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承负,你的善恶可能在左右着他人的报应

一、中国宗教的教化作用:强调劝人为善。

在中国文化氛围中,宗教强调的是教化的作用,即用宗教的理念去对社会生活推动正面积极的影响,从而与官学教育形成相互补充。与某些一神性的排他宗教所秉持的教理教义不同,受到中国本土文化滋养的宗教与文化思潮,都非常强调劝人为善的主题。

如儒道二家共同尊奉的《易传》中提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指出修善积德的个人和家庭,必然有更多的吉庆,作恶坏德的人家,也必然会多出更多的祸殃。同时,本土化的佛教也讲因果,认为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民间老百姓亦有非常朴素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的因果报应理念。

由此便可知,强调善念、善行是根植于我们日常的身、心、意、行之中的,并且被文化教育所传承,成为传世的瑰宝。毫无疑问,“善有善报”的人生理念具有莫大的积极意义。但在现实生活中却经常会遇到相反的情况,即真正行善的人并不一定能够得长生福寿果,相反那些为恶的人们却有可能福寿延年。

关汉卿在《窦娥冤》中便借窦娥之口发问,曰:“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著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面对这一现实状况,人们不禁要问,难道天地神明真的是不辨人间善恶吗?若果真如此,那为什么还要强调善因善果、恶因恶果呢?

二、本土的因果报应思想:道教“承负”理论。

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中国本土的因果报应思想并不是简单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而是道教所秉持的“承负”理论。

“承负”的思想源出于道教经典《太平经》,其对“承负”的解释可分为两个方面:

其一,承负是建立在先人与今人、今人与后人之间跨越时间范围的报应手段。

经曰:“承者为前,负者为后。承者,乃谓先人本承天心而行,小小过失,不自知,用日积久,相聚为多,今后生人,反无辜蒙其过谪,连传被其灾。负者,乃先人负于后生者也。”意思是说,先人因小过而不自知,于是遗衍于子孙,前者“负”,后者“承”,这是“承负”思想的基本内容。

翟灏《通俗编·卷一》写了一句俗语“今年种竹,来年吃笋;前人种树,后人乘凉”,体现的便是道教的承负思想。以此可知,承负不仅包含个人行为的因果,更把此理论延伸到了家族系统中。

其二,究其本质,承负强调的是自然循环之理,是建立在物极必反基础上的育人之方。

经中又云:“三统共生,长养凡物名为财,财共生欲,欲共生邪,邪共生奸,奸共生猾,猾共生害,而不止则乱败,败而不止,不可复理,因究还反其本,故名承负。”意即天地人三统共生,长养财物,欲多则生奸邪,以至不可复理,直到财物穷尽才知还返回虚无之源本。

这段其实是在叙述承负产生的缘由,细读会发现其仍然不离阴阳互化的道理,这乃是道教哲学的根本。今世有罪未遭罪,只是因为尚未达到极点,若不知悔改,便会将报应体现在子孙身上。

不可否认的是,“承负”中包含着很明显的因果报应思想,但却又不能把目光仅仅限制在个人自身的善恶报应上。在“承负”理论中,一个人的善行、恶行不但会影响到个人的人生,更会近报子孙,远及整个社会生活体系。

这便如同祖辈积财后辈享受、祖辈欠债后辈还钱的通俗道理,其实是把个人行为的因果扩展到了更长的时间范围和更广的空间范围中。受此影响,善恶的报应也就不一定会在现世出现了。

用比较流行的话来理解,“承负”所阐述的哲理非常类似于蝴蝶效应,前辈行善之荫可以庇佑今人福祉,今人行恶之罪则可以跨越时间与空间造成后代人的受祸,个人的善恶之行会波及到与己相关的更多的人和事,并且祸福的结果还可以超越人类种族,会对其他物种及整个自然界造成影响。因此,“承负”不仅仅是人生指导观,其中更蕴含着中国人所独有的自然宇宙观,隐含的仍然是“道法自然”的终极命题。

三、道家“承负”思想强调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因果强调的主题是个人,承负则把施受对象扩展到了同一个文化话语体系下的每一个人。之所以会有此种区别,与中国社会体系的乡土性基础密不可分。

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提出,传统的中国社会是一个乡土社会,“乡土社会的一个特点就是,这种社会的人是在熟人里长大的”,各个社会成员之间具有或多或少的联系,这种细微的联系所造成的牵一发动全身的效果正是承负想要传达的理念。因为任何一个人的善恶所能造成的结果,往往都会超越自我个人所受的范围,从而对子孙、家族乃至其他社会成员产生影响。由此,才会诞生出“诸恶莫作,诸善奉行”的圣训。

