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海岛路|浙江舟山描绘共富版图侧记】
岁月悠悠,海屋添筹。地小人稀,产业缺乏没能制约舟山不断向好的经济状况,也丝毫撼动不了当地政府“常富于民”的决心。如果说近两年舟山经济平均增长10.3%,人均GDP12.86万元是舟山高瞻远瞩,鉴来知往,以富民为纲要,不断充实平衡经济结构的生动写照,那么这次“小岛你好”——海岛共富行动就是为全国探索共富之路呈上的一份鲜活“脚本”。
2022年6月,舟山市委、市政府在新城东昇广场北侧举行“小岛你好”——海岛共富行动启动仪式,拉开了舟山为全国海岛共同富裕探索新路径的序幕。舟山位于浙江省东北部,踞中国南北沿海航线与长江水道交汇枢纽,是长江流域和长江三角洲对外开放的海上门户和通道。
舟山市发改委负责人介绍,海岛资源是舟山的独特优势,是向海而生、向海图强的新空间和新亮点。实施“小岛你好”——海岛共富行动,进一步激发海岛发展内生动力,全面展现各美其美、岛岛共富的新图景,走出一条具有海岛韵味、舟山气质的共同富裕路径。旨在通过3年行动,打造30个美丽海岛,成为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金名片”,成为中国的“海岛版”诗与远方,成为全球海岛地区发展的最佳实践。2021年,舟山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03.62亿元,比2020年增长8.4%,增速亮眼。2021年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达到12亿吨,稳居全国第一。岱山县:“大桥时代” 建设现代化“富美”新城2021年12月29日,全长25.7公里的舟岱大桥正式通车,这意味着岱山彻底结束了长期以来不通陆路的历史,正式跨入“半岛时代”。抢抓舟岱大桥通车运营的利好,岱山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聚焦石化新材料、清洁能源、现代服务业三大主导产业方向,驱动高质量开放发展新引擎。今年一季度,岱山实现GDP总量136.2亿元,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585.09亿元,增速均居全省前列。今年4月30日,燕窝山码头的启用,又为舟山北向车客水陆运输转换枢纽节点北移岱山迈出了重要一步。“今后,该码头将成为北向沟通上海、嵊泗的重要水陆交通枢纽。”岱山县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其中,位于岱山县鱼山岛的鱼山绿色石化基地,作为国内炼化装置中单体规模最大、国内一次性投资建设规模最大石化产业的单体项目,目前浙石化项目一期稳定运行、二期基本建成,累计投资超1600亿元,2021年产值超1300亿元,成为全市首个千亿级产值企业。2021年,岱山县规上工业增加值连续突破200亿元、300亿元大关,年均增长57.2%,领跑全省。长白岛:因地制宜 盘活岸线资源长白岛位于舟山西北部,岛内工业资源丰富。2013年,长白乡、小沙镇撤并成立小沙街道。近年来,小沙街道因地制宜借力长白岛 北部临港工业带优势,全面盘活长白可开发的人文、土地、岸线资源,不断推动长白岛各项产业有序发展。据统计,其2021年产值共计可达 9亿元,为岛上居民提供近千余个就业岗位,带动近 5000余名流动人口入驻。并积极对接开展立体现代化滨海农业生态示范园、长白岛新型智慧农业生态循环产业园等多个项目。此外,长白岛坚持“一镇一品牌、一村一特色”的打造理念,因地制宜提升海岛特色风貌,壮大渔农村集体经济。并在全 区首个试点运行长白岛幸福驿家海岛服务驿站。全面做到增强驻岛“获得感”,增进领土“归属感”,提升海岛“幸福感”。其中,位于长白岛中部的后岸余家古村落,2020年入选浙江省第八批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以丰富历史人文、天然氧吧、山清水秀等优势成为游客游览长白岛的首选地。国际水产城:构架“未来市场” 引领专业农批市场转型升级从2020年底开始,舟山国际水产城启动数字水产城建设工程,把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尖端技术引入全产业链,从渔船卸货到运输交易全部实现智能化。昔日的水产品批发市场转身成为集活、鲜、冻、干水产品交易于一市,融旅游、尝鲜、购物等为一体的多功能复合型的国家级大型水产批发市场。现有经销商600余家,2021年交易量达90万吨、交易额170亿元,规模稳居全国同类市场之首。