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微博去旅行# 寻味焦作:再探苏寨 感受历史

“陈老先生想念博爱老家了,想念苏寨村的老宅了。因疫情一直待在兰州家里整理家族资料的陈九如说,梳理着老辈们留下的文字图片,对家乡的思念愈深。

2014年,记者与陈九如第一次见面就是在博爱县苏寨村,因历史原因,当时兰州陈家与家乡音信隔断已二十多年,虽然放在200多年的牛肉面历史传承中,这仅仅是一瞬间。但初回老家的陈九如,看着祖辈们生活的地方,仍是感慨万千。

陈家老宅在博爱县月山镇苏寨村,位于县城西北方向2.5公里,从县城走大概10多分钟,便见一片砖基青瓦建筑群矗卧在村中,周围椿树环绕,显得古旧而庄重。

走进陈家老宅,恍若走进历史幽径,嗅到了一种城市中没有的气息。这片古朴的民居,就是兰州牛肉面的发源地河南省博爱县月山镇苏寨村的陈家老宅。

“树高千丈,落叶归根。”在日前的微信聊天中陈九如说,寻根归宗是中华五千年文明伟大凝聚力的血脉之源,是血浓于水的最至诚的精神归宿。那种流淌自祖先血管中的神秘力量,建立起一种强大的心理凝聚,促进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大融合,成为一个伟大民族生生不息、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再创辉煌的源动力!

陈九如说,常想回去看看,想再走进那沧桑的胡同,抚摸那已经历了几百年的老宅,重温父辈童真年代。

陈家老宅是淸嘉庆年间国子监太学生陈维精与先辈和后代人曾经居住过的地方,它留给世人太多回味与感叹。苏寨村每一个角落一种风格带给人们一种个性,这种淳朴的个性,那份老家的味道,全部组合成了人们心中以往的故事。

据考证,陈氏先祖原籍山西,明洪武年时随移民大潮而定居博爱县月山镇苏寨村。亁隆年间,陈氏先人十一世陈可大(陈九如太祖),十二世陈广学(陈九如烈祖)在当时怀庆府以经营小车牛肉和牛肉面为生。临村的上庄姜和苏寨村的青口萝卜远近闻名,而这两种辅料又是做牛肉面的极品食材后。通过经营牛肉面和小车牛肉,陈家家境始有起色。

始建于乾隆年间的陈家老宅,是博爱县至今保存得最较为完整的古民居建筑,这座占地1100平方米的老房子,养育过陈氏家族几代人。老宅有四个院子,分别是主院、跨院、马房杂役院和后学院。

正院里有两间书房,陈九如说,据老辈人介绍,书房里除近万卷书之外,挂有许多名人字画。除正院外,有两个跨院,一个后学院有五间房(家中的私塾),正院东有一个伙房院,再是客房东有个跨院是马房院,马房院是养马和放置马车的地方,马车是用马拉的车子,有专门载人和专门运货的两种,平时出行时用的箱式载人马车,这种马车如今在寨卜昌还有保存完好的。

据其已故大哥陈世贵(陈九如大伯陈万选的长子)回忆:马房院是孩子们玩耍的乐园。院内紧靠客房有三间马房其中两间安着一盘石磨,家里所用的面粉都是在这里磨的。除自用外也为村里没磨的人家服务。院子东边靠墙种着七八棵香椿树,相距十余米栽有几棵枣树,墙外则是竹园,往南靠东墙角有一猪圈,紧连的是有一便门,供车马进出,再往东有四棵榆树。西面进了侧门,挨着门有一鸡窝。

院子中间是空地。由于没种什么,因而野草丛生这里虽无什么奇花异草,但它却是孩子们的乐园,每当放学后,老师不在时,孩子们就跑到这里来玩. 掏麻雀、捉蟋蟀、挖蚯蚓等。孩子们还在院东的空地上学种菜,也有一点小的收获。当时种的是黄瓜和红薯,大家尝着自己的劳动果实,心里都甜蜜蜜的。