与儒家所强调的“慎独”思想类似,道家“承负”思想是在强调每个人都应该对自我不断进行完善,唯有积功累德、好善利人,才能逐步实现《太平经》中所设想的顺天地之法的太平理想。在此前提下,“承负”又强调为善、为恶将不再是某个人一人的修行,而是将一个家族、一个社会群体的利益融合在一起,实现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图景。

因为个人所背负的不仅是自我造就的祸福,个人之“应”往往会来自于他人之“施”,所以往往就会出现现世为善而不得善果、现世为恶却不得恶报的情况。处于复杂社会关系链条中的人们,每一个人随时都会承担起他人行为可能造成的果报。

为了避免出现“一损俱损”的情况,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善恶观与集体荣誉感、责任感都会被着重强调。从社会学观点来看,“承负”文化其实可以非常有效率地增加集体凝聚力,提升整个社会群体的道德水准。

作为一种宗教,对善行的强调是其基本母题,劝善则直接体现出了宗教的社会教化作用,其教化的每一个信徒都是社会中活生生的一份子。如果能够通过信仰和规诫的力量,使之达到完善个人道德的目的,那么宗教所具有的积极社会意义也将会在更大范围内传播。而这才是劝善的最高追求。 https://t.cn/RxRVHIh

天道承负,你的善恶可能在左右着他人的报应
#上海[超话]#

一、中国宗教的教化作用:强调劝人为善。

在中国文化氛围中,宗教强调的是教化的作用,即用宗教的理念去对社会生活推动正面积极的影响,从而与官学教育形成相互补充。与某些一神性的排他宗教所秉持的教理教义不同,受到中国本土文化滋养的宗教与文化思潮,都非常强调劝人为善的主题。

如儒道二家共同尊奉的《易传》中提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指出修善积德的个人和家庭,必然有更多的吉庆,作恶坏德的人家,也必然会多出更多的祸殃。同时,本土化的佛教也讲因果,认为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民间老百姓亦有非常朴素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的因果报应理念。

由此便可知,强调善念、善行是根植于我们日常的身、心、意、行之中的,并且被文化教育所传承,成为传世的瑰宝。毫无疑问,“善有善报”的人生理念具有莫大的积极意义。但在现实生活中却经常会遇到相反的情况,即真正行善的人并不一定能够得长生福寿果,相反那些为恶的人们却有可能福寿延年。

关汉卿在《窦娥冤》中便借窦娥之口发问,曰:“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著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面对这一现实状况,人们不禁要问,难道天地神明真的是不辨人间善恶吗?若果真如此,那为什么还要强调善因善果、恶因恶果呢?

二、本土的因果报应思想:道教“承负”理论。

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中国本土的因果报应思想并不是简单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而是道教所秉持的“承负”理论。

“承负”的思想源出于道教经典《太平经》,其对“承负”的解释可分为两个方面:

其一,承负是建立在先人与今人、今人与后人之间跨越时间范围的报应手段。

经曰:“承者为前,负者为后。承者,乃谓先人本承天心而行,小小过失,不自知,用日积久,相聚为多,今后生人,反无辜蒙其过谪,连传被其灾。负者,乃先人负于后生者也。”意思是说,先人因小过而不自知,于是遗衍于子孙,前者“负”,后者“承”,这是“承负”思想的基本内容。

翟灏《通俗编·卷一》写了一句俗语“今年种竹,来年吃笋;前人种树,后人乘凉”,体现的便是道教的承负思想。以此可知,承负不仅包含个人行为的因果,更把此理论延伸到了家族系统中。

其二,究其本质,承负强调的是自然循环之理,是建立在物极必反基础上的育人之方。

经中又云:“三统共生,长养凡物名为财,财共生欲,欲共生邪,邪共生奸,奸共生猾,猾共生害,而不止则乱败,败而不止,不可复理,因究还反其本,故名承负。”意即天地人三统共生,长养财物,欲多则生奸邪,以至不可复理,直到财物穷尽才知还返回虚无之源本。

这段其实是在叙述承负产生的缘由,细读会发现其仍然不离阴阳互化的道理,这乃是道教哲学的根本。今世有罪未遭罪,只是因为尚未达到极点,若不知悔改,便会将报应体现在子孙身上。

