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愚因缘经 卷二》(北魏沙门慧觉译、新译圆照法师)

羼提波梨因缘品第十二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罗阅只竹园林中止。尔时世尊。初始得道。度阿若憍陈如等。次度郁卑罗迦葉兄弟千人。度人渐广。蒙脱者众。
于时罗阅只人。欣戴无量。莫不赞叹。如来出世。甚为奇特。众生之类。咸蒙度苦。又复叹美。憍陈如等。及郁毗罗众。诸大德比丘。宿与如来有何因缘。法鼓初震。特先得闻。甘露法味。独先服尝。时诸比丘。闻诸人民之所称宣。即具以事。往白世尊。
佛告之曰。乃往过去。与此众辈。有大誓愿。若我道成。当先度之。诸比丘闻已。复白佛言。久共誓愿。其事云何。唯垂哀愍。愿为解说。
佛告诸比丘。谛听谛听。善思念之。乃往久远。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此阎浮提。有一大国。名波罗奈。当时国王。名为迦梨。尔时国中。有一大仙士。名羼(chàn)提波梨。与五百弟子。处于山林。修行忍辱。
于时国王。与诸群臣。夫人婇女。入山游观。王时疲懈。因卧休息。诸婇女辈。舍王游行。观诸花林。见羼提波梨。端坐思惟。敬心内生。即以众花。而散其上。因坐其前。听所说法。
王觉顾望。不见诸女。与四大臣。行共求之。见诸女辈。坐仙人前。寻即问曰。汝于四空定。为悉得未。答言未得。又复问曰。四无量心。汝复得未。答言未得。王又问曰。于四禅事。汝为得未。犹答未得。王即怒曰。于尔所功德。皆言未有。汝是凡夫。独与诸女。在此屏处。云何可信。
又复问曰。汝常在此。为是何人。修设何事。仙人答曰。修行忍辱。王即拔剑。而语之言。若当忍辱。我欲试汝。知能忍不。即割其两手。而问仙人。犹言忍辱。复断其两脚。复问之言。故言忍辱。次截其耳鼻。颜色不变。犹称忍辱。
尔时天地。六种震动。时仙人五百弟子。飞于虚空。而问师言。被如是苦。忍辱之心。不忘失耶。其师答言。心未变易。王乃惊愕。复更问言。汝云忍辱。以何为证。仙人答曰。我若实忍。至诚不虚。血当为乳。身当还复。其言已讫。血寻成乳。平完如故。
王见忍证。倍怀恐怖。咄我无状。毁辱大仙。唯见垂哀。受我忏悔。仙人告曰。汝以女色。刀截我形。吾忍如地。我后成佛。先以慧刀。断汝三毒。尔时山中。诸龙鬼神。见迦梨王。抂忍辱仙人。各怀懊恼。兴大云雾。雷电霹雳。欲害彼王。及其眷属。时仙人仰语。若为我者。莫苦伤害。
时迦梨国王。忏悔之后。常请仙人。就宫供养。尔时有异梵志。徒众千人。见王敬待。羼提波梨。甚怀妒忌。于其屏处。坐以尘土粪秽。而以坌之。尔时仙人。见其如是。即时立誓。我今修忍。为于群生。积行不休。后会成佛。若佛道成。先以法水。洗汝尘垢。除汝欲秽。永令清净。
佛告比丘。欲知尔时。羼提波梨者。则我身是。时王迦梨及四大臣。今憍陈如等五比丘是。时千梵志。尘坌我者。今郁卑罗等千比丘是。我于尔时。缘彼忍辱。誓当先度。是故道成。此等之众。先得度苦。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叹未曾有。欢喜奉行。

