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鲜花][鲜花]今天,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自古以来,很大一部分人都误会了“极乐世界”。[笑哈哈][笑哈哈]

这部分人认为:

“极乐世界”是不存在的,
极乐世界是一种比喻,类似“寓言”,带有一定的寓意。[笑哈哈][笑哈哈]

他们认为,日常生活中,你起了贪婪的心,就是饿鬼道。

(因为饿鬼的特点是永远达不到满足,一直都在匮乏。。。。忍受着饥渴的痛苦[笑哈哈][笑哈哈],而你在追求外物时,你正处在匮乏状态,和饿鬼是一样的)

~~~~~~
同样,他们认为,在日常生活中,
你起了嫉妒的心,就是阿修罗道。

(因为阿修罗的特点是嫉妒之心,羡慕嫉妒恨。[允悲][允悲]他们栽的果树,长的很高,以至于高到了另一层世界———天道,天道的天人享用他们的果子,他们辛辛苦苦却吃不到。所以,经常和天道战争[嘻嘻][嘻嘻],所以,阿修罗的特点是嫉妒,好斗)

~~~~~~

同样,他们认为,在日常生活中,
你起了特别善良的心,或者享受吃喝玩乐,你就上升到了天道。[笑哈哈][笑哈哈]

(因为天道的天人非常善良,而且一直在享乐)

~~~~~~
同样,他们认为,在日常生活中,
你不善不恶,不好不坏,或者苦乐参半,就是人道。

(因为人类就这样,苦乐都有,五味杂陈)

~~~~~~
同样,他们认为,在日常生活中,
如果你做了猪狗不如的事,或者愚痴的事,犯浑的事,愚昧的事,就是堕落到了畜牲道。[笑哈哈][笑哈哈]

(因为平时骂人不就是么,畜牲!![允悲][允悲]动物也是愚痴,没智慧的,跟人类比,它们啥也不懂)

~~~~~~
同样,他们认为,在日常生活中,
如果你在医院,开刀手术,各种化疗,透析,各种残忍痛苦的医治,或者你遭遇了不幸。这时候就是到了地狱道。

(因为地狱的特点就是痛苦,俗话说的“人间地狱”[笑哈哈][笑哈哈])

~~~~~~
以上,就是六道轮回了。

那么,“极乐世界”是啥呢??

当然是解脱喽~,心地清净。

[鲜花]《维摩经》说,
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
随其心净,则佛土净 。

~~~~~~
意思是说,要想生活在“净土”啊,那你得先让自己的心清净。[笑哈哈][笑哈哈]

心要是清净了,到哪不都清净嘛??

假如心不清净,闹心,再美的风景你也看不进去啊~[允悲][允悲]

~~~~~~
所以了,有很多人就以为,没有极乐世界,
极乐世界,不过是一种比喻罢了。

六道轮回,也没有,都是比喻人的心罢了。[笑哈哈][笑哈哈]

~~~~~~
这种说法对不对呢??

[鲜花]如果是禅宗,这个说法就对!!

[鲜花]如果是净土宗,这个说法就不对!!

~~~~~~
因为禅宗的修行方法,是修心。是凭借自己的力量,开悟,断除见惑,思惑,尘沙惑,无明惑,最后业尽情空。

业障都消除了,一切感情,喜怒哀乐,爱恨情仇,情绪,都没了。才能跳出六道轮回,成为阿罗汉。[笑哈哈]

~~~~~~
而净土宗的方法,是先不修行,先利用一个方法,让自己来生呢,投胎到极乐世界。

然后,在那里修行,业尽情空,花开见佛悟无生。[笑哈哈]

~~~~~~
禅宗,是凭借一己之力,太难。

净土宗,是自他二力。(自己的信愿行,加上阿弥陀佛的誓言,四十八个大愿望力量———愿力)

~~~~~~
印光法师说:

一己之力修行,犹如蚂蚁登山。(困难)
仰仗佛力修行,犹如船行顺水。(容易)

~~~~~~
图二,是《印光法师嘉言录》原文。
法师说,极乐世界花鸟树木,水池园林,亭台楼阁,都是实有。不是寓言。[笑哈哈][笑哈哈]