而这座老宅便是这个家族沧桑历史的见证,陈家后人坚持以耕读传世,以商养家,至陈氏第十三世才形成了今日陈家老宅的规模。

现在老宅堂屋的五间房是1919年陈九如曾祖父陈谐声翻建的,街两边已有一部分改造修饰,马房院已破落年久失修,房子大部已坍塌,成为一片废墟。

陈九如说,陈家祖辈世代为耕读人家,陈维精的长孙陈谐声是从私塾开始到清赠六品官,是满腹经论的“老夫子”,他既有“一肚子好墨水”,写的一手好字,又是个“种田的好把式”。农忙时和弟弟陈和声赶牛犁田,下田播种。特别是到了每年年三十的这几天,辛苦了一年,整个苏寨村,近百户农家的对联基本都是他和弟弟陈和声写的,他们能根据各家的特点,撰写对联,用对联答谢全村。丰年时大摆水席,灾年时布施接济乡邻。

耕读传家,既学做人,又学谋生。陈谐声说:“耕读二字,重心在读”,读书不仅仅是为做官、经商,而是学“礼仪廉耻”做人的道理,因为在家人看来,做人第一,道德至上。因此除了“耕读传家”之外,许多苏寨人家厅堂里也挂着“诗礼传家”的匾额。半耕半读,亦儒亦农,既是一种生产、生活方式,也是一种乡村教育形式。

陈谐声与陈和声的父亲陈位林也是同治年间太学生,陈位林深受父亲陈维精的影响,在少年时就能把这个卤牛肉的配方写进“苏寨赋”这首藏字诗里,虽无严谨格律也无深邃寓意,但这终究是陈维精和陈位林父子俩对钻研食材烹制技法之见证。

陈九如说,其父亲陈万通常常提起老宅里的字画,言其爷爷陈全天酷爱书画,书房放着一张梨木大案,案上叠放着各种名人字帖,几方名砚,彩釉笔筒,笔筒内插的大中小笔。左右两边各有斗大的景德镇官窑花瓶,一边插着满满的水仙,另一边花瓶则插着本地的怀菊花,沁人心脾……

陈谐声长子陈全天,父子二人乐善好施,自己却自奉俭朴,所居6间平屋甚为简陋,安之若素,名曰“清竹轩”。在陈九如的记忆中,前辈始终教导晚辈:知识和技能是惟一可以随身携带,终身享用不尽的资产。所以,陈家后代牢记祖辈们的谆谆教导,祖传的一些烹调秘方才得以保存下来。让他们没想到的是,这也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 

 陈九如说,老家苏寨村是一个文风盛行的千年古村,世代耕读传家,传承着助人为乐行善积德的优良传统,这是苏寨村历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留给后人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陈维精家族留下的几百种美食美馔菜谱和面谱,承载着历史的使命,承载着陈维精家族的期望,相信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一定会造福一方,也一定会走向世界。 https://t.cn/R2WxHQ2

做人,最好要少言少语(经典)

《鬼谷子·本经符》中有这样一句:“言多必有数短之处。”
少言,心善者,友善待人,人必善待。 少言者,成熟稳重,人必敬重。

人活一世,积口德,少言寡语,远灾祸!

言多必有数短之处,说的就是一定要管住嘴,学会少言。

鬼谷子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具神秘色彩的人物,被誉为千古奇人,

创建鬼谷门派,长于持身养性,精于心理揣摩,深明刚柔之势,

通晓纵横捭阖之术,独具通天之智。

鬼谷子身怀旷世绝学,智慧卓绝,精通百家学问,是纵横家的鼻祖,

是著名的思想家、谋略家、兵家、阴阳家、法家、名家,更是伟大的教育家。

鬼谷先生是百科式人物,他的智慧教育了苏秦、张仪等众多风云人物。

不逞口舌之快,不给人难堪,更是一种善良与境界。
口舌,意思是口和舌。说话的器官。指劝说、争辩、交涉时的言辞、言语。

指言语引起的误会或纠纷。议论、谈论。争吵;争执。口舌之争。

在嘴巴上分输赢,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真正聪明的人从不执着口舌之争,如果你一味地去争强,去争辩,

即使你占了上风,这种胜利也是得不偿失的,因为你永远无法取得对方的认可。

在生活中无论是我们对还是对方错,不管是我们的观点正确还是他人的观点错误,

或者是当我们被人误会时,永远不要做激烈的争辩。

活得明白与透彻之人,都领悟了不说的真谛,学会了闭嘴。

做人,最好就是要少言少语,做好自己的事,管好自己的嘴。

不议论是非,是一种修养

这是个人修养问题,所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孔夫子讲一日三省吾身,

真正的大德都把议论别人的时间用来思考自己自身的问题,讨论别人本身就是错误的!

