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人在职场上活得最轻松# ?】

1. 为什么你一看见办公室政治就头疼?

收到的咨询,最多的是关于“职场政治”的困惑。我发现,“职场政治”的大部分原则,比如“谨慎站队”、“小心慎言”、“禁忌话题”、“上司管理”等等,人人都能理解,但执行起来,有一些人很快就能上手,有一些人却总是“臣妾办不到啊”。办公室政治的本质是通过人际关系进行的“看不见的竞争”,这里既有利益竞争,也有性格冲突。过去我们讲“职场政治”,总是告诉你要怎么认清双方的利益关系,然后是一堆潜规则,搞得很庸俗。但性格层面的因素,却被我们忽视了。

2. “低自我监控者”真的是职场政治的loser吗?

小王和小李是同时进公司的员工,但两年后的绩效评估中,小王比小李高了很多,率先获得晋升资格。两人的能力都不错,工作也都很努力,最大的区别在于人际关系的处理上。小王擅于察颜观色,根据领导和同事的态度灵活应变,形象管理也很好,让她始终以积极、高效、开放的职场形象示人。而小李完全相反,他的口头禅是:“我生活得很真实,从不会为了取悦他人而改变自己。”“根据周围人的反应,改变自己行为”的“见风使舵”的能力,心理学上称之为“自我监控”,前面的小王属于“高自我监控者”,很多调查表明,高自我监控者的晋升机会明显更高。“低自我监控者”有两类,一类属于内向、保守、敏感型性格,很容易对职场人际关系累觉不爱;另一类属于过于热情、粗心、直率的性格,更是“职场政治”的受害者。

你一定以为,本文会教大家如何成为一个“高自我监控者”,但我不打算这么做。《黑镜》第三季有一集,设想了一个人与人相互打分的社会,分数越高,你占有的社会资源越多,每个人都试图用自己最完美的形象去吸引别人,给自己打高分,整个社会充满了渴望以“混圈子”的方法来突破现有阶层的人。我们试想,如果职场中每一个人都是“高自我监控者”,为了控制大家的印象,释放出的信息都是非常正面、积极、美好的,那不就变成了“朋友圈”了吗?你在朋友圈里能得到真实的信息吗?

事实上,“低自我监控者”有自己的优势,他们的性格很直接,对组织的忠诚度也更高。所以,保持一定比例的“低自我监控者”,是一个组织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但有人要说了,难道要这些“低自我监控者”牺牲自己的职场前途,去维持组织的稳定,去填平“高自我监控者”的晋升之路吗?

那些身居高位的管理者,“低自我监控者”的比例真的少吗?那些冷酷无情的总经理、原则性极强的董事长、内向敏感的CEO,比比皆是。他们不都是从职场政治的腥风血雨中活下来的吗?这就需要我们用一种全新的眼光去看待“职场政治”这个老话题,找到最适合“低自我监控者”的职场生存之道。

3. 广结同盟,还是坚持自我?

既然讲职场政治,我们还是先回到“政治”本身。政治,一直有“利益政治”和“原则政治”的说法。“利益政治”最常见,特朗普就是“极端利益政治”的代表,他在《交易的艺术》开头就说:“多数人都对我的行事方式感到惊讶,我经常会出尔反尔。”当总统后,他常常为自己的行事诡异进行辩解:“我怎么可能让你知道我的底牌?” 而特朗普早期的军师、极右翼分子班农则恰恰相反,是“原则政治”代表,反多元文化者,坚持“禁穆令”,反对拿原则作交易,所以才被“什么都能拿来交易”的特朗普打入冷宫。

职场政治也一样,以前给人的印象往往是“利益至上,不讲原则”,其实不然。办公室政治中,既有讲利益的,也有讲原则的。举个例子:职场中有派系,派系有斗争,斗争有输赢,万一你站在输的那一方,职场政治有一个大忌,就是投靠对手——忠诚,就是一种“讲原则”的职场政治。再以工作配合为例,大部分人都更倾向于和一个性格明确、利益透明的人合作,因为我们都是风险厌恶者,尤其讨厌的是别人带来的风险。

