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耳入虚妄
(第四十九段)
【阿难!譬如有人,以两手指,急塞其耳,耳根劳故,头中作声,兼耳与劳,同是菩提,瞪发劳相。因于动、静二种妄尘,发闻其中,吸此尘相,名听闻性。此闻离彼动、静二尘,毕竟无体。如是,阿难!当知是闻,非动、静来,非于根出,不于空生。何以故?若从静来,动即随灭,应非闻动!若从动来,静即随灭,应无觉静!若从根生,必无动静;如是闻体,本无自性,若于空出,有闻成性,即非虚空;又空自闻,何关汝入?是故当知:耳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这篇讲的是耳根:耳根是指耳垂与面部交界的地方,也就是耳部垂直而下的尽头就叫耳根。耳根是耳朵和头面部相连的部分,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我们通常讲的耳朵。“耳”能“听闻”声音,以能“听闻”声音而生耳识,故称为耳根,耳根产生听觉。
佛说:阿难!比如有人用两手指,快速塞住双耳道,耳神经突然受到冲击波的影响就会导致耳根疲劳,头脑中就会有嗡嗡的声响。这耳根所发生的耳疲劳,都是人为造作的,造作就有、不造作就没有,实际上是一种幻相,虽然如此,但都“同是菩提,瞪发劳相。”也就是说,产生这些幻相的根本,都同属于菩提心。
“菩提”一词是梵文Bodhi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觉悟就是从迷惑中觉醒了,豁然开悟,悟到了自己的真实生命,这个真实生命,既不在轮回中,也不在生死里,而是在常乐我净的大自在境界里。
有了这种觉悟,并由此觉悟而明心见性,证得般若智,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这种境界,称为菩提。是大彻大悟,永断生死,直通三乘菩提道的一种证境。三乘菩提即佛、缘觉、声闻各于其果所得之觉智。此三种菩提中,以佛之菩提为无上究竟,故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译作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正遍智、无上正真道、无上菩提。有关佛之菩提,据大智度论卷五十三载,有五种,即:
1、发心菩提:指十信位菩萨发心求菩提,其心则为证菩提果之因。
2、伏心菩提:指十住位、十行位、十回向位等阶位之菩萨行诸波罗蜜,制伏烦恼,降伏其心。
3、明心菩提:指登地菩萨了悟诸法实相毕竟清净,此毕竟清净即般若波罗蜜相。
4、出道菩提:指第八不动地、第九善慧地、第十法云地等三阶位之菩萨,于般若波罗蜜中得方便力,但不执着般若波罗蜜,其境界已灭除一切烦恼,出离了三界,到达萨婆若(一切智)处,故称出道菩提。
5、无上菩提:指经由等觉、妙觉而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佛果之觉智。
以上合称五种菩提,是从大乘菩萨五十二个位次来划分的。另《法华经论》卷下对于佛之法、报、应三身,立:法佛菩提(法身菩提)、报佛菩提(报身菩提)、应佛菩提(应身菩提)等三种菩提。此外,三菩提亦为天台宗之十种三法之一,即:
一、实相菩提:又作无上菩提,指悟实相理之真性菩提。二、实智菩提:又作清净菩提,指悟契合于一乘佛理之智慧。三、方便菩提:又作究竟菩提,指悟得自在教化众生之作用。
以上三者与法身、般若、解脱三德无有分别。凡是求无上菩提之大乘修行者,称作菩提萨埵,略称菩萨。求无上菩提之心,称作无上菩提心、无上道意或菩提心。顺趣菩提三十七种之行品,称菩提分法。佛成道之处所,称为菩提道场、菩提场;其道场树称菩提树。祈祖先等成佛,而修冥福,称为增上菩提。结讲念佛,广祈众生增进佛道,称为菩提讲。檀那(施主及信众)所属之寺院,称为菩提寺、菩提所。
