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明延寿禅师巜宗镜录》卷三十四(3)

又问。云何是信真如之相。

答。不信一切法。是信真如之相。以真如理中。本无诸法。若见诸法为有。是信诸法。不信真如。是以无夙植广大菩提一乘种子之因缘者。卒难起信。故祖师颂云。大缘与信合。或得入宗镜者。是知非小缘矣。

如楞伽经云。尔时世尊告大慧菩萨。摄受大乘者。则摄受诸佛菩萨缘觉声闻。摄受诸佛菩萨缘觉声闻者。则摄受一切众生。摄受一切众生者。则摄受正法。摄受正法者。则佛种不断。佛种不断者。则能了知得殊胜入处。知得殊胜入处。菩萨摩诃萨常得化生。建立大乘。十自在力。现众色像。通达众生形类希望烦恼诸相。如实说法。如实者。不异。如实者。不来不去相。一切虚伪息。是名如实。

又云。佛言。但觉自心现量。妄想不生。安隐快乐。世事永息。安隐快乐者。则寂静妙常。世事永息者。则攀缘已断。可谓遇圆满宝藏。顿绝希求。到常乐涅槃。更无所至。是凡圣之际。如达家乡。为迷悟之依已穷根本。

大涅槃经云。金刚宝藏。无所缺减。

华严经偈云。种种变化无量力。一切世界微尘等。欲悉了达从心起。菩萨以此初发心。

宝藏论本际品云。是以本际无名。名于无名。本际无相。名于无相。名相既立。妄惑遂生。真一理沈。道宗事隐。是以无名之朴。遍通一切。不可名目。过限量界。一体无二。

故经云。森罗及万像。一法之所印。即本际也。然本际之理。无自无他。非一非异。包含一气。该入万有。若复有人自性清净。含一而生。中无妄想。即谓圣人。然实际中。亦无圣人法如微尘许而有异也。若复有人自性清净。含一而生。中有妄想。自然浊乱。则谓凡夫。然实际中。亦无凡夫法如微尘许而有异也。

故经云。佛性平等。广大难量。凡圣不二一切圆满。咸备草木。周遍蝼蚁。乃至微尘毛发。莫不含一而生。故云能了知一万事毕也。是以众生皆乘一而生。故云一乘。若迷故则异。觉故则一。故云前念是凡。后念即圣。又云。一念知一切法也。是以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故云以一之法。功成万像。故经云。一切若有心。即迷。一切。若无心。即。遍十方。故真一万差。万差真一。譬如海涌千波。千波即海。一切皆无有异也。乃至万物含一而生。即彼万物亦为一也。何以故。以本一故末则无异。譬如檀生檀枝。非椿木也。故法华经偈云。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一乘者。即一心也。一切万有。十方虚空。皆从真如一心之种子所现。如檀生檀枝。兰生兰叶。乃至本末中边。更无异相。故云。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若能如是。何虑不毕。若能如是究竟圆通。此外更无不了之法。则无理而不明。无事而不尽。以一法能成一切法故。

如华严疏云。若入此观法。则智与心相应。是以因由心学。果是心成。境由心现。解由心起。分位神通是心。力用造作是心。现起分别是心。决择所得是心。乃至寻求知识。造诣佛土。并皆是心。心外无得。何所疑耶。故知心垢则娑婆现相。心净则华藏含空。回转而恒起识轮。交罗而匪离心网。故海幢不起寂定。广作十方佛事之门。善财不出道场。遍历一百十城之法。是以文殊即自心能证之妙慧。善财至弥勒。一心佛果满后。却令见文殊。因位将极。令返照心原。更无有异。未始动念故。再访文殊不见其身者。但了自心空般若故。是真见文殊。普贤是自心所证法界无尽妙行。善财虽遍法界参诸善友。欲见普贤。不假别指。便于初会始成之处。如来座前。而起念求随念即见。普贤在如来前。初无动移。此正显观心即见希奇之相。见闻证入。由睹前相。即是见心。所以普贤身相如虚空遍一切处。故以普眼菩萨等入百千三昧求觅普贤不见。只谓离念入定。厌境求真。不知尘尘是文殊。念念即普贤故。是以善财一人。运悲智而横广十方。修愿行而竖穷三际。从初至后。因满果圆。明显一心以为牓样。总摄一切。始行菩萨。诸观行人。皆仿此修。离此观心。别无殊胜。乃至六度万行。若不了自心。皆成权渐。果归生灭。报在人天。若能运心。福智无尽。

如大智度论云。菩萨摩诃萨。知诸法实相。无取无舍。无所破坏。行不可得般若波罗蜜。以大悲心。还修福行。福行初门。先行布施。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智慧明利。能分别施福。施物虽同。福德多少。随心优劣。如舍利弗以一钵饭上佛。佛即回施狗。而问舍利弗。汝以饭施我。我以饭施狗。谁得福多。舍利弗言。如我解佛法义。佛施狗得福多。舍利弗者。于一切人中智慧最上。而佛福田最为第一。不如佛施狗恶田得福极多。以是故知。大福从心生。不在田也。如舍利弗。千万亿倍。不及佛心。