金刚那罗延身,不(胎)生,不老,不病,不死,没有爱别离,求不得,怨憎会,五阴炽盛。八苦都没有。[笑哈哈][笑哈哈]

最后,印光法师叮嘱:

万万不可学那些凡夫的见解,和其他宗教(外道)的见解,说什么极乐世界没有,就是寓言,就是比喻人的心,比喻精神世界。[笑哈哈][笑哈哈]

印光法师继续说:
假如真的这么想,觉得极乐世界确实没有。
那太可怕了,到你临终时,就没有佛菩萨来接引了。(因为你一直都觉得没有嘛,当然不来喽~)

~~~~~~
这样呢,你就失去了太大的利益。
失去了去极乐世界享福,过好日子的利益。[笑哈哈]

损失大了!!!

~~~~~~
图三,是蕅益大师的《弥陀要解》。
蕅益大师说,净土法门,有信、愿、行三个步骤。

信,包括信自,信他,
信因,信果,
信事,信理。

~~~~~~
图四,解释了,啥叫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笑哈哈]

我只截取了“信事”部分。

蕅益大师说,信事啊,就是要相信真有极乐世界在十万亿星系之外。清净庄严,非常美好。

而并不是庄子写的那些胡扯的书籍。
(什么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一锅装不下。。。。[允悲][允悲]都是扯犊子的,假的)

而佛经不同,佛经句句是真的。[笑哈哈]

《金刚经》中,佛说:
佛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狂语者,不异语者。[鲜花]

意思是说,我们佛,可从来不骗人,我啥时候骗过人??[嘻嘻][嘻嘻]

~~~~~~
所以喽,佛自己都说了,我从不骗人。

那大家相信就是了,不用怀疑。

怀疑,就去不了极乐世界,自己看着办。[允悲][允悲]