不可否认的是,“承负”中包含着很明显的因果报应思想,但却又不能把目光仅仅限制在个人自身的善恶报应上。在“承负”理论中,一个人的善行、恶行不但会影响到个人的人生,更会近报子孙,远及整个社会生活体系。

这便如同祖辈积财后辈享受、祖辈欠债后辈还钱的通俗道理,其实是把个人行为的因果扩展到了更长的时间范围和更广的空间范围中。受此影响,善恶的报应也就不一定会在现世出现了。

用比较流行的话来理解,“承负”所阐述的哲理非常类似于蝴蝶效应,前辈行善之荫可以庇佑今人福祉,今人行恶之罪则可以跨越时间与空间造成后代人的受祸,个人的善恶之行会波及到与己相关的更多的人和事,并且祸福的结果还可以超越人类种族,会对其他物种及整个自然界造成影响。因此,“承负”不仅仅是人生指导观,其中更蕴含着中国人所独有的自然宇宙观,隐含的仍然是“道法自然”的终极命题。

三、道家“承负”思想强调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因果强调的主题是个人,承负则把施受对象扩展到了同一个文化话语体系下的每一个人。之所以会有此种区别,与中国社会体系的乡土性基础密不可分。

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提出,传统的中国社会是一个乡土社会,“乡土社会的一个特点就是,这种社会的人是在熟人里长大的”,各个社会成员之间具有或多或少的联系,这种细微的联系所造成的牵一发动全身的效果正是承负想要传达的理念。因为任何一个人的善恶所能造成的结果,往往都会超越自我个人所受的范围,从而对子孙、家族乃至其他社会成员产生影响。由此,才会诞生出“诸恶莫作,诸善奉行”的圣训。

与儒家所强调的“慎独”思想类似,道家“承负”思想是在强调每个人都应该对自我不断进行完善,唯有积功累德、好善利人,才能逐步实现《太平经》中所设想的顺天地之法的太平理想。在此前提下,“承负”又强调为善、为恶将不再是某个人一人的修行,而是将一个家族、一个社会群体的利益融合在一起,实现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图景。

因为个人所背负的不仅是自我造就的祸福,个人之“应”往往会来自于他人之“施”,所以往往就会出现现世为善而不得善果、现世为恶却不得恶报的情况。处于复杂社会关系链条中的人们,每一个人随时都会承担起他人行为可能造成的果报。

为了避免出现“一损俱损”的情况,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善恶观与集体荣誉感、责任感都会被着重强调。从社会学观点来看,“承负”文化其实可以非常有效率地增加集体凝聚力,提升整个社会群体的道德水准。

作为一种宗教,对善行的强调是其基本母题,劝善则直接体现出了宗教的社会教化作用,其教化的每一个信徒都是社会中活生生的一份子。如果能够通过信仰和规诫的力量,使之达到完善个人道德的目的,那么宗教所具有的积极社会意义也将会在更大范围内传播。而这才是劝善的最高追求。 https://t.cn/RxRVHIh

持密咒的功德與竅訣

諾那活佛開示持密咒的功德與竅訣
諾那活佛

問 :
初學持咒時,
心如野馬賓士,
難以清淨,
應如何用功,

方有進步?
 
[ 諾那活佛,
以下同 ]

答 :
心到何處,
魂到何處。

先念念在心中,
一字一字想得清清楚楚用功,
汝心在兩乳之中間。
 
問 :
持咒時,
我一人持咒,
觀想為一切眾生持咒,
如此作想,

功德大否?
 
答 :
一人持咒,
觀想為一切眾生持咒,
功德甚大。

此為密宗之理,
因菩提心大故。
 
問 :
用手轉之經咒,
與口念之經咒,

其功德有無差別?
 
答 :
用手轉經咒時,
觀想為本尊之功德,
與口念經咒之功德相等,
並無差別。

康藏之人,
如過四十歲,
尚無手轉經者,
他人即贈以手轉經。

因年過四十,
壽命日促,
勸其及時用功故。
 
問 :
持咒之人常有護法護身否?
 
 答 :
凡修佛人,
只要學得一個
“ 阿 ” 字,

便有無量護法擁護,
何況持誦真言。

密宗行者,
如法誦咒,

常有無量善神天龍金剛密跡,
常隨護衛,
不離其側,
如護自目。

即以散亂心持咒,
亦有無量金剛及其眷屬晝夜隨護,
不令魔王得其方便,

唯行者道功未深,
無由自知耳。
 
問 :
在不潔淨之處持誦佛號或持密咒,

不知褻佛否?
 