“菩提”虽有三乘、五种、三法之分,最终都归于无上菩提。这里所说的菩提指的就是无上菩提。“瞪发劳相”是耳根在连续热烈及繁杂的环境中,受声音冲击所产生的疲劳现象,这种劳相说明耳根有“听闻”的功能,而这种功能只是菩提因无明所生的一种幻相。
“听闻”的存在,是因为有动态和静态这两种妄尘,动为有声、静为无声,能分辨这两种声尘的名“听闻”,“听闻”既不在动、也不在静,名为居中;但“听闻”又能吸纳动态和静态这二种尘相,名“听闻性”,就是有“听闻”的性质。如果这“听闻”离开动静二尘,毕竟无体;无体之体,指的是自性“心”。“听闻”只是“自性”“心”的功能,离开自性“心”,这“听闻”就等同于无,因“听闻”本身是没有自性的。
佛说:是这样的,阿难!你应该知道,这个“听闻”,即不是从动态中来、也不是从静态中来、也不是从耳根生出、更不是从虚空而生。为什么这样说呢?如“听闻”是从静态中来,动态就消失了,就听不到声音的响动;如“听闻”是从动态中来,静态就消失了,就没有静的感觉了。事实是“听闻”对动静二相都能感知,所以这个“听闻”即不是从动中来、也不是从静中来;
如果“听闻”是从耳根生,就一定没有动和静,因“听闻”的本身,是没有自性的,没有自性的“心”就不会有“听闻”的功能,耳根一旦没有“听闻”的功能,就听不见动和静了,所以“听闻”不是从耳根所生;
如果是从虚空生出,虚空就有“听闻”的功能了,虚空有了“听闻”的功能,那就不是虚空了,再说虚空又不是人,怎么会有“听闻”的功能呢?假如虚空能自己“听闻”,又关耳根和“听闻”的什么事呢?
由此应当知道,耳根及“听闻”只是自性“心”的一个幻有功能,犹如人为制造耳疲劳声响一样,就会产生一种幻有,这种幻有,本来就是如来藏因无明所生,不是因缘所生、也不是自然就有,而是虚幻不实的,是本非因缘、非自然性的。

《楞严经》妙明元心云何无还
(第二十九段)
【阿难承佛悲救深诲,垂泣叉手,而白佛言:我虽承佛如是妙音,悟妙明心,元所圆满,常住心地。而我悟佛,现说法音,现以缘心,允所瞻仰,徒获此心,未敢认为本元心地。愿佛哀愍,宣示圆音,拔我疑根,归无上道。佛告阿难:汝等尚以缘心听法,此法亦缘,非得法性。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当应看月。若复观指,以为月体,此人岂唯亡失月轮,亦亡其指,何以故?以所标指,为明月故。岂为亡指,亦复不识明之与暗。何以故?即已指体,为月明性,明暗二性,无所了故,汝亦如是。
若以分别,我说法音,为汝心者,此心自应离分别音,有分别性,譬如有客,寄宿旅亭,暂止便去,终不常住,而掌亭人,都无所去,名为亭主。此亦如是,若真汝心,则无所去,云何离色,无分别性?斯则岂唯声分别心,分别我容,离诸色相,无分别性。如是乃至,分别都无,非色非空,拘舍离等,昧为冥谛,离诸法缘,无分别性。则汝心性,各有所还,云何为主?阿难言:若我心性,各有所还,则如来说,妙明元心,云何无还?惟垂哀愍,为我宣说。】
阿难承蒙佛的悲心救护和深切教诲,感动得哭了,合掌恭敬而对佛说:我虽承蒙佛的妙音讲解,悟到了自己妙明,本来圆满的常住心地。但是我所悟到佛所说的法音,还是用我的攀缘心来悟,来瞻仰如来的,此心徒获无益,实际上我也不敢认这个心就是本来原有的心地,唯愿世尊慈悲哀悯,再以圆满法音宣示,拔出我这无明疑根,归于“无上道”。
“无上道”专指如来所得之道,一切二乘人和菩萨都不能超过,故名无上道。《法华经》<方便品>说:“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这说的是用正直心,舍去三乘方便法,最后剩下一个舍不去的法,就是要说的无上道。