【白话文】如是我闻:一时,佛住在罗阅祇竹园林中。当时世尊刚刚成佛,先度化阿若憍陈如等五人,其次度化郁毗罗迦叶兄弟千人,度化的事业越来越广,得到解脱的人也越来越多。
当时罗阅祇人非常欢喜、感戴,无不赞叹如来出世极为神奇,众生都得以解脱痛苦,又赞美憍陈如及郁毗罗等人,不知这些大德比丘们往昔与如来有什么因缘,以至能在如来法鼓初振之时,最先听到,并最先品尝佛的甘露法味。诸比丘听到众人的赞扬,就对佛详细讲了这件事。
佛告诉他们说:“我在过去对这些人发过大誓愿:倘若我成就佛道,一定先度脱他们。”诸比丘听后又对佛说:“您很久以前与他们有过誓愿,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恳请世尊怜愍,为我们解说。”
佛告诉诸比丘:“谛听谛听,好好思惟。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以前,此阎浮提中有一个名为波罗奈的大国,国王名叫迦梨。那时国中有一个名为羼提波梨的大仙人,与五百弟子住在山林中修行忍辱。有一次,国王与众大臣、夫人、宫女进山游玩,国王感到疲倦困乏,便睡下休息。那些宫女们离开国王去观赏花树,看到羼提波梨端坐思惟,心里生起敬信,就用许多鲜花撒在他身上作供养,然后坐在他面前听法。
国王醒来四下观望,不见诸宫女,便与四位大臣到处寻找。看见宫女们坐在仙人面前听法,就随即问道:‘你已经得到所有四空定了吗?’仙人答道:‘没有得到。’国王又问:‘你得到四无量心了吗?’仙人答道:‘没有得到。’国王又问:‘你得到四禅了吗?’仙人仍然回答:‘没有得到。’国王于是大怒道:‘对于这些功德,你都说没有,那你只是个凡夫俗子罢了!独自与众女子在隐蔽处,让人如何相信你的清白呢?’
接着又问道:‘你一直在这里,到底是什么人?修行什么法?’仙人答道:‘修行忍辱。’国王就拔出宝剑对他说:‘如果你能忍辱,我想考验你一下,就知道你是不是真的能忍了。’于是割掉他的两只手,然后问他能忍吗,仍回答可以忍辱。接着又截断他两脚,继续问他,仍说可以忍辱。再割掉他的耳鼻,仙人面色不变,依然说可以忍辱。这时天地六种震动,仙人的五百弟子在虚空中飞来,问师父说:‘承受如此的痛苦,忍辱心没有忘失吗?’
师父答道:‘我的心没有改变。’国王这才惊愕不已,进一步问道:‘你说能忍辱,以什么作为证明?’仙人答道:‘我如果真的能忍辱,至诚不虚,则愿鲜血变成乳汁,身体恢复如初。’他的话刚说完,血即变成乳汁,身体完好如初。国王见到他忍辱的验证后,心中十分恐怖,说道:‘怪我无缘无故伤害、侮辱大仙人,恳请哀悯接受我的忏悔。’仙人告诉他:‘你因为执著女色,用刀割截我的身体,我的忍辱如同大地毫不动摇。愿我以后成佛时,最先以智慧刀断除你的三毒烦恼。’
当时山中诸龙鬼神看见迦梨王冤枉伤害忍辱仙人,个个心中恼怒,大兴云雾、雷电、霹雳,想要加害国王和他的眷属。这时仙人高声说道:‘如果真是为我好,请切莫伤害他们。’
迦梨王忏悔后,经常请仙人入宫接受供养。当时有一千个异教梵志徒,看见国王恭敬对待羼提波梨,十分妒忌,在他于隐蔽处安坐时,便用尘土粪秽撒在他身上。仙人看见他们这样做,当下立誓道:‘我如今修行忍辱,是为了一切众生,如此不断地积累善行,以后一定会成佛。倘若成就了佛道,最先用法水洗去你们的尘垢,除尽你们的贪欲粪秽,令其永远清净。’”
佛告诉众比丘:“要知道当时的羼提波梨,就是我自己;当时的迦梨王及四位大臣,就是现在的憍陈如等五位比丘;当时以尘秽撒向我的一千梵志,就是现在的郁毗罗等一千比丘。我在当时,以他们为缘而修忍辱,并且发誓要先度脱他们,所以成佛后,他们这些人最先得以度脱苦难。”
众比丘闻佛所说,感叹前所未有,欢喜奉行。

