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二、释成

  前面是说出它的一个相貌;这以下说明这个因缘是怎么成就的,解「释」这个「成」就的因缘。看论文:

  此义云何?以一切心识之相,皆是无明。无明之相,不离觉性。非可坏、非不可坏。

  先作一个简单的略说。为什么我们破和合识、灭相续心以后,就能够显现法身?以下就解释这个道理。「一切」凡夫的生灭「心」,这种杂染的生灭心,都「是」由「无明」而引生的。「无明」的「相」状,它虽然是颠倒相,但是它的本性「不离觉性」,它的体性没有离开我们清净的觉性;所以我们面对无明的态度,是「非可坏、非不可坏」。也就是说它的体性是觉性,所以你不能完全的断灭;但是它的作用是颠倒的,所以「非不可坏」,就是你应该加以破坏。我们破坏的,或者说我们所转变的,是无明的一个作用;但是我们保存了无明的体性。这个观念是大乘的不二法门,断灭不得,但是也随顺不得,这个观念甚深甚深。以下讲出一个譬喻:

  如大海水,因风波动,水相、风相,不相舍离。而水非动性,若风止灭,动相则灭,湿性不坏故。

  用我们用日常生活容易理解的情况,来比况这种深奥的道理。这个「大海水」就譬喻我们的一心真如,这个寂静的一心真如,「因」为有这个「风」,由这个风的因缘就产生了「波」浪,一念的无明风的妄动,就产生波浪的一个个体生命。这个时候「水相、风相,不相舍离」,「水」的湿性跟「风」所引生的波浪,它体性是「不相舍离」的。「而水非动性,若风止灭,动相则灭,湿性不坏故。」这个「水」指的就是湿性,湿性本身「非动」,是寂静的;只要这种扰动的「风」停下来,这个波浪就消「灭」;波浪消灭的时候,这个湿性就现前,这个法身就现前。这个意思就是说,清净的法身在无量劫的流转过程当中,我们一直被无明牵着走,就是在十二因缘当中不断的流转,由一念颠倒的心,无明缘行就造业;造业以后就创造一个阿赖耶识,这阿赖耶识就得果报。这个十二因缘虽然一次一次的起动,但是值得庆幸的是「湿性不坏故」,就是我们的清净本性决定没有消失。在大乘佛法当中,你一定要生起一个坚定的信心,就是你有恢复本性的可能性,就是本性没有消失,本性从来没有被污染过。就是说虽然波浪已经扰动很久,但是湿性不坏。这是一个譬喻,这以下合法:

  如是,众生自性清净心,因无明风动,心与无明,俱无形相,不相舍离。而心非动性,若无明灭,相续则灭,智性不坏故。

  我们一念的「清净心」,「因」为这个「无明」(就是愚痴),不知道老老实实的安住在清净的本体,向外攀缘就产生一个「动」相,这个动相使令我们清净「心」跟「无明」和合在一起;但是这二个都没有「形相」,所以「不相舍离」,无明跟真如的本性是不相舍离。这个「不相舍离」蕅益大师注解得好,他说:离开了清净心就没有无明,离开了无明也没有清净心。就是离开了水你就没有所谓的波浪,离开了波浪你也找不到水。「而心非动性」,在体性上来说,我们的心本身是寂静的,它不是扰动的,所以只要这个扰动的「无明」,它相续的功能被破坏以后,这个清净的智慧(所谓的法身)就显现出来。