佛告诉阿难说:你们以攀缘心听法,其实我所说的法也是缘物而说,不是真实法性。如人以手指月,指示给人看,看的人就应该顺着手指的方向,去看月亮,如将手指认为是月亮的本体,此人不仅亡失了月轮,看不到月轮,连指头也亡失了,指头的作用也失去了。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这人以指示的手为明月,这岂止是亡失了指的作用,连有月亮产生的光明和没月亮产生的黑暗也不认识了。为什么这样说呢?此人既然以手指为月亮的本体,而月亮是有明暗二性的,手指却是没有明暗性的,在手指上去找光明和黑暗,找得着吗?阿难现在的认识,就是这样的,认指为月,将能思考问题的妄想心认为是本心。
佛对阿难说:如果你以听我说法的分别心为自己的心,这个“心”就应离开对声音的分别,去找能离分别声音的“心性”。比如有客人寄宿住店,是暂时的,很快就会离去,终归是不会常住的,而执掌这个店的主人,却不会离去,也没有去的地方,因为他就是这个店的店主。这个道理说明你的“心”是主人,没地方去,是常住。
怎么能说离开听说的声音,就没有分别性了呢?因“真心”是始终存在的,它能产生分别性,也不会因为声音的有无而有无。其实这心岂止是对声音的分别,它还能对我的容貌和一切事物产生分别。要想找到这个真心,只需将能见之心离开所见的一切色相,也就没有分别性了,直到所有的分别都没有了,就回到那个能生分别的“常住心”去了。
但如果说什么分别都没有,也是不对的,所谓的非色非空,连知道非色非空的心也纳入非色非空中,这种论调就像“拘舍离”这些以八万劫以前为不可知而立《冥谛论》的外道,认为离开法尘因缘,就没有能产生分别心的存在,称此无分别性为“冥谛”。
“冥谛”为古代印度六派哲学中《数论》哲学派所立二十五谛之第一谛。《数论》学派将宇宙万有区别为二十五种谛理,而以冥谛为第一谛,为万物之本源、诸法之始,故也称冥初,又称为诸法生灭变异之根本原因,即为诸法之实性,故又称冥性、自性。《华严经随疏演义钞》说:“二十五种冥谛,是迦毗罗外道所计算的,这些外道,也修禅定,有神通力,能知八万劫中的事。但对八万劫前,却冥然不知,所以称之为冥谛。从“冥初自性,生智大,乃至神我”,开成二十五谛。”即:
一、“冥初自性”:指这种外道,以八万劫前之事,冥然不知之处,昧为自性,故称冥初自性。二、“智大”:智大又名觉大、即增长之义。指这种外道,于冥初之际,觉知增长,故说从冥初生智大。三、“我心”:认我心即神我之心。实则为我慢、生我执。这种外道,由觉知生我慢心。
迦毗罗以冥初自性、智大、神我演化成二十五种冥谛,成了外道认知的二十五个真理,仅限于对八万大劫以内之事物和生命现象的认知,最高级的冥谛论外道,可将生命的极限修至八万大劫,境界是非想非非想处天,在三界内,被禅宗比喻作黑漆桶,破了黑漆桶才能出三界,了生死,但外道由于迷执冥谛之理,是破不了黑漆桶的,故对八万大劫以前的事物和生命现象,是一无所知的。
佛说:冥谛立八万劫前不可知为诸法初始阶段,处于无始无明中,这种境界为即不是色也不是空,是没有任何意念的空无恍惚状态,一切都不可知,以这不可知的无分别性立冥谛论,由此生诸法,从而迷失“真常自性”。这都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能产生分别性的“妙明真心”,是在一切尘缘中离与不离,或劫前劫后都是“了了常知”的,这个“了了常知”不仅知道八万大劫以内、更知道八万大劫以前,乃至无量劫前、无量劫后的一切事物和生命现象,诸法不是“缘起冥性”,而是“缘起性空”,这些真理,外道是不会知道的。
而阿难这心性产生的分别,都是攀缘的结果,是虚妄的,这些虚妄的东西,就像客人一样,各自都有自己的家乡,都有还乡之处,到底哪一个才是本乡、才是不可还的主人呢?
