫”。“瘟”则是烈性传染病,可以在禽畜与人之间相互感染。特别烈性的瘟病可以朝发夕死,所以中国古代把传染病、流行病通称为“瘟疫”。

在历史上,中国是个流行病多发的国度。在历代史籍中,对于流行病的记载比比皆然。早在公元前 674 年,就出现了疫病的记载。《左传·庄公二十年》记载:“夏,齐大灾。”《公羊传》解为“大疫”。据邓拓《中国救荒史》一书的不完全统计,历代发生疫灾的次数为 :周代 1次,秦汉 13 次,魏晋 17 次,隋唐 17 次,两宋 32 次,元代 20 次,明代 64 次,清代 74 次。

瘟疫流行的几个高峰期

东汉末年是我国瘟疫流行的高峰期。从建安九年(公元 204 年)至建安二十四年(公元 219 年),中原地区瘟疫肆虐,成千累万的人被病魔吞噬,遭受了十室九空的空前劫难。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说,“余宗族素多,向逾二百,自建安以来,犹未十年,其亡者三分之二,伤寒十居其七”。曹植《说疫气》云 :“建安二十二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

金元明清是我国瘟疫爆发流行的第二个高峰期。从 1109 年至 1234 年的瘟疫大流行,“疫死者半”。金朝开兴元年(公元 1232 年)的汴京大疫是其中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据《金史·哀宗纪》载:“凡五十日,诸门出死者九十余万人,贫不能葬者不在是数。”

可见,在没有科技相助的情况下,古代的瘟疫犹如洪水猛兽一般暴戾恣睢、势不可挡。

防疫措施的逐步升级

在先秦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对于疾疫的起因不甚了解,或认为是瘟神作祟,或认为是“阴阳失位,寒暑错时,是故生疫”。为此,每于疾疫发生时,人们往往作法以驱除疫鬼 ;在日常生活、生产活动中,也非常重视顺应节气。及至明代,始有吴又可在其所著《温疫论》一书中提出了疠气说,认为是一种“疠气”导致了疾疫发生。

古代中国自然灾害频发。大灾之后,必有大疫。频繁的“大旱”“大水”“大蝗”,导致粮食减产甚至颗粒无收 ;更兼战乱频仍及官府的横征暴敛,造成“灾异蜂起,寇贼纵横,夷狄猾夏,戎事不息,百姓匮乏,疲于征发”的局面,甚至铸成“是岁饥,……民相食”的惨剧。

大灾之后寄生虫、细菌、病毒迅速滋生,人畜大量死亡,如果尸体得不到及时处理,也会导致疫病在人与人之间迅速传播。同时,由于灾民四处逃荒、流落他乡,必然把更多的细菌和病毒带到各地去。《宋史·五行志》载,南宋隆兴二年(公元 1164 年)冬,“淮甸流民二三十万避乱江南,结草舍遍山谷,暴露冻馁,疫死者半,仅有还者亦死”。接踵而来的便是疫情的惊人扩散,“是岁,浙之饥民疫死者尤众”。

随着时代的进步,古人开始从作法驱瘟转向主动防疫,逐渐认识到疾疫的发生与预防同公共卫生之间的关系密切。

首先是清理疫病生长的环境。南宋名臣真德秀在泉州任知府期间,看到城内水沟淤塞岁久,“淤泥恶水,停蓄弗流,春夏之交,蒸为疠疫”,乃作《开沟告诸庙祝文》,并兴工
清理沟渠。早在周朝,人们就有了用石灰消毒的做法,并且专门为此设立了官职。据《周礼》载 :“赤犮氏掌除墙屋,以蜃灰攻之,以灰洒毒之,凡隙屋除其狸虫。”

先民对于最容易导致瘟疫的饮用水也有了新的认识,认为喝熟水有益健康。“纵细民在道路上,亦必饮煎水。”(《鸡肋篇》)

古代的巡诊制度最早见于先秦时期。《周礼·地官》中有“司救”一职,“凡岁时有天患民病,则以节巡国中及郊野,而以王命施惠”。《后汉书·灵帝纪》载 :“建宁四年三月大疫,使中谒者巡行致医药。”到了宋代,对疾疫的治疗较之以往各代更为重视。每当疾疫流行,宋廷多诏命太医局及翰林医官前往救治。此外,各地官员也多方措置,广为施医散药。