  这个智净相,前面一段偏重在否定门,破和合识、灭相续心,刚开始是一种调伏,或着说是一种破坏的法来加以对治;在第二段释成,又加以肯定:就是作用是可以破坏,但体性不能断灭。也就是说我们在修学大乘佛法的时候要注意,要经常以中道的思想来检讨自己。就是说我们刚开始出家烦恼比较粗重,可能会用比较极端的方式来面对我们的心性,你打那么多妄想,我就让你不动,用佛号、或者持咒,你烦恼一起动,我佛号也起动,就把你给调伏住了。就是说刚开始我们是用比较粗猛的药,来对治这个粗重烦恼,这个是可以理解,所以刚开始是破和合识、灭相续心。但是你的烦恼慢慢淡薄以后,你应该用另外一个角度来观察你的心──其实我们的心性不是一文不值,就是你要想一想「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诸佛是已成之佛」,其体无别。所以我们刚开始是用否定的法来调伏自己,后来用肯定,就是我们这一念心跟诸佛的心性是没有差别的,我们这一念心具足体相用三大,「如来藏具足无漏性功德故,能生一切世出世间,善因果故」。刚开始我们用调伏,然后重新的肯定,先大死一番,然后再大活。所以马鸣菩萨的智慧,你看他老人家,一开始先告诉你否定的法,在「释成」的时候再重新的肯定。

  这个地方就是在呵斥外道的无想定。外道的行者在禅定当中,他也能够知道我们这一念心有很多很多的烦恼,而这些烦恼都是痛苦的根本。为了要调伏烦恼,就使令自己无想,无想的结果,的确是让烦恼停止下来,但是也深深的伤害到我们的菩提本性,错损菩提。我们在修智净相的时候,这个地方马鸣菩萨有二段开示:第一个是否定法,破和合识、灭相续心;第二个是告诉我们无明的本性就是自性清净心,因为自性清净心并没有破坏。这就是我们从论文当中了知如何修行的一个消息。

  午二、不思议业相

  前面的智净相是讲到自受用的功德,这以下讲到他受用:

  不思议业相者,以依智净相,能作一切胜妙境界。所谓无量功德之相,常无断绝。随众生根,自然相应,种种而现,得利益故。

  「不思议业相」是怎么产生呢?「以依智净相」故。就是说你要修「不思议业相」,你要以成就「智净相」作基础,这个地方很重要。你要修大悲,你一定是先修清净心,依止这个清净心修大悲心,从空出假,广摄方便,变现种种的「胜妙境界」。这个「胜妙境界」包括色法──种种美妙的颜色、音声,乃至种种的香、味、触五尘的胜妙境界。什么叫「胜妙境界」呢?简单的说「所谓无量功德之相,常无断绝。」就是显现种种依报、正报的「功德」庄严,这种功德庄严在时间上、在空间上是没有「断绝」的──在时间上是尽未来际,在空间上是在整个无量的世界显现种种的依正庄严。这个依正庄严当然不是自受用,是他受用。干什么用呢?「随众生根,自然相应,种种而现,得利益故。」这种依正庄严,会「随」顺「众生」差别的善「根」,你会知道众生心中的希望、烦恼的厚薄是怎么回事。他过去所栽培的善根,他是持戒的善根强、或者禅定的善根强、或者智慧的善根强,应该如何的来启动他的善根,你就很「自然」能够「相应」,显「现」他欢喜的相状,使令众生成就欢喜、生善、破恶、入理四种悉坛的「利益」,这个就是所谓的「不思议业相」。这个不思议业相,简单的说就是恒顺众生,广设方便。就是说我们在成就这个随染本觉,有二个次第:第一个次第是一种内观,就是你的心刚开始是「善知识莫向外求」,你观照你这一念心来破和合识、灭相续心,一种自我的调伏。刚开始你的心是完全向内观照,别人是怎么样子跟你是完全没有关系的。慢慢的你的心清净调伏以后,你的心就是从内观开始外观,观察众生差别的因缘,这个时候可以广设方便来度化众生,所以他的心是先内观再外观。你外观以后,你有自在力,就变现五尘的境界来摄受众生。比如说我们娑婆世界主要的是音声,在五尘当中是音声最能够感动我们的心。就是说娑婆世界的众生,一开始他烦恼粗重,你要他受戒、听经他有困难;你要他唱唱炉香赞,他炉香赞一唱下去,他内心起欢喜心,由欢喜心生恭敬心,由恭敬心生起信心,就触动他过去的善根,然后开始受五戒、听闻佛法。说是很多人都是唱炉香赞以后才相信佛法。就是说我们这一念心,《楞严经》说有六根门头,有六个门,六个门都能够进入到我们的一念心性;但是这六个门,耳根这个门特别重要,就是我们对于音声的感觉特别强烈,在五尘当中耳根这个门特别厉害,所以佛陀就恒顺众生。比如说香积佛国,香积佛国的众生这个舌根特别厉害,在六根里面舌根特别厉害。他修行有障碍,向佛陀请求开示,佛陀二话不说给他一碗饭,这一碗饭他吃下去,灭恶生善。你像天衣佛国,天衣佛国他修行有困难,佛陀给他一件衣服穿,他的皮肤跟衣服接触的时候,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所以说度化众生,你就应该要站在对方的角度:你在自利的时候,你可以完全观照自己的相貌;但是你度化众生这个法是别人需要的,你就应该恒顺众生,就是应以何身得度,你就施设什么样的方便,这个地方这样的一个相貌叫「不思议业相」。就是从前面一个清净的自受用,依止大悲心变现出种种的方便力,成就一种他受用的功德,这个叫做「不思议业相」,这二个都是本觉的作用,本觉的作用就叫随染本觉。

