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开年城市一线观察丨新路通向未来——2022年雄安新区开年观察

开栏的话:

城市是观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是践行新发展理念的生力军,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发动机。2022年开年之际,新华社记者走进部分城市,近观城市开局新气象,感知城市发展新动能,梳理城市走向未来新趋势。即日起,新华社开设“2022开年城市一线观察”栏目,以融合报道方式记录中国城市的崭新风采,展现新的一年中国发展进步的光明前景。(开栏的话完)

雄安,“未来之城”这张名片,已蜚声海内外;但只有实地观察,才能理解这个中国不沿海不靠边的新区,如何在“一张白纸”上打造一个新时代可复制的城市样板。

在这里,不舍昼夜的建设速度、俯拾皆是的智慧应用冲击着人的视觉,但更让人震动的是创新驱动发展的理念、走新路的决心和对高质量的追求,这丰富提升了我们对城市生长规律的认识。

(一)快与慢

时势造城。北京向南百公里,冀中平原拔节生长。曾经籍籍无名的三个县城,随着雄安新区的设立而走上历史前台。

2022年元月的雄安新区,有N种抵达方式。从北京西站坐城际列车,50分钟可到雄安站。南方的人们沿京广线到保定后,再沿津保线乘15分钟高铁就到了新区另外一座车站白洋淀。京雄高速、荣乌高速新线等新建成的公路,把雄安新区紧紧嵌入纵横交错的公路网,可让天南海北的人们驾车来雄安。

“快!我每天要在北京和雄安之间跑4趟半。”一辈子生活在雄县孙各庄村的石大姐,去年开始在京雄城际当乘服员,开了眼界,收入不错。

快的,不只是出行。走进雄安新区,已过小寒,天寒地冻,本是施工淡季,但这里数百个建筑工地,塔吊林立,机器轰鸣,十多万名建设者24小时换班作业。新冠肺炎疫情让全球放缓了节奏,而雄安没有因为疫情停工一天。

“百日成廊”“雄安第一个大型建筑群112天完工”“同样的项目其他地方干3年,雄安1年建成”——雄安建设者正在不断创造崭新的“中国速度”。

随着建设提速,雄安承接项目步伐也在加快。20多天前,新区公开挂牌出让两块土地,由中国中化集团和中国华能集团摘得。加上之前的中国卫星网络集团组建落户雄安,目前共有三家央企明确在新区的地址。中关村科技园等一批高科技项目也在加快落地。

曾有一段时间,从2017年新区设立到2018年底总体规划通过,雄安几乎没有动一砖一瓦,这种“慢”令一些人不解。

“这样的慢是我们想要的慢,这样的慢是为未来的好,为未来的快。”雄安新区管委会一位负责人这样说,代表着对未来负责的思辨哲学。

千年大计,谋定后动。

雄安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每天都有道路在铺设延伸,每天都有楼房拔地而起,这让一些土生土长的雄安人快乐并烦恼着,“总是迷路!”

记者在此采访也常听人说起“历史耐心”。他们说,在“一张白纸”上建城,硬件建设可能很快,而运营管理、产业升级、体制机制创新等要久久为功。

(二)先与后

2022年1月8日,周六,安新县青年马俊强带着媳妇和一双儿女,到郁郁葱葱的悦容公园游玩。

“以前这里没多少景点,就是上白洋淀玩,这几年新建的公园挺多,环境好,大家都爱来。”虎年正月将搬入新居的马俊强说。

公园多了,是雄安老百姓的直观感受,也是新区建设理念的生动体现。

先植绿、后建城,这是雄安不同于其他城市的生长之路。

2017年11月,“千年大计”从“千年秀林”开始。2022年初的今天,雄安森林覆盖率已超过30%。

未来的雄安,按规划纲要,人们出门可见绿,300米进公园,1公里进林带,3公里进森林。

九河下梢,被誉为“华北之肾”的白洋淀,曾经污染严重。经过几年治理,今天流入白洋淀的河流和淀区的水质全部达到Ⅲ类标准。

有设计师把雄安比作一棵白洋淀边的大树,大树的躯干是城市的主体,向四周发散的树枝上长满树叶和果实……

一座枝繁叶茂的绿城,扑面而来。

先地下,后地上,是雄安规划建设又一大特色。

记者走进容东片区已建成的2.49公里地下管廊,这里俨然一座地下城:笔直宽敞的管廊里,灯光明亮,干燥通风,一层是电力、水信、能源、燃气舱,另一层是物流通道。

这意味着,空中架线路、地面埋管道导致的“空中蜘蛛网”“马路拉链”等“城市病”将在雄安绝迹,新区的道路将更美观更安全。而且,地下管廊预留的物流通道,使未来“无人驾驶物流车在地下穿梭往来”有了可能。