据普陀区人民政府介绍,接下来将聚焦共同富裕和渔业高质量发展,对标“全国统一大市场”和“全省数字化改革”建设方向,打造“普渔乐”渔业综合服务平台,做好“一条鱼全产业链”文章,迭代升级舟山国际水产城“东海渔云仓”场景,重点围绕市场智慧化治理、产业链高效协同、数据价值化应用的三大目标建设“未来市场”,引领专业农批市场转型升级。其中未来市场将针对国内初级水产品尚无标准化的行业痛点,通过专业机构协同建立水产品ISO9001认证体系,建立健全质量分级制度,利用区块链技术,逐步实现从船头至餐桌的全链条溯源。黄杨尖村:“一地四金” 振兴乡村奔共富黄杨尖村位于舟山普陀区展茅街道。形成乡村复合业态的同时,探索形成土地流转的租金、股份分红得股金、家庭经营得现金、劳动就业得薪金的“一地四金”共富机制。据悉,展茅街道财政每年配套1000万元用于补助成长性高、效益性好、带动性强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确保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同比增长5%以上。2021年,黄杨尖村与田园综合体共接待游客1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近2000万元。2021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70.1万元,同比增长24%,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就业致富,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2022年,黄杨尖村将全力推进未来乡村建设,加大乡村特色产业导入力度,提升乡村经营能力,构建“数字+产业+治理+运营”的未来乡村共富网,加快走出一条市场化、可持续、群众可感的建设路子。嵊泗县花鸟岛:岛以旅兴 民以文美浙江省嵊泗县花鸟乡以岛立乡,区位受限。近年来,花鸟乡深研共富理论、大胆探索共富之路,实现了从默默无闻的边缘海岛向省市聚焦的美丽海岛、旅游胜地的华丽嬗变。据悉,花鸟乡先位实施渔村风貌重塑,在保留原始肌理的基础上,以“百年灯塔·艺术花鸟”为主题,全面布局“一主题两湾三带四点五区”规划,赢得旺季饱和的市场反馈,并先后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国家4A级景区等称号。2021年接待游客5.27万人,实现旅游收入0.79亿元,分别比2016年增长4.36倍和5.04倍。旅游定制注入文旅活性的基础上,花鸟岛坚持“一岛一公司一平台一规则”的运营模式,凭借集约租赁普惠发展红利,引入国有资本、社会资本、返乡青年投资发展海岛民宿产业,目前全岛68家民宿,营运收入达2589.6万元,民宿平均收入达到40万元。如今,村级集体经济从白板村到现在年均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实现了薄弱村的全面脱贫。同时成功抵御2021年疫情下行压力,旅游收入不降反升,成功走出了一条“岛以旅兴、民以文美”的海岛共同富裕特色路子。风起正是扬帆时,这些变化正是舟山因地制宜、因岛施策,充分激发海岛发展潜能的缩影。岱山县、长白岛、国际水产城、黄杨尖村、花鸟岛……这不仅是舟山打造共同富裕路上的示范,更是舟山乘风扬帆勇于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的掌舵盘。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在这个新征程上,舟山将以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和收入差距问题为主攻方向,依托地理优势,率先推进海洋经济质量效率动力变革,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推动城乡区域协调融合发展,率先基本实现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优质共享,以排头兵的姿态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贡献舟山力量。展望2035年,舟山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万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80%左右。