阿难对佛说:如果我的心性所产生的攀缘,各有所还之处,那么如来为什么说,“妙明元心”,没有还处呢?唯愿世尊再垂悲心,哀悯众生,为我们宣讲这些道理。

宣化上人慈悲開示:

這供養呢,以前講過很多,現在把它再講多一點。這供養,有十種的供養。十種供養都是什麼呢?
第一就是香。我們供佛的那個香,要買最好的那個香、最值錢的那個香,不要買那一種香,是幾乎,人家要把它丟到垃圾籮裡,丟到那個 garbage ,你把它撿來,來供佛,這是不夠誠心的。要用最好的那個香,在佛教裡講這個牛頭栴檀。這個牛頭栴檀香,燒上可以香四十裡。講《楞嚴經》我講過,那個四十裡。一點著,就四十裡地以內都香。那種的香,那一铢──一铢就是很少的分量──就價值連城。所以那種香是最夠誠心的。
你看那個婆羅門女,講《地藏經》,她為什麼把她的家宅都賣了,把她的房子都賣了?就去廣求供養,廣求供具,去供養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她為什麼賣房子呢?就因為,她要拿出她真正的誠心來,所以把自己的房子都賣了;寧可沒有地方住,去到外邊去露營,也要來供佛。所以這是一種真心。
第二種,用什麼來供佛呢?要用這個花。花,就是種種的那個花。好花好香。總而言之,你用多一點錢買花來供養佛,你的功德就多一點;你不要說是,我歡喜吃好東西,我就捨得錢去買,買,盡量來吃。然後供佛,一個仙(cent,一分錢),我也不捨得了。在那個 garbage 撿一點人家丟到垃圾裡頭那個花來供佛,這是不夠誠心的。這第二種是花。
那麼供香有什麼好處呢?供香,你那個身體等到來世,就放香,有一種香氣在你身上。你看!釋迦牟尼佛口裡也放香,身上毛孔也都放香。他身上沒有臭氣。你為什麼身上有一股臭狐氣?臭得不得了!離得三五 mile(英裡)都可以聞得到你這一股臭氣。為什麼呢?你說?我說這個話,你笑,真的!你看警察那個狼狗!你離多少 mile(英裡),它一聞你這個味,它就知道了,這個人在這個地方,它就會找去。你不要以為三五 mile(英裡),這是遠了,這不遠的。那個警犬,都可以找得到的,都可以找得見。
那麼身上會放香氣,你用香來供佛。這也不是說,哦!我用點香來供佛,我求著來生我有香氣,不是的。你也不要求,不要希望,自然就有的。你的功德到了,你身上就會放香;你功德不到,你就求香,也只有臭氣。你看天人,他為什麼身上放香呢?天上的人都有香氣的。他就因為,在前生用香來供佛。
那麼花呢?用花來供佛,那更好了。有什麼好處呢?你來生那個相貌,美滿、圓滿,那個相貌,非常的美麗、非常的好看,所謂人見人愛,誰看見你誰就喜愛。你要是男人呢,就招得一大幫女人歡喜你;你要是女人哪,就引起一大幫男人來跟著你。說,那更麻煩了!我不希望有這麼多麻煩。你要不希望,那更好!你看!釋迦牟尼佛相貌那麼圓滿,也就是因為宿生他用香、花,來供佛,所以相貌圓滿。那麼你要不願意相貌圓滿,怕這個麻煩,那你可以變成那個菩提達摩。你看,菩提達摩,胡子邋遢的,那個相貌很丑陋的,也可以的。不過那隨你的心意,你歡喜怎麼樣就怎麼樣。第二就是花。
第三呢,是什麼呢?是燈。你在佛前點燈,來生的眼目就明。眼目就明亮,人家看不見的東西,你也可以看得見;人家不知道的事情,你也可以知道。你就會得到天眼通。得到佛眼、法眼、慧眼,得到這個智慧眼、肉眼、天眼,得到這個五眼。
為什麼你會有這五眼?