职场上的“利益政治”和“原则政治”,其实是两种不同的人际关系合作策略。“利益政治”的合作策略是,用最少的代价,换最大的利益,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所以,底牌永远不会摊出来。“原则政治”的合作策略是,我有什么,我要什么,我是怎样的人,一切都摆在台面上,如果你愿意,请放心与我合作。“利益政治”是主动出击,化敌为友,广结同盟;“低自我监察”是坚持自我,敌我分明,后发制人。“利益政治”需要洞察他人的需求,克制自己的情绪,适合前面说过的“高自我监控者”。

“原则政治”则相反,如果你是一个“低自我监控者”,常常屏蔽社交信息,还对猜测别人的心思感到很不耐烦,那你不如采用“原则政治”的人际关系策略,增加自己的透明度,增强行动的可预测性,把自己放在被选择的地位上,放弃某些眼前利益,让对方产生长期合作的高预期。一句话,“职场原则政治”的目标是建立长期可持续的合作关系。我想一定有人要问:底牌都摊出来了,人家故意欺骗你怎么办?这是个好问题,答案就5个字:一报还一报。

4. 为什么“一报还一报”是最好的合作策略?

密歇根大学政治科学家艾克斯罗德在研究“合作与博弈理论”时,用电脑模拟过一个“生存游戏”,他公开征集了几十个不同的“合作策略”,放在一个程序里竞争,结果,他发现最后存活数量最多的是一种叫“一报还一报”的合作策略,几次实验结果都是如此。“一报还一报”的策略和前面说的“原则政治”很像:第一步,相信合作者,从不首先背叛;第二步,对于对方的背叛行为一定要惩罚;第三步,惩罚过一次,对方再想合作,还是选择相信。

实验发现,“一报还一报”策略在一开始并不占优势,总是要到后半场,才真正开始发力。而我们常常用的“欺软怕硬”策略、“欺骗性合作”策略等等,刚好相反,一开始占优势,最后无一例外遭到失败。此外,实验还发现,“一报还一报”的策略虽然总分最高,但在每一轮博弈中,从来拿不到最高分。这两点都说明了一个道理,“原则政治”信奉者,为了长远的优势,往往要牺牲眼前的利益,承受暂时的打击:

在印象形成阶段,你需要承受一定的人际冲突。而且,你不能嫉妒人家,不能因为“能力不如你、但人际关系比你好”的人提升,而愤愤不平,因为这是你的选择。你也不能玩小聪明,有利益时,变成“利益政治”,没利益时,变回“原则政治”,这就变成了“欺骗性合作”策略。顺便提一嘴,艾克斯罗德把这一系列实验写在了一本叫《合作的进化》的书里,用实验结果解释了很多政治与道德选择背后的原理,里面有一句话,令人震惊:“只要有5%的人持一报还一报的策略,就可以改造一个充满了欺骗的社会。”当然,想要玩转职场“原则政治”,还有三条原则。

5. “原则政治”的三条原则

“原则政治”最重要的第一原则是:金身不破。保持你性格的稳定性,内向你就一直内向下去,保守你就始终保守,敏感你就别怕别人说你敏感。记得以前有个巨蟹座的同事,口头禅就是“身为巨蟹座,赶紧做完回家是一件天大的事”,反复念叨了一两年,大家让他加班时,总有一种负疚感。形成稳定预期后,别人就知道怎么配合你,如果你是一个很挑剔的人,别人自然会把准备工作做得更细,如果你是个直率的人,人家对你的某些言论也就见怪不怪了。

“原则政治”第二个原则:扬长,不避短。“不避短”前面说过了,扬长就是“长板理论”——把木桶倾斜,能装最多的水决定于你最长的那块板。选择了“原则政治”,好处是可以把精力集中在业务能力的提升上。既然你不能主动出击,你总得有点真材实学,别人才愿意跟你合作啊。

“原则政治”第三个原则:不知彼,但知己。“原则政治”不要求你洞察他人,但相应就提高了“了解自己”的要求。问题在于,一部分“低自我监控者”恰恰是对自我缺乏了解的人。而且,对于一个20多岁的职场新人而言,你真的了解自己吗?你的性格真的不会变吗?坚持个性原则,永远不应该成为你逃避成长的借口。