【#陕亮十年#(四)丨求新求变 陕西这样跑好文旅融合“新赛道”】2022年4月26日,陕西省图书馆高新馆区开馆迎客。这座位于西安高新区天谷七路899号的省图新馆建筑面积8.19万平方米,设计藏书800万册、拥有阅览座位4000个,是“十四五”以来全国新建图书馆单体建筑面积最大,集智慧阅读、文化教育、文化休闲、文化展示于一体,与艺术、非遗、旅游、科技、教育、体育等行业深度融合的一座综合性、现代化公共图书馆。

未来,伴随着图书馆的全面开放和综合服务的持续优化,陕西省图书馆高新馆区必将成为体现陕西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名片。

十年来,陕西文旅交出了一张亮眼成绩单。截至2021年,陕西有118家公共图书馆、119家文化馆、20613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投用向社会免费开放;有近5万处不可移动文物、700万余件(组)馆藏文物、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224处;提出了“文学陕军”“长安画派”“西部影视”“陕派话剧”等极具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

守正创新

陕西从文化大省迈向文化强省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是民族进步的火炬,是党和人民的重要生命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

陕西灿烂的历史文化、丰厚的革命文化以及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为文学、影视、戏剧、绘画、书法等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沃土。底蕴深厚的文学陕军、长安画派,厚积薄发的陕西影视,异军突起的陕派话剧等,这些颇具影响力的文化陕西品牌,让陕西具备了从文化大省迈向文化强省的坚实基础和可能性。

作为陕西响当当的文化名片,“文学陕军”在为人民写作、为时代而歌的征程上主动担当,创作推出了一大批反映时代要求和人民心声的现实题材作品。荣获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和第十届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主角》、荣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的短篇小说《出警》等,引起社会各界热烈反响。截至目前,“文学陕军”已斩获国家级重要文学奖项40多个。

在影视作品上,西部影视异军突起,产业规模逐步扩大,作品数量和质量持续攀升。从2020年首部亮相央视的脱贫攻坚题材电视剧《一个都不能少》,在央视热播的电视剧《装台》《大秦赋》,到先后斩获百花奖、金鸡奖等国家级重要奖项的电影《我和我的祖国》,陕西影视厚积薄发,一大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影视作品,从荧屏、银幕上走进了百姓生活,也走进了群众心间。

同时,“陕派话剧”不断推陈出新,《平凡的世界》《麻醉师》《共产党宣言》《路遥》等优秀戏剧作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截至目前,已有13部作品荣获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6部作品荣获中国艺术节“文华大奖”,6部作品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14人获“文华表演奖”,28人获中国戏剧“梅花奖”。

一本本文学著作、一部部影视作品、一台台精彩剧目、一件件书画艺术作品,绘就了陕西文艺波澜壮阔、繁花似锦、日新月异的图景,成就了“文学陕军”“西部影视”“长安画派”“陕派话剧”等为人民所喜闻乐见的陕西特色文化品牌,也奏响了陕西文化和旅游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激昂序曲和华彩乐章。

摸清家底

为文物保护建起法治防护墙

八百里秦川文武盛地,五千年文化中外名城。作为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陕西被誉为“天然的历史博物馆”,有蓝田猿人、半坡遗址、轩辕黄帝陵等远古历史,也有周、秦、汉、唐等10多个政权上千年的建都史,还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延安为中心的伟大革命史。

在陕西,出土有10万至1.5万年前的人类化石和文化遗存的南郑疥疙洞洞穴遗址,为了解中国乃至东亚地区早期现代人演化自本土古人群的学说提供了重要证据;陕北地区发现的气势恢宏的宫室类建筑、布局规整的宗庙类遗迹和等级分明的大型墓地,对研究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有重要作用;太平遗址的考古研究,使关中地区龙山文化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对杨官寨遗址庙底沟文化开展的多学科研究,推动了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取得新进展;少陵原十六国大墓的发现、清平堡遗址的考古工作,为研究我国民族融合和长城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

史前遗珠、秦汉闳放、隋唐之风……近十年来,陕西取得的考古新成就不胜枚举。三秦大地留下灿若星辰的历史文化遗产,书写着中华民族悠长壮阔的历史。而如何保护利用好历史文化遗产,为文物保护建起防护墙,让人民群众能感受文物之美、体会文化之韵?这是近年来陕西文物工作的重中之重。