就因為你佛前點燈來著。佛前點燈,你這個肉眼也明亮,五眼也會能開的,會開五眼。所以你這個人,說:他有佛眼,我怎麼沒有呢?哈!你佛前連一滴油也不捨,一對蠟燭你都不買,也不供養佛,那當然你是沒有五眼了嘛!你要想有五眼,就趕快地買那個最好的香油,來在佛前點燈供佛,這就會得到這個五眼六通。你看這功德多妙啊!這第三,用這個燈來供佛。
第四是什麼呢?第四,就是璎珞。這璎珞,以前講那個璎珞珠啊,這個璎珞就是美麗的珠就是了,最值錢的這個珠寶。拿到佛前來供養,供養佛,用這個珠寶,這叫璎珞。這第四,用璎珞珠來供佛。
第五呢,用寶蓋。寶蓋,有那個幢幡、寶蓋。寶蓋在空中,像中國那紅羅傘,古來做官的頂上不打一把好像傘似的?這個叫寶蓋,這寶蓋來供佛。這第五。
第六是什麼呢?用這個幢幡。幢幡,就好像這木頭對聯,這都屬於幡之類的;屬於幡,這叫幢幡。幢,就是大梵天王那個網羅幢,是一個圓筒形做的,那麼一個用珠寶鑲上的,也在懸掛到佛前來供養佛,這叫幢幡、寶蓋,第七。
第八是什麼呢?第八......(弟子:幢幡是兩個東西?)是兩個東西。第八是什麼呢?你不要擔心,我沒有忘。我現在不是問你;我是告訴你。第八是衣服,是你所有的衣服,最好的那個衣服,做好了,你不要先穿,你要先拿來供供佛。供佛?佛穿你的衣服嗎?佛不穿你的衣服,但是這一種表示敬意。這衣服。
我現在算一算還有多少:第一是香,第二是花,第三是燈,第四璎珞,第五是這個寶蓋,第六是幢幡,第七是衣服。我覺得這個什麼,第七是衣服。
第八呢,是果食。這種水果,飲食,你吃的東西,都應該供供佛,不應該沒有供佛,自己就先吃了。這第八,這果食都要先供佛的。所以我們在以後,所有的居士都記得,在佛堂,或者廟上吃東西,在出家人沒有吃的時候,自己不可以先吃的。因為必須要僧人先吃,一起吃,才可以吃的。因為過去我看見,有幾個居士到這兒,也不管三七二十一,連佛也沒有供呢,拿起來東西就吃。在廟上,不可以這樣子的!必須要先供過佛。
我們因為是信佛的,信佛就要恭敬佛;恭敬佛就要恭敬法;恭敬法就要恭敬僧。所以在出家人沒有吃東西的時候,這自己不要吃。除非有特別情形,這個出家人或者沒有時間,或者說,你們可以先吃吧!這樣子呢,就可以先吃。那麼這一切一切佛法,都有一個法在裡邊的,不可以太隨便了。這是第八,用這個果食來供佛。
第九是什麼呢?用音樂。有人說,是不是 piano(鋼琴)?也差不多。不過我們這個音樂就是,敲木魚,敲鼓,敲鐘,或者敲引磬,唱贊,這就叫音樂。以音樂來供養佛。
第十是什麼?第十是最簡單,什麼也不必費,就這麼合掌;這合掌供養。第十是合掌供養。
你們記得這個供養有這十種。第一是香。第二是花。第三是燈。第四璎珞。第五寶蓋。第六幢幡。第七衣服。第八果食。第九音樂。第十合掌作禮。這十種的供養。
恭錄自《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淺釋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又是等快递的几天,拆了无数个螺丝后,成功换上新光幕,刚换上拿了个4kg哑铃测试称重没反应,心灰意冷,过了1小时猫进去就收到重量提醒了,目前已经可以正常使用了[打
  • 因而,属猴的人与异性的关系并不那么良好,他与恋人在一起的时候也并非那么愿意检查一下自己。案 例3:9月11日23时许,刘某、李某二人饮酒后以在网上订购酒店为由,
  • [中国赞][馋嘴][哈哈][小红花] 腾讯视频会员年卡 季卡~~[小红花]98 爱奇艺会员年卡~~[小红花]56 优酷视频会员年卡~~[小红花]123 京东pl