  卯三、总显四种大义

  前面的本觉是一种作用,这个地方是讲到本觉内在的体性。本觉内在体性叫做性净本觉,性净本觉有「四种大义」,这个「大」不是大小的大,是当殊胜讲,就是说这个性净本觉有四种殊胜的功能,叫做「四种大义」。我们看论文:

  复次,觉体相者,有四种大义,与虚空等,犹如净镜。

  这个地方是先总标。前面讲到随染本觉,是本觉跟始觉智慧和合以后,产生一种自利、利他的功德;这个地方讲到我们本性具足的性净本觉,它有「四种」殊胜的功能,我们简单的以二种譬喻说明:第一个是「虚空」,第二个是「净镜」。我们下一堂课再说明,先休息十分钟。

何为寿命与慧命

一 、生命的组织

世间事物,
由无而有谓之生,
能令生起的事物不断生长,
得以延续的有机体谓之命。

所以,
生命不仅限于动物,
一切植物皆能生长,
皆有限期的延续,

所以,
一切植物皆有生命。

人之老死,
与值物的枯死,
同样是有生必有死。

今天,
我们讨论的,
不是值物的生命,

也不涉及其他动物的生命,
只限于人类的生命。

人类生命的组织,
不外物质与精神两大元素。

人的生命,
是否健康正常,
要视乎组织生命的两大元素能否获得平衡发展。

如果偏于物质,
或偏于精神,

人的生命,
必然毛病百出,
甚至走向死亡边缘。

佛经将构造人体的物质部份,
名为色蕴。

精神部份,
名受蕴,

想蕴、
行蕴、
识蕴、
合言之名为五蕴。

五蕴中的色蕴,
是指人体中的物质元素。

例如 :

人体中的骨骼,
是地的元素,
属于坚性;

人体中的水份,
是水的元素,
属于湿性;

人的体温,
是火的元素,
属于暖性;