2021年3月31日,陕西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陕西省秦始皇陵保护条例》(以下称《条例》)。新修订的《条例》扩大了秦始皇帝陵的保护范围,规范管理体制,用法治的力量促进保护秦始皇陵的历史风貌、自然环境。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田文平表示,《条例》的修订出台对推动秦始皇陵保护、管理及展示利用水平迈上新台阶具有关键作用。

立法保护秦始皇陵,只是陕西省保护文物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陕西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无论从文物保护地方性法规,还是从文物安全管理制度,再到奖励惩罚制度,陕西省文物保护工作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规范体系,文物保护管理利用法治化水平不断提升。

十年来,陕西在摸清守好文物“家底”的同时,坚守文物安全底线,创新文物保护模式,让承载着中华文明密码的“国宝”焕发新光彩,古老的文物古迹与全新的时代命题正在碰撞出夺目的火花。

务实惠民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新格局

公共文化服务是一项润物无声的文化事业,也是一个地方的文化名片。发展文化事业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基本途径。文化惠民是民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就是要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十年来,陕西省众多文化机构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公益文化活动,送文化下乡、送文化进万家,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新需求、新期待。

依托陕西省群众文化节,陕西先后举办优秀群众文艺精品展演、“唱支山歌给党听”大家唱群众歌咏活动、全省广场舞展演、“花朵”全省少儿美术作品展、全省优秀群众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览等一系列群众性示范文化活动,带动全省累计举办群众文化活动5389场,参与人数超过2578万人次。此外,陕西省还颁布《陕西省秦腔艺术保护传承发展条例》,举办2021年中国秦腔优秀剧目会演,惠及群众600余万人次。

为扩大服务半径,提升服务效能,吸引更多读者朋友“走进”图书馆,解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问题,2019年,汉中市汉台区图书馆和汉台区邮政分公司联合推出“汉图有书任你借,邮政一元替你还”惠民服务。读者可以在家通过微信公众号“你看书我买单”小程序进行下单购书,借阅的图书通过快递便可免费送到读者手中。没有时间或不方便归还借阅的图书时,可以选择到汉台邮政分公司邮政网点的便民还书站支付1元的邮寄费用,将所还图书和签条一并封装后交邮政工作人员即可。

小小尝试,解决了借书还书的难题。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让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陕西持续加大政策指引和财政投入,公共服务体系也日趋完善,一批批文化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成并投入使用,文化服务设施的日渐丰富。

118家公共图书馆、119家文化馆、444个新型公共文化空间、20613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投用向社会免费开放,实现了陕西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

求新求变

陕西旅游产业破局求变

文化是陕西的战略性资源,而旅游则是陕西的标志性名片。

今年“五一”假期,“长安十二时辰”街区无疑是整个陕西乃至全国最热门的文旅景区之一,冲上各大社交平台的全国热榜,登上西安景点种草TOP1。在线下,“长安十二时辰”吸引了大量的市民游客前来游玩,只为一睹大唐盛世,感受大唐文化魅力。

进入大门的那一刻,宛如穿越至1300年前的唐朝长安城。游客不仅可以与“崔器”“王维”“李白”等演员互动,还可以观赏唐风建筑,品尝长安美食,体验唐风娱乐活动,全方位、全体验、全身心地“回到唐朝”。

“长安十二时辰”街区为什么这么火?作为全国首个唐风市井生活体验街区,“长安十二时辰”街区将影视IP与文化IP进行了巧妙结合,通过多元业态带给了游客沉浸式的体验,从而打造了一个“爆款”文化旅游产品。

疫情当下,除了将文化旅游资源实现价值最大化,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也是最为现实的选择之一。由于疫情防控等多种因素,国内游客跨省、跨市旅游受到不同程度的阻碍,露营旅游、近郊度假成为全国旅游的新热点。据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底,陕西露营相关企业有3603家,排在全国各省份第5位,这说明“小”露营也能塑造出“大”经济。

实际上,陕西旅游的新增长点不止于此,民俗旅游、生态旅游、自驾旅游等新型旅游方式或业态逐渐兴起。陕西旅游从原来的“上车睡觉,下车看庙,对着镜头笑一笑”的初级观光方式,正走向多业态、多内容、多形式的高质量发展模式。