  • ”大汉咧嘴一笑,将最后的一对J打出去,点头道:“赌局险恶,老爹,从你走进这个房间开始,你就已经输了。”年轻人点头如小鸡啄米,一边洗牌一边道:“爷爷,你去年赢光了
  • 睡觉喜欢贴贴~ 领养要求:希望能够接受幼猫的活泼好动,有耐心,如果有养猫经验优先!睡觉喜欢贴贴~ 领养要求:希望能够接受幼猫的活泼好动,有耐心,如果有养猫经验优
  • 虽然很累但还算幸运的一天 赶高铁正好在窗口买到最后一张二等座 本来是b座 正好有情侣要跟我换位置 换到了过道(因为只有20分钟我又带着行李比较喜欢坐过道 晚上搬
  • 不过有人说,曹植对甄氏的感情很可能不是真的,毕竟甄氏刚进曹府时,他才13岁,但《洛神赋》里又留下了太多甄氏的身影。其实,当时不仅曹丕垂涎甄氏的美色,就连曹植也十
  • 接下来,便是女主角带领弟弟,做了各种小孩子一般的事情,试图获得哥哥的接纳。 《我奇怪的17岁》最大的看点内容,无疑是,在这部青春校园剧当中,出现的每一位男
  • 有的人过一种完全利他的生活,他牺牲自己的快乐和舒适,为儿女操劳家务,围着厨房转,抚养第三代,给孙子当牛马……可如果只是一味吃苦耐劳,把自己的终生变成一种苦行,把
  • 若额头中间比较凹,且颜色晦暗、或发青、或有斑,说朗此人肺部有疾病,呼吸不畅;如有粉刺,证明此人近期患过感冒或喉咙疼。若此部位有红血丝,青春痘,或有斑,证明此人肾
  • 至于这次信号出现在哪天,我也不清楚,只有到了才知道,我会实时更新,用它来助你一臂之力!保存好,放大看!
  • 你可以喜欢很多人,但是很难爱上一个人。因为金牛座是被动的星座,所以不能轻易放过火热的星座。
  • 是否我消失了你才能知道我的存在;是否我落泪了你才能看到我的伤痕;是否我放弃了你才能看到我的付出;是否我沉默了你才能听到我的心声?当你冒险一试,发现原来你是可以的
  • 比如自己以前虽然信佛但流于形式,而通过祈祷上师,法真正地融入心相续,这种力量,可以说我们得到了上师的加持。所以所谓的加持可以理解成一种力量,以前不懂佛法的意义,
  • 鲸落十里,万物重生如鲸向海,如潮向岸破浪而来,嗨燃夏日 鲸随浪而涌,音踏潮而来! #鲸音音乐嘉年华# 化为海洋中的一滴水,与周围的另一个“你”涌动着,短暂交错,
  • [爱你][爱你][爱你]ps:如果今天撞上的话,大妈也得赔个千八百块钱[允悲][允悲][允悲]#生活中微不足道的小事但足以让人温暖[超话]#公司换了新董事长 新
  • 1987年,Bruce Connolly从苏格兰来到北京在中国定居超过35年,他是外语广播的老朋友,被很多人认识并亲切地称他为“老布”30多年来,老布拍摄了大量
  • 1筑基丹家认为,人自婴儿长大成人,其精气神皆有所损亏,故须经筑基功夫,“炼神,调气,养精。二、炼养的阶次关于修炼的阶次,各家体验有差,下手处也各异,就可以公开传
  • 为助推福宜高速公路工程早日建成,完成自来水管道迁改工作,昆明自来水公司下属设计院及通用水务积极配合工程建设,在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的带领下,安排技术人员现场查勘,
  • 蝶恋革 文/郭性汶不是哪里都可以栖息那些拖着沉重肉身的蝴蝶喜欢枝头上的暗香,殷红而你已幻化成璎珞,珠贝你是所有灵动的缩影你煽动时有闪耀至于为什么停留在皮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