6. 半途而废者,最累

职场政治未必都是潜规则的世界,讲原则也是可以得到利益的,只是这个过程是如此漫长,长到很多人都半途而废。职场上有两种人活着最轻松,一种是讲原则的人,另一种是完全不讲原则的人。而那些半途而废的人,最累。https://t.cn/A662TTsL(作者:人神共奋)

预亏40亿、财务总监半年换俩 中利集团光伏回款艰难执着下注
把自家盈利的业务卖掉押宝亏损的业务是什么操作?一般正常人干不出来这事儿,不过,最近中利集团就搞了这么一笔反向操作。

2月10日,中利集团公布《股权转让协议》,宣布向东莞鸿顺转让持有的广东中德2%的股权,并向创元集团转让广东中德60%的股权,总转让价款超过4亿元,广东中德由全资子公司变为参股公司。

有意思的是,从财务数据来看,广东中德2020年全年和2021年前三季度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7.58亿元、12.9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5956.63万元和5043.47万元,在2021年半年报中,广东中德甚至是唯一盈利的主要控股参股公司。

(图源中利集团2021年半年报)

2021年年初,广东中德还在原有30万公里线缆产能的基础上,新扩建了15万公里光电混合缆年产能并投产,短短一年过去,这样重要的一个子公司就被中利集团放弃,是何缘故?

在公告中,中利集团解释道,这次股权转让交易有利于公司进一步聚焦光伏板块核心业务的发展。

这和年初公司的战略布局不谋而合,从种种蛛丝马迹来看,电缆发家的中利集团意欲抛下电缆这一核心业务,转而发力光伏行业,以谋求未来的发展。

然而,凤凰网财经《市值观察》翻阅资料发现,中利集团虽布局光伏已久,且曾经有“光伏扶贫第一股”的响亮名头,但在“531”政策风向转变后,公司受光伏业务拖累十分严重,至今仍有大额的应收账款未能收回,此外,公司其他布局接连暴雷,资金链绷紧到极点,出售优质电缆资产或也是回笼资金的无奈之举。

光伏“老玩家” 却因激进扩张回款困难

目前来看,中利集团的主要业务包括以电缆为主的通信行业,和以电站、组件为主的光伏行业。2022年初,中利集团宣布未来将集中发展光伏行业,整合相关资源。然而,从过往财务数据来看,公司光伏行业目前虽然靠着之前积累下来的资源迅速发展,频频和央企、国企合作“整县推进”,但因为光伏行业整体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生意并不好做。

2021年半年报显示,中利集团上半年光伏行业实现营业收入23.87亿元,营业成本高达22.07亿元,毛利率仅有7.53%。在2021年业绩预告中,中利集团提到,预计2021年全年亏损32亿~40亿元,对比上年亏损额29.2亿元有所扩大,其中,光伏业务共计亏损11亿元左右,主要因为光伏制造的主要原材料及海运费暴涨,造成产能不完全释放,经营性亏损约6.5亿元左右。

原材料和海运费暴涨这一亏损理由并非中利集团一家光伏企业提到,据相关媒体统计,包括爱康科技、中来股份、东方日升、协鑫集成等在内的公司,均在公司公告中提到了海运费大幅上涨的情况。而组件价格上涨几乎是2021年下半年光伏行业的主基调。有光伏行业从业者曾向凤凰网财经《市值观察》表示,一方面组件价格居高不下,另一方面电站终端竞争激烈,产业链中下游的利润被压的非常低,生意很不好做。

光伏行业某投资人也向凤凰网《市值观察》表示,近几个月由于成本的上升,电站的回报率下降的比较厉害,大家都有些算不过来账,但从业者普遍看好2023年的市场,所以战略布局的动作也不能停。

对于中利集团在光伏行业的影响力,凤凰网《市值观察》询问了多位从业者,多数人表示近年来中利集团“失去声音”,其中一位投资人提到,中利集团在2015年左右发展较好,近些年由于集团公司自身财务状况的恶化,导致光伏业务也有些乏力。