(三)新与旧

2021年入冬时节,容东片区——雄安新区首个集中建成区,迎来1万余户、3万余人回迁安置。

在这个崭新片区主干道两侧,每隔几十米竖立着一根灰色灯杆,看上去与其他城市的路灯别无二致,但实际上却不一般。

“一杆多能,我们管它叫智慧合杆。”雄安集团基础建设公司基础工程管理部部长程建通介绍,这根杆以照明灯杆为基础,整合交通标志杆、信号灯杆、监控杆、路名牌杆、公共设施指示标志牌杆等功能,还预留了5G基站,为未来无人驾驶做准备。

一根灯杆,恰是雄安打造智慧城市的缩影。而像这样的智慧应用,在新区随处可见:

在雄安站,乘客不仅刷脸进站,还“看灯检票”。候车厅的乘客200米开外,就可看到所乘列车状态。原来,每个检票口旁有一高大的玻璃幕墙灯,它随共享的旅客服务信息而变色:候车是蓝色,检票是绿色,停检是红色。

工资发放用上了区块链。新区企业利用雄安集团搭建区块链资金管理平台,拨付的工资已超过13亿元,项目工程资金拨付全程留痕,为后续项目审计提供数据保障。

雄安城在地上,也在“云”上。新区每建一栋楼,数字雄安平台会同步生成一栋楼。现实中哪怕更换一个路灯,都能显示出来。每一栋楼都被“计算”过,运来的材料直接组装,一厘米钢筋都不会浪费。

随着一批城市级智能平台的搭建、一批标准的印发、一批新基建项目的落地,雄安新区智能城市“破茧而出”。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说,雄安的意义在于,在中国不沿海不靠边的地方,打造一个新时代可复制的城市样板。依靠创新驱动发展,走出一条新路。

雄安,这座引领未来的新城,也没有忘记留住自己的过去。

新区设立了“记得住乡愁”专班。雄安三县历史底蕴深厚,在新区大规模规划建设之前,一批凝聚传统文化基因的乡愁遗存被建档存根,形成总数为2367项“乡愁点”的数字坐标总图。

2020年夏天,5棵百年枣树,从被拆迁的容城县大河村,移植到在建的悦容公园内。

“找到了村里那棵老树,就找到了儿时记忆。”专班工作人员刘子涛说,新区建设中,一般遵照的原则是古树不挪、古建筑不拆、古牌坊不搬,实在需搬的古树、老物件,也要找合适的地方,让新城市有老场所,让老百姓记得住乡愁。

目前,新区正在筹建两座保存农耕和渔猎记忆的博物馆。

雄安新区,以自身实践回答人类城市化的重要命题:历史文化是城市发展之源,城市化是城市发展之流,“源远”方能“流长”。

人们常说,新时代看雄安。看的是什么?实质上是看“雄安质量”。2022年伊始,透过雄安这座拔节生长的城市,人们能看到新时代中国抵达的发展高度,能瞭望到民族复兴征程的绚丽前景。

来源:新华社

新华全媒+丨历尽劫难 此生得见:国宝级浮雕《帝后礼佛图》“重生”记

新华社郑州4月28日电(记者王圣志 桂娟 史林静)它是中国石窟中唯一等身高的帝后礼佛图浮雕,是中国艺术史上不可多得的石刻艺术珍品。
《帝后礼佛图》原刻于龙门石窟宾阳中洞内,令人遗憾的是,20世纪30年代这组浮雕遭盗凿贩卖,流散海外。
多年来,龙门石窟研究院联合国内外学者,利用现代数字技术,对流散多地的《帝后礼佛图》进行数据采集、虚拟复原及实体展示。日前,一段真人演绎的《帝后礼佛图》实力“破圈”,人们惊叹于这一艺术瑰宝所承载的历史与文化,它正以全新的方式“重生”。