老子章三十八章上德不德
自三十八章開始,是《老子》下篇,又名“下經”,整個連起來,上經講“道”,勉強給它一個範圍,是講“道之體”,講“道”的根本。下經講“德”,“德”是講用,在古代文學上解釋“德”為“得”,好像一個東西得到手裡,所以是“德者得也”。現代的名詞是說其成果、效用。

下經開始講“德”,就是講“道”的用,以及它的現象。下面很多的話,看起來是一樣,仔細研究起來,有很大的差別。因為上經講“體”,下經講“用”。舊的觀念說,上經講“道”,下經講“德”。所以,同樣的字句,從“道”的角度看,與“德”的角度看是不同的。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為之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礼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上德下德 上仁上義上礼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真正上品的道德,以現在觀念而言,就是說一個真正有道德的人,一個大善人,並不以為善是了不起的好事,他做善事,只是他的普通行為,表面看不出是在做善事。如果讓人看得出他是“善人”,是在做道德的事,這已經差太遠了。

上古的文化,對於道德的行為,始終注重四個字,就是“陰功積德”。主張做好事要“陰”的一面,不是“陽”的一面,要使人看不見;為別人做了好事,別人並不知道,幫助了別人,受幫助的人也不知道。這就是陰德,這也就是“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以老子的觀念來看,所謂 “下德”,是不上品的道德。“不失德”就是已經被人看出來 的德行,那是著了相,所以是“下德”。依佛家來講,“著 相”就不高明了,《金剛經》也是叫我們不著相。

“上德無為而無以為”,這句話是解釋上品的道德行為,是說做了善事,看不出來他在做善事。“上德無為”是說上 德的作用,是合於形而上的道體;“而無以為”是說他在作 用的時候,是自然的,不會給人看出來,沒有一個目標,也是很輕松地把一件事做了。

“下德為之而有以為”,等而下的“下德”,就差一點了,是有所作而有所為的,看起來孜孜為善,人人知道他是好人,又做好事。這是劃分“上德”與“下德”的原則標準。

下面解釋“德”字的無為,繼續說到“仁”。“上仁為之而無以為”,這個“仁”字的說法,與“德”字一樣,如果重複起來,亦有四句,這就不重複了。“仁”字之後就是“義”,“上義為之,而有以為”,解釋這句話,與前面相同:上品的仁義,是看不出仁義,看得出來所做是仁義的事,已經差得多了,所以那是假貨,伪造的假藥。

“上礼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仁”、“義”過了就是“礼”,真正的“礼”並不是代表礼貌,礼貌是中國文化“礼”的一種,“礼”字是我們國家民族文化的根本之一。中華民族被稱為“礼義之邦”,並不是說中國人看到人就作揖叩頭才叫作礼,那只是礼仪、礼貌。真正的“礼”是高度的文化,以現在的觀念而言,文化包括一切精神文明、物質文明、歷史文化,乃至個人做人做事的原則規律等等,所謂政治、軍事、教育、經濟、社會等等一切都包括在內,這都是“礼”。

老子說,“上礼為之”,真正的“大礼”,所注重的文化究竟是什麼?那是形而上的基礎,那個最高處“而莫之應”,那是看不出形態的。所以,我們中國自己認為文化衰微的時候,會給自己粉飾門面,去把老子這句話解釋成我們的文化沒有衰微,“莫之應”,只是你們看不出來而已!