集团自身的财务状况恶化主要系之前粗放、激进的扩张导致。

2021年中报显示,中利集团按账龄披露6个月以内的应收账款最多,金额为18.2亿元,其次即为3年以上的应收账款,金额达11.75亿元。在2020年年报中,中利集团坦言,截至2020年期末,公司光伏板块应收账款余额为28.87亿元,占合并报表口径应收款余额的84.17%,其中商业电站和扶贫电站的金额为18.75亿元,存在一定的回收风险。

过去数年来,国内光伏扶贫一直采取的是企业与地方政府深度合作的模式,前期企业垫资建设,后期企业收回投资。在2018年以前,中利集团大肆推进光伏扶贫业务,当年签约的扶贫电站达到520MW,开工建设达到1283MW,为当年主要的业绩来源。

然而,好景不长。2018年3月,政策明确规定光伏扶贫电站不得举债建设,企业不得投资入股。一夕之间,中利靠扶贫“攻城略地”的算盘落空,并且,随着“531”最严光伏补贴政策的推出,光伏电站的收益率急剧下滑,前期规模铺得太大的中利集团,摊上了巨额的应收账款难以回收,勉强收回的电站也因为补贴退坡面临亏损。

巨额的应收账款和潜在的坏账风险持续困扰着中利集团,交易所也因此多次向公司下发问询函。随着账款的回收和坏账的不断计提,自2017年以来,中利集团的应收账款金额有了大幅的下降,由2017年的100.88亿元下降至2021年Q3的32.58亿,但从资产百分比来说,占比仍然超过20%。2020年计提的坏账准备达到12.6亿元,对比2019年的11.6亿元继续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如此大比例的坏账已经是中利集团较为宽松的坏账计提比例的结果。

据中利集团年报,公司对6个月以内账龄的应收账款计提2%坏账,6个月到1年计提5%,1~2年计提10%,2~3年计提30%,3~4年计提50%,4年以上计提100%。与之相对应的是,同样处于光伏产业链中游的正泰电器对3年以上应收账款即计提100%预期信用损失,2~3年计提50%。从这一角度来说,中利集团延缓了高额应收账款带来的坏账风险。

(正泰电器坏账计提比例,图源正泰年报)

负债水平高企 股东高管纷纷跳船

从某种角度来说,中利集团对光伏并不能算作死心塌地,甩卖优质资产或许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自救之举。

2021年半年报显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中利集团账面的货币资金为22.4亿元,而短期借款、应付票据、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等有息负债分别为37.49亿元、17.73亿元、4.43亿元,远远高于货币资金。而在半年报中,因抵押、质押或冻结等对使用有限制的款项达15.87亿元,占货币资金总额的71%。

中利集团的负债水平长期处于高位,且近年来资产负债率一路走高,2019年~2021年Q3,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59.52%、65.37%、73.04%,2年多的时间资产负债率上升了接近25个百分点。

受高额的债务水平影响,中利集团每年需要承担一笔不菲的利息开支,2019年~2020年及2021年Q3,公司的利息费用分别为6.56亿元、5.91亿元和2.16亿元,2019年中利集团尚未亏损,利息费用6.56亿元远高于当年净利润0.55亿元,成为吞噬利润的元凶之一。

此外,2021年中震惊资本市场的“专网通信暴雷”也使得本就不富裕的中利集团雪上加霜。

业绩预告中中利集团表示,因专网通信业务暴雷,公司设计的专网通信业务的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存货计提资产减值,为子公司中利电子融资提供的担保,计提预计负债,对子公司中利电子长期股权投资计提损失,总计提金额大约为22亿元左右。

糟糕的经营下,中利集团的股东、高管正加速出逃。2021年初,国资背景的沙家浜旅游通过股权收购的方式获得中利集团4890万股,转让价格为3.83元/股,转让价款为1.87亿元。还不到一年的时间,2021年11月~2022年1月,沙家浜旅游即通过大宗交易的方式连续减持,减持价格在6.64元/股~7.59元/股间不等,持股比例降至5%以下。值得注意的是,沙家浜旅游此次一进一出,获利接近一倍。

另外,中利集团在2021年两次变更了财务总监。2021年7月,原财务总监吴宏图辞任,由张武接替,接任不足半年,张武再次辞任,财务总监由徐珍英接替。与张武一同辞任的高管还有公司董事周建新、公司董秘张冬云。