答 :
有淨垢之分者為眾生心,
佛是無垢無淨無差別心者。

發心小者則有垢淨之分,
發心大者則無垢淨之別。

惟護法咒因各之誓願不同,
則禁忌甚多,
此又不可不知也。
  
問 :
如清晨起床,
未經盥洗,
口手不潔,

亦可拜佛或持咒否? 
  
答 :
與上項所答之理由相同,
舉一隅其他三隅亦可反證。

總而言之,
密宗行者,
行住坐臥,
佛不離心,
心不離佛,

不可片刻忘失菩提心,
為最要緊。 
  
問 :
有人聞其友人雲,
凡修密宗者,

無論持誦何咒,
必須經阿闍黎親行傳授與灌頂後方可持誦,

否則為盜法,
不但無功,
且為有過,

不知是何理由,
叩求開示。
  
答 :
凡經上師傳授之咒,
行者持誦,
功德甚大,

如未經上師傳授而自行持誦之咒,
則功德較小,

其差別只在功德之大小,
任何經典亦未言有盜法之罪,
蓋十方諸佛均普度眾生故。

再者經上師所傳之咒,
行者可轉傳他人,

未經上師傳授之咒,
只可自誦自修,
不能轉傳於人,

若偽說已蒙上師傳授而轉傳於人,
則有妄語之罪。
  
行者如欲持誦某佛之咒,
但又苦於無阿闍黎師傳時,

可在壇中供一某尊佛像,
供養禮拜,
至誠懺悔後,

即叩求某佛親口傳我某咒,
再自誦三遍,

並默想本尊親授於我,
一切功德均已賜給於我,

如此作法,
所得之咒與阿闍黎所傳者功德相等,

但只能自修,
仍不能轉傳於人。
 
問 :
上師所傳之咒,
如有發願持誦者,

亦可轉傳否?
 
答 :
一切普通咒語可以轉傳,
特別法汝們恐怕不能傳,

還有最特別之法,
只要說就失去密宗之真理,
便成不到佛。
 
問 :
念佛號與持咒之功德如何?
 
答 :
念佛或持咒,
均有無量不可思議功德。

眾生從無量劫來身口意所作之業障,
譬喻是一件很污穢之衣服。

念佛、
持咒或供養、
禮拜、
懺悔等事,

是用肥皂或石鹼洗淨衣上之污垢一樣,
只要天天勤洗,
自能洗淨。

故念佛持咒之功德,
就是洗淨身口意之三業,

久而久之,
三業清淨,
便自成佛。
 
問 :
四皈依咒是何意義,
敬乞解釋。
 
答 :
簡單解釋,

就是皈依喇嘛、
皈依佛、
皈依法、
皈依僧,

皈依四寶之意。
 
問 :
四皈依咒之功德如何?

乞求開示。
 
答 :
四皈依咒,
為學密人根本大咒,
有無量不可思議功德。

我講個故事汝聽 :
 
往年西藏有某信佛人,
他常持此咒,

與他同住之人,
有許多不信佛者,
暗中商議設法陷害他,

但西藏法律,
殺人是犯大法,
所以他們商議暗害不明害之法。

彼時,
適某山有母老虎生產小虎,
老虎洞在懸岩絕壁人跡不能到之地方,

洞上面適有一棵古樹,
樹根生在石岩內,

樹幹橫斜在外邊,
如上樹能向下看見老虎洞。

某日那些不信佛人,

往邀某信佛人說 :
“ 某處有只大虎,
正生產小虎,
我們都看過,
汝亦去看看。”

那人不知是計,
欣然同往。

其實他們早用鋸將樹幹鋸得很深,
只要爬上樹就要折斷。

他們同到樹前,
一致慫恿他爬上樹去看老虎,

他上樹後,
那被鋸之樹加以人之重量,

樹幹忽然折斷,
連人帶樹跌下老虎洞裡去。
 
那時母老虎正出洞打食,
只小虎在洞裡,

他心想我已身在虎穴,
四面懸岩,
又無路可走,

只得待老虎回洞吃他,
並一心念四皈依咒。

忽然呼的一陣風響,
母老虎銜著野獸回洞,

他更怕得厲害,
緊閉兩眼隨他吃。

老虎初見人時,
發出兇惡要吃人樣子,

再過一回漸漸不兇惡,
將打來之野獸去喂小虎。

到第二天,
老虎又出洞打食回來,
看看那虎不像昨天那樣兇惡,
他仍然念咒,

並且心裡說 :
“ 昨天、
今天,

老虎因為打著野獸,
所以不吃我,

一定是待那天打不著食時,
再來吃我。”