《楞严经》行阴十种外道(三)
(第二百二十一段)#行阴第五至第七种外道#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知见中,生计度者,是人坠入,四种颠倒,不死矫乱,遍计虚论。一者:是人,观变化元,见迁流处,名之为变。见相续处,名之为恒。见所见处,名之为生。不见见处,名之为灭。相续之因,性不断处,名之为增。正相续中,中所离处,名之为减。各各生处,名之为有。互互亡处,名之为无。以理都观,用心别见。有求法人,来问其义,答言我今,亦生亦灭、亦有亦无、亦增亦减,于一切时,皆乱其语,令彼前人遗失章句。
二者:是人谛观其心,互互无处,因无得证,有人来问,唯答一字,但言其无,除无之余,无所言说。三者:是人谛观其心,各各有处,因有得证,有人来问,唯答一字,但言其是。除是之外,无所言说。四者:是人有无俱见,其境枝故,其心亦乱,有人来问,答言亦有,即是亦无,亦无之中,不是亦有,一切矫乱,无容穷诘。由此计度,矫乱虚无,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五外道:四颠倒性,不死矫乱,遍计虚论。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无尽流,生计度者,是人坠入,死后有相,发心颠倒。或自固身,云色是我;或见我圆,含遍国土,云我有色;或彼前缘,随我回复,云色属;或复我依,行中相续,云我在色。皆计度言:死后有相。如是循环,有十六相。从此或计,毕竟烦恼,毕竟菩提,两性并驱,各不相触。由此计度,死后有故,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六外道,立五阴中,死后有相:心颠倒论。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先除灭,色受想中,生计度者,是人坠入,死后无相,发心颠倒。见其色灭,形无所因;观其想灭,心无所系;知其受灭,无复连缀。阴性销散,纵有生理,而无受想,与草木同。此质现前,犹不可得,死后云何,更有诸相?因之勘校,死后相无,如是循环,有八无相。从此或计,涅槃因果,一切皆空,徒有名字,究竟断灭。由此计度,死后无故,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七外道:立五阴中,死后无相,心颠倒论。】
5、佛说:又于三摩地中,诸多持戒修善的善男子,已修至禅定坚固,凝结于正心行处,天魔失去方便,没有机会入侵。于是行者穷尽智慧,分析各类众生的生灭本由,这对开悟自性,解脱生死是有好处的。但如果行者在定中观察幽静清明的自性行阴中,常有杂念扰动的根元,这个根元就是分别心,行者用分别心想在里面找出真理来,于是在此知见中生计度推理,动了妄念,此人就会堕入四种颠倒,陷在“不死矫乱”论中。
“不死”是一种外道论,以四禅中的无想天为不死天,认实际只有五百劫天寿的无想天为涅槃处。认为一生中只要不擅自回答任何人的问题,死后即可生无想天,如回答即用矫乱,矫乱就是故作神秘,颠倒人的思想。平时如果遇到有人提问,就回答这是秘密,不便作答。这种情况被世尊严厉批判过,世尊说:“不知不答、知就要答,不能模棱两可或知也不答。”行者以不死矫乱,迷惑人的思想,遍计虚而不实之论,共有四个特点,即:
一、行者在定中观察行阴变化无常的根源,见念念迁流处认其为(变)、见相续不断处认其为(恒)。恒即(常)之义。于非想非非想处见八万劫以内的众生、认其为(生);见不到八万劫以外的众生、认其为(灭);在生灭相续之间有一个上接下连的(性)、名为增;正相续之间的界线是两者隔离处、名之为(减);这各各所有的相生处名为(有)、各各所有的死亡处名为(无)。这些外道教人,用的就是这些教理,教人只修止观禅定,其它的都不用修。如果有人来求法,问妙义如何,就回答我现在是亦生亦灭、亦有亦无、亦增亦减。在任何时候,都用这些话回答,让问话的人不知你这话到底是对、还是不对。
二、行者认真观察行阴中的密行处,看见每一个念头都没有来处,因此而证得空无,如果有人来问,就只回答一个字(无),除(无)之外,别无二字。
三、行者仔细观看自心,发现行阴念念相续,从未断过,每一念都是(有),因此而证得了幻有。如果有人来问,就只回答一个字(是),除(是)之外没有第二个字。
四、行者于定中见行阴中八万大劫内的(生)、又见八万大劫以外的(灭),这有和无都见到了、一境两现,犹如树枝分丫,其心也随此而乱。如果有人来问,就回答:有即是无,于无之中,不是亦有。如此一切矫乱,就连他本人也没搞懂什么是有、什么是无,什么是无生灭性,只好胡乱搪塞,让人无法问其究竟。
佛说:行者由以上的认识计度,产生四种颠倒,故而娇乱作答,虚无飘渺,最终堕落于外道,迷失自有的菩提本性,此名第五外道:四颠倒性。这些颠倒是以不死矫乱立言、执遍计虚而不实为论。
6、佛说:又于三摩地中,持戒修善的诸多善男子,已修至禅定坚固,凝结于正心行处,天魔失去方便,没有机会入侵,于是行者穷尽智慧,研究各类众生生灭缘由,这对开悟自性,解脱生死是有好处的。但行者如果在定中观察幽静清明的自性行阴中,常有杂念扰动的根元,这个根元就是分别心,行者用分别心于迁流不止的行阴中生起无尽之相,也就是所见之处,生有生相、死有死相,一切皆有相,于是在此有相中动念思维,妄加推理计度,最后得出的结论,就会使行者坠入死后有相论中,在心里产生颠倒。
行者此时或认坚固身形之色身相是我、或在定中见圆满十方,遍含国土之有色相皆在我心,故名我也有色相。或眼前的一切物质色相,都回复于心被我所用,所以色相属于我。或我依行阴相续之相,所以我也有相。如此推论,得出死后有相,往返循环,计算出共有十六种相,即:
一、色是我;二、色非我;三、色是非我;四、色非非我;五、色在我中;六、色非在我中;七、色是非在我中;八、色非非在我中;九、我在色中;十、我非在色中;十一、我是非在色中;十二、我非非在色中;十三、色属我;十四、色非属我;十五、色是非属我;十六、色非非属我。这十六相中的任何一种,都是说明色身死后会另有一个有相的我。
行者以此十六种相,分析计度,将色我分之为二,推想一切诸法如色身,菩提为我,故烦恼永远是烦恼、菩提永远是菩提,这两种不同的性质并驱相行,各不抵触,证明烦恼众生永远都不能证菩提;菩提是我,我死后之相,还是菩提。由此谬论,认为死后有相,于是堕落为外道,迷失了自己本有的菩提真性,此名第六外道:在五阴色身中立死后有相、心颠倒论。
7、佛说:又于三摩地中,持戒修善的诸多善男子,已修至禅定坚固,凝结于正心行处,天魔失去方便,没有机会入侵。于是行者穷尽智慧,研究各类众生生灭的根本缘由,这对开悟自性,解脱生死是有好处的。但如果行者在定中观察幽静清明的自性行阴中,常有杂念扰动的根元,这个根元就是分别心,行者用分别心于先已除灭的“色、受、想”这三阴中进行推理,认为被灭除的这三阴中的一切现象,都归于空无,没有一相可留,那么人在死后也自然无相,于是生起死后无相的分析计度心,这个人就会坠入死后无相,发心皆妄的无明颠倒中。
行者见其色身死后,因色为形有,今形灭而色无所依,故色亦灭,如此形色俱灭,好比人死如灯灭,由此认为一切断灭。行者又观察人死后思想也灭了,思想灭了,心也失去了依附,如此连接心与想之受也没有了,心与想就脱节了,于是“色、受、想”这三阴之性,也全部销散,纵然还有肉身色相在,但因为没有了受和想,就没有了知觉,没有了知觉就如同草木一样,结果仍然是断灭。
行者在定中观察“色、受、想、行”这四阴现前,见四阴毕竟空,并无一物一相,都是犹不可得,于是认定人死之后,哪里还会有种种相呢?因而通过以上勘察校对,得出的结论是:死后无相。如此循环论证,计算出共有八种无相,即:
一、“色受想行”四阴皆灭:灭即无相。二、“受想行”三阴灭:灭即无相。三、“受想”二阴灭:灭即无相。四、“想行”二阴灭:灭即无相。五、色阴灭:灭即无相。六、受阴灭:灭即无相。七、想阴灭:灭即无相。八、行阴灭:灭即无相。
佛说:行者认为这八种中的任何一种都会形成有“受、想”而无生理、或有生理而无“受、想”的结果。由此分析计度,认为涅槃因果,一切皆空,只是个名称而已,并无实质可言,其究竟为一切断灭。以此推论,认为任何一个人,死后都是断灭无相,却不知死是另一个新生生命的开始,更不知阿赖耶识是永生不灭的道理,此人因此而堕落于外道,生迷惑而失去了自己本有的菩提真性,难出轮回。这是第七种外道:立五阴中死后无相、心颠倒论。