其實,真正的“礼”,看不出“礼”的作用,普通的人更是不懂,所以“攘臂而扔之”,膀子一舉就把它丟掉了。大礼看起來好像是礼一樣,其實真正的礼貌,在鄉下偏僻的地方可以看到,人們表示歡迎的方法,不懂得叩頭作揖,更不懂得握手鞠躬,只要一看到人就叫:“哦!客人來了!”這就是礼。可是我們都市中講究礼貌的人,看到這種礼“攘臂而扔之”,揮手丟之,認為鄉下人沒有受過教育,不懂礼貌。其實,那才是對的,那是至誠自然的礼。甚至他只說一聲:“嘿!你來了!”真不曉得有多麼親切!那是真正的礼。只不過我們在都市社會搞慣了,看到這個情境“攘臂而扔之”,覺得自己倒霉,碰到這個沒有教養的人。這都是因為我們不真正懂得礼的原故。

這一篇文字雖然很淺,意義卻頗深,因為老子講到了道、德、仁、義、礼等五個階段。上經已經講過了“道”,這裡不再講了。這一篇他究竟說些什麼呢?這與《易經》的《係傳》一樣,就是一篇人類文化進化史的描述,也可以說是對人類文化進化史的感叹。嚴格地說,他是感叹人類文化的退步。站在東方道德文化的立場來看,乃至以西方宗教文化的道德角度來看,人類沒有進步,只有退步;也就是,物質文明是越來越進步,精神道德的文明越來越退步,越衰弱。假使我們不仔細留意去讀,會覺得老子這些文章沒有什麼道理,何必啰唆!實際上,這裡《老子》所說的,等於《礼運·大同篇》孔子感叹人類文明的退化一樣。

德仁義礼失後該若何
“故失道而後德”,上古的人個個有道,只要講到道,大家都是有道之士。時代嚮前,“道”漸行消失,才產生了“德”,用“德”作為行為的標準。“失德而後仁”,時代更嚮前走,到孔子的階段,拼命提倡“仁”。到了孟子戰國時代,“仁”又靠不住了,又提倡“義”。每個時代產生的思想主張,所表達、號召的都不同,所以說,“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礼”。到了“礼”這個階段,包括有了法制,“礼”與“法”是連在一起的,因為社會人心壞了,所以在文化教養方面,希望個個有“礼”。

“礼”是屬於教化方面的,教育亦難成功,人長大後進入社會,競爭使彼此相互傷害。所以,只好構成法律,就是“礼”而後有“法”,“法”沒有效用之後而有“刑”,不守法的人,只好把他抓來用刑了。若連刑都不起警嚇作用時,那就無法講了。所以說,老子這裡是一種感叹。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在老子的時代,社會已經退步到提倡“礼”的階段。我們要如何讀老子的書呢?我們看人類社會,整個世界科學文明的發展,在工商業發達的國家,教育跟著也普及了。照說,教育越普及,人應該越好啊!可是,事實上天下思想反而越亂,社會的犯罪行為越多。反轉來看鄉野的地方,鄉野之人沒有受過教育,他卻不敢犯罪,行為比較朴實。所以說,人類缺乏忠信才需要“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就是這個道理。

我們一生從事教育的,深深感覺到所謂教育,不知究竟是過還是功,教育的確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人讀書是為了多得知識,不過,是有知識好呢?還是沒有知識好?在我個人來說,現在深深感到,當年如果不讀書,現在不曉得多舒服!很後悔自己年少的時候,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不去學耕田?春天種田多舒服啊!知識越多痛苦越深,學問越渊博煩恼越大。所以很多人對道德學問的觀念極為擔忧,不但忧國忧民,學了佛的人,還要擔忧眾生。你說,這個知識對我們有好處嗎?

“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前識”就是預知,等於西方宗教說的“先知”,東方稱之謂“神通”,也就是未卜先知。一個人坐在那裡打坐,希望能曉得明天的事,曉得前世的事,可是老子說:“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有了神通的人,最後家也丟了,都變成了精神病。不要以為有神通就有好處,其實有了神通,智慧越大,痛苦越大;沒有智慧的人,還只是擔忧明天怎麼吃飯;有了智慧的人,要擔忧未來的世界怎麼變,又要忧愁社會怎麼變,也就是擔心這芸芸眾生要怎麼變。自己肚子都度不了,還要度眾生,這就是“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