0:00
/ 1:33

龙门盗影,蒙难的《帝后礼佛图》
洛阳城南,龙门、香山两山相望,伊水中流。规模恢宏的龙门石窟就开凿于山水相依的峭壁间。
在龙门石窟北魏皇家洞窟宾阳中洞内,原刻着北魏时期的艺术珍品《帝后礼佛图》,这是《魏孝文帝礼佛图》和《文昭皇后礼佛图》两幅浮雕的合称,分别刻画了北魏孝文帝和文昭皇后带领侍从列队礼佛的场景。
“宾阳意为迎接初升的太阳,这是正史中唯一明确记载开凿过程的龙门石窟皇家洞窟,历时24年完工。”龙门石窟研究院研究中心主任路伟说。
“宾阳中洞的帝后礼佛图可称得上是北魏石刻中等级和艺术水平最高的浮雕作品。两幅浮雕人物密集,顾盼神飞,浑然一体,是中国艺术史上的杰作。”龙门石窟研究院院长史家珍说,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改革,浮雕中的衣冠仪仗忠实记录了北魏王朝进入中原后,文化和礼制上的融合,具有极高的造型艺术水准和历史文化价值。

拼版照片:上图:现收藏于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魏孝文帝礼佛图》(资料照片)(龙门石窟研究院提供);下图:演员在洛阳龙门石窟景区礼佛台演绎真人版《魏孝文帝礼佛图》(4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李安摄。
“可惜这一盛景如今只能通过想象了。”每说到此,史家珍的眉头都有化不开的结。
20世纪初,一批西方学者来到龙门石窟调查,他们拍摄的大量精美图片,成了盗贼来中国的“猎宝图”。
1931年,美国人史克曼到中国搜集文物,并委托工匠制作了《帝后礼佛图》的拓片。此后,陆续有浮雕碎片流入市场。
1934年5月,被盗凿的《文昭皇后礼佛图》碎片被史克曼运出了中国。同年,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东方部主任普艾伦与北京古董商岳彬签订合同,指定收购宾阳中洞《魏孝文帝礼佛图》浮雕。
此后,无数个夜晚,鬼魅般的盗影藏匿于宾阳中洞内,日复一日,在火星四溅的敲击中,履行着一纸罪恶的合同。
新中国成立后,那份合同连同2000多块未来得及送出国境的残块,在岳彬家被搜出,彻底揭开了《帝后礼佛图》蒙难的真相。
帝后分家,瑰宝玉碎。如今,《魏孝文帝礼佛图》藏于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文昭皇后礼佛图》藏于美国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而宾阳中洞的墙壁上则留下了无法弥合的斑驳凿痕。
上下求索,寻找离散的国宝信息
2019年,西安交通大学教授贾濯非第一次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看到《魏孝文帝礼佛图》,它摆在展厅最显眼的位置,几乎每个来参观的游客都会在它面前驻足,惊叹。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贾濯非(左)在研究依据老照片和残壁数字模型同坐标合成后提取的浮雕构图轮廓线(4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李安摄
“由于盗凿时破坏严重,很多人物只剩下头部,空缺的部分没做修复,整个浮雕的气韵都是断开的。”贾濯非说,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的《文昭皇后礼佛图》不仅缺了三分之一,修复痕迹也过于明显,造型和风格与原物差异较大。

演员在洛阳龙门石窟景区礼佛台演绎《文昭皇后礼佛图》(4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李安摄
随后,贾濯非来到龙门石窟,看着宾阳中洞斑驳的残壁,与史家珍一拍即合。“我们只有一个想法,这样的民族瑰宝,应该被完整地呈现。”
不见壁上惊鸿影,百年漂泊意难平。早在2015年,龙门石窟研究院就与哈佛大学、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开始数字技术合作。目前,龙门石窟研究院联合西安交通大学造型艺术中心、芝加哥大学东亚艺术中心共同开展了包括《帝后礼佛图》在内的离散文物三维数据采集和实体复原项目。“运用现代数字技术把流散的碎片和被破坏的原址进行数字撮合,以线上线下、实景复原等方式推进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史家珍说。
目前,《文昭皇后礼佛图》和龙门石窟的2000多块残片的原始数据采集、处理已经完成,正在进行浮雕的还原阶段。
劫后余生,更觉珍贵。“我们要充分发挥数据技术的优势,建设海外流散文物数据链,让当代和后人能看到完整的文物信息。”芝加哥大学东亚艺术中心“中国海外流散文物数字工程”项目主任林伟正说。
盛景再现,文化遗产焕发新活力
在贾濯非的工作室内,一个2.8米高的数控雕刻机器人正在专注“雕琢”,《文昭皇后礼佛图》的线条被勾勒得日渐清晰。
30公里外的西安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的3D打印室内,一个个蓝光点在进行快速扫描打印,一块树脂材质的残片打完后,龙门石窟工作人员仔细查看切面细节,确保与库房的残片无异。
流散近百年的《帝后礼佛图》正加快数字复原步伐,国宝正以一种新的方式“重生”。