你可以自己不议论别人,但不能阻止别人议论你。

不要太在乎别人说的是非,不要计较这些,看淡了一切就淡了。

多嘴,不知不觉中就会把人得罪。少言,闭嘴,是一种能力。
因为一个人不管你有多好或多坏都会有人喜欢或不喜欢,所以任何人都会有人议论。

尊重别人,才能让人尊敬。

修养,指人的综合素质;道家的修炼养性等。

语出唐 吕岩《忆江南》词:“学道客,修养莫迟迟,光景斯须如梦里。”

泰戈尔在《触摸自己》中写道:

你跟我说的是否真诚,我不感兴趣。

我只想知道,你是否能对自己真诚,哪怕这样会让别人失望。

人们总想要让世人看到自己最好的一面,

于是努力活成别人喜欢的样子,却失去了真正的自己。

修养,包含着自身的品行道德和对生活的感悟,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

一个人的修养,不是以容貌、金钱、地位来衡量的,

它是个人的精神长相,也是个人的内在涵养。

真正有修养的人,是有大智慧的人,花开花落,淡然处之,凡心所至,处处皆是风景。

多虚心听取,是一种智慧

鬼谷子在《符言篇》中说到:“听之术曰:“勿望而许之,勿坚而拒之。”

许之则防守,拒之则闭塞。高山仰之可极,深渊度之可测。

在这一段话中,鬼谷子就告诉了世人如何培养听的原则:

在与他人交流或者是商量事情的时候,不要坚决地拒绝他人提出来的任何意见,

但是也要注意不能轻易和随便地就接受了他人提出来的任何意见。

对于如果答应了别人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信守;

如果轻易地拒绝了他人的意见,就等于自己闭塞了自己的视听。

仰望一座高山就能够看到山的山顶,测量一个深渊也就能够知道这个深渊的深浅。

多闻慎言,才是最聪明的做法,而非为了吹嘘自己,而滔滔不绝。

少言少语,并非是一种无知,而是一种过人的智慧。

看破不说破,是一种境界

在生活中,对于身边人做出的不妥之事,有时候我们会一眼看破其本质,

但是碍于对象、场合和时机,并不合适说破,

否则,既容易让人下不了台,又可能伤了情。

做人,宁可无言,也不能多语;宁可沉默,也不能说破;宁可糊涂,也不能自作聪明。
境界既是指人的思想觉悟和精神修养,也是自我修持的能力,即修为,人生感悟,

其可表现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如何,实际上指的是一个人的思想觉悟和精神修养的水平如何。

在日常的生活中,人们的思想觉悟和精神修养总是不一样的。

一个人的经历和悟性最终决定了他的人生境界。道家中的境界其实是精神上的境界。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集古人名句描绘了“三界”,对我们读书写作很有启发。

在我看来,境界则说明一个人经过顽强努力后,必然会豁然开朗,感到柳暗花明;

但他不能就此止步,而必须再接再厉,以饱满的情绪和坚强的毅力投入到新的阅读之中。

杜甫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莎士比亚由于大量读书,掌握了一万多个词汇,

笔下的人物才那样多姿多彩,对话是那样妙趣横生、富于哲理。

读书和观景、说话一样,有距离一说,聪明人常站在书外读书,且选取恰当的角度。

苏轼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就揭示了读书同认识事物规律一样,需跳出局限,走出狭窄的心境去“一览众山小”。