人体可以俯仰屈伸,
行动进止,
是风的元素,
属于动性。

地水火风四种元素,
能构造万物,

因名四大,
有形色可见,
故名色蕴。

五蕴中的受,
指人体五官对外界环境的感受,
领纳于心,
引生情绪反应谓之受。

因外境有顺逆,
人的感受便有苦乐之分,

苦则憎,
憎则嗔,
嗔则烦恼无尽。

乐则爱,
爱则贪,
贪则欲望无穷。

人生于世,
生存于顺逆二境不断交替中,
憎爱贪嗔的心理亦恶性循环不已。

因而产生种种颠倒妄想谓之痴。

人的生命,
既充满贪嗔痴,
也就带来罪恶与苦恼的命运。

五蕴中的想,
指人类意识的想像力,
人因外境牵心,

故心取境,
构成概念,
安立名言,

分别是非好丑,
而产生喜怒哀乐种种意念,
谓之想。

五蕴中的行,
其定义是迁流造作。

人对外界之顺逆二境,
引生内心的反应,

经过思考、
判断,

而策动于语言行为,
心理学称为人的意志,
佛学名为思心所。

人类精神界,
除前之感受及想像外,
一切有关心理活动,
皆属于行蕴。

五蕴中的识,
定义是对境明了识别,
心理学名为认识,

但认识只限于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

对外界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

生起见、闻、嗅、味、觉、知等识别作用。

佛学认为,
人除眼等生理器官,
对色等物质产生认识,

感受、
取舍,

以及意志活动等作用外,
还有微细的精神活动,
及精神的主体。

前者是唯识宗所立的第七末那识,
后者是唯识宗所说的第八阿赖耶识。

末那译名意。

因第七识缘第八识见分,
引生自我的观念与执著,
产生我见,

我慢、
我爱、
我痴等心理状态,

恒审思量,
因名意识。

以七识执我,
引起眼等六识的心理活动,
对色等六尘,

产生感受、
领纳、
占有等反应。

又名意根,
是我法二执的根本。

阿赖耶识译名含藏,
可分为能藏,
所藏及执藏。

因此识是人类生命的主体,
亦是宇宙万法的生因,
以其能接收眼等六识所传递的经验 ——

业种子,
妥为储藏,
为储藏业种子的仓库,
因名所藏;

以其能保持业力种子,
令其不失不坏,
作为开展未来一切现象的主因,
因名能藏;

以其是我执的发源地,
第七识依之坚执自我,
而产生我见,

我爱、
我慢、
我痴等心理病态,

因名执藏。

由精神与物质等五蕴所组成的人类生命,
是不断成长,
不停的衰老,
而终至于死,

所以说 :

有生必有死,
但死并不等如生命的完结。

而是此一生结束时,
又开展另一新的生命。

所谓 :

‘ 此死彼生,
彼死此生 ’,

彼此间似乎互不相关,
实际上彼此是继往开来的过程,

人的生命物质部份虽然死亡,
但精神部份却永恒不死,

特别是作为精神主体的八识心王,
含藏著人过去所造的业因,
引生现世的结果,

再由现世行为形成不可磨灭的业种子,
储藏放入识田中,
作为引生未来生命的主因,

遂成为过去、
现在、
未来三世生命的流传,

生生不已。

楞严经说 :

‘ 生死死生,
生生死死,
如旋火轮,
未有休息 ’。

此从不休息,
生生不已的生命之流,

又因八识田中所含藏的业力种子有善恶好丑的关系,

而有六道苦乐天渊的结果。

虽然,
一般人仅凭眼见耳闻的官感知识,

无法理解此作为人类精神主体、
万物生因的八识心王,

所含藏善恶业种的微妙关系,
而不肯信受三世生命延续之说,

但三世生命的延续,
及六道因果轮回之理,
并不因一般人的不信受而不存在。

正如牛顿未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之前,
地心吸引力已经存在一样,
可惜人没有先知先觉的智慧。

虽然先知先觉的佛陀,

把生命的原理、
识心的秘奥给人类说明,

但人仍然没有智慧接受。

即使中外古今的典籍,
很多记载著有关生死轮回的道理,
及生前死后的事实证明,

但人限于智慧,
仍然不肯相信,

宁可流浪在失望、
痛苦、
空虚的人生旅途中,

无依无归。

宇宙秘奥固无法揭开,
人生意义与理想,
也无法实现,
多么可惜。

事实上,
唯有佛教所说生命三世流转,
及六道因果轮回之理,
才符合现实,

人类才有希望,
有进步,
有前途。

因为依据生命三世因果轮回之理,
人的际遇随时可以改变,
而改变的主权,
又操纵在人类自己。

虽然,
人今生的遭遇多半由过去业因所招感,
但现在可从因缘方面寻求补救。

一方面停止坏的助缘,
冻结恶的种子,
使恶果不生;

