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乘四果与二十八天
(以下文字为网络转载,绝大部分内容如法,仅极少部分表述不太精准,也就懒得再修改了。)
小乘证果有四种,分别为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
1、须陀洹果:又称入流果、预流果,四果中之初果。若能永断身见、戒取、疑三结,则得须陀洹果,不堕恶道。
这一类已经不是凡夫了,只能算圣人里面位次最低,刚刚入圣人之流。要能真正能够进入圣人的地位,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必须要断“三界八十八品见惑”,三界也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个惑就是迷惑、烦恼。但是证得须陀洹果还在六道里头,因为还有缘没断,但是不会堕恶道,只会在三善道。佛经上说七次往返,只要天上人间七次往来,他就超越六道证得阿罗汉果,所以他位不会退只是时间问题!
2、斯陀含果:又称一来果、更来果,四果中之第二果。须陀洹能常思维身非我、受为苦、心无常、法无我。依正思惟所得正见断恶修善,持戒、布施,贪、嗔、痴三结减轻。则得斯陀含果。
“斯陀含”是小乘二果,用我们的意思来说叫做“一来”。上面说到七次往返,顾名思义他还要到人间来一趟,因为他有一个错误的思想,欲界有三品没断掉。他跟欲界还有缘分,所以叫一来必须有一次往来。所以必须把见思烦恼都断尽,要把执着断掉,才能成就阿罗汉果。
3、阿那含果:又称不来果、不还果。四果中之第三果。须陀洹继续依正思维精进勤修。得贪、嗔、痴三结尽断,不复再起。则得阿那含果。
“阿那含”是三果,翻作做“不来”,这个不来是什么意思呢?不到人间来了,不到欲界来了。但他还在色界这个范围里面。
4、阿罗汉果:四果中之最后一果。阿罗汉果众生烦恼断尽,不复六道生死轮回。
所谓六道轮回并非指的色身的生灭。而是业报苦蕴身。如《中阿含经》言:“法生则生。法灭则灭。皆由因缘合会生苦。若无因缘。诸苦便灭。众生因缘会相连续则生诸法。如来见众生相连续生已。便作是说。有生有死。”
阿那含继续依正思惟精进勤修。断除色界、无色界诸念;断无明结、骄慢结;具足四谛智慧。则得阿罗汉果。
“四果阿罗汉”,阿可以翻作无的意思,阿罗汉就是“不生”、也有“杀贼”、“应供”含义。这些意思就是断尽一切烦恼,见思烦恼通通都断尽了。上面“贼”这个贼不是指贼人,佛菩萨教导我们不杀生要有慈悲心,这里的这个贼指的是我们的烦恼。总的来说意思是我们要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再执着”,佛把见思烦恼比做贼因为见思烦恼把我们的自性智慧、自性的性德都给障碍住了。佛在经中有说:“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
我们不能小瞧了阿罗汉,佛法讲他们已经脱离了六道轮回,他们只是放下了执着,但是妄想分别都还有所以叫阿罗汉。菩萨那就放下了更多了没有分别和执着,但是还有一点妄想那就是菩萨。佛是圆满的,是所有一切都彻底放下!佛的智慧对整个宇宙人生真相都能有准确无误的了解,到了如来果地那就是究竟圆满的智慧具足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
上面说的是证果的圣人,如果没有证果,那就还受六道轮回之苦,那三善道里的天人也是要修行才能往生的。下面先简单说一下天人的情况,后在详细说说每一个天是怎么样子的。
我们常说的三界,是欲界;色界;无色界的总称。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无色界四天,天界总计有二十八层天。