高管、股东纷纷跳船,虽然中利对外解释甩卖盈利资产是为了聚焦光伏产业,但无数证据都印证着,公司经营状况的确有些糟糕。

凭借着此前在光伏行业的积累和与地方政府扶贫时结下的亲密关系,中利集团近几个月频频拿下“整县推进”的大单,只是,这些大单究竟能给公司带来多少收益,又是否能将公司拯救出亏损的泥潭呢?恐怕中利集团还需要拿出更多的努力和证据来证明。

【#专家谈#丨郭秦川:#未来房地产业向北还是向南#】房地产业涉及每个人最基本的刚需性住房问题,是民生保障和社会管理的重大课题,始终受到全社会重视和关注。长期以来,住房问题备受媒体聚焦、专家学者探讨研究、社会层面的关注和热议。同时,国家针对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进程,以及对宏观经济社会的影响深度,适时加强宏观调控与指导性政策完善和调整,以有效维护市场秩序,服务百姓住房需求,稳定财金体系健康运行,确保刚需性与合理诉求,确保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提到房地产业发展,大家关注更多的是商品房开发这个焦点问题。我们首先要明白,房地产业涉及房产业和地产业,由于房产与地产在逻辑上紧密链接,一般不做分割性分析和探讨。搞房产开发,必须以有地产为前提条件,也就成了房地产业(地产+房产=房地产)的开发。

随着城镇化建设等战略的实施,房地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并形成惯性。八十年代以来,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建设规模和成效较为显著,城市建设焕然一新,住房条件和环境有了较大改善,规模与效益、边际效应呈递增性趋势。同时,随着建设性资产的积累和推进,房地产发展周期与经济社会吻合度逐渐出现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存量、增量、结构、人口、土地、价格、金融、财税等系统性体系性问题逐渐凸显,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关注,也迫使业内对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进行深度思考,特别是引起房地产企业的焦虑与抉择。房地产业发展是否走到了十字路口、未来去向在哪里等问题,掀起一波又一波的讨论、研判和研究。

答案在哪里?如何客观回答这一问题,我们无妨溯源问实。从相关指标数据中观察一下房地产业发展的进程现状,以及供需去向,来寻找答案。

首先,从房地产开发需求因素分析——

从房地产法人企业发展的规模和行业运行成效观察,2010年全国房地产法人单位数28.5万个,发展到2020年为93.4万个,十年时间内增长近3.3倍,是2005年的5.3倍。说明房地产行业近些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市场看好这一行业的成长、效益与发展预期。

从房地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观察,改革开放后,房地产业增加值呈线性快速上升趋势。房地产业增加值从1978年79.7亿元,增加到2020年74552.5亿元,增加值增加800多倍。房地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1978年2.2%,提高到2020年度7.3%,增幅提高5.1个百分点。不难看出,房地产业在价格因素影响下,所呈现的产值规模和贡献度提升较快。

从城镇化战略性政策实施与推进观察,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我国城镇化率仅为17.9%,发展到2021年为64.7%,常住人口城镇化比重增加46.8个百分点。同时,印证了城镇规模加快扩大,人口移动规模快速增长,以及对房地产业中住宅需求增加。

从影响房地产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人口数量和结构观察,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获悉,建国初期1953年全国总人口数5.83亿人,增加到2020年14.1亿人,规模扩大了2.4倍。同时65岁及以上人数占总人口比重,从1953年4.4%,上升到2020年9.1%。人口自然增长率,从1978年12%,下降到2020年1.5%,下降超过10个百分点。很显然,近些年来我国人口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生育率逐渐趋缓,呈线性下降趋势,增长有触底的态势。随之家庭结构和户均人口逐渐缩小,从1953年家庭户人口规模4.43人/户,缩小到2020年2.62人/户,户均减少1.81人。说明家庭户数同样处于下降态势,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1990年)数据显示,全国家庭户数为2.77亿户,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2020年)结果数据为2.21亿户,2020年较1990年家庭总户数减少0.56亿户。家庭户数的递减,充分证明了住房需求态势下降和住房总量诉求减少。