演员在洛阳龙门石窟景区礼佛台演绎《文昭皇后礼佛图》(4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李安摄
“文物打印复原是绣花针式的工作,细到一个头发丝的粗细长短都要一致。”龙门石窟研究院信息资料中心主任高俊苹说。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仅残片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就用了半年的时间。

这是西安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3D打印复制的浮雕碎块(4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李安摄
更困难的是,由于国外的两块浮雕经过拼接和加工,目前残块不能跟现有的残壁进行对接。“我们通过老照片和残壁的共同点进行定位,利用数字技术把《帝后礼佛图》轮廓位置进行还原。”贾濯非说,接下来就是将3D打印出的残片拼接到残壁上,预计今年底《文昭皇后礼佛图》会有一个完整地呈现。
“在数字复原的基础上,我们与其他机构合作,真人再现了《帝后礼佛图》中描绘的景象,相信未来还会衍生出更多的‘复活’方式。”龙门石窟管委会主任李金乐说,文化瑰宝正焕发新的活力。

演员们在排练厅进行排练(4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许雅楠 摄
无法将流散国外的《帝后礼佛图》复位归壁,始终是一个巨大的遗憾。
“什么时候能让文物真正回家?关于这个话题,我们虽然有着朴素、强烈的情感,但文物所有权的归属还涉及法律问题,流失文物‘回家’仍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难题。”史家珍说,也许在未来的某个时间能更智慧地解决。
“文物数字复原可能不是一个最完美的结局,但却是现行条件下较好的选择。”史家珍说,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研究好、复原好、展示好,让公众对当时的文化艺术、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有一个更完整的认识。