欲界六天:即为四天王天;仞利天;夜摩天;兜率天;乐变化天;他化自在天。天人有淫、食、睡三欲。
四天王天,只要人们能布施,不犯杀戒,孝顺父母,死后就可以到四天王天居住。当寿命终了,就得降级到人界。此天1日夜合人间50年,此天宫天人寿命500岁(合人间约900万年)。天人淫、食、睡同人间。天人身净有大光明,心常欢喜,无不适意事。
忉利天:忉利天的天王名叫帝释。此天1日夜合人间100年,此天人寿命一千岁(合人间约3600万年)行淫同人间,衣食随念而来。
夜摩天:在这天里以莲花的开合来分昼夜,赤莲开的时候是白天,白连开的时候是晚上,在这里,日月的光芒已经照不到了。此天人寿命2000岁(合人间1.46亿年)。此天的天人还有淫欲。
兜率陀天:兜率陀的意思是"知足",凡是能够知足,没有口过,存心孝悌,再加上作公益,修福德的人死了之后就可以到这里来。有内外二院。内院为弥勒净土,外院天人所居,此天人寿命4000岁,约合人间5.7亿年。
化乐天:生在这重天里的人可以转变自己的外貌,忽隐忽现,凭着神力可以随心所欲的变化。此天人寿命8000岁,约合人间23亿年。  
他化自在天:是欲界六天之王,在这里的人可以把别人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寿命有一万六千岁,这里的一昼夜在人间是一千六百年。天人寿命相当于人间92亿年。
色界18天
天人身体银白色,宫殿金色,赤白光色互相辉映,故名色界。以禅悦为食。众生只有色相,无男女形,无淫欲事,不着衣服,形相皆同。此天人寿命甚长,以劫计算。一劫约人间1千零70亿年。
色界由低往高,大抵可分为:初禅三天;二禅三天;三禅三天; 四禅四天;五重天。总计十八天。“初禅三天”:统称梵天。天王名“尸弃”,为大梵天王。因无量清净,故名梵天。
(1) 梵众天:天人寿命半劫2) 梵辅天3)大梵天
(2)“二禅”三天。 包括:少光天:天人寿命2劫。无量光天。光音天:人类最初由此天而来。天人以口发光为语,寿命8劫。
(3)“三禅”三天:包括:少净天;无量净天;偏净天:天人寿命64劫。
(4)“四禅”四天:天人寿命500劫。 可分为福生天;福爱天在此岐分为:广果天与无想天。
(5)五重天:无外道居住,统称净居天。可分为:无烦天:寿命1000劫。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天人寿命16000劫。大自在天——位在色究竟天的中央, 着十位菩萨,称为大自在天王。
无色界4天
乃修四空定果报而来,无色界众生无色相及身量。可分为:
(1)空处天(又称无边处天)。定心与虚空相应,舍厌世间,觉身为碍。销碍入空,寿命2万劫。
(2)识处天:唯留阿赖耶识。  
(3)无所有处天
(4)非想非非想处天:留阿赖耶识的后缘,又称不回心钝阿罗汉,寿命8万大劫。但依旧未能脱离生死轮回。 https://t.cn/RTv4Kyo

  08积功累德第八(3)
  积功累德第八(3)
  于诸有情,常怀慈忍,和颜爱语,劝谕策进。恭敬三宝,奉事师长。无有虚伪谄曲之心。
  上云‘惠利群生’,慈也。‘忍力成就’,忍也。是故‘于诸有情’,常以慈忍为怀。‘和颜’,柔和之颜容。《会疏》曰:‘内离妄染,故外常温和。故云“和颜”。’《胜天王般若经》曰:‘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如是随顺佛清净教。视诸众生,面门先笑,曾无嚬蹙。所以然者,心离秽浊,诸根清净。不染离垢,心不嗔恚。内无恨结。’‘爱语’者,四摄法之一。四摄法者,布施、爱语、利行、同事。随众生根性,而善言慰喻,使生亲爱之心,依附我受道。谓之爱语摄。故《胜天王般若经》言:‘下声细语软美之言,顺彼意语故。’‘勤喻’者,欢导慰喻也,为众生开佛知见,示佛知见也。‘策进’者,勉之使进,即常云之促进,今众生悟佛知见,入佛知见也。