从房地产购买力与居民支付能力因素观察,2014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占人均可支配收入(受统计口径限制)比重为71.9%,2020年这一支出下降到65.9%。说明人均消费支出出现结构性下降。同时,居住支出占居民消费支出比重,从2014年22.1%,上升到2020年24.6%,比重提高2.5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居民的居住类费用在提高。住房消费成本的提高,不利于房地产市场规模性扩张和发展。

从房地产项目投资增速与市场建设进度观察,2010年房地产开发投资额为48259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比重为22.1%,增加到2020年141443亿元,占比为26.8%,2020年占比较2010年提高4.7个百分点。相反,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从2010年33.2%,下降到2020年7%,增速线性回落26.2个百分点。充分说明随着房地产开发建设逐步推进,其建设成本费用等增加加快,建设空间结构性缩小,特别是土地稀缺性资源的有限性限制。

其次,从房地产开发供给角度因素分析——

从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开发与购置角度观察,改革开放后,房地产开发业本年土地购置面积呈现一个倒“V”型线性发展状态。从2000年本年土地购置16905.2万平方米(2535.78万亩),增加到2011年44327.4万平方米(6649.11万亩),达到峰值并形成拐点,从此本年土地购置面积呈线性下降趋势。从建设用地角度分析,房地产开发用地累积性边际效益递减较为明显,建设用地吃紧是难以规避的问题,同时粮食安全与建设用地平衡性、用地冲突、结构矛盾加剧,发展压力加大。

从本年房屋新开工面积及住宅建设与发展情况观察,从2000年到2020年数据看,呈波动性线性向上的趋势。本年房屋新开工面积从2000年28582.64万平方米,波动性增加到2020年224433.1万平方米。其中,2000-2020年,年均住宅类建设面积达74.3%以上,也就是说在房地产开发中,主要以住宅性开发与建设为主体。

从本年商品房销售面积与住宅销售面积观察,本年商品房销售面积2000年销售18637.13万平方米,增加到2021年179433万平方米,2021年度商品房销售面积较2000年增加8.6倍。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从2000年16570.28万平方米,增加到2021年156532万平方米,2021年度本年住宅销售面积较2000年增加8.4倍。同时,在商品房销售面积中,住宅占比年均超过87.8%,住宅用房面积成为商品房销售面积的主体和核心。这也和开发企业所购置的土地使用性质、建设主体目标、经营方向等相一致。

从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与住宅销售价格情况观察,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从2000年2112元/平方米,提高到2020年9860元/平方米,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2020年较2000年提高4.7倍,商品房价格呈线性向上快速增长态势。同时,住宅平均销售价格从2000年1948元/平方米,上升到2020年9980元/平方米,住宅销售价格2020年较2000年提高5.1倍。同样,住宅销售价格具有线性快速增长态势。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与住宅平均销售价格差从2000年164元/平方米,发展到2014年391元/平方米,形成一个峰值和拐点,此后到2020年这一价格差为-120元/平方米,也就是住房价格高于商品房销售均价。住宅型房价涨势高于商品房其他类房屋价格,说明商品房经济适用性和市场成本费用等在不断增长,扩大了房价提高基数,给利润空间造成压力。同时相反,倒逼房地产业发展动能的收缩和减缓。

从房地产开发企业成套住宅竣工与销售情况观察,2005年成套住宅竣工套数合计368.25万套,到2020年提高到597.66万套,在2014年形成一个峰值,达到765.94万套,这样从2005-2020年企业成套住宅竣工发展形成一个抛物线式走势。总体看,呈阶段性线性增长态势。从住宅销售套数合计看,2005年完成423.54套,2020年增加到1355.59万套。从销售角度看,2020年销售套数较2005年增长3.2倍。从成套销售套数合计与竣工套数合计总量差看,2005年总量剪刀差55.28万套,2020年提高到757.93万套,销售套数远远大于竣工套数,说明市场需求依然较好。可以看出,销售套数大于竣工套数中存在较大风险和问题,更多的来自于销售的预期性(预售、期房、竣工未结等现象),显示数据之间匹配性相对较弱。这里不包含农村住房、单位自有住房、自建房等,非经营性质住宅套数。