從老子這個論點看來,他好像是一個笨人,而且越來越笨。但是,不必驟下斷語,再看他下面的說法。

“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老子說真正的大丈夫,走實在的路子,只有修道。道是什麼?無為。依照佛家來講,就是“萬缘放下”,大丈夫不走微末的路子,要走實在的路子。“道”就是把所有的知識,一切統統丟開了,聪明智慧都丟掉,回歸到朴實無華。“去彼取此”,去掉那些外表的華丽知識,找回自己生命本來的朴實。老子的榜樣是什麼呢?就是“專氣致柔能嬰兒乎”!回歸到在媽媽懷抱時期那個狀態,什麼都不知道。你罵他時是笑笑,那多好啊!罵與贊揚都差不多,沒有分別。牛奶與剩菜混在一起,他也不分別,那都是“朴”,回到那個朴實的身心。

什么是真念〈大悲咒〉?

依照这十种心

节选自《大悲心陀罗尼经浅释》

◎宣化上人 讲述

【尔时。大梵天王从座而起。整理衣服。合掌恭敬。白观世音菩萨言。善哉大士。我从昔来。经无量佛会。闻种种法。种种陀罗尼。未曾闻说如此无碍大悲心大悲陀罗尼神妙章句。惟愿大士。为我说此陀罗尼形貌状相。我等大众。愿乐欲闻。】

“尔时”:当尔之时,“大梵天王”:你们都知道大梵天王。他有三个眼睛,手持白拂,骑着一头牛,在牛身上又打坐、又睡觉、又禅定,觉得很自在、很好玩的。他就认为他最自在,所以叫大自在天;他就在色界天最高的地方住。

他“从座而起”:从他座位站起来,“整理衣服”:他把无缝的天衣舒展舒展。“合掌恭敬”:合起掌来,恭恭敬敬,“白观世音菩萨言”,“善哉大士”:你这个大菩萨啊,是真是最好的大菩萨!“我从昔来”:我从很久以前到现在,“经无量佛会”:我所经过的佛会,有无量无边,数不过来那么多,“闻种种法、种种陀罗尼”,我听见种种的佛法、种种的总持,“未曾闻说如此无碍大悲心大悲陀罗尼神妙章句”:我就没有能听见现在所听见〈无碍大悲心大悲陀罗尼神妙章句〉这么妙的咒。

“惟愿大士”:我现在惟独愿意大士你,“为我说此陀罗尼形貌状相”:为我说一说这总持咒的形貌状相是什么样子?“我等大众愿乐欲闻”:我们现在在法会的大众,都是欢喜听的。

【观世音菩萨告梵王言。汝为方便利益一切众生故。作如是问。汝今善听。吾为汝等略说少耳。】

“观世音菩萨告梵王言”:观世音菩萨就告诉大梵天王说,“汝为方便利益一切众生故”:你是为了方便而利益一切众生的缘故,所以你现在才来听法。“作如是问”:你设出来像这样的问答。“汝今善听”:大梵王啊!你现在好好听着,“吾为汝等略说少耳”:我现在给你们大众,略略说一个少分的道理。

【观世音菩萨言。大慈悲心是。平等心是。无为心是。无染着心是。空观心是。恭敬心是。卑下心是。无杂乱心是。无见取心是。无上菩提心是。当知如是等心。即是陀罗尼相貌。汝当依此而修行之。大梵王言。我等大众。今始识此陀罗尼相貌。从今受持。不敢忘失。】

“观世音菩萨言”:观世音菩萨就对大梵天王说,什么叫大悲心陀罗尼呢?我告诉你,“大慈悲心是”:大慈悲心,就是大悲心陀罗尼。慈能予乐,悲能拔苦;你若存着大慈悲心,这就是〈大悲咒〉。听见了吗?大悲心就是〈大悲咒〉,〈大悲咒〉就是大悲心。

你有大悲心,就是念〈大悲咒〉;你没有大悲心,就是没有念〈大悲咒〉。你天天念〈大悲咒〉:“南无喝啰怛那哆啰夜耶……”,一天从早晨念到晚;你若没有大慈悲心哪,那就不是念〈大悲咒〉;你就是没有念〈大悲咒〉,你尽存着大慈悲心,那也就是念〈大悲咒〉。明白了吗?所以念咒,你若存慈悲心,才是真念咒呢!