  ‘恭敬三宝,奉事师长’。自谦曰恭,尊人之德,曰敬。《法华经嘉祥疏二》云:‘谦逊畏难为恭,推其智德为敬。’‘三宝’者,一切之佛陀,佛宝也。佛陀所说之教法,法宝也。随其教法而修业者,僧宝也。至于佛灭度后,住于世间者,称为住持三宝。木佛画像,佛宝也。三藏之文句,法宝也。剃发染衣者,僧宝也。所以名‘宝’者,据《宝性论》,共有六义:(一)世间希有、(二)离垢、(三)势力、(四)能庄严世间、(五)最上、(六)不变。又佛者,觉知之义。法者法轨之义,僧者,和合之义。‘恭敬三宝’,钦仰其德也。‘奉’者,尊崇奉养。‘事’者,承待。‘奉事’者,敬养服待也。‘师’者,教我以道者。‘长’者,德行,或辈分,或年龄高于我者。省庵师《劝发菩提心文》曰:‘若无世间师长,则不知礼义。若无出世师长,则不解佛法。不知礼义,则同于异类。不解佛法,则何异俗人。师长恩重,故应奉事。又密宗以恭敬上师为根本戒。又谓‘一切供养功德中,供养上师最为胜’。可见‘奉事师长’,实为修行要务。又《会疏》云:‘此(奉事师长)中,含摄孝养父母之句。师者,出世本;父母,世间福田,菩萨必须恭敬奉侍故。’此说亦有所据。如《观经》云:‘孝养父母,奉事师长。’
  ‘无有虚伪谄曲之心’。‘虚’者,虚妄不实。‘伪’者,诈现假相。‘谄’者,佞也。逢迎人意而吐其言,即常云之阿谀奉承也。‘曲’者,不直也,枉也,邪也。无有虚伪、谄伪、谄曲,则心端直无过。如《净影疏》云:‘无有虚伪谄曲之心,明离心过。’《维摩经佛国品》云:‘直心是菩萨净土。’肇公注曰:‘直心者,谓质直无谄。此心乃是万行之本也。’肇公以质直无谄之心,为万行之本。语至切要,未可忽之。
  庄严众行,轨范具足。观法如化,三昧常寂。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
  ‘庄严众行’者,《净影疏》曰:‘彰(表也)行成就。’‘庄严’者,福智二严。‘众行’者,‘檀(布施也)等一切行也。’意谓:以福与智,庄严布施等度及万行。《唯识述记七》曰:‘善资粮者,福智二严。’《涅槃记廿七》曰:‘二种庄严:一者智慧,二者福德。若有菩萨具足如是二庄严者,则知佛性。’又《探玄记三》曰:‘庄严有二义:一是具德义,二交饰义。’故知‘庄严众行’者,表一一行中悉是从性起修、全修在性也。故《净影疏》谓‘庄严众行’,是彰明所行成就也。‘轨范’者,轨则与模范也。又‘轨’者,法则也;‘范’者,法也,常也。由于所行皆具福智,故所说所教,皆成轨则。所行所示,为众模范,故云‘轨范’。悉是常法,无可变易,无所欠少。故曰:‘轨范具足。’
  ‘观法如化’者,观一切皆如幻化也。‘观’者,智之别名。《大乘义章二》曰:‘粗思名觉,细思名观。’又《游心法界记》曰:‘言观者,观智。是法离诸情计,故名为观也。’又《会疏》曰:‘观之字,即三观也。盖夫三谛三观者,万行之要枢,菩萨之肝胆也。’又‘法之一字,即指一切有情非情,生死涅槃诸法。’‘如化’者,《会疏》曰:‘非空非假、而空而假之譬。则是中谛也。’意谓:既言如化,则非绝对空无,故言非空。若言是有,则只如幻化而已,并非实有。又既云如化,乃非有而现假有。既是幻化,则所现举体是空。故《会疏》谓为‘非空非假,而空而假’,是显中道之义。‘观法如化’者,即观一切法,皆是中道。
  ‘三昧常寂’。‘三昧’者,正定也。‘常寂’者,真体离生灭之相,谓之常。绝烦恼之相,谓之寂。《唯识述记》曰:‘不生不灭,绝名相于常寂之津。’是故《净影疏》曰:‘三昧常寂,止行深也。(’止行‘者,修止之行也。止心一处曰止,乃禅定之异名也)。’绝名相,离烦恼,不生不灭,住于常寂。如是三昧,故云深也。由于常行中道,住一切如化之妙观,自然入于不生不灭甚深常寂之正定。又《遗教经》曰:‘譬如惜水之家,善治堤塘。行者亦尔。为智慧水故,善修禅定,令不漏失。’此表定慧等持之因行。本经《大教缘起品》曰‘如来定慧究畅无极’是其果德。