在疫情严重时,朝廷还会诏令各地献方献策,以尽早控制疫情。宋元祐五年(公元 1090 年)春,蕲、黄二郡疫痢流行。哲宗下诏敕令各地名医献策。后黄郡东州知府献出祖传秘方“大黄汤”,才控制了疫情。

东汉以后,开始有了隔离病人的记载。“元始二年,旱蝗,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汉书·平帝纪》)最迟至晋朝,对传染病人实行隔离已成为制度。萧齐时,太子长懋等人设立了六疾馆,专门隔离收治疫病感染者。(《南朝齐会要·民政》)

在大规模疫情爆发的时候,疫者尸体的处理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早在先秦时期便有掩埋疫者无主尸身的做法,后世相沿仿效。《南史》记载,梁武帝曾下令朝廷给死者赐棺器盛殓。宋朝更是以度碟奖励招募专门负责掩埋疫者尸体的僧人,后续更建漏泽园(官设的丛葬地)制度。

中医中药发挥的巨大作用

在古代防治瘟疫的医疗实践中,中医药发挥了巨大作用。

东汉末年瘟疫大流行时,张仲景总结前人经验并结合当时的医疗实践写成我国第一部对传染病有所著述的《伤寒杂病论》。书中对多种传染疾病的治疗方法进行了详细论述,不但书中的方药沿用至今,其中灵活多变、辨证施治的方法也奠定了中医临床实践的基础。

明末清初,在全国瘟疫猖獗、仲景的伤寒学说无能为力时,吴又可推究病源,潜心探索,创立了“疠气”病因学说,强调温疫与伤寒完全不同,明确指出“夫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其所著的《温疫论》是我国古代论述温疫的专著,是中医温病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标志性著作,对后世温病学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清代,更是治瘟名医辈出,其中最著名的有叶天士、吴鞠通、王孟英等。尤其是吴鞠通推荐的,治疗瘟疫后期症状的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紫雪丹,至今仍在临床中使用,并被称为“温病三宝”。

古代验方中还记载了用马齿苋治疗肠道传染病,用板蓝根防治暑湿夹毒,用青蒿、常山治疗疟疾等。它们现在也仍是临床治疗中的常用药。

我国曾这样抗击瘟疫


天花

天花,曾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的重大传染病。1560 年,巴西流行天花,疫者死亡达数百万。清初,清人在入关伊始便遇到了天花。顺治的死因直指天花,康熙更是因天花而被册立。1874 年,年仅 19 岁的同治皇帝驾崩。紫禁城留下的《万岁爷天花喜进药用药底簿》详细记录了载淳死前的各类症状,经医生判断,属天花无疑。

其实,我国医学家很早就发明了人痘接种术,这就是一种疫苗技术。人痘接种术是把其他天花患者的痘痂保存起来,研磨成极细的粉末,对准吹入鼻孔内(称为旱苗法);或者把细粉加净水调匀,再用棉絮浸染,塞入鼻孔(称之为水苗法)。通过这样的方法,使人体内产生天花抗体,继而存活。

人痘术后来流传到俄罗斯、朝鲜、日本等国,又经俄罗斯传到土耳其及欧洲、非洲国家。后来,人痘术在英国的流传启发了医学家琴纳,他于 1796 年发明了牛痘接种术。1980 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全世界彻底消灭了天花。

鼠疫

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感染引起的烈性传染病,主要在啮齿类动物间流行。鼠、旱獭等为鼠疫耶尔森菌的自然宿主,鼠蚤为传播媒介。此病传染性强,病死率极高。

20 世纪初叶,我国东北曾经爆发了鼠疫。

1910 年 11 月,鼠疫由中东铁路经满洲里传入哈尔滨,随后一场大瘟疫横扫整个东北。这场大瘟疫持续了 6 个多月,席卷半个中国,造成 6 万多人死亡,民众和清政府因此而极度恐慌。经外务部施肇基推荐,清政府指派天津北洋陆军医学院副监督伍连德为全权总医官,到东北领导防疫工作。