综上数据分析,房地产开发业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同样从改革开放后,走过了一个探索到快速发展,再到逐渐放缓的发展历程。随着经济发展增速的转换及发展目标路径的调整,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和家庭户人数缩小,土地稀缺性供给收紧,房住不炒政策等宏观调控的影响,房地产业似乎走到了发展的十字路口?遇到产业如何发展,怎样发展,甚至转型抉择等问题。

从房地产业当前可以观察到的现象与行业谈论的焦点观察,反映出几个特点性问题:

一是本年土地购置面积几十年长期供给,累积效应和边际效益较为明显,国土资源科学调配压力加大。由于经济发展进程中,阶段性土地政策宽松性与经济增长诉求,形成经济收益型的房地产投资驱动力滞后性收缩,及惯性变相延续。严重挤压了粮食安全用地,以及建设用地的可持续。土地资源空间利用压力加大问题突出。

二是房地产业中地产业会受到较大限制,因建设用地的约束性更强和土地法治化道路推进,会使地产业发展规模和效益逐渐缩小,迫使地产行业在新格局战略的指引下加快转型步伐。同时倒逼房地产业深化改革,商品房建设行业(住宅)等转型或需要新的战略性抉择。

三是经过近几十年房地产行业发展与建设,商品房建设达到土地、人口等所能承受的主体预期,遇到了瓶颈,并积累了过大的产能或存量,释放能力和水平受到人口增速下降的刚性制约,同时政府福利性住房(廉租房、公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以及盈利性商品房的持续增量等,造成供需失衡,供给的超预期性。

四是市场对商品房与城镇化建设、人口被动性迁移、产业布局等政策性、市场性误判,特别是在区域性经济刺激政策效应下,房地产投资暴利诱惑与陷阱并存中失去管控性的理性。

五是受地产业增长和规模的收缩,开发与在建住宅型的商品类房产行业将受到较大约束。房地产业中的开发、建设、经营、管理等行业会因此受到一定的冲击和影响。

六是财政金融政策的惯性杠杆与刺激,导向性惯性难以急刹车。杠杆影子和财政金融系统性风险在压力中寻找释放空间和路径。同时,居民收入增长预期与房价涨幅性失调(主要源于收入与按揭贷款之间的关系,即还贷能力与生活保障支出压力加大),加之房贷与财政金融政策缩表性作用,对房地产业规范性发展与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对房地产发展产生较大影响。

尽管房地产业发展遇到周期性和阶段性增长瓶颈,但并不意味着房地产业从此走到了行业发展的尽头。我们从国家发展战略中不难发现,一是国际化大都市、城市群、区域协调发展、流域性经济带(长江、汉江、黄河等)、新格局的构建等国家战略正在实施推进,为房地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空间,其在时空中如何驾驭机遇和运用好政策的红利,需要智慧与科学把控。二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推进,将为房地产业的转型与转战,提供转型发展与空间的释放。三是随着房地产建设的饱和度与消化进度,房产的维修、装饰和服务等经济活动质效会有大的提升与改善。四是欠发达地区建设与发展,以及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同样为本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业务拓展的机遇和时空。五是城镇化率还有增长空间。城市更新改造,为房地产业同样提供了发展空间和路径。同时,随着经济运行状态的好转,流动性人口增加和推进,改善性住房、房屋租赁及中转性住房等未来还有相应的空间。