  ‘善护口业’下六句,表菩萨身口意三业清净。三业之中,则以‘善护意业’为首要。是即菩萨‘善护己念’之正行。由于深契中道,正定常寂,了达真源,远离生灭。自然远离一切烦恼之垢,是以意业,‘清净无染’。意业清净,身口随之。于口业云‘不讥他过’。‘讥’者,谴也,诽也,指责人之过失也。口业不讥他过者,实由于意业之不见他过也。‘他’者,一切有情也。进言之,则包括有情无情,万事万物之一切法。一切无过,本自无染。清净本然,本自圆成。如‘首楞严’义为‘一切事究竟坚固’。又如《圆觉》,‘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又‘一切烦恼,毕竟解脱’。是故一切平等,无有可讥者。
  ‘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律’者,戒律。‘仪’者,仪则。《大乘义章十》云:‘言律仪者,制恶之法,说名为律。行依律戒,故号律仪。’其意谓:所谓为律仪者,防恶止非之法,称为戒律。行为依止于戒律,称为律仪。又《行持钞资持记》云:‘通禁制止为律,造作有相名仪。’综上之意,依止戒律,体现于行仪,名为律仪。又律仪戒者,乃三聚净戒之一。三聚戒者:(一)摄律仪戒。受持五、八、十、具足等一切之戒律。(二)摄善法戒。以修一切善法为戒。(三)摄众生戒,又云饶益有情戒,以饶益一切有情为戒。上三为大乘菩萨通受之戒,于(一)摄律仪戒中,在家菩萨受五戒与八戒。出家菩萨须受(一)中之十戒与具足戒。《涅槃经卅一》云:‘戒亦一切善法梯橙。’(‘橙’同‘凳’,见《中华大字典》。)又《璎珞本业经下》云:‘一切众生,初入三宝海,以信为本。住在佛家,以戒为本。’《五灯会元》云:‘法要有三,曰戒定慧。’以上经论,广显戒德。《普超三昧经一》曰:‘被戒德铠,化度众生。’此正为‘善护身业,不失律仪’之真意。戒铠于此有二义:一者,护持义。以戒德为铠甲,如消防队员衣石棉衣。入三界火宅,冒三毒烈焰,拯济群生,无所畏惧。二者,庄严义。以持戒德,而自庄严。不失律仪,轨范人天,令众钦仰归止,来受教化。慕我戒德,学我戒行。进修定慧,而度彼岸。
  前引《圆觉》:‘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与今‘不失律仪’,互相照映,正显中道,理事无碍,圆解圆修之妙行。了知戒定慧与淫怒痴平等平等,仍严持净戒,不失律仪。虽严持律仪,轨范具足,但自心常寂,一切平等,悉无取舍,更无爱憎。不见己是,不道人非。如是持戒,是真持戒。如是修行,是普贤行。如是知见,方契中道。若人稍闻平等之意,便谬斥持戒为著相,诽谤戒律。或稍能持戒,便增我慢,自赞毁他,侈谈他人过失。是皆以病为药者也。
  上三段为法藏大士严净自心之德行。下为成就众生之德行。 https://t.cn/RTv4Kyo

  08积功累德第八(3)
  积功累德第八(3)
  于诸有情,常怀慈忍,和颜爱语,劝谕策进。恭敬三宝,奉事师长。无有虚伪谄曲之心。
  上云‘惠利群生’,慈也。‘忍力成就’,忍也。是故‘于诸有情’,常以慈忍为怀。‘和颜’,柔和之颜容。《会疏》曰:‘内离妄染,故外常温和。故云“和颜”。’《胜天王般若经》曰:‘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如是随顺佛清净教。视诸众生,面门先笑,曾无嚬蹙。所以然者,心离秽浊,诸根清净。不染离垢,心不嗔恚。内无恨结。’‘爱语’者,四摄法之一。四摄法者,布施、爱语、利行、同事。随众生根性,而善言慰喻,使生亲爱之心,依附我受道。谓之爱语摄。故《胜天王般若经》言:‘下声细语软美之言,顺彼意语故。’‘勤喻’者,欢导慰喻也,为众生开佛知见,示佛知见也。‘策进’者,勉之使进,即常云之促进,今众生悟佛知见,入佛知见也。