一方面努力开发精神领域,
散播良善的种子。

由于理解业因所感不可避免,
则当逆境之来,
唯有逆来顺受,

不怨天,
不尤人,
才不会愤世嫉俗,
做出越轨行为,
自害害人。

即使顺境当前,
亦知世事无常,
好景不永,
不生贪恋以误前程。

如是不为物喜,
不为己悲,
不贪不嗔,
超然物外,

自然可以跳出物欲陷阱,
粉碎烦恼枷锁。

由于积极开发精神领域,
散播良善种子,
就可以取消妄想错觉,

驾驭意识野马,
纳入真理正轨;

以真理作为日常生活的指南,
也以真理作为人生旅途的依归,

使人性恢复清净光明,
使人的生命更健康,
更充实。

所以,
佛教的生命观,
是积极的,
向上的,

不但可以驱除人心的颓丧,
还可以扭转人恶劣的命运。

如果人能学佛,
彻底取消八识田中不良的种子,
洗刷人性污染的部份,

发挥人性光明至善的一面,
保证可以改善充满苦恼与缺憾的人生。

成为究竟圆满的正觉生命。

二 、寿命的长短

人的际遇,
幸与不幸,

皆是阿赖耶识中所含藏善恶业种子引生的结果,

而人的寿命长短亦然。

人的肉体 ——

物质部份,
由婴儿诞生开始,

接著是由幼年而少年、
而青年、
而壮年、
而老年,

念念不住,
刹那生灭。

今天之我,
已非昨日之我,
明天之我,
又非今天之我。

结果,
匆匆数十寒暑,
随其业力因缘,
寿命长短,
终归于尽,

所以佛说,
人的生命无常,
四大皆空,
五蕴无我。

可惜世人不知五蕴无我,
因而执我,
著我,
爱我,
为我。

在短暂生命中,
不但求财富积多,
还求寿命的延长。

讲到死字,
谁都害怕。

其实,
死只是生命的一个过程,
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死了又生,
此后生可能比今生更痛苦,

万一不幸投入牛胎马腹,
或走向地狱之门,
才是真正的可怕。

明海法师:
如果会吃饭,
你就会成佛

大家看了这个题目以后,

一定会觉得明海太耸人听闻了。

其实吃饭也不容易。

《大珠慧海禅师语录》
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有学人问:
“ 禅师,你还修行吗?”

大珠说:“ 我修行。”

又问:“ 怎么修呀?”

他说:“ 饥来吃饭困来眠。”

这个人觉得很奇怪,
说:
“ 一切人都是这样,
饿了吃饭,
困了睡觉,

为什么别人不是修行,
而你是在修行呢?”

禅师讲:
“ 这是因为他们吃饭的时候千般计较,

睡觉的时候万般思索。”

所以,
会不会吃饭,
关键就在于此。

我们是怎么吃饭的呢?

来反照一下,
当你在吃饭的时候,
你真的是在吃饭吗?

你说你在吃饭,
应该说你的身体在吃饭,
你的心也在吃饭吗?

我们吃饭的时候,
没有能够保持正念,

我们的心流失了,
流失在过去,
流失在未来,

或者流失于对当前外境的分别上了。

吃饭就是吃饭,
要保持正念,

以正念来吃饭,
过去的一切事情,
未来要发生的事情,

以及饭菜的好坏,
你都把它彻底地放下,
无所挂碍。

这个时候,
说你在吃饭都是多余的,

因为此时你的整个生命是心境交融的。

境是饭,
心是心态。

你吃得很专注,
很专心,

所有其他的事你都不想;

同时你吃得很明了,

你对你当前的生命状态很清楚,

就像有一盏明灯照耀着一样。

这是你的心在观照,
所以说专注就是定,
明了就是慧。

你专注地吃,
明了地吃,
就是定慧等持地吃饭。

我讲赵州禅师的一个故事。

赵州禅师活了120岁,
年岁一大,
牙齿就掉了。

有一个徒弟是地方长官,
他问:
“ 师父,您还有几颗牙齿?”