十年发展历程,陕西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发展,文艺精品创作生产成绩显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臻完善。陕西文化经历了由文化大省到文化强省的发展转变。如今,基于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紧紧围绕“文化陕西”定位,陕西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省为抓手,以建设国际文化旅游中心为目标,凭借“文化+旅游”的双引擎,走出了一条符合陕西实际的文旅发展道路。

撕去古老、厚重的文化标签,陕西正以一个朝气蓬勃、古今交融的形象,朝着国际一流文化旅游中心的目标奋勇前进。#飞阅新三秦##从空中看奋进中的陕西有多震撼#

#投资1033亿泉州178个重大项目开工# [发射爱心]【总投资1033亿元!泉州178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中国赞]】17日,泉州市委、市政府举行2022年重大项目视频连线集中开工活动,包括晋江经济开发区(安东园)标准化提升一期、福建北电南送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泉州段)等一批重大项目拉开建设大幕。

此次集中开工的重大项目共178个,总投资1033亿元的,年度计划投资275亿元。其中,产业项目127个、总投资769亿元,基础设施项目29个、总投资194亿元,社会民生项目22个、总投资70亿元。这些项目具有带动能力强、质量效益优、社会效应好的特点,将为泉州市加快实施“强产业、兴城市”双轮驱动,当好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主力军,提供强有力支撑。

此次开工活动中采取“1+13+14”模式,即1个主会场、13个分会场及14个开工活动现场,其中,主会场设在晋江市政府,各县(市、区)、泉州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国网泉州供电公司分别设1个开工活动现场。

14个参与视频连线集中开工项目分别为——
鲤城锦美安置区项目

该项目总投资4.02亿元,规划建设910套安置房,并配套相应的商业、幼托、青少年和老年活动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片区面貌,改善居民生活居住条件,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强产业、兴城市”战略提供更加优越的居住环境配套。

丰泽城东片区知创大厦项目

该项目总投资5亿元,规划建设总建筑面积6.4万平方米,将着力打造集科技研发、知识产权服务和保护、检验检测、技术转移等为一体的科技创新服务产业园区。项目计划2023年底建成投用,可新增1500个以上就业岗位,年新增纳税超6000万元。

洛江区智能装备产业园(二期)

该项目总投资25亿元,位于河市西片区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基地,主要建设现代化标准厂房、生产车间、研发中心、智能仓储运营中心及附属生活配套设施。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培优做强高端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壮大数控机床、工程机械、纺织与轻工机械、电气设备等优势产品,预计2025年可实现年产值40亿元以上,打造闽南地区先进制造业和智能装备产业发展平台。

泉港德百特生物科技项目

该项目总投资6亿元,选址泉港区界山镇,将建设6栋预混料及动物保健品厂房、3栋仓库,及配套办公楼、研发中心、化验室等,项目分两期建设。该项目的建成,将加快推进天马集团打造世界领先的现代渔牧集团化企业建设目标,并带动渔牧行业转型升级,为泉港北大门产业发展和经济繁荣提供强有力支撑。

圆通速递福建总部项目

项目选址石狮市灵秀网商园内,总投资20亿元,占地169亩,总建筑面积16万平米,主要建成覆盖全省的智慧物流中心,将进一步完善石狮商贸配套、提升专业市场能级。预计达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5亿元以上,贡献各项财政税收5000万元以上。

晋江经济开发区(安东园)标准化提升一期项目

该项目总投资30亿元,将按照“园区标准化+产业(创新)综合体”模式,实施产业项目改扩建及园区配套工程,计划3年时间完成,改造提升1000亩用地,可新增产业空间50万平、产值21亿元。下一步,还将联动推进二三期标准化改造,打造集新品研发、面料试验、后整理加工、布料贸易为一体的特色产业基地、标准化现代园区。