  ‘恭敬三宝,奉事师长’。自谦曰恭,尊人之德,曰敬。《法华经嘉祥疏二》云:‘谦逊畏难为恭,推其智德为敬。’‘三宝’者,一切之佛陀,佛宝也。佛陀所说之教法,法宝也。随其教法而修业者,僧宝也。至于佛灭度后,住于世间者,称为住持三宝。木佛画像,佛宝也。三藏之文句,法宝也。剃发染衣者,僧宝也。所以名‘宝’者,据《宝性论》,共有六义:(一)世间希有、(二)离垢、(三)势力、(四)能庄严世间、(五)最上、(六)不变。又佛者,觉知之义。法者法轨之义,僧者,和合之义。‘恭敬三宝’,钦仰其德也。‘奉’者,尊崇奉养。‘事’者,承待。‘奉事’者,敬养服待也。‘师’者,教我以道者。‘长’者,德行,或辈分,或年龄高于我者。省庵师《劝发菩提心文》曰:‘若无世间师长,则不知礼义。若无出世师长,则不解佛法。不知礼义,则同于异类。不解佛法,则何异俗人。师长恩重,故应奉事。又密宗以恭敬上师为根本戒。又谓‘一切供养功德中,供养上师最为胜’。可见‘奉事师长’,实为修行要务。又《会疏》云:‘此(奉事师长)中,含摄孝养父母之句。师者,出世本;父母,世间福田,菩萨必须恭敬奉侍故。’此说亦有所据。如《观经》云:‘孝养父母,奉事师长。’
  ‘无有虚伪谄曲之心’。‘虚’者,虚妄不实。‘伪’者,诈现假相。‘谄’者,佞也。逢迎人意而吐其言,即常云之阿谀奉承也。‘曲’者,不直也,枉也,邪也。无有虚伪、谄伪、谄曲,则心端直无过。如《净影疏》云:‘无有虚伪谄曲之心,明离心过。’《维摩经佛国品》云:‘直心是菩萨净土。’肇公注曰:‘直心者,谓质直无谄。此心乃是万行之本也。’肇公以质直无谄之心,为万行之本。语至切要,未可忽之。
  庄严众行,轨范具足。观法如化,三昧常寂。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
  ‘庄严众行’者,《净影疏》曰:‘彰(表也)行成就。’‘庄严’者,福智二严。‘众行’者,‘檀(布施也)等一切行也。’意谓:以福与智,庄严布施等度及万行。《唯识述记七》曰:‘善资粮者,福智二严。’《涅槃记廿七》曰:‘二种庄严:一者智慧,二者福德。若有菩萨具足如是二庄严者,则知佛性。’又《探玄记三》曰:‘庄严有二义:一是具德义,二交饰义。’故知‘庄严众行’者,表一一行中悉是从性起修、全修在性也。故《净影疏》谓‘庄严众行’,是彰明所行成就也。‘轨范’者,轨则与模范也。又‘轨’者,法则也;‘范’者,法也,常也。由于所行皆具福智,故所说所教,皆成轨则。所行所示,为众模范,故云‘轨范’。悉是常法,无可变易,无所欠少。故曰:‘轨范具足。’
  ‘观法如化’者,观一切皆如幻化也。‘观’者,智之别名。《大乘义章二》曰:‘粗思名觉,细思名观。’又《游心法界记》曰:‘言观者,观智。是法离诸情计,故名为观也。’又《会疏》曰:‘观之字,即三观也。盖夫三谛三观者,万行之要枢,菩萨之肝胆也。’又‘法之一字,即指一切有情非情,生死涅槃诸法。’‘如化’者,《会疏》曰:‘非空非假、而空而假之譬。则是中谛也。’意谓:既言如化,则非绝对空无,故言非空。若言是有,则只如幻化而已,并非实有。又既云如化,乃非有而现假有。既是幻化,则所现举体是空。故《会疏》谓为‘非空非假,而空而假’,是显中道之义。‘观法如化’者,即观一切法,皆是中道。
  ‘三昧常寂’。‘三昧’者,正定也。‘常寂’者,真体离生灭之相,谓之常。绝烦恼之相,谓之寂。《唯识述记》曰:‘不生不灭,绝名相于常寂之津。’是故《净影疏》曰:‘三昧常寂,止行深也。(’止行‘者,修止之行也。止心一处曰止,乃禅定之异名也)。’绝名相,离烦恼,不生不灭,住于常寂。如是三昧,故云深也。由于常行中道,住一切如化之妙观,自然入于不生不灭甚深常寂之正定。又《遗教经》曰:‘譬如惜水之家,善治堤塘。行者亦尔。为智慧水故,善修禅定,令不漏失。’此表定慧等持之因行。本经《大教缘起品》曰‘如来定慧究畅无极’是其果德。