禅师说:
“ 只有一颗了。”

“ 那您怎么吃饭?”

禅师说:
“ 下下咬着。”

他老人家只有一颗牙齿,
每咬一下都不会空过,
都能下下咬着。

这个对答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

禅师在吃饭的时候,
他的心这样专注、这样明了,

他的心一下也没从他当下所做的事情上跑出去,

一下也没有开小差,
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

也许有人会说,
我吃饭没有去想别的,

我边吃饭边想着我要去打坐,

我要去念经,
我要去度众生,
这好不好呢?

我的体会是:
如果你能以正念来吃饭,

你就是在打坐、
在念经;

如果你能以正念来吃饭,
你就是在度众生。

在广大无边的法界里,
吃饭看起来是一件小事,
是一件孤立的事情,

但是我要说,
当你吃饭的时候,

整个世界都在你的这个事件之中,

所以只要你能专注明了地吃饭,

你就是在度众生,
就是在供养诸佛。

我们早晨、中午吃饭之前要供养三宝,

佛会不会来吃我们的饭呢?

佛会来吃,
不过佛会说:

“ 你好好吃吧,
你吃就是我吃。”

如果我们以全部的身心来吃饭,

那我们就是在替诸佛菩萨吃这顿饭。

这顿饭里有整个法界,

所有的因缘,
包括我们生命觉醒的因缘,

以及所有众生的关系,
都在这顿饭里面。

如果我们要仔细分析的话,

那简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怎么说也说不完了。

经过刚才的分析,
我们看起来并不一定会吃饭,

并不是每一顿饭都能吃好。

吃饭是这样,
那么生活中其他的每一件事情,

我们又是怎样呢?

我要说,
我们不会吃饭,

同样地,
我们不会走路,
不会睡觉,
不会看,
不会听,
不会说 ……

实际上,
生活中的每一个活动、
每一件小事,

我们的生命所表现出来的都是分裂、牵挂、混乱与执著,

因此我们的人生就有种种苦恼。

我们生活在幻象里面,
生活在执著的假相里面。

那么,怎么才能够体会到禅的喜悦,

使我们生活得真实,
生活得美好呢?

我的师父净慧禅师经常这样指导我们:

“ 安住当下。”

安住当下,
把握当下,

我们要学会让我们的心安住在当下,

让我们的生命成为一个统一体。

“ 当下 ”
这个概念,
是超越时空的。

它既不是过去,
也不是未来,
更不是现在。

《金刚经》上讲
“ 过去心不可得,
现在心不可得,
未来心不可得 ”,

这个
“ 现在心 ”,
是指对现前外境所产生的分别心与执著心,


“ 当下 ”
是超越这一切的。

当你的心离开了当下,
流失到别处去了,

那你的生命就流转了,
轮回了,
你就是众生。

当你的心能够安住于当下,

你的心能够专注、集中、明了、统一,

那你就是觉醒,
那你在这一刻就是佛,
就超越了生命的局限。

把握当下的意义,
就是要让你的生命永远是这一刻,

使你的心凝聚起来,
统一起来。

所以,
吃饭就是吃饭,
你就安住在吃饭之中;

走路就是走路,
你就安住在走路之中;

睡觉就是睡觉,
你就安住在睡觉之中;

做事就是做事,
你就安住在你的责任与义务之中。

成佛就是从你的生活开始的,

从你自己所处的因缘、
从你的位置开始,安住于此,

你就能成佛。

正如太虚大师说的那样:
“ 仰止唯佛陀,
完成在人格。

人成即佛成,
是名真现实。”

