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佛家怎么说》——高路


众生的轮回

轮回 是包括人在内的众生的世界,它进一步表现出人生的不确定。轮回是由人自己的所想所为造成的,这就是业报。

佛家的世界就是由时间和空间组成的。先看空间,我们常说“大千世界”就是一个佛学用语。佛家认为,一个太阳和一个月亮的光芒照耀到的地方,是一个小世界;1千个小世界组成一个单位,叫小千世界,1千个小千世界组成一个单位,叫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组成一个单位叫大千世界。这里面有三个千,即小千、中千和大千,所以叫“三千大千世界”。

许多大千世界,多得向印度恒河里的沙粒那样数不清的大千世界,构成一个国土。这样的国土又有许多,像微尘那样多。每一个国土都尊奉一个最高的佛为教主,所以叫叫做“佛国”,我们这个国土的教主是释迦牟尼。

尽管世界如此之大,但与所有事物一样,也是有生有灭的,只不过经历的时间要长久的多。它不是以日月年来度量,而是以“劫”来计算。世界有四劫,一是毁坏,就是上文所说的末日大火,二是毁灭之后的空旷荒凉,三是天地的产生,四是世界形成后的存在,分别称为坏劫,空劫、成劫,住劫。每一个劫段的时间都几乎无限长,四个劫形成一个周期,叫做一劫。一个周期结束,又开始新的周期,世界就这样在漫长的时间中运行不息。

从与佛法的关系角度,佛家把世界分为“十界”,所谓的“六凡四圣”。六凡是凡俗的世界,四圣是得道者的世界。十界按低向高排列,处在1~6层次的是六凡,7~10层次的是四圣。四圣分别是:声闻、觉缘、菩萨、佛。声闻指的是聆听宣讲佛法的觉悟者,觉缘指的是领悟了因缘之理的得道者,菩萨是心中装着众生而为而未来将成为佛的修行者,佛是取得了最高成就的修持者。由于他们与佛法关系密切,故称为“圣”,不再受生活磨难之苦。六凡就不同了,那是充满了苦难的世界。

地狱,畜生、饿鬼、人、天神,再加上阿修罗,就是十界中的“六凡”。六凡又叫“六道”、“六趣”,其中的生命都是不觉悟者,凡俗之辈,所以被称为“凡”。

六凡中最底层的界域是地狱,一个几乎无法想象的极其苦难的去处。地狱也分层次,由低向高,分为根本地狱,近边地狱,孤独地狱。根本地狱最苦,深入地下,有八热八寒十六层,最下面的叫无间地狱,黑暗无边,深重的痛苦永无终结。根本地狱中的生命只做一件一件事情,就是忍受各种残酷刑罚的折磨。人们平常所说的上刀山下火海,在这里是属于最轻的,不每天在翻滚的油锅中炸三遍,就算是最幸运的了。最难熬的是,灵魂一旦坠入地狱,生命存在的时间特别长,苦难没完没了,无尽无期。

第二层界域饿鬼,一个众鬼居住的地方。鬼的名目繁多。处境最倒霉的鬼就是饿鬼,想吃想喝,但就是吃不到喝不到,眼睁睁的干着急。

第三层界域是畜生,泛指所有动物。这里的生命大多生活在人间,也有出现在地狱和天上的。畜生是人在前世造了孽,而后转生投胎形成的,所以又叫“旁生”。畜生的日子比鬼好过,但仍然苦重。

第四层界域阿修罗,一个介于鬼与神之间的族群,可以理解为魔。阿修罗是梵文音译,意思是“非天”。这些生命有着天神的能力,但性格缺陷明显,他们好勇斗狠,动不动就生气,而且是调暴跳如雷,所以时不时像天界挑衅打上一仗。阿修罗原本生活在天上,由于不安分被撵了出来,在海底以及荒山老林中栖身,精神上很是苦恼。

第五层界域是人,人生活在阎菩提等四大洲上,由于人种的不同,相互隔绝。不同人的生命贯穿了八哭,可以说人是苦难的代名词。

第六层界域是天,所谓的天堂,包括天神和天人。佛经中时常出现的天王,天帝就居住在这里,尽管它们本事很大,但终究没有觉悟,因此地位比不上“四圣”。但比人强得多,它们身上放出光明,享受着自然之乐。这里虽然是天上,但仍然没有逃脱“三界”,所以这里的生命免不了还要追求凡俗的东西,一不留神就会坠落到下面的世界中。有追求,就有痛苦。天界也弥漫着苦涩。

六道中,地狱、饿鬼、畜生被归为一类,声称三恶道。阿修罗、人,天被归为一类,称三善道。

除六道外,佛家还有三界之说。按照引发欲望的强度,佛家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和无色界,这三个界域就是三界。欲界主要是物质主导的世界,生活于其间的生命欲望最多最强,主要表现为爱欲、物欲、食欲和淫欲。色界中的物质比较精妙,这里的生命欲望比较少,思想意识逐渐进化。无色界中已经没有了物质,是纯粹的精神世界,生命的欲望虽然压到了最低,但有时也会浮现出一些不好的念头。