  ‘善护口业’下六句,表菩萨身口意三业清净。三业之中,则以‘善护意业’为首要。是即菩萨‘善护己念’之正行。由于深契中道,正定常寂,了达真源,远离生灭。自然远离一切烦恼之垢,是以意业,‘清净无染’。意业清净,身口随之。于口业云‘不讥他过’。‘讥’者,谴也,诽也,指责人之过失也。口业不讥他过者,实由于意业之不见他过也。‘他’者,一切有情也。进言之,则包括有情无情,万事万物之一切法。一切无过,本自无染。清净本然,本自圆成。如‘首楞严’义为‘一切事究竟坚固’。又如《圆觉》,‘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又‘一切烦恼,毕竟解脱’。是故一切平等,无有可讥者。
  ‘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律’者,戒律。‘仪’者,仪则。《大乘义章十》云:‘言律仪者,制恶之法,说名为律。行依律戒,故号律仪。’其意谓:所谓为律仪者,防恶止非之法,称为戒律。行为依止于戒律,称为律仪。又《行持钞资持记》云:‘通禁制止为律,造作有相名仪。’综上之意,依止戒律,体现于行仪,名为律仪。又律仪戒者,乃三聚净戒之一。三聚戒者:(一)摄律仪戒。受持五、八、十、具足等一切之戒律。(二)摄善法戒。以修一切善法为戒。(三)摄众生戒,又云饶益有情戒,以饶益一切有情为戒。上三为大乘菩萨通受之戒,于(一)摄律仪戒中,在家菩萨受五戒与八戒。出家菩萨须受(一)中之十戒与具足戒。《涅槃经卅一》云:‘戒亦一切善法梯橙。’(‘橙’同‘凳’,见《中华大字典》。)又《璎珞本业经下》云:‘一切众生,初入三宝海,以信为本。住在佛家,以戒为本。’《五灯会元》云:‘法要有三,曰戒定慧。’以上经论,广显戒德。《普超三昧经一》曰:‘被戒德铠,化度众生。’此正为‘善护身业,不失律仪’之真意。戒铠于此有二义:一者,护持义。以戒德为铠甲,如消防队员衣石棉衣。入三界火宅,冒三毒烈焰,拯济群生,无所畏惧。二者,庄严义。以持戒德,而自庄严。不失律仪,轨范人天,令众钦仰归止,来受教化。慕我戒德,学我戒行。进修定慧,而度彼岸。
  前引《圆觉》:‘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与今‘不失律仪’,互相照映,正显中道,理事无碍,圆解圆修之妙行。了知戒定慧与淫怒痴平等平等,仍严持净戒,不失律仪。虽严持律仪,轨范具足,但自心常寂,一切平等,悉无取舍,更无爱憎。不见己是,不道人非。如是持戒,是真持戒。如是修行,是普贤行。如是知见,方契中道。若人稍闻平等之意,便谬斥持戒为著相,诽谤戒律。或稍能持戒,便增我慢,自赞毁他,侈谈他人过失。是皆以病为药者也。
  上三段为法藏大士严净自心之德行。下为成就众生之德行。 https://t.cn/RTv4Kyo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因为这些问题无法选择最适合你的医院医生?晚安比起 那些性格不合 三观不合 冷暴力 出轨等等而分手的 因为家境 背景等等而分手 更让人自尊心受挫 谁也无法选择
  • 2020年是一个很难的一年,包含我们《蜂后基金》也是一样的,但我们坚持走自己的路,并且不懈努力,也没有放弃,终于2021年自己的项目终将落地执行,新的一年两个项
  • #每日一善[超话]#[微风]#每日一善# [微风]#阳光信用# 【互动请指路】 从别处来,不知去何处做一个世界的税收,游遍每一个港口。用脚步去丈量世界,用眼睛