“平等心是”:什么是〈大悲咒〉啊?最平等心、没有分别心。平等,就是无党无偏;这种心就是〈大悲咒〉。

你念〈大悲咒〉,若尽存着一个私人结党的心:“这个人是我的兄弟,我就和他近一点;那个人是我的朋友,我就和他亲一点;哦!那个人我不认识他,我就和他远一点。”这就不平等。平等,兄弟也是平等,不是兄弟也是平等;朋友、兄弟、一切一切人,都是平等待遇,都一样的。我对我兄弟好,我对一切人,都当我兄弟这么看,这就是平等心。我对我父母孝顺,我拿一切老人都当着我父母那么样看,那么样观想,都要对他们孝顺,这也就是平等心。这平等心呢?总而言之,就无党──没有个党派,无偏──不偏私的平等心。你有了平等心,这就是念〈大悲咒〉;你没有平等心,就是没有念〈大悲咒〉。

“无为心是”:无为,是无为什么?叫你无为那些邪事、那些邪念、那些邪知邪见;叫你不要做那些坏事,这叫无为心。你不要做坏事,就是念〈大悲咒〉;你要是一边念〈大悲咒〉,一边还做坏事,那就不是无为心,也是没有念〈大悲咒〉。

“无染着心是”:无染着心,就是心清清净净,没有一点杂念、妄想、邪念、欲念,尤其是淫欲的念头。你没有淫欲的念头,就是无染着心;你有淫欲的念头,就是有所染着;有所染着,就不是念〈大悲咒〉。现在你们会念〈大悲咒〉的人,对这一段经文,都要注意!

“空观心是”:你这个心啊,要做一种空观。你有空观,就不会执着一切,一切法你都观空。

“恭敬心是”:你要慈心下气,对一切都要恭敬。你看众生就是佛,所以要存恭敬心。

“卑下心是”:卑下心,就是自己总要对任何人都谦恭,不要有贡高我慢的心。

“无杂乱心是”:你心里不要有狂心野性,不要有杂乱的心。

“无见取心是”:见取,就是你见着,就有了惑;有见惑,就有所取。

“无上菩提心是”:你若发无上菩提道心,这就是〈大悲咒〉;你要是没有无上菩提道心,就是没有念〈大悲咒〉。

以上所说这十个心,就是〈大悲咒〉的相貌。

“当知如是等心”:你应该知道,像上边所说这十种的心,“即是陀罗尼相貌”:就是〈大悲陀罗尼〉的相貌。“汝当依此而修行之”:你们应该依照这十种心,来修行诵持〈大悲咒〉。

“大梵王言”:大梵王听说了之后,说“我等大众”:我们现在在法会的大众,“今始识此陀罗尼相貌”:现在听大士、大菩萨你这一讲,我们大家才认识这个总持法门的相貌。“从今受持,不敢忘失”:我们发愿从今天开始,要诵持〈大悲神咒〉──〈大悲心陀罗尼〉神妙章句──永远都不敢忘失。为什么呢?这种法啊!是“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也不容易遇;“我等见闻得受持”,我们现在见闻这个法,受持这个法,所以“愿解无上真实义”,愿解这个无上的法,这个真实的妙理,永远都不敢忘失。