伍连德临危受命后,认为首要问题是要控制传染源。当年 12 月他来到东北后,发现这里的冬天天寒地冻,能够活动的老鼠并不多。但是,为什么疫情却愈演愈烈呢?抵达哈尔滨后的第三天,伍连德秘密解剖了一具鼠疫患者的尸体。通过贝克显微镜下的样本,伍连德清楚地检测到了鼠疫的疫菌。他立即电告北京外务部,并且提出初步的防疫措施 :
控制铁路、公路交通,以防瘟疫蔓延 ;隔离疫区 ;向关内征聘医生等。

疫区的民居低矮肮脏,冬天门窗紧闭,空气不流通,室内一人染病很快即感染全家。根据这一特点,伍连德判断这种病很可能是在人与人之间通过飞沫和呼吸传播。而在伍连德上任前,日本南满铁路也曾派了一名医生前来调查病因。这名日本医生一到哈尔滨,就立即雇人捉老鼠,希望在老鼠身上发现鼠疫杆菌。但一连解剖了几百只老鼠,没有发现一例携带鼠疫杆菌。基于以上种种事实,伍连德大胆提出,在疫区流行的鼠疫不是通过动物媒介,而是通过呼吸和飞沫传染的。他将此疫命名为“肺鼠疫”,成为世界上提出“肺鼠疫”概念的第一人。

为了防止飞沫传染,伍连德设计了一种极其简单但又相当实用的双层纱布囊口罩,即用两层纱布,内置一块吸水药棉,戴上它就可以隔离病患。他调动了大量人力物力,确保口罩源源不断地供应给市民。后人称这种口罩为“伍氏口罩”。

1911 年 1 月,伍连德在哈尔滨建立了第一个鼠疫研究所并出任所长。当时他年仅 31 岁,但熟谙细菌学、流行病学与公共卫生学,堪当重任。他不避艰险,深入疫区调查研究,追索流行经路,并采取了加强铁路检疫、控制交通、隔离疫区、火化鼠疫患者尸体、建立医院收容病人等多种防治措施,不久便控制了疫情 ;不到 4 个月,就扑灭了这场震惊中外的鼠疫大流行。

这是中华民族在两千多年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战胜的最后一个大瘟疫,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依靠科学手段,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成功控制传染病的典型范例。(《家庭中医药》杂志2020年第3期 作者 程超寰 )

问:宫寒会不孕不育吗?
答:宫寒可能会导致不孕不育,宫寒是子宫寒冷的简称,虽然在中医学的文献记载和正式的教科书中没有记录,但已经深入人心,被广泛的运用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多数不孕妇女都听说过这个词。寒在中医中是一个常见的致病原因,贪凉寒凉食物、受大自然寒邪侵袭、贪凉、涉水等外来之寒侵入人体胞宫之中,称为实寒。另外由于人体脾肾阳虚无法正常运化水湿,而寒凉之气停滞在人体胞宫中多为虚寒。不孕不育的发病原因很多,既有男性因素,也有女性因素。女性因素主要包括卵巢性原因、输卵管原因、子宫原因以及其它不明原因的不孕,子宫因宫寒导致胞宫失去温煦濡养,因而是可以导致不孕不育的。 https://t.cn/RJhoKmy