转:金刚经第九品 一相无相分
  【原文】:
  「须菩提!於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须菩提!於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须菩提,於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是故名阿那含。」「须菩提!於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

  【译文】:
  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就是虚幻的佛法。须菩提,你的意思怎麽样?闻佛声教而证得须陀洹果位的人,能作这样的念头:「我得到须陀洹果了」吗?须菩提说:不能,世尊。为什麽呢?因为须陀洹叫做初入圣道之流,而实际上并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虚幻中的事,什麽也没有,只是名叫做须陀洹。须菩提,你的意思怎麽样?闻佛声教而证斯陀含果位的人,能作这样的念头:「我得到斯陀含果了」吗?须菩提说:不能,世尊。为什麽呢?因为斯陀含还须要一往天上,一来人间才能成就,而实际上并无往来,虚幻中的事什麽也没有,只是名叫做斯陀含。须菩提,你的意思怎麽样?闻佛声教而证得阿那含果位的人,能作这样的念头:「我得到阿那含果了」吗?须菩提说:不能,世尊。为什麽呢?因为阿那含不必再来欲界受生,而实际上并没有来,虚幻中的事什麽也没有,只是名叫做阿那含。须菩提,你的意思怎麽样?闻佛声教而证得阿罗汉果位的圣人,能作这样的念头:「我得到阿罗汉道了」吗?须菩提说:不能,世尊。为什麽呢?因为实在没有任何什麽,可以名叫做阿罗汉。世尊,如果阿罗汉有这样的念头:「我得到阿罗汉道了。」那就是著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世尊,佛说我没有人我是非之心,已经证得一切寂然平等的无诤三昧,在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但我不作这样的念头: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如果认为自己已得阿罗汉道,世尊就不说我须菩提是喜欢无诤行的修行人。虚幻中的事,什麽也没有,我须菩提实在没有任何所行,只是名叫做「须菩提善欢无诤行」。