世间最容易的事是坚持,最难的事也是坚持。做人,最好要坚持少言少语。

文/文字温暖心灵

品老子之道,献初修者,愿初修之人能得明悟!
1
熟读万遍道德经,其中意味自可得。吾观初修者不楷道之本义,吾才疏学浅,愿借老子之道给汝等指出一条路,愿初修之人能得明悟。
老子强调“道”不可言,“天下一切生命都有自己的源头,这个源头就是一切生命的根基。一旦掌握了万物的根基--母,就能认识世间的万事万物--子。即使已经认识了万事万物,已经把握了一切生命,还必须坚守生命的根基--道。”老子虽然把道描绘得恍兮惚兮,但它并不是不可捉摸。道既然创造了万事万物,万事万物就会呈现出道的本性,那何为道之本性呢?“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中有四大,而人是四大之一,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纯任自然。”
所以自然就是道的根本特性,那什么是自然呢?其实自然本很易理解但经许多所谓的哲学家多次解释后到现在越来越难懂了。其实自然就是自然而然,它是一种没有人为的天然状态。
落实到人自己身上,自然就是指人的天然本性,也即人的真性情真思想,在老子那真与自然是同一个意思--真的也就是自然,自然的也就是真。老子开的药方是:要自然就必须无为,不以主观的欲望来破坏天然,不用矫揉造作代替自己的天性,只有无为才有自然,同时无为的本身也是自然,因而人们把它们合称自然无为。
说自己不知道道的是深邃之士,称自己知道道的是浮浅之徒,前者属于内行,后者则冒充内行,唉,其实说到底不知便是知,知反而为不知,不知道就是知。吾观世人把道说得如何如何!其实道不可以听,听到的就不是道;道不可以见,见得到的就不是道;道不可以言说,能用语言说出来的就不是道。
一有人问道便出口回答的人就是不知道道,问道的人也是不能听见道,道不可问,也不可回答。本来不可问的却要强去问,这是空洞无聊的问,本来不可回答的却强来回答,这种答也必定空洞无聊。以空洞的答去回应空洞的问,对外便不能观察宇宙,对内便不能知道和体验自身的本源。

2
但并不是让汝等不去追问和言说,只是要把握它就得体悟下老子的话了:“有个浑然一体的东西,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存在,听不见它的声音,看不见它的形状,它独立生长而永不衰竭,循环运行而生生不息,可以为天地万物的根源。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勉强把它称为道,再勉强给它取个名字叫大。它广大无边而周流不息,周流不息而伸展辽远,伸展辽远而返回本源。道是那样的空旷开阔啊,像深山的幽谷;是那样浑朴纯厚啊,像混沌的水一样;是那样沉静恬淡啊,像深邃的大海;是那样飘然无踪啊,好像没有止境。
老子虽说道不能用言说谈论,但他却说起道来:“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来的道,就不是永恒的道;可以用语言说出来的名,路不是那永恒不变的名。无,是天地的本始;有,是万物的根源。所以常从无中去认识道的奥妙,常从有中去观察道的端倪。无和有同一来源而名称各异,它们都可说是很幽深,幽深而又幽深,是一切变化的总门。”
这段话使我们体悟老子之道但却又使我们产生偏见之举,更何况把道弄得玄之又玄,望世人能明之。但相对的他却为我们指出他所体悟之道,所以其价值还是值得的。老子所说之道不仅在天地形成之前就存在,而且还是天地万物的创造者。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因为一是道所生的,所以我们又把道称为太一。一是宇宙没有分裂时的混沌统一体,由这个统一体分裂为两个对立面,再由两个对立面产生出一个新的第三者,然后又产生出了世界上的万事万物。
既然老子都说了天地万事万物来于道,那么道就是天地的开端,是万物的根源。老子有时把道说成无,同时又把道称为有,说无是天地之始,有为万物之母,那么道究竟是无还是有呢?其实有和无都是一个东西,老子自己也说了这二者名称虽有异但来源相同。有是一个最慨括的名词,世界上各种不同的事物都有一个共同的性质,即:有,也就是存在。但是,世界上没有一样事物只有空洞洞的有,而不具备其它性质,如果只是孤零零空洞洞的有而没有其它性质那就是无可见,极其空洞抽象的有就成了无了。