#厦门记录#还在为脸上的痘痘烦恼吗,我教你精准祛痘。中医学将痤疮分为,肺经风热,肠胃湿热和脾失健运三型。
中成药也可选用,对皮肤有丘疹型损害者可服防风通圣丸,对多型丘疹者,可服丹栀逍遥丸。
对于伴发便秘者可服栀子金花丸,一次一丸,一日两次。湿热血瘀者,可服清热暗疮丸和口服当归苦参丸。当归苦参丸,能活血化瘀,清热除湿。用于面身粉刺,疙瘩或有脓疱者。成人一次一丸,一日两次。清热暗疮丸,能清热解毒,凉血散瘀,用于痤疮,成人一次二到四丸,一日三次。连续食四日为一个疗程,片剂一次2到4片,一日三次。
金花消痤丸,能清热,泻火解毒,消肿。用于肺胃热盛所致的痤疮,粉刺,口舌生疮,胃火牙痛,咽喉肿痛,便秘等。口服成人一次四颗,一日三次。可以治疗痤疮的其他中成药还有白斑化瘀祛斑胶囊,白鲜夏塔热片等。#厦门##厦门大学##集美大学##医学科普##超6成大学生受青春痘困扰# https://t.cn/z8Age34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可被她突然放开的边漫却因为她冲开时的一股惯力,身子向前一仆,前轮一滑,就要摔在地上。可被她突然放开的边漫却因为她冲开时的一股惯力,身子向前一仆,前轮一滑,就要摔
  • 而现在以入中年的我重品红楼梦只觉得蕴味悠长混沌之中亦有一股清流绵延不断,声声不息,那小河留水的声音不是静蔼,欢快,的吗,我想与那个年代,和作者的写作手法曹雪芹应
  • 举个例子,双眼皮(重睑术)的成形机理几十年前就被摸明白了,没什么深奥的,那么肯定人家做的多的经验丰富,手法熟练啊,当然也有公立医院整形的主任被请去开飞刀,但是总
  • 微博泛生活运营部总经理李梁@李梁 作为主办方代表进行致辞,她提到:“国际化学校不仅要有“做对的教育“的定力,还要有“做强的教育”的使命。教育永远是值得深思的话题
  • 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具有特定社会结构或者经济分工和联系的人们聚集在一起,形成了相对平衡稳定的状态,也创造了富有特色的物质空间:权力机构设施往往成为历史城市的重要构
  • 报名成功的考生于3月7日至3月12日可登录报名网站下载并打印准考证,按准考证上的要求参加考试。报名成功的考生于3月7日至3月12日可登录报名网站下载并打印准考证
  • [微风]防骗提示[微风] 群里聊天才发现好多宝宝来七团之前都被骗过 ♛看下图真实经验分享吖 一次又一次变着法的让你交费 ♛不管你在哪里做兼职 看下梧桐朋友圈的防
  • 31.不要计较做的每一件事的意义,多感受少评价。仅有一星期的育儿心得(樊哥好篇):1⃣️养狗养猫比较快乐,不负责任地讲,买回来就算开始养了,但人不一样;2⃣️总
  • 今年的“双旦节”仿佛是贴心的另一半,统统为仪式感让行,安排到了周末。无论处于哪个阶段,我们对梦想的渴望,对青春的勇敢,对生活的热爱,从来没有变过。
  • 过了韭园,我们在京西古道上漫行,蓝天白云,晴空万里,古村古道,静寂而又优美,欢乐而又轻松。远山高塔,在我之对面,清晰可见,而又变得平素自然,因之众山并列,长空掩
  • 早起趁儿子睡懒觉的时候,一个人去星巴克工坊吃早餐,店员的热情让我发现,曾经那么活泼开朗的我,怎么就突然间变成了社恐人士。♀女:是绽放盛开的热情玫瑰,无论是一颦一
  • 博君一肖教科书式的谈恋爱。#博君一肖# [挤眼] #我的追星故事#
  • #爱读书的人独处也不会孤独#每个喜欢读书的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思想精神世界,有的诗意田园,有的茶香诗意,有的世俗百态,有的侠气纵横笑傲江湖,更有美女如云,花香鸟语。
  • 一般来说,需要入住ICU的,都是短期治疗可能康复、入住可减少死亡风险的患者。据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ICU 2020.1—2021.10的统计数据显示:进
  • 比起一般梅酒,它的口感更加丰富,也适合作为鸡尾酒的基酒。#给2022捎个话##2022年最想去的地方##2022你最想实现的愿望#KURAND冬季微醺果实酒三选
  • !!
  • 法拉利调整本周末 #卡拉米9小时耐力赛# 的参赛车手阵容,确保旗下车手能够拥有更多机会加冕2021赛季 #洲际GT挑战赛# 车手总冠军。4.0升V8双涡增发动
  • ”京剧、河北梆子、相声、评剧、天津时调、天津快板、京韵大鼓、评书……那个年代,艺人们如果能够赢得天津观众的认可追捧,就等于通过了“试炼”想成“角儿”的南北艺人必
  • 当时的《中国观察》杂志上有一篇外国人的文章专门描写了上海的繁华生活:“一般的西方人倾向于认为上海是有些原始的,如果不说半开化的话,这个城市经常与手推车、平底船以
  • “秋色到空閨,夜掃梧桐葉。立尽黃昏泪几行,一片鴉啼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