三界与六凡或六道是重叠的。人以及其下各道中的生命生活在欲界;天堂中的生命生活在欲界的最高层次以及无色界,所以说天堂仍在三界中。

佛家把三界六道中的生命称为“众生”,也称为“有情”,意在突出生命的烦恼,也就是苦难。佛经说:“三界没有安生,就像是火坑,”佛家以熄灭众生的烦恼为自己的使命,无论是天神还是人,都属于拯救对象,这大概就是所谓的“悲天悯人”吧。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携着一颗纯真的心与喜欢的风景相依相偎。她只愿倾心于心之所往。
  • 这个世界是一样的,但是看见它的窗口有很多,一切就看你选择打开哪一个。?
  • #中国风水[超话]#破财真的能免灾吗  破财免灾要符合一定的条件  其实破财并不一定免灾,但它又不是大多数人认为的心理安慰那么简单,要不人众们也不会口耳相传,流
  • 虎斑乌贼作为一种水中的美味食材,一直是宁波人味蕾上浓烈的美好记忆,对于这种美味,当地人也有多种多样的烹饪方法,尤以白切乌贼这道菜最为出众。白切乌贼最大程度上的保
  • 他俩的儿子阿历克谢只是半个吸血鬼,然而身为吸血大公门徒的拉斯普京计划把他转化为纯粹的吸血鬼,笃信阿历克谢注定领导吸血鬼统治全球。@微博抽奖平台 #新书# 《诺斯
  • 来来来,靠边站好,一个一个来「拼多多互助群」一「拼多多砍价群」「拼多多砍价qq群」「2018年拼多多互砍「拼多多相助群」「拼多多砍价群超话」“凭甚么你?!
  • [给你小心心][给你小心心][给你小心心]“湖大青年,执力未来”从指导老师李庭予和主编史晨的经历自述中回望湖青历史,展望湖青未来,还有各部门精心呈现的节目——爆
  • 6.7日流水账: 今天我和吐蕃刘一起去遛狗了。 总的来说还是很开心。晚上不是很热,俩人把车窗开的很大很大,风呼呼地灌进来,很温和。 然后我看见手刹那里有一包细支
  • 『生活的碎碎念』 今天不应该叫生活的碎碎念,今天应该叫生活大爆炸吧。哈哈哈。 中午的时候,小仙给我发了个wu mi的截图,就是现在的秘蜂。反正最近可能因为某
  • 医学治疗:主要是在有丰富经验的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促排卵方案及预处理方案,尽量获得优质卵泡,其实虽然都是卵泡数目少,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独特之处,并不是所有基
  • 这是绝大多数人的心理可你有没有仙家能不能出和我一点关系都没有如果我按照你想要的去说说你办个什么法事弄个什么东西就可以出堂了多数人会信因为他们自己内心有贪欲他想出
  • 她拿了原品牌和我们轻自由做对比,发现我们轻自由的闪光点是原品牌没有的。她拿了原品牌和我们轻自由做对比,发现我们轻自由的闪光点是原品牌没有的。
  • #lolita手作[超话]##设计美学##设计美学博主# 转+关,6.15由@微博抽奖平台 抽三个小可爱,每人发5.20奶茶基金转发过150再抽一个宝宝送同款帽
  • #旅游资讯# ​​​​[鼓掌][鼓掌][鼓掌][鼓掌]金门桥(Golden Gate Bridge)是世界著名的桥梁之一,也是近代桥梁工程的一项奇迹。宝贝们,快
  • 在这本书中,哈格里维斯将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举世闻名的名胜古迹与奇妙幽默的故事完美结合——故宫、万里长城、兵马俑、剪纸、茶、风筝、龙舟……奇先生妙小姐们各个性格鲜
  • #EXO七仙子[超话]#@你口真臭你知道吗 嘿嘿,火速给劳资拉黑了臭弟弟真是怂批一个你东躲西藏真的挺搞笑的拉黑有个p用 你围棋爹骂你也不是给你看的你si不si就
  • 公司可以办理以下业务;1 自考 成教 网教 国考 (学信网可查,用于找工作考证)2 普通话二甲及代报名(用于教师资格证审核)3 会计继续教育(会计从业资格证)4
  • 在分手后的日子里,如果我们想要挽回之前失去过的那段感情,那么我们可能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将自己彻底改变一下,并且不断的去提升自我,让自己去做一些喜欢的事物,这些对自
  • ? 我把年轮写进日历 我把2020也交给你 ? 即使年年不见也要岁岁平安 ? 人家都是跨年,我腿短短只能用翻的,翻年快乐 ?
  • #娜是光照亮的地方# 今天才看了娜姐的书,我今年22岁了,今天热搜有一条是,有没有一件事你坚持了十年,我可以很骄傲的说,我爱娜姐不止十年,我一直知道,娜姐是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