视频来源:https://t.cn/A6cEt74f
来源:新华社

动静温度丨4年,5万公里,1143位老兵!寻访,他们一直在路上#贵州# #老兵# #致敬老兵# 他是第1143位老兵
“8月4日,凯里市大十字街道北京西路,张福长,1951年6月前往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张林正对着表格上的信息,联系着一位他们刚找到的老兵,准备前往他家进行走访和信息补录。
当车开到老人居住的小区时,91岁的张福长已经站在了路边,一看到我们,他脚步蹒跚地迎了上来,脸上是掩饰不住的激动。带我们回家的路上,他一直说着谢谢,但一旁的张林脸上却有了愧疚之色,她郑重地向老兵张福长道了个歉,因为此前为抗美援朝老兵制作出版的一本画册,遗漏了他的信息。
架好两台相机,一台全程摄像,另一台用来拍照,张林和老兵张福长的对话就开始了。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张福长获得过两次二等功和一次三等功。
时隔70年,当年在抗美援朝战场的许多细节,张福长已经不太记得清楚,甚至他参加过的战役,他也想不起名字。但他还记得当时敌人冲过来时,自己奋不顾身冲上去拼搏的情形,敌人的枪托砸在他的脑袋上时,他也绝不松手。他更记得自己失去的战友,说起这些,老人家的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当我们称呼他为老英雄时,他急忙说,比起牺牲的战友,自己的事根本不值一提。老兵的故事,张林听过上千个,但这次的采访,仍然令她眼眶泛红,几度哽咽。
5万公里寻访路
张福长老人只是张林寻访老兵中的一个。
到目前为止,张林和龙云茂夫妇已经走访了1143位老兵,其中停战前入朝的932位。从2016年开始的4年时间里,他们走遍了黔东南州16个县市176个乡镇和800多个村寨,寻访路程超过5万公里。
张林说,寻访老兵的路虽然辛苦,做这件事也完全是自费的,但能为这些正在老去的老兵们留下这些珍贵影像资料,一切都是值得的。
寻访路上,最让张林遗憾的事情莫过于,当他们刚找到老兵的信息,却得到了老人离世的消息,“村干部告诉我,你来晚了,他前两天就不在了。当时那种失落感让我非常难过,我说我为什么不提前几天来呢?这种遗憾深深地刺痛我。所以,我在后面的寻找过程当中就加快步伐。” 张林说,自己和丈夫每次只要出发,便会马不停蹄,最多的时候,在一天里就走访了12位老兵,只希望更多老兵的故事,能被记录下来。
为何走上寻访路?
说起为何走上寻访老兵的路,张林说原因其实很简单,“我和我先生的父亲都是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兵。老人家们现在年纪越来越大,想趁着他们现在还健在,记忆还好,把他们的故事记录下来,教育我们的后代。”由于抗美援朝的老兵们年事已高,张林感到时间越来越紧迫。2016年,担任黔东南州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的张林,申请了提前退休,取出了积攒多年的10多万元公积金,购买了两台相机、两台电脑、摄影灯等拍摄所需要的设备,开始了寻访老兵的路。一年后,丈夫看妻子太辛苦,也提前三年从黔东南州水利水电移民局局长岗位上提前退休。龙云茂笑称,自己是为妻子当司机、保镖和工作人员。
其实,在采访的过程中,夫妻俩是分工协作的,往往张林在采访拍摄时,龙云茂便在一旁记录,作为一个军事和历史爱好者,他负责对老兵们的部队番号和参战经过进行校对,让老兵的资料信息更加的准确和全面。而张林为数不多的工作照,也是丈夫龙云茂拍摄的。
“随着走访的深入以后,我发现抗美援朝老兵身上的那些故事越来越打动我,他们抗美援朝时期单纯的一心为国的精神,鼓舞着我走下去。” 张林说,自己发现这件事越做越有意义。从开始大家的不理解,到现在得到了许多人的支持和帮助,这也更激励了他们。
在走访过程中,由于对当地的情况不熟悉,张林常常得到各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以及民政部门,乡镇村干部的大力支持,前来帮忙的年轻人,在和他们一起走访老兵后说:“我们在老兵们的身上学到了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比起老兵们,我们现在的辛苦算什么呢?” 这也是张林最想听到的话,觉得自己做这件事情的目的达到了,“我们走访这四年的目的,也就是记录他们的故事,让这些故事教育我们的后代。”
寻访老兵三件事:军旗照、绶带、手印
每次寻访到老兵,张林不仅会留下他们的影像资料,她还会做三件事:给老兵拍一张军旗照、给老兵赠送一条绶带、请老兵留下一个手印。
拍一张军旗照,是因为之前一位随访的老兵,无意中说到,希望在自己有生之年,能够在军旗前面拍张照,但遗憾的是,自己可能没有这样的机会了。张林想,既然老兵们有这样的愿望,为什么不能给他们“做”一张军旗照呢?后来,她和丈夫给每位走访过的老兵,用后期合成的办法,制作了一张在军旗前敬军礼的18寸照片。
现在,每个老兵都把自己的军旗照悬挂在家里最重要、最显眼的位置。