现在,我们需要冷眼看待和面对房地产业潮起潮落,需要在发展中抉择,在抉择中奋进。在优化结构中,始终沿着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方向,凝聚智慧,稳中求进,推进房地产业朝着国家与人民需要的方向发展。https://t.cn/A66PLl2R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隔离的酒店在番禺,非常偏远的地方,还不让点外卖,于是无聊的我就想起了球球这个游戏 然后n年没上线的我,上线发现了一条留言,当时并不知道是她,因为我很早就已经取关
  • #Renee's读书笔记# 伍尔夫的日记选《思考就是我的抵抗》读完啦✓ 被关在家里唯一的好处是多了大把自由读书的时间,今天花一天读完了这本。 虽然读了伍尔夫不
  •  也许有一天,我会改变,但请大家记住我在公众耗里常说的那句话:在数字藏品领域,不要轻信任何人能够带你搞钱,包括我!好了,闲话到此,这个攻略主要是写给主线可能没做
  • 我好饿好饿一到晚上就好饿[淚]第一次吃辣条味的年糕给我甜腻了学校的快递车车[給力]之前的小猫充电线不见了 我又又抽到了呜呜呜真感动 最喜欢这个系列充电线!全是我
  • 个别林唯发在个超的澄清视频海唯发在个超的澄清今天上午最后一节课的时候​我让他们自己做试卷​小孩问我:“老师,做不完是不是不许走啊”我回:“看我心情”其他人齐刷刷
  • 这次多休息了一会十一点开始出发,下一站20+km的太师屯,虽然休息了但心理仍然没底,不过骑起来才发现一路都是缓下坡,不蹬都35+的时速简直不要太爽,正好一边骑一
  • 只看论文没写框架,在老师课上1h不到把论文框架整完了 (边写边翻完论文还得边看老师有没有发现我没听讲,还得装作听讲的样子,老师真的好严,无数次因为同学上课搞其他
  • 今天听到了我很同意的话“都是一个人的心理剧场”错不错过的 不重要了 他喜不喜欢我是他的事他挑明我承认不挑明大家就一直这样装傻下去我永远先最爱自己快考试了不给自己
  • 唯一的解決方法就是問自心…… 無論發生什麼,太陽照樣升起,月亮依然會圓,淤泥中綻放的蓮花告訴你:一切皆圓滿、自在才是這個世界永恆不變的存在……本然世界圆满、自在
  • 妈妈的俩条腿都把星星缠上了,疯狂的在女孩身上索取这只能属于自己的味道,仿佛是在宣誓主权,妈妈一边吻着手一遍向星星的胸上抓去,也许是太过激动,用力过头,抓痛了星星
  • 2008年的时候,我记得很清楚,因为初三快中考了,又碰到汶川大地震,举国哀悼,当我们沉浸在悲伤的氛围里时,那位女生却挣扎在生死的边缘,听认识的人说,她很想去
  • ”从那时起,漫山苍老成堆的雪在屋子里发烫,春是它的母亲差一点,冰也可以结籽我结籽的时候,杜鹃在一旁叫唤它向我乞求绿色我给了之后,它也没有停止啼血但它说了谢谢早霜
  • 不要问为什么不加什么什么的,必有原因,比如盐,加了就会出水,烤出来的肉串就会很干很老。中间常翻让肉熟,稍稍撒盐不能急,里外都熟才安全,最后再撒调料粉。
  • 如果你对表扬的作用存疑,可以看看以下5点:1、孩子们被经常表扬的可能性不大我们以为我们在表扬,实际上只是没有对孩子发脾气。这我就不是很明白了,这个店家应该也不知
  • ♓️双鱼座:他们会愿意为你拒绝更多可能性,开始为你清晰自己的立场与边界,双鱼是多情且不擅长拒绝的,也许不是爱到深处,他们大概率是全盘接收其他异性的青睐的,他们的
  • 姑娘,就算是摆烂,也请心安一点去过一段摆烂的日子,去做一些享受的事儿,即便未来回想这段摆烂的日子,自己也能回味这种悠闲,而不是带着忧思的消遣;好好享受,即便在未
  • 阿德巴约说:“因为我进入联盟就是靠防守,我以此成名,就是从防守斯蒂芬-库里开始的,斯波让我去防守对面的主要得分手,他会说,‘我们打火箭,你去防守拉塞尔-威斯布鲁
  • 这是昨天晚上去一个姐姐家里刚签的储蓄保单,我很熟悉的一个老朋友,之前差点来我的团队做经纪人,现在还是选择继续先做我的客户[愉快]去年给孩子配置过一份储蓄,今年把
  • 忽然发现自己为啥老是被人摆,这真的不能怪别人多坏,是我自己太蠢,发现自己太傻,太蠢,要不是我家大妹妹给我晚上上了一课,我还不知道自己的处境到底啥样子,怪不得飞哥
  • 所以,他才示范给人们看,蹲在角落里,原来不是只能向隅而泣,独自叹息,还可以用最温柔的手,给自己一个爱的抱抱。原来他不是像任何人想象的那样,在忧愁烦恼,或者沉于美