本文摘自
《 如果会吃饭
你就会成佛 》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微风]这部剧的主角王小石是很传统的武侠男主,他天真而不愚蠢,正直善良,梦想是能让自己成为影响身边人一样成为仗义执剑的,平更多不平之事,杀更多该杀之人。#说英雄
  • 或许你正忙着长大,或许你已经成熟,但不论如何,让我们姑且在这一天,用童年的眼光重新回顾小时候的世界。《父爱无声无息,却又从未停息》父亲做的饭菜 是记忆中始终不曾
  • 我给你打了一下午啊!我:昂(哑着嗓子)老师我是,不好意思老师,没接到电话,请问您给我打电话有什么事情嘛?
  • [作揖]#长春 牙缝太大/上下门牙有缝隙/长春牙齿矫正/整牙 正规有资历的医生有哪些#今日搞笑事件:新川来了拍摄团队说拍宣传片,师姐说我们这一排电脑不错,就拍你
  • 不过,王思聪既然会被禁言,那估计是说了什么不合时宜的话,当这样的言论遇上巨大的影响力,那后果可想而知。​不过,王思聪既然会被禁言,那估计是说了什么不合时宜的话,
  • 莫不如留一份清欢于心田,带着这份孤独,在人生之旅上慢行,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既然孤独常伴,倒不如心怀孤静,不嗅亭见酒飘香,不问君子明与朗。
  • 在这里我们需要区分ysl和阿拉伯两个范畴,在帝国早期这两个概念是基本重合的,公元7世纪时ysl化的阿拉伯人拥有当时中东地区最强大的武力,他们既有着游牧民族的作战
  • 来来来,看看是怎么一回事呢……加拿大牛肉 | 让你好看关于健身减脂增肌,一直以来有个大误区,比如,各种美味的肉类都舍不得下口,牛奶从来不喝种种。要知道,让你长胖
  • 。。
  • 一个人能在你最窘迫,甚至看不到翻身机会时借给你钱,就说明他是真的把你当朋友,是真的值得结交的人。后来刘昊然知道彭昱畅的处境后,也大方的问彭昱畅需不需要借钱,自己
  • 不要错过啦 报名链接戳:作为推动中国篮球未来发展的新举措之一,获得中国篮协支持的蔡崇信篮球奖学金在5月6日公布了2022级的获奖人名单。通过专家评委的初筛,最终
  • 总有一天小飞侠的尖叫声会盖过世俗的谩骂,重庆野玫瑰是神赐予我们的光,我们的重庆野玫瑰也会永远盛开!听别人说,肖先生的巅峰时期是2019,说是我来晚了,如果是这样
  • 我的微博搜索栏,您搜“宁宁”一定会出来好多好多微博,而每一篇基本上都是宁宁给我做的好吃的,宁宁给我买的这个,宁宁给我发了啥闪送……平日里被宠惯了,一切都显得
  •   智商超高  童子命之人,他们的智商远超旁人,如果仅仅如此,童子命之人也仅仅算是天才,但是,他们善于参透某些事情之间的关联,将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事物联系到
  • #林彦俊[超话]##林彦俊2022如虎添E#枯枝长出新绿 冰雪渐渐融化春来东风至 待凛冬离去 雪融草青 新的相逢 将温暖延续尝第一口春见久违的人冬天夺去的春天会
  • 因此土象不喜欢找土象是因为可以看见与自己同类的人与自己存在着资源物的掠夺可能性,例如:你爱钱,我也爱;你计较得失,我也权衡利弊;你在意结果,我也讨厌沉没成本..
  • #椒江美食##台州美食##台州探店##台州面包店##台州烘培##面包店# TZ超级吃货团第497篇游玩日志真买真吃真测评的探店日志vx公众号:TZ超级吃货团小红
  • 之后的几天放晴了,天很热,我不是去河边看龙舟赛,就是用itouch放酷狗音乐里面的吐小曹扒新闻爆笑节目,同时把一堆高三的资料全理起来。然后收到了我购物车收藏很久
  • 为此,她重生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拒绝渣男,毅然嫁给上一世的死对头,这一世不应该去招惹的超级大佬!本以为他们的婚姻走肾不走心,却没想到 ,婚后被大佬宠坏了。
  • 总之,分开时间比较久的复联,要记住这个秘诀:打死都不承认你是想复合的,并且必要时把锅甩过去:你想多了吧;别乱想;都过去这么久了;早就没什么了...这些句式随便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