南安数字化卫浴产业园项目

该项目为南安市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试点,计划总投资8.4亿元,采用“国企+龙头企业+专业运营商”开发模式,通过盘活不良资产包,一体改造旧厂房、建设标准化新厂房,以及配套卫浴产业众创、展示、企业服务和金融服务等功能中心。项目计划今年9月份完成一期旧厂房改造提升,2023年完成二期标准厂房和配套设施工程,达产后年产值16亿元、年税收8000万元。

惠泉片区改造工程

惠泉片区作为惠安城市“东大门”,项目围绕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居住环境、增强城市竞争力等要求进行升级改造建设,总投资40亿元,用地面积约256.33亩,建筑面积约94万平方米,建设地下停车场、住宅、商业店面、二层商场、办公、配套幼儿园、社区居委会、老人活动中心等。该项目的建设,将完善惠安县中心城区的城市功能,健全路网结构体系,补齐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配套,改善片区人民民生福祉,提升居住品质和环境。

安溪湖头光电产业园二期启动区项目

该项目总投资4.29亿元,采用“园中园”模式,分期分批建设标准化园区,主要以小间距LED、microLED,以及半导体外延制造和芯片制造为发展主线,规划建设标准厂房、服务中心、生活配套等,进一步做全做强半导体产业链,提高安溪光电产业集群整体影响力、竞争力。项目计划2023年上半年部分建成投产,2024年下半年17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建成投用,建成后可新增就业岗位2000个,满产后可增税超3000万元。

永春县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试点项目

该项目总投资5亿元,规划建筑面积约15.17万平方米,拟建设集众创空间、智造工厂和新型孵化器为一体的标准化示范园区,配套政企服务中心、智能车间、创客中心、孵化平台等功能场所,建设5G基站、屋顶分布光伏发电等。项目计划2022年年底建成投用,建成后可新增近2000个就业机会,满产后年可创税超2000万元。

德化县文化馆青少年馆项目

该项目总投资约2.3亿元,总建筑面积2.34万平方米,主要建设文化馆、科技馆、青少年宫、工人文化宫及配套设施,是我县补齐民生欠账、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项目,建成后将让占全县近80%的群众直接受益,成为德化城市新地标。

泉州开发区国际IP创新产业园项目

该项目占地105亩,总投资5.72亿元,拟通过新建、改造的方式,建设符合产业定位需求、高标准设计的标准厂房、研发楼房、标准公寓17.2万平方米,打造成龙头与链条、品牌与运营、数字与制造、试点与园区深度融合发展为一体的国际IP创新产业园,力争项目建成后园区亩均税收60万元以上。

福建科华中盈新材料有限公司石墨烯系列新材料项目

该项目总投资15亿元,选址台商投资区。项目分二期建设,一期建设石墨烯特殊防护新材料、石墨烯浆料、石墨烯复合新材料等3条生产线以及1栋研发中心大楼;二期将建设船舶、海事装备石墨烯防腐防污新材料等9条石墨烯新材料生产线。该项目建成达产后,将进一步推动全市新材料产业科研创新发展,吸引更多优质新材料产业项目来泉投资,形成产业聚集,推动新材料产业朝集聚化、规模化、高端化方向发展。

福建北电南送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泉州段)

北电南送工程是省内第二条特高压线路工程,在泉州境内线路长度超260公里,其中,泉州段投资22.7亿元,线路途经安溪县、永春县、德化县3个县16个乡镇。工程建成后,将筑起福建北电南送特高压输电大通道,有力支撑泉州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同时,可促进福建北部核电、风电等新能源开发和送出,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夜读】聪明的人,从不纠缠
  • 我们爱过就好
  • 每天,给自己一个开心的理由
  • 关于如何点出一桌好菜的清单
  • 十二星座护内排行榜
  • 你的自律里,藏着你的运气
  • 经典微小说:《 迷 失 》
  • 最适合一块生活的三对星座CP!
  • 【夜读】努力是最不值得炫耀的东西
  • 请找一个你爱的,也爱你的人结婚
  • 台湾美女作家因“诱奸”患抑郁症,26岁的她选择了……
  • 做微商,如何让别人主动来加我?
  • 大反击!微信支付正式宣布!苹果或要急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