3
我们再回到道。我们到底应该怎么称道才好呢?说道是无吧,万物又由它生长出来;说道是有吧,它又没有任何性质和特点,叫人看不见和摸不着。因而按老子说它是无,这就是道没有特点、性质和形状而言;有时说它是有,这就是道产生万物而言的。说道是无,行;说道是有,也行。
所以老子的道虚无缥缈,不可捉摸,九重天也不能形容它的高,九层地下也不能喻及它的深,它比天地还要久远,比宇宙还要辽阔,它创造了万事万物,而万物万事又无不显现道的特性,如一切事物总是向相反方向转化,生死相依,福祸相因,高下相形,动静相对……
老子说:“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纯任自然。”我们再来探究下这个问题。既然自然是老子所谓道的基本特性,因为他说道是纯任自然的,道以自然为法则,那么自然指的是什么东西呢?什么样的状态才能称为自然呢?
自然应该就是一个人性情真诚的极至。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返朴归真?找回久已失去的自然天性?遵循自然之道的人不以生为喜,也不以死为恶,出生时不知道欢天喜地,要死时也不知道恐惧痛苦,无拘无束地来,潇洒从容地离去,把人生最重大的生和死也看成自然的事情,他完全忘记自己的来源,也不去追求自己的归宿。任何事情来了就欣然接受,把死亡也看成不过是重新回到自然中去,不用心智去损害自然之道,不用人为努力去改变天然,这才是真正的修练之人,即是真人。
真人的内心无忧无虑,他的样子安祥平静,额头宽大恢宏。严厉起来就像秋天一样肃杀,温和起来又像春天的来临,喜和怒就像春夏秋冬运转一样自然,顺应万物变化随遇而安,没有人知道他的胸襟有多么宽广。真人的内心充实而又面色可亲,为人宽厚而使人乐于归附,精神像宇宙一样高远,潇洒脱俗不拘礼俗,沉默不语时好像失去知觉,说话时又毫不用心机。
自然境界是老子所推崇的最高境界,而要达到自然之境就必须无为,无为既反对违反自然规律的妄为。无为和有为的分界线是看是否顺应自然的发展规律。遵循、顺应自然规律的是无为,把个人主观意志加于自然的就是有为。
要想自然必须要学会入静,俗话说心平似镜,人的心镜如果平静了,也能鉴照天地的精微,甚至可以明察万物的奥妙。老子认为虚静是万物的本性,因而恬静的生活是符合本性的也是自然的,而自然就是最高的境界。自然的规律的运行无休无息,万事万物因此而生成;成圣成仙的即已明白上下古今四方变化,而遵循各自的天性,那样的人心境和行为也早已归于平静。平静也是天地的水平仪,心神宁静便是空明,空明便能充实,充实便是完备。心神空明既象征宁静,由宁静后再行动就无往而不得,无往而不宜。