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晚上回来想想白天的事情,仿佛社会再一次教育了我要遵守法则和制度,最近最大的一个感悟就是这个社会有它自己的一套运行法则,我们只是在法则中做好那一点就够了。金字塔也
  • 不要生气啊,有这点时间睡觉都比这有意义[允悲]#男人们的恋爱[超话]#看图图第一集说的话韩国恋爱节目也是可能有卧底的吧,老6有没有一种可能是卧底啊,他真的奇奇怪
  • 我的儿媳妇让我们过去帮忙照顾孩子。我们向儿媳提了三个要求。没想到儿媳听了三个要求后非常生气,说我们老两口太过份,现在要和儿子离婚。 我今年64岁。我来自上海,
  • ​当你不再追逐繁华,安静的一个人走,清澈和宁静就会植入你的内心,清风和明月像流水一样,占据你的灵魂,留存的只有浅薄的记忆和宁静的心绪……​人间富贵花间露,纸上功
  •   仪器特点:  1、采用液晶显示器中文显示,贴片式键盘输入,可以直观方便地设定时间、温度、取样次数。  3、采用24位美国AD公司的模数转换器,温度采集速度快
  • 相应地,工作时间外他们几乎不会因为工作的事情找我,所以周末的微信响起时也能轻松看消息。感谢老板非常注重家庭和个人生活,叫我尽量不要在工作时间外找大家讨论案子,因
  • 出色的人像摄影,尚且要考虑环境信息的展现及其与人物的关系,更何况影视创作。杨先生真正是那种平凡中见伟大,细节中见精妙的大师,我相信未来的世界更需要这样的人物,在
  • #ano[超话]##あの##小恶魔あの# ano×KANGOL REWARD 联名半袖T WHITE ■綿100% 尺码【女士尺码】 M■着丈61cm
  • 而女性成为被书写的主体也往往是作为奉献者,和被社会后天塑造出的“母亲”角色,我奶奶也不例外,她出生在家乡那片黄土地,也留在那里,我不知道如何评价这样的人生,只能
  • 专柜的半价就可以收入囊中虽说这中古包不是全新的,2[坏笑]而国内国外早就是一种购物热潮了[哈哈][太开心][笑而不语]成色新好货也很多[偷笑]是挺具有收藏意义的
  • #赫夫生医[超话]##赫夫最高级别合伙人bo980716# 跟‮做我‬代理最低投资​‎ ͏  究竟‮赚能‬多少钱 这‮一是‬个未知数 因为‮自我‬己也是‮小
  • 用我三千苦果,换你一世虔诚,从此六道轮回再也困不住你  用我风雨江湖,换你二世无邪,从此世间浮屠于你皆为净土  用我颠沛流离,换你三世安稳,从此朝暮烟霞随你眼波
  • ”“我不会确定那些主心骨球员会一直上场比赛,但我们有很多充满动力并且总是表现出色的球员”关于范加尔曾表示,穆勒永远都会有球可踢,那么你也是这么认为的吗?我已经等
  • @白鹿my 慢漫长路 我们一定在 茸与共 战为剑 退为盾 陪你一直走下去,愿安好 长在 永不落幕。@白鹿my 慢漫长路 我们一定在 茸与共 战为剑 退为盾
  • 至于金属疲劳早在演唱会前已经出现,还是演唱会期间才发生,抑或涉及其他原因,则需等待进一步检验,预计下周会有结果。至于金属疲劳早在演唱会前已经出现,还是演唱会期间
  • 只有椒️的fa(画的不好我知道➡️主:看谁发谁,占比较多的是️‼️有能力会尽力跟每一场直播,看完可能会有剪辑视频‼️不讨厌任何人和产品‼️并不是我推全肯定,会嘴
  • 例如,部分拉丁美洲国家没有对人力资本进行足够的投资,也没有为低收入阶层提供足够的教育机会,导致收入差距扩大。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际经验除了那些陷入中等收入陷
  • 当你开始跟一个人聊你自己真实的想法、态度、观点、价值观的时候,亲密关系也就提升了一个等级。如同余华在《文学或者音乐》中所写的那样:“我没有想到自己会如此迅猛地热
  • 『适合秋冬发的朋友圈文案』 ❶ 你说想去看北方的冬天 ❷ 我见鱼市星宿 暗哑于深秋 ❸ 那就在一起 晨昏与四季 ❹ 又要搓搓手 一个人过冬了 ❺ 十一
  • (来源:看天下)【#科学家研究为何有人从未感染新冠#:尤其是那些拥有大量暴露史的人】自疫情暴发以来,在美国等已经放松防控措施的国家,大多数民众都感染过至少一次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