  【释意】:
  摘自南怀瑾《金刚经说什么》:一相无相分 第九章

第十品 庄严净土分
  【原文】:
  佛告须菩提:「於意云何?如来昔在然灯佛所,於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来在然灯佛所,於法实无所得。」「须菩提!於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於意云何?是身为大不?」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译文】:
  佛告诉须菩提:你的意思怎麽样?如来以前在然灯佛的教化所在,对於无上正等正觉法,有所证得吗?世尊,如来在然灯佛那里,对於无上正等正觉法,那是虚幻中的事,什麽也没有,实在没有任何所得,须菩提,你的意思怎麽样?菩萨用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等六度万行来庄严佛土吗?没有,世尊。为什麽呢?因为菩萨庄严佛土,如同虚幻中的事,本来没有佛土待庄严,只是名叫做庄严。所以,须菩提,诸大菩萨,知道一切相都是虚幻的,应当如是生无上正等正觉的清净心,不应当住在物质现象上,而想要生无上正等正觉心,一旦住在物质现象上,那是凡夫的虚妄心,不应当住在声音、香气、滋味、细滑、记忆等现象上而生起凡夫的虚妄心,应当无所住,无上正等正觉心自然现前。无所住不是什麽事都不做,也不是什麽事都不想,如果什麽事都不做如同无色界天人而已,如果什麽事都不想,如同无想天人而已,如果心念寂然不动,不像木石那样无知,也只是如同非想非非想天人而已,都还是住在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虚妄境界上。应无所住,并不妨碍起心动念,不妨碍行住坐卧。比如镜子,笑脸来照显笑脸,恶脸来照显恶脸,镜子不留笑脸也不排拒恶脸。无物所照时,自然不留一物,杂乱现象对镜时,也自然不排拒杂乱相,镜子如如不动,不因为杂乱现象而使镜子失去本来的清净。更重要的是,镜子从来没有不照物,无物所照时就是照到空境,那也正是妄想境。因此,当知无上正等正觉心不住虚幻境,住相是虚妄相,不住相时,虚幻相本来没有生灭,和不生不灭的无上正等正觉心没有两样。须菩根,譬如有人,他的身体如众山之王的须弥山那样,高广三百三十六万里,你的意思如何?像这样的身体,大不大?须菩提说:很大,世尊。为什麽呢?佛说那是虚幻身,只是名叫做大身,事实上这世界上没有那麽高大身体的人。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也如同这个道理,是虚幻中的事,如果执取应无所住可以生无上正等正觉心,又落在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当连无住也不住。

  【释意】:
  摘自南怀瑾《金刚经说什么》:庄 严 净 土 分 第十章

第十一品 无为福胜分
  【原文】:
  「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於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

  【译文】:
  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的沙数,如沙数那麽多的恒河,您的意思怎麽样?那麽多恒河的沙子,多不多呢?须菩提说:很多,世尊。单单恒河的数量就已经无法计算,何况是河中的沙子。须菩提,我现在明白的告诉你: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充满所说恒河沙数的三千大千世界用来布施,所得的福德多不多呢?须菩提说:很多,世尊。佛告诉须菩提:如果善男子善女人,以此经中的道理,甚至只实践四句偈语,并解说给别人听,他的福德远胜前面所说的福德。

  【释意】:
  摘自南怀瑾《金刚经说什么》:无为福胜分 第十一章

第十二品 尊重正教分
  【原文】:
  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即为有佛,若尊重弟子。」