绶带则是张林主动送给老兵们的“礼物”,绶带上写着:“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老兵们把张林赠送的绶带在戴着照完相以后,和自己的勋章放在一起,仔细收藏起来。
每次采访结束后,张林也会在征得老兵和家属的同意后,请老兵们留下一个手印。
曾担任过黔东南州民族博物馆馆长的张林知道,当地的博物馆在这一块是一片空白,她准备将收集好的老兵手印交给黔东南州民族博物馆保存下来,以后好让后人知道这一个个掌印来自一双双曾经保家卫国的手,好让大家铭记这些英雄!
记录为了纪念
四年寻访,张林用去10多个笔记本,记录几十万字的老兵故事,拍摄了老兵照片近五万张,以及上万分钟的视频素材。张林说,这些宝贵的素材她都小心保藏着,图片将用来制作画册,视频素材将用来制作纪录片,能为老兵们留下珍贵的影像。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张林已经出版了5本《他们是最可爱的人——记黔东南部分健在志愿军老兵》系列画册,将老兵们的简介、现在的生活状态、在朝鲜抗战的故事浓缩在了画册里。此系列画册的第6本州直篇也将在今年的8月底印发,将此前遗漏的老兵进行补充,91岁的老兵张福长便在其中。
张林说,老兵们年事已高,自己和丈夫也不知寻访路还能走多久,现在能做的就是努力地寻找到更多老兵,记录下他们的故事,让他们的精神鼓舞下一代人,她说:“我们记录抗美援朝战争,不是因为我们喜欢战争,战争只会给我们带来痛苦。正是因为我们热爱和平,才不能忘记战争。”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性格是不是太敏感了 下意识对话语上头 好像很容易就依赖一个人 莫名的占有欲 莫名的喜欢 不是不想谈 不想找 而是犹豫再犹豫 犹豫对方是不是真心 犹豫如果在一起陷
  • 说到古诗词,你最先想到那一句~[爱你] 1.“何时杖尔看南雪,我与梅花两白头。” 去年南京大雪时,刚好看到这句,心生欢喜。 2.“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
  • 虽然说是悬疑这种,但悬疑的也不多,再加上我之前看过绝叫了,大家又说这个案子内核和绝叫差不多,所以在剧情引导尸体是沈默的时候我就猜出死的肯定不是沈默了,后来殷红又
  • 每天这个世界上都会去世很多人,因为死亡是每一个人都要去经历的,面对死亡的时候我们也做不到什么,我哭不出来,但我知道我的姥爷在这个世界上真的永远离开了我们,离开了
  • 更为严重的是,那一轮感染者中,有基础疾病的和老人感染后,很多人没有活到2023年春节。我经过今年春节后近一个月旅游,让我深刻感受到新冠肺炎病毒想象没有那么厉害。
  • 最认真的小孩为粉丝准备了最完美的舞台,表演时台下却坐满了全世界最恨他的人,自认为本人虐点已经很高了,但每每想到六周年还是恨不得一头创亖全世界,当时想要立刻开七周
  • 看到华农兄弟和徐云同时出现在b站热门有点感慨,还记得18年左右华农兄弟火爆一时,当时真的是b站顶流了,随便一个视频播放量就能破百万,可惜因为疫情不能养竹鼠了,他
  • 。。
  • !!
  • !!
  • ★G2211长延高速霍永西段:霍州至永和关方向,K303+700至K304+000处,因交通管制,主线去往永和关方向的车辆在省界绕行,预计5月20日23时主线恢
  • 是使用FernMark(银蕨标志)仅有的新西兰宠物食品品牌之一,而FernMark(银蕨标志)是只有新西兰本地公司并在本地生产才可申请,并经过授权的新西兰出口企
  • 5.31 壹舞结束 5.30八点到音乐厅踩点对灯 中午就十分钟吃饭随便喝了个糖水 还一直被队长骂好委屈 晚上30分钟随便吃了个烧腊饭 5.31 八点五十到的音乐
  • 别欺负善良的小女孩谢谢了[互粉]有不爽找我sl对线,说赢了给你买票 ​​​#5.30号晚17点 高性价比家居服内衣专场#奶糖派剧透来啦!大概7.50左右看上了花
  • 抽1人送23台历后续卡册柚。抽5人一人30张自制小卡+拍立得(随机)。
  • # 分享最近最近因为住的远所以一到五每天早睡早起上班路上耗时很长(要搬了)✌白天么买买荔枝王上上班这几天胃口不是很好,感觉要瘦吃的挺清淡,眼睛莫名复发了(有刺痛
  • 如果预算再高一点,可以选择百年灵的这款AB0138241C1P1,推荐理由是搭载B01计时机芯,和帝舵的MT5813机芯是共用的,并且在劳力士、欧米茄、百年灵这
  • 不必羡慕别人,顺其自然,过好自己的生活才是真正的幸福。⭐️面对季节的更替,渐渐地学会了随遇而安,也学会了在平淡之中,寻找自己的那份安然素简。
  • 耽改101待播剧的站子数量:天官赐福 80+,(张凌赫×翟潇闻);皓衣行 200+,(陈飞宇×罗云熙);左肩有你 110+,(王安宇×范丞丞);杀破狼
  • 演练前,各参演民警模拟安全检查与防护、现场分工、沟通与协作、现场处置与安全提醒等进行了实战部署,将规范化查处酒驾、醉驾执法工作的要求,全面落实到演练工作的每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