4
“静是动的主宰,重是轻的根基。精神与身体合一,能不相离失吗?专精守气,致力柔和,能无欲到像婴儿吗?清除杂念,深入静观,能没有污暇吗?”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无污乎?专气致柔也是道家静功的内丹修练法,将个人精气集在腹中,然后循环升降,使身体变得像婴儿那样柔软,心灵集中在精神的某一点,心灵安静内守而抗拒外面物质的刺激,达到成仙目的。(修练只是指出点滴重点罢了,不是详细之言)涤除玄鉴,既是指用精神洁剂来洗其心,使心灵深处明净如镜,不沾染世俗的一丝污垢。
老子说:“灾祸里边未必不藏着幸福,幸福里边未必不潜伏着祸根,这种祸福得失循环变化并没有一个定准,谁能知道它的究竟呢?”吾认为既然是规律循环变化那么福与祸是相对的吧。天地有大美却不言说,四周有明显规律却不讨论,万物有生长的道理却不表白,有德行的人推原天地的大美而懂得了万物的道理,因而纯任自然而不人为造作,这就是为什么法取天地的缘故。天地为什么是美之极致呢,究其底是因为它是纯任自然,一派天然而无丝毫人工的痕迹,天地本就是规律调合之物,吾认为修真者莫去追求,要保持自己的本然形态。美的不仅是外表的样子,更重要的还有内心修持的顺应自然的涵养。
最后我只想借用老子之语告诉初修者一句,道者自然,化育万物是永不留痕迹,日迁月移死生交替,生有所始,死有所归,修道并不是一定在这一世能有成就,但循环往复,终有成就时!
吾不忍初修者苦苦徘徊或因听别人妄言而走入误区,所以吾不才借用老子之道来表述一番,希望初修者能体悟点滴东西,常说道无法用言语表达,但吾还用如此之多。因时间匆忙有所疏漏在所难免,所以希望各位修道之人多加完善修改。此篇虽无功法之说但对于初修者还是有点滴引导作用,待有多些时间吾再来废话吧!
#崂山太清宫# #道教知识[超话]# #道教[超话]# #道教# #修行[超话]# #道家养生# #闻道行道# #道家# #崂山#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在我极度焦虑、失眠、难过的那段时间,特别感谢嘉伦给的温暖和怀抱,我一直单身除了丑以为,最大的原因是我知道没有感情的家庭是有多难过、我希望我的另一半是个彼此喜欢的
  • 回看每一封信,我们每天都会变着花样写署名,我节选了36天的署名拼凑在一起,给这个七夕节一个不一样的“”第一次献血体验记录进去那个车车之后有一个大概是志愿者阿姨特
  • !还有我现在的这个好姐妹也是,是刚刚高中的时候开学第一天看见:“她好漂亮,好想和她当好朋友,虽然第一年没什么交集,但是现在也真的是特别好特别好的好朋友。
  • 广东人讲求不时不食,每次来都可以试不重款,报报是日精选菜单做个参考:原只蒸黄油蟹、砵仔禾虫 、鲜灼大桂虾、马齐鱼子鳝干煲、蕉蕾粥、砵仔虾拉膏、上汤观音菜、花肉炒
  • 所以,在生病时一定要想,恶业利刃已经轮转到了自己头上,并好好忏悔,代受众生的病苦,且以三殊胜摄持。佛教讲,恶报并不是上帝或大自在天等,在不满意时对自己的惩罚,而
  • 开心,今日份上学之旅虽然坎坷(堵车太难了)但看到男盆友为我准备的水果儿,还是超开心[害羞]以前啊老在朋友圈开玩笑要找个男朋友,这样坐车就有肩膀靠了,不用撞窗户了
  • 师傅除了擅长法术,刺符,解降,化解不干净东西,洗法水加持之外,师傅所制作的圣物也在泰国国内外藏家非常受欢迎,师傅制作佛牌数量并不多,所有佩戴师傅制作佛牌的收藏家
  • 【感谢信】实名感谢大连高新万达店姓刘的小姐姐还有店长@BLOVE婚戒定制中心 小姐姐极具耐心和技术,经过近一个小时的努力终于将老婆的戒指取下,我和老婆感动的都快
  • 如果没有你,我的三十岁是一无所有而且我的三十岁会是迷茫的 不知所以还好 结婚生子在应该的年龄做该做的事情虽然有些慌张笨拙但愿与你一同成长你学着长大成人我学着努
  • #liam gallagher# 自扫Q magazine 19.8 采访还蛮有趣的,我最喜欢里面“被利亚姆唱过的歌都打上了利亚姆的印记”这句话,还有就是拍MV
  • 刚刚到家 跟哥哥们在一起 真的特别幸福 站成一圈把我包围在中间 做我强有力的护盾 有一次我在公车上开玩笑的给洋哥拍了个视频 开玩笑的说感觉盘核桃的人想打我 洋哥
  • 牛河梁站外观以“百合绽放”为设计概念,呼应牛梁河“第一朵花盛开的地方”的美誉,展示了“盛世百合,炫美凌源”的花都形象。当前已进入观赏盛期,雪山巍峨,彩林漫山,草
  • 是最近哦~[心]说好了过年后要减肥的但是女孩子想要吃美食的理由千千万管不住嘴迈不开腿[悲伤]我好像还是没有办法和男孩子好好相处见面喝咖啡吃个饭……对我来说可真是
  • 参与合作的南非学者库曼也表明“学术界对于西侯度遗址石制品的性质曾发生过激烈讨论,但目前已有足够的证据表明,这些石器上的剥片痕迹是人为打制的,尤其是发现了两个仅存
  • !!
  • #全国在学研究生313.96万人# 起码现在 还无法去客观评价两年前选择这条路是对或错,倒也拿到自己想要的,倒也告别曾经拥有的,塞翁失马是常态,可能做抉择的那一
  • #徐穗珍直拍# #徐穗珍主舞# 「UCUBE」210124 穗珍更新一则 [穗珍]奶味蓝们~今天是出道1000天的日子嘻嘻~神奇吧 果然时间就这样过去了
  • 道教认为,一个为善的道教徒,即使“不争”也不会不胜利;即使“不言”也不会没有响应。有时我们遇到的最大敌人,不是能力,也不是运气,而是口无遮拦的自己。
  • 看到这个想起来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就是我儿子小的时候嘛 还在肚子里的时候我就经常会说 宝宝 爸爸妈妈好爱你哦之类的话后来他生了出来 我也是爱不离口的 因为我真的很
  • 青菜是一份非常嫩的菠菜苗,冬天的菠菜本身就很甜,做的稍微有点偏咸,服务员看到我用水冲着吃,就又帮我重新做了一份脆糯糯的小青菜。香酥玫瑰鱼倒是没什么特别的,但鱼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