  【译文】:
  还有,须菩提,随时随地只要一宣说此经,那怕只说四句偈语,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包括天、人、阿修罗等,都应供养,好像佛的塔庙所在地那样。更何况有人完全能够实践修持、读诵。须菩提,你应当知道,此人已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如果是经典所在的地方,就是有佛在,就应当像弟子尊重佛那样尊重这部经典。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8.知道自己并不了解自己,若是对自己的某个局部而言,可以说还是了解的,比方说欲望。37.拿别人开心的好处是,对这个人不设防,坏处是这个人却不这么理解。
  • °꒰๑'ꀾ'๑꒱°祝你早日找到小宇宙,在自己的小天地做喜欢的事,生日快乐!恭͚喜͚我͚升͚级͚2.0版͚本͚美͚丽͚升͚级͚加͚倍͚² ♔ʜᴀ͟ᴘ͟ᴘ͟ʏ bi
  • 里边的绿色高岭土有丰富的矿物成分,可以去除脸部污垢,调节皮脂的分泌,而薄荷精华可以促进皮肤组织的新陈代谢,肤感也不会太过清凉,即使是秋冬也能用啦~使用前要大力摇
  • [加油] 一个个体温计是他们工作的原则,一个个口罩下是他们坚定的信念,只为这些考生的健康,只愿这场考试的安全,在志愿者们的力下,一切都有序的进行着。愿你所付出
  • 从其在宝鸡开发的众多地产项目来看,其改变当地城市建筑水平、提升当地城市建设品位的实力让人刮目。郭氏投资集团下属中国三迪控股有限公司荣膺“2016—2019年中国
  • 人生最大的障碍,不是困难,而是自己的内心。人生最大的障碍,不是困难,而是自己的内心。
  • #阿根廷全国哀悼三天#(总台记者陈昱)SELLING新浪微博号的黑产到底由谁操控的问题水太深了,本人一届草民也不敢妄议,就说个这几天刚接触到的一个案例吧,出售账
  • 『The Saem』 新品限定系列Shine On You彩妆试色分享以为比谁都要美好耀眼的你的每一个瞬间而应援为主题,外壳也是闪闪发光的透明感设计,活泼又闪亮
  • 这样综合型管理人才与商人存在本质上差异,结果证明并不是所有的商人都能够被成为企业家。但并不是商人就能够成为企业家,企业家需要具备企业家精神,而不是单纯获取利润的
  • 5.世间风物论自由,喜一生我有,共四海丰收。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 看来某些网红已经膨胀了,如果事前不知情还情有可原,如果明知道这样做不对,还冒天下之大不韪,这这就是欺诈啊!直播带货是一种信任经济,一旦信任破产,不仅主播要凉,大
  • )其实昨天发的文字朋友圈 是私密的 我太想你了 可是我的思念无处宣泄7号那条朋友圈没有私密 是我听一首音乐 看到里面的一条评论 因为我们彼此都梦见过对方 也都给
  • #素媛案罪犯赵斗淳出狱# 延迟一周记录第一次线下看舞台的经历[awsl]很感谢自己没有错过这次机会,第一次一个人去医院做了核酸,过程也还算顺利吧[抱抱]真的
  • 左海公园增加“林下空间”新玩法【福州头条】▼福州举行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暨争创“人民满意派出所”“我最喜爱的福州警星”专场汇报会▼福州市农业农村局下发当前防抗旱工作
  • 针对这起引发全国关注的假阳事件,贸工部长陈振声认为,前天的情况对我国防疫机制是很好的考验,尤其任何检测都有可能出现假阳或假阴情况,为了把风险降到最低,有关防疫流
  • 喜欢当当是开始be myself ,而爱上防弹是学会love myself,前者教会了我怎样在复杂世界里坚守自己,给了我强悍的精神力量,后者告诉我在坚持和勇敢之
  • ”#中国网文#【陕西北路网文讲坛:《创始者说》带你重走中国网文发展之路】北京大学中文系长聘制副教授、研究员邵燕君,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网络文学领域的探索,4年前她组
  • 挣钱的同时不要忘了爹妈,记住一句话(百善孝为先)每个人都很好没有错,只是大家的初心多少有点改变,不努力不上进正常,因为年龄和经历不同,我没有资格说别人,再我不为
  • 一处根据犹太难民格尔达的回忆还原的场景和油画,描绘了中国新年来临之际,家里食物短缺的中国邻居,邀请格尔达和父母家人一起共享年夜饭,并为他们在欧洲的亲友祈福的情景
  • #昆明身边事#【云南籍资深调查记者尹鸿伟因病去世】今天上午8点10分,资深调查记者尹鸿伟因病在昆明去世。#大理身边事#【云南籍资深调查记者尹鸿伟因病去世】今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