  • ♛ ❶❹❷❾ 没有天生好的成绩 但凡做出一定成绩 都需要花足够的时间心思去经营每一个光鲜的外表下 必胆量 向上的心支撑‼️你有野心 只要不是朽木 在
  • #188男团[超话]#《Sweet Lamb i great Leo》 #妹叔情人节快乐##妹叔五周年快乐# #谁把谁当真214开文五周年纪念# 用甜心的视角
  • 看完《坡道上的家》,婚育后会经历的情绪,书里都写的很真实,真实的琐碎,看来那种窒息感不分国界。前阵子分三天看完了伯格曼五小时的电影《婚姻生活》,真的绝了,很多我
  • #美丽的莲花诗集[超话]#世界很大,风景很美,人生很短,不要蜷缩在一小块阴影里无法自拔;生活从来不会亏欠谁,给你一块阴影,必定会在不远处为你撒下一片阳光,不要让
  • #风力发电#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大型风电机组传动链测试技术研究”通过技术验收 俺设计的5自由度100千瓦风电加载装置 ​​​,并参与试验;有两个6自由度风
  • #溥仪[超话]# [心]#微博公开课# story 100:| 溥仪的鞋是什么牌子?| 今天小机器人去大栅栏逛街,正好逛到了【内联升】。在里面居然看到了溥仪的
  • 八字看住房风水的一些方法 日支为住房条件。在抑扶格局中: 一)身弱用印比。日支为印比,根据命局中帮扶此日支最有力的字,在大运流年中,这个字直接帮扶日支或大运
  • 追光吧哥哥最后一期料很足啊! 1.檀健次与符龙飞见家长,第一实至名归。[泪] 2.李汶翰拒绝胡夏热吻选择背拥陈志朋。[泪]胡夏转投金星比心。[泪] 3.小伍唱跳
  • 银保监会要求加大应对洪涝灾害金融支持;(2)贫困地区基层人才将实行单独评价政策;(3)第17届中国(长春)国际汽车博览会落幕;(4)“广州欢迎您”文旅系列活动启
  • 很多人喜欢说自己没有朋友,因为在他的内心,更明白人与人相互之间不过是利益的取舍,就像那些从事商业活动的人所说的:“在商言商,大家都只是利益的关系,千万不要和友情
  • 【世界权威医学期刊已证实:喝酒没有任何健康好处】在世界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上,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组研究发现:喝酒不能带来任何健康收益,适量饮酒有益的说法,根本就
  • 和基友讨论纸片人老公 然后互相骂对方“渣男” 她会喜欢一个纸片人老公,马上坠入爱河,并这段时间内只爱这一位。但基本几个月后作品完结或冷却,换了墙头爱上新的“老公
  • 2月27日 早餐:无 午餐:外卖沙拉➕无糖黑豆豆浆 晚餐:外出聚餐,吃了两块酿豆腐,三块糖醋排骨,两块香干,一块烧鸭,两片酸菜鱼,五根菜心,两汤匙米饭 2月2
  • |#每日一善#|#阳光信用# 【带容易吞,最好不带,我看见评论就会回。】 永远都要做一个善良的人,你的善良,不仅能帮到别人,也是给自己留后路。因为越善良,越有好
  • “迷龙那年三十八岁,他拒绝在日占区生活流亡入关的时候是二十七岁,我们不知道在他过去的27年中有过什么,也不知道他在关内的十一年如何渡过。我们只知道那天我们看见一
  • 今日逛西湖,不知道为什么我要在草长莺飞、杨柳拂堤的季节,想起民国那场“爱,就是慈悲“的跨国离别,想起一句“先生普度众生,为何独独伤我“的悲凄拷问,想起这波光粼粼
  • 观察西方时尚设计师选取的东方模特,感觉他们特别钟情于单眼皮小眼的类型,即使有双眼皮大眼的,也不太吃香。并不是所有单眼皮小眼都难看,也不是所有双眼皮大眼睛都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