大梵王那么大的本事,那么自在,听见〈大悲咒〉,他都说以后不敢忘失;你们若随随便便就不念,把〈大悲咒〉忘到九霄云外,忘到十万八千里那么远,你再去找去,恐怕也不容易找。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我找来小伙伴说我买了新自行车,结果大家骑了一番后纷纷表示这车太难骑了,其中一个小伙伴说后轮都是扁的,这怎么骑车,要去换一个后轮才行。我心想这是我买的车,怎么自己
  • ~以下是个人补充:错误的方式会营养流失,错误的食材也会“适得其反”~~越好的油,含有的那些“好东西”在经过加工之后反而会变成各种“致癌物”哦!╿︎橄榄油煎过的蔬
  • Words are flowing out like endless rain into a paper cup,They slither while they
  • • 《电影之路:理查德 · 巴尔泽的珍藏精品》(The Path to Cinema: Highlights from the Richard Balzer C
  • 1994年:问题不在于过去的方法在以后会不管用,相反地,我们认为我们的成功方程式,那就是以合理的价格买进具有产业竞争优势同时由诚实有才干的人经营的企业的做法,
  • 九月观影总结#一起追剧吧# 1⃣我在他乡挺好的 这部剧真的莫名get到了简亦繁的帅气,乔夕辰简亦繁太好磕了!!!当然马思超也挺帅有趣的灵魂,但也哭了好多次
  • 他說,能與在華府的真朋友會面十分美好,特別是台當局有關人員還貼心戴上有“謝謝立陶宛”字樣的口罩接待。她也感謝慶格里斯送一隻陶瓷貓的藝術作品給她,訪團看到駐處人員
  • NO.2 ‮辰 ‬龙正‮主官‬事,“六合”吉星入命、“咸池”桃​花入命属龙‮今人‬天创意新颖‮能,‬够提出很好的​建‮,议‬并且‮得获‬大家的认可‮再,‬加上贵
  • 另外,如何在专利的申请转化过程中联合企业,激发共同合作的热情,实现成果共享等也很重要。为了落实科技强国战略重要思想,我们把创新作为引领的第一动力,具体落实到医院
  • 用平常心对待生命的每一天,用感恩心对待眼前的每一个人,幸福和快乐就会不请自来。用平常心对待生命的每一天,用感恩心对待眼前的每一个人,幸福和快乐就会不请自来。
  • 市总工会即将退休的老党员杜国卿在接到组织号召的第一时间主动请缨,第一个报名参加抗疫,每日积极配合最早一班的核酸检测工作和日常疫情监测、排查、预警工作,为单位年轻
  • 阿战,生日快乐 一直很佩服你 佩服你有毅然决然走出舒适区面对未知的勇气佩服你决定做一件事就投入百分百的努力去做佩服你面对任何流言蜚语都能妥善周到的去面对一直坚持
  • 【虎死留皮人留名】姓名就像一个符号,一辈子跟著,经歷着人生从始至终富贵贫贱,代表著权力及义务,与人生息息相关,所以才会有「虎死留皮人留名」名句,不需要怀疑一个人
  • 就是味道有点大,我对各种菊花的味道都欣赏不来,这是我的问题。流动性很大,我那天一直盯着我,我还以为他想要我,结果他说愿意和我打赌我吃完东西鼻尖那滴会不会滴进去[
  • 对于其他人来说,可能也就是个普通的718星期日……你们闹啊闹啊,闹狠了,闹大了本来不知道的人都知道了…例如:两位正主他们恍然大悟:哦,原来被真爱一周年啊,得给孩
  • 要在合适的时候做合适的事情,想要就马上去做,不然长大之后对这个世界很多事情都没有兴趣了,就很难快乐很开心跟好朋友一起出去玩,散心,今年也就要结束了,冬天也来临了
  • 结果张淇战第四,就说不要质疑为了喜欢的人飞去海南的粉丝,如果你觉得不公平,自己也去。喜欢他就留下,不喜欢就走开,如果你非要坚持在这儿撒尿,那我也只能举报你破坏环
  • 这么长的时间以来,中方一直在和美国及加拿大进行交涉,要求其释放人质,中国人民也在时刻关注案情的进展。美国的做法,无疑是想通过逮捕孟晚舟的方式影响华为的正常发展,
  • 但是他不会轻易对一个人发脾气,他对于熟悉的人是很善良的。当金牛发起脾气的时候,其实是他最倔的时期,虽然在每次发完火他,他都能够恢复常态,但是这也说明他脾气越大越
  •   针对当地的农民新的种植技术、养殖技能还很缺乏的情况,张玉梅和西和县广鸿药业有限公司主动对接,利用青岛农业大学丰富的专家资源协助当地成立广鸿田间培训学校,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