到第三天,
老虎又出洞打食回來,
並將吃餘之獸肉,
用腳送一塊給他吃。

以後人與虎日見親睦,

到第四、
第五天,

亦送獸肉給他吃,
因此未至餓死。
 
某日母老虎又要出洞打食,
伏在他身邊,

用尾巴輕輕打他,
虎意是要他騎在背上,
他當時明白虎意,

就騎上虎背,
兩手撫住項毛,

老虎呼的一聲,
將他馱出洞來,
平安回到家中。

那些不信佛人,
忽然見他回家,
甚為驚訝。

他把經過情形向大眾說明,
如是那些不信佛之人,
從此都很信佛。
 
問 :
持誦觀世音菩薩之心咒六字真言,

有何功德?
 
答 :
六字真言為觀音菩薩微妙心印,
有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功德,
為十方諸佛所讚歎。

若書六字大明,
如同書三藏法寶;

如誦六字大明,
三世業障悉得清淨,

了脫生死,
究竟成就,

且能斷無明、
開智慧、
降魔治病、
增富救貧、
消災延壽、
救百千難苦,

摧滅貪嗔癡,
閉塞輪回路,

歷代眷屬,
俱得超生,
腹腸諸蟲,
亦得證果。

又具無量三昧法門,
日日得具足六波羅密功德,

一切金剛護法、
天龍八部,

無不歡喜擁護,
欲生何佛土,
均如願成就。
 
不但持誦書寫與觀想等始有功德,

只要此真言著於身、
觸於手、
耳有所聞、
目有所見,

或藏於家中,
或書於門上,
或展旗揚幡,

凡沾此法味者,
任何眾生,

亦得生死解脫之因,
同證菩提道果之德。

逢凶化吉,
遇難呈祥。

凡未成佛,
求壽求子,
求福求權,
求消滅一切地水火風空災難危險,

以及一切所求,
無不如摩尼寶珠,
各滿其願。

總而言之,
六字真言之功德,
就是佛之智慧來講,
亦窮劫難盡,

若以現在藏經上所載之功德來講,
亦要講三年,
方能講完。
 
 【 紀者謹按 】
按西藏甘珠爾經中摘要所述,
六字真言之功德,

有下列十種 :
 
( 一 ) 去一切鬼魅妖魔等害。

( 二 ) 除一切寒熱痰氣等病。

( 三 ) 救度一切水火刀兵等苦。

( 四 ) 得一切福德壽命等自在。

( 五 ) 除一切貪嗔癡慢疑等根本諸煩惱。

( 六 ) 除一切破戒諸惡。

( 七 ) 消滅諸障,
獲得十地五道。

( 八 ) 念十萬遍能閉三途門 。

( 九 ) 念百萬遍能度六道眾。

( 十 ) 念千萬遍以上,
決得菩提果,
成佛無疑。
 
問 :
“ 六字真言 ”
本為六個字,

何以上師所傳之咒為七個字?
 
答 :
我所傳之咒多一字,
為觀音菩薩之心印,
多此一字,
功德更大。
 
問 :
大悲咒與六字真言之功德,

有無差別?
 
答 :
沒有差別。

大悲咒是觀音菩薩之長咒,
六字真言是觀音菩薩之心咒,
亦為大悲咒之心咒。

長咒為多讚歎請求觀音菩薩普度眾生之意,
譬如汝們向長官說話,
多說恭維讚歎話,

再說請求話,
就成為長咒,

開口即說請求話,
就成為短咒,

但目的所請求之事,
是一樣請求。

凡夫要說得理由充足,
方能得允許,

至於觀音菩薩,
是無差別之心者,
多說請求話與少說請求話,
均一樣感應,

最要緊是自己要信得過,
我就是觀音菩薩,
觀音菩薩就是我,
這就是真正修觀音菩薩。
 
問 :
持誦白傘蓋佛母真言,

有何功德?
 
答 :
修白傘蓋佛母法,
具有無量不可思議之大威德,

凡遇怨敵,
能使其自行驚擾退避,

天魔外道,
悉皆降服,

並摧毀一切巫蠱詛咒禁語,
行者苟非壽限已滿,
則決無短命或夭壽等危險;

又可避免一切地水火風空、
刀兵、
星變、
饑饉、
牢獄等災,

又可免瘋魔、
服毒、
善忘等病,

以及一千八十四種災難。

如夜夢不祥,
及耳目見聞魑魅魍魎顯形等事,
均可潛消,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为什么这种模式在1202年还能畅销不衰我真的真的真的不李姐我在这种模式下过了三年,现在我顶着不到六百的成绩来到了一个双非学校,顺便收获了三年培养下一个我自己都知
  • 那么,杜大娘此次助残,网友们可能购买的不少,她的佣金还能要吗?因此,杜大娘特别感动,决定帮着他卖花椒——如果这位小伙子就凭着自身的特点和闪光点,自己直播卖花椒,
  • 人到中年,扬手是春, 依然可以开出最美的花。 岁月的成长与历练,依然充满异样的魅力. 有着成熟的韵味, 有着平淡的安然。 时光让我们更加坚强,让我们沉淀在
  • 最近沒工作,總是會想起以前很多很多的事物,昨天下午去走了走第一次踏入深圳這座的地方,下車的地方依稀記得,廣州火車站轉大巴2個小時來到了深圳,漂泊數十年失去了很多
  • 【“具备传染病流行特征的不明原因聚集性疾病”将入法!传染病防治法将修订】今天,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其中,在
  • 古代的葡萄酒不仅储存设备和我们不一样,口味也是大相径庭,添加香料、蜜糖等增味料是常态,口感更像是现代的鸡尾酒,本质上原因是储存条件、种植技术、酿造品质不高所致。
  • #集合啦动物森友会[超话]# 最近看到大更新,又拿出了我好久没再看的动森,正好大四,疫情没办法回学校,几个同学约好了一起买一起冲,每天晚上串门比鱼,一起看星星,
  •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世間一切諸相,種種事物都是因緣和合的產物,並沒有真實不變的自性,而衆生常常執着於“常”相,不明白事物的成住壞
  • 《闺蜜生日祝福语&非洲小孩喊话》 [礼物]心中要有景,才能春暖花开;心中要有愿,才能成就未来;许多生活的美好,都来自于内心的安静,来自于不为尘世的一切所蛊惑
  • 【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凤岗加快推进品质交通千日攻坚】11月19日,凤岗镇召开品质交通千日攻坚行动分指挥部第七次会议,要求各有关部门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
  • #陪我去可可西里看海-56#我应该大概可能或许要提前放弃了吧哈哈哈哈改了一下备注。咱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在pyq发了其他的帅哥然后不高兴了故意不回我(人生的又一
  • 【横渠四句再解读】 张载(1020-1077)是北宋理学的创立者之一,也是关学宗师。在长期的学术和为政生涯中,他用“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
  • #B站等16家企业签署诚信自律承诺书#好浓的白莲水产味[doge],一边在微博网暴别人,一边说人家b站网暴你[允悲]。一边在微博嫌弃b站一边在b站发你家割割的视
  • #男子嫌机场58元馄饨太贵倒光调料# 10月29日,西藏山南机场。一男子点了一碗标价为58元的混沌。端上来觉得老板太抠门了,馄饨就那么几个。他感觉很亏,就把桌子
  • 这样炒股100%亏损,跌了不卖,最后割在黎明前。 我的一个朋友今年55岁了,他2015年6月30以6.70元的价买了10000股$酒钢宏兴 sh600307$
  • 这个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喜欢吧 喜欢真的是太廉价太廉价了我好像不太喜欢自己的情绪受任何人的影响..什么叫做喜欢呢新鲜感这种东西真的太恶心人了..得不到的东西才是最
  • [贾宝玉]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戏珠金抹额,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
  • 真是惭愧!直到昨天,我才第一次坐到台前,去看一场音乐剧。 现场的魅力真是无可比拟,戏剧似乎从走进剧场就开始了。而当我看到门前的海报,一种“梦幻”和“神圣”的氛围
  • 第一篇: 第二篇: 前情提要:搬了新家,连续掉了三天闸,都是在凌晨相同的时间段。第四天请来几位朋友到家里镇宅。帅哥哥和我一同进门前,探头看了一眼,隔壁消防通道
  • 但我永远都不会好了,我被永远地困在了有你的春天。我已经不会再午夜因为噩梦而惊醒,也能做到在